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PCB用油墨 液态光致抗蚀油墨
在PCB碱性蚀刻中常见的问题的原因和故障解决方法

在PCB碱性蚀刻中常见的问题的原因和故障解决方法
PCB蚀刻技术通常所指蚀刻也称光化学蚀刻,指通过曝光制版、显影后,将要蚀刻区域的保护膜去除,在蚀刻时接触化学溶液,达到溶解腐蚀的作用,形成凹凸或者镂空成型的效果。
随着PCB工业的发展,各种导线之阻抗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必然要求导线的宽度控制更加严格。
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PCB的质量越来越好,越来越可靠,它是设计工艺也越来越多样化,也更加的完善。
蚀刻技术在PCB设计中的也越来越广泛。
1.问题:印制电路中蚀刻速率降低
原因:
由于工艺参数控制不当引起的
解决方法:
按工艺要求进行检查及调整温度、喷淋压力、溶液比重、PH值和氯化铵的含量等工艺参数到工艺规定值。
2.问题:印制电路中蚀刻液出现沉淀
原因:
(1)氨的含量过低
(2)水稀释过量
(3)溶液比重过大
解决方法:
(1)调整PH值到达工艺规定值或适当降低抽风量。
(2)调整时严格按工艺要求的规定或适当降低抽风量执行。
(3)按工艺要求排放出部分比重高的溶液经分析后补加氯化铵和氨的水溶液,使蚀刻液的比重调整到工艺充许的范围。
3.问题:印制电路中金属抗蚀镀层被浸蚀
原因:。
我国印制电路板油墨发展现状

主 要 用于 保 护 线 路 、 阻焊 、 缘 等方 绝 面 。 制 造 领 域 中 , 焊PCB 在PCB 阻 油 墨 可 以 隔 绝 图 形 与 氧 气 、 气 的 湿 接 触 , 止 图形 的氧 化 和 老化 , 长 防 延 使 用 寿 命 ; 以在 组 成 线 路 图 的铜 可 线条之 间形成绝 缘层 , 防止 铜 线 条 之 间 发 生 短 路 ; 可 以 在 电子 元 器 也 件 的 焊 接 过 程 中 , 止 高 温 对 线 路 防 图的破 坏 。 同时 , 阻焊 PCB油 墨还 有
过 活 性 固化 剂 与 树 脂 基 体进 行 缩 合 聚 合 , 而 固化 成 膜 的 油墨 。 比光 从 相 固化 PCB油 墨 , 固化PCB油 墨 存 热 在 能 耗 高 、 有 机溶 剂 、 产 周 期 较 含 生 长 等 缺 点 , 由 于 其 本 身 具 有 一 些 但 独 特 的性 能 特 点适 应 某 些PCB生 产 工 艺 的需 要 , 因此 , 在PCB制造 领域 也 占有 一席 之地 。 除此之外 , 按照P 油墨 的用途 , CB
所 、 有 企业 共 同开 发 , 成立 的研 国 所
抗 蚀 刻PCB 墨 主要 应 用 于 图 油 形转 印技 术 , 以保 护墨 层 下 的金属 用 在蚀刻、 电镀 等 过程 中不 被蚀 刻 液或 电镀 液 腐 蚀 , 例如 抗 酸蚀 刻 、 蚀刻 、 碱 酸 性 镀 铜 、 性 镀 锡 /铅 或 纯 锡 、 酸 酸 性镀 镍 /金等溶 液 电镀 。 在PCB 造 制
中不 受 到侵 扰 。 光 成 像 阻 焊PCB 墨 被 认 为 是 油
又可 以将 其分 为抗 蚀刻PC 油 墨、 B 阻
集成电路用电子化学品

集成电路用电子化学品它包括四类关键产品:第一、超净高纯试剂超净高纯化学试剂超净高纯化学试剂,亦称湿化学品,或加工化学品,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制作过程中关键性基础化工材料之一,主要用于芯片的湿法清洗和湿法蚀刻,它的纯度和洁净度对IC的成品率、电性能及可靠性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超净高纯试剂具有品种多、用量大、技术要求高、贮存有效期短和强腐蚀性等特点。
