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液及其分泌调节

合集下载

大白鼠胃液分泌的调节

大白鼠胃液分泌的调节

大白鼠胃液分泌的调节【目的要求】1.学习测定胃液分泌的实验方法。

2.观察胃的泌酸机能及迷走神经和组织胺对胃液分泌的调节作用。

【基本原理】胃粘膜有许多腺体。

胃底和胃体粘膜的腺体分泌胃蛋白酶和盐酸,一般所称的胃液,就是指这部分液体。

在一般情况下,胃液的分泌受神经与体液性调节。

【动物与器材】大白鼠、常用手术器械、刺激器、止血钳、直径2-3mm 长约15cm 细塑料管、纱布垫、碱式滴定管和支架、2ml 及5ml 注射器、100ml 锥形瓶、保护电极、棉线、0.01mol/LNaOH、1%酚酞、3%戊巴比妥钠、阿托品(0.5mg/ml)、0.01%磷酸组织胺、生理盐水。

【方法与步骤】1.取350g 以上大白鼠两只,雌雄均可。

预先禁食18-24h,任其自由饮水。

实验时,用戊巴比妥钠溶液腹腔麻醉,剂量为30—50mg/kg 体重,用棉绳缚其四肢,背位固定于手术台上。

2.将颈中部被毛剪去,作长约1.5cm 的皮肤切口,分离肌肉,找出气管,插入塑料气管插管。

3.将上腹部被毛剪去,在剑突下腹部正中剪一长约3cm 的切口,沿腹白线剖开腹腔,在左上腹内找到食管、胃和十二指肠。

将胃移至腹腔外沾有生理盐水的纱布垫上,于贲门处分离食管表面的迷走神经,穿线备用。

用另一根线穿绕贲门一周,在大白鼠口腔内插入塑料套管,套管一端达咽部,另一端在口腔外。

将细塑料管通过此套管、食管、贲门而插入胃内约2cm。

用手指在胃表面触到胃内的细塑料管后,即将贲门处的线结扎,以免套管滑脱。

4.在胃和十二指肠交界处穿两根线,两线相距约1cm。

先把十二指肠远端的线结扎,然后在十二指肠近幽门端的肠壁上剪一小孔,把细塑料管向幽门方向插入胃内,深约1cm,将事先准备好的线结扎,以固定此塑料管。

5.胃液样品的收集和胃酸的测定用注射器将大量温热的生理盐水冲洗胃,使残留食物由胃插管流出体外,流出的盐水澄清时即表示胃被洗净。

然后将胃送入腹腔,用蘸有温热生理盐水的纱布垫覆盖,避免体温下降。

生理学胃液分泌PPT课件

生理学胃液分泌PPT课件

2019/11/29
13
(二)消化期胃液分泌
• 1 头期:食物刺激头部感受器引起的 胃液分泌。
• 分泌机制:条件和非条件反射,迷走 神经为共同传出神经,其末梢递质Ach 引起胃腺分泌胃液。胃窦部G细胞分泌 促胃液素。大,
• 高。
酸度和胃蛋白酶原含量

2019/11/29
16
2019/11/29
17
(三)调节胃液分泌的神经和体液
因素
• 1促进胃液分泌的主要
作用于壁细
因素
胞分泌胃酸
释放 Ach
抑制δ细胞释 放生长抑素
(1)迷走神经
2019/11/29
作用于ECL 释放组胺
释放GRP:作用于G 细胞分泌促胃液素
18
2019/11/29
19
(2)组胺
贲门腺: 黏液腺
• 内因子
壁细胞:HCl
• 酶原
泌酸腺 :主细胞:胃蛋白
• 消化腺 液
颈黏液细胞:黏


幽门腺 :分泌碱性黏液
• 液素
2019/11/29
G细胞:促胃
4
一 胃液的作用
2019/11/29
5
(一)胃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
• 1盐酸
• 产生细胞:壁细胞
• 形式:游离酸和结合酸
• 作用:①激活胃蛋白酶原
• 分泌细胞:壁细胞
• 成分:糖蛋白
• 作用:保护维生素B12免遭破坏,促 进回肠对维生素B12的吸收。
• 临床:当壁细胞受损或减少时,可发 生巨幼红细胞性 贫血。
• 特点: 分泌能力和刺激因素与胃酸相当
2019/11/29
9
4黏液和碳酸氢盐

