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月21日,雪龙号极地考察船抵近南极中山站,考察船与中山站之间是一层海冰.
江苏省无锡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地理综合试卷(四)(含答案)

2024-2025学年度无锡市第一中学高三地理综合试卷(四)2024.10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3小题,每小题2分,共4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的。
2024年4月9日日全食带斜穿北美洲。
位于日全食带的B城市(43°N,79°W)日偏食开始和结束时间分别为北京时间3:04和5:32。
下图为此次日全食观测带。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日全食带走向的影响因素()A.地球公转B.地球自转C.月球公转D.月球自转2.B城市日全食前后,观测的照片是()A B C D3.日食发生时,最有利于观测的是()A.太阳黑子B.光球层C.日珥D.耀斑2022年10月26日“雪龙2”号科考船从深圳启航,途中在霍巴特港接受补给后,于11 月底抵达中山站。
下图为“雪龙2”号前往南极科考时的航线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科考船前往南极途中( )A. 甲海域—逆风—风浪最大B. 乙海域—逆水—风平浪静C. 丙海域—顺风—盐度最高D. 丁海域—顺水—密度较大5. 科考船在霍巴特港接受补给的时段,随船人员发现( )A. 太阳从东南方升起B. 港区开始出现浮冰C. 海边珊瑚环礁较多D. 稻谷堆放等待出口洪积扇的形成主要受构造活动、气候等因素的影响。
大青山属于阴山山脉中段,其南侧分布有山前断裂带,不同时期形成的扇体叠覆,形成垒叠式洪积扇,堆积物以砂砾石为主。
下图示意大青山山前断裂带及洪积扇分布(洪积扇Ⅰ、Ⅱ、Ⅲ形成于不同时期、不同气候条件)。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图中垒叠式洪积扇扇体形成由早到晚排序正确的是()A.I—Ⅱ—ⅢB.Ⅱ—Ⅲ—I C.Ⅲ—Ⅱ—I D.I—Ⅲ—Ⅱ7.与洪积扇I、Ⅱ相比,洪积扇Ⅲ规模最大,原因主要是其形成时()A.大气降水量最多B.山体抬升幅度最大C.冰川融水量最大D.山前平原最为开阔8.该区域山前洪积扇耕地较少,其主要原因是()A.地震多发B.降水较少C.距黄河远D.土壤贫瘠下图为某地区地质构造示意图,数字序号代表不同岩层。
雪龙号极地考察船介绍

机数据处理中心、气象分析预报中心和海洋物理、海洋化学、生物、地质、气象和洁净等一系列科学考察 实验室。
在“雪龙”号的水文资料采集室中,安装了可以用来探寻磷虾及其它极区水生动物的鱼探仪;可在航 行时测定海水流速、方向的多谱勒海流计;以及用于测量海水温度、盐度、深度的“CTD”等一大批先进 的仪器设备。还配备了 1 架“雪鹰”号直升机、1 艘黄河艇以及 1 只中山驳,以提高航行保障和运输能力。
建造命名 “雪龙”号这个名字是第一任南极考察的主任武衡起的名字,‘龙’代表中国,‘雪’意味着南极的冰 雪世界。 二、船舶性能参数 中国“雪鹰 12”直升机转移乘客 中国“雪鹰 12”直升机转移乘客 “雪龙”号总长 167.0 米,型宽 22.6 米,型深 13.5 米,满载吃水 9.0 米,自重 11400 吨,总吨位 14997 吨, 满载排水量 21025 吨,最大航速 17.9 节,续航力 19000 海里。该船原设计为北极地区多用途运输船。主机 13200 千瓦*1 台,副机 880 千瓦*3 台、载重量 10225 吨。“雪龙”船属 B1*级破冰船,能以 1.5 节航速连 续破冰 1.2 米(含 0.2 米雪)前行。 经升级改造后,“雪龙”号主甲板以上的所有设备设施全部更新。船上的洁净实验室面积也从原来的 200 多平方米扩大到 580 平方米,并全部更换了实验室设备,还新建了大气取样室、数据处理中心、样品 间、伸缩吊车等科研设施。改造后的“雪龙”号具有先进的导航、定位、自动驾驶系统,配备有先进的通 讯系统及能容纳两架 Ka-32 直升飞机的机库和 1 个停机坪及配套设备。船上设有大气、水文、生物、计算
4
