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格考试合格人员登记表》(示例)

《资格考试合格人员登记表》(示例)

资格考试合格人员登记表(2017年示例)

序号:

最新滑坡调查说明

滑坡调查说明 东区银江镇阿署达村蔡家梁子滑坡调查说明 2020年6月26日,受攀枝花市国土资源局东区分局委托,四川省冶金地质勘查局601大队组织专家对东区银江镇阿署达村蔡家梁子滑坡进行了现场调查,结合2020年大排查期间对该隐患的调查情况,编制了隐患点调查说明。 一、滑坡现状 蔡家梁子滑坡位于攀枝花市东区银江镇阿署达村三社,滑坡前缘约200m为马家田尾矿库。场地属中低山构造剥蚀地貌,斜坡沟谷地形。整体地势南高北低,向马家田尾矿库倾斜,斜坡整体坡度15°~30°,由于农业耕种,斜坡前缘多被开垦为台阶式耕地,种植芒果等经济植物。滑坡在平面上呈圈椅状,滑坡前后缘高差约40m,滑坡长约150m,宽约70~90m,主滑方向约340°,滑坡体厚度5~15m,属小型中浅层推移式滑坡,方量约9.8×104m3。滑坡卫星影像见图1。 图1 滑坡卫星影像图 据走访调查,结合前期了解的情况,蔡家梁子滑坡最早于2007年发现变形,后缘出现裂缝,之后滑坡体每年都有蠕动变形,期间田地出现下沉、地裂缝,房屋出现拉裂缝等现象。现场调查发现,滑坡中后缘民房墙身多为土胚房,因多年的降雨浸泡、地震、

滑坡影响等原因开裂变形明显,多为竖向裂缝,裂缝宽3~12cm,部分裂缝已基本贯通,局部墙体可见外倾迹象,有倒塌可能。 该滑坡目前处于蠕动变形状态,在雨季有再次滑动可能。滑坡危害对象为滑坡后缘居民,计10户24人,威胁财产约270万元。根据《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GB/T 32864-2020),其防治工程等级为三级。 二、滑坡成因 根据地质调查,形成滑坡的主要原因为: 1、地形地貌条件: 场地属中低山构造剥蚀地貌,斜坡沟谷地形。整体地势南高北低,向马家田尾矿库倾斜,斜坡整体坡度15°~30°,坡面多呈阶梯状,滑坡区的地形为滑坡的滑动提供了临空面条件。 2、地层岩性:滑体主要为昔格达组粉砂岩夹泥岩,表层分布少量第四系残坡积粉质粘土。现场调查昔格达组粉砂岩夹泥岩具近水平层理,垂向节理发育;而昔格达组粉砂岩遇水易崩解,昔格达组泥岩遇水易软化,在具备临空面条件时易形成滑坡。地层岩性是形成滑坡的内在因素。 3、水的作用:滑坡产生滑动时为汛期,降水丰富;降雨时,部分地表水以面流的形式汇入滑坡前缘马家田尾矿库,部分下渗形成裂隙水。滑坡区表层粉质粘土由于农业耕种,土质疏松,有利于地表水下渗。水沿岩土体孔隙、裂隙迅速下渗,增加了土体容重,降低了抗剪强度,是造成滑坡的诱发因素。

教育实验报告范例

教育实验报告例 1、菊珍、华山:《改善大学生人际交往不良现状的团体辅导实验研究》,载《教育研究与实 验》,2005年第2期。 改善大学生人际交往不良现状的团体辅导实验研究 菊珍、华山 容摘要:本研究通过前测,选取存在人际交往困扰的大学生40人,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实验组按照自行制定的辅导方案,进行14次人际交往团体辅导,用青年性格问卷和大学生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结合他评和自评,对辅导效果进行评估。结果表明,人际交往团体辅导对减轻大学生人际交往困扰,增强大学生人际适应能力具有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大学生人际交往团体辅导 一、研究过程 (一)测试工具 本研究以“青年性格问卷”和“大学生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为主要测量工具。“青年性格问卷”是前人根据“加里弗尼业心理测验表”修订而成的,“大学生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是由师大学日昌等编制的。 (二)被试选定与分组 本研究以冶金职业技术学院40名存在人际交往困难的大学生为被试。将筛选出来的40名学生随机分成甲乙两组,每组20人。甲组为实验组,乙组为对照组。实验组又随机分为两个小组,每一小组10人,接受完全相同的辅导。为了更好地引导实验组成员适时暴露自己,分析自我,特意安排10个交往正常的大学生加人实验组,一个小组5人。他们在上述心理测验中,未表现出明显的交往困扰,但研究者要求他们参加团体辅导,他们也愿意协助辅导老师开展工作他们在前后测中得分不参与统计分析。乙组则未安排任何形式的辅导。(三)前期调查 辅导前运用自编“大学生人际交往制约因素调查表”,对40名实验对象进行调查,以了解妨碍大学生人际交往的主要因素,为制定团体辅导方案提供依据。本调查表共列出17个不利于交往的心理因素,由被调查者选出其中5个,同时允许其予以补充。 (四)制定辅导方案 辅导分为两类,一类为主题讨论、人为情境训练,共9次,每次分为理论研讨、情境训练和行动作业三个环节。另一类为真实情境训练活动。 (五)实施团体辅导 对实验组实施14次团体辅导,持续7周。 (六)实施后测 团体辅导结束后,用“青年性格问卷”和“大学生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实施后测。 (七)统计分析 运用王建中教授开发的WJZ心理测量和统计软件对前后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合师生评价、自我评价,评估团体辅导方案及其实施的有效性。 二、结果 (一)“大学生人际交往制约因素调查表”统计结果 (二)青年性格问卷统计结果 (三)大学生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统计结果

