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液分泌调节
大白鼠胃液分泌的调节

大白鼠胃液分泌的调节【目的要求】1.学习测定胃液分泌的实验方法。
2.观察胃的泌酸机能及迷走神经和组织胺对胃液分泌的调节作用。
【基本原理】胃粘膜有许多腺体。
胃底和胃体粘膜的腺体分泌胃蛋白酶和盐酸,一般所称的胃液,就是指这部分液体。
在一般情况下,胃液的分泌受神经与体液性调节。
【动物与器材】大白鼠、常用手术器械、刺激器、止血钳、直径2-3mm 长约15cm 细塑料管、纱布垫、碱式滴定管和支架、2ml 及5ml 注射器、100ml 锥形瓶、保护电极、棉线、0.01mol/LNaOH、1%酚酞、3%戊巴比妥钠、阿托品(0.5mg/ml)、0.01%磷酸组织胺、生理盐水。
【方法与步骤】1.取350g 以上大白鼠两只,雌雄均可。
预先禁食18-24h,任其自由饮水。
实验时,用戊巴比妥钠溶液腹腔麻醉,剂量为30—50mg/kg 体重,用棉绳缚其四肢,背位固定于手术台上。
2.将颈中部被毛剪去,作长约1.5cm 的皮肤切口,分离肌肉,找出气管,插入塑料气管插管。
3.将上腹部被毛剪去,在剑突下腹部正中剪一长约3cm 的切口,沿腹白线剖开腹腔,在左上腹内找到食管、胃和十二指肠。
将胃移至腹腔外沾有生理盐水的纱布垫上,于贲门处分离食管表面的迷走神经,穿线备用。
用另一根线穿绕贲门一周,在大白鼠口腔内插入塑料套管,套管一端达咽部,另一端在口腔外。
将细塑料管通过此套管、食管、贲门而插入胃内约2cm。
用手指在胃表面触到胃内的细塑料管后,即将贲门处的线结扎,以免套管滑脱。
4.在胃和十二指肠交界处穿两根线,两线相距约1cm。
先把十二指肠远端的线结扎,然后在十二指肠近幽门端的肠壁上剪一小孔,把细塑料管向幽门方向插入胃内,深约1cm,将事先准备好的线结扎,以固定此塑料管。
5.胃液样品的收集和胃酸的测定用注射器将大量温热的生理盐水冲洗胃,使残留食物由胃插管流出体外,流出的盐水澄清时即表示胃被洗净。
然后将胃送入腹腔,用蘸有温热生理盐水的纱布垫覆盖,避免体温下降。
生理学胃液分泌PPT课件

2019/11/29
13
(二)消化期胃液分泌
• 1 头期:食物刺激头部感受器引起的 胃液分泌。
• 分泌机制:条件和非条件反射,迷走 神经为共同传出神经,其末梢递质Ach 引起胃腺分泌胃液。胃窦部G细胞分泌 促胃液素。大,
• 高。
酸度和胃蛋白酶原含量
•
2019/11/29
16
2019/11/29
17
(三)调节胃液分泌的神经和体液
因素
• 1促进胃液分泌的主要
作用于壁细
因素
胞分泌胃酸
释放 Ach
抑制δ细胞释 放生长抑素
(1)迷走神经
2019/11/29
作用于ECL 释放组胺
释放GRP:作用于G 细胞分泌促胃液素
18
2019/11/29
19
(2)组胺
贲门腺: 黏液腺
• 内因子
壁细胞:HCl
• 酶原
泌酸腺 :主细胞:胃蛋白
• 消化腺 液
颈黏液细胞:黏
•
•
幽门腺 :分泌碱性黏液
• 液素
2019/11/29
G细胞:促胃
4
一 胃液的作用
2019/11/29
5
(一)胃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
• 1盐酸
• 产生细胞:壁细胞
• 形式:游离酸和结合酸
• 作用:①激活胃蛋白酶原
• 分泌细胞:壁细胞
• 成分:糖蛋白
• 作用:保护维生素B12免遭破坏,促 进回肠对维生素B12的吸收。
• 临床:当壁细胞受损或减少时,可发 生巨幼红细胞性 贫血。
• 特点: 分泌能力和刺激因素与胃酸相当
2019/11/29
9
4黏液和碳酸氢盐
胃液中H的分泌方式