使用这种试剂的工艺主要是洗净(包括干燥)、光刻、蚀刻、显影、去膜、掺杂等。
这种试剂包括超净高纯酸及碱类、超净高纯有机溶剂和超净高纯蚀刻剂。
在半导体工业中的消耗比例大致为:NH4OH 4%-8%,HCI 3%一6% ,H2SO4 27%一33%、其它酸10%-20%、H2O2 8%一22%、蚀刻剂12%一20%、有机溶剂10%一15%。
随着IC存储容量的增大,存储器电池的氧化膜更薄,而试剂中所含的杂质、碱金属等溶进氧化膜之中,造成耐绝缘电压的下降;试剂中所含的重金属若附着在硅晶片表面上,则会使P-N结耐电压降低。
一般认为,产生IC断丝、短路等物理性故障的杂质分子大小为最小线宽的1/4,产生腐蚀或漏电等化学性故障的杂质分子大小为最小线宽的1/10。
主要生产商有北京化学试剂所(500t/a,22个品种)、苏州瑞红电子化学品公司(1000t/a,40余个品种)等。
北京化学试剂研究所的BV-Ⅲ级试剂已达到国外Semi-c7质量标准,适合于0.8u-1.2um 工艺,已形成500吨/年规模的生产能力,MOS级试剂已开发生产出20多个品种,年产量超过4000吨,这在我国处于较高水平,但只相当于国外的中等水平;国外Semi-c12质量标准达到0.09u-0.2um工艺水平。
2002年10月,上海华谊开始承担国家‘863’计划ULSI超纯试剂制备工艺研究课题,从事超纯过氧化氢、硫酸、氢氟酸、盐酸、醋酸、异丙醇等微电子化学品的研究和开发。
国内首个超高纯微电子化学品项目2004年底在上海兴建,这个项目由上海华谊集团公司所属的上海中远化工有限公司与台湾联仕电子化学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出资。
液态感光阻焊油墨6189(绿色)中文2019.05.08

MDL. 2 2 2 8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008.
ND ND ND ND ND ND ND ND ND ND ND ND ND ND ND ND ND ND ND ND
测试报告.
No. SHAEC1908767216
日期: 2019年05月08日. 第3页,共14页.
(4) DEHP, BBP, DBP 和 DIBP的限制不适用于2019年7月22日前投放市场的电缆及电子电气产品中用于维 修、重复利用、功能更新及容量提升的备用配件以及2021年7月22日前投放市场的医疗器械,包括体外医 疗器械,监控仪表,包括工业监测和控制仪器。
(5) DEHP、BBP 和 DBP的限制不适用于玩具产品,因为No.1907/2006附录XVII第51条已对玩具产品中 的DEHP、BBP 和 DBP含量进行了限制。.
元素. 测试方法 :.
参照US EPA 方法3052:1996测定, 采用ICP-OES进行分析..
测试项目. 砷 (As).
单位. mg/kg.
MDL. 10
008.
ND
四溴双酚-A.
测试方法 :. 参照 IEC 62321:2008 方法测定, 采用GC-MS进行分析..
测试项目. 四溴双酚-A.
测试报告.
No. SHAEC1908767216
日期: 2019年05月08日. 第1页,共14页.
江苏广信感光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江阴市青阳镇工业集中区华澄路18号 .
.
以下测试之样品是由申请者所提供及确认 : 液态感光阻焊油墨.
SGS工作编号 :.
SP19-014440 - SUZ .
型号 :. 样品接收日期 :. 测试周期 :. 测试要求 :. 测试方法 :.
