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株乳酸菌的分离筛选
【课件】乳酸菌的筛选及应用PPT

2、筛选过程
样品预处理→梯度稀释至10-6→选择合适 的稀释度涂布→37℃培养48h→挑选产生溶钙 圈的菌落反复在MRS培养基上划线→挑起单 菌落染色,经镜检确认为纯种→挑选革兰氏 阳性单菌落→试管穿刺4℃冰箱保存。
(二)溴甲酚绿指示剂法
1、培养基:MRS培养基(含溴甲酚绿酒精溶液) 2、筛选过程:同上,不同之处是稀释涂布后长
3、 双歧杆菌
样品来源:婴儿新鲜粪便 培养基:MRS培养基、NPNL培养基 、TYP培养基、
PTYG培养基
培养温度:37℃ 需氧情况:严格厌氧 筛选方法:常规的稀释涂布和划线分离法
第三部分、乳酸菌的应用
一、乳酸菌的生理功能
①维持肠道菌群的微生态平衡; ②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③预防和抑制肿瘤发生; ④提高营养利用率、促进营养吸收; ⑤控制内毒素、降低胆固醇; ⑥ 延缓机体衰老。
聚乳酸是以微生物发酵产物乳酸为单体用化学 合成方法聚合而成的一种高分子材料,它无毒、无 刺激性。
聚乳酸制品废弃后在土壤或水中,30天内会在 微生物、水、酸和碱的作用下彻底分解成CO2和H2O, 不会对环境产生污染,因而是一种完全可生物降解 的材料。
(2)聚乳酸的生产过程
目前聚乳酸的生产和制备主要有:
(4)前景
PLA作为一个新型的医用、生物可降解塑料在 我国有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生物降解塑料大多数 是天然高分子与常用塑料复合体系,或基于天然高 分子(主要是淀粉、纤维素)的改性。
PLA合成直链脂肪族聚酯,在医用领域是最重 要的可降解高分子材料,已越来越受到重视。PLA 树脂替代现有降解材料已成为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 并具有与烯烃类聚合物竞争的能力,“绿色生态塑 料”的市场前景将十分看好!
3、明串珠菌属(Leuconostoc)
乳酸菌菌种的分离筛选办法

乳酸菌菌种的分离筛选方法乳酸细菌是一类能利用发酵糖产生大量乳酸的细菌通称;为兼性厌氧菌,杆状或球状,革兰氏阳性菌,无芽孢,不运动;营养要求高,需要提供丰富的肽类氨基酸维生素;在琼脂表面或内层形成较小的白色或淡黄色的菌落;通常用作为有益微生物的菌种有乳酸乳杆菌、干酪乳杆菌、植物乳杆菌、嗜酸乳杆菌、粪肠球菌、乳酸片球菌、双歧杆菌、屎肠球菌、戊糖片球菌等;乳杆菌常用MRS琼脂作半选择培养基;当乳杆菌仅是复杂区系中的部分菌类时,SL培养基常用作为选择性培养基;对于芽孢乳杆菌常用GYP培养基,链球菌有TYC培养基、MS 培养基;M17培养基被用作乳球菌的分离培养基;嗜酸乳杆菌属于乳杆菌属的一个种;其特性为:杆菌,两端圆,不运动,无鞭毛;粪肠球菌为革兰氏阳性,圆形或椭圆形;乳酸片球菌细胞呈球状,直径0.6~1.0μm,在直角两个平面交替形成四联状,一般细胞成对生,单生者罕见,不成链状排列;革兰氏阳性,不运动,兼性厌氧;在MRS培养基上菌落小,呈白色;沿洋菜穿刺线的生长物呈丝状;乳酸菌在一般琼脂培养基上形成微小菌落,不易观察,所以分离时先富集培养并选择合适的培养基;分离培养基一般添加西红柿、酵母膏、吐温-80等物质,也常常加入醋酸盐,因醋酸盐能抑制部分细菌生长,对乳酸菌无害;培养基中添加碳酸钙,乳酸溶解培养基中的碳酸钙形成透明圈,作为分离鉴别的依据,通过对生成的乳酸量进行性能鉴定;乳酸菌生长繁殖时需要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及微氧,一般菌落比较小;分离培养基一般可添加西红柿酵母膏油酸吐温等物质,均具有促进生长作用;也常常添加醋酸盐抑制有些细菌的生长,对乳酸菌无害;一.