胃液分泌知识点总结

胃液分泌知识点总结

胃液分泌知识点总结胃液是胃黏膜上皮细胞分泌的一种液体,它在消化和杀菌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胃液主要由盐酸、胃蛋白酶和黏液组成,它们协同作用,可以分解食物中的蛋白质、糖类和脂肪,使之转化为可吸收的营养物质。

本文将对胃液的成分、分泌调控、功能以及与胃病的关系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胃液的成分(一)盐酸盐酸是胃液中最主要的成分,其主要作用有三个方面:1.促进胃蛋白酶的活性化。

胃蛋白酶是一种在酸性环境下才能发挥作用的酶,盐酸的存在可以调整胃液的pH值,使其酸度达到最适宜的条件,从而促进胃蛋白酶的活性化。

2.杀菌。

盐酸可以将胃液的pH值维持在1.5-2.5之间,这样的极强酸性环境可以杀灭大多数细菌、病毒和寄生虫,保护胃黏膜免受细菌感染。

3.促进食物的消化。

盐酸可以分解食物中的大分子蛋白质,使之变成小分子的氨基酸,增加食物的表面积,有利于胃蛋白酶对其的分解。

(二)胃蛋白酶胃蛋白酶是胃液中的主要消化酶,它主要作用于蛋白质的分解,将大分子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多肽和氨基酸。

胃蛋白酶的活性需要在酸性条件下才能最大化,因此其活性和盐酸是相互依存的。

(三)黏液黏液是一种胶状物质,它由胃壁上皮细胞分泌,并散布在黏膜上,形成一层保护膜。

黏液可以保护胃黏膜免受胃液的腐蚀,同时也有助于食物的润滑和消化。

二、胃液的分泌调控胃液的分泌受多种因素的调控,主要包括:(一)神经调节胃镇静素:它是一种神经递质,能够抑制胃酸的分泌。

当胃黏膜受到刺激时,会释放胃镇静素,从而减少胃液的分泌。

迷走神经:迷走神经是一对控制消化系统的神经,它可以通过神经递质的释放,调控胃液的分泌和胃肠动力。

(二)内分泌调节胃泌素:胃泌素是一种促进胃酸分泌的激素,主要由胃黏膜上的G细胞分泌,并通过血液传播到胃壁的壁细胞,促使其分泌盐酸和胃蛋白酶。

抗胃泌素:抗胃泌素是一种抑制胃酸分泌的激素,主要由小肠内壁分泌,并通过血液传播到胃壁,抑制胃泌素的分泌。

三、胃液的功能胃液在人体消化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功能主要包括:(一)消化作用胃液中的盐酸和胃蛋白酶可以将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氨基酸,有利于人体对蛋白质的吸收和利用。

生理学-胃内消化ppt课件

生理学-胃内消化ppt课件
1.头期 采用假饲方法进行研究 包括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 2.胃期 3.肠期
巴普洛夫的假饲实验
三期胃液分泌的对比
头期 胃期
肠期
胃液分泌量 酸度
30% 高
60% 高
10% 低
胃蛋白酶原量 高 比头期低 比胃期低
抑制胃液分泌的因素: 盐酸 、脂肪、高渗溶液
胃期胃液分泌主要途径: ①食物机械性扩张 胃底、胃体和幽门部感受器 迷走神经、壁内神经反射 促胃液素分泌 胃液分泌 ②扩张刺激胃幽门部 壁内神经丛反射 G细
胞 促胃液素分泌 胃液分泌 ③食物的化学成分 G细胞 促胃液素释放 胃液分泌
二、胃的运动及其控制 (一)胃运动的主要方式
1.容受性舒张 2.蠕动 3.紧张性收缩
(二)胃排空及其控制
概念:食糜由胃排入十二指肠的过程称为胃排空 (gastric emptying)
速度: 以食物而异(流体、粒小、等渗的快) 水 > 糖 > 蛋> 脂
10min 2h 2~3h 5~6h (一餐混合食物由胃完全排空约需4-6小时) 动力: 直接动力:胃与十二指肠的压力差。
原动力: 胃的运动
(三)非消化期的胃运动
空腹时的周期性、伴有较长静息 期的间歇性强力收缩,称为移行性复合运 动(migrating motor complex MMC)
(四)呕吐
谢谢!
感谢亲观看此幻灯片,此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配合!
黏液、HCO3-
1.盐酸
也称胃酸,壁细胞
分泌
胃酸的主要作用有: ①激活胃蛋白酶原 ②蛋白质变性 ③杀菌 ④促进小肠吸收钙、铁
离子
2.胃蛋白酶原
由主细胞和粘液细胞分泌,本身无活 性,盐酸和胃蛋白酶可将其激活,变为胃 蛋白酶。