2017实验学案示例

实验八: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提出问题 平面镜成像时,像的位置、大小跟物体的位置、大小有什么关系? 设计和进行实验 图2是物理课本《光的反射》中节选的实验内容。 图2 图4.3-2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装置 照图4.3-2 那样,在桌面上铺一张大纸,纸上竖立一块玻璃板作为平面镜。沿着玻璃板在纸上画一条直线,代表平面镜的位置。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可以看到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再拿一支外形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前面那支蜡烛的像完全重合。这个位置就是前面那支蜡烛的像的位置。 在纸上记下这两个位置。实验时注意观察蜡烛的大小和它的像的大小是否相同。移动点燃的蜡烛,重做实验。用直线把每次实验中蜡烛和它的像在纸上的位置连起来,并用刻度尺分别测量它们到玻璃板的距离,将数据记录在表中。 次数蜡烛到平面镜的距离/ cm 蜡烛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 cm 蜡烛的像与蜡烛的大小关系 1 10 10 2 15 15 3 20 20 以上为某组的实验数据,分析数据以及观察到的现象,你认为蜡烛及蜡烛的像在位置上有什么关系?它们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蜡烛到平面镜的距离等于蜡烛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它们的大小相等。 评估和交流 1.探究过程中,为什么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 1.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由于玻璃板既能成像,又能透过它观察到后面的物体,这样就巧妙地解决了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问题,便于找到像的位置。 2.为什么选用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 2.便于确定像的位置和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3.实验中刻度尺、白纸的作用是什么? 3.实验中使用刻度尺是为了测量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使用白纸是为了在白纸上标注镜面、物、像的位置。 4.寻找前支蜡烛的像时,眼睛应该在前支蜡烛还是后支蜡烛的一侧观察?将光屏放在前支蜡烛的像的位置时,能否在光屏上看到前支蜡烛的像?这说明了什么?后支蜡烛与前支蜡烛的像能够完全重合,这又说明了什么? 4.寻找前支蜡烛的像时,眼睛应该在前支蜡烛一侧观察。将光屏放在前支蜡烛的像的位置时,在光屏上看不到前支蜡烛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虚像。后支蜡烛与前支蜡烛的像能够完全重合,这又说明了像与物的大小相等。 5.如果点燃竖直放在水平桌面上的前支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的桌面上无论怎样移动后支蜡烛,都无法与前支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其原因是什么? 5.玻璃板和桌面不垂直(或玻璃板没有竖直放好)。 6.实验中,可以观察到前支蜡烛在玻璃板中的像以及透过玻璃板看到后支蜡烛的像,它们的形成原因是否相同? 6.前者是光的反射,后者是光的折射。

地质灾害调查报告(DOC)

地质灾害调查报告 提交单位: 提交时间:2015年12月 目录 0前言 (3)

1基本灾情 (3) 2自然地理与地质环境条件 (3) 2.1自然地理条件 (3) 2.2水文气象条件 (3) 2.3地形地貌 (4) 2.4地层岩性 (4) 2.5地质构造 (5) 2.6工程地质条件 (5) 2.7水文地质条件 (5) 2.8区域地壳稳定性 (6) 3地质灾害类型、特征及成因分析 (6) 3.1灾害规模、特征 (6) 3.2地质灾害成因分析 (6) 4地质灾害现状危害及发展趋势 (8) 5已采取的应急防治措施及防治效果 (8) 5.1已采取的应急防治措施 (8) 5.2防治效果及存在问题 (8) 6今后的防治工作建议 (8) 7应急调查准备和安全问题 (8)

0前言 1基本灾情 2014年9月2日13时19分,位于长江一级支流青干河支流锣鼓洞河左岸的杉树槽发生重大岩体滑坡。初步估算,滑坡体总面积3万m2,估计总方量约80万m3。滑坡地点位于秭归县沙镇溪镇三星店村2组、3组交界处,距离青干河河口约5.15 km。滑坡导致G348国道约200m损毁中断,大岭电站3栋房屋被掩埋,损毁柑橘园约60亩,损毁镇村公路2条450m,16个村(居委会)133个供电台区全部停止供电,紧急转移撤离沙镇溪初级中学师生、当地村民、电站职工家属共计953人,估算直接经济损失3220万元。 2自然地理与地质环境条件 2.1自然地理条件 秭归县位于湖北省西部,长江西陵峡两岸,三峡工程坝上库首。地理坐标为东经110°18'~111°0',北纬30°38'~31°11'。东与宜昌市夷陵区(原宜昌县)的三斗坪、太平溪、邓村交界,南同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的榔坪、贺家坪接壤,西临巴东县的信陵、平阳坝、茶店子,北接兴山县的峡口、高桥。县境东起茅坪新集镇凤凰山(新县城所在地),西止磨坪乡凉风台,南起杨林桥镇向王山,北止水田坝乡懒板凳垭。县境东西最大横距离66.1公里,南北最大纵距离60.6公里。秭归县版图面积2427平方公里。据2010年土地利用更新调查,秭归县国土实际总面积22.74万公顷。本次调查的杉树槽滑坡位于秭归中部的沙镇西镇流锣鼓洞河左岸。 2.2水文气象条件 滑坡区域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多年平均气温17~19℃,多年平均降雨量1 493.2 mm.降雨具时段和频度相对集中的特点,雨季多暴雨,一日最大降雨量达358 mm.年降雨量由南向北、从低到

山体滑坡灾害报告

山体滑坡灾害报告 案例:阿富汗巴达赫尚省山体滑坡 成员:刘兴,马艳春,蒙丽颖,潘运江沈连红,石福英,谭桂华, 王芳,吴艳香,夏高义 班级:2011级地理2班 2014年6月17日

