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工业绿茶运用-食品工业论文-工业论文
毕业设计(论文)-茶叶揉捻机自动化改造[管理资料]
![毕业设计(论文)-茶叶揉捻机自动化改造[管理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1109180afab069dc51220152.png)
网络教育学院专科生毕业大作业题目:茶叶揉捻机自动化改造学习中心:大连学习中心层次:高中起点专科专业: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年级: 10年春季学号:学生:指导教师:完成日期:2012年 1月1日内容摘要本课题主要研究茶叶揉捻机的自动化改造,实现6CR-55型茶叶揉捻机的工作压力、时间、转速和上下叶的自动控制,包括传感和采集系统、电气系统、控制和界面系统、软件系统的设计和开发。
首先分析了茶叶揉捻原理,确定了适用于自动控制的揉捻工艺,并制定了自动控制总体设计方案。
总体方案以PLC控制为主,分为调速、压力控制和上下叶控制三个子系统。
其次,通过计算分析,分别对其进行了硬件选择和连接。
最后,对该系统的上位机软件进行了设计,主要是利用WINCC Flexible解决了人机界面的问题,在下位机PLC软件的开发中,主要是对数据的采集与显示模块进行了编辑。
本课题是一系列茶叶自动控制研究的开始,是开创性的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茶叶揉捻机、自动控制、PLC、人机界面、WINCC Flexibl e目录第一章茶叶加工的工序及发展 (1) (1) (1)课题的来源 (2) (2)第二章揉捻加工分析及自动控制总体方案确定 (4) (4) (4) (5)第三章茶叶揉捻机自动控制系统的硬件概况 (8)第四章软件设计与实现 (8) (9)下位机软件设计 (27)WinCC flexible 与STEP 7 的集成 (43)参考文献 (45)致谢 (46)引言中国是茶叶的原产国,中国人对茶叶的应用,至少可追溯到四千年以前,20世纪50年代以来,尤其是进入80年代以来,我国的茶叶加工技术快速向着机械方向发展,各茶类的制茶机械相继研制与开发成功,并逐步应用于生产。
到目前为此,我国的大宗茶己有90%实现了机械化加工,名优茶也有50%以上的加工实现了机械化。
揉捻机自动化改造是要实现6CR-55型茶叶揉捻机的工作压力、时间、转速和上下叶的自动控制,包括传感和采集系统、电气系统、控制和界面系统、软件系统的设计和开发。
《论文_食品添加剂的现状 和发展趋势(定稿)》

《论文_食品添加剂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定稿)》摘要食品添加剂是现代食品工业的灵魂,对食品的保质、增值、运输、保存具有重要意义。
食品添加剂的滥用和违法使用成为影响食品工业发展的重大隐患,加强食品添加剂的研究、应用和管理势在必行。
本文综述了国内外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历史、存在的问题及研究现状,并就国内外食品添加剂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食品添加剂;食品安全;研究现状;发展趋势Abstract Food additives play a very necessary role in food processing area,especially on food storage,transportation and quality.However,the abuse and illegal use of food additives has become a major hazard to the development of food industry.It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to strength food additives research and management.This paper reviewed the using history,problem and research status of food additieves at home and abroad,and looked head at the development and research trends in the future.Key words food additivity;food safety;research status;development trend食品添加┦侵肝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了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天然物质。