雪龙号科考船出发开赴南极 1985 年 2 月 20 日,中国南极长城站落成。 1986 年 3 月 30 日至 1987 年 1 月 2 日,由 12 名队员组成的越冬队在长城站越冬,并进行科学考察和 观测。 1989 年 1 月 26 日,中国南极中山站奠基。2 月 26 日,中山站落成。同年,一支 20 人的越冬队首次 在中山站越冬并进行科考。 1999 年 7 月至 9 月,中国政府组织了对北极地区的首次大规模综合科学考察,极地考察船“雪龙号” 搭载着 124 名考察队员首航北极,历时 71 天,航行 14180 海里,对北极海洋、大气、生物、地质、渔业 和生态环境等进行了综合考察。“雪龙”号最北航行到北纬 75 度 02 分; 2002 年,中国第 19 次南极考察历时 121 天,是中国历次南极考察时间最短的一次。但科考队首次在 南极埃默里冰架钻探成功,并收集了大量陨石,在南极冰盖研究、地质研究、陨石研究和南大洋研究方面 取得了丰硕成果。 2003 年 7 月,中国政府组织了第二次北极科学考察,“雪龙号”搭载 109 名考察队员远征北极,破冰 挺进北纬 80 度,全程历时 74 天,航行 12600 海里,开展了海洋、大气、海冰和生化等多学科的综合考察, 并运用了水下机器人等高新技术,深化了对北极海洋、海冰与大气相互作用的研究。“雪龙”号在中国航 海史上首次跨越北纬 80 度; 2005 年 3 月 24 日,中国第 21 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乘坐“雪龙号”胜利归来,150 天中,南极考察队完 成了 27 项科考工作,包括开展中山站至南极冰盖最高点的内陆冰盖考察;在中山站和长城站开展南大洋 生态环境及其生物多样性研究;开展首次普里兹湾-威德尔海 4000 海里断面综合调查以及达尔克冰川动力 学监测研究、臭氧观测、高空大气物理观测研究等。 2007 年 11 月 12 日上午 10 时,“雪龙”号首次从中国极地考察国内基地专用码头出发,开赴南极执行 第 24 次南极科学考察任务。此前,“雪龙”号已从上海港张华浜码头完成了包括首台南极天文望远镜阵 CSTAR,南极长城站改造工程所需的二千一百余吨钢筋构件、多辆雪地车和工程车等各种科考必需物资的 装载任务。这次南极科考在南极冰穹 A 地区进行冰盖典型断面综合考察、冰穹 A 冰芯钻探、地球物理探 测和天文学观测等,冰穹 A 是南极冰盖的最高区域,气候环境极其严酷,被称为“人类不可接近之极”。 在冰穹 A 大本营及周围六千平方公里范围内考察,测定南极内陆考察站址及环境参数,为建设中国第三个 南极科考站奠定基础。除这些科研任务外,随队的建筑人员将负责对长城站、中山站的大修工作,对原有 站点进行拆除、改造、新建等工作。 在 2008 年的第三次北极科学考察中,“雪龙”号继续向北挺进到北纬 85 度 25 分。随着“雪龙”号航 行的纬度越来越高,中国北极科学考察的范围越来越广,但同时也充分表明北极海冰正在快速融化。了解 北极冰情对于认识北极至关重要。一旦北极冰川融化,将在地球上出现一条连接太平洋与大西洋的"西北 航道",这将成为连接亚洲和欧洲之间最短的海上通道,大大降低航运成本。"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北极 海冰加速消融,加上中国科考能力的提升,预计中国第三次北极科考将有望突破第二次科考到达的最北纬 度(北纬 80 度),前进到北纬 82 度至 85 度之间。"这将为人类探寻"西北航道"作出重要贡献。 2012 年,帝度与“雪龙号”在南极极地 2012 年,帝度与“雪龙号”在南极极地 南极中山站时间 2009 年 3 月 9 日 15 时 30 分,中国第 25 次南极考察队撤离中山站,踏上归程。雪龙 号极地考察船驶离满布冰山和浮冰的中山站近岸海域,这意味着在顺利完成昆仑站建设和各项度夏任务 后,第 25 次南极科考期间,中国建成了第一个南极内陆考察站“昆仑站”,并对中山站的科考能力进行了 扩建。 2009 年 10 月至 2010 年 4 月间,中国成功开展第 26 次南极科学考察,考察队经历 182 天考验,第 26 次南极考察队由 249 名队员组成,共执行科学考察任务 59 项、后勤保障工程 21 项。本次考察安全航行 32000 余海里,又一次刷新了“雪龙”号的航行纪录。途中,考察船先后 6 次穿越西风带,是“雪龙”号历年来 穿越西风带最多的一次。在“雪龙”号带回的珍贵样本中,冰芯和陨石最为抢眼。在南极“冰盖之巅”――― 海拔 4093 米的冰穹 A 地区,内陆考察队员钻取了一支超过 130 米长的冰芯,创造了冰穹 A 地区浅冰芯钻 探的新纪录。 2010 年 06 月 25 日,中国第四次北极科学考察队 25 日乘坐“雪龙”号极地科学考察船驶离上海,北
