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地域文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地域文化对地区经济发展影响探讨——以山东省为例

地域文化最显著的特点在于其表现为人 的意识 和观
念, 从而 影 响人在 经济 活动 中 的经 营方式 和 经济 行为 。
化和大陆农耕性 质 的鲁 文化 相 融合 而形 成 一种 区域文
化, 即齐 鲁 文 化 。
齐鲁文化是 齐文 化 和鲁文 化这 两支 渊源相 同 , 又各 具特 色的文化在特定 的历 史条件 下 , 经过 长期 的交 流融 合 而形成 的多元 复合 型文化 。内涵 丰富 , 罗万象 , 包 随着 人类历史 的发展而不 断 的演变 , 沉淀 下来 的传 统齐鲁 文 化重德重义 , 亲善亲 民 , 也融人 因循 守 旧, 步 自封 的 但 故
经久不衰 的百 年老字 号“ 瑞蚨祥 ” 经营 的信 条是 “ 求利不 贪财 , 货真价实” 。成为 国家 品牌 , 出 国门的海尔 集 团 走
经 营理念 是 “ 要对 得起 良心 和朋 友 ” 。这 些企 业不 断地
其礼 ” “ , 通工商之业 , 鱼盐 之利 ” 形 成开拓 进取 、 于 便 , 勇
2 1 年 第 5期 01 总 第 2 3期 0
黑 龙 江 对 外 经 贸
HL oeg c n mi eain J F rin E o o cR lt s& T a e o rd
No 5, . 201 1
S ra No 2 3 e il . 0
[ 区域经济 ]
地域 文 化对 地 区 经济发 展影 响探讨
区经济发展 的深层动力。探 讨地域文化对地 区经济发展的影响 , 分析 地域 文化的形 成发展 , 各地 区的 经济 对
论地域文化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

论地域文化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张 瞻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前提和保证。
但是,文化的本质和属性决定了它不但是经济发展的结果,也是经济乃至整个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从具体的地理空间上考虑,由于地理区位、资源禀赋、气候条件、历史发展、交通运输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互有差异,经济发展结构各具特色,因此各地经济都表现出自己的特色。
而区域经济各具特色,又使得文化具有了地域性。
因此,了解地域文化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以便使各地区弘扬本地的文化,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以实现各地区的经济、文化、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经济与文化是两个概念。
经济是基础,文化属上层建筑,它们之间相互关联、互为作用。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很难把经济活动和文化活动绝然分开。
可以这样说,几乎所有的经济活动都是按一定的文化样式进行的。
经济活动本身就是人类所特有的文化活动,而文化的特性又弥漫于整个经济活动领域中。
文化既是一种动力,又是一种资源。
文化的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底蕴作用,便成了经济发展中所隐在的、深层次的动力。
美国著名的经济管理学家德鲁克说:“今天,真正占主导地位的资源以及绝对具有决定意义的生产要素,既不是资本,也不是土地和劳动,而是文化。
”在现代经济中,文化已成为经济的灵魂,主要表现在: (一)现代企业在注重发展生产的同时,越来越注重企业的形象,而企业的形象,则主要是一种企业的文化底蕴的反映。
一个有远见的企业家必定注重企业文化的建设。
(二)经济目标和文化目标的统一已成为许多现代企业所追求的重要目标。
(三)在社会的整体发展中,人文的价值取向与经济目标追求越来越得到社会的重视,其联系已越来越不能分割。
经济文化一体化,已成为社会潮流。
市场经济条件下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上就是科技教育发展水平和国民思想文化素质的竞争。
曾经以《第三次浪潮》而驰名世界的作家阿尔文托夫勒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在分析人类历史时,我们采取浪潮的概念。