筛选方法:1.溶钙圈法:利用一些产酸类细菌在含CaCO3的培养基上产生CaCO3溶解圈,从而筛选出这些产酸类细菌,可用于乳酸菌的筛选;其中培养基中加入CaCO3的作用是:①鉴别能产生酸的细菌;②中和产生的酸,以维持培养基的PH;筛选过程:样品预处理→梯度稀释至10-6→选择合适的稀释度涂布→37℃培养48h→挑选产生溶钙圈的菌落反复在MRS培养基上划线→挑起单菌落染色,经镜检确认为纯种→挑选革兰氏阳性单菌落→试管穿刺4℃冰箱保存;2.溴甲酚绿指示剂法:培养基:MRS培养基含溴甲酚绿酒精溶液筛选过程:同上,不同之处是稀释涂布后长出菌落,挑取使溴甲酚绿变色的菌落;二.菌种的分离筛选1.培养基:★1.1麦芽汁碳酸钙培养基:麦芽汁10BX1L预先灭菌碳酸钙5-10g/LPH自然分离用★★1.2牛肉膏10g/L蛋白胨10g/L酵母膏10g/L番茄汁200g/L葡萄糖10g/L吐温0.05%CaCO315-20g/L溴甲酚绿0.01%PH6.0-6.5分离用★1.3番茄汁碳酸钙培养基:酵母膏7.5g/L葡萄糖10g/L番茄汁100mL蛋白胨7.5g/LKH2PO42.0 g/L吐温0.5mLPH6.0-6.5分离用1.4葡萄糖20g/L酵母膏10g/LPH6.0-6.51.5蛋白胨8-10g/L酵母膏3-5g/L葡萄糖13-15g/LKH2PO41.5-2.0g/LMgSO40.3-0.5g/LMnSO40.2-0.25g/LNaAC3.0-5.0g/LPH5.5-6.51.6蛋白胨0.8-1.0g/L糖蜜3.0-5.0g/L酵母膏3-5g/L玉米浆0.5-1.0g/LKH2PO40.1-0.3g/LMgSO40.3-0.5g/LNaC13-5g/L葡萄糖8-10g/LPH5.5-6.5发酵或种子培养基★★1.7MRS培养基分离培养计数用蛋白胨10.0g、牛肉膏10.0g、酵母膏5.0g、柠檬酸氢二铵2.0g、葡萄糖20.0g、吐温801.0mL、乙酸钠5.0g、磷酸氢二钾2.0g、硫酸镁0.58g、硫酸锰0.25g、琼脂18.0g、蒸馏水1L,pH6.5;分离培养基,当MRS培养基冷却至45~50℃时,加入已灭菌的碳酸钙,充分混匀,倒平板;1.8BCP培养基溴甲酚紫培养基乳糖5.0g蛋白胨5.0g酵母膏3.0g0.5℅溴甲酚紫10ml自来水1000ml pH6.5-7.0分离用1.9BCG牛乳营养琼脂:脱脂奶粉10g,溶于50ml水中,加入1.6℅溴甲酚绿酒精溶液0.07ml,0.075Mpa20min;另取琼脂2.0g,溶于50ml水中,加酵母膏1.0g溶解后调pH6.5-6.8,0.1Mpa20min.趁热在无菌操作下两者混合均匀,倒平板,37℃培养24h,检查是否有杂菌;2.分离筛选:2.1富集培养:取1.0g1.0ml于无菌细口瓶中,加入无菌麦芽汁液体培养液于瓶口处,密闭,25-32℃培养48h;若培养基表内出现绢丝波纹物,镜检杆状,革兰氏阳性,初步定为乳酸菌;以同样方法转接2-3次,接种量3-5℅.2.2菌种分离纯化:溶钙圈法:富集菌液或样品适当稀释至10-7,混菌法分离,先加入10-12ml MRS培养基或麦芽汁培养基,凝固后再注入4-5ml水琼脂培养基,制成厌氧环境,30℃或37℃培养2-3天温度低时间稍长,可出现针头状或圆形稍扁菌落,周围形成透明圈;挑取透明圈大,培养基变黄的菌落,反复划线纯化2-3次,所得单菌落编号,经镜检后,疑似乳酸菌落接种于MRS培养基培养后保存备用;或接入液体培养基中,25-32℃培养24-48h,然后穿刺于MRS培养基或麦芽汁碳酸钙半固体培养基中,25-32℃培养48h 保存备用;2.3性能测定:乳酸菌定性试验:不同条件下的产酸速率试验:将分离菌种接种于MRS液体培养基中25℃37℃温度下培养测不同菌株不同温度的pH;方法1.