抹茶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抹茶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王 镇,尹福生(江苏鑫品茶业有限公司,江苏金坛 213254)摘要:介绍了抹茶起源,其工艺流程与感官、理化方面的指标,以及抹茶在营养、药用方面的价值。
简述了抹茶在酸奶、蛋糕、冰淇淋、奶茶、啫喱糖、香肠、面条等食品工业中的具体应用,最后进行了简单的展望。
1关键词:茶学;绿茶;抹茶;天然抗氧化剂;天然色素;食品应用Application of Matcha in the Food IndustryW ANG Zhen,YIN Fusheng(JiangSu Xinpin Tea Co., Ltd., Jintan 213254,China)Abstract:This article introduces the origin of matcha, the technology process, and sensory index, physical and chemical index. It also describes the value of matcha on nutrients and medicine. The specific applications in the food industry such as yogurt, cake, ice cream, milk tea, jelly, sausage and noodle are also briefly outlined. Finally, it indicates the prospects for the future of the application.Keywords:Tea science, green tea, matcha, natural antioxidant, natural colouring, food application1 抹茶的起源与定义抹茶源于我国魏晋时间,兴起于唐朝,鼎盛于宋朝,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在明代以后随着中国饮茶方式的变迁而渐渐退出中国历史的舞台。
食品工业论文范文(5篇)

食品工业论文范文(5篇)世界豌豆蛋白生产发展研究摘要:随着消费者对于食品安全和生命健康重视程度的日益加强,植物蛋白产品越来越受到市场的青睐。
豌豆蛋白是植物肉和植物蛋白饮料的主要原料之一,由于含有人体所需要的全部必需氨基酸、无过敏原、零胆固醇、低脂肪等优点,呈现出巨大的发展潜能。
近年来,全球对豌豆蛋白的需求出现井喷式增长。
从世界豌豆蛋白生产概况、发展前景、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豌豆蛋白产业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豌豆蛋白;植物肉;生产现状;发展建议植物蛋白是蛋白质的一种,营养全面,易被人体消化吸收,是人类膳食蛋白质的重要来源,与动物蛋白相比,植物蛋白的优势在于其不含胆固醇以及几乎不含饱和脂肪酸[1]。
植物蛋白原材料来源主要包括:大豆、豌豆、蚕豆、小麦、玉米、水稻、燕麦、花生、绿豆和鹰嘴豆。
其中,大豆蛋白和豌豆蛋白居于主导地位[1]。
大豆蛋白在全球植物蛋白配料供应市场中占比最大,占市场总份额的60%。
豌豆蛋白与大豆蛋白相比,具有氨基酸均衡性好、无过敏原、零胆固醇、低脂肪、非转基因等优势[2]。
豌豆蛋白与蚕豆蛋白、鹰嘴豆蛋白等小品类植物蛋白相比,在原料供给、工艺成熟度、规模化生产、市场应用多维度都最具备规模化和持续化生产前景[3]。
1世界豌豆蛋白概况1.1豌豆蛋白市场概况豌豆蛋白被称为“植物蛋白之王”,是一种新兴植物蛋白,最早出现于欧美市场,主要应用在固体蛋白质粉、能量棒、早餐谷物、烘焙食品等领域[4]。
近年来,豌豆蛋白在植物基市场很受欢迎。
植物基是以植物为主打造新型食品和饮料产品,以植物蛋白代替动物蛋白,并作为基础原料研发制作的新型食品和饮料[1]。
未来随着欧美国家植物基市场逐渐成熟,以及中国、东南亚等新兴市场的兴起,植物基市场发展前景广阔。
预计未来固体蛋白质粉、能量棒、早餐谷物、烘焙食品生产等下游市场对豌豆蛋白的需求将保持20%~30%的增长,植物基等生产的相关下游产业链对豌豆蛋白的需求会出现较大幅度的增长,同时高端宠物食品企业、高性能鱼饲料企业等下游产业链也会对低端蛋白保持一个稳定的增长[5]。
食品工业科技论文摘要模板

食品工业科技论文摘要模板
摘要:
本文通过研究,针对食品工业中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首先,本文回顾了食品工业的发展历程,并对其现状进行了描述和评估。
其次,本文对食品工业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创新进行了论述和展望。