2011江苏物理中考真题(13市) -计算题

计算题29.(6分)在小型建筑工地,常用简易的起重设备竖直吊运建筑材料,其工作原理相当于如图所示的滑轮组。
某次将总重G为4000 N的砖块匀速吊运到高为10 m的楼上,用时40 s,卷扬机提供的拉力F为2500 N。
求在此过程中:(1)有用功;(2)拉力F的功和功率;(3)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30.(6分)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了地震和海啸灾难,致使福岛核电出现核泄漏。
为减少放射性污染,电力公司利用“人工浮岛”(一个钢制的空心浮体)储存放射性污水,该浮体是用8×l06 kg的钢板制成的一个外形长140 m,宽50 m、高3m的空心长方体。
问:(1)为了不使“人工浮岛”沉入海底,该浮体最多可以储存质量为多少千克的放射性污水?(为了计算方便,海水的密度取1.0×103kg/m3,g=10N/kg)(2)请你谈谈核能发电与火力发电相比的优点和可能带来的问题。
31.(7分)如图是研究电流热效应的实验装置图。
两个相同的烧瓶中均装入0.1kg的煤油,烧瓶A中电阻丝的阻值为4Ω,烧瓶B中的电阻丝标识已看不清楚。
当闭合开关,经过210s的时间,烧瓶A中的煤油温度由20℃升高到24℃,烧瓶B中的煤油温度由20℃升高到22℃。
假设电阻丝产生的热量全部被煤油吸收,电阻丝的阻值不随温度变化,电源电压保持不变a已知煤油的比热容c=2.1×103J/(kg·℃)。
求:(1)在此过程中烧瓶A中煤油吸收的热量;(2)烧瓶B中电阻丝的阻值;(3)电源的电压及电路消耗的总功率。
25.(6分)江南科技馆有一种神奇的装置,如图所示,借助该装置,小明仅用150N的拉力就提起了重量为600N的摩托车.问:此过程中该装置的机械效率为多少?26.(8分)2011年2月21日,“雪龙”号极地考察船抵近南极中山站,考察船与中山站之间是一层海冰.科考队员打算驾驶履带车驶过冰层前往中山站,载人履带车的质量为25t,每条履带与冰面的接触面积为2m2.为探测冰层的承受极限,科考队员把质量为280kg、底面积为4000cm2的钢锭压在水平冰层上,冰层恰好处于极限状态(有微小裂缝但元明显破裂).问:(1)冰层能承受的极限压强是多少?(g恒取l0N/kg)(2)通过计算判断履带车能否安全驶过冰层?27.(10分)为探测宇宙中的中微子,科学家们利用热水熔钻机在南极冰雪层中熔得深达1.6km的深井,并在深井底部放置传感器.热水熔钻机的工作原理为:经电热丝加热后,70℃的热水流出电热器,沿着螺旋状水管流经钻头表面,钻头受热温度上升从而在冰雪中熔得深井:热水在螺旋状水管内边流动温度边下降,并最终以10℃的冷水流回电热器,电热器外壳与外界隔热.每小时有6t水流经电热器,电热器的电源电压为220V.已知水的比热容为C水=4.2×l03J/kg℃),问:(1)电热器的电功率是多少?(2)电热丝的电阻是多少?.(8分)一个质量为0.6kg,边长为0.1m的正方体物块,放置在水平地面上,g取10N/kg.求:(1)物块受到的重力.(2)物块对地面的压强.(3)若将物块浸没在水中后松手,通过计算判断该物块的浮沉情况.1.(9分)如图甲所示为某小组设计的模拟调光灯电路,选用的电源电压恒为6V,灯泡上标有“3.8V 0.4A”字样,变阻器上标有“20Ω 1A”字样.(1)求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2)求灯泡正常发光时变阻器消耗的电功率.(3)使用中小明发现这个电路存在缺陷,于是他在电路中串联了一个电阻R0,电路如图乙所示.你认为R0在电路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其阻值为多大比较合适?22.(6分)小明健身用的拉力器结构如图所示.他用250N 的拉力向下拉动拉杆,使20kg的配重块在 2s 内匀速升高40cm .不计拉杆和绳的重力,g 取10N/kg .求:(1)所拉配重块的重力; (2)2s 内配重块运动的速度; (3)此过程中拉力器的机械效率.23.