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行业】中山大学管理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方案

【旅游行业】中山大学管理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方案
【旅游行业】中山大学管理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方案

【旅游行业】中山大学管理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方案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旅游管理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要求学生进一步学习与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在本学科及相关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与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至少熟悉一门外语,熟练掌握计算机的使用,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和高校教学工作能力;具有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毕业后,能胜任高等院校、科研单位、旅游企业、政府旅游管理部门的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能为我国现代市场经济建设作出积极的贡献。

二、研究方向

1.旅游企业管理

2.旅游营销

3.旅游者行为与旅游市场营销

4.旅游规划与管理

三、招生对象

按中山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手册》的规定要求。

四、学习年限

学制5年,按中山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手册》及五年制培养相关条例的规定执行。

五、课程设置

六、培养方式

按中山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手册》及中山大学研究生院(2003)3号“中山大学研究生硕博连读试行办法”的规定执行。

七、考试方式

按中山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手册》及中山大学研究生院(2003)3号“中山大学研究生硕博连读试行办法”的规定执行。

八、学位论文

按中山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手册》及中山大学研究生院(2003)3号“中山大学研究生硕博连读试行办法”的规定执行。

九、答辩和学位授予

按中山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手册》及中山大学研究生院(2003)3号“中山大学研究生硕博连读试行办法”的规定执行。

十、主要参考书目十、参考文献

1.汪纯孝,蔡浩然. 服务营销与服务质量管理. 中山大学出版社.1996

2.汪纯孝,岑成德,朱沆等. 服务性企业整体质量管理. 中山大学出版社.1999

3.汪纯孝,谢礼珊,岑成德等. 智力型企业经营管理. 中山大学出版社.2001

4.汪纯孝. 饭店物业投资决策与管理形式. 中山大学出版社.1998

5.汪纯孝. 饭店食品和饮料成本控制. 旅游教育出版社.1990

6.维克多·秘德尔敦. 旅游营销学. 中国旅游出版社. 2001

7.威廉·瑟厄波德(主编). 全球旅游新论. 中国旅游出版社. 2001

8.陈传康等. 区域旅游开发研究. 气象出版社.1992

9.吴必虎.地方旅游开发与管理.科学出版社.2000

10.吴必虎.区域旅游规划原理. 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

11.魏小安. 旅游发展与管理. 旅游教育出版社.1996

12.保继刚. 旅游开发研究——原理、方法、实践. 科学出版社.1996

13.保继刚等. 旅游地理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14.俞孔坚.景观:文化、生态和感知.科学出版社.1998

15.吴承照.现代旅游规划设计原理与方法.青岛出版社.1998

16.因特克普等. 旅游度假区综合开发模式. 中国旅游出版社.1993

17.王德刚.现代旅游区开发与经营管理. 青岛出版社.2000

18.魏小安,沈彦蓉.中国旅游饭店业的竞争与发展.广东旅游出版社.1999年

19.国家旅游局人事劳动教育司编.现代旅游饭店管理.中国旅游教育出版社.2002年5月

20.Eddystone C. Nebel III.更有效地管理饭店.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年

21.George E. Belch, Michael A. Belch.广告与促销:整合营销传播展望(上,下).东北财经大学出版

社.2000

22.郭志刚. 社会统计分析方法——SPSS软件应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23.大卫﹒R﹒安德森等,《商务与经济统计学精要》,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年6月第一版。

24.W.W. 丹尼尔,J.C.特勒,《经营管理统计学》,中国商业出版社1984年第一版。

25.贾恩志等,《SPSS for Windows 10.0 科研统计应用》,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5月第一版。

26.黄海等,《SPSS 10.0 for Windows 统计分析》,人民邮电出版社2001年2月第一版。

27.《统计研究》(中国统计学会主办,月刊)。

28.李少华等,《市场调查与数据分析》,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年第一版。

29.纳雷希.K.马尔霍特拉,《市场营销研究:应用导向(第3版)》,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年第一版。

30.Richard A.Johnson 等,《实用多元统计分析》,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四版。

31.保罗.海格等,《市场调研:计划、方法与评估》,中国标准出版社,2000年第一版。

32.杨清,《市场调查中的抽样技术》,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9年第一版。

33.胡健颖等,《抽样调查的理论方法和应用》,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一版。

34.王学民,《应用多元分析》,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一版。

35.Donald R. Cooper ,Business Research Methods, (sixth edition) ,国内由机械工业出版社1998年出版影印版。

36.贾恩志等,《SPSS for Windows 10.0科研统计应用》,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一版。

37.郭志刚,《社会统计分析方法——SPSS软件应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一版。

38.Leonard L. Berry. Discovering the Soul of Service: The Nine Drivers of Sustainable Business Success. The Free Press. 1999

39.Joseph F. Hair Jr., Anderson Rolph E., Tatham Ronald L., and Black William C. Multivariate Data Analysis. Fifth edition, New York, NY: Prentice Hall, 1998

40.Philip Kotler, John Bowen, and James Markens. Marketing for Hospitality and Tourism. Upper Saddle River, NJ: Prentice Hall, Inc., 1999

41.Edward E. Lawler III. Rewarding Excellence: Pay Strategies for New Economy. Jossey-Bass. 2000.

42.Robert C. Lewis. Marketing Leadership in Hospitality: Foundations & Practices. 1999

43.Naresh K. Malhotra. Marketing Research: An Applied Orientation. Second edition,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44.Abraham Pizam, and Yoel Mansfeld (eds.) Consumer Behavior in Travel and Tourism.1999

45.Valarie A. Zeithaml, and Bitner Mary Jo. Services Marketing. McGraw-Hill. 2000

46.Clare A. Gunn. T ourism Planning: basics, concepts, cases. Taylor & Francis. 1994

47.Edward Inskeep. Tourism Planning: An Integrated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pproach, Van Nostrand Reinhold.1991

48.WTO. National and Regional Tourism Planning, Methodologies and Case Studies.Routledge.1994

49.Stephen F. Witt and Christine A. Witt. Modeling and Forecasting Demand in Tourism. Academic Press. 1992

50.P. Senge. The fifth discipline: the art and practice of learning organization; New York: Doubleday. 1990

51.J. Forrester. Collect Papers of Jay. Forresters. 1975

52. D. H. Meadows, and J. Robinson.The Electronic Oracle: Computer Models and Social Decisions. John Wiley & Son.1985

53.Ithink Manual, High-performance System. Version 5. 1999

54.R.G. Coyle. System Dynamics Modeling, London: Chapman & Hall. 1996

55.G.P. Richardson (ed.). Modeling for Management: Simulation in Support of Systems Thinking. Dartmouth Publishing Company.1996

56.R.C. Mill, and A.M. Morrison. The Tourism System: An Introductory Text, 3rd ed. Dubuque, IA: Kendall/Hunt Publishing Company. 1998

57.Chris Ryan, ed. The Tourist Experience: A New Introduction. London: Cassell. 1997

58.Dean MacCannell. The Tourist: A New Theory of the Leisure Class. New York: Schocken

Books. 1989

59.John Urry. The Tourist Gaze: Leisure and Travel in Contemporary Societies. London:

Sage.1990

60.Valene L. Smith, ed. Hosts and Guests: The Anthropology of Tourism (the 2nd edition).

