牛奶中酪蛋白含量的测定
牛奶中酪蛋白含量的测定

牛奶中酪蛋白含量的测定牛奶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饮品,其中富含多种蛋白质,而酪蛋白是牛奶蛋白质中的主要成分之一。
准确测定牛奶中酪蛋白的含量对于评估牛奶的质量、了解其营养价值以及在相关的食品加工和研究中都具有重要意义。
酪蛋白是一种磷蛋白,在牛奶中以胶束的形式存在。
它的性质相对稳定,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从牛奶中沉淀分离出来。
目前,测定牛奶中酪蛋白含量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一、等电点沉淀法酪蛋白在其等电点(pH 46 48)时溶解度最低,容易沉淀析出。
实验操作时,首先将新鲜牛奶用脱脂棉过滤,以去除其中的杂质。
然后将牛奶缓慢加入到预先调节好 pH 值至 46 48 的醋酸醋酸钠缓冲溶液中,并不断搅拌。
搅拌均匀后静置一段时间,使酪蛋白充分沉淀。
接着通过离心分离的方式将沉淀的酪蛋白收集起来,用蒸馏水多次洗涤,以去除残留的乳清蛋白和其他杂质。
最后将沉淀烘干至恒重,通过称重计算出酪蛋白的含量。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操作相对简单,成本较低。
但缺点是沉淀过程中可能会有少量的乳清蛋白一同沉淀下来,导致测定结果偏高。
二、盐析法盐析是指在蛋白质溶液中加入大量的中性盐,以破坏蛋白质的水化膜并中和其电荷,从而使蛋白质沉淀析出。
对于牛奶中酪蛋白的测定,可以使用硫酸铵等盐类进行盐析。
实验时,将牛奶与一定浓度的硫酸铵溶液混合,搅拌均匀后静置一段时间,使酪蛋白沉淀。
同样通过离心、洗涤、烘干等步骤,最终得到酪蛋白的质量并计算其含量。
盐析法的优点是沉淀效果较好,能够较为有效地分离酪蛋白。
但需要注意的是,盐的浓度和使用量需要严格控制,否则可能会影响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三、电泳法电泳是指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向着与其所带电荷相反的电极移动的现象。
利用电泳技术可以分离和测定牛奶中的酪蛋白。
首先,对牛奶样品进行预处理,使其中的蛋白质溶解并带电。
然后将处理后的样品加入到电泳槽中,施加电场。
由于酪蛋白和其他蛋白质的带电性质、分子量等不同,它们在电场中的迁移速度也不同,从而实现分离。
牛奶中酪蛋白含量的测定

牛奶中酪蛋白的提取及含量测定一、实验原理1、牛乳的主要成分:碳水化合物(5%)、脂类(4%)、蛋白质(3.5%)、维生素、微量元素(Ca、P等矿物质)、水(87%)牛奶中的糖主要是乳糖。
乳糖是一种二糖,它由D-半乳糖分子和D-葡萄糖分子通过β-1,4-糖苷键连接而成。
乳糖溶于水,不溶于乙醇,当乙醇混入乳糖水溶液中时,乳糖会结晶出来,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牛奶中的蛋白质主要是酪蛋白和乳清蛋白两种,其中酪蛋白占了牛乳蛋白质的80%。
酪蛋白是白色、无味的物质,不溶于水、乙醇等有机溶剂,但溶于碱溶液。
而乳清蛋白水合能力强,分散性强,在牛乳中呈高分子状态。
2、等电点沉淀法:在等电点时,蛋白质分子以两性离子形式存在,其分子净电荷为零(即正负电荷相等),此时蛋白质分子颗粒在溶液中因没有相同电荷的相互排斥,分子相互之间的作用力减弱,其颗粒极易碰撞、凝聚而产生沉淀,所以蛋白质在等电点时,其溶解度最小,最易形成沉淀物。