印制电路图形制作工复习资料

印制电路图形制作工复习资料一、选择题1.油墨混合后需放置一定时间,一般在( A )以上,目的是为了温度和粘度的稳定,也有利于搅拌中带入的空气逸出。
A、15分钟B、30分钟C、45分钟D、1小时2电镀铜主要用于图形电镀或金属化孔电镀加厚层,其平均镀铜厚度应不小于( B )。
A、30umB、25umC、20umD、18um3.蚀刻后导体(线)截面是( C )最好。
A、梯形B、倒梯形C、矩形D、凹凸形4用于液态光成像阻焊油墨的粘度一般控制在( B )A、8000厘泊左右B、10000厘泊左右C、15000厘泊左右D、5000厘泊左右5.碱性蚀刻液PH值一般控制在( B )范围。
A、10-11B、8.5-9.5C、6-7D、5.5-76.酸性镀铜溶液中主盐为。
( A )A、硫酸铜B、硫酸C、添加剂D、盐酸7.显影不足有余胶时,将直接影响( A )A、镀层附着力B、线条宽度C、蚀刻效果8.不是导致显影后线宽变窄的原因是( D )A、抽真空不够B、喷嘴堵塞C、显影温度太低D、显影压力过高9.油墨的粘度受温度影响关系是( B)A、温度高,粘度大B、温度高,粘度低C、温度改变,粘度不变10.印制板生产废水中常见重金属离子有:( B )A、镁B、铜C、钠D、钾11.影响侧蚀的因素有( ABCD )A、pH值B、铜含量C、氯离子浓度D、蚀刻温度12显影不净的原因有:( BC )A、曝光能量不够B、曝光能量过高C、预烘温度过高D、显影液浓度过高13.热风整平时,引起焊料太厚的原因是( BC )A、PCB运动速度太慢B、热风压力太小C、PCB运动速度太快D、热风压力太大14.一般绷网角度有( ABC )。
A、900B、450C、22.50D、60015.把浓硫酸配制成所需浓度的稀硫酸溶液,其方法是( )。
A.在槽中先加入计量好的浓硫酸,然后加水到体积;B.在槽中先加入2/3体积的水,在搅拌下,慢速加入计量好的浓硫酸,然后加水到体积;C.在槽中先加入2/3体积的水,快速加入计量好的浓硫酸,然后加水到体积;D.分别量取浓硫酸和水,然后任意混合在一起。
PCB板利用液态感光线路油墨制作工艺详解

PCB板利用液态感光线路油墨制作工艺详解pcb板液态感光线路油墨制作工艺详解摘要:pcb制造工艺(technology)中,无论是单、双面板及多层板(mlb),最基本、最关键的工序之一是图形转移,即将照相底版(art-work)图形转移到敷铜箔基材上。
图形转移是生产中的关键控制点,也是技术难点所在。
其工艺方法有很多,如丝网印刷(screenprinting)图形转移工艺、干膜(dryfilm)图形转移工艺、液态光致抗蚀剂(liquidphotoresist)图形转移工艺、电沉积光致抗蚀剂(ed膜)制作工艺以及激光直接成像技术(laserdrectimage)。
当今能取而代之干膜图形转移工艺的首推液态光致抗蚀剂图形转移工艺,该工艺以膜薄,分辨率(resolution)高,成本低,操作条件要求低等优势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就pcb图形转移中液态光致抗蚀剂及其制作工艺进行浅析。
液态感光油墨应用领域工艺流程图:基板的表面处理――>涂布(丝印)――>预烘――>曝光――>显影――>干燥――>检查――>蚀刻――>褪膜――>检查(备注:内层板)基板的表面处置――>涂敷(丝印)――>预煨――>曝光――>显像――>潮湿――>检查――>电镀――>变白膜――>颜料――>检查(附注:外层板)一.液态光致抗蚀剂(liquidphotoresist)液态光致抗蚀剂(缩写湿膜)就是由感光性树脂,协调感光剂、色料、填料及溶剂等做成,经光反射后产生光聚合反应而获得图形,属于负性感光生成型。
与传统抗蚀油墨及干膜较之具备如下特点:??a)不需要制丝网模版。
采用底片接触曝光成像(contactprintig),可避免网印所带来的渗透、污点、阴影、图像失真等缺陷。