生理学┃胃内消化(一)胃液的分泌

生理学┃胃内消化(一)胃液的分泌

生理学┃胃内消化(一)胃液的分泌展开全文生理学· 消化和吸收第三节胃内消化胃是消化道中最膨大的部分,成年人胃的容量为1~2L,具有储存和初步消化食物的功能。

食物入胃后,经过胃的机械性和化学性消化,食团逐渐被胃液水解和胃运动研磨,形成食糜(chyme)。

胃的运动还使食糜逐次、少量地通过幽门,进入十二指肠。

“一、胃液的分泌胃对食物的化学性消化是通过胃黏膜中多种外分泌腺细胞分泌的胃液来实现的。

胃黏膜中有三种外分泌腺:①贲门腺,为黏液腺,位于胃与食管连接处宽1~4cm的环状区;②泌酸腺,为混合腺,存在于胃底的大部及胃体的全部,包括壁细胞(parietal cell)、主细胞(chief cell)和颈黏液细胞(neck mucous cell);③幽门腺,分泌碱性黏液,分布于幽门部。

另外,胃黏膜内还含有多种内分泌细胞,通过分泌胃肠激素来调节消化道和消化腺的活动;常见的内分泌细胞有:①G细胞,分泌促胃液素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样物质,分布于胃窦;②δ细胞,分泌生长抑素,对促胃液素和胃酸的分泌起调节作用,分布于胃底、胃体和胃窦;③肠嗜铬样细胞(enterochromaffin-like cell,ECL cell),合成和释放组胺,分布于胃泌酸区内。

(一)胃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纯净的胃液(gastric juice)是一种无色的酸性液体,pH 0.9~1.5,正常成年人每日分泌1.5~2.5L,其主要成分有盐酸、胃蛋白酶原、黏液和内因子,其余为水、HCO3-、Na+、K+等无机物。

1.盐酸:胃液中的盐酸(hydrochloric acid,HCl)也称胃酸(gastric acid),由壁细胞(parietalcell)分泌。

胃酸有游离酸和结合酸两种形式,两者在胃液中的总浓度称为胃液的总酸度。

空腹6小时后,在无任何食物刺激的情况下,胃酸也有少量分泌,称为基础胃酸分泌。

基础胃酸分泌在不同人或同一人在不同时间也有所不同,平均0~5mmol/h,且有昼夜节律性,即早晨5~11时分泌率最低,下午6时至次晨1时分泌率最高。

胃液分泌调节

胃液分泌调节
作用: ➢ 抑制释放胃泌素 ➢ 抑制释放组胺 ➢ 抑制壁细胞的分泌
胃液分泌的调节
三、消化期胃液分泌调节
头期
神经调节为主
机制
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
迷走神经直接的胆碱能机制和胃泌素中介
的神经-体液调节机制(通过GRP)
实验 巴甫洛夫的假饲实验
特性 胃液分泌量多(30%)
高酸高蛋白酶原、消化能力强
胃液分泌的调节
胃液分泌的调 节
胃液分泌的调节
一、促进胃酸分泌的内源性物质
乙酰胆碱 副交感节后纤维释放的递质 迷走神经
胃泌素 胃窦部和上段小肠粘膜G细胞分泌
组胺
ECL分泌
作用于壁细胞,促进胃酸分泌。
胃液分泌的调节
H2受体阻断剂
西咪替丁、雷尼替丁
胃液分泌的调节
二、抑制胃酸分泌的内源性物质
生长抑素
胃底、胃体、胃窦部的D细胞分泌。
巴甫洛夫小胃(左)和海登海因小胃(右)
胃液分泌的调节
肠期
体液调节为主
机制
食物的机械性扩张刺激、消化产物的化学性刺激
十二指肠粘膜的G细胞释放胃泌素,还释放肠泌酸