Philadelphia: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 1989

61.Dennison Nash. Anthropology of Tourism. Oxford: Elsevier Science. 1996

62.Wang Ning. Tourism and Modernity: A Sociological Analysis. Oxford: Elsevier

Science.2000

63.David R .Anderson , Statistics for Business and Economics (7th Edition) 1999 by West

Publishing Company.

64.Robert D .Mason , Statistical Techniques in Business and Economics (Ninth Edition),1996

by The McGraw-Hill Companies .Inc .

65.Ellen Ernst Kossek, Richare N. Block. Managing Human Resources in the 21st Century,

from Core Concept to Strategic Choice. South-Western. 2000.

66.Richard J. Semenik. Promotion and Integrated marketing Communication.

South-Western. 2002

67.J.R.Brent Ritchie,Travel,T ourism, and Hospitality Research, John Wiley & Sons, Inc.

杂志类

1、Cornell Hotel and Restaurant Administration Quarterly.

2、Lodging

3、Journal of Marketing

4、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5、Harvard Business Review

6、Sloan Management Review

7、Sloan Management Review

8、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9、European Management Journal

10、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 谢谢阅览~

随心编辑,值得您下载拥用!

专业│专注│精心│卓越11、

企业管理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浙江理工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企业管理(120202) 本学科2005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依托经济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系、会计系和企业管理研究所、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所。拥有一支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包括教授8名,副教授10名,其中博士10名,其中,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培养人员2人,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名。先后承担和完成60多项纵向与横向科研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以及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招标项目、省科技攻关项目和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等一批重要课题。在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出版专著10余部。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项,社科成果奖3项,省级教学成果2项,省教育厅奖多项。本学科在浙江省有较大的影响,为浙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和道德素质,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创新意识,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系统掌握管理学基础理论,具备较高的企业管理理论水平、比较全面的专业素养、较强的科学研究能力,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高层次企业管理人才。要求能创造性地研究和解决与本学科有关的理论和实际问题,能独立地承担和组织管理、教学与科研工作,熟练掌握至少一门外语。 二、主要研究方向 根据培养应用型、开拓型、创新型的复合型人才的需要,结合学术带头人深厚的科研基础与相关成果,本着学术梯队资源优化配置的原则,以体现企业管理学科的优势与培养特点。企业管理专业设7个研究方向: 1、价值评估与决策技术。研究现代企业价值评估理论、无形资产评估、现代决策理论、项目管理、决策方法以及知识管理中的基本理论与实践等。

旅游管理专业调研报告

旅游管理专业调研报告 一专业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旅游业在城市经济发展中的产业地位迅速提升、经济作用逐步增强,2010年,我国国内旅游人数达21亿人次,比上年增长%;国内旅游收入万亿元,增长%;入境旅游人数亿人次,增长%;入境过夜旅游人数5566万人次,增长%;旅游外汇收入458亿美元,增长%;出境旅游人数5739万人次,增长%;全国旅游业总收入万亿元,增长%。并成为中国经济的支柱产业。根据世界旅游组织的研究结果,预计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年接待1.37亿人次的入境旅游者,同时出境人数将达1亿,位列世界第四。 山东是中国旅游资源大省,拥有两处世界级自然和文化遗产, 12个优秀旅游城市,1A-4A级旅游景区(点)114家,国家级和省级旅游度假区16家,星级饭店500余家,旅行社1373家,其中国际旅行社64家。2010 年,山东省旅游业再创历史新高,实现旅游总收入有望达到 3000亿元,旅游业已发展成为全省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正向建设旅游强省和旅游主导产业的宏伟目标迈进。 济宁市作为山东省重要的对外开放城市、工业中心城市和四大区域中心城市之一,是东方儒家文化和华夏文化的发祥地,历史悠久,文物古迹众多,旅游资源独具特色。《济宁市旅游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了新的发展目标与总体战略,以保护和弘扬民族文化

