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物品和外部性的共同特征

合集下载

公共物品与外部性理论

公共物品与外部性理论

公共物品与外部性理论公共物品是指供大家共同使用且一个人使用不会影响其他人使用的物品。

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公共物品对于社会的发展和个体的福利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公共道路、公共公园和公共图书馆等都属于公共物品。

而外部性则是指某一经济活动的效果会影响到非直接参与该活动的人的利益。

本文将探讨公共物品与外部性的理论,并分析它们在经济领域中的重要性和应用。

一、公共物品的特征与重要性公共物品具有两个重要的特征: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非竞争性意味着一个人的使用不会减少其他人的使用效益,例如一座公园的使用不会妨碍其他人的使用。

非排他性则表示在供给公共物品时无法排除任何人的使用,例如公共道路对所有人开放。

公共物品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首先,公共物品提供了人们日常生活所需的基础设施,如公共交通和电力供应等。

这些基础设施的存在为社会的正常运转提供了条件,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的福祉。

其次,公共物品对于社会的公平和平等也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公共物品的非排他性特征,即使贫困人口也能享受到公共物品的好处,这样有助于减少贫富差距,推动社会的公平和谐发展。

同时,公共物品的存在还增强了社会的凝聚力,使人们能够共同分享和利用这些资源,促进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二、外部性理论及其应用外部性是指一个经济活动对于非直接参与者产生的效果,可能为正向外部性或负向外部性。

正向外部性是指经济活动的效果对非直接参与者产生积极的影响,如通过医疗研究的进展为社会带来的福祉提升;负向外部性则是指经济活动对非直接参与者产生消极的影响,如工厂排放污染物对周围居民的健康产生的负面影响。

外部性理论为经济学分析和解决外部性问题提供了理论基础。

首先,外部性理论强调了市场可能出现失灵的情况。

在存在外部性的情况下,市场无法通过价格机制来调节经济活动的供求关系,从而导致资源配置的低效率和社会福利的减少。

其次,外部性理论提出了公共政策干预的必要性。

通过实施税收、补贴、立法等手段,政府可以引导经济主体在考虑外部性影响时做出更合理的决策,从而减少负面外部性的影响,促进积极外部性的发展。

外部性与公共品

外部性与公共品

7、公共物品与外部性的关系
区别

公共物品强调的是成本与收益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是物品本身的属 性,本质在于如何使公共物品的供应更加合理、更有效率;外部效应强 调的是个体经济行为给其他行为主体带来的收益与成本问题,是某一经 济行为的存在性影响问题,其本质在于怎样更合理地分担成本与收益, 以达到资源的最优配置。
所有制论:外部效应的存在源于产权的不明晰。 如前面提到的“公用地的悲剧”问题。
6、外部性的纠治:私人解决办法
其一,财产权的分配——产权界定 科斯第一定理认为,在产权明确的前提下,如果交易成本为零或小得可 以忽略不计,市场机制自身可以通过协商谈判的方式使外部效应内部化, 达到资源的最优配置。 科斯第二定理认为,在产权明确的前提下,如果交易成本不为零或不是 小得可以忽略不计,那么合理的制度安排可以减少交易成本,使内部效 应内部化,合理地配置资源。 举例:如何内部化——种植小麦 的农民和养牛的牧民

其四,法律系统 限制:诉讼的交易成本较大而损失较小、厂商对外部性的损失进行控制、 诉讼结果的不确定性。
7、公共物品与外部性的关系
联系



公共物品的非排他性即不付费就可以分享物品的益处是典型的私人边际收益大于 社会边际收益、私人边际成本小于社会边际成本情况;公共物品的非竞争性意味 着增加一个人消费不会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其生产成本是既定的,所以某一公 共物品的提供对所有的消费者都产生了外部效应。 因此,在一定的意义上,外部效应可与消费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共同定义纯公 共物品与纯私人物品:外部性与消费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强的物品更具有纯公 共物品的特性,外部性与消费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弱的物品更具有纯私人物品 的特性。 也是在这个意义上,任何物品的生产与提供都会产生一定的外部效应,只不过有 的物品的外部效应不那么明显,而公共物品则是带来外部效应的极端的情况。