吸取发酵液10ml,注入空试管中,加入10℅硫酸1.0ml,在加入2.0℅高锰酸钾约1.0ml,此时乳酸转化成乙醛;取滤纸一条,在含氨的硝酸银溶液中浸湿,横搭在试管口上,将试管徐徐加热至沸腾,使乙醛挥发,若管口滤纸变黑,证明有乳酸生成;方法2.纸层析法:展开剂为正丁醇:甲醇:水=80:15:5,毛细血管吸取发酵液,多次点样于新华滤纸上,1.5℅标准乳酸为对照,平衡2小时后进行层析,3℅溴甲酚蓝显色计算Rf值;产酸量测定:5.0ml发酵液于150ml三角瓶中,加中性蒸馏水10-20ml,酚酞指示剂2滴,用0.1mol/l 氢氧化钠滴定至微红色;醋酸量g/100mL=氢氧化钠摩尔浓度.Vx90.08x10-3/样品毫升数x100同时,进行单因素试验,分别考察醋酸速度,耐高温,耐酒精度,耐低酸度等主要生产性能,选择优势菌株;3.菌株鉴定:3.1菌落形态:3.2菌体形态:革兰氏染色观察染色镜检:杆状阳性;3.3乳酸菌运动性检测:半固体穿刺法3.4生理生化:乳酸菌产酸能力曲线:将筛选的乳酸菌接种于MRS液体培养基中,25-32℃培养48h,间隔4-6h测定发酵液pH;食盐对乳酸菌的影响:在MRS液体培养基中,添加0.0℅2.0℅4.0℅6.0℅氯化钠,菌种分别接种于培养基中,32℃培养48h,测定OD值;溴甲酚绿指示剂法:原理:溴甲酚绿指示剂在酸性环境中呈黄色,碱性环境呈蓝色,分离培养基配制后PH为6.8,加入溴甲酚绿指示剂呈蓝绿色,产酸后菌落周围变成黄色,较容易鉴别;培养基:BCG牛乳营养琼脂初筛:将样品富集液梯度稀释,适温培养,平板上出现扁平的黄色菌落及周围培养基也为黄色初定为乳酸菌;复筛:将典型菌落转接脱脂乳发酵管,若凝固,无气泡,呈酸性,镜检细胞杆状或链球状,革兰氏染色阳性,连续传代若干次培养,挑选出3-4h能凝固的乳管保存备用;注:1.乳酸菌筛选常在几种培养基同时进行:分别在麦芽汁碳酸钙培养基,番茄汁碳酸钙培养基,BCP培养基溴甲酚紫培养基同时进行混菌划线或涂布培养放厌氧袋,分别25℃37℃培养48h;菌落观察:平板表面形成浅色黄色或白色小菌落;麦芽汁碳酸钙培养基表面,菌落周围形成透明圈,BCP培养基溴甲酚紫培养基周围使紫色的培养基形成黄色包围圈;触酶反应:厌氧菌一般无触酶过氧化氢酶,用滴管滴加3.0℅过氧化氢于菌落上,若无气泡产生,证明该菌为触酶阴性;将各种特征菌落分别接入斜面,培养后保存,进一步生理生化试验,以鉴定分别何种乳酸菌;2.菌落鉴定:半固体或双平板琼脂利于乳酸菌的生长,菌落出现早;2.1菌落形态观察:乳白色边缘不整齐,稍呈半球状凸起,实心菌落;个体形态:半透明细杆状链状排列,大量时呈发丝状堆积;初步认为乳杆菌;2.2生化鉴定:在吲哚试验中,加入菌种试管无任何变化,为阴性反应;说明该菌不具有分解色氨酸产生吲哚的能力;明胶液化淀粉水解氢氧化钾试验均为阴性,说明此菌为乳酸菌;过氧化氢酶还原硝酸盐糖发酵试验:发酵果糖半乳糖葡萄糖乳糖产酸为阳性反应,其余麦芽糖蔗糖棉子糖鼠李糖产酸为阴性反应;根据手册第九版判断此种乳酸菌为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纤维二糖甘露醇山梨醇七叶苷水杨苷2.3乳酸菌生长曲线pH-t测定结果:三.几种乳酸菌筛选举例1.嗜热链球菌:样品来源:市售酸奶培养基:M17改良培养基,培养温度:42℃,需氧情况:兼性厌氧,筛选方法:常规的稀释涂布和划线分离2.保加利亚乳杆菌:样品来源:市售酸奶,培养基:牛肉浸膏1.5%,酵母浸膏0.5%,葡萄糖3.0%,柠檬酸三铵0.2%,七水硫酸镁0.02%,琼脂1.5%,pH5.1;培养温度:42℃,需氧情况:兼性厌氧,筛选方法:常规的稀释涂布和划线分离法;3.双歧杆菌:样品来源:婴儿新鲜粪便,培养基:MRS培养基、NPNL培养基、TYP培养基、PTYG培养基,培养温度:37℃,需氧情况:严格厌氧,筛选方法:常规的稀释涂布和划线分离法;。