(9分)如图所示是小明制作的一只模拟调光灯.电源电压为3V ,小灯泡额定电压为2.5V .闭合开关,回形针在铅笔芯最右端时,灯泡两端的电压为0.6V ,流过灯泡的电流为0.1A .向左移动回形针,小灯泡正常发光时,流过灯泡的电流为0.3A .求:(1)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2)回形针在最右端时,铅笔芯接入电路的电阻; (3)小灯泡正常发光时,铅笔芯5min 内消耗的电能.24.(6分)某建筑工地用如图所示的简易滑轮组将重4000N 的砖块运到离地4m 高的砌墙处.已知每个滑轮重100N ,滑轮摩擦和绳重以及动滑 轮下的挂网重忽略不计.若提升砖块的工人作用于绳的拉力最大为500N ,求:(1)提升一次砖的最大重力;(2)提升一次砖时滑轮组的最大机械效率;(3)若全部完成提砖任务,工人利用此滑轮组至少做多少额外功.25.(6分)太阳能热水器是直接利用太阳能给水加热的装置,下表是小明家的太阳能热水器某天在阳光照射下的相关信息太阳照射时间 /h 装水量 /Kg 吸热板面积 /m 2 水升高的温度 /℃ 水的比热容/J ·(kg ·℃) 太阳辐射功率/J ·(m 2·h)-1101002.5504.2×1031.68×106其中太阳辐射功率是指1h 内投射到1m 2面积上的太阳能. 求:(1)水在10h 内吸收的热量;(2)如果水吸收的热量用天然气来提供,需要完全燃烧多少m 3的天然气;(天然气的热值为8.4×107J /m 3,天然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全部给水吸收) (3)该太阳能热水器的能量转化效率.第24题图 SLPR 0 甲乙SL P拉杆 配重 第22题图第23题图左铅笔芯 回形针右34.为了帮助滑雪者登上长200m、高40m的山坡,滑雪场沿山坡铺设了一条直雪道.把一位重600N的滑雪者沿此雪道由坡底匀速拉至坡顶需用拉力150N.求:(1)拉力对滑雪者做的功;(2)雪道斜面的机械效率.35.如图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为3V.闭合开关,电阻R两端的电压为1V,电路中的电流为0.2A.求:(1)电阻R的阻值;(2)灯泡L的电功率.25.(8分)质量为6×103kg的四轮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以10m/s的速度匀速行驶,在行驶过程中受到的阻力等于车重的0.08倍,每个轮胎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0.05m2,g取10N /kg.求:(1)汽车所受重力的大小;(2)汽车在l min内通过的路程;(3)汽车牵引力在l min内做的功(4)汽车静止在水平地面上时对地面的压强.26.(6分)如图所示,杠杆在竖直向下拉力F的作用下将一物体缓慢匀速提升.下表是提升物体时采集到的信息:(1)若不计杠杆自重和摩擦,求拉力F的大小;(2)若实际拉力F为90N,求拉力做的总功及杠杆的机械效率。
我国南极长城站和中山站锚地选址及测绘回顾

测量。测深仪是 由上海船舶工业总公司第七研究院 七二六所生产的 C - 0型数字化测深仪 , S0 5 测深范围 为 05 50 换能器安装在船的底部。测深仪具 . — 0 m,
有 数字化 输 出和模 拟纸 记 录 的 双重 功 能 , 既可 以 它
面上进行装卸货物 , 有几次出现了严峻险情 。鉴于
2 2 长城 站锚地 的测 量 。
测量 船使用 的是专 门为这次锚 地测量 任务而建 造 的小 型 长城 艇 , 城艇 的 吃水 约 1 很 适合 水 深 长 m,
同样 , 中国南 极 中山站 , 在 远赴南极 的科考 船对
锚地的需求更迫切 。自 18 99年 中国又在南极建立
了第 二个考 察 站—— 中 山站 以后 , 由于连 一个 临 时 锚地都没有 , 科考船一直是漂? 在 中山站 附件的海 自
郭发滨 , 吴永 亭, 守珍 冯
( 国家海洋局 第 一海洋研究所 , 山东 青 岛 26 6 ) 60 1
摘 要 : 19 以前 , 国南极考察船到达南极长城站 和中山站附近水域后 , 在 9 7年 我 由于没有合适 的锚 地而多次 出 现险情 。成功地在南极长城站和中山站水域完成锚地选址 和锚地测绘任务 , 一件 非常重要 的事情 。它是南极科 是
终没有保障。每次运往南极的油料 、 品和建筑材 食