解像度(resolution)大大提高,传统油墨解像度为200um,湿膜可达40um。
diy自干型感光抗蚀刻油墨使用方法

为什么要选择感光蓝油(湿膜)作DIY制板材料,本人并不排斥其它DIY制板方法,材料大集合。
为了让大家在业余条件下都可做出更加精细的线路图,店主推荐工厂的专各线距为0.2mm这就需要超强的稳定性了。
显著优点:1.显影效果极好,稳定性强、显影时极少断线。
想像一下就像木门上的油漆“吸”在板子2.本店产品属溶剂型油墨需烘烤。
由于是液体所以当涂在覆铜板上后就会填充板面凹凸朋友自然明白。
3.精度高,不需高端设备轻易做出0.2mm线宽的线条。
只需太阳光。
4.成本低,1mL的蓝油即可做出一张10*15CM大小的单面感光板(感光层)紫外线光固油墨,如紫外光固绿油是指直接由紫外线照射成固体,是不能烘烤的,下图为蚀刻后的扫描图像,用扫描器扫描,由店主亲手做的。
PCB制作过程:基板处理-喷淋/涂沫-烘烤(静放自干)-制作菲林片-曝光-显影-清基板处理:用洗洁精清洗干净(去油),放在废蚀刻液里泡浸两分钟,泡浸的同时用牙刷刷洗若干秒在上面,用A4纸磨擦一下就好了,呵呵。
这种估且叫他化学处理法吧,处理完成后板涂沫:(比较容易,但要细致)网印或手工涂沫******网印请用220目的丝网手工涂沫:用画笔等工具在上面涂沫就可以了,这个很好涂,不太稠,也不太稀,尽量加点天拿水下去。
--------------------------------------听到感光这两个字我们都会联想到胶卷底片见到阳光时就会立即曝光了,这个跟胶卷底片是两码事来的。
蓝油发生收好几天的能量才能完全曝光。
烘烤:(比较容易)1.DIY烘箱链接:(虽然粗糙了一些,但真的很好用~~)/auction/item_detail-0db2-1e4ad4390e8034d184e7760ec36b860a.htm2.室温(25℃-30℃)静放1-2小时即可干燥。
3.专业烘烤箱,预烤温度50±5℃,第一面:3min,第二面:3min;两面同烘:6-10m--------------------------------------大家一直往下看会发觉曝光、制作菲林片(这个才是关键)由于油墨是负性的,这样就要把菲林片做成黑白相反的图像(阴图),该黑的地方要够黑曝光:(容易)方法:用两面玻璃加夹子把板子和菲林片夹紧,板子要选择平直的。
LB-1900W液态感光阻焊油墨

使用说明
LB-1900W系列为双组分网印UV接触曝光,稀碱显影的阻焊油墨。经高温硬化后的涂膜具有高绝缘性和高阻焊性,是特为LED显示器及铝基板而设计,其特性更适合使用于精密电路板。
一:特性介绍:
技术特性
颜色
超白
粘度
VT-04F、25℃
主剂:280±20PS、固化剂:70±20PS、主剂/固化剂:3/1
(6)
显影
显影液:1±0.2%Na2CO3溶液
显影液温度:30±2℃
显影时间:40-60秒、
水洗压力:1.8~2.2kg/c㎡
(7)后烤
温度:150±5℃烘烤时间:60分钟
注意事项:
1、使用前,应充分搅拌均匀;
2、以上参数仅供参考,具体操作以试样为准。
(2)静置
搅拌均匀后静置10~15分钟后再印刷
(3)
网目选择
网版用36T或43T丝网
(4)
预烤
A:两面分开印刷、分别烘烤:
第一面热风循环烤箱:75±5℃、15-20分钟;
第一面热风循环烤箱:75±5℃、20-25分钟;
B:两面同时印刷、同时烘烤:
热风循环烤箱:75±5℃、30-35分钟
(5)曝光
7K曝光机:500-700mj/c㎡曝光尺:10 — 12级盖膜
细度
刮板细度计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um
硬度
铅笔硬度计
≥6H
附着力
百格测试3M胶带
100/100
耐焊性
锡炉