实验 与肠期类似
特性 胃液分泌量较少(10%)
低酸低胃蛋白酶原,消化能力弱
胃液分泌的调节
胃液分泌的调节
谢谢!!!
巴甫洛夫的假饲实验
胃液分泌的调节
胃期
二者均有
机制
食物的机械性扩张刺激胃底、胃体
产生迷走-迷走反射、壁内神经丛反射
刺激幽门部感受器
通过壁内神经丛作用于G细胞,产生胃泌素
Hale Waihona Puke 食物的化学成分直接作用于G细胞,产生胃泌素
实验 巴甫洛夫小胃

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考试生理学知识点:胃液

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考试生理学知识点:胃液

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考试生理学知识点:胃液一、胃液的性质、成分、作用1. 纯净的胃液是一种无色酸性液体,pH 在 0.9~1.5,正常成年人每日分泌 1.5~2.5 L,其主要成分有:(1)盐酸也称胃酸,由壁细胞分泌。

作用:激活蛋白酶原,为蛋白酶提供适宜的酸性环境;促使食物蛋白质变性,有利于蛋白质水解;杀灭细菌;促进促胰液素和缩胆囊素分泌,进而引起胰液和胆汁和小肠液的分泌;酸性环境有助于小肠对钙铁的吸收。

(2)胃蛋白酶原主要由主细胞合成与分泌,颈粘液细胞,贲门腺和幽门腺的粘液细胞也可以分泌。

胃蛋白酶原以无活性的酶原形式储存在细胞内。

当其被盐酸激活后,变成胃蛋白酶,消化水解蛋白质,已被激活的胃蛋白酶可自我激活胃蛋白酶原,这是一种正反馈。

(3)内因子壁细胞分泌。

与 VitB12 结合,保护其不被肠内水解酶破坏。

若内因子缺乏,会导致 VitB12 缺乏,引起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4)黏液和碳酸氢盐黏液由胃粘膜表面的上皮细胞、泌酸腺、贲门腺和幽门腺的粘液细胞共同分泌,主要成分是糖蛋白,HCO3- 由胃粘膜内的非泌酸细胞分泌。

HCO3- 与黏液结合形成黏液-碳酸氢根屏障,能有效保护胃黏膜免受胃酸和胃蛋白酶损害。

2. 消化期的胃液分泌(1)根据消化道感受食物刺激的部位,将消化期的胃液分泌分为头期、胃期、肠期三个时期。

(2)头期头期的胃液分泌,也就是食物的色香味以及咀嚼、吞咽的动作,可以刺激眼、耳、鼻、口腔、咽等处的感受器,传入冲动反射性引起胃液分泌,成为头期分泌,也就是食物还没有进入胃。

引起头期胃液分泌的.机制包括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迷走神经是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的共同传出神经,其末梢主要支配胃腺和胃窦部 G 细胞,既可以直接促进胃液分泌,也可以通过促胃液素间接促进胃液分泌。

头期胃液分泌持续时间长(2~4 小时),分泌量大(约占消化期分泌总量30%),酸度及胃蛋白酶原含量高。

(2)胃期胃期的胃液分泌是食糜通过食道进入胃内,刺激胃壁上的机械感受器和化学感受器,促进胃液大量分泌,冲动沿着迷走神经的传入纤维到中枢,在通过迷走神经中的传出纤维引起胃液分泌,食物的化学成分主要是蛋白质的消化产物肽和氨基酸,可直接作用于 G 细胞,引起促胃液素的分泌。

生理学胃液分泌(一)

生理学胃液分泌(一)

生理学胃液分泌(一)引言:胃液是胃内分泌腺细胞分泌的一种具有重要消化功能的液体。

其分泌受到神经、内分泌系统以及局部调节的影响。

本文将从胃液成分、分泌机制、调节因素等五个方面,详细阐述生理学胃液分泌的相关知识。

一、胃液成分1. 胃酸:主要由壁细胞分泌,具有消化食物、杀菌、促进营养物质吸收等功能。

2. 胃蛋白酶:由主细胞分泌,能够分解蛋白质成小肽和氨基酸。

3. 粘液:由颈部细胞分泌,具有保护胃黏膜的作用。

4. 酶原:胃蛋白酶的前体形式,通过酸性环境激活成胃蛋白酶。

5. 其他成分:包括胃腺素、胆碱、组织胺等。

二、胃液分泌机制1. 神经调控:通过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的兴奋或抑制,影响胃液分泌。