地域文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机理与效应评价——以东北地区为例

地域文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机理与效应评价——以东北地区为例地域文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机理与效应评价——以东北地区为例引言:地域文化是指特定地区特有的民俗传统、历史价值观以及文化习俗。
地域文化是一个地区的精神和文化基因,代表了一种区域的独特性和认同感。
地域文化对于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东北地区作为中国的重要工业基地,其地域文化在经济发展中起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地域文化对东北地区区域经济发展的具体作用机理,并进行效应评价。
一、地域文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1. 促进区域经济的资源整合东北地区以丰富的煤炭、石油、金属矿产等资源而闻名,而这些资源的发掘和利用需要地方人民的协作。
东北地区的地域文化鼓励人们形成社区合作、共享资源的观念,促进了资源的整合与优化配置,从而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2. 培育区域特色产业地域文化对于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产业培育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东北地区以重工业为主导,如钢铁、煤炭、机械制造等。
这些产业与东北地区的地域文化相契合,形成了具有区域特色的产业发展,为区域经济贡献了丰厚的利润和税收。
3. 增强区域经济的竞争力地域文化是一个地区的软实力,通过传承和发扬地域文化,可以增强一个地区的文化品牌影响力和竞争力。
东北地区以红色文化和工人象征为主题,在现代经济竞争中,这种独特的地域文化为东北地区赢得了更多的市场份额和广告曝光,提高了区域经济的竞争力。
二、地域文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消极影响1. 限制经济结构的转型与升级地域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也会限制区域经济的转型与升级。
东北地区长期以来依赖重工业,但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和国家政策的调整,需要转型发展新兴产业。
然而,地域文化的习惯和观念往往束缚着人们的思维,使其难以适应新的经济发展模式,阻碍了区域经济的结构调整。
2. 影响人才流动和结构优化地域文化往往以本土观念为主,对外来人才的接纳和融合有一定的限制和偏见。
东北地区的地域文化对于引进高层次人才和优化人才结构造成一定的影响,限制了区域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创新。
论地域文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壮乡文化为例

厚地 域 特色 的价值 观念 、 维方 式 、 思 人文 心态 、 民族 艺 共 同的价 值观 念 、 维方 式 和道德 规 范而 对生 活 在该 思
人们 更 容易 术、 风俗 习惯 、 德规范 等 的总 和。【 的形成 是 由一 地 区人们 的生 产经 营方式 具 有导 向作 用 . 道 1 】 它
内在的 聚合性 大大 减少交 往 的摩擦 和 费用 , 获取 巨大 的社 会效 益。比如 , 温州 企业大 多采取 家族 模式 , 因 是
土 地贫瘠 、 地稀 少 、 存 环境 恶劣 、 多地少 的现状 为 温州 传 统 的商 业 文 化使 温 州 人 深 知 当前 社 会 的信 耕 生 人 因而不 相信 外人 , 持 自己的钱 自己用 , 坚 迫使 人们 不得 不外 出经 商 以谋 求发 展 。两大 “ 帮文 用状 况不 好 , 商
改 革 开放 以来 。 国经济 飞 速 发展 。 经济 区域 会发 展水 平较 高 。不仅创 造 了悠久 的农 耕 文 明 , 中 但 而且
发 展不平 衡 的状 况 日益 加 剧 . 为 突 出的是 中西部 地 很早 就发 展起 了种类 繁 多的 手工业 . 较 尤其 在金 属铸 造
陶瓷 手工业 、 织染业 等方 面具有 很高 的造诣 。 区与东 部沿 海之 间 、 市 与 乡村之 问 的经济发 展 差距 业 、 城 明显 。区域 经济 发展不 平衡 问题 已引起 各方关 注 。传 统 的观念 认 为 . 个 地 域 的 自然 资源 、 一 区位 情 势是 区