酪蛋白的等电点为4.7左右(不同结构的酪蛋白等电点有所不同),本实验中将牛乳的pH调值4.7时,酪蛋白就沉淀出来。
市售牛奶通常会添加耐酸碱稳定剂来增加粘稠度,以致即使pH调至等电点酪蛋白也沉淀的很少,故实验时可将pH稍微调过多一点再调回等电点。
同时,市售牛奶由于生产过程通常导致酪蛋白组分发生变化,因而使pI偏离了4.7,通常偏酸。
3、酪蛋白的提纯根据乳糖、乳清蛋白等和酪蛋白的溶解性质差异,可以用纯水洗涤来除去乳糖、乳清蛋白等溶于水的杂质,再用乙醇除去脂类,然后过渡到用乙醚洗涤,由于乙醚很快挥发,最终得到纯粹的酪蛋白结晶。
4、蛋白质含量的测定(考马斯亮蓝结合法)考马斯亮蓝能与蛋白质的疏水微区结合,这种结合具有高敏感性。
考马斯亮蓝G520的磷酸溶液呈棕红色,最大吸收峰在465nm。
当它与蛋白质结合形成复合物时呈蓝色,其最大吸收峰变为595nm。
在一定范围内,考马斯亮蓝G520-蛋白质复合物呈色后,在595nm下,吸光度与蛋白质含量呈线性关系,故可以测定蛋白质浓度。
牛奶中酪蛋白和乳糖的分离及纯度测定

第21卷 第3期大学化学2006年6月牛奶中酪蛋白和乳糖的分离及纯度测定周夏衍 夏春兰 楚延锋 付晓平 邓立志 周鑫玉(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 武汉430072) 摘要 分离牛奶中的酪蛋白和乳糖,并对其纯度进行测定。
以此作为物理化学设计实验的部分内容。
“牛奶中酪蛋白和乳糖的分离及鉴定”作为物理化学的设计实验,其主要实验内容包括:①通过调节pH分离牛奶中酪蛋白和乳糖;②试验酪蛋白和乳糖的鉴定方法;③通过酪蛋白电泳实验分离不同形态的酪蛋白。
实验综合了分离技术、分光光度法、旋光度测定、电泳等内容。
“牛奶中酪蛋白和乳糖的分离及纯度测定”作为其中的一部分,具体内容如下。
1 牛奶中酪蛋白的分离 牛奶是一种乳状液,主要由水、脂肪、蛋白质、乳糖和盐组成。
酪蛋白是牛奶中的主要蛋白质,是含磷蛋白质的复杂混合物。
蛋白质是两性化合物,当调节牛奶的pH达到酪蛋白的等电点(pH=4.8)时,蛋白质所带正、负电荷相等,呈电中性,此时酪蛋白的溶解度最小,会从牛奶中沉淀出来,以此分离酪蛋白。
因酪蛋白不溶于乙醇和乙醚,可用此两种溶剂除去酪蛋白中的脂肪。
取50mL新鲜牛奶,在恒温水浴中加热至40℃,边搅拌边慢慢加入10%醋酸溶液,使牛奶pH=4.8,放置冷却、澄清后,用尼龙布过滤酪蛋白。
(在滤液中加入少量粉状碳酸钙,留作乳糖的分离。
)依次用乙醇、乙醇和乙醚的等体积混合液、乙醚洗涤酪蛋白,去除脂肪,待酪蛋白充分干燥后称量其重量,并计算牛奶中酪蛋白的含量。
2 牛奶中乳糖的分离上的醇羟基 乳糖是一种二糖,它由D2半乳糖分子C′上的半缩醛羟基和D2葡萄糖分子C4脱水通过β21,4苷键连接而成。
乳糖是还原性糖,绝大部分以α2乳糖和β2乳糖两种同分异构体型态存在,α2乳糖的比旋光[α]20=+86°,β2乳糖的比旋光[α]20D=+35°,水溶液中两种乳D糖可互相转变,因此其水溶液有变旋光现象。
乳糖也不溶于乙醇,当乙醇混入乳糖水溶液中,乳糖会结晶出来,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实验三 牛乳中酪蛋白的制备与鉴定

弃去上清液。
7
四、实验步骤
1、酪蛋白的制备: ( 3 )往沉淀物中加入 5mL 蒸馏水,混匀后 2000r/min 离心5min, 弃去上清液。 ( 4 ) 将 洗 净 的 沉 淀 物 加 入 3mL 无 水 乙 醇 , 混 匀 后
2000r/min离心5min, 弃去上清液,得酪蛋白粗制品。
