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合集下载

坚守高质量发展的人文价值——“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

坚守高质量发展的人文价值——“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

《周易》云:“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人文化成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指的是通过人文来教化天下,让社会发生变化。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传承中华文明,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这一系列论述彰显了高质量发展的人文价值取向。

“两个文明”相协调是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义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内在要求。

当前,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是全方位、多层次的,不仅包括物质上的丰盈,也包括精神上的富有,不仅对柴米油盐酱醋茶提出更高要求,也追求更高品质的精神文化生活,向往诗和远方。

这就决定只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才能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实现创新成为第一动力的迫切要求。

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于创新。

经济与人文,好比社会发展的两个车轮,本就可以相融互促、相得益彰。

经济奠定发展的物质基础,人文提供发展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价值导向。

二者相结合、协调发展,打开了新的空间,创造了新的业态。

今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苏州考察时指出:“这里不仅有历史文化的传承,而且有高科技创新和高质量发展,代表未来的发展方向。

”坚持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本质要求。

共享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坚持共享发展,就是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说的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

”共同富裕,不仅体现在物质富裕上,还体现在精神富裕上,既要“富口袋”,又要“富脑袋”。

“两个文明”相协调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色源于对中国式现代化方向的牢牢把握。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这是对中国式现代化管总管根本的定性,意味着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不是别的政党领导的,是社会主义的、不是别的什么现代化。

社会主义的性质、目标和方向,决定中国式现代化不是以资本为中心,而是以人民为中心,必须将人的发展作为发展的核心,坚持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同步增强,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物质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的论文

物质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的论文

物质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的论文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为什么必须协调发展?这可以从下列三个方面加以考察。

首先,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各自的发展,要求两者之间有一个协调的关系。

从物质文明对精神文明发展的影响和制约来看,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发展的物质基础、物质手段。

物质生产越发展,物质产品越丰富,精神生产、精神生活就越能够得到发展。

物质文明的发展程度决定着、制约着精神生产的发展规模和发展水平。

精神生产过程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反映过程,也是精神产品的物化过程,是精神产品的信息的加工、传输、储存过程。

无论认识反映过程、物化过程,还是信息的加工、传输、储存过程,都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物质手段。

物质生产和物质文明越发展,就越是能够为精神生产提供各种变革现实对象的物质工具、物化精神产品的物质材料、传输精神产品的物质手段,人们就越是能够更加卓有成效地在深度和广度上认识自然、社会和思维,就越是能够开辟和丰富精神生产的形式和门类,越是能够有效地从事各种精神生产,“铸造”出丰富、精美的精神产品。

物质条件和手段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是十分显著的。

当人们没有其他物质手段可以使用,单凭肉体感官的时候,科学研究的视野和领域就受到限制,正是因为各种观测工具的发展,各种望远镜、显微镜、加速器的发展和应用,才使科学研究的视野和领域得到扩大和发展,人们才能向宇观和微观领域挺进,揭示物质世界的秘密。

艺术作品的创作和生产也依赖着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人们构思一部长篇小说,孕育各种艺术形象固然是小说家、艺术家大脑内部的精神活动,但是把长篇小说记录下来,把各种艺术形象表现出来,就不能不凭借各种物质手段和物质材料。

至于象电影、电视、电子音乐更同电子器件联系在一起。

教育在古代似乎并不需要多少物质条件,但是现代的教育则同现代化的物质条件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各种电化教育工具急剧地改变着知识传授的方式,迅速地扩大着知识传授的速度和范围,教育真正变成了一种社会化的事业。

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作文

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作文

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作文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实现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

物质文明是指社会生产、科学技术的进步,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而精神文明则强调道德、文化、艺术、思想、心灵等精神领域的发展。

追求物质享受和个人利益最大化而忽视精神世界的发展,只会导致社会的扭曲与失衡,因此,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互关联、相互促进。

物质基础是精神文明发展的物质保障,而精神文明则为物质文明提供精神动力和价值观念的指引。

只有在物质需求得到满足的基础上,人们才能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去追求知识、文化和艺术。

同时,精神文明的提升也会反过来促进物质文明的发展,引领社会进步的方向。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需要政府的引导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政府应加大对教育、文化、艺术等精神领域的投入,建立健全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推动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同时,社会各界也应尊重个人的精神追求,提供更多的文化、艺术和娱乐选择,让每个人都有机会充分发展自己的精神世界。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需要个人的自觉努力。