“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雪龙2”号”阅读答案

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材料一:7月11日,我国第一艘自主建造的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雪龙2”号在上海顺利交付。
这标志着我国极地考察现场保障和支撑能力取得了断的突破。
据“雪龙2”号总设计师吴刚介绍,它是全球第一艘采用船艏、船艉双向破冰技术的极地科考破冰船,具备全回转电力推进功能和冲撞破冰能力,可实现极区原地360°自由转动。
双向破冰均具有以2-3节船速连续破1.5米冰加0.2米积雪的能力,艉部破冰能实现在20米当年冰冰脊(含4m堆积层)加20厘米雪层不被卡住,可实现无限航区包括极区航行和作业。
该船融合了国际新一代考察船的技术、功能需求和绿色环保理念,具备全球航行能力,能满足无限航区要求,在极区大洋安全航行。
“雪龙2”号作为科考破冰船,装备有国际先进的海洋调查和观测设备,能实现科考系统的高度集成和自洽,在极地冰区海洋开展物理海洋、海洋化学、生物多样性调查等科学考察,进而成为我国开展极地海洋环境调查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础平台。
这艘极地科考船交付后,将正式加入我国极地考察序列,开展船载科考设备调试等工作,计划今年下半年和“雪龙”号极地考察破冰船共同执行我国第36次南极考察任务。
(摘编自陆雪苑《我国首艘自主建造的极地科考破冰船“雪龙2”号今交付使用》,《人民日报》2019年7月11日)材料二:今天上午,中国第35次南极科学考察队完成考察任务,顺利返回上海码头。
中国第35次南极考察队于2018年11月2日从上海出发,先后4次穿越西风带,总航程30800余海里,其中冰区航行2102海里,历时131天。
今年1月19日,在阿蒙森海密集冰区航行中,“雪龙”号因受浓雾影响与冰山碰撞,船艏桅杆及部分舷墙受损,无人员受伤,船上设备运行正常。
科考期间,考察队克服了碰撞冰山后带来的各种困难,在科学考察方面取得了多项成果。
雪龙”号极地考察船是中国第三代极地破冰船和科学考察船,是中国目前最大的极地考察船,也是中国唯一能在极地破冰前行的船只,能以1.5节航速连续冲破1.2米厚的冰层(含0.2米雪)。
压强经典计算题

1.(2013•盐城)如图所示,置于海绵上的木块,高为0.05m,底面积为0.02m2,质量为0.6kg,g取10N/kg,求:(1)木块的重力大小;(2)木块的密度;(3)木块对海绵的压强.2.(2013•雅安)如图所示,A、B是两个完全相同的薄壁柱形金属容器,质量为0.5kg,底面积为0.01m2,容器高50cm,分别装有2.0×10-3m3的水和3.0×10-3m3的酒精,置于水平桌面上(ρ酒精=0.8×103kg/m3,g=10N/kg).求:(1)水的质量;(2)A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3)依据题意,下述情境是否有可能出现:当两个容器中的液体在增大同一深度△h后,容器中的液体对底部的压强能够达到p水>p酒精?请说明理由.3.(2013•泉州)如图所示为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研制的救援机器人,在雅安地震救援现场首次进行作业.若该机器人的质量为18kg,履带与地面接触的总面积为0.6m2.求:(1)该机器人的重力;(2)该机器人对水平地面的压强.4.(2013•钦州)如图所示,在水平桌面上静止放着一杯水,已知杯和水的总质量为0.4kg,水面距杯底高度为6×10-2m,杯底与桌面的接触面积为3.2×10-3m2,g=10N/kg,求:(1)杯和水的总重力;(2)杯对桌面的压强;(3)水对杯底的压强.5.(2012•肇庆)2012年5月9日,“中国海洋石油981”深水钻井平台,在南海1500m深的海水下开始钻探石油,它的最大钻探水深可达3000m,基本可以覆盖南海海域,油气地缘政治冲突,将是中国今后十年与南海周边国家关系最严峻的主题.“981”钻井平台此时开钻,其宣示主权的意义重大.据国家海洋局统计,南海至少蕴藏有3.645×1010吨的石油,7.5×1012m3的天然气.