( 5 )将沉淀物全部摊开在已称过重的滤纸上,置于 25℃烘箱中烘干。
各管中酪蛋白的溶解度。
9
四、实验步骤
3、酪蛋白的颜色反应(双缩脲反应): 取少量尿素结晶,放入干燥的试管,微火加热使尿素熔
化,熔化的尿素开始硬化时停止加热,尿素放出氮,形成双 缩脲。冷却后,加入1mL 10%NaOH溶液,振荡混匀,再加 入数滴 1%CuSO4溶液,振荡,观察实验现象。(此步骤由 教师演示。) 向另一支试管中加入少量酪蛋白溶液,加入 2mL 10% NaOH溶液,摇匀,再加入数滴1%CuSO4溶液,随加随摇, 观察实验现象。
6
四、实验步骤
1、酪蛋白的制备: (1)量取10mL牛奶置于25mL刻度试管中,水浴中加 热至40℃。在搅拌下慢慢加入10mL预热至40℃的乙酸-乙 酸钠缓冲液(pH4.6)。用精密试纸调pH值至4.8(可选择 1%氢氧化钠或10%乙酸溶液进行调整)。40℃保温10min, 使沉淀完全。 ( 2)将上述悬浮液冷却至室温。 2000r/min离心 5min ,
(6)准确称重,计算牛乳中酪蛋白含量(g/100mL), 并与理论含量为3.5g/100mL牛乳相比较,求出实际得率。
8
四、实验步骤
2、酪蛋白的溶解度鉴定: 取6支试管,分别加入蒸馏水、10%氯化钠、0.5%碳 酸钠、0.1mol/L氢氧化钠、0.2%盐酸及饱和氢氧化钙各 1mL。于每管中加入少量酪蛋白,不断摇荡,观察并记录
酪蛋白的提取与测定

牛乳中酪蛋白的制备与浓度测定一、实验目的1、学习从牛乳中分离酪蛋白的原理和方法2、掌握等电点沉淀法提取蛋白质的方法3、了解紫外吸收法测定蛋白质浓度的原理,熟悉紫外分光光度计的使用4、学会用考马斯亮蓝结合法测定蛋白质浓度二、实验原理1、准备酪蛋白原理:牛乳中主要含有酪蛋白和乳清蛋白两种蛋白质,其中酪蛋白占了牛乳蛋白质的80%。
牛乳在PH4.7时酪蛋白等电聚沉后剩余的蛋白质统称为乳清蛋白。
酪蛋白是白色、无味的物质,不溶于水、乙醇等有机溶剂,但溶于碱溶液。
乳清蛋白不同于酪蛋白,其粒子的水和能力很强,分散性高,在乳中呈高分子状态。
本法利用等电点时溶解度最低的原理,将牛乳的PH调至4.7时,酪蛋白就沉淀出来。
用乙醇洗涤沉淀物,除去脂类杂质后便可得到纯的酪蛋白。
2、紫外吸收法测定蛋白质浓度的原理:大多数蛋白质由于有酷氨酸和色氨酸的存在,在紫外光280nm有吸收高峰,可以进行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但是核酸在280nm也有吸收,干扰测定,不过核酸的最大吸收峰在260nm,通过测定在280nm和260nm时A的比值,然后通过计算消除核酸存在的影响,可以求得有核酸存在时蛋白质的浓度。
3、考马斯亮蓝结合法测定蛋白质浓度原理:考马斯亮蓝能与蛋白质的疏水微区相结合,这种结合具有高敏感性。
考马斯亮蓝G250的磷酸溶液呈棕红色,最大吸收峰在465nm。
当它与蛋白质结合形成复合物时呈蓝色,其最大吸收峰改变为595nm,考马斯亮蓝G250—蛋白质复合物的高消光效应导致了蛋白质定量测定的高敏感度。
在一定范围内,考马斯亮蓝G250—蛋白质复合物呈色后,在595nm下,吸光度与蛋白质含量呈线性关系,故可以用于蛋白质浓度的测定。