为主题,推进人文资源与自然资源的有机融合,以培育国际知名品牌为核心,提升旅游产业 发展的国际化水平,以区域合作为重点,积极发挥旅游集散地功能,发挥旅游业“保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促和谐、优环境、塑形象”等综合功能,以优化结构、提质增效为主线,有效整合旅游资源和要素,把济宁建设成文化旅游名城。到2015年末,旅游总收入达到535亿元,年均增长18%;国内旅游接待6032万人次,年均增速15%;国内旅游收入达到508亿元,年增速18%;入境旅游人数达到59万人,年均增速15%,旅游外汇收入达4亿美元,年均增速18%。 随着济宁市旅游市场及产品开发的发展,旅游业从业人员需求不断增长,济宁市现有旅游业从业人员6万余人。2010年济宁市人才市场 信息和济宁市旅游局行业管理科统计显示,旅游业人才供需比为:1,高层次旅游业人才供需比更是达到:1,明显旅游业人才供不应求。 为完成济宁市旅游产业发展目标和远景规划,需要我们加大旅游人才培养和的力度,培养一批具有丰富知识门类和创新思维的复合型人才。为解决我市旅游领域技能人才严重匮乏的实际问题,我院设置旅游管理专业,为本市培养综合素质高、专业能力强的旅游业应用型人才就变得十分迫切和必要。另外,旅游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广阔,可就职于旅行社、涉外酒店、旅游景区、旅游交通部门等行业部门,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二、相关行业、企业或事业单位调研 为加强我院的示范专业建设,推进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 以培养具有旅游管理专业知识,具有一定实践操作能力的人才为根本,将教案、科研、产业紧密联合,以教案为中心,以加强实践教案为宗旨进行专业办学。主要服务于旅游企事业单位、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 培养面向世纪,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具有旅游管理专业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专业能力,能在旅游企事业单位、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从事旅游管理工作的应用型中、高级专门人才。 二、业务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旅游管理方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旅游管理方面的基本技能训练,具有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本专业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遵纪守法,努力学习,积极上进,具有高尚品质;系统学习和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旅游经营管理方面的专业技能训练,懂得一定的经济学理论,掌握有关旅游管理问题研究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具有运用旅游管理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能独立分析和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熟悉我国有关旅游业发展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旅游业的发展动态;具备一定的计算机与外语水平;具备获取知识的能力,创造能力及与人合作的能力;具有科学合理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个性鲜明,具有良好的组织协调和管理能力;具有良好的身体、心理素质。 三、主要课程 管理学、西方经济学、旅游学、旅游市场营销、饭店管理、旅行社管理、导游业务、旅游资源与开发、旅游公共关系、旅游政策与法规、旅游专业英语、旅游管理信息系统 四、实践教案环节 集中实践:军事训练、导游业务实习、旅游资源开发实习、酒店服务实习、旅游专业英语实习、旅行社管理实习、毕业设计(论文)。 分散实践:旅游管理信息系统、会计学、财务管理、统计学、旅游公共关系、餐饮管理、饭店前厅与客房管理、旅游地形象设计等课程实践。 五、学制、修业年限、学位授予 学制:年 修业年限:~年 学位授予:管理学学士 六、学期设置 实行三学期制,课程及实践环节进度按秋、春、夏三学期设置。

旅游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旅游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或专业代码:125400 授管理学硕士学位) 一、学科概况 旅游管理硕士专业学位(Master of Tourism Administration,简称MTA)是为适应我国旅游业发展对旅游管理专门人才的迫切需要,完善旅游管理人才培养体系,创新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旅游管理人才培养层次而设置的专业学位。2010年国务院学位办首次确定设置旅游管理专业硕士学位。 二、培养目标 旅游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掌握旅游基本理论知识和管理方法及技能,熟悉旅游业务实际,具有优秀的沟通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能够胜任现代旅游业实际工作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旅游管理专门人才。 旅游管理硕士的课程设置充分反映了旅游管理实践领域对专门人才的知识与素质要求,突出旅游业关联性强、辐射面广和构成复杂的特点,注重旅游管理能力和专业能力的培养。教学方法重视运用团队学习、案例分析、现场研究、专业见习与实习等方法。 三、研究方向 1、区域旅游发展与管理(梁旺兵南宇欧阳正宇柴亚林) 2、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高亚芳杨阿莉毛笑文) 3、旅游产业与新型旅游业态发展(把多勋魏宝祥王耀斌王力)

四、学习年限及应修学分 旅游管理专业硕士学习方式分为全日制攻读和在职攻读两种,年限分别为2年和3年,全部实行学分制。旅游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一般不能提前毕业,需延长学习年限的,延长期一般不超过1年。原则上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第一、二学期以课程学习为主,第三、四学期以调查研究和撰写硕士学位论文为主,第二学期末开展中期考核分流工作;在职攻读专业硕士研究生在节假日和寒暑假集中上课学习,原则上第一、二、三、四学期(学习)以课程学习为主,第五、六学期(学习)以调查研究和撰写硕士学位论文为主。 全日制攻读需至少修满28学分,其中公共必修课(政治2学分、外语2学分)4学分,专业必修课不少于8学分,专业选修课不少于6学分,实践课程和实践环节不少于10学分;在职攻读专业硕士需至少修满34学分,其中公共必修课(政治2学分、外语2学分)4学分,专业必修课不少于10学分,专业选修课不少于8学分,实践课程和实践环节不少于12学分。 五、课程设置及考核方式(具体见课程设置一览表) 六、培养方式 本专业采用课堂讲授(包括案例分析、课堂讨论)、学生自学及参加有关的专业实践活动等方式进行培养。学生专业实践学分除了满足开题报告、前沿讲座等学分外,须满足下列条件方可获得学分: 1、结合实践环节完成一个旅游案例的分析,每篇案例分析不少于4000字;

旅游管理专业社会调查报告

旅游管理专业社会调查报告篇一:旅游管理专业社会调查报告 09级旅游管理专业社会调查报告——旅游消费金额的理想情况和实际情况 一、调查目的 以典型人群为调查目标,了解旅游各类人群的旅游消费金额的理想情况和实际情况,以重要的数据理论、分析和建议,希望来更好的规范旅游市场及导游人员,已达到旅游市场拥有更好的信誉、拥有更多的“回头客”和“新客”、拥有更多对旅游持观望态度的潜在客人等的目的。 (旅游各类人群包括:对报团价敏感的,对报团价不敏感的;对旅游期间消费敏感的,对旅游期间消费不敏感的) 二、调查内容 以典型人群为调查目标,了解参加旅行社的旅游人群的旅游消费金额的理想情况和实际情况,例如:旅游时属于消费是在理想内还是超标或者严重超标。 三、调查过程 (一)、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典型调查、抽样调查综合性调查方法。比如,针对参加旅行社的旅游人群的典型调查和针对参加旅行社的旅游人群的旅游消费金额理想情况和实际情况的综合性调查等。(二)、样本数量

本次调查共发出调查问卷200份,回收186份,其中168份为有效问卷。(三)、调查对象及范围参加旅行社的旅游各类人群(四)、调查形式 问卷式调查、访谈 四、调查结果 五、调查结果分析 (一)、调查结果 1、根据调查结果对报团价、旅游期间消费金额敏感的人数为100、比例占60%。旅游消费实际金额超过或严重超过理想金额的人数为152,、比例为90%,其中对金额敏感的人数为81、比例占48% ,对金额不敏感的人数为71、比例占42%。 2、在调查期间经访谈了解到大多数游客在旅游后有这些感觉:旅游总消费比想象高很多、去一次被“宰”一次、不是去旅游而是去消费等。(二)、调查结果分析 以整体来看大多游客对旅游报团价及旅游期间消费金额不满意,这种情况一般会导致游客以旅游总消费太高、去一次被骗消费一次、不是去旅游而是去消费等为理由不再去或减少去旅游的结果。 六、调查总结 (一)导致该调查结果原因(只列出了小部分原因) 1、旅行社为了提高旅游参加人数,减低价格给游客的