乳酸菌菌种的分离筛选原理

乳酸菌菌种的分离筛选原理乳酸菌是一类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益生菌,广泛应用于食品、饲料、医药等领域。
乳酸菌菌种的分离筛选是乳酸菌应用研究中的重要一环,其目的是从大量的混合菌群中筛选出具有优良特性的菌株。
乳酸菌菌种的分离筛选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选择合适的培养基:乳酸菌菌种对营养要求较高,因此选择适宜的培养基是分离筛选的首要步骤。
常用的培养基有MRS培养基、DC培养基等,它们含有适宜乳酸菌生长的营养成分,能提供所需能量和营养物质。
2. 适宜的培养条件:乳酸菌对培养环境的温度、pH、氧气和二氧化碳等条件有一定要求。
通常情况下,乳酸菌分离筛选需要在适宜的温度(一般为30-40)下进行,pH值保持在4.5-7.0之间,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适中。
3. 分离方法:乳酸菌菌种的分离常采用传统的分离培养技术,如层析法、稀释平板法、摇瓶培养法等。
其中,层析法是一种常用的快速分离方法,通过将混合菌群在筛选培养基上涂抹或刺激,使不同菌株在筛选培养基上形成分离的菌落。
4. 鉴定鉴别:乳酸菌菌种的筛选与鉴定是不可分割的一步,只有确定菌株的种属和特性才能真正确认其乳酸菌的菌种类型。
目前,常用的鉴定方法包括形态学观察、生理和生化特性检测、分子生物学方法(如PCR技术、16S rDNA序列分析)等。
在乳酸菌菌种的分离筛选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 选择样品:样品的选择对于乳酸菌菌种的分离筛选至关重要。
通常情况下,从乳制品、肠道、土壤等环境中寻找潜在的乳酸菌菌种,可以提高分离到优良菌株的几率。
2. 优化培养条件:对于特殊的乳酸菌菌种,可能需要优化培养条件,如调整温度、添加特定的营养成分等,以促进其生长和繁殖。
3. 评价筛选结果:乳酸菌菌种的分离筛选结果需要综合考虑其特性和应用价值。
如菌株的酸奶生产能力、耐酸碱能力、抗菌能力、抗氧化能力等。
总结起来,乳酸菌菌种的分离筛选原理主要包括选择合适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采用适当的分离方法和鉴定鉴别技术。
新疆特色食品中优良乳酸菌的筛选及分离鉴定

摘 要: 该研 究利 用 传 统 培 养 法 从 自然 发酵 的新 疆 特 色 食 品中 分 离 筛选 出3 株菌, 通过菌株形态观察、 生 理 生 化 试 验及 1 6 S r D N A
序 列 分 析 对 菌 株 进 行 鉴 定 。结 果 表 明 , 菌株L . 6 、 L . 7 和L . 8 分 别 被 鉴 定 为 肠 膜 明 串珠 菌 ( L e u c o n o s t o c me s e n t e r o i d e s ) 、 植 物 乳 杆 菌
Ab s t r a c t : T h r e e s t r a i n s w e r e i s o l a t e d a n d s c r e e n e d f r o m n a t u r a l l y f e r m e n t e d f o o d s i n Xi n j i a n g f o o d s b y t r a d i t i o n a l c u l t u r e m e t h o d , a n d we r e i d e n t i i f e d