三、实验器材与试剂1、制备酪蛋白:烧杯、玻璃棒、量筒、精密PH试纸、离心机、布氏漏斗、表面皿、恒温水浴锅牛奶、醋酸缓冲液、冰醋酸、95%乙醇、无水乙醚2、紫外光吸收法: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容量瓶50ml(×1)、石英比色皿0.9%NaCl、1mol/LNaOH溶液、1mol/L乙酸溶液3、考马斯亮蓝法: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试管1.5cm×15cm(×9)、玻璃比色皿牛血清白蛋白(0.1mg/ml)、考马斯亮蓝、0.9%NaCl四、实验步骤制备酪蛋白1、将20mL pH4.7的醋酸-醋酸钠缓冲液预热至40℃2、将20mL牛奶加热至40℃,在搅拌下缓慢地加入20mL预热的pH4.7的醋酸-醋酸钠缓冲液3、用精密pH试纸调pH至4.7,可见溶液变为乳白色悬浮液4、待悬浮液冷却至室温,4000rpm离心5min,弃上清,得酪蛋白粗制品5、用蒸馏水洗沉淀3次,3000rpm离心5min,弃上清6、在沉淀中加入20mL95%乙醇,搅拌片刻,将全部悬浊液转移至布氏漏斗中抽滤7、用乙醇-乙醚混合液洗涤沉淀2次(10ml/次),最后用乙醚洗涤沉淀2次(10ml/次),抽干8、将沉淀摊开在表面皿上,风干,得酪蛋白纯品9、准确称量,计算含量和得率紫外光吸收法1.取待测样品溶液置于的石英比色皿中,于分光光度计波长280nm和260nm,分别读取A280nm和A260nm,用生理盐水为比色空白对照。
牛奶中提取酪蛋白的实验报告

牛奶中提取酪蛋白的实验报告牛奶中提取酪蛋白的实验报告一、引言牛奶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饮品,而酪蛋白则是牛奶中的重要营养成分之一。
酪蛋白是一种高质量的蛋白质,对人体具有重要的营养和生理功能。
提取牛奶中的酪蛋白并对其进行实验分析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意义。
本文将从实验方法、实验步骤、实验结果以及个人理解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二、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简单的化学方法,从牛奶中提取酪蛋白,并对其进行分析和检测。
通过实验,我们旨在掌握酪蛋白的提取方法,加深对其性质和结构的理解,同时培养实验操作的能力和科学精神。
三、实验方法1. 实验仪器:酪蛋白提取仪、离心机、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等。
2. 实验试剂:硫酸、乙醇、盐酸、酚酞指示剂等。
3. 实验步骤:(1)取适量牛奶,加入盐酸搅拌,使牛奶凝固。
(2)用离心机离心,将凝固的混合物分离。
(3)将分离得到的固体与乙醇反复洗涤。
(4)用酚酞指示剂检测酪蛋白。
四、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操作,我们成功地从牛奶中提取得到了酪蛋白的固体物质,并经过乙醇洗涤后,得到了较纯净的酪蛋白样品。
经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检测,酪蛋白在特定波长下呈现出明显的吸收峰,证明其成功提取。
经过比色法测定,我们得到了酪蛋白的溶液浓度,为XX mg/L。
五、个人理解通过本次实验,我深刻理解了酪蛋白在牛奶中的提取方法和技术,并对其在生物学和营养学领域的重要作用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
酪蛋白的提取实验也启发我对科学研究的兴趣,我希望能在未来的学习和实验中进一步探索酪蛋白的性质和功能,为人类健康和营养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六、总结本次实验通过从牛奶中提取酪蛋白的过程,让我们更加直观地了解了酪蛋白的存在和特性。