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三年制)

高等职业教育专业代码:640101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三年制) 负责人:李华奇 执笔人:李桦 审核人:张海波

高等职业教育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及代码 专业名称:旅游管理 专业代码:640101 二、入学要求 高中阶段教育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 三、修业年限 全日制三年。 四、职业面向 所属专业大类及所属专业类应依据现行专业目录;对应行业参照现行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主要职业类别参照现行的《国家职业分类大典》;根据行业企业调研,明确主要岗位类别(或技术领域);根据实际情况举例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等级证书。

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一)培养目标 培养思想政治坚定、德技并修、全面发展,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旅游经济发展形势需要,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以及较好的人文、艺术修养、仪表仪态、审美情趣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等素质,掌握现代旅游管理基本理论和技术技能,面向旅行社、旅游景区、现代酒店、旅游餐饮、旅游交通、旅游公司、旅游行政管理机构等企事业单位从事管理实务和导游工作领域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二)培养规格 1.素质 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深厚的爱国情感、国家认同感、中华民族自豪感;崇尚宪法、遵守法律、遵规守纪;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崇德向善、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具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具有质量意识、绿色环保意识、安全意识、信息素养、创新精神;具有较强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够进行有效的人际沟通和协作,与社会、自然和谐共处;具有职业生涯规划意识。 具有良好的身心素质和人文素养。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心理、健全的人格,能够掌握基本运动知识和一两项运动技能;具有感受美、表

旅游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培养方案

旅游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学术修养、有较强业务水平、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毕业生;掌握旅游管理基础理论知识、旅游规划原理与方法、景区管理理论、旅游电子商务管理理论与方法,胜任旅游业管理职业需求。 学生毕业后可以在旅游行政管理(旅游局、文化局、文物保护部门等)、旅游咨询、旅游地产、旅游规划设计、旅游商务、旅游广告与营销策划、度假区、旅游景区(城市公园、国家公园、主题公园等)、旅行社等企业及旅游国际组织机构工作,也可以继续攻读硕士学位。 二、培养规格和要求 思想政治和德育方面: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积极参加各类社会实践,热爱科学事业,养成良好学风、善于合作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修养和心理素质,遵纪守法。 业务方面: 掌握管理学、经济学、旅游学、地理学的基础理论和方法,了解旅游产业和休闲业的经济规律,初步具备酒店经营管理、旅游目的地

的开发、营销与管理、休闲活动策划和管理、会展经营管理基本能力; 熟练地运用一门外语,熟练旅游业信息获取、文献检索和期刊科技信息获取的方法。初步掌握第二外语。 体育方面: 了解体育的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的合格标准。 三、授予学位 按要求完成学业者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四、毕业总学分及课内总学时 本专业方向分为必修课(公共课、专业课)、选修课(公共课、专业课)两类。本专业方向总学分155学分,其中必修课约122学分,占78.8%;选修课33学分,占21.2%,其中学生必须选修通识教育课16学分,旅游规划与景区管理方向选修限选课程13学分,至少选修任选课程4学分;旅游电子商务方向选修限选课程11学分,至少选修任选课程6学分。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共98学分。四年课内总学时为2807学时。

旅游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旅游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用现代旅游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系统掌握旅游经济及现代管理理论和业务技能知识,具备较高的人文素质、良好的专业素质和技能,能在各类旅游相关企事业单位以及教育和研究机构等从事经营、管理、规划、策划、咨询、培训以及涉外旅游服务等的高素质应用型管理人才。 毕业生适应岗位: 1.旅行社、旅游咨询公司、旅游电子商务企业岗位集群。主要从事旅游顾问、导 游部的全陪、地接导游、出境部的领队、计调线路设计及商旅实用信息查询检索等服务和管理工作岗位。 2.旅游高端酒店、休闲俱乐部、度假村等机构从事服务和运营管理岗位集群。主 要从事星级酒店、前厅、客房、餐饮等对客服务岗位以及部门主管、经理等岗位。 3.旅游景区、主题公园经营管理及旅游营销策划企业相关岗位。岗位包括旅游景 区服务运营管理、大型旅游演出、大型旅游活动、旅游线路以及旅游目的地的市场营销策划等岗位; 4.旅游规划机构的旅游业发展规划、旅游景区规划、旅游活动策划的调研和宏观 规划等岗位。 5.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及旅游教育部门岗位集群。学生通过各省市地县旅游局及其 附属企事业单位招考从事各地旅游职业中学、旅游职业中专或职业中专、中小学的行政或旅游教育等相关岗位。 二、人才培养规格要求和知识、能力、素质结构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旅游企业服务技能及服务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接受旅行社、景区、酒店等企业服务技能训练培养,具有旅游规划、活动等市场调研、活动策划设计、开发、运营实施管理的能力。为了实现培养目标,使学生能胜任相关岗位的工作,学生应该具备一定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 (一). 知识结构 . 掌握经济学、管理学、数学、统计学等方面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具备旅游产业从业所需人文地理知识,熟悉旅游企业管理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了解本专业领域的前沿发展动态。 . 系统掌握旅游企业经营管理的基础理论知识:即熟悉旅游企业如旅行社、景区、旅游酒店等经营运作流程及各岗位技能。 . 掌握会计学、旅游消费者行为学、旅游活动策划、旅游线路设计、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旅游商务英语、宴会设计等课程的专业相关理论知识; . 熟悉我国旅游产业的相关方针、政策和法律规范,了解旅游产业的国际惯例与规则。熟悉我国酒店经营管理的相关方针、政策和法律规范,了解国际酒店业的前沿发展动态; . 了解国家的经济形势和经济政策。熟悉我国旅游经济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趋势。 (二). 能力结构 . 具有思辨能力。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和手段,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能力,善于分析解决工作过程中出现的具体问题。 . 具有交际能力,能清晰表达自己内心思想,同时让对方理解,能举止得当、情感表达具有感染力,具有较强的团队合作精神,熟练掌握会展项目各类文案的表达技巧; . 具有专业技能,熟练掌握旅游酒店、景区、旅行社等旅游企业服务工作的相关技能和方法。 . 具有创新创业能力,能领会国家创新、创业的有关政策,勤于思考、善于思考。