和 改造其传统文化的消极面 。 打造特色文化产业, 发挥壮 乡文化对广 西经济发展的推 动作用提 出针 对性建议。 关键词 : 地域 文化 ; 区域经济发展 ; 乡文化 壮
中 图分 类 号 : 2 . 文 献 标 识码 : di0 99 .s. 7 —39x. 1. . 5 F1 741 A o1. 6/s 1 230 (}00 6 0 : 3 j n6 i 2 00 文 章 编 号 :6 2 3 0 2 1 ) 6 0 1 - 3 17 — 3 9( 0 0 0 — 0 5 0
区域文化观念对区域经济发展影响的定量评价

念有 着密切 的 内在联 系性、一致性 和 耦 合 性 。 在 区 域 综 合 力 各 分 力 中 ,自
然 力是 基 础 、 经 济 力是 核 心 、 文 化 力 是 动力 源 。 本 文 从 文化 观 念 对 区 域 经
论是经济还是文化 ,都是作为人本质 的一
种体 现 ,它们都是人作为 自然界本身的一
相互约束 的统一体 ,经济与文化是人类社
交通 等诸 多因素的制约和影 响,致使区域
经济结构和发展水平各具特色并互有差异 , 同时 ,也孕育 了具有不同个性特质的地域 文化观念 。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发展思路 不同 ,对文化观念 的认识不同,传统文化
观 念 和 现 代 文化 观 念 的 结 构也 就 不 同 ,文 化 观 念 创 新 的要 求 也 就 不 同 。
念 主要 指 积 淀 在 特 定 地 域 的人 们 意 识 、心
文化观念 分 类 观念指 标构 选取 经 济 性观念 1 P . 亿元 ) GD
2人均 G . DP“乙 ) 元
指 标说 明 代 表经济 发展 ,能够 从经济 层面
上 反映 文化观 念
3 城镇居 民可支配 天均收入 ( ) . 无
I , 等学 校师生 比 4高
人们 的思想 开放程 度 。在 这里 甩
1 。 年文 口 ( 5老 大于 6 5岁 )比率 I ) 高等学 校 师生比来 近似表 示高 等 % 1. 6受高等教育犬数 占总人 口的比重 { ) 学校 的教育 质量。 % 1 .5 以上 文膏 沈重 ( 71 %
4居民人均 消费支 出 《 ) . 元 经 营 健观念 基础 设施 5百人移 动电话数 部 ) ,
基 础设麓 可以 反映 人们对于 本地 区前景 的态度 。即人 们对未 来预 期 的文 化观 念 地 区企 业的 经营效 率可 以衡 量地
地域文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 摘 要 】衡阳地域文化传承久远、积累深厚、特色鲜明,受其熏陶和影响,衡 阳人个性鲜 明,并已成为影响和制约衡阳人的思维方 式、价值取 向以及 区域经 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和基础因素;进一步开发、整合优秀的衡阳地域文化资源,打造 出 “ 湖湘文化名城”这张真实的名 片,有利于区域经济发展。 【 关键词】衡阳;地域文化;区域经济
地 域文 化 是在 … 定 的地 域 范 围 内长 期形 成 的 历史 遗 存 、文 化 形态、社会习俗、生产生活方式,也是积淀在特定地域内人们意 识、心理中的 自觉和不 自觉的某种特质和性格。千百年来它对人 们的思想情感 、行为活动一直起着制约作用 ,并由意识进入无意 识,形成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影响经济社会的发展。 衡 阳地域文化特色 衡 阳 地 处 衡 山之 南 , 故 名 “ 阳 ” 。又 因 “ 雁 南 飞 , 至 衡 北 此歇 翅停回 ”,栖息于城 南回雁峰 ,故称 “ 雁城 ”。衡阳地域 文 化 的 形 成 和 发 展 ,主 要 受 两 种 因 素 影 响 : 一 是 人 文 传 承 。祝 融狩猎,舜帝南巡 ,大 禹治水 ,炎帝农耕,蔡伦造纸 ,朱熹讲 学 论 道 , 船 山著 书 立 说 , 国藩 创 “ 军 ” , 润 之 洒 “ 火 ” , 湘 星 历来文化郁郁,为世人瞩 目。二是 自然 环境 。衡阳位于湖南省 中南部,湘江中游 ,四周 高山环绕 ,地 势周高中低 ,南岳衡 山 为五岳独 秀,湘江、蒸水和耒水汇流于此 ,是一方天成的 “ 风 水 宝 地 ” 。 独 特 的 地 理 环 境 造 就 出 独 特 的 群 体 个 性 :远 离 省 府 、深居 湘南内陆的闭塞养成 了衡 阳古朴不乏保守的 民风 ;而 “ 两广 , 锁 荆 吴 ” ,湘 江 “ 连 洞 庭 、南 控 两 广 ” ,便 利 的 扼 北 水 陆交通 ,未受中心文化约束又使衡 阳人往 往能 自辟蹊径 ,保 有 “ 独立 自由之思想 ”以及开放豁达 的心性 。 衡 阳地域 文化博大精深 ,其 中最具特色 并对 衡阳人产生深 刻影响的是山岳文化和湖湘文化。 1宗 教 文 化 与 寿文 化 相 融 的 山岳 文化 . 山 岳 文 化 是 指 南 岳 衡 山 在 历 史 流 变 中 逐 步 形 成 的 具 有 南 岳特色 的神话 、历史、宗教、传说等文化 ,包括 薪薪火种开启 中华文 明之光 的祝 融传 说,众生平等 、人人 皆可成佛 的适 合普 通百姓 的南岳禅 宗宗教文化 以及源远流长 的南岳 寿文化等 。宗 教文化是南岳 的特 色。 自古就有 “ 七祖道场 ”、 “ 五叶流芳 ” 之誉 。衡 山是南禅祖庭 ,南禅宗师怀让 、希迁都 以南 岳为根据 地 弘 扬 禅 法 ,繁 衍 出 “ 门 五 宗 ” 。福 严 寺 有 “ 朝 古刹 ”、 禅 六 “ 七祖道场 ”之说 ,被 誉为 “ 天下法院 ”,祝圣寺 、上封 寺、