我们应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明确追求物质享受与追求精神追求的平衡是人生的真谛。

同时,我们也应注重培养自己的精神世界,充实自己的内涵,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

只有在物质与精神的双重满足下,我们才能实现真正的幸福生活。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对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忽视精神因素的满足,将会引发道德沦丧、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疏离等问题,进而导致社会的不稳定。

而过度追求精神享受而忽视物质条件的保障,也会影响到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物质需求的满足。

因此,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有助于建设一个和谐稳定、繁荣富强的社会。

综上所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是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

只有在物质需求的满足与精神追求的提升间取得平衡,社会才能实现可持续的发展,人们才能获得全面的幸福和满足。

体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的古语

体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的古语

古语:"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概念1. 物质文明:指的是人类在物质生活水平上的改善和提高,包括物质生产、物质财富和物质生活水平等方面。

2. 精神文明:是指人类在精神层面上的追求和实现,包括道德修养、文化素养、心灵富足等方面。

二、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关系1. 两者相辅相成:物质文明的不断发展为精神文明提供了物质基础,而精神文明的提升则为人们创造了更高的物质文明需求。

2. 两者相互促进:物质文明的进步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精神追求的可能性,而精神文明的提升也促进了物质文明的进步和完善。

三、现代化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1. 现代化不仅仅是物质文明的追求,更是精神文明的体现。

在现代化进程中,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必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才能实现真正的现代化。

2. 一个国家或社会的现代化,不仅要有先进的物质生产力和科学技术水平,更需要有丰富的人文资源和精神文明的内涵。

3. 现代化的进程中,需要注重培育和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和精神文明,不能片面追求物质利益而忽视了精神追求。

四、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1.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提升国民的文化素养和道德水平,培养民众积极向上的思想品质和精神追求。

2. 推动全民阅读,加强教育培训,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提高国民的文化素质和科学素养。

3. 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道德风尚,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激发人们的创造力和社会责任感。

五、结语现代化是一个综合性的发展过程,既包含物质文明的进步,也必须包含精神文明的提升。

只有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得益彰、相互促进的条件下,现代化才能够实现真正的全面发展。

愿我们共同努力,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创造一个更加和谐、美好的社会。

六、现代社会的挑战和发展1.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全球化的发展,现代社会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不仅需要在国家层面进行推动,更需要每个人以及整个社会的共同努力。

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

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

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指在现代化过程中,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相互促进的一种现代化模式。

在中国的现代化发展中,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二者的协调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得以实现的关键。

首先,中国式现代化注重物质文明的发展。

物质文明的发展是现代化的基础和前提。

在中国,经济发展作为现代化的重要支撑,被赋予了重要的战略地位。

中国在改革开放以来,积极引进外资,加强内部改革,使得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物质文明的迅速发展为中国的现代化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为实现精神文明提供了充足的物质条件。

其次,中国式现代化强调精神文明的提升。

精神文明是现代化的灵魂和目标。

中国始终将人的全面发展放在首位,强调人的精神富裕和内在修养。

中国注重培养民众的文化素质,提倡民族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国在推动现代化的同时,重视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构建了丰富的文化体系和价值观念。

中国式现代化不仅要追求经济繁荣和科技进步,更追求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和谐。

最后,中国式现代化强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相互促进。

物质文明的发展为精神文明的提升提供了物质条件和保障,而精神文明的增强又能够激发人们对物质生活的追求和创造。

中国式现代化强调经济发展与文化建设的统一,强调物质追求与人的精神需求的相协调。

只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互促进,才能真正实现中国式现代化。

综上所述,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既注重物质文明的发展,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又强调精神文明的提升,培养人民的文化素质和道德风尚。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互促进,形成了中国式现代化独特的发展模式。

这种模式既体现了中国文化传统的特点,又符合现代化进程的规律,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注入了独特的魅力和活力。

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全面、复杂的过程,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的发展。

这种现代化模式不仅追求物质繁荣和技术进步,更强调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和谐。

对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的理解

对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的理解

对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的理解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是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对于一个国家或社会的现代化建设来说,必须要在这两方面都实现协调发展才能取得全面的成功。