公共物品与外部性理论

公共物品与外部性理论

公共物品与外部性理论公共物品与外部性是经济学中的两个重要概念,它们对社会福利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公共物品是指任何人都可以享用且一个人的使用并不会影响其他人使用的物品。

而外部性是指产生某种经济活动或决策对除了直接参与者以外的第三方产生的影响。

本文将对公共物品与外部性的定义、特征以及其对经济产生的影响进行论述。

一、公共物品的定义与特征公共物品具有两个基本特征: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非竞争性意味着一个人的使用并不会减少其他人的使用量,每个人都可以无限制地享用公共物品。

非排他性则表明没有任何机制能够阻止潜在的用户使用公共物品。

公共物品可以分为纯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两种。

纯公共物品是指所有人都能够同时享用的物品,如公园、风景名胜等。

而准公共物品是指一定范围内的人可以共同使用的物品,如收费公路、有限时使用权的专利等。

公共物品的供给通常由政府提供,因为私人供应商无法逐个用户收费,且存在免费齐全(free rider)问题,即大部分人都选择不付费,仅依赖其他人支付费用来获得公共物品的使用权。

二、外部性的定义与分类外部性是指经济决策或活动对非直接参与者产生的影响,这种影响既可以是正面的(正外部性),也可以是负面的(负外部性)。

正外部性是指经济活动给其他人带来的好处,如教育的受益人不仅是受教育者本人,还包括他人和社会。

负外部性则是经济活动对他人带来的损害,如工厂排放污染物会对周边环境和居民的健康产生危害。

外部性通常会引发市场失效,因为市场无法有效反映和内部化外部性带来的成本或效益。

这就需要政府干预来纠正。

三、公共物品与外部性的关系公共物品与外部性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和互相作用。

公共物品的提供与消费会产生正外部性,因为一个人的使用对其他人来说是无排他性的,其他人也可以从该物品的存在中获益。

与此同时,公共物品的供给也会受到外部性的影响。

例如,基于环保目的政府提供免费的公共自行车租赁服务可以鼓励人们减少驾车污染环境,这是一种以正外部性为基础的政策实践。

经济学 第十章,外部性、公共物品

经济学 第十章,外部性、公共物品

案例2: 案例 :中毒的村庄
——《焦点访谈》: 《焦点访谈》:2003年07月03日 》: • 位于河北省保定市附近的喇喇地村是个人口一 万五千多人的大村庄。据当地民众反映,村里 大多数的孩子都表现出消瘦、易怒等奇怪现象。 • 经检查发现他们的每毫升血铅值都在300到500 左右毫克,而国家颁布的血液含铅的安全指数 是每毫升血液中铅的含量不超过100毫克。因 此可以得出结论,当地孩子属于严重的铅中毒。 • 据保定市儿童医院的医生证实,铅中毒的孩子 这几年数量剧增,并且大多集中在喇喇地村以 及周边地区。
鸭子怎么死了 ?
• 高两河养殖厂建于1994年,现有生猪存栏数达到 3000多头,每天都会积累下大量的粪便和冲刷猪舍 的污水。这些粪便和污水,没有经过任何净化处理, 就直接排到了围墙外的怀河里。这种可以造成河水 有机污染的排污行为,是不允许的。 怀柔县高两河养殖厂厂长李岩年:“这样往河里排, 是不符合环保要求,确实是这样。但建厂时解决不 了,这几年也想应该改进这办法,但现在来讲没有 这个钱。” 那么,养殖厂排放的污水里,怎么会含有碱性物质 呢?怀柔县环境监测站的负责人,做了如下解释。
案例3: 舍己救人、 案例 舍己救人、见义勇为
面临法律尴尬
• 遗憾的是,目前还没有哪条法律规定群众见义 勇为受到侵害可以找国家(民政局)“赔偿”; • 司法实践中,有的法院判决受益人对见义勇为 者实际赔偿,但无论是适当补偿还是实际赔偿, 都不免使见义勇为者因受益人经济承受能力差 而不能得到实际救济的尴尬,陷于“英雄流血 又流泪”的窘境。
案例3: 舍己救人、 案例 舍己救人、见义勇为
面临法律尴尬
• 赣州市章贡区法院审理认为,原告钟崇祺、古金萍 为挽救被告生命使自身受到损害,被告罗贤华应给 予原告赔偿;鉴于被告在煤气事故中亦受伤,目前 经济状况差等,只能适用公平原则,由被告适当补 偿两原告。该院判决由被告罗贤华补偿原告钟崇祺、 古金萍夫妇2万元。 • 钟崇祺夫妇不服上诉后,赣州中院经审理认为,钟 崇祺、古金萍夫妇在无法定或约定义务的情况下, 冒着生命危险救助罗贤华,属无因管理。判决罗贤 华赔偿钟崇祺、古金萍夫妇因对其实施救助而受到 实际损失医疗费及继续治疗费计224490元。 • 这起损害赔偿案件一、二审结果反差之大令人咋舌。