实验结果也验证了酪蛋白的成功提取,并为我们以后的相关研究提供了基础和参考。
希望通过今后的努力,能进一步挖掘和应用酪蛋白这一珍贵的营养成分。
在本文中,我们根据提供的内容和主题,详细介绍了牛奶中提取酪蛋白的实验过程和结果,同时分享了个人对这一实验的理解和展望。
牛奶中酪蛋白含量的测定

牛奶中酪蛋白含量的测定牛奶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且重要的营养饮品,而酪蛋白作为牛奶中主要的蛋白质成分,其含量的测定对于评估牛奶的质量和营养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酪蛋白是一种含磷蛋白质,在牛奶中以胶束形式存在。
要测定牛奶中酪蛋白的含量,需要先了解一些基本的原理和方法。
目前,常用的测定牛奶中酪蛋白含量的方法主要有等电点沉淀法和凯氏定氮法。
等电点沉淀法是基于酪蛋白在其等电点(pH46 48)时溶解度最低,从而沉淀析出的原理。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首先,将新鲜牛奶置于离心管中,在一定温度下以适当的转速离心一段时间,去除其中的脂肪。
然后,用稀盐酸缓慢调节牛奶的 pH 值至 46 48,使酪蛋白沉淀。
沉淀完全后,再次离心,倒掉上清液,收集沉淀。
沉淀用蒸馏水反复洗涤,以去除残留的乳清蛋白和其他杂质。
最后,将沉淀烘干至恒重,称重计算酪蛋白的含量。
凯氏定氮法是一种经典的测定蛋白质含量的方法。
其原理是将牛奶中的有机氮转化为无机氮(氨),然后通过酸碱滴定来测定氮的含量,再乘以相应的换算系数(一般为 638),从而得到蛋白质的含量。
因为酪蛋白是牛奶中主要的蛋白质,所以可以近似认为所测定的蛋白质含量即为酪蛋白的含量。
在进行酪蛋白含量测定时,需要注意一些关键的操作要点和影响因素。
比如,在等电点沉淀法中,调节 pH 值时要缓慢加入盐酸,边加边搅拌,以避免局部 pH 值过低导致其他蛋白质沉淀。
离心的转速和时间要适当,转速过低或时间过短可能导致沉淀不完全,而转速过高或时间过长则可能造成沉淀损失。
在凯氏定氮法中,消化过程要控制好温度和时间,确保样品完全消化。
同时,在蒸馏和滴定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以减少误差。
此外,实验中所使用的试剂和仪器的质量和精度也会对测定结果产生影响。
例如,盐酸的浓度要准确标定,天平的精度要满足要求,离心机的性能要稳定可靠。
准确测定牛奶中酪蛋白的含量,不仅对于牛奶生产企业控制产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消费者了解所购买牛奶的营养价值也很有帮助。
牛奶中酪蛋白含量的测定

牛奶中酪蛋白含量的测定简介酪蛋白是牛奶中的一种重要蛋白质,它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生物活性。
酪蛋白含量的测定是牛奶品质控制和生产管理的重要指标之一。
本文主要介绍牛奶中酪蛋白含量的测定方法,包括Kjeldahl法、Biuret法和Bradford法。
这三种方法都是常用的酪蛋白测定方法,各有优缺点,选择合适的方法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
Kjeldahl法Kjeldahl法是一种经典的氮测定方法,也是牛奶中酪蛋白含量测定的传统方法之一。
其基本原理是将样品中的氮化合物在硫酸和氢氧化钠的共同作用下转化为氨,然后通过蒸馏收集氨水,用盐酸滴定来测定氮的含量,从而计算酪蛋白的含量。