S e l e c t i o n , i s o l a t i o n a n d i d e n t i i f c a t i o n o f l a c i f c a c i d b a c t e r i a f r o m X i n j i a n g s p e c i a l i t y f o o d s
s h owe d t h a t t hr e e s t r a i ns a l l h a d s ro t ng e r a c i d— pr od u c i ng a bi l i t y .Af t e r f e r me nt a t i o n o f 1 2 h, he t pH v a l ue of f e m e r n t a t i o n l i q ui d wa s l e s s t h a n 4. 0. The a c i d — p r od u c i ng a bi l i t y o f s t r a i n L一 7 wa s he t s t r o n ge s t a nd t he p H v a l ue of i t s f e r me nt a t i on l i qu i d wa s l e s s t h n a 3. 5 a t f e r f e r me n t a t i o n f o r 1 5 h.
乳酸菌的分离与筛选具体实验流程

乳酸菌的分离与筛选具体实验流程1. 引言1.1 背景介绍乳酸菌是一类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细菌,它们能够以乳酸为代谢产物进行无氧发酵,并且在食品工业、农业和医学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乳酸菌不仅能够促进食品品质的改善和保鲜,还对人体健康具有积极影响。
然而,目前市面上存在许多商业化的乳酸菌制剂,其有效成分及效果并不尽相同。
因此,研究和筛选出优质活性的乳酸菌种类,具有重要意义和广阔前景。
1.2 研究意义本研究旨在通过分离与筛选方法得到高活性的乳酸菌。
通过该研究可以加深我们对乳酸菌及其作用机制的理解,并为特定领域如食品工业、农业等提供先进的技术支持和解决方案。
此外,筛选出具有优良特性的乳酸菌株也将为开发新型功能性食品、生物农药等领域的产品提供重要支持。
因此,本研究对于推动食品工业、农业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1.3 实验目的本实验主要目的如下:- 收集和处理样品:收集富含乳酸菌的样品,并经过适当处理以提高分离效果。
- 选择与制备分离培养基:根据乳酸菌的特性选择适合的培养基并进行制备。
- 设定分离培养条件:通过调控温度、pH值等参数,确定适宜的乳酸菌分离培养条件。
- 鉴定活性乳酸菌指标:确定评价乳酸菌活性和质量的指标,并进行相关试验和检测。
- 设计与实施筛选试验:根据所选指标设计筛选试验,并在实验中采用相应方法进行实施。
- 可行性评估与结果分析:对筛选试验结果进行评估和分析,并总结可行性及相关优化建议。
通过以上实验流程,我们旨在深入了解乳酸菌的特点及其在不同领域中应用潜力,并为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乳酸菌产品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
2. 乳酸菌的分离方法2.1 样品收集与处理在乳酸菌的分离研究中,样品的选择和处理十分重要。
我们可以选择不同来源的样品,如发酵食品、生态环境等。
收集样品后,需要进行适当的处理以消除非目标微生物对于乳酸菌生长和筛选的干扰。
常见的样品处理方法包括冷藏、过滤、稀释等。
2.2 分离培养基选择与制备为了促进乳酸菌的分离和生长,在实验中需要选择适宜的分离培养基。