最后,本文结合实际案例,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以期为食品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和基础。
首先,本文回顾了食品工业的发展历程,包括其产生的原因和动因,以及各个阶段的发展特点和影响因素。
在此基础上,本文明确了食品工业的现状,包括其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其次,本文对食品工业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创新进行了论述和展望。
其中,主要探讨了新技术的研究和应用、食品安全的保障、精细管理的实践等方面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具体建议。
最后,本文结合实际案例,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包括技术和管理方面的推进,市场和产业协同发展等,以期为食品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和基础。
关键词:食品工业;发展历程;现状;技术创新;案例分析;解决方案。
蓝莓叶绿茶复合饮料的研制_董凤英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试剂 蓝莓叶 沈阳时圣蓝有限公司;绿茶、白砂糖 购
于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乐购超市;柠檬酸、羧甲基纤维 素钠 (CMC-Na)、黄原胶、蜂蜜、D—异抗坏血酸钠均 为食品级。 1.2 仪器与设备
66 2015,Vol.18,No.1
饮料工业
生产工艺※
蓝莓叶绿茶复合饮料的研制
董凤英,杨雪莹,刘晓翠,冀英萍,方晓娜,刘 飞
(天津科技大学食品工程与生物技术学院,天津 300457)
摘 要:产品以蓝莓叶、绿茶为主要原料,通过添加白砂糖、柠檬酸等,研制出一种具有一定保健价值的复合茶饮料, 针对其关键技术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蓝莓叶的最佳浸提条件为:料液比 1∶60、浸提温度 60℃、浸提时间 30min; 绿茶的最佳浸提条件为:料液比 1∶100、浸提温度 90℃、浸提时间 15min;蓝莓叶汁与绿茶汁的最佳混合配比为 5∶4、 最佳柠檬酸添加量为 0.15%、白砂糖用量为 5%、复合稳定剂为 CMC 和黄原胶,CMC 和黄原胶的添加量分别 0.15% 和 0.03%,D-异抗坏血酸钠添加量为 0.015%,蜂蜜添加量为 0.2%,本产品酸甜适中,香味淡雅,清凉可口。 关键词:蓝莓叶;绿茶;复合饮料
水平 1 2 3
表 4 蓝莓叶浸提条件因素水平表 Table 4 Table of orthogonal test design
A 温度 /℃ 40 60 80
B 时间 /min 10 20 30
C 料水比 (/ g/mL) 1∶20 1∶40 1∶60
绿色生物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绿色生物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随着人们对于健康生活的追求,绿色生物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在食品工业中,绿色生物技术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食品加工、安全和环保三个方面探讨绿色生物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一、食品加工传统的食品加工方式通常会使用化学合成剂和物理方法,但这些方法往往对环境和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绿色生物技术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中,可以有效地降低化学合成剂和物理方法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危害。
例如,绿色生物技术可以用于食品保存。
传统的食品保存方法会导致营养物质损失,而绿色生物技术可以通过利用生物学现象防止食品腐烂和变质,从而延长食品的保质期,同时保持其营养成分。
另外,绿色生物技术可以用于食品颜色和口感的改善。
例如,发酵技术可以用于酿造酸奶和啤酒,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可以改善食品的口感和香味,同时提高营养价值。
这些方法不仅能够提高食品的品质,还能够减少化学和物理方法的使用。