第5讲 外部性与公共物品

第5讲 外部性与公共物品
2. 庇古税(Pigouvian taxes)
政府对消费者 此时消费者
1 h
1 消费的每单位
h 征收税率为
t h 的税收。
1 面临的选择为:
max ( h ) t h h F .O .C . ( h )
1
h
0
th 0 ( h )
1
社会最优量
h 要求
h

( h )
i i i i
x 2 和 h 的需求与收入无关。 表示为:
i
m p 2 x 2 ( p , h ),从而间接效用函数可
i i i
v ( p , m , h ) g ( x 2 ( p , h ), h ) p 2 x 2 ( p , h ) m ( p , h ) m
外部性与效率
第五讲 外部性与公共物品
一、外部性 二、公共物品
一、外部性
1. 2. 3. 4.
什么是外部性? 外部性与效率 外部性的解决 科斯定理
什么是外部性?
外部性(externality)

一个消费者的福利直接受到生产者或另一个消费者的行为 的影响时,称经济中出现了消费的外部性(consumption externality)
这同样是 h 的消费量达到社会最优 赋予消费者 1同样可以使外部性活动
产权
外部性的解决
4. 内部化(internalization)
企业 1 生产数量为 x 的产品,价格为 p 。企业 1 每生产 2 造成 一单位的产品造成一单 位的污染,对企业 的利润为:
e(x) 单位的成本。两个企业

1
max px c ( x );
G 是一个帕累托改进,要

简述公共物品的基本特征

简述公共物品的基本特征

简述公共物品的基本特征公共物品是指那些供公众使用、享受的物品或服务。

它们具有一些基本特征,这些特征对于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公共资源的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是公共物品的几个基本特征的简要描述:1. 非排他性(non-e某cludability):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即一个人的使用并不会排除其他人的使用。

即使一个人使用了公共物品,其他人仍然有机会使用它,而且一个人的使用并不会减少其他人的使用的机会。

比如,公园、街头表演和空气等都是公共物品,因为一个人的使用并不妨碍其他人的使用。

2. 共同性消费(joint consumption):公共物品具有共同性消费,即一个人的使用并不妨碍其他人的使用。

一个人的使用并不会导致公共物品的消耗,因此其他人仍然可以继续使用。

这与私人物品不同,私人物品的使用是排他性的,一个人的使用会减少其他人的使用机会,比如一辆私人汽车的使用是排他性的。

3. 非竞争性(non-rivalry):公共物品具有非竞争性,即一个人的使用并不会影响其他人对该物品的使用。

公共物品的供给不受使用数量的限制,一个人的使用并不会减少其他人的使用机会。

这与私人物品不同,私人物品存在有限的供应,一个人的使用会减少其他人的使用机会。

4. 政府性供应(government provision):由于公共物品的特殊性,很难通过市场机制进行有效供应。

市场存在信息不对称和外部性等问题,私人企业往往不能提供足够的公共物品。

因此,公共物品往往需要政府来提供和管理,保证公正和普惠。

尽管公共物品具有很多好处,但也存在一些挑战。

其中最主要的挑战是公共物品的免费骑车问题。

由于公共物品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人们往往会倾向于免费使用公共物品。

这可能导致过度使用和资源耗竭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通过税收、收费和控制规模等方式来调节公共物品的使用。