2. 内分泌调节:胃黏膜末梢细胞分泌促胃泌素、胃泌素等激素,通过血液循环作用于胃腺细胞。

3. 局部调节:胃内传感器探测胃内压力、pH值等变化,通过反射机制调节胃液分泌。

4. 壁细胞膜转运:胃壁细胞通过质膜上的离子泵、通道和载体蛋白,完成胃酸、氢离子和离子交换的过程。

5. 细胞内信号传导: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升高、胃蛋白酶酶原激活物质等,在细胞内通过信号传导通路调节胃液分泌。

三、胃液分泌调节因素1. 神经调节因素:迷走神经、交感神经和胃内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

2. 激素调节因素:胃黏膜末梢细胞分泌的促胃泌素、胃泌素等。

3. 胃内环境调节因素:胃内压力变化、pH值变化等。

4. 胃肠道反射调节因素:胃空肠反射、胃幽门反射等。

5. 食物因素:食物进入胃部刺激胃黏膜细胞,释放相应激素和神经传导物质。

结论:生理学胃液分泌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涉及多种胃腺细胞、激素和神经传导的相互作用。

胃液的成分包括胃酸、胃蛋白酶、粘液等,其分泌机制主要受到神经、内分泌系统以及局部调节的影响。

了解生理学胃液分泌对于深入理解胃消化功能和疾病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②12指肠pH≤2.5→刺激S细胞分泌胰泌素→抑制胃泌素分 泌和抑制胃液分泌。
→刺激S细胞分泌球抑胃素→抑制胃泌素 分泌和抑制胃液分泌。
⑵脂肪: 脂肪及其消化产物刺激小肠粘膜→“肠抑胃素” →抑制胃
液分泌。
⑶高渗溶液:
①激活小肠内渗透压感受器→肠-胃反射→抑制胃液分泌 。
②刺激小肠粘膜→“肠抑胃素”→抑制胃液分泌。 (4)抑制胃液分泌的内源性物质:
3、 肠期:主要为体液调节 (intestinal phase)
特点:
分泌量少,约占进食后胃 液分泌总量的10%,酶原 含量也少。
机制:
机械、化学刺激两方面发 挥作用,但以体液调节为 主。
促进胃液分泌的机制
4、抑制胃液分泌的因素 ⑴盐酸:
①胃窦pH1.2~1.5→抑制G细胞分泌胃泌素。 →刺激D细胞分泌生长抑素→抑制G细胞 分泌胃泌素和抑制壁细胞分泌胃酸。
临床:当壁细胞受损或减少时,可发生巨幼红细
胞性贫血。
特点:分泌能力和刺激因素与胃酸相当。
二、胃液分泌的调节
1、刺激胃液分泌的主要
内源性物质:
M
乙酰胆碱、促胃液素
(胃泌素)、组胺
H2
(1)乙酰胆碱 (acetylcholine, Ach): 作用于M3受体 →促进胃酸分泌 肠嗜铬细胞 (ECL) →组胺分泌 G细胞→促胃液素
空腹排出量 0~ 5mmol/h 最大排出量 20~25mmol/h
(1) 形式: ① 游离酸:绝大部分(与黏液中的有机物结合
) ② 结合酸:蛋白质结合 (决定胃液的pH)
(2) 分泌机制:主动分泌(壁细胞逆浓度)
质子泵(proton pump): H+ -K+ATP酶