二、食品安全食品安全是人们生活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绿色生物技术在食品安全方面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绿色生物技术可以用于食品检测和食品处理。
例如,绿色生物技术可以用于检测食品中的有害物质。
传统的食品检测方法通常需要大量的时间和资源,并且精度不高,而使用绿色生物技术可以运用高端技术,如基因工程和生物传感器等,能够更加准确地检测出食品中的有害物质,从而保证食品的安全。
此外,绿色生物技术也可以用于食品的处理。
比如,微生物可以利用其消化系统对食品中的有害物质进行处理和分解,从而降低食品中的化学残留物的含量,保证了人们的健康和食品的安全。
三、环保环保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绿色生物技术的应用不仅能够提高食品质量和保证食品安全,还能够降低工业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例如,绿色生物技术可以用于制备食品的酶法反应和半合成生产,这些技术能够减少化学废液的产生,同时减轻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
此外,绿色生物技术还可以用于食品企业的资源回收和再利用。
一些微生物可以利用食品生产过程中的剩余物质,如糠和酪朊,制备有机肥料和生物制品等。
绿茶及其提取物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进展

留了鱼的原有风味, 又具有绿茶的清香。邓开野[ 4 1 等
以茶 叶浸 提 液 和猪 肉 为原 料 , 用保 加 利 亚 乳杆 菌 采
和嗜 热链 球 菌 作 为发 酵 剂 , 8 ℃条 件下 浸 泡 3 4 在 5 ~ mi, 酵 制备 的茶风 味 乳 酸发 酵 香 肠 酸 味较 强 , n发 质
第 2期
邱 涛 涛等 : 茶及其提 取 物在食 品 工业 中的应 用进展 绿
能 。随着 食 品开 发研 究 及 加工 工 艺 、 设备 的不 断 提 高 , 它 在食 品工业 中得 到越来 越 广 泛 的应 用 。 国 使 家食 品药 品监 督 管 理 局在 2 0 ~ 0 7年 共 批 准 注 0320
味 , 能 掩盖 异味 。如有效 地 除去 肉类 、 并 粮食 油类 作 物 、 豆制 品的 豆腥 味 和鱼 中的 三 甲基 胺 等异 味 物 大 质 。茶氨酸可替代甜味剂抑制食 品中的苦味和辣味回 。 田 国军 [ 以草 鱼鱼 糜 为 原料 , 茶 茶 粉为 辅 料 , 3 】 等 绿 开 发茶 香 风味 鱼脯 。该 鱼脯 口感 独 特 , 咸适 中 , 甜 既保
1 增强食 品 的风 味 在 食 品加 工 过程 中添加 绿 茶 成分 , 以通 过 与 可
食 品 中 的蛋 白质 等 成 分 的相 互 作 用来 提 高 食 品 风
腐保鲜的 目的。富含茶多酚的绿茶 以无毒 、 安全等
收稿 日期 :0 0—0 21 3—1 1 作者简介 : 邱涛涛( 9 2 ) 男, 1 8 一 , 广西桂林人 , 讲师 , 主要从 事农 产品加 工及 贮藏 方面的研究工作。
第 3 卷第 2 8 期 2 1 年 6月 01
茶 叶
通 讯
V COMMUNI CATI ON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品工业绿茶运用-食品工业论文-工业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1增强食品风味
在食品加工过程中添加绿茶成分,可以与食品中的蛋白质等成分的相互作用来提高食品风味,并能掩盖异味。
茶氨酸可替代甜味剂抑制食品中的苦味和辣味[2]。
田[3]等以草鱼鱼糜为原料,绿茶茶粉为辅料,开发茶香风味鱼脯。
该鱼脯口感独特,甜咸适中,既保留了鱼的原有风味,又具有绿茶的清香。
邓开野[4]等以茶叶浸提液和猪肉为原料,采用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作为发酵剂,在85℃条件下浸泡3~4min,发酵制备的茶风味乳酸发酵香肠酸味较强,质地较紧密、细腻,口感舒适。
2肉质食品护色和保鲜
茶多酚作为一种优异的抗氧化剂,能降低脂肪氧化速度、清除自由基;并能与蛋白质进行络合,使蛋白质结构相对稳定,不易降解;同时还可以抑制细菌的繁殖;以及防止天然色素受光氧化作用而褪色。
黄宾[5]等对茶多酚、溶菌酶、丁香和桂皮对冷却猪肉中常见的腐败菌和致病菌的抑菌效果进行研究表明:茶多酚对冷却肉中常见腐败菌和致病菌
都具有很强的抑菌作用,最低抑菌浓度为0.5%。
廖丹[6]等将抗氧化剂茶多酚添加到鱼糜中,通过对鱼油的酸价、过氧化值、丙二醛含量等因素变化的研究,结果证明0.05%茶多酚对冷藏鱼糜保鲜效果较好。
李盛华[7]等对茶多酚、异Vc钠、植酸、柠檬酸等几种单一护色剂及其搭配组合对肉制品的护色效果进行研究,通过正交实验得到茶多酚0.03%、异Vc钠0.04%、柠檬酸0.10%、植酸0.0%l一组护色剂能使低温肉制品保色存储24d。