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在1500m深的海水下,钻头所受水的压强是多少?在这样深的海底,1m2的面积上所受到海水的压力是多少?(g取10N/kg,ρ海水=1.03×103kg/m3)(2)若石油的密度ρ石油=0.81×103kg/m3,南海所蕴藏石油的体积至少是多少立方米?6.(2013•上海)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的轻质圆柱形容器甲、乙分别盛有质量均为m的水和酒精,甲、乙的底面积分别为S,2S.(ρ酒精=0.8×103千克/米3);①若乙容器中的酒精的质量为1.6千克,求酒精的体积V酒精.②求乙容器中0.1米深处酒精的压强P酒精.③现有物体A,B(其密度、体积的关系如下表所示),请在物体A,B和容器甲、乙中各选择一个,当把物体放入容器中后(液体不会溢出),可使容器对水平地面的压力最大且压强最大.求该最大压力F最大和最大压强P最大.7.如图所示,将U型管底C处阀门关闭,再分别灌些水.测出管中A、B两处水面的高度分别是20cm和10cm.请完成以下分析:(1)估算AC与BC两段水柱向下的压强大小各是多大?(g取10N/kg)(2)在打开阀门的瞬间,想象在C处有一个竖直方向的液片,其面积为1cm2,求出它所受水柱产生压力的合力,并在图中画出此合力的示意图8.如图是一圆柱形容器放在水平地面上,其底面积为200cm2(容器的厚度忽略不计),内有25cm高的水.(g=10N/kg)求:(1)水对容器的压强是多大?(2)若在水中放入一边长为0.1m的正方形物块,使得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增加了300Pa,则该物块的质量为多大?(3)该物块的密度是多少?9.三峡工程是举世瞩目的跨世纪工程,其船闸是世界上最大的,如图所示.现有一艘轮船从水位是150m 的上游进入首级闸室,当首级闸室的水位降到128m 时,轮船就可以进入下一级闸室了.若首级人字闸门每扇门都是一个高40m 、宽20m 、厚3m 的长方体实心钢门.求: (1)一扇首级人字闸门的质量是多少kg ?(2)轮船通过首级闸室的过程中,闸室底部受到水的压强减少了多少Pa ? (3)若轮船的排水量为8000t ,它排开水的体积是多少m 3?10.水平桌面的上正中央放存一个薄壁长方体鱼缸,其底面积为1200cm 2.里面装有深20cm 的水.缸和水总重295N . (1)求水对鱼缸底部的压力是多少? (2)小虹买来一些观赏鱼放入缸内.若鱼的总质量为500克.把鱼儿放住水中后,鱼缸对桌面的压强是多少?(g=10N/kg )11.(2011•河北)一块写有校训的花岗岩石料质量为31.8t 、密度为2.65×103kg/m 3,立在用砖砌成的长4m 、宽2m 、高0.5m 的水平基座上(如图”所示),石料与基座的接触面积为2.12m 2.已知砖的密度为2.05×103kg/m 3,基座砖缝中水泥砂浆的密度与砖的密度相同.(g 取10N/kg ) 求:(1)花岗岩石料的体积; (2)石料对基座的压强;(3)石料对基座与基座对地面的压强之比.12.(2011•常州)2011年2月21日,“雪龙”号极地考察船抵近南极中山站,考察船与中山站之间是一层海冰.科考队员打算驾驶履带车驶过冰层前往中山站,载人履带车的质量为25t ,每条履带与冰面的接触面积为2m 2.为探测冰层的承受极限,科考队员把质量为280kg 、底面积为4000cm 2的钢锭压在水平冰层上,冰层恰好处于极限状态(有微小裂缝但无明显破裂).问: (1)冰层能承受的极限压强是多少?(g 恒取10N/kg ) (2)通过计算判断履带车能否安全驶过冰层?13.(2012•扬州)小刚同学质量为60kg,双手倒立在地面上,每只手掌与地面的接触面积是150cm2,(g=10N/kg)(1)小刚的重力.(2)小刚双手倒立时对地面的压强.14.(2012•天津)高压锅是生活中一种密闭的加热容器.锅盖中央有一出气孔,孔上盖有限压阀,当锅内气压达到限定值时,限压阀被锅内顶起放出部分气体,实现了对锅内气体压强的控制.如图所示,某高压锅锅体的内底面积为S,侧壁竖直,出气孔横截面积为S0,限压阀质量为m0,限压锅顶部面积为S (已知大气压强p0)(1)写出液体沸点与气压的关系;(2)求使用高压锅时锅内气体的最大压强;(3)为保证使用安全,不可随意增加限压锅质量.如果限压阀的质量增加m,请计算锅体与锅盖咬合处锅体对锅盖的最大作用力增大多少.15.(2008•嘉兴)5月1日,全球最长的跨海大桥一杭州湾跨海大桥正式通车.