物质文明主要包括经济、科技、基础设施、贸易等方面的发展,它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通过物质文明的发展,可以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推动城市化进程,提高劳动生产率等。

但是,如果只重视物质文明的发展而忽略了精神文明的建设,就可能出现一些问题,比如社会矛盾加剧、道德沦丧、文化衰退等。

精神文明则注重人的内在修养和文化素质的提升,包括道德伦理、思想意识、文化传承、艺术美学等方面。

通过精神文明的发展,可以提高人民的文化素质、思想觉悟和道德品质,增强社会凝聚力和文化自信心。

与此同时,由于精神文明建设不容易直接进行衡量和评价,因此也存在着难以达到预期目标的问题。

因此,当今社会对于现代化建设的理解,已经不再是单纯追求物质发展的速度和规模,而是强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实现全面、可持续的发展。

只有在物质生产与文化传承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情况下,才能实现现代化建设的长足进步和全面成功。

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中国哲学

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中国哲学

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中国哲学中国哲学是中国古代智慧与文明的结晶,它以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为核心思想。

物质文明是指人们在生产、生活和科技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而精神文明则是指人们在道德、艺术、思想等方面的进步。

中国哲学强调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统一和协调发展,认为二者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共同构建一个繁荣的社会。

中国哲学强调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统一。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物质和精神是相互关联的。

物质文明为精神文明提供了物质基础,而精神文明则为人们的物质活动提供了价值导向和精神动力。

例如,人们在追求物质繁荣的同时,也应注重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精神世界。

只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社会才能更加和谐稳定。

中国哲学强调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

物质文明的发展需要有精神文明的引领,而精神文明的提升也需要有物质文明的支撑。

物质文明的追求不能忽视道德伦理和人文关怀,而精神文明的追求也不能脱离物质基础。

只有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的基础上,社会才能实现全面发展。

中国哲学强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的具体体现在社会发展各个方面。

在经济领域,中国强调经济发展要以人为本,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还要关注社会公平、环境保护等问题。

在教育领域,中国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不仅培养他们的知识和技能,还要注重培养他们的道德品质和思想能力。

在文化领域,中国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既要保护传统文化的瑰宝,也要推动文化的创新发展。

在社会领域,中国强调社会公平正义,注重构建和谐社会,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在实践层面,中国哲学强调通过具体措施实现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

例如,中国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等战略目标,旨在推动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同时也注重加强道德建设、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

中国还注重实施科技创新战略,推动科技与经济、社会的融合发展,为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PPT课件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PPT课件