地域文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研究

地域文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研究地域文化是指某一特定地区的社会、历史和文化背景,包括地方性的传统文化、本土的价值观念、民俗习惯等。
这种地域文化不仅塑造了一个地区的独特个性和认同感,还对该地区的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首先,地域文化可以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
每个地区都有其独特的历史和文化传统,这些传统可能是某种特定产业的源头或优势。
例如,丝绸之路经过的西安地区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吸引了大量游客的到来,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
而以地区文化为主题推出的旅游产品更能与当地社区和生态环境相结合,提供更加丰富、独特的旅游体验,从而带动了更多相关产业的发展。
其次,地域文化可以激发地区创新活力。
地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不仅仅是艺术形式的继承,更包括着创新思维和创业精神的传承。
当地域文化被融入到市场经济中,可以激发人们的思考,并激发人们参与经济活动的热情。
例如,中国南方某地以丝绸织造技术闻名,当地的丝绸企业通过挖掘和传承当地的丝绸文化,不仅创造了高品质的产品,还通过设计创新、科技应用等手段,推动了丝绸产业的升级和发展。
再次,地域文化可以促进地区品牌形象的塑造。
地域文化可以成为一个地区的品牌标识和竞争优势。
地域文化的独特性和丰富性可以为地区建立起与众不同的形象,吸引人们关注和投资。
例如,意大利的佛罗伦萨以其独特的文艺复兴文化而闻名,成为了欧洲文化旅游的热门目的地。
地方政府和相关产业在佛罗伦萨的文化基础上发展了艺术品牌和奢侈品牌,使得佛罗伦萨成为一个兼具历史文化和现代奢华的地标城市。
最后,地域文化可以提升地区居民的幸福感和社会凝聚力。
人们生活在一个拥有浓厚地域文化的地方,会对自己的身份有更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当地政府和社区组织可以通过挖掘和弘扬地域文化,促进社区的凝聚力和自治精神。
同时,地域文化也可以提供丰富的娱乐和文化活动,丰富居民的精神生活,提升其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这种积极的文化环境也能吸引外来人才,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浅议区域文化与区域经济的发展

随着经济 、科技 的迅速发展 .以及学 习型社会的建立 .文化 已经成为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制度趋同的今天 文 化差异是导致社会和经济差异 的决定 因素 。每个 区域都有自 己
的 传 统 文 化 ,它 在 生产 方 式 、 济 结 构 价 值 观 念 、 维 方 式 经 思
文 化知 识 .又 对这 个 古迹 有 了更 多 的 了解 ,积 攒 了语 言 储备 .也 使译 员灵活 处 理旅 游 者 随时提 出的 各式 问题 增 加 了应 变 力 、理
浅 议 区域 文他 与
誓蔡 静 杜建 国 江 苏大学
使 其 结 构 和 内 容 得 到 最优 化 。 除 了 增 加 和 英 语 翻 译 有 关 的 课 程
外 .一 方 面 我 们 可 以 适 当 吸 收 一 些 与 陶 瓷 息 息 相 关 的 特 色 课
程 ,譬 如 , 中国 陶 瓷史 、 中外 陶瓷 文化 交流 概述 等 更 为主要 的
是 开设 一 门集 陶瓷 和 英语 一体 的陶 瓷旅 游英 语 课程 。 另外 ,可 以
区域经济的发展
基金项 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 目 (0 6 40 1 ) 2 0 0 0 9 8