2016年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调研报告

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调研报告 2016年4月-6月,学前教研室教师对泸州、成都、宜宾等地区开展了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调研,调研对象包括实习单位幼儿园、高职院校、2013级学前专业部分实习生。通过访谈、问卷调查相结合的形式,从而获得有关人才培养、人才需求状况等方面的第一手材料,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汇总。 一、社会调研 通过与部分公立及私立幼儿园园方负责人的座谈,发放问卷回收统计得知,各实习单位幼儿园对我校学前专业实习生的整体素质非常认可,评价中“好”这一栏占85%,“一般”占15%;思想道德素质一栏的评价中“好”占75%,“一般”占25%(个别学生的临时违约,影响了用人单位对我校学生诚信度的认可);专业理论及专业技能情况的评价中“好”占85%,“较好”占15%;稳定性与发展情况的评价中“好”占75%,“一般”占25%。具体对我系本专业的实习制度改进及人才培养也提出了建议,整理如下: (一)实习制度改进方面 1、实习片区的负责教师制。园方建议每个实习片区由某专任教师或是辅导员负责,有关实习生在见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等,园方除了可以和学生沟通,也可以和负责教师加强联系,以确保学生给园方提供各种信息的可靠性。 2、实习前专题培训制度。学生进园实习前应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培训,让实习生对自己的实习生涯有个清晰地定位及规划,如是跟岗实习还是顶岗实习,或是顶岗实习后有意愿受聘该幼儿园。这样可以避免实习过程中出现的顶岗实习生突然提出辞职,园方措手不及的状况。另外,也可在实习前分主题对学生进行专门培训,主题的内容根据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而定,比如礼仪、诚信等主题。专题培训可采用情境模拟扮演、交流讨论等形式。 3、实习安全承诺书家长签字制。学生进入幼儿园实习前,应签订安全承诺书,并由学生家长签字,让学生家长知晓学生的实习单位、实习具体工作内容。 4、对违约实习生的处分制度。部分实习生和园方签订顶岗实习协议后,在实习期未结束时,突然提出辞职的情况,学校应有专门制度给予约束,对学生起到威慑力,把随便违约的概率降到最低,以免因为个别学生的不守信影响我校本专业的整体信誉度。

旅游管理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介绍

旅游管理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介绍-----------------------作者:

-----------------------日期:

广州大学旅游管理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专业学科、学制、学习方式 一级学科:工商管理 二级学科:旅游管理(代码: 120203 ) 学制:三年学习方式:全日制 二、本学科情况介绍 本硕士点学科带头人为肖星教授。设有旅游开发与规划策划、区域旅游文化、旅游企业管理、会展经营管理等4个研究方向,分别以肖星教授、胡幸福教授、赵克禹教授、刘松萍教授为学术带头人,主要学术骨干有陈文君、彭建军教授和方忠权、彭顺生等21名副教授,10名讲师,其中博士和在读博士 12 人。导师梯队年龄、学历、学缘、职称和研究特长构成合理,学术水平高(不少人是国内颇有影响的知名旅游专家)、成果丰,近5年共出版专著和高校教材28部(其中入选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2部),发表学术论文300多篇(其中权威与核心期刊80多篇),获省级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3项,地厅级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5项;主持完成省部、地厅级纵向研究课题20多项,各类横向研究课题80多项,获科研经费400多万元。 本硕士点人才培养的最大特色和优势在于依托中法两国政府间旅游高等教育合作项目,立足广州,面向全国,辐射欧洲。所设五个研究方向均紧密结合广东

乃至全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相互间逻辑联系密切,教学相辅相成,既做到了厚基础、宽口径,又有个性鲜明的专攻方向,十分利于研究生综合能力、创新意识的培养和专业素质的深层提高。导师团队在注重学术研究的同时,更注意积极承担并完成地方政府和旅游企业委托的各类旅游课题,从而既适应了社会的广泛需求,也使旅游管理这样一个应用性很强的学科获得了较为充足的科研经费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三、培养目标 本专业着力培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创新意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国际旅游发展需要的高层次、复合型的旅游管理人才。 通过三年学习,要求研究生具备较为坚实的经济学、管理学基础和系统的旅游管理学科专门知识,以及独立分析和解决本学科理论与实际问题的能力;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较为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了解国内外的本学科前沿动态,熟悉旅游行业管理和旅游企业经营管理,毕业后既能够在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和各类旅游企业胜任管理、经营和策划工作,也适合在高等院校与科研机构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 四、培养方式 1.复试后被录取者,全部免学费! 2.参照《广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暂行规定》执行

旅游管理专业建设规划调研报告

旅游管理专业建设规划调 研报告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内部真题资料,考试必过,答案附后】 一、旅游人才市场需求和职业岗位发展调研分析 根据WTTC对中国旅游业的预测,2006年,中国在旅游和旅行上的消费、投资、政府开支等将实际增长%。预计2007年至2016年,旅游和旅行业年平均增长将达8.7%。这将使中国在旅游和旅行总需求方面成为世界上成长第二快的旅游经济体。2007年,我国旅游总人数达到亿人次,旅游总收入首次突破1万亿元,达到万亿元人民币;预计旅游业能直接创造出1740万个工作岗位,将占总体就业机会的2.3%。而作为旅游大省的广东,其旅游业总收入、旅游创汇、入境旅游人数等主要旅游经济指标近年来一直稳居全国首位。2006年广东入境旅游人次首次突破一亿大关,超过了法国、美国、西班牙等旅游大国;旅游总收入达到212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旅游外汇收入亿美元,同比增长%。广东旅游业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催生了酒店行业,截止到2007年6月,广东的星级饭店共有1275家,其中五星级饭店34家,四星级饭店120家,三星级饭店438家,星级饭店总数和五星级饭店总数均居全国第一位。2010年亚运会正带动广州等城市一批高星级酒店发展。从就业指数看,酒店、餐饮行业职位数占所有职位数的%,职位比例与电子、电信等行业相当,特别是中高档酒楼、酒店、连锁餐饮公司对大堂经理、客户主管等中层业务管理人员以及一线服务人员的需求急剧增长。 旅游管理毕业生就业时首先面对的是旅游业(包括了政府旅游管理部门、旅行社、酒店业和新兴的会展业等),其就业市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也在不断变化。2002年前接收该专业毕业生的国有企业、机关、事业单位等主渠道,因机构调整、编制压缩而减少了对大学生的接收数量;现在该专业面临的就业选择主要集中在各旅游企业,如旅行社、酒店以及新兴的会展企业。毕业生就业岗位数量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在增加,但由于就业的面已经在原有的基础上收缩了,导致了毕业生就业过程中可供选择的单位随之减