一、滑坡灾害地点、受灾范围以及灾害的程度(蒙丽颖,潘运江) 当地时间2014年5月2日上午11点左右,位于阿富汗东北部巴达赫尚省的一处偏远山区发生山体滑坡,大量碎石和泥土涌入阿卜巴利克村庄,阿卜巴利克是阿富汗东北部山区的一个贫穷村落,居民们大多住在土坯房中,这种房屋极其脆弱。村里有近千户人家,其中至少有300座房屋在灾难中被摧毁。阿富汗巴达赫尚省省长的发言人表示,山体滑坡已经确认导致超过2100人死亡,当地官员当时预计有超过2000人失踪。 二、灾害的形成原因(刘兴,马艳春,谭桂华) (一)地形因素 阿富汗的地形复杂,堪称穷山恶水,全境85%的地方不是崎岖的岩石就是险恶的谷地。事发地的巴达赫尚省位于阿富汗东北部,是阿富汗最偏远的地区之一,与塔吉克斯坦、中国和巴基斯坦接壤,山脉贯穿这一地区。省内分布着众多山脉,地形复杂。一旦遭遇雨雪天气,这里非常容易造成山体滑坡、泥石流、雪崩等各种自然灾害。由于地处山区,当地大多居民的生活十分贫困,很多还居住在简易的土坯房中,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差。 (二)地质因素 当地山体植被发育极差,风化严重,地震多发,山体陡峻。同时,阿富汗东北部巴达赫尚省山区有大面积黄土层发育,在这些黄土斜坡上发生了大量的斜坡破坏,表明当地地质环境较为脆弱。

(三)气候因素 当地官员说,连降暴雨是造成这次事故的原因。在阿富汗有这么一句形容一年四季的话“冬阴春雨夏秋干”。当地三四月甚至五月初虽然云量比冬季少,但雨量却是全年相对最多,占全年的50-60%以上。因此,这几个月是当地全年最美的季节,但也是事故多发的季节。由于连日暴雨,所以导致阿富汗东北部巴达赫尚省发生山体滑坡。 (四)缺乏设备 由于经历了多年的战乱,阿富汗的环境遭到了很大破坏,国家的发展也受到了影响,基础设施十分落后,缺少各种救援设备。再加上交通不便,一旦发生自然灾难救援力量很难尽快到达。 三、防灾减灾建议(石福英,沈连红,夏高义) (一)工程性措施 滑坡的发生常和水的作用有密切的关系,水的作用,往往是引起滑坡的主要因素,因此,消除和减轻水对边坡的危害尤其重要,其目的是:降低孔隙水压力和动水压力,防止岩土体的软化及溶蚀分解,消除或减小水的冲刷和浪击作用。具体做法有:防止外围地表水进入滑坡区,可在滑坡边界修截水沟;在滑坡区内,可在坡面修筑排水沟。在覆盖层上可用浆砌片石或人造植被铺盖,防止地表水下渗。对于岩质边坡还可用喷混凝土护面或挂钢筋网喷混凝土。排除地下水的措施很多,应根据边坡的地质结构特征和水文地质条件加以选择,常用的方法有:①水平钻孔疏干;②垂直孔排水;③竖井抽水;④隧洞疏干;⑤支撑盲沟。 通过一定的工程技术措施,改善边坡岩土体的力学强度,提高其抗滑力,减小滑动力。常用的措施有: 1、削坡减载:用降低坡高或放缓坡角来改善边坡的稳定性。削坡设计应尽

地质灾害点描述实例

4 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 地质灾害类型及特征 根据现场调查,改扩建公路两侧1000m范围,发育各类地质灾害36处,其中崩塌24处(包括崩塌隐患15处)、滑坡12处。线路处于无煤区,因此不存在采空塌陷灾害。 地质灾害是地形地貌、岩土体、降水、地下水和人类工程活动等多种致灾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扩建工程沿线崩塌多集中在河谷沟谷两侧基岩斜坡,滑坡多集中在沟谷两侧黄土斜坡。 (1) 地质地貌条件控制了区内灾害的空间分布 区内地貌形态主要为低山河谷和黄土梁峁沟壑。低山河谷区主要在评估区西段窟野河河谷地段和评估区东段黄河河谷地段,由于河流侧蚀及人工削坡形成高度在30~80m 等的岩质边坡,坡体陡峭,几乎直立,本段主要存在崩塌灾害;黄土梁峁沟壑区主要在边家沟和石塔沟地段,沟谷两侧基岩斜坡披覆沉积有多层黄土,结构松散,沟谷深切地段可见基岩出露,该段为崩塌和滑坡孕育的主要母体。 (2) 修路取土和挖方削坡等人类工程活动是区内地质灾害的主要诱发因素 评估区目前主要公路为神盘公路,道路在通过地形狭小的沟谷地段要大量开挖削坡及填方等施工活动,形成了高陡边坡,容易失稳破坏。故人工削坡修路是地质灾害的主要诱发因素。 (3) 降水和地下水活动是激发各种地质灾害发生的重要因素 由于降水具有周期性特征,故区内地质灾害也相应具有周期性的特点,滑坡、崩塌主要发生在降水丰富的7~9月,每年的该段时间内,暴雨比较多,引发的灾害多且造成的损失大,常常是滑坡、崩塌灾害的高发期,同时,丰水年的地质灾害发生概率明显高于正常年份。 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 4.2.1 崩塌危险性现状评估 4.2.1.1崩塌概述 本次野外调查共发现崩塌及崩塌隐患24处,其中崩塌9处,崩塌隐患15处。崩塌、滑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范例

怀化学院 大学物理实验实验报告 系别物信系年级2009专业电信班级09电信1班姓名张三学号09104010***组别1实验日期2009-10-20 实验项目:长度和质量的测量 【实验题目】长度和质量的测量