将茶粉添加肉制品中,不仅使肉制品发出人的淡淡茶香,而且可以抑制脂肪的氧化和提高呈色的稳定性,延长产品的货架期,还可以增添对人体有益的活性成分,改善其营养结构,促进肉制品向营养保健型发展。
3食品脱臭
绿茶中的茶多酚易与硫化氢结合生成络合物,有效降低小分子含硫物质的含量,从而达到脱臭的目的。
张民[8]等研究了海带提取物、茶多酚、β-环糊精对大蒜臭味的脱除效果,结果表明:茶多酚对大蒜臭味具有良好的脱除效果。
绿茶对生活相关的食品广泛存在各种臭气物质,如蒜臭、腥臭具有较强的清除作用,有望用于其他食品的脱臭[9]。
4形成凝胶
绿茶对凝胶形成的辅助作用主要依靠其含有的儿茶素类、黄酮类、花
色素类和酚酸类化合物,由于其分子结构中具有多个反应活性基团和活性位点,可使其发生多种化学反应。
刘焱[10]等将茶多酚添加到鱼糜中,研究冷藏或冷冻鱼糜的含水量、凝胶强度等的变化。
结果表明:添加茶多酚能显著地延缓冷藏鱼糜凝胶强度的降低,而对冷冻鱼糜凝胶强度的影响不明显。
李菁[11]等将茶多酚分别添加到3种不同凝固剂生产的豆腐中,考察茶多酚对各种豆腐凝胶特性的影响。
结果发现,随着茶多酚添加量的增加,3种豆腐的凝胶强度均有所增加,持水率则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并推测茶多酚与豆腐豆蛋白的相互作用是通过某种化学键的力来实现的。
5用作食品包装材料
绿茶中茶多酚可和其他单体发生共聚反应形成高分子共聚物,用于食品包装。
加拿大安大略省Gueph大学食品技术中心的科研人员成功研制出一种新型耐高温食品包装材料PEN聚乙烯茶酚树脂。
采用这种PEN聚乙烯茶酚树脂材料与目前传统食品包装材料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混合后形成了PEN/PET新型材料,具有耐高热、抗脆裂、不怕潮湿、抗氧化和耐紫外线辐射等优点。
毕红[12]等以茶叶中浸提的茶单宁为原料,合成了生物降解型聚氨酯泡沫材料,该材料属半晶高聚物,机械强度较普通聚氨酯强,降解也比普通聚氨酯快,且在自然环境中能完全生物降解,尤其适用于果品行业。
6作为保健食品的功能因子
6.1富含茶多酚的功能食品
茶多酚约占茶叶干质量的25%,它具有防治心血管疾病、防癌抗癌、抗衰老、抗辐射等方面的保健功能。
杨世军[13]等以茶提取物茶多酚、荔枝汁等为主要成分研制出具有抗疲劳和抗氧化作用,并有一定延缓衰老作用的保健功能饮料。
2003年日本花王开发出以儿茶素为主原料的降脂减肥茶饮料,第一个获得日本厚生省的功能食品批文,并在日本市场一举成功。
6.2富含茶氨酸的功能食品
2002年,L-茶氨酸被美国健康食品领域评为最具潜力的热点天然产物之一。
茶氨酸不仅可作为镇静剂中的有效成分,还可促进大脑的学习和记忆功能,并对帕金森氏症、老年性痴呆、传导神经功能紊乱等疾病起预防效果。
广泛应用于点心类、糖果及果冻、饮料、口香糖等食品中。
并且添加了茶氨酸后,不会产生不好食用、不好饮用、口感下降等问题[14]。
日本麒麟公司新开发的“生茶”饮料中添加了茶氨酸,深受消费者喜爱[15]。
6.3富含茶多糖的功能食品
茶多糖能降血糖、防治糖尿病,还具有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降血压、抗凝血、抗血栓、防治心血管疾病等作用。
游见明[16]等以茶多糖作为啤酒生产辅料应用于啤酒生产过程中,酿成的含茶多糖的啤酒,酒体金黄、清亮透明,口味纯正、爽口、纯厚,杀口力强,既保持了传统啤酒的风味,又获得了对人体的保健功能。
7食品去毒
绿茶可以和食品中的一些毒素例如甲醛、亚硝酸盐等发生物理作用或化学反应,从而抑制或消除这些物质,使食品的毒性基本消除。
杜伟[17]等在火腿肠加工中添加茶多酚,可以使产品中亚硝酸钠的残留量降低到57.54%。
贺观群[18]等用5%(W/W)冷却后的茶叶水溶液洗涤新鲜蔬菜和肉制品,可以使亚硝酸盐含量分别减少52.99%和56.40%(P0.01)。
浙江兴业集团有限公司联合浙江工商大学用60%纯度的茶多酚浸泡鱿鱼丝10~12h,能使其中的甲醛含量由原来的30mg/kg降低到10mg/kg以下。
8食品蛋白酶回收
绿茶包含的五种儿茶素单体中L-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L-ECG)和L-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L-EGCG)分别有两个能与酶蛋白络合作用的
活性基团,使儿茶素能以氢键的形式与酶络合,从而形成混浊沉淀。
王晓玲[19,20]等采用不同茶多酚浓度、温度、pH、保温时间及冷存时间对木瓜蛋白酶、菠萝蛋白酶进行络合、沉淀及回收。
结果表明:木瓜蛋白酶经茶多酚络合后,热稳定性及贮藏稳定性均得到了提高,回收率达92.3%;菠萝蛋白酶与茶多酚作用后其活性不受到抑制,热稳定性得到提高,回收率达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