Kjeldahl法的优点是准确性高,适用于各种样品,但需要较长的操作时间,且消耗的试剂比较多。
Biuret法Biuret法是一种比较简单、快捷的蛋白质测定方法,也适用于牛奶中酪蛋白的测定。
其基本原理是将样品中的蛋白质经氢氧化钠处理后,加入一定体积的Biuret 试剂,在碱性条件下形成紫色络合物,经过比色测定可以得到蛋白质的含量。
Biuret法的优点是反应快速、操作简便,而缺点是对含有反应物的干扰较为敏感。
Bradford法Bradford法是一种基于吸光度比色的蛋白质测定方法,也适用于牛奶中酪蛋白的测定。
其基本原理是在酸性条件下,用Bradford试剂使蛋白质发生结合反应,生成一种蓝色色素,在595nm处测定吸光度,从而计算蛋白质的含量。
Bradford法的优点是准确性高、灵敏度高、操作简便,而缺点是比较依赖于蛋白质的种类和组成。
,牛奶中酪蛋白含量的测定方法有很多种,包括Kjeldahl法、Biuret法和Bradford法等。
在选择测定方法时,应根据实际情况选取适合的方法,以达到准确、快捷、经济、方便的目的。
同时,要注意相应的仪器和试剂的购置和储存,以及正确的操作步骤。
文末:以上所述仅为基础知识介绍,具体实验操作请参考相应的实验方法和标准操作规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牛奶中酪蛋白的提取及含量测定
一、实验原理
1、牛乳的主要成分:碳水化合物(5%)、脂类(4%)、蛋白质(3.5%)、维生素、微量元素(Ca、P等矿物质)、水(87%)
牛奶中的糖主要是乳糖。
乳糖是一种二糖,它由D・半乳糖分子和D・葡萄糖分子通过P -1,4-糖昔键连接而成。
乳糖溶于水,不溶于乙醇,当乙醇混入乳糖水溶液中时,乳糖会结晶出来,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牛奶中的蛋白质主要是酪蛋白和乳清蛋白两种,其中酪蛋白占了牛乳蛋白质的80%。
酪蛋白是白色、无味的物质,不溶于水、乙醇等有机溶剂,但溶于碱溶液。
而乳清蛋白水合能力强,分散性强,在牛乳中呈高分子状态。
2、等电点沉淀法:
在等电点时,蛋白质分子以两性离子形式存在,其分子净电荷为零(即正负电荷相等),此时蛋白质分子颗粒在溶液中因没有相同电荷的相互排斥,分子相互之间的作用力减弱,其颗粒极易碰撞、凝聚而产生沉淀,所以蛋白质在等电点时,其溶解度最小,最易形成沉淀物。
酪蛋白的等电点为4.7左右(不同结构的酪蛋白等电点有所不同),本实验中将牛乳的pH调值4.7时,酪蛋白就沉淀出來。
市售牛奶通常会添加耐酸碱稳定剂來增加粘稠度,以致即使pH调至等电点酪蛋白也沉淀的很少,故实验时可将pH稍微调过多一点再调回等电点。
同时,市售牛奶由于生产过程通常导致酪蛋白组分发生变化,因而使pl偏离了 4.7,通常偏酸。
3、酪蛋白的提纯
根据乳糖、乳清蛋白等和酪蛋白的溶解性质差异,可以用纯水洗涤来除去乳糖、乳清蛋白等溶于水的杂质,再用乙醇除去脂类,然后过渡到用乙瞇洗涤,由于乙瞇很快挥发,最终得到纯粹的酪蛋白结晶。
4、蛋白质含量的测定(考马斯亮蓝结合法)
考马斯亮蓝能与蛋白质的疏水微区结合,这种结合具有高敏感性。
考马斯亮蓝G520的磷酸溶液呈棕红色,最大吸收峰在465nm o当它与蛋白质结合形成复合物时呈蓝色,其最大吸收峰变为595nm o在一定范围内,考马斯亮蓝G520- 蛋白质复合物呈色后,在595nm下,吸光度与蛋白质含量呈线性关系,故可以测定蛋白质浓度。
二、实验器材与试剂
1、器材:恒温水浴锅、离心机、抽滤装置、蒸发皿、精密pH试纸、旋涡混合器、紫外分光光度计、试管四、5mL吸管、50mL容量瓶、100mL ft筒、电子分析天平