胃液中H的分泌方式
胃液是由胃黏膜分泌的一种消化液,其中最主要的成分是盐酸和胃蛋白酶。
而盐酸的分泌是由胃壁的壁细胞分泌的。
那么,胃液中的H 是如何分泌的呢?
盐酸的分泌途径主要有两种:神经调节和荷尔蒙调节。
其中,神经调节又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控制,荷尔蒙调节则主要由甲状腺激素和增生素所控制。
交感神经会通过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并刺激壁细胞中的
H+/K+ ATP酶复合物。
该复合物能够将细胞内的氢离子(H+)和钾离子(K+)交换,从而使得氢离子自胃壁细胞的细胞质中泵出,并进入胃腔中。
同时,胃腔内的氯离子(Cl-)也会通过胃壁的Cl-通道,进入胃腔,并和氢离子结合成为盐酸。
副交感神经则通过释放乙酰胆碱和胆碱能受体的激活,调节壁细胞的氢离子的分泌。
另外,甲状腺激素的分泌也会影响壁细胞中的H+/K+ ATP酶复合物的活性,进而影响盐酸的分泌量。
增生素则促进胃壁的H+/K+ ATP 酶复合物的合成,增加盐酸的分泌。
综上,胃液中的H是通过神经调节和荷尔蒙调节共同作用调节分泌的。
而盐酸的分泌不仅仅是为了消化食物,还具有杀菌和保护胃黏膜的作用。
生理第五单元

第五单元消化和吸收消化是指将结构复杂、分子量大、不能直接被吸收的物质,经过消化系统的加工、处理,即将大块的、不溶于水和大分子的食物变成小块(小颗粒),溶于水和分子较小的物质。
食物经过消化后的小分子物质,以及维牛素、无机盐和水透过消化道粘膜,进入血液和淋巴的过程,称为吸收。
消化包括机械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
联系——这的吸收只比药物吸收多了个淋巴。
第一节胃肠神经体液调节的一般规律一、胃肠的神经支配及其作用消化道及消化器官都接受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的双重支配。
二者与消化道内的神经网络(肠神经系统)一起,共同调节消化道平滑肌的运动、腺体分泌和血管运动。
(一)内在神经(肠神经系统) 内在神经是指消化道壁内的壁内神纤丛,包括肌间神经丛和粘膜下神经丛,有感觉、中间和运动神经元,彼此交织成网。
内在神经丛释放的递质有ACh、NE、VIP、5—HT、NO、CCK、GABA等。
粘膜下神经丛主要调节消化道腺体和内分泌细胞的分泌,肠内物质的吸收及局部血流的控制;肌间神经丛主要支配平滑肌细胞,参与对消化道运动的控制。
就近控制(二)外来神经外来神经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交感神经发自脊髓胸5至腰2段的侧角,腹腔神纤节和肠系膜神经节换元后,发出肾上腺素能纤维。
副交感神经除少量支配口腔和咽之外,主要走行于迷走神经和盆神经中。
其节前纤维主要与肌间神经丛和粘膜下神经丛形成突触,发出的节后纤维主要为胆碱能纤维,少量为非胆碱能纤维、非肾上腺素能纤维。
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都是混合神经,含有传出神经和传入神经。
副交感神经兴奋通常可使消化液分泌增加,消化道活动加强;交感神经则相反,但可引起消化道括约肌收缩,5.交感神经对胃肠运动与分泌的作用是(2003)ZLA.胃肠运动增强,分泌抑制B.胃肠运动及分泌均抑制C.胃肠运动及分泌均增强D.胃肠运动抑制,分泌增强E.胃肠内的括约肌抑制答案:B9.关于胃肠内在神经丛的叙述,正确的是 (2004)A. 包括粘膜下神经丛和肌间神经丛B.含大量神经纤维,但神经元不多C. 递质仅是乙酰胆碱或去甲肾上腺素D.仅有运动功能,而无感觉功能E.不受外来自主神经系统的控制答案:A (2004)二、胃肠激素及其作用在胃肠道粘膜下存在着数十种内分泌细胞,合成和释放多种生物活性物质,统称为胃肠激素,其主要生理作用见表1—5—1。
生理学┃胃内消化(一)胃液的分泌