280℃×10s×2次,无起泡,无脱落
绝缘电阻
1.0×1012欧姆
储存温度
26±2℃
包装
主剂:750g、固化剂:250g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型PCB用油墨 液态光致抗蚀油墨2009/7/16/09:18 来源:中国油墨网随着电子工业的飞速发展,对印制电路板(PCB)的焊接工艺和焊接质量要求越来越高。
以往热固化和紫外光固化抗蚀剂都是用丝网图形版印刷的。
但从线条的完全覆盖性、尺寸精度等方面考虑,采用丝印图形的方法已经不相适应,因而研究人员开发了干膜抗蚀剂。
但是干膜抗蚀剂由于其本身固有的局限性,已经不能完全满足PCB的性能要求,其分辨能力在技术上虽能达到近25μm,但规模生产实际只能做到75~100μm。
而电子技术的发展,已要求高密度PCB对分辨能力的前沿为≤75μm,而且将发展到50μm,甚至更细的线条。
因此,迫切需要有新型的光致抗蚀剂,把分辨能力提高到更高的水平,尤其是多板的内层板制造。
此外,PCB价格方面的竞争,也日趋激烈,迫使PCB制造商在确保PCB质量和性能的前提下,千方百计降低PCB的制造成本。
根据干膜抗蚀剂本身的结构特点,其成本很难降低。
另外,高密度PCB要求尽量减小焊盘面积,甚至采用“无”焊盘,干膜抗蚀剂很难适应这种要求。
因此,许多PCB制造者把目光转移到液态光致抗蚀剂[1~5]。
目前新一代液态光致抗蚀剂的杰出代表是液态感光成像型油墨(又称湿膜抗蚀剂)和电沉积液态光致抗蚀剂(ED抗蚀剂)。
采用这些新型抗蚀剂,容易得到高的分辨率。
例如,用通常的非准直光源和标准显影装置,显影后可得到50μm的分辨率。
若采用准直光源,只要保证相应的清洁环境及底图条件,其分辨能力可以达到25μm。
在随后的外层或内层的蚀刻过程中,同干膜相比,液态光致抗蚀剂可给出优异的蚀刻效果。
这种高分辨率使得细线条PCB制造者可以生产出缺陷密度很低的产品,且成品率高。
液态感光型抗蚀油墨是解决精细导线图形制作而研制的一种油墨,俗称湿膜。
它克服了热固型抗蚀油墨和干膜生产工艺中的一些难题,适合细导线和超细导线的生产。
最细线宽可达在2。
54mm为中心的两焊盘之间形成三根导线(0。
125mm)或四根导线(0。
075mm),也可用于高精度的工艺品、镂空模板、移印凹版制作之用,还可用于多层板内层精细导线的制作。
它由感光树脂、感光剂、填料、助剂、颜料和溶剂组成。
油墨的解像度达50~100μm,和覆铜箔板的附着力良好,不存在干膜生产中出现界面性气泡而引发边缘渗镀从而造成的导线毛刺、缺口、短路等疵病。
油墨通常在安全黄色光区域范围内操作,贮存期约为一年。
液态感光抗电镀油墨的简要工艺操作流程如下:涂布→预烘→冷却→曝光→显像→固化→电镀→去除油墨→蚀刻→后处理液态感光抗蚀剂可采用丝网漏印,喷涂或幕帘式涂布等方式对印制板作整版涂覆,无需定位,经预加热,表面干燥后,应用照相底版定位紫外曝光、显影而获得精确的抗蚀图形。
与传统的热固、光固及抗蚀干膜相比,首先图形精度高,可很容易地制得40~50μm 的焊点图形;另外与基板和铜导线的结合良好,耐热性高,在导线间隙内充填性好,次品率低;还有,因其使用环氧树脂作热固成分,故耐化学品性、耐镀金、耐湿、耐热及电气绝缘性均很优良。
鉴于以上优点,国内外在生产高精密电路板及多层电路板上都已使用液态感光抗蚀剂。
1 液态感光抗蚀剂组份1.1 感光性树脂1.1.1 碱溶性光固树脂种类[6~8]为了大幅度提高布线的密度,就要缩小焊盘,这就要求有高解像能力的高敏感度感光性树脂。
目前,较常用的碱溶性光固树脂有以下数种: (1)酚醛缩合型丙烯酸环氧树脂与酸酐的反应生成物。
此类树脂的主要特点是制作方便,价格低廉,热膨胀系数小,尺寸稳定。
目前使用最普遍。
(2)丙烯酸环氧树脂与酸酐、不饱和异氰酸酯反应的混合生成物。
与1相比,可以看出它的不饱和烯烃官能团个数较多,因而它具有光固化速度快的特点。