【实验目的】 1. 掌握米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计等几种常用测长仪器的读数原理和使用方法。 2. 学会物理天平的调节使用方法,掌握测质量的方法。 3. 学会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数据的处理,会对实验结果的不确定度进行估算和分析,能正确地表示测量结果。 【实验仪器】(应记录具体型号规格等,进实验室后按实填写) 直尺(50cm)、游标卡尺(0.02mm)、螺旋测微计(0~25mm,0.01mm),物理天平(TW-1B 型,分度值0.1g ,灵敏度1div/100mg),被测物体 【实验原理】(在理解基础上,简明扼要表述原理,主要公式、重要原理图等) 一、游标卡尺 主尺分度值:x=1mm,游标卡尺分度数:n (游标的n 个小格宽度与主尺的n-1小格长度相等),游标尺分度值: x n n 1 -(50分度卡尺为0.98mm,20分度的为:0.95mm ),主尺分度值与游标尺分度值的差值为:n x x n n x =-- 1,即为游标卡尺的分度值。如50分度卡尺的分度值为:1/50=0.02mm,20分度的为:1/20=0.05mm 。 读数原理:如图,整毫米数L 0由主尺读取,不足1格的小数部分l ?需根据游标尺与主尺对 齐的刻线数k 和卡尺的分度值x/n 读取:n x k x n n k kx l =--=?1 读数方法(分两步): (1)从游标零线位置读出主尺的读数.(2)根据游标尺上与主尺对齐的刻线k 读出不足一分格的小数,二者相加即为测量值.即: n x k l l l l +=?+=00,对于50分度卡尺:02.00?+=k l l ;对20分度:05.00?+=k l l 。实际读数时采取直读法读数。 二、螺旋测微器 原理:测微螺杆的螺距为,微分筒上的刻度通常为50分度。当微分筒转一周时,测微螺杆前进或后退mm ,而微分筒每转一格时,测微螺杆前进或后退50=。可见该螺旋测微器的分度值为mm ,即千分之一厘米,故亦称千分尺。 读数方法:先读主尺的毫米数(注意刻度是否露出),再看微分筒上与主尺读数准线对齐的刻线(估读一位),乖以, 最后二者相加。 三:物理天平 天平测质量依据的是杠杆平衡原理 分度值:指针产生1格偏转所需加的砝码质量,灵敏度是分度值的倒数,即n S m =?,它表示 天平两盘中负载相差一个单位质量时,指针偏转的分格数。如果天平不等臂,会产生系统误差,消除方法:复称法,先正常称1次,再将物放在右盘、左盘放砝码称1次(此时被测质量应为砝码质量减游码读数),则被测物体质量的修正值为:21m m m ?= 。 【实验内容与步骤】(实验内容及主要操作步骤) 1. 米尺测XX 面积:分别测量长和宽各一次。 2. 游标卡尺测圆环体积:(1)记下游标卡尺的分度值和零点误差。(2)用游标卡尺测量圆环

滑坡地质灾害调查报告

目录 第一章绪言 (1) 第一节任务由来 (1) 第二节地质灾害概况及危害情况 (1) 第三节勘查目的与任务 (1) 第四节勘查工作评述 (2) 第二章勘查区自然条件及地质环境条件 (7) 第一节自然条件 (7) 一、勘查区地理位置与交通及区域经济状况 (7) 二、气象与水文概况 (9) 第二节地质环境条件 (9) 一、地形地貌 (9) 二、地层及岩性 (9) 三、地质构造与地震 (11) 四、水文地质条件概述 (13) 五、不良地质现象 (14) 六、人类工程活动 (14) 第三章滑坡基本特征及类别 (14) 第一节滑坡地形地貌 (14) 第二节滑坡空间形态及其类型与规模 (15) 一、Ⅰ号滑坡上段 (15) 二、Ⅰ号滑坡下段 (16) 三、Ⅱ号滑坡 (17) 第三节滑坡物质组成及结构特征 (17) 一、Ⅰ号滑坡上段 (17) 二、Ⅰ号滑坡下段 (18) 三、Ⅱ号滑坡 (19) 第四节滑坡水文地质 (19) 一、滑坡区含水层的含、富水性及隔水层的性质 (19) 二、地下水补、径、排条件及动态变化特征 (24) 三、地下水与地表水的水化学类型与性质 (26) 第五节滑坡岩土物理力学性质 (26) 一、滑体岩土物理力学性质 (26) 二、滑带土物理力学性质 (27) 三、滑床岩土物理力学性质 (32) 四、滑坡物理力学参数建议值 (32)

第一节滑坡变形宏观分析 (34) 一、Ⅰ号滑坡上段 (34) 二、Ⅰ号滑坡下段和Ⅱ号滑坡 (34) 第二节滑坡稳定性极限平衡法分析 (35) 一、计算的工况条件 (35) 二、计算参数 (35) 三、计算方法及公式的选择 (36) 第三节滑坡稳定性敏感因素分析 (56) 第四节滑坡稳定性综合分析 (57) 第五章滑坡发展变化趋势及危害性预测 (58) 第一节发展变形趋势 (58) 第二节危害性预测 (58) 第六章综合分析与建议 (59) 第一节综合分析 (59) 第二节建议 (59) 一、防治工程设计参数(表17) (59) 二、防治工程措施 (61) 三、下步勘查工作建议 (61) 结语 (62)

实验报告示例

实验报告示例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实验报告示例 实验题目:1.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家兔硫酸镁法) 2.钙镁拮抗作用 【实验目的】观察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观察钙镁的拮抗作用。【实验材料】 动物:家兔 药品:20%硫酸镁溶液、5%氯化钙溶液、液体石蜡 器材:注射器、家兔开口器、导尿管 【方法与步骤】 1.取体家兔2只,称重后,编号,观察其正常情况(呼吸、肌张力、活 动、粪便)。 2.给药:甲兔灌胃给予20%硫酸镁溶液5ml/kg;乙兔分两侧肌肉注射 20%硫酸镁溶液5ml/kg,观察两兔给药后有何反应(呼吸、肌张力、活动、粪便有何变化)。