生理学┃胃内消化(一)胃液的分泌展开全文生理学· 消化和吸收第三节胃内消化胃是消化道中最膨大的部分,成年人胃的容量为1~2L,具有储存和初步消化食物的功能。
食物入胃后,经过胃的机械性和化学性消化,食团逐渐被胃液水解和胃运动研磨,形成食糜(chyme)。
胃的运动还使食糜逐次、少量地通过幽门,进入十二指肠。
“一、胃液的分泌胃对食物的化学性消化是通过胃黏膜中多种外分泌腺细胞分泌的胃液来实现的。
胃黏膜中有三种外分泌腺:①贲门腺,为黏液腺,位于胃与食管连接处宽1~4cm的环状区;②泌酸腺,为混合腺,存在于胃底的大部及胃体的全部,包括壁细胞(parietal cell)、主细胞(chief cell)和颈黏液细胞(neck mucous cell);③幽门腺,分泌碱性黏液,分布于幽门部。
另外,胃黏膜内还含有多种内分泌细胞,通过分泌胃肠激素来调节消化道和消化腺的活动;常见的内分泌细胞有:①G细胞,分泌促胃液素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样物质,分布于胃窦;②δ细胞,分泌生长抑素,对促胃液素和胃酸的分泌起调节作用,分布于胃底、胃体和胃窦;③肠嗜铬样细胞(enterochromaffin-like cell,ECL cell),合成和释放组胺,分布于胃泌酸区内。
(一)胃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纯净的胃液(gastric juice)是一种无色的酸性液体,pH 0.9~1.5,正常成年人每日分泌1.5~2.5L,其主要成分有盐酸、胃蛋白酶原、黏液和内因子,其余为水、HCO3-、Na+、K+等无机物。
1.盐酸:胃液中的盐酸(hydrochloric acid,HCl)也称胃酸(gastric acid),由壁细胞(parietalcell)分泌。
胃酸有游离酸和结合酸两种形式,两者在胃液中的总浓度称为胃液的总酸度。
空腹6小时后,在无任何食物刺激的情况下,胃酸也有少量分泌,称为基础胃酸分泌。
基础胃酸分泌在不同人或同一人在不同时间也有所不同,平均0~5mmol/h,且有昼夜节律性,即早晨5~11时分泌率最低,下午6时至次晨1时分泌率最高。
生理学--消化系统

三、消化道的神经支配及其作用
(一)内在NS (肠神经系统)
肌间神经丛
黏膜下神经丛
(二)外来神经系统
1.交感神经
消化液分泌↓, 消化道运动↓ , 消化道括约肌收缩 T5
2.副交感神经
large intestine
取 其 精 华 , 去 其 糟 粕
残渣 粪便
rectum
一、消化道平滑肌的生理特性
(一)一般生理特性
1.兴奋性、收缩性;
2.舒缩迟缓;
3. 富有伸展性;
4.节律性收缩(不稳定); 5.对不同性质的刺激敏感性不同: 如:对温度变化、化学和牵张刺激敏感, 对电刺激不敏感。
第六章
消化和吸收
(Digestion and absorption)
第一节
消化……
概
述
…营养物质…被分解为可被吸收的小分子物质…
消化方式:机械性消化、化学性消化
吸收……
…小分子物质,以及维生素、无机盐和水… 进入血液和淋巴…
oral cavity
食物 食团
esophagus
stomach
食糜
small intestine 食糜
消化液分泌↑, 消化道运动↑, 消化道括约肌松弛。
L2
图6-3消化系统的中枢和局部反射通路
中枢神经系统
交 感 及 副 交 感 传 入
迷走-迷走反射
交感及副交感传出
肠神经系统 肌间神经丛 黏膜下神经丛
消化道壁内的 化学、机械感受器 受到刺激
胃肠平滑肌 分泌细胞 内分泌细胞 血管平滑肌
《生理学》第六章

第 26 页
图6-6 消化期胃液分泌的调节
二、胃内消化
(三)胃液分泌的调节 1.头期胃液分泌
此期引起胃液分泌的传入冲动主要来自位于头部的感受器,故称头期胃液分泌。用 假饲的方法可以证明头期胃液分泌的存在。引起头期胃液分泌的机制包括条件反射和非 条件反射。
头期胃液分泌的特点是胃液分泌量较多,约占进食后总分泌量的30%,酸度及胃蛋 白酶原的含量均很高,因此消化力强。但分泌量与食欲、情绪有很大关系。
第 14 页
副交感神经兴奋时其末梢释放递质乙酰胆碱,作用于腺细胞膜上的M受体,使腺细胞 的分泌功能加强,唾液分泌增多。副交感神经兴奋时引起唾液分泌的量较多而黏蛋白较少。 M受体阻断剂阿托品可阻断上述作用而抑制唾液分泌。交感神经末梢释放的去甲肾上腺素 可作用于唾液腺细胞膜上的β受体,使某些唾液腺分泌增加。交感神经兴奋时引起唾液分 泌的量较少而黏蛋白较多。
第一节 概 述
第4 页
一、消化管平滑肌的生理特性
(一)消化管平滑肌的一般生理特性 4.具有紧张性 消化管平滑肌经常保持一种微弱的持续收缩状态,称为紧张性。消化管各 种不同形式的运动都是在紧张性的基础上发生的。
5.对电刺激不敏感 消化管平滑肌对电刺激不敏感,但对牵张、温度和化学刺激特别敏感。例
如,温度升高、微量的乙酰胆碱或牵拉可使其收缩,而肾上腺素可使其舒张。
min即有少量食糜排入十二指肠。胃排空的速度与食物的理化性 质及化学组成有关。稀的、流体食物比稠的、固体食物排空快; 颗粒小的食物比大块的食物排空快;等渗液体比非等渗液体排空 快。在3种主要营养物质中,糖类的排空最快,蛋白质次之,脂肪 类食物最慢。混合性食物由胃完全排空通常需要4~6 h。
第二节 消 化
(二)胃液的主要成分及其作用 胃黏膜是一个复杂的分泌器官,含有两类分泌细胞,一类是外分泌细胞,它们
生理学名词解释及大题(含答案)