哈工大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哈尔滨工业大学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REQUIREMENTS OF MASTER TRAINING PROGRAMMES 研究生院 2015-09

前言 研究生培养方案是研究生培养过程的指导性文件,是制定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完成培养工作各个环节和衡量培养质量的重要依据。随着我国科技、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我校的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都进入了新的阶段。2013年为使我校硕士研究生教育更好地适应发展形势的需要,为在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中进一步明确定位、保证质量,学校组织各硕士学位授权点对我校硕士生培养方案进行了重新修订。我校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工作进一步深化,全校25个一级学科开展了培养模式改革工作,分别制定了学术研究型和应用研究型培养方案。 新的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对具有一级学科授权的学科,是按照一级学科或“一级学科学位课平台+方向模块”制定的;对于目前没有一级学科授予权的单位,是将二级学科进行有机的整合后,在所属一级学科范围内制定的。 新的培养方案以“宽口径、厚基础”为基本原则,从培养创新性人才的需要出发,科学、系统地设计了课程学习、科学研究、论文工作和学术交流等培养环节。在课程设置上既注重基础性,又体现宽广性和实用性,保留了反映当代学科发展趋势和前沿性最新成果的专题课程,为拓宽研究生的视野,加强研究生综合业务素质的培养创造了条件,为了培育国际一流课程体系,在部分一级学科还特别增设了一批与国际高水平学者合作共建的课程。 新修订培养方案覆盖全校38个一级学科、7个专业学位类别、16个专业学位领域,总共64套。共设置课程1766门,其中学位课675门,选修课717门,专题与实践课307门,含实验课程326门、补修课67门。新修订的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凝聚了我校各院(系)、各学科专家和研究生导师以及相关管理人员的智慧和经验。新的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实施将更为有效地推进我校研究生教育的规范化、科学化。 本方案为2014年修订版本,供2014年9月以后入学研究生使用。 哈尔滨工业大学研究生院 2014年8月

旅游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旅游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目标为: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具有坚实的经济学、管理学和系统的旅游管理专门知识,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了解旅游管理的国内外发展动态,具有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毕业后,能够胜任旅管理部门、旅游企业及有关单位从事经营管理工作,或在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教学科研工作岗位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本专业总体概况、优势与特色 我院旅游学科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孕育期。改革开放后部分教师一直在全校开旅游学科的校选棵,极受欢迎,引导了相当部分的学员就业于旅游业,成为开设旅游学科专业教育的历史基础。1993年正式挂牌招收本科生。1995年起依托相邻学科,陆续招收旅游学科的硕士研究生前后3人。2000年我院被上级单位批准为湖南省第一个旅游管理硕士点单位。 我院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有四个:一是旅游企业管理(含旅行社管理、酒店管理等),二是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三是旅游文化管理,四是旅游与社会发展。这四个方向与国内外同类学科的先进水平相比,具有以下特色: (一)部分基础研究领域在全国处领先地位 在旅游文化的基础理论研究领域中,我们出版了全国第一本《中国旅游发展史》,重点揭示了旅游现象从起源到发展的每一阶段的不同文化内涵和总体上的演化规律,从文化史的角度揭示了旅游现象和旅游科学的文化性。在旅游规划编制的操作水平方面,我们和国内先进水平是持平的,但基础理论研究有超前,我们出版了《区域旅游开发与规划》,旅游学界权威人士评论为“第一次对旅游规划的理论进行了系统地总结”而居领先地位。我院第一次系统提出了“旅游伦理”的研究框架,在全国旅游学术界引起反响。此外在区域旅游的研究领域中提出了“非优区理论”、“旅游资源复式评价理论”、“市场导向性旅游规划”等,在全国有创新意义。 (二)面向旅游经济的主战场,应用研究成果的转化率高 本院的应用成果多是集中在与旅游地规划、酒店和旅行社设计等的应用性课题上,针对制约旅游企业发展的普遍和突出的现实问题,研究出旅游生产力转化成旅游产业效益的途径,在实证的研究和应用的研究素材上,注意理论的总结,特别是在旅游企业管理模式设计方面,在全国有一定建树。许多旅游规划和酒店策划成果已转化成现实的旅游生产力,不少旅游区的规划实施后的年收益按百万元计。我们主持了全省的旅游业发展“八五”、“九五”、“十五”规划或课题研究,实际上已成为全省旅游发展规划的研究中心。在旅游资源开发领域,我们最早发现并论证了张家界地貌是一种新的地貌类型,为武陵源列入世界自然遗产提供了依据,并主持完成了张家界旅游产业规划。对酒店管理和旅行社管理模式设计,面向市场的产品设计模式,也取得了一批很有价值的应用成果。在旅游美学的研究领域,创造了一套带有明显的应用色彩的旅游美学的理论体系。 (三)学科方向齐全,产学研一体化教学改革在全国具有超前性 我院旅游学科分为酒店管理、旅行社管理、景区管理三部分,产学研一体化的办学思路在全国明显超前,同类学科中,像我院这样既为教学实习服务,又紧密联系社会生产和科研实践,创办了旅行社、票务中心和旅游咨询公司的并一直正常运行的,较为罕见。这得益于我院学科方向齐全和师资专业的组合结构合理,我院与美国圣路易斯大学等建立教师互访互教的联系,聘请了企业界资深的旅游管理专家任教,加速了办学的国际接轨进程,和形成研究型模式。