3.待家兔出现明显呼吸减慢、肌张力下降、不能站立时(出现明显硫酸镁 中毒时),立即耳缘静脉注射5%氯化钙溶液约8~10ml,至家兔能站立为止。 【结果】 表1 硫酸镁不同给药途径对家兔的作用 观察指标 甲兔()乙兔 给药前给药后给药前给药后 呼吸肌张力活动粪便正常 正常 正常 干硬 正常 正常 正常 干硬 正常 正常 正常 干硬 减慢变浅 降低 减少,趴下 干硬表2 钙、镁的拮抗作用 观察指标正常时给硫酸镁后给氯化钙后 呼吸肌张力正常 正常 减慢变浅 降低 渐恢复正常 增强可站立

活动正常减少,趴下略增 【讨论】 从表1可以看出:硫酸镁灌胃给药的家兔在给药前后无明显变化。此结果提示硫酸镁在消化道中是难以吸收的。硫酸镁作为盐类泻药,在理论上,口服后因其在肠内难吸收,故其可提高肠腔的晶体渗透压,阻止肠对水的吸收,从而增加肠内容量,加之肠内容的增加又可刺激肠蠕动,故可产生泻下作用1。但本次实验中灌胃给药的家兔并未出现泻下,其可能的原因是:①家兔对泻药敏感性不高;②观察时间较短(仅不足1小时),而硫酸镁的泻下作用一般出现在用药后3~4小时。 肌肉注射硫酸镁的家兔,在给药后约10分钟出现了表1所示的现象。此现象表明:①硫酸镁注射给药易被吸收,其吸收后的镁离子可使血镁浓度升高。由于钙、镁性质相似,故镁离子可竞争性占据钙离子的结合部位,从而削弱钙离子的作用,使神经递质释放减少,出现中枢抑制现象2,故引起家兔出现活动减少、嗜睡现象。因运动神经递质释放减少,加之钙不能参与兴奋收缩的偶联,故导致肌肉松驰,肌张力下降,以致不能站立。呼吸肌张力的下降使呼吸减弱(幅度降低),中枢的抑制使呼吸频率下降。

教育实验报告范例

教育实验报告范例 1、陈菊珍、刘华山:《改善大学生人际交往不良现状的团体辅导实验研究》,载《教育研究 与实验》,2005年第2期。 改善大学生人际交往不良现状的团体辅导实验研究 陈菊珍、刘华山 内容摘要:本研究通过前测,选取存在人际交往困扰的大学生40人,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实验组按照自行制定的辅导方案,进行14次人际交往团体辅导,用青年性格问卷和大学生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结合他评和自评,对辅导效果进行评估。结果表明,人际交往团体辅导对减轻大学生人际交往困扰,增强大学生人际适应能力具有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大学生人际交往团体辅导 一、研究过程 (一)测试工具 本研究以“青年性格问卷”和“大学生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为主要测量工具。“青年性格问卷”是前人根据“加里弗尼业心理测验表”修订而成的,“大学生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是由北京师范大学郑日昌等编制的。 (二)被试选定与分组 本研究以湖南冶金职业技术学院40名存在人际交往困难的大学生为被试。将筛选出来的40名学生随机分成甲乙两组,每组20人。甲组为实验组,乙组为对照组。实验组又随机分为两个小组,每一小组10人,接受完全相同的辅导。为了更好地引导实验组成员适时暴露自己,分析自我,特意安排10个交往正常的大学生加人实验组,一个小组5人。他们在上述心理测验中,未表现出明显的交往困扰,但研究者要求他们参加团体辅导,他们也愿意协助辅导老师开展工作他们在前后测中得分不参与统计分析。乙组则未安排任何形式的辅导。 (三)前期调查 辅导前运用自编“大学生人际交往制约因素调查表”,对40名实验对象进行调查,以了解妨碍大学生人际交往的主要因素,为制定团体辅导方案提供依据。本调查表共列出17个不利于交往的心理因素,由被调查者选出其中5个,同时允许其予以补充。 (四)制定辅导方案 辅导分为两类,一类为主题讨论、人为情境训练,共9次,每次分为理论研讨、情境训练和行动作业三个环节。另一类为真实情境训练活动。 (五)实施团体辅导 对实验组实施14次团体辅导,持续7周。 (六)实施后测 团体辅导结束后,用“青年性格问卷”和“大学生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实施后测。 (七)统计分析 运用王建中教授开发的WJZ心理测量和统计软件对前后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合师生评价、自我评价,评估团体辅导方案及其实施的有效性。 二、结果 (一)“大学生人际交往制约因素调查表”统计结果 (二)青年性格问卷统计结果

滑坡地质灾害应急调研报告材料

第一章绪言 2010年2月,XX县XX镇XX村XX组下方斜坡地带发生滑坡地质灾害。XX县人民政府、XX县国土资源局、XX县水务局、XX镇人民政府等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及时组织相关职能部门亲临现场查看,并启动地质灾害应急排查预案,对地质灾害危害区居民发放防灾工作明白卡。 受XX县国土资源局委托,XX单位及时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XX县XX镇XX村XX组滑坡地质灾害进行调查,于2010年1月20日至1月22日会同XX市国土资源局领导、XX县人民政府领导及相关人员和XX 镇主要领导对灾害现场进行了实地踏勘和调查。 第二章地理位置及乡镇概况 2.1地理位置 XX镇地处XX县城东北方38公里处,东邻安兴乡,南与芒洪乡相连,。XX县XX镇XX村XX组滑坡位于XX镇东部XX村XX组的下侧,大沟左岸,距XX镇约1km。镇和村组之间有水泥路,交通便利。 2.2乡镇概况 XX镇地处XX县城东北方38公里处,东邻大兴乡,南与芒洪乡相连,西接勐简乡、XX县县城,北与永德县和勐永镇接壤。 XX镇国土面积535.08平方公里,其中坝区面积52平方公里,是XX县第三大坝子。镇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坝区年平均气温17.2℃,最高气温32.5℃,最低气温2.3℃,年降雨量1700毫米,全年无霜期