生理学名词解释及大题(含答案)——等候伊人2、简述营养物质的吸收途径与机制。
[考点]消化管不同部位吸收营养物质的能力不同。
[解析]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消化产物大部分在十二指肠和空肠吸收。
食糜到达回肠时,营养物质多已吸收完毕。
另外,胆盐和维生素B12则主要在回肠主动吸收。
(1)糖的吸收食物中的淀粉和糖原需要消化成单糖后,才被吸收。
在肠管中吸收的主要单糖是葡萄糖,而半乳糖和果糖较少。
单糖是通过载体系统的主动转运过程而被吸收的。
在转运过程中需要钠泵提供能量。
当钠泵被阻断后,单糖的转运即不能进行。
糖被吸收后,主要通过毛细血管进入血液,而进入淋巴的很少。
(2)蛋白质的吸收蛋白质食物分解为氨基酸后,由小肠全部主动吸收。
与单糖的主动吸收相似,转运氨基酸也需要钠泵提供能量。
氨基酸吸收后,几乎全部通过毛细血管进入血液。
(3)脂肪的吸收脂肪(甘油三酯)在消化后主要形成甘油,游离脂肪酸和甘油一酯。
此外还有少量的甘油二酯和未经消化的甘油三酯。
胆盐可与脂肪的各种消化产物形成水溶性复合物,并聚集成脂肪微粒。
一般认为脂肪的吸收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小肠上皮细胞直接吞饮脂肪微粒;另一种是脂肪微粒的各种成分,分别进入肠上皮细胞,在细胞内,进入的脂肪分解产物又重新合成脂肪,形成乳糜微粒。
乳糜微粒和分子较大的脂肪酸最后转移入淋巴管。
甘油和分子较小的脂肪酸可溶于水,在吸收后扩散入毛细血管。
所以,脂肪的吸收有淋巴途径和血液途径两种,但以前者为主。
(4)水分的吸收水分主要由小肠吸收,大肠可吸收通过小肠后余下的水分,而在胃中吸收很少。
小肠吸收水分主要靠渗透作用。
当小肠吸收其内容物的任何溶质时,都会使小肠上皮细胞内的渗透压增高,因而水分随之渗入上皮细胞。
(5)无机盐的吸收一般单价碱性盐类,如钠、钾、铵盐吸收很快;而多价碱性盐类吸收很慢。
凡能与钙结合而形成沉淀的盐,如硫酸盐、磷酸盐和草酸盐等,则不能吸收。
三价的铁离子不易被吸收,维生素C可使高价铁还原为两价的亚铁而促进其吸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胃液分泌的调节
三、消化期胃液分泌调节
神经调节为主 头期 机制 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 迷走神经直接的胆碱能机制和胃泌素中介 的神经-体液调节机制(通过GRP) 实验 巴甫洛夫的假饲实验 特性 胃液分泌量多(30夫的假饲实验
胃液分泌的调节
胃期 二者均有 机制 食物的机械性扩张刺激胃底、胃体 产生迷走-迷走反射、壁内神经丛反射 刺激幽门部感受器 通过壁内神经丛作用于G细胞,产生胃泌素 食物的化学成分 直接作用于G细胞,产生胃泌素 实验 巴甫洛夫小胃 特性 胃液分泌量极大(60%) 高酸、胃蛋白酶原比头期少,消化能力较强
胃液分泌的调节
胃液分泌的调节
一、促进胃酸分泌的内源性物质
乙酰胆碱 副交感节后纤维释放的递质 迷走神经 胃泌素 胃窦部和上段小肠粘膜G细胞分泌 组胺 ECL分泌 作用于壁细胞,促进胃酸分泌。
胃液分泌的调节
H2受体阻断剂
西咪替丁、雷尼替丁
胃液分泌的调节
二、抑制胃酸分泌的内源性物质
生长抑素 胃底、胃体、胃窦部的D细胞分泌。 作用: 抑制释放胃泌素 抑制释放组胺 抑制壁细胞的分泌
谢谢!!!
胃液分泌的调节
巴甫洛夫小胃(左)和海登海因小胃(右)
胃液分泌的调节
肠期 体液调节为主 机制 食物的机械性扩张刺激、消化产物的化学性刺激 十二指肠粘膜的G细胞释放胃泌素,还释放肠泌酸 素 实验 与肠期类似 特性 胃液分泌量较少(10%) 低酸低胃蛋白酶原,消化能力弱
胃液分泌的调节
胃液分泌的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