猪源乳酸菌的分离、筛选、鉴定及产酸性能的研究

5 %过氧化 氢 (/)奈示试 剂 、Y基 础培 养液 、 vv 、 P 柠
vP 明胶 、 菌微量生 化反应管 。 细 面一 定 程 度上 起 到 良好 的作 用 , 人 们 认 为 是 理 想 檬 酸铁氨 、— 试 剂 、 被 1 试验 方法 . 2 绿 色 添 加 剂 。人 们根 据 乳 酸 菌 生 理 功能 , 其 应用 将
MR S液体和 固体 培养基 、 营养 肉汤 、B培养基 。 L
1 - 生化 鉴定试剂 .3 1
p H值 2 . MR 5的 S液体 培养基 , 同时接 入 不加酸 MR S
液体 培养 基作 为对照 , 后 , 2h 分别 吸取酸处 理 和对 照 0 进行涂 板 ,培 养 4 8h后进行 平皿菌 落 郭 志 杰 , 北 农 业 大 学 动 物 科 技 学 院 ,5 00 黑 龙 江省 组菌液 2 0 l 东 10 3 ,
哈 尔滨 市香 坊 区木 材 街 5 9号 。
计 数 。计算 酸处理 过 的存 活率 A )x 。 l0式 中 : = x0 , 菌 数 ( F ; 。 对 照 组 2h后 每 毫 升 的 活 菌 数 C U)x 为
(F 。 C U)
李杰( 通讯作者 ) 李鑫、 、 张德 晓 、 王晓翠 , 单位及通讯地 址 A为酸处理后 的存 活率 ; x 为处理 2h后每 毫升 的活
1 . 耐 酸试验 .2 2
大 肠杆 菌和 沙 门 氏菌均 由东北 农业 大 学动 物 医 离 出第 8株则为 。 将 上 述保 藏 菌株 按 5 vv接 种 量接 种 , 化 2 %(/) 活 到 3 以保证菌 株高活性 , 代 活化培养 时间为 2 。 4h 将最 后 1 次活 化好 的菌液按 5 v ) %(/ 接种 量接人 v
《益生性乳酸菌的分离筛选及拮抗沙门氏菌感染功能的研究》范文

《益生性乳酸菌的分离筛选及拮抗沙门氏菌感染功能的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日益关注,益生菌的保健作用受到了广泛关注。
其中,益生性乳酸菌因其对宿主健康的多种益处,已成为研究的热点。
本研究旨在分离筛选具有特定功能的益生性乳酸菌,并探讨其拮抗沙门氏菌感染的功能。
这将对开发新型益生菌产品、提高食品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二、材料与方法1. 材料本研究所用材料主要包括:各种发酵食品样品、培养基、沙门氏菌等。
2. 方法(1)乳酸菌的分离与筛选从各种发酵食品样品中分离出乳酸菌,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及分子生物学鉴定,筛选出具有益生特性的乳酸菌。
(2)拮抗沙门氏菌试验采用体外试验方法,将筛选出的乳酸菌与沙门氏菌共同培养,观察乳酸菌对沙门氏菌生长的抑制作用。
(3)功能分析通过基因测序、PCR扩增等分子生物学技术,分析乳酸菌的拮抗机制及功能特点。
三、结果与讨论1. 乳酸菌的分离与筛选结果经过多次试验,我们从不同发酵食品中成功分离出多种乳酸菌。
经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及分子生物学鉴定,最终筛选出具有益生特性的乳酸菌。
这些乳酸菌在生长过程中能产生大量乳酸,具有良好的耐酸、耐胆盐等特性。
2. 拮抗沙门氏菌试验结果在体外试验中,我们发现筛选出的乳酸菌对沙门氏菌的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通过观察共培养过程中的生长曲线,发现乳酸菌在生长过程中能产生某种物质,有效抑制沙门氏菌的生长。
这表明乳酸菌具有拮抗沙门氏菌的功能。