310—320天,属南亚热带湿润气候。全镇下辖9个村民委员会,92个自然村,140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87万人,占总人口的96%;居住着傣、佤、拉祜、回等14种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9936 人,占总人口的33.12%。人口自然增长率 4.74‰,人口密度 56 人/平方千米。有耕地面积8.16万亩,其中,水田2.03万亩,旱地6.13万亩,人均耕地2.85亩。2010年,完成农村经济总收入2.49亿元,增长13%;完成农民人均纯收入5008元,增长31%;农民人均有粮292公斤。 XX县XX镇XX村XX组共有村民168户740余人,建筑物以1~2层为主,基础为浅基,墙体采用实心或空心砖砌成,局部为土墙。 第三章地质环境条件 3.1气象、水文 (1)气象 XX县地处横断山系南段,北回归线横穿县境,属北热带和南亚热相交的结合部,主要受印度洋暖湿气候和西南季风的影响,形成干、湿两季。由于受构造运动影响,境内地形起伏,海拔高低悬殊,立体气候明显。海拔800m以下的低热山脚和河谷坝区气候炎热多雨,终年无霜;海拔800m以上地区气候温和,多雨多雾,时有霜降。 据XX县气象站统计资料,全县年平均气温18.8℃,年平均日照时数2162小时,年平均总积温6883.3℃,年平均无霜期318天,年平均降雨量1331.84mm,年平均蒸发量1640.1mm,年平均相对湿度78%。 据XX气象局资料:县域内年降雨量最大为1757.10mm,出现于2001年,最大日降雨量152.10mm,出现于2006年10月7日;XX镇近10年

教育实验报告范例

教育实验报告范例

教育实验报告范例 1、陈菊珍、刘华山:《改善大学生人际交往不良 现状的团体辅导实验研究》,载《教育研 究与实验》,2005年第2期。 改善大学生人际交往不良现状的团体辅导实验 研究 陈菊珍、刘华山 内容摘要:本研究通过前测,选取存在人际交往困扰的大学生40人,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实验组按照自行制定的辅导方案,进行14次人际交往团体辅导,用青年性格问卷和大学生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结合他评和自评,对辅导效果进行评估。结果表明,人际交往团体辅导对减轻大学生人际交往困扰,增强大学生人际适应能力具有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大学生人际交往团体辅导 一、研究过程 (一)测试工具 本研究以“青年性格问卷”和“大学生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为主要测量工具。“青年性

格问卷”是前人根据“加里弗尼业心理测验表”修订而成的,“大学生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是由北京师范大学郑日昌等编制的。 (二)被试选定与分组 本研究以湖南冶金职业技术学院40名存在人际交往困难的大学生为被试。将筛选出来的40名学生随机分成甲乙两组,每组20人。甲组为实验组,乙组为对照组。实验组又随机分为两个小组,每一小组10人,接受完全相同的辅导。为了更好地引导实验组成员适时暴露自己,分析自我,特意安排10个交往正常的大学生加人实验组,一个小组5人。他们在上述心理测验中,未表现出明显的交往困扰,但研究者要求他们参加团体辅导,他们也愿意协助辅导老师开展工作他们在前后测中得分不参与统计分析。乙组则未安排任何形式的辅导。 (三)前期调查 辅导前运用自编“大学生人际交往制约因素调查表”,对40名实验对象进行调查,以了解妨碍大学生人际交往的主要因素,为制定团体辅导方案提供依据。本调查表共列出17个不利于交往的心理因素,由被调查者选出其中5个,同时

c程序设计实验指导与测试(第四版)所有示例代码

本科生实验报告 实验课程算法语言与程序设计 学院名称管理科学学院 专业名称信息与计算科学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2 指导教师王玉兰 实验地点数学应用与计算机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实验成绩 二〇一五年三月二〇一五年六月

填写说明 1、适用于本科生所有得实验报告(印制实验报告册除外); 2、专业填写为专业全称,有专业方向得用小括号标明; 3、格式要求: ①用A4纸双面打印(封面双面打印)或在A4大小纸上用蓝黑色水笔书写。 ②打印排版:正文用宋体小四号,1、5倍行距,页边距采取默认形式(上下2、 54cm,左右2、54cm,页眉1、5cm,页脚1、75cm)。字符间距为默认值(缩 放100%,间距:标准);页码用小五号字底端居中。 ③具体要求: 题目(二号黑体居中); 摘要(“摘要”二字用小二号黑体居中,隔行书写摘要得文字部分,小4号宋体); 关键词(隔行顶格书写“关键词”三字,提炼3-5个关键词,用分号隔开, 小4号黑体); 正文部分采用三级标题; 第1章××(小二号黑体居中,段前0、5行) 1、1 ×××××小三号黑体×××××(段前、段后0、5行) 1、1、1小四号黑体(段前、段后0、5行) 参考文献(黑体小二号居中,段前0、5行),参考文献用五号宋体,参照《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 7714-2005)》。

目录 目录 目录 (3) 第一章程序调试 (4) 1、修改程序 (4) 2、实验项目 (5) 3、测试 (5) 第二章C语言基础 (6) 1、修改程序 (6) 2、实验项目 (6) 3、测试 (8) 第三章控制结构 (9) 1、实验项目 (9) 2、测试 (13) 第四章数组 (15) 1、实验项目 (15) 2、测试 (20) 第五章指针 (22) 1、实验项目 (22) 2、测试 (27) 第六章函数 (29) 1、实验项目 (29) 2、测试 (36) 第七章文件 (39) 1、实验项目 (39) 2、测试 (43) 第八章结构体与共用体 (45) 1、实验项目 (45) 2、测试 (46) 教师评阅 (52)