此外,公共物品的提供也需要政府进行规划和管理,确保公共物品的提供满足公众需求,合理利用资源。

外部性和公共物品

外部性和公共物品

02
解决外部性问题的手段包括政府干预、私人协议、社区规 范等,这些手段也可以用来解决公共物品问题,提高资源 配置效率。
03
政府可以通过税收、补贴等政策手段将外部性内部化,减 少负外部性对公共物品的影响。同时,政府也可以通过提 供公共物品来缓解或消除外部性,例如建设公园、绿化带 等公共设施,改善城市环境和居民生活质量。
探索公共物品的创新供给方式
总结词
创新公共物品的供给模式,提高公共物 品的供给效率和效益,满足社会公共需 求。
VS
详细描述
研究如何利用市场机制、公私合作模式等 手段,创新公共物品的供给方式,提高供 给效率。同时,探索如何通过制度设计, 激励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给。
结合其他学科研究外部性和公共物品问题
总结词
公共物品的供给问题
搭便车问题
由于公共物品的非排他性,消费者可 能不愿意为公共物品的供给付费,而 是希望由他人承担费用,自己免费享 用。
资源配置问题
由于公共物品的非竞争性,消费者可 能过度使用公共资源,导致资源过度 消耗和环境破坏。
公共物品的解决措施
政府提供
政府可以通过税收等手段强制消费者付费,然后提供公共物品,以解 决搭便车问题。
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正外部性是指一个经济主体的行为对另一个经济主体产 生积极的影响,如提供公共物品;负外部性是指一个经济主体的行为对另一个 经济主体产生消极的影响,如环境污染。
外部性的影响
市场失灵
由于外部性的存在,市场无法完 全反映经济主体的成本和收益, 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
社会福利损失
正外部性可能导致社会福利的净 损失,而负外部性可能导致社会 福利的净收益。
公共物品的使用权对所有经济主体开放, 任何经济主体都可以无偿使用。

公共物品与外部性问题

公共物品与外部性问题

公共物品与外部性问题在现代社会中,公共物品是满足公众需求的重要一环。

然而,随着公共物品的提供与利用,外部性问题也相应而来。

本文将探讨公共物品与外部性问题的关系,并介绍解决这些问题的可行方法。

一、公共物品的定义与特征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是公共物品。

公共物品是指能够被多个人共同使用,并且一个人的使用不会减少其他人的使用效益的物品或服务。

公共物品具有两个主要特征: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非排他性意味着无法阻止他人使用公共物品,而非竞争性则表示一个人的使用不会减少其他人的效用。

举个例子来说,城市公园就是一个典型的公共物品。

任何人都可以免费进入公园进行休闲活动,而他人的进入并不会妨碍其他人享受公园带来的乐趣。

二、外部性问题的出现与影响然而,当公共物品的供给与利用存在差异时,外部性问题就会出现。

外部性是指某个人的行为给其他人带来的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是正面的,也可能是负面的。

以公共物品的外部性问题为例,考虑到城市公园的使用。

每个人都可以无偿进入公园,但当公园的使用量超过容量时,人们可能会面临拥堵、噪音增加等问题。

这些问题会对公园周边的居民和商家产生负面影响,而利用公园带来的乐趣仅限于公园内部的人群。

此外,公共物品的外部性问题还表现在环境方面。

例如,公共交通的使用虽然方便,但交通拥堵和尾气排放也会对城市环境产生不利影响,给居民的生活带来困扰。

三、解决公共物品外部性问题的方法为了解决公共物品外部性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法:1. 内部化外部性内部化外部性是指使行为者承担他们的外部性行为带来的成本或获得相应的利益。

例如,在城市公园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收取入园费用来控制人流量,减少拥堵问题。