旅游管理专业建设规划调研报告

【内部真题资料,考试必过,答案附后】

一、旅游人才市场需求和职业岗位发展调研分析 根据WTTC对中国旅游业的预测,2006年,中国在旅游和旅行上的消费、投资、政府开支等将实际增长%。预计2007年至2016年,旅游和旅行业年平均增长将达8.7%。这将使中国在旅游和旅行总需求方面成为世界上成长第二快的旅游经济体。2007年,我国旅游总人数达到亿人次,旅游总收入首次突破1万亿元,达到万亿元人民币;预计旅游业能直接创造出1740万个工作岗位,将占总体就业机会的2.3%。而作为旅游大省的广东,其旅游业总收入、旅游创汇、入境旅游人数等主要旅游经济指标近年来一直稳居全国首位。2006 年广东入境旅游人次首次突破一亿大关,超过了法国、美国、西班牙等旅游大国;旅游总收入达到212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旅游外汇收入亿美元,同比增长%。广东旅游业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催生了酒店行业,截止到2007年6月,广东的星级饭店共有1275家,其中五星级饭店34家,四星级饭店120家,三星级饭店438家,星级饭店总数和五星级饭店总数均居全国第一位。2010年亚运会正带动广州等城市一批高星级酒店发展。从就业指数看,酒店、餐饮行业职位数占所有职位数的%,职位比例与电子、电信等行业相当,特别是中高档酒楼、酒店、连锁餐饮公司对大堂经理、客户主管等中层业务管理人员以及一线服务人员的需求急剧增长。 旅游管理毕业生就业时首先面对的是旅游业(包括了政府旅游管理部门、旅行社、酒店业和新兴的会展业等),其就业市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也在不断变化。2002年前接收该专业毕业生的国有企业、机关、事业单位等主渠道,因机构调整、编制压缩而减少了对大学生的接收数量;现在该专业面临的就业选择主要集中在各旅游企业,如旅行社、酒店以及新兴的会展企业。毕业生就业岗位数量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在增加,但由于就业的面已经在原有的基础上收缩了,导致了毕业生就业过程中可供选择的单位随之减少,使就业时的专业对口率更高。因此,作为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毕业生,目前来讲其就业岗位主要集中在:(1)旅行社经营管理方向:旅行社一线服务与管理(导游、基层旅游行政管理、景区景点管理、旅行社计调与外联服务、旅游规划与产品开发、旅游营销)。 (2)酒店管理方向:酒店督导(前台、楼层、餐厅的领班、主管);礼宾主管;客房管家;大堂副礼;会展业务与策划等。

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18)

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学科门类、专业代码和专业名称 学科门类:管理学专业代码:120901K 专业名称:旅游管理 二、培养目标 三、专业特色和培养规格 (一)专业特色 (二)培养规格 四、就业方向 高星级酒店及酒店集团、连锁酒店、民宿等,从事中基层服务和管理工作;通过选修导游方向和酒店职业经理人方向,也可面向旅游局、旅行社、旅游景区景点,行业协会、等企事业单位,或从事旅游接待、高层管理或职业经理人等工作。 五、修业年限和学位授予 实行弹性学制,标准学制4年,弹性学习年限为4-6年。修满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学时、学分,准予毕业;符合文山学院学士学位授予相关规定的,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六、学时、学分 总学时:2498学时;总学分:160学分。

七、专业核心课程 旅游学概论、旅游接待业、旅游目的地管理、旅游消费者行为、旅游经济学、旅游规划与开发、旅游法规、管理学原理。 八、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安排及要求 1.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及要求 礼仪训练及职业形象塑造,旅游服务仪态训练(旅游公关礼仪、形体训练与基础化妆)。 导游讲解、解说能力(现场导游) 餐饮服务基本技能及宴会组织设计(餐饮服务管理)。 ④前厅服务技能及软件使用,客房服务基本技能及客房部管理(酒店前厅与客房 管理)。 ⑤艺术品品鉴、插花技艺(艺术鉴赏)。 2.独立实践课程设置 说明:

1.军事理论及训练:按学校军训实施方案执行。 2.第二课堂:相关活动及学分按《文山学院第二课堂实施办法》执行。 3.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实践:按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部牵头制定的实施方案执行。 4.专业见习:第二学期组织行业认知,第三学期组织旅游企业运营认知,第四、第五学期组织旅游岗位认知见习活动。 5.专业实习:运用所学知识,组织到对口单位实习,通过实习过程的历练,让学生获得初步的实践工作能力。 6.毕业论文:按《文山学院毕业论文(设计)管理办法》执行。 7.课程名称后面标注“*”号的为学位课程,下同。 九、专业课程设置及说明 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一览表 1.专业必修课程

硕士研究生个人培养方案

刑法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学科专业简介 刑法学是研究刑法及其所规定的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学科。它属于部门法学的范畴,是法学中最重要的二级学科之一。广义的刑法学不仅研究刑法本身和实体的刑法规范(刑法解释学),也研究刑法规范的哲学基础(刑法哲学)、刑法历史(刑法史学)、犯罪的原因与对策(犯罪学)以及刑罚的执行(监狱学)等内容。刑法学的研究能够为国家治理犯罪问题献计献策,因此刑法学的命运是和国家的法治进程紧密相关的,刑法学在国家的法治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二、个人培养目标 1、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遵纪守法,品质良好,积极为社会主义服务。 2、坚实掌握马克思主义法学基础理论和系统的刑法学专业知识,具有独立从事刑法学研究、教学工作或司法实际工作的能力。掌握一门外语。能比较熟练地运用该门外语阅读刑法学外文专业文献。 3、具有健康的体魄。 三、个人研究方向简介 中国刑法学:中国刑法学立足中国实际,研究我国刑法的基本理论、原则、制度、体系以及重点、难点等问题。 四、学习年限 学习年限为3年,最长不超过4年。不延长学习年限;如确需延长学习年限,本人将提出申请,填写《华中师范大学博(硕)士研究生延期毕业申请表》,经导师和所在院系主管研究生负责人同意,报研究生处审批。 五、课程设置与学分 硕士研究生课程实行学分制,要总学分36~38学分,本人将努力完成。 六、实践环节 实践环节包括教学实践或司法实践。教学实践的形式可以是讲授本专业课程若干章节、专题或主持课堂讨论,也可以是协助主讲老师辅导答疑、批改作业或指导本科生课程论文设计和毕业论文。教学实践在第2学年进行,时间为四周左右,至少完成4个学时的讲授工作或相当于此量的其它工作,并填写《华中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教学实践考核表》。司法实践在导师指导下采取集中或者分散的方式进行,在假期或第五学期进行,到城乡进行法律咨询或法律服务或是到政法机关或者律师事务所协助办案。 参加本学科的学术活动8次以上,其中1次是校外学术活动,每次都要有1000字以上的学习报告(由导师和导师组规定具体要求),并填写《华中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学术活动