滑坡地质灾害应急调查分析报告

精心整理 第一章绪言 2010年2月,XX 县XX 镇XX 村XX 组下方斜坡地带发生滑坡地质灾害。XX 县人民政府、XX 县国土资源局、XX 县水务局、XX 镇人民政府等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及时组织相关职能部门亲临现场查看,并启动地质灾害应急排查预案,对地质灾害危害区居民发放防灾工作明白卡。 受XX 县国土资源局委托,XX 单位及时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XX 县XX 镇XX 村XX 市国土2.1XX XX 县XX 镇XX 1km 。2.2XX 乡、XX 县县城,北与永德县和勐永镇接壤。 XX 镇国土面积535.08平方公里,其中坝区面积52平方公里,是XX 县第三大坝子。镇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坝区年平均气温17.2℃,最高气温32.5℃,最低气温2.3℃,年降雨量1700毫米,全年无霜期310—320天,属南亚热带湿润气候。全镇下辖9个村民委员会,92个自然村,140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87万人,占总人口的96%;居住着傣、佤、拉祜、回等14种少数民族,

少数民族人口9936人,占总人口的33.12%。人口自然增长率4.74‰,人口密度56人/平方千米。有耕地面积8.16万亩,其中,水田2.03万亩,旱地6.13万亩,人均耕地2.85亩。2010年,完成农村经济总收入2.49亿元,增长13%;完成农民人均纯收入5008元,增长31%;农民人均有粮292公斤。 XX县XX镇XX村XX组共有村民168户740余人,建筑物以1~2层为主,基础为浅基,墙体采用实心或空心砖砌成,局部为土墙。 3.1 (1 XX 据小时, 蒸发量 据 1600mm,最大日降雨量149mm,出现于1983年8月1日。 (2)水文 滑坡区处于忙枕大河的大沟支流,大沟发源于XX镇镇政府驻地下方,沟谷呈“V”字型,全长14.8km,汇水面积3.91km2,多年平均洪峰流量7L/S,10年一遇的最大洪峰流量为12.1L/S,调查期间流量0.04~0.06L/s(见照片1),向北西方向迳流,于滑坡下方约100m与忙枕大河交汇。沟内中下游侧蚀较强烈,局部已发生小规模的坍塌、垮塌现象。

滑坡调查内容及示例

一、滑坡调查内容(典型滑坡应调查的内容,有些内容仅能估计,2-4是重点) 1、搜集当地滑坡史、易滑地层分布、水文气象、工程地质图和地质构造图等资料,并调查分析山体地质构造。 2、调查微地貌形态及其演变过程;圈定滑坡周界、滑坡壁、滑坡平台、滑坡舌、滑坡裂缝、滑坡鼓丘等要素;并查明滑动带部位、滑痕指向、倾角,滑带的组成和岩土状态,裂缝的位置、方向、深度、宽度、产生时间、切割关系和力学属性;分析滑坡的主滑方向、滑坡的主滑段、抗滑段及其变化,分析滑动面的层数、深度和埋藏条件及其向上、下发展的可能性。 3、调查滑带水和地下水的情况,泉水出露地点及流量,地表水体、湿地分布及变迁情况。 4、调查滑坡带内外建筑物、树木等的变形、位移及其破坏的时间和过程。 5、对滑坡的重点部位宜摄影或录像。 6、调查当地整治滑坡的经验。 二、滑坡描述示例(内容仅供参考,描述应因灾点而不同,暂未找到与本资类似的点) 1、松潘黄龙松平公路内侧滑坡描述(经整理后) H01滑坡位于拟建综合服务楼北侧约30m、松平公路内侧斜坡地带,中心地理坐标:X=3626259,Y= 18389415,行政隶属黄龙乡大湾村。为一浅层崩坡积层滑坡。滑坡平面呈锥形(图3-1),分布高程

3400~3140m,相对高差达260m,纵向长260m,横向宽达220m,分布面积达37500m2,滑体厚约4~10m,体积为26.3×104m3,为一中型滑坡,主滑方向约160°。 滑体土主要为碎石土,由块碎石与粉质粘土、粉土等组成,褐色、灰褐色,稍密,稍湿,块碎石母岩为砂岩、板岩等,多呈棱角状和次棱角状,含量约40~60%,粒径多2~15cm,间夹少量粒径约0.2~0.3m 左右块石,充填物质为粉土、粉质粘土等;滑坡区自然地形总体呈一直线形陡坡,地形起伏较小(图3-2),坡角一般约45°左右,滑坡前缘因松平公路修筑切坡致地形略陡,坡角达50~55°,滑坡后缘以上地形有所变缓,坡角约30~40°。滑坡后缘位于地形转折处,圈椅状地形不明显,也无明显拉张裂缝;东、西两侧缘基岩裸露(照片3-1),岩层产状35°∠60~65°,剪切裂缝不明显;滑坡前缘位于松平公路内侧,呈略向外鼓出的弧形(照片3-2)。由于滑坡区地形陡峭、坡体结构松散,加之前缘人工切坡开挖形成高陡临空面,利于滑体土发生侧向位移,该滑坡中前部自2003年以来曾多次出现浅表层滑坡,前缘滑塌明显,坡体土体扰动及变形明显,其上灌丛等植物东倒西歪,松平公路通行也受到不同程度影响,目前黄龙管理局已委托有关单位对滑坡局部采用柔性网进行坡体支护,取得了一定效果,此次调查未见新的变形迹象,该滑坡现状处基本稳定状态,但在暴雨、久雨、振动(含地震)及前缘开挖等不利工况下滑坡稳定性将降低,进而诱发该滑坡失稳,威胁对象主要为松潘-平武近250m公路、黄龙5、6号停车场及过往游客及车辆等,现状危险性中等。

实验报告范本格式示例

Record the situation and lessons learned, find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form future countermeasures.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报告格式示例

编号:FS-DY-20117 实验报告格式示例 实验报告格式示例 例一定量分析实验报告格式 (以草酸中H2C2O4含量的测定为例) 实验题目:草酸中H2C2O4含量的测定 实验目的: 学习NaOH标准溶液的配制、标定及有关仪器的使用; 学习碱式滴定管的使用,练习滴定操作。 实验原理: H2C2O4为有机弱酸,其Ka1=5.9×10-2,Ka2=6.4×10-5。常量组分分析时cKa1>10-8,cKa2>10-8,Ka1/Ka2<105,可在水溶液中一次性滴定其两步离解的H+: H2C2O4+2NaOH===Na2C2O4+2H2O 计量点pH值8.4左右,可用酚酞为指示剂。 NaOH标准溶液采用间接配制法获得,以邻苯二甲酸氢