大桥全长36千米,为双向六车道,最高限速100千米/时.(1)如果汽车以90千米/时的速度通过大桥,需要多少小时.(2)大桥建造过程中创造了许多世界第一.为了运载质量为1430吨的整体箱梁,中铁二局研发了自身质量达170吨的专用运梁车,该车装有640个车轮.假如该车在运载箱梁时与地面的接触总面积为16米2,求轮子对地面的压强.(g取10牛/千克)16.(2007•钦州)小明用一装满纯净水的瓶子和放在水平桌面上的海绵做实验,研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如图所示,他从商标上查到这瓶水的“净含量”是630mL;又测出瓶底面积为35cm2,瓶盖面积为7cm2,空瓶的重力忽略不计,根据小明收集的数据,请你计算:(g取10N/kg)(1)这瓶纯净水净重多少?(2)瓶子正放时对海绵的压强是多少?(3)要使瓶子倒放时对海绵的压强与正放时相同,可以用什么方法?请通过计算说明.1.两个完全相同的圆柱形容器内分别盛有水和酒精(ρ水>ρ酒精),将实心金属球甲浸没在水中,实心金属球乙浸没在酒精中,这时水和酒精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将甲、乙小球从液体中取出后,容器中的液体对底部的压强大小仍相等,则可以确定()。
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9.5极地地区——冰封雪裹的世界-教师用卷

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9.5极地地区——冰封雪裹的世界-教师用卷9.5极地地区——冰封雪裹的世界一、单选题1.2017泰安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监测显示,北极中心区域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10℃左右,北极加速升温,读极地地区图,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南极地区是指南极圈以南的地区B. 北极地区陆地面积大于海洋面积C. 南极地区的中山站比长城站更加寒冷D. 北极地区加速升温的主要原因是全球气候变暖【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南北极地区的地理特征。
南极地区是指南极圈以南的地区,A 对;北极附近地区为海洋,南极附近地区为陆地,所以北极地区陆地面积小于海洋面积,B错;南极地区中山站纬度比长城站高,所以气候比长城站更加寒冷,C对;北极地区加速升温的主要原因是全球气候变暖,D对。
故选B。
2.读下面“南极地区”图,据此回答下题。
以下科考站没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A. 泰山站B. 中山站C. 长城站D. 昆仑站1 / 6【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我国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站。
我国在南极地区建立的科考站有泰山站、昆仑站、长城站和中山站,只有长城站位于南极圈以外,故没有极昼极夜现象,C符合题意;而泰山站、中山站和昆仑站位于南极圈以内,有极昼极夜现象,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关于北极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 淡水资源丰富B. 科考的最佳时间是12、1、2月C. 企鹅、北极熊的故乡D. 冰山面积逐渐增加【答案】A【解析】解:北极地区淡水资源丰富,故A正确;北极地区科考的时间是6、7、8月,故B错误;企鹅是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故C错误;北极地区的冰山面积逐渐缩小,故D错误.故选:A.北极地区指北极圈以北的区域,包括北冰洋、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部及一些岛屿.北极圈以内的陆地面积约800万平方千米,北冰洋面积约1310万平方千米.本题考查北极地区的特点,牢记即可.4.下面四幅动物图片中,属于世界降水最少大陆的典型代表是()A. B.C. D.【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极地丰富的生物资源,要理解记忆。