这样一来,用户将更加理性地考虑他们的行为对他人的影响。

2. 税收或补贴政策通过调节税收或给予补贴,政府可以引导公众行为以减少外部性问题。

以公共交通为例,政府可以对私家车辆征收拥堵费用,鼓励人们使用公共交通工具,从而减轻交通拥堵和尾气排放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三、产权的基本属性 ❖ (一)排他性 ❖ (二)可分割性 ❖ (三)可转让性 ❖ (四)产权的有限性 ❖ (五)产权的行为
第二节 产权的含义、属性与分类
❖ 四、产权的类别 ❖ (一)私人产权与公共产权 ❖ (二)绝对产权与相对产权 ❖ (三)可转让性 ❖ (四)产权的有限性 ❖ (五)产权的行为
护,以收取资产所有者部分税收作为回报。
第五节 所有权、产权与法人产权
❖ 一、所有权与产权的区别与联系 ❖ (一)联系 ❖ (二)区别 ❖ 二、法人产权 ❖ 为了使公司能够独立经营、自行发展、法
律赋予公司拥有与自然人基本相同的权利与 责任,即法人。
第八章 产权作用的理论依据
❖ 第一节 公共物品和外部性 ❖ 一、公共物品的概念及特征 ❖ (一)概念 ❖ (二)特征 ❖ 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第八章 产权作用的理论依据
❖ 第一节 公共物品和外部性 ❖ 三、外部性对资源配置的影响 ❖ 四、公共物品和外部性的共同特征 ❖ 从一定意义上看,公共物品可以看作财产的概念
❖ 二、法律意义上的财产 ❖ 财产实质上是一种占有关系,是一组权利。
包括: ❖ (1)占有权 ❖ (2)所有权 ❖ (3)使用权 ❖ *财产权利取决于公共认知
第二节 产权的含义、属性与分类
❖ 一、关于产权的几个案例 ❖ 财产实质上是一种占有关系,是一组权利。
包括: ❖ (1)卫星轨道可以私人拥有么? ❖ (2)自行变更财产受到约束? ❖ (3)诊所与食品加工企业 ❖ (4)农夫与养牛人。
第三节 产权的功能
❖ 一、减少不确定性 ❖ 二、外部性内部化 ❖ (一)外部性的产生与新的权利的界定 ❖ (二)产权设置、外部性内部化与资源配置 ❖ 三、产权的激励功能 ❖ 四、产权的约束功能 ❖ 五、产权的资源配置功能 ❖ 六、产权的收入分配功能
第四节 产权结构与产权制度
❖ 一、产权结构的基本构成要素 ❖ (一)所有权 ❖ (二)占有权 ❖ (三)收益权 ❖ (四)处置权 ❖ 二、产权制度 ❖ 法律上清楚界定资产的所有权,并提供保
第八章 产权作用的理论依据
❖ 第一节 公共物品和外部性 ❖ 二、外部性的概念和分类
❖ (一)概念 ❖ (二)分类
❖ 1、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 ❖ 2、生产外部性和消费外部性 ❖ 3、技术外部性、货币外部性和政治外部性 ❖ 4、公共外部性和私人外部性 ❖ 5、空间外部性和时间外部性 ❖ 6、相关外部性;7、单向外部性和双向外部性
第二节 产权的含义、属性与分类
❖ 二、产权的定义 ❖ 财产实质上是一种占有关系,是一组权利。
包括: ❖ (1)人与物基础上的人与人的关系 ❖ (2)不限于生产资料,领域广泛 ❖ (3)不完全指所有权 ❖ (4)只有当两个经济行为主体发生变化时才
会出现产权问题 ❖ (5)是一组权利
第二节 产权的含义、属性与分类
第一节 财产的概念
❖ 一、作为客体的财产 ❖ 表面看,财产即有主之物。但如何认定是
“主”? ❖ 准确地说,财产是一种公共认可的产物,
反映了一种社会关系,是经济活动和社会生 活中客观存在的人对物的排他性占有关系。

第一节 财产的概念
❖ 一、作为客体的财产 ❖ 财产的分类:
❖ (1)按形态分:物质形态财产与非物质形态财产。 ❖ (2)按使用方式分:生产性财产和非生产性财产。 ❖ (3)经济运行方式:动产与不动产 ❖ (4)对象本身形成的方式分:自然形成和劳动者创造。 ❖ (5)本身的使用方式或消费方式不同:私人财产、公共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