钾标定: -COOK -COOH +NaOH=== -COOK -COONa +H2O 此反应计量点pH值9.1左右,同样可用酚酞为指示剂。 实验方法: 一、NaOH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用台式天平称取NaOH1g于100mL烧杯中,加50mL蒸馏水,搅拌使其溶解。移入500mL试剂瓶中,再加200mL蒸馏水,摇匀。 准确称取0.4~0.5g邻苯二甲酸氢钾三份,分别置于250mL锥形瓶中,加20~30mL蒸馏水溶解,再加1~2滴0.2%酚酞指示剂,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呈微红色,半分钟不褪色即为终点。 二、H2C2O4含量测定

滑坡与泥石流灾害的调查报告

滑坡与泥石流灾害的调查报告 ----北仑中学高一(1)班胡烨一.研究动机 北仑大碶街道青林 村,一个山清水秀的美 丽村庄,但前晚肆虐的 “卡努”台风却给这个平 静的小村庄带来了一场 意想不到的灾难:昨晚 10时左右突发泥石流,众多木结构的老宅轰然倒塌,8人不幸丧生,另有1人失踪。 可见,泥石流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了重大威胁。而滑坡亦是如此! 二.研究目的 泥石流作为山区城镇常见的地质灾害,是一种含有大量固体物质的特殊洪流(高浓度的液相、固相混合流),其中的固体物质特指泥、砂、石。泥石流具有突发性、破坏性极大、运动快速、历时短暂等特点,且具有强大的侵蚀、搬运能力等自然属性,其是以冲撞(击)、淤埋和堵塞等方式对其流经路途上的各种城镇设施进行破坏,危害程度往往比单一的滑坡、崩塌和洪水的危害更为广泛和严重,对人类生产生活场所、交通运输、水利水电工程、矿山等造成严重损失。当前,我国山区城镇泥石流问题十分突出,且灾情相当严重。因此,分析山区城镇泥石流灾害及其成因,对于加强城镇泥石流的防治有着重要意义。 三.研究方法 采用调查研究,通过数据整理出数据 四.研究内容 1.泥石流的相关概述 (一)泥石流的概念 泥石流是暴雨、洪水将含有沙石且松软的土质山体经饱和稀释后形成的洪流,由悬浮着粗大固体碎屑物并富含粉砂及粘土的粘稠泥浆组成。在适当的地形条件下,大量的水体浸透山坡或沟床中的固体堆积物质,使其稳定性降低,饱含水分的固体堆积物质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发生运动,就形成了泥石流。 泥石流是一种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国一些具有特殊地形、地貌状况地区的自然灾害,是山区沟谷或山地坡面上由暴雨、冰雪融化等水源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介于挟沙水流和滑坡之间的土、水、气混合流。泥石流大多伴随山区洪水而发生。它与一般洪水的区别是洪流中含有足够数量的泥沙石等固体碎屑物,其体积含量最少为15﹪,最高可过80﹪左右,因此比洪水更具破坏力。 (二)泥石流的类型

实验报告格式示例

实验报告格式示例 实验报告格式示例 实验报告格式示例例一定量分析实验报告格式(以草酸中 H2C2O4含量的测定为例)实验题目: 草酸中H2C2O4含量的测定实验目的: 学习NaOH标准溶液的配制、标定及有关仪器的使用;学习碱式滴定管的使用,练习滴定操作。实验原理: H2C2O4为有机弱酸,其Ka1= 5.9×10- 2,Ka2= 6.4×10-5。常量组分分析时Ka1>10-8,Ka2>10-8,Ka1Ka2<10 5,可在水溶液中一次性滴定其两步离解的H+: H2C2O4+2NaOH===Na2C2O4+2H2O计量点pH值 8.4左右,可用酚酞为指示剂。NaOH标准溶液采用间接配制法获得,以邻苯二甲酸氢钾标定: -COOK-COOH+NaOH===-COOK-COONa+H2O此反应计量点pH值 9.1左右,同样可用酚酞为指示剂。实验方法: 一、NaOH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用台式天平称取NaOH1g于100mL 烧杯中,加50mL蒸馏水,搅拌使其溶解。移入500mL试剂瓶中,再加200mL蒸馏水,摇匀。准确称取0.4~0.5g邻苯二甲酸氢钾三份,分别置于250mL锥形瓶中,加20~30mL蒸馏水溶解,再加1~2滴0.2%酚酞

指示剂,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呈微红色,半分钟不褪色即为终点。 二、H2C2O4含量测定准确称取0.5g左右草酸试样,置于小烧杯中,加20mL蒸馏水溶解,然后定量地转入100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摇匀。用20mL移液管移取试样溶液于锥形瓶中,加酚酞指示剂1~2滴,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呈微红色,半分钟不褪色即为终点。平行做三次。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 一、NaOH标准溶液的标定实验编号123备注mKHC8H4O4 g始读数终读数结果 VNaOH mL始读数终读数结果NaOH mol·L-1 NaOH mol·L-1 结果的相对平均偏差 二、H2C2O4含量测定实验编号123备注NaOH mol·L-1 m样 g V 样 mL20.0020.0020.00VNaOH mL始读数终读数结果ωH2C2O4 H2C2O4 结果的相对平均偏差实验结果与讨论: (1) (2) (3)……结论: 例二合成实验报告格式实验题目: 溴乙烷的合成实验目的: 1. 学习从醇制备溴乙烷的原理和方法 巩固蒸馏的操作技术和学习分液漏斗的使用。实验原理: 主要的副反应: 反应装置示意图: (注: 在此画上合成的装置图)实验步骤及现象记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