[ 摘 要 ]区域 文 化 对 区域 经 济的影 响 不 容 小视 ,它不 仅使人
充 分利 用校 园特色 教 学资 源 .有针 对性 和 阶段 性 地 为学 生 多加修 或 选修 一 些涉 及 陶瓷 历 史 、陶 瓷文 化 、 陶瓷 工艺 和 陶瓷 美 术等 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地域文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摘要:文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
本文以壮乡文化为例,分析认为地域文化对生活在该地区的人们具有导向性和凝聚力,在主导人们的价值观念、推动区域文化发展、提升区域形象等方面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发挥着具体的影响。
并简要揭示了地域文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机制,对充分利用壮乡文化的特色资源,摒弃和改造其传统文化的消极面,打造特色文化产业,发挥壮乡文化对广西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提出针对性建议。
关键词:地域文化;区域经济发展;壮乡文化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但经济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状况日益加剧,较为突出的是中西部地区与东部沿海之间、城市与乡村之间的经济发展差距明显。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已引起各方关注。
传统的观念认为,一个地域的自然资源、区位情势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
但区域经济发展的历史表明,一些自然资源、区位情势相似的地域其经济发展水平并不一致,甚至差异很大,而形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地域文化的不同。
一、地域文化与壮乡文化所谓地域文化,是指生活在特定区域的人群在从事物质生产、精神生产和社会生活中所形成的具有浓厚地域特色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人文心态、民族艺术、风俗习惯、道德规范等的总和。
[1]它的形成是由一个地区的地理环境、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制度变迁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如历史上盛极一时的徽商、晋商,其商业文化形成的主要原因都是由于当地土地贫瘠、耕地稀少、生存环境恶劣、人多地少的现状迫使人们不得不外出经商以谋求发展。
两大“商帮文化”中的重商主义精神由此发源。
壮乡文化则是指生活在广西境内的以壮族为主体的包括瑶族、苗族、侗族、京族、仫佬族、回族、彝族、毛南族、水族、仡佬族等少数民族在内经过长期历史积淀形成的,具有浓郁壮族特色的风土人情、思想观念、社会习俗等文化因素的总和。
壮乡文化以壮族为核心,壮族现有人口约1548.9万,大量分布于广西壮族自治区。
其发展历史悠久,社会发展水平较高。
不仅创造了悠久的农耕文明,而且很早就发展起了种类繁多的手工业,尤其在金属铸造业、陶瓷手工业、织染业等方面具有很高的造诣。
二、地域文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从地域文化与区域经济的关系看,区域经济是地域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关键因素。
不同区域经济的发展状况对地域文化发展起着支撑作用,决定着地域文化发展水平的高低和地域文化发展的结构、类型、性质等;[2]同时地域文化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反作用,推动或制约着区域经济的发展。
一方面,地域文化对生活在该地区的人们具有导向性和凝聚力。
经过漫长历史形成的地域文化,因其共同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道德规范而对生活在该地区人们的生产经营方式具有导向作用,人们更容易按照传统的方式去组织生产、发展经济,利用相互间内在的聚合性大大减少交往的摩擦和费用,获取巨大的社会效益。
比如,温州企业大多采取家族模式,是因为温州传统的商业文化使温州人深知当前社会的信用状况不好,因而不相信外人,坚持自己的钱自己用,自己的企业自己管。