初二物理计算题练习试题集

初二物理计算题练习试题答案及解析1.如图所示滑轮组提升重物.人用410N的拉力F,使质量为120kg的物体匀速上升了3m.不计绳重和摩擦。
求:(1)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2)动滑轮的重力。
【答案】(1)9m;(2)30N.【解析】观察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可知,承担总重的绳子的股数n=3,不计绳重及摩擦,因此:(1)绳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为:;(2)由可得,动滑轮的自重为:.【考点】滑轮组的特点2.一辆小车的总质量为500kg,在水平路面上运动的过程中,受到的阻力是车重0.05倍,问:(g=10N/kg)(1)小车静止时,用200N的水平拉力拉小车,小车受到的阻力为多大?(1分)(2)当水平拉力为多大时,小车恰能做匀速直线运动?(1分)(3)当小车受到的水平拉力为350N时,小车所受的阻力是多大?此时小车做什么运动?(2分)【答案】(1)200N(2)250N(3)250N 加速运动【解析】(1)滑动摩擦力:f=0.05G=0.05×500kg×10N/kg=250N>200N,因此用200N水平拉力拉静止的小车,小车仍然静止不动,所以处于平衡状态,由二力平衡的条件得:此时小车受到的阻力f′=F=200N;(2)当小车作匀速直线运动时,小车处于平衡状态,因为小车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为250N,则拉力F′=f=250N;(3)因为小车对地面的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因此小车与地面间的摩擦力不变,大小仍然为250N;又因为拉力350N大于摩擦力250N,所以小车做加速运动.【考点】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摩擦力的大小3.观察者看到闪电后6秒钟听到雷声,问打雷处与观察者之间的距离是多少?(忽略光传播的时间)【答案】2040m【解析】根据题意忽略光传播的时间可知,打雷处与观察者之间的距离约等于声音在6s时间内传播的距离,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约为340m/s,s=vt=340m/s×6s=2040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2月21日,“雪龙”号极地考察船抵近南极中山站,考察船与中山站之间是一层海冰.科考队员打算驾驶履带车驶过冰层前往中山站,载人履带车的质量为25t,每条履带与冰面的接触面积为2m2.为探测冰层的承受极限,科考队员把质量为280kg、底面积为400cm2的钢锭压在水平冰层上,冰层恰好处于极限状态(有微小裂缝但元明显破裂).问:
(1)冰层能承受的极限压强是多少?(g恒取l0N/kg)
(2)通过计算判断履带车能否安全驶过冰层?
答案:
(1)7000Pa;
(2)不能
思路分析:
考点分析:本题考查了压强、重力的计算.
解题思路:
1.已知钢锭质量,根据公式G=mg可求钢锭的重力;钢锭对冰层的压力等于钢锭的重力;根据公式P= F/S可求冰层能承受的极限压强;
2.已知履带车的质量,根据公式G=mg可求履带车的重力;履带车对冰层的压力等于履带车的重力;根据公式P= F/S可求履带车对冰层的压强;再与冰层能承受的极限压强相比较即可得出结论.
解答过程:
解:
1.冰层能承受的极限压强.
2.履带车对冰层的压强,所以履带车不能安全驶过冰层.
规律总结:
本题考查压强的计算,关键是公式的应用,要知道在水平面上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等于物体自身的重力,解题过程中要注意单位的换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