(3)丙烯酸环氧树脂与酸酐、烷基双烯酮反应的混合生成物。
此类树脂因羧基数量较少,酸价低,显影速度较慢。
但由于COCH2CO基团的存在,此树脂与铜箔的结合强度相当高,适合于对结合强度有特殊要求的场合。
(4)丙烯酸环氧树脂与酸酐、醇、TDI(二异氰酸酯)的混合反应生成物。
此类树脂对抗蚀剂中的填充粉末表面有较好的润湿能力,便于抗蚀剂的制造。
(5)三苯酚系环氧丙烯酸与酸酐的反应生成物。
此类树脂具有较好的耐电镀性,除作抗蚀剂外,也可用作抗电镀的显影型抗蚀剂等用途。
除以上5种树脂外,还可以在碱溶性大分子中,引入合成橡胶或长链烷基醚结构,以增加树脂的可挠性或柔软性;也可用烷基苯酚或二酸或二酰胺来部分取代丙烯酸与环氧树脂反应,以增加树脂的解像度,同时增加树脂的分子量,降低其膜层表面粘性。
1.1.2 碱溶性光固树脂的合成方法[1~5]碱溶性光固树脂是制备液态感光抗蚀剂的主要组分,对印料的各种性能,尤其是前烘、显影、曝光等工艺性,附着力、硬度、光固速度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因而确定使用哪一种碱溶性光固树脂是印料成功的关键。
其合成方法可简单描述为:利用缩合或接枝等方法在一些大分子上“安装”上一些可溶于碱性水溶液的基团(如羧基、酰胺等)以及反应活性基团(如乙烯基、丙烯基等)。
根据不同的需要,可以通过引入不同的碱溶性基团及反应活性基团,以达到目的。
1.2 热固环氧树脂热固环氧树脂是液态感光抗蚀剂的另一个主要组份,作为与感光性树脂共用的热固化性环氧树脂有很多种。
例如:缩水甘油类环氧化合物、多价苯酚的缩水甘油醚、多价醇的缩水甘油醚等,每个分子至少含有2个或2个以上的环氧基。
其中较好的为酚醛环氧树脂、对苯二酚缩水甘油醚等。
这些化合物作为液态感光抗蚀剂中的热固成分,显影性良好,而且不会在焊盘上产生残膜,不影响液态感光抗蚀剂的光固速度。
用于液态感光抗蚀剂中的热固化剂应为潜在性热固化剂,即应当是加入后其贮存稳定性好的材料。
其中有机酸酰肼、二氨基马来酰胺较好。
在常温下和热固化树脂不起反应,加热到150℃左右才能和热固性树脂起反应。
1.3 活性稀释剂液态感光抗蚀剂的诸性能不仅与其碱溶性感光树脂的构造、特性密切相关,在较大程度上也受到活性稀释剂、热固化成份的影响,特别是活性稀释剂,通过对其添加量及选用种类的控制,可对抗蚀膜的硬度、感光速度、显影难易及其他物理化学性能进行调整。
活性稀释剂是一种功能性单体,也是光固化阻焊剂的基本成分之一。
它的作用是调节油墨的粘度、控制交联密度、改善固化膜的物理性能。
活性剂分单官能活性稀释剂(即每个分子一个双键)和多官能稀释剂(即每个分子有几个双键)。
从稀释效果看 ス倌?gt;双官能>多官能;光固化速度是多官能>双官能>单官能[5,8]。
在实际操作中,要提高光固化速度、增加交联度、提高硬度选用多官能稀释剂如: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TMPTA)、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PE2TA)等,需改善固化膜的柔韧性则选用二缩三丙二醇二丙烯酸酯(TPGDA)、已二醇二丙烯酸酯(HD2DA)等双官能单体,为了达到较好的综合效果,一般采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活性稀释剂组合使用,其最佳比例由实验结果来最终确定。
除了上述组份外,液态感光抗蚀剂中还须加入填料以改善丝印性,加入脱泡剂以消除气泡,添加颜料以适应各用户对色泽的要求。
1.4 光引发剂除活性稀释剂外,决定抗蚀剂光敏度及硬化反应的光敏引发剂亦占有重要的位置。
根据光化学活性的模式,可以大致分为以下两大类[8~11]:(1)均裂型引发剂:主要产品为苯偶姻(二苯乙醇酮)及其衍生物。