2、试剂:鲜牛奶、pH4.7醋酸■醋酸钠缓冲溶液、乙醇■乙艇混合液(95%乙醇、无水乙瞇体积比1: 1)、0.9%NaCl溶液、标准蛋白液(0.1mg/mL牛血清蛋白)、考马斯亮蓝G520染液
三、实验操作记录
1、酪蛋白的制备
将20mL牛奶盛于100mL的烧杯中加热到40*C,在搅拌下慢慢加入预热至40・C、pH4.7的醋酸缓冲溶液20mLo用冰醋酸调节溶液pH至4.7,此时即有大量的酪蛋白沉淀析出。
将上述悬浮液冷却至室温,离心Smin (4000r/min),弃去上清液,沉淀即为酪蛋白粗品。
用蒸饰水洗涤沉淀3次(每次约20mL),离心5min (3000r/min),弃去上清液。
在沉淀中加入约20mL95%乙醇,搅拌片刻,将全部的悬浊液转移到布氏漏斗中抽滤,用乙醇-乙醯混合溶液洗涤沉淀2次,最后用乙醯洗涤沉淀2次,捕干。
将沉淀摊开在培养皿中,风干,保存至下周。
2、标准曲线的制作
取7支干净干燥试管,按下表进行编号并加入试剂。
混匀,室温静置3min,以第一管为空白,于波长595nm处比色,读収吸光度,以吸光度为纵坐标,各标准液浓度为横坐标得标准曲线。
表1标准曲线的制作
3
准确称取25mg自制酪蛋白,置于50mL烧杯中,加入约20mL0.9%NaCh再准确加入Imol/LNaOH 5mL,当酪蛋白溶解后,准确加入lmol/L乙酸5mL,充分振摇直至酪蛋白完全溶解为止(不溶可在50°C水浴加热至溶),全部转移至50mL 容最瓶中,加0.9%NaCI稀释定容至50mL,充分摇匀。
取5mL上述蛋白液,转移至另一个50mL容量瓶中,用0.9%NaCI稀释定容至50mLo
另取一支干净试管,加入样品液l.OmL及考马斯亮蓝染液4.0mL,混匀,室温静置3min,于波长595nm处比色,读取吸光度,由样品液的吸光度查标准曲线即可求出含量。
四、实验结果
2
由散点图可以看出,后两个点与前面几个点的线性关系并不好,出现了明显 的负偏差。
故在线性拟合时舍去后两个点,取前5个点进行拟合。
拟合出的直线 R”达到0.983,线性较好。
2、样品液的吸光度是0.324,对照标准曲线得酪蛋白浓度为28.40yg/mLo
称取的酪蛋白样品质最为0.0267g,稀释倍数为500倍。
五、误差分析与讨论
1、 本次制备实验中得到的蛋白质量较多,但纯度较低,分析原因如下: 1) 得到的蛋白质略呈黄色,且有些发粘,说明可能脱脂不彻底,蛋白质产品中
含有脂质。
2) 考马斯亮蓝G520染液中有沉淀,最后影响考马斯亮蓝■蛋白质复合物溶液的
3(酪蛋白)=
能蛋白浓度
xlXhnLxSOO
样品质虽 X 100%= 28.40x10一
6x1x500
0.0267
X 100%=53.2%
|
蛋白质浓度(pg/mL )
吸光度。
3)配制标准溶液时操作上可能有误差,如往试管屮加入溶液时挂在管壁,且最终也没有与下方溶液混合均匀,导致标准溶液的浓度可能不准,致使标准曲线不准,数据处理时也发现数据线性并不好,尤其是浓度较大时,虽然可能是超出考马斯蓝线性范围,但不能排除操作失误的可能。
2、注意事项
1)试管提前一周清洗干净并晾干,否则制作标准曲线时无法保证冬管浓度。
并且不干净的试管在加溶液时容易挂管壁,不利于控制标准蛋白液浓度。
2)在配制不同浓度标准蛋白液时,各组分的体枳要准确移取,特别是量较少的标准蛋白液,只要稍微洒出一点就会导致较大的相对误差
3)蛋白质粗品的洗涤一定要按照规范做,每一次离心洗涤时要将搅匀,在布氏漏斗上洗涤时要先微接抽气管,待洗出液缓慢流出后,再接紧橡皮管抽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