罗那
1988汉城 5
11 12
28
1984洛杉 15 8
9
32

CHENLI
17
(2)、民族素质(国民素质)的重要性: P52
民族素质,或叫国民素质,是国家综合国 力的重要体现……其自身的能力和能量的发挥 也就越大,对社会的贡献也就越多。
CHENLI
18
(3)、青少年要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① 我们还小,提高素质是今后要考虑的事?
上海旅游节
逛公园,
7
看画展
知识窗P51
文明:人类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成果,包括物质文 明、精神文明 、政治文明、生态文明。
1986年,六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
表决议案时,有人投不赞成票。这
是过去的全国人大会议上未曾
CHENLI
8
有过的事
新课学习
1、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
同等重要、不可偏废
基础(物质条件、实践经验)
物质文明
精神动力、智力支持
精神文明
相互促进、相互依存
2、提高民族国民素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1)、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
(2)、民族素质(国民素质)的重要性 (3)、青少年要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CHENLI
9
华西隧道
CHENLI
华西公现园代一农角业园
龙西湖桥文化
华华西西夜村景塔10楼
1、华西村为什么被称为“天下第一村”?
四、本课和两纲内容的结合点
通过资料收集,交流分享,为国家在全面建设小 康的过程中所取得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成果感到 自豪;并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明确自己承担的社会责 任。
CHENLI
4
新课导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到底哪个更重要?
•◆ •观点一:物质文明建设重要
•◆ •观点二:精神文明建设重要。 •◆•观点三: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都重要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情景假设:
• 如果你的肚子饿了三天,这时你选择的 •是一个馒头还是一场精彩的电影?
•漫画反映出我们生活中 存在什么样的现象?它 会导致怎样的后果?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这些现象发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学知导 行
•有人说:“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 兴•A。、”如果一个人不讲信用,会••••••
•B、如果一个企业生产假冒伪劣品,会 •••••• •C、如果一个城市社会治安状况不好,会
• ••••对•• 这句话,你是如何理解的?
• 你认为我们应该如何提高自身的思想 政治素质?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 对青少年来说,就是要按照“四 有”社会主义新人的要求,全面提 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 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和劳动技能素 质,在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道路上 不断前进。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为什么要开展“精彩世博,文明先行”的活动?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身边的不文明现象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身边的不文明现象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身边的不文明现象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3、提高民族素质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
•(1)、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
•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之一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育有理想、 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 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简 单的讲,就是提高民族素质)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 调发展
2020/11/22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市南中学 王永妹 孙凤琴
•1.什么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1)什么是物质文明?
• 物质文明是人们改造自然界的物质成果,它 表现为人们物质生产的进步和物质生活的改善。
•(2)什么是精神文明?
• 精神文明是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过程中,社会的 精神生产和精神生活发展的成果,它表现为教育、科 学、文化知识的发达和人们思想、政治、道德水平的 提高。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现 象
•说明了我们生活中存在着单纯重视 物质(金钱)获得而忽略了提高文化 素质的现象。
•后果:精神文明建设
搞不好,物质文明也要受 破坏,甚至社会也会变质。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出征 •安全着落
•发射 •太空漫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2.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同等重要,不可偏废
•动一动:
•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 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 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 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 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 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3rew
演讲完毕,谢谢听讲!
再见,see you again
•(2)、为什么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的根本任务?
•(3)、青少年应如何提高民族素质?
• 民族素质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 是国际竞争的重要方面。良好的民族素质 是促进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最重要和最 具有潜力的因素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说一说:
•1、为什么南汇区要 开展“文明乘车志愿 者活动” ?
•3、只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发展,才 能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和整个社会文明的全面发展。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阅读天 地•文明世博网络总动员 东方网承办"文明在线"
• 9月25日上午,“文明世博网络总动员”活动 在上海图书馆隆重举行。上海300余家网站负责人 与数百名网友代表齐聚一堂,共同倡议上海网络界 为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创建良好网络文明环境积极 行动起来。上海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王仲伟出席活 动并为“文明在线”网站 ()点击开通。该网站由 上海迎世博600天行动社会动员指挥部主办,东方 网承办,旨在曝光“脏乱差”、树礼仪、学新风、 建设美好城市,迎接世博盛会。
• 到21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富 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如何处理两者关系?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 展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重要性
•1、推动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生活,不仅是指物质生活的 改善,还包括精神文化生活的改善和精神文明程度的提升。
•2、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的。(总—分—总)
•物质文明 •相互依存
•物质条件和实践经验 •相互促进
•精神文明
•精神动力和智力支 持
• 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是相互依存、相互 促进的。物质文明为精神文明的发展提供物质条件 和实践经验,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的发展提供精神 动力和智力支持,为它的正确发展方向提供有力的 思想保证。
•知识再 •社现会主义初级阶段历史任务是什么?
•世博园区规划图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中国馆
•世博中心
•演艺中 物质文明和精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文明协调发展
•相关链接
• 为了迎接世博会,上海市民开展了“精彩 世博,文明先行”的活动。 你们知道上海市 民开展了那些活动?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辩一辩 •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到 底哪个更重要?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议一议: • 作为一名青少年学生,能
够为世博会做些什么?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青少年应如何提高民族素质
•总的说——按照“四有”的社会主义新人的要求,全 面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 理素质和劳动技能素质。 •在民族素质中,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
•为什么是最重要的素质——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越高, 其自身的能力和能量的发挥也就越大,对社会的贡献 也就越多 •如何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培 养良好的思想品德
2020/11/22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世博会志愿者标 志
•2、开展这种活动, 有什么意义?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 世博会倒计时600天 150万中小学生同上世博课
• 9月9日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倒计时600天, 上午8:50-9:20,本市150万中小学生共同收 看了世博宣传片《中国的机遇,全球的盛会》, 一系列迎世博活动也将陆续在本市各中小学开 展起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