而地域文化的凝聚力则体现在,由于共同的文化根源,主体间更易于相互沟通,形成合力,使经济生活与社会生活中的组织成为可能。
重信誉,讲团结互助,是壮族重要的道德观。
另一方面,传统地域文化中的消极面对于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不良的影响,成为障碍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这个道理被我国许多地区的经济改革实践所证明。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西部地区在向市场经济迈进过程中,经济发展滞后,相比于东南沿海地区步伐总是显得沉重缓慢,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由于他们的地域文化环境偏向保守、内倾、守旧等,大多数人具有守成观念、平均观念,思想不解放,文化缺乏活力,农业社会形成的保守、安于现状等旧文化观念对地方经济发展造成了制约。
而反观我国东南沿海经济区域,由于数千年来凝结而成的区域文化具有商业文化的传统,改革开放后,在其创新精神的熏陶下,人们观念开放,制度创新,区域经济快速发展。
由于不同地域人们的文化秉性和文化环境不同,其经济行为决定了经济发展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性。
地域文化对一个地区人们的经济行为乃至地区经济发展的具体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 主导本地区人们的经济思想和价值观念一个地区的文化特色一经形成,必然内化、沉淀为当地人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从而对人们的经济思想和行为发挥导向作用。
如壮乡文化中的传统道德观念——鄙商观念,就成为了制约壮乡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一道无形障碍。
壮族是一个以农耕为主的农业民族。
在壮族地区,古籍屡有记载:其民“惟知耕作,不事商贾”。
[4]在壮族的道德观念中,经商者大秤进、小秤出,抬高物价,牟取别人的血汗钱,是不道德的,人们内心深处对商人充满了鄙视。
鄙商,既源于壮族诚实勤劳、反对损人利己的道德观,同时是一种古朴原始的平均分配的平等观念的反映。
鄙商观念使得壮族地区历来商品经济不发达,始终处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状态;由于经商的人少,社会经济不活跃,使得壮乡居民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提高。
(二) 能够提升和丰富区域形象,有利于招商引资,整合经济要素一个有特色的、有良好精神内涵的区域文化可以使本地区在外部树立起一个良好、深刻的区域形象,这对于本区域引进外资和人才、与外部的经济交流与合作无疑是大有益处的。
重信誉,讲团结互助,是壮族重要的道德观。
对于结交的朋友,有言必信,有约必至,有事必帮,真诚相处,具有“与而不求其报”的优良传统。
在现代经济社会中,壮乡文化中的这种优良传统塑造了广西良好的总体形象。
可以说,近年来广西经济吸引外来投资逐年增长,经济发展较快的一个重要原因,正因地域文化能吸引外部经济资源和使区域经济产生向心力,所以区域文化具有整合经济要素的功能,为区域经济发展搭建文化平台。
(三) 可以培育和推动区域文化产业、旅游产业的发展文化产业是指从事文化的创作研究、服务等活动的产业。
虽然壮乡多民族居住区的民俗文化产业、旅游产业在上世纪90年代后期,尤其是在新世纪发展均比较迅速。
但是由于壮乡地区经济历史上长时期处于一种较落后的状态,其灿烂的艺术文化仍未对广西经济的发展产生明显的促进作用,壮乡文化对外来投资者还不具有吸引力;同时壮族文化中工艺技术很高的手工业如陶瓷、壮锦、铜鼓,还有壮族的“民歌”、绘画、崖壁画等,都还没有作为一种文化产业来得到充分的发展,这些极具商业开发价值的文化资源还没有被应用于造福壮乡人民的经济事业上来。
(四) 地域文化使一个区域的产业结构容易受到历史、地域的影响,具有历史传承性一个地区的产业发展状况无论其如何变化,都会或多或少地受到该地区历史上产业发展的影响,或是在原有农业基础上进行延伸,或在原有产业基础上继续发展壮大,或对原有产业进行革新,更有甚者能够经过整合形成该地区独特的产业结构模式。
如壮族地区在明清时期就开始大量种植甘蔗、油桐、油茶、花生等经济作物,而今,广西的制糖工业和食品工业发展良好,这既是在原有农业基础上的延伸和革新,又是对壮乡文化在经济上影响的一种传承。
三、地域文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机制第一层次的影响是指地域文化对该地区的人们具有全面而深刻的影响。