胃液H+ :150mmlol/L,血浆中300万倍
⑵成分:可溶性黏液主要成分为可溶性黏蛋白, 不溶性黏液主要成分糖蛋白 粘滞性高,形成凝胶。PH值为中性。
⑶作用:形成胃黏液-HCO3-屏障,保护胃黏膜。
4. 内因子(intrinsic factor) 壁细胞,糖蛋白:分子量 60000
※内因子与VB12结合形成复合物,保护VB12免被消化酶破坏, 促进VB12的吸收。
• 纯净的胃液是无色无味的透明液体,pH:0.9~1.5。
一、胃液的成分及其作用
贲门腺—粘液
外分泌腺: 幽门腺—碱性粘液
粘液细胞:粘液
胃底腺
壁细胞:盐酸、内因子
主细胞:胃蛋白酶原
内分泌腺: G细胞—促胃液素;D细胞—生长抑素
一、胃液的成分及其作用
1、盐酸 (胃酸,gastric acid) -壁细胞分泌
(2)促胃液素:胃窦、十二指肠和空肠上端G(gastrin) cell 胃窦部的机械扩张刺激、蛋白质消化产物 和迷走神经兴奋
促胃液素(胃泌素)的作用 ①刺激胃酸和胃蛋白酶原的分泌 ②刺激ECL→组胺→ 胃酸↑ ③消化道粘膜的生长和刺激胃、肠、胰的蛋 白质的合成(营养作用) ④加强胃运动和胆囊收缩,促进胰液、胆汁 的分泌
生长抑素 抑胃肽 PG
缩胆囊素 肠泌酸素
肠抑胃素 球抑胃素
────────────────────────-
药物 ACh
组胺
阿托品 甲氰咪呱
咖啡因 乙醇
奥美拉唑(洛赛克)
Ca2+ 毛果云香碱
────────────────────────-
神经 迷走N+ 壁内N丛反射
生长抑素、前列腺素、表皮生长因子等。
影响胃液分泌的因素
━━━━━━━━━━━━━━━━━━━━━━━━━




─────────────────────────
食物 蛋白质 糖
盐酸 脂肪 高渗溶液
────────────────────────-
激素 胃泌素 H 胰岛素
(3) 生 理 作 用: ① 激活胃蛋白酶原,创造适宜的酸性环境 ② 使食物中的蛋白质变性,易于被消化 ③ 杀死进入胃内的细菌 ④ 刺激小肠上段分泌促胰液素、CCK的释放, 促进胰液、胆汁和小肠液的分泌 ⑤ 促进小肠吸收铁和钙
胃酸分泌过少→腹胀、腹泻→消化不良 胃酸分泌过多→胃、12指肠粘膜受损→ 消化性溃疡
胃液Cl- : 170mmlol/L,血浆中1.7倍
H+泵 Cl-泵
① H+来源于壁细胞浆内的水。 ② Cl-的来源于血液。 ③ HCO3-来源于壁细胞代谢产生的CO2和由血浆中摄 取 的CO2。 ④在壁细胞底侧膜上HCO3-与Cl-进行交换,HCO3-进入血液 ,而Cl-进入细胞后又通过分泌小管膜上的Cl-泵主动转运 到小管腔,与H+形成HCl,再进入胃腺管腔。
2、 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
-主细胞、粘液细胞分泌
主细胞
胃蛋白酶原
+
HCL
胃蛋白酶
PH 2.0~3.0 + 蛋白质
眎 、胨和多肽
最适pH值为2.0,pH值大于5.0时酶失活。
3.黏液和HCO3⑴来源: 黏液:表面上皮细胞、贲门腺和幽门腺细胞、泌酸 区的黏液颈细胞; HCO3-:非泌酸细胞,少量由组织间液渗入胃内。
胃液及其分泌调节
姓名:许利娜 学号:12090601079
目录
一、胃液的成分及其作用 二、胃液分泌的调节 三、消化期胃液的分泌
一、胃液的成分及其作用
• 胃液(gastric juice)是胃内分泌物的总称。它包括水、 电解质、脂类、蛋白质和多肽激素。无机物主要为Na+、 K+、H+和Cl-,其中H+和Cl-结合成盐酸,而K+基本稳定。 有机物有胃蛋白酶原、粘液蛋白和“内因子”。
(3)组胺(histamine):由ECL分泌 与H2受体结合→促进胃酸分泌
三、消化期胃液分泌的调节
人为的划分为头期、 胃期、肠期来分析。 实际上这3个时期几 乎同时开始,互相重 叠的。
假饲实验示意图
1、头期(cephalic phase) :
(1)特点:
量大、酸高、消化力强
(2)分泌机制:
• 条件与非条件反射:迷走 神 经 为共同传出 神 经 ,其末梢递质 Ach引起胃腺分泌;
• 迷走-胃泌素:迷走神经的末 梢递质GRP(胃泌素释放肽)引起 胃窦部G细胞分泌胃泌素。
头期胃液的分泌
2、胃期 (1)特点: 酸度也高,但消化力比头期
的弱。 (2)机制: 扩张胃体和胃底→壁内
N丛短反射→胃腺分泌。 扩张胃窦部→壁内N丛
短反射→G细胞释放胃泌 素; 迷走-迷走长反射→胃 腺分泌。 食物的化学成分→G细 胞释放胃泌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