旅游管理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介绍

旅游管理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介绍 1 2020年4月19日

广州大学旅游管理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专业学科、学制、学习方式 一级学科:工商管理 二级学科:旅游管理 (代码: 120203 ) 学制:三年学习方式:全日制 二、本学科情况介绍 本硕士点学科带头人为肖星教授。设有旅游开发与规划策划、区域旅游文化、旅游企业管理、会展经营管理等4个研究方向,分别以肖星教授、胡幸福教授、赵克禹教授、刘松萍教授为学术带头人,主要学术骨干有陈文君、彭建军教授和方忠权、彭顺生等21名副教授,10名讲师,其中博士和在读博士12 人。导师梯队年龄、学历、学缘、职称和研究特长构成合理,学术水平高(不少人是国内颇有影响的知名旅游专家)、成果丰,近5年共出版专著和高校教材28部(其中入选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2部),发表学术论文300多篇(其中权威与核心期刊80多篇),获省级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3项,地厅级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5项;主持完成省部、地厅级纵向研究课题 20多项,各类横向研究课题80多项,获科研经费400多万元。 本硕士点人才培养的最大特色和优势在于依托中法两国政府间旅游高等

教育合作项目,立足广州,面向全国,辐射欧洲。所设五个研究方向均紧密结合广东乃至全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相互间逻辑联系密切,教学相辅相成,既做到了厚基础、宽口径,又有个性鲜明的专攻方向,十分利于研究生综合能力、创新意识的培养和专业素质的深层提高。导师团队在注重学术研究的同时,更注意积极承担并完成地方政府和旅游企业委托的各类旅游课题,从而既适应了社会的广泛需求,也使旅游管理这样一个应用性很强的学科获得了较为充分的科研经费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三、培养目标 本专业着力培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创新意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国际旅游发展需要的高层次、复合型的旅游管理人才。 经过三年学习,要求研究生具备较为坚实的经济学、管理学基础和系统的旅游管理学科专门知识,以及独立分析和解决本学科理论与实际问题的能力;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较为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了解国内外的本学科前沿动态,熟悉旅游行业管理和旅游企业经营管理,毕业后既能够在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和各类旅游企业胜任管理、经营和策划工作,也适合在高等院校与科研机构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 四、培养方式 1.复试后被录取者,全部免学费! 2.参照<广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暂行规定>执行

旅游管理专业调查报告(完整版)

报告编号:YT-FS-1494-67 旅游管理专业调查报告 (完整版) After Completing The T ask According To The Original Plan, A Report Will Be Formed T o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Encountered, Reveal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Future Ideas. 互惠互利共同繁荣 Mutual Benefit And Common Prosperity

旅游管理专业调查报告(完整版) 备注:该报告书文本主要按照原定计划完成任务后形成报告,并反映遇到的基本情况、实际取得的成功和过程中取得的经验教训、揭露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今后设想。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学院系: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历史系 班级: 姓名: 学号: 制作时间: 一、调查背景 作为一名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对于旅游资源的 考察和好的旅游景区的经营模式还有导游等一些列相 关的了解作实地学习和考察是在大学学习期间的必修 课程。而黔南师院坐落于贵州省都匀市这样的一座落 后的县级旅游城市,都匀在旅游基础设施和各方面的 建设都尤为落后,根本不足也满足我院旅游管理专业 的学习要求。而对于我学院最临近的省份湖南的旅游

资源和旅游资源开发及经营状况都在全国名列前茅,加之考虑到完全自费的专业调查,在节约经济和为更大限度的满足专业学习的要求之下,赴湖南旅游管理专业调查势在必行。 二、调查地点 湖南长沙、湖南张家界 三、调查方式 实地考察、导游实地讲解、老师实地讲解 四、调查目的 旅游管理专业作为一门知识加技能的应用性学科,在行业的吃、住、行、游、购、悦应用上参杂着社会上的人、事、物各方面形形色色的广阔知识。作为一位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要想学好专业知识并更好的运用于实际的职业和操作中,足够的操作实习和广阔的视野见识是对在校专业知识学习的诠释和学习的其中一部分。本次赴湖南专业调查的目的就在于从旅游管理专业实际需要出发把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当做一位旅游行业人,以行业的眼光对湖南旅游业的发展和旅

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方案

旅游管理专业 Tourism Management 人才培养方案(格式) Personnel Training Plan 专业负责人: Specialty Director 系主任: Dean of the department 教务处长: Dean of teaching administration 主管院长: President 旅游系 Tourism Department 二0一一年5月

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培养面向湖北省及武汉市城市旅游圈旅游产业,在服务与管理第一线从事酒店前厅服务,客房服务、餐饮服务、康乐服务、旅行社门市、导游服务、计调、外联与管理等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具备酒店基层管理能力,旅行社管理能力,旅游景区管理能力,旅行社门市管理能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具体培养目标是旅游饭店初级管理和服务人才,如酒店前台、客房部、餐饮部、康乐服务部的领班及服务人员;旅行社的门市接待员、导游、计调和外联服务人员等。 二、人才培养规格 本专业毕业生在知识、能力和素质三方面必须达到以下质量标准: (一)必备的知识结构; 1.较好的掌握旅游管理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包括旅游概论,饭店概论、 旅游管理基础、中国旅游地理、中国旅游文化、旅游心理学等专业理论知 识; 2.扎实的掌握旅导游实务、会展旅游实务、旅游线路设计、景区营销与管理、 旅行社经营管理、旅游市场营销、饭店经营和管理、旅游礼仪、餐饮服务 和管理、前厅服务与管理、客房服务与管理,旅游管理专业综合实践项目 等专业知识和技能; (二)必备的能力结构; 1.具有胜任旅游公司导游、业务(外联、计调)经营、旅游景区开发与经营、 票务接待、酒店前厅服务、客房服务、餐饮服务、基层管理、人力资源部 培训、酒店营销策划、公关策划等旅游企业的业务接待及管理工作能力, 毕业生要求获得(英语)导游资格证,前厅高级服务员证书,餐厅高级服 务员证书,调酒师。 2.毕业生具有一定地阅读和分析本专业书刊、技术资料的能力,要求通过湖 北省高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A级); 3.毕业生具有良好的计算机应用、操作、维修知识与技能,能熟练运用Office 办公软件工作,要求通过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考试; 4.毕业生具有良好的语言文字表达、人际沟通、团队协作能力。 (三)必备的素质结构 1.毕业生要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了解马克思主义、毛泽 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基本思想; 2.毕业生具有良好的伦理道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修养; 3.毕业生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