不同地区的地域文化是该地区的社会群体在长期共同生活中逐渐形成的,具有较强的稳定性;一经生成,就以其特有方式对该地区的人们在思维方式、行为准则、道德及价值观念等方面产生全面的调节和控制,使社会集团的每一个成员都处处受其影响。
这一点对于区域经济的发展极为重要。
不仅使人们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具有自身的特色,也使地区经济的发展打上了深刻的文化烙印,最终使区域经济产生不同的发展道路。
区域文化渗透于特定区域经济活动的各个环节,从而形成区域特色经济。
[4]所谓特色经济,通常包括特色资源、特色产业、特色产品、特色技术、特色经济区域。
最典型的例子是“从商文化”形成了温州经济。
第二层次的影响是指地域文化对区域产业建设具有重要影响。
产业状况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素质和发展后劲的重要标志,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提高产业竞争力的关键。
一个地区的落后,不仅仅是经济统计指标的落后,更重要的是人自身文化素质和文化观念的落后。
落后地区的传统文化造成人们因循守旧、缺乏创新精神与商品意识,是导致地区经济发展停滞不前的内在原因,它不仅造成了落后地区现阶段的经济滞后,也是地区经济未来发展的最大障碍。
[5]保守的内倾的文化往往倾向于内向性产业结构,产品结构较单一,生产特点为自给自足;而外向性文化其产品结构则注重多元性、商品性、外向性,注重人文的文化,往往满足于资源型产业和初级产品的加工;而重商业开发的文化更注重资源的深度开发与产品的更新换代。
第三层次的影响是指地域文化以一种文化产业的形式,如民俗文化产业、旅游业,来对区域经济施加影响,是一种直接的影响,能对一个地区的经济带来直接的收入效应。
现时代,文化与经济的融合越来越紧密,文化产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重要内容已经成为拉动现代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地域文化资源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作为旅游开发的重要对象,如广西的桂林山水是壮乡地区旅游经济发展的重要自然人文资源,吸引着全国各地的游客前去旅游观光,它的开发带动了当地的交通运输、商业贸易、餐饮服务等第三产业的发展。
二是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文化搭台,经济唱戏”。
[7]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各地利用自身的民俗文化、自然景观、工艺文化等传统文化资源为当地的经济贸易、招商引资、经济产品开发搭建良好的平台,有力地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
三是增加产品的附加值。
文化资源可以增加产品的文化含量,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形成良好的品牌效应。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文化的消费需求呈现出多样化、高档化,消费品味不断提高,越来越重视产品的文化内涵。
许多企业利用传统文化资源对产品进行文化包装,有力地提升了产品的影响力、辐射力和吸引力,增加了产品的美誉度和知名度。
至于地域文化中的消极因素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消极影响则是我们应该加以注意和进行改造的。
如我国西部文化因其地域和历史的原因,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封闭性、凝固性和保守性。
随着现代社会尤其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其农耕文化所固有的弱点显露无遗。
另一方面,人们的欲望本能又在片面的市场经济理念的诱发下被极度放大。
作为西部文化组成部分之一的壮乡文化也或多或少地存在着此类现象,而这些地域文化中的消极面是与现代市场经济不相适应的,严重阻碍着地区创业的发展和企业家阶层的形成,最终使区域经济长期停滞不前。
四、努力促进壮乡文化对广西经济发展发挥积极影响第一,努力推动壮乡文化的社会变革,拓展其文化的开放性、进取性和灵活性,打破西部文化中常见的安贫守旧、得过且过的惰性心态,实现壮乡人民的观念革新,激发他们内在的创业和竞争意识。
观念的变革是推动壮乡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乃至整个广西地区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