关于其光裂机理的大量研究工作表明,其过程涉及与羰基相连的碳-碳δ键的均裂。
然而,苯偶姻本身并不是非常有效的光引发剂,目前工业化的产品是苯偶姻醚,苯偶酰缩酮以及α,α′-二氯代苯乙酮等。
(2)提氢型引发剂:其机理可简单概述为,从相邻供体分子中提取氢,产生游离基,过程涉及到态间跃迁。
二苯甲酮及其衍生物,硫杂蒽酮等均属此类。
其中,米蚩酮(4,4′-二甲胺二苯甲酮)已经在光固化配方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 液态感光抗蚀油墨的发展方向任何高新技术的确立和发展,现在看来都必须遵守“3E原则”。
所谓“3E”就是指生态(Ecology)、能源(Energy)和经济(Economy)。
液态感光抗蚀油墨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使它已成为精密印制电路板图形转移的先进技术之一。
世界上许多生产厂商对其产品性能不断加以改进和提高,以适应生产中越来越高的质量要求和越来越严格的环保限制。
从目前的应用和今后的发展趋势来看,液态感光抗蚀油墨将会在以下几个方面继续得到研究和开发[12~14]:2.1 适应环境保护的要求50年代至60年代工业化急剧增长,人类活动所排放的污染物超出了地球的容量与自净能力而导致全球性的污染,引发了危及人类生存的公害。
80年代,全球环境进一步恶化,给持续发展经济带来很大的威胁,人们逐渐认识到挥发性溶剂造成大气层中臭氧的破坏,对环境带来危害。
在美国,加州已限制新的工艺流程不能采用挥发性有机溶剂;美国和欧洲共同体已立法规定允许溶剂挥发到大气中的体积含量。
液态感光抗蚀油墨的基本成分为酚醛树脂、环氧树脂、感光性聚合物等有机化合物。
而现在对大气层中造成臭氧破坏的溶剂仍用在抗蚀油墨中,如二元醇醚及二元醇酯等有机溶剂。
在市售的液态感光抗蚀油墨中均含有机溶剂或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现在研制开发的第三代水载基液体感光抗蚀膜技术已大大减少了挥发性溶剂的应用含量。
第一代油墨为有机溶剂显影,第二代改为溶剂载体,低浓度的碳酸钠或碳酸钾水溶液显影。
如使用网印涂覆的液态感光抗蚀油墨由溶剂载体390~400g/L减少到水载体的120~150g/L;采用幕帘涂覆的油墨则由溶剂载体的550~600g/L减少到水载体的70~120g/L,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降到较低的程度。
新的水载体技术是利用乳化技术把聚合物分散成很多稳定的小点状态而悬浮在水中,这些聚合物小点是乳化液中的分散相,而水则是连续或静止相。
这些聚合物不溶于水中,而在水蒸发过程中,因仍有少量的溶质及水留在聚合物中而形成一层硬而不粘的膜层。
2.2 适应PCB薄、精、细的发展方向由于印制板正在向薄型、轻量化的方向发展,例如安装高速电路的表面安装印制板要求控制特性阻抗、采用更薄的材料,因而要求液态感光抗蚀油墨也适用于薄型基板。
但是由于印制板内层基材呈半透明,如果板材的厚度小于0。
8mm,在进行双面曝光时,紫外光就会直接穿透基板而影响另一面的曝光图形,造成双面曝光图形的相互干扰。
因而对于薄基板目前只能采用单面生产工艺,先加工好第一面后再进行第二面,因此生产效率低一半。
今后要求研制开发的产品能适用于双面同时曝光的薄基板的应用。
依照表面安装印制板以及多芯片组件(MCM)的技术要求,引脚线中心距缩至0。
3175mm 或者更小0。
15mm,使得连接盘或导线间距也从0。
2mm缩到0。
1mm,甚至0。
05mm,因而要求抗蚀图形有更高的精度,能有处理0。
05mm焊接间距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