3. 功能分析结果通过基因测序、PCR扩增等分子生物学技术,我们分析了乳酸菌的拮抗机制及功能特点。
结果表明,乳酸菌通过产生某种抗菌物质、竞争营养、降低环境pH值等方式,有效抑制沙门氏菌的生长。
这为开发新型益生菌产品、提高食品安全性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四、结论本研究成功地从不同发酵食品中分离筛选出具有益生特性的乳酸菌,并发现这些乳酸菌具有拮抗沙门氏菌的功能。
这为开发新型益生菌产品、提高食品安全性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实际指导。
乳酸菌的鉴定

乳酸菌的鉴定吲哚试验1).试管标记:取装有蛋白胨水培养基的试管2支,分别标记乳酸菌和空白对照。
2).接种培养:以无菌操作分别接种少量菌苔到标记乳酸菌的试管中,标记有空白对照的不接种,置37摄氏度恒温箱中培养24~48小时。
3).观察记录:在培养基中加入乙醚1~2 ml ,经充分振荡,使吲哚萃取至乙醚中,静置片刻后乙醚层浮于培养液的上面,此时沿管壁缓慢加入5~10滴吲哚试剂,如有吲哚存在,乙醚层呈玫瑰色,此为吲哚试验阳性反应,否则为阴性反应。
糖发酵试验1).试管标记:取分别装有葡萄糖,蔗糖发酵培养液试管各2支,每种糖发酵试管中分别标记乳酸菌和空白对照。
2).接种培养:以无菌操作分别接种少量菌苔至以上各相应试管中,每种糖发酵培养液的空白对照均不接菌。
将装有培养液的杜氏小管倒置试管中,置37摄氏度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小时,观察结果。
3).观察记录:与对照管比较,若接种培养液保持原由颜色,其反映结果为阴性;如果培养液呈黄色,反映结果为阳性。
培养液中的杜氏小管内有气泡为阳性反应,杜氏小管内没有气泡为阴性反应。
1.2.3 乳酸的检测选用已经分离的菌种做小型发酵实验,取发酵液的上清液约10 ml于试管中,加入10%硫酸1 ml ,再加2%高锰酸钾 1 ml ,此时乳酸转化为乙醛,把事先在含氨的硝酸银溶液中侵泡的滤纸条搭在试管口中,微火加热试管至沸,观察滤纸变化。
1.结果和分析2.1 乳酸菌的分离提纯在平板上出现了圆形稍扁平的黄色菌落,周围培养基变为黄色,初步定为乳酸菌⑴,取出少量在显微镜下观察到了链球状和杆状两种形状(如图一2.2乳酸菌的鉴定该菌种的菌落为圆形稍扁平的黄色菌落,有杆状和链球状两种形状。
在吲哚试验中,加入菌种的试管无任何变化,证明为阴性反应(如图二)。
说明该菌不具有分解色氨酸产生吲哚的能力。
也说明此菌种不是大肠杆菌,因为大肠杆菌的吲哚试验证明为阳性。
在糖发酵试验中,在加入葡萄糖的发酵培养液中加入菌种后,培养液变为黄色,反应结果为阳性,且杜氏小管内无气泡(如图三);加入蔗糖的发酵培养液中加入菌种后的反应结果也为阳性且杜氏小管内无气泡(如图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迄今为止,科学家已发现的益生菌大体上可分成三大类,其中包括: ① 乳杆菌类(如:嗜酸乳杆菌、干酪乳杆菌、詹氏乳杆菌等); ② 双歧杆菌类(如:长双歧杆菌、短双歧杆菌、嗜热双歧杆菌等); ③ 革兰氏阳性球菌(如:乳球菌、链球菌等)。 此外,还有一些酵母菌与酶类亦可归入益生菌的范畴。
1.4 乳酸菌的生理生化功能
1.4.1 具有营养作用 乳酸菌能分解食物中的蛋白质、糖类、维生素,对脂肪也有微弱的分解能力,能
显著提高食物的消化率和生物价,促进消化吸收。食物中的大分子蛋白质在乳酸菌产 生的各种酶作用下,部分降解为小分子肽和游离氨基酸,利于胃肠消化吸收。乳酸菌 菌体蛋白质还能增加发酵乳的蛋白质含量。乳酸菌可将乳糖分解成葡萄糖和半乳糖, 葡萄糖经发酵作用转变为乳酸等小分子化合物,有助于儿童脑组织和神经系统的发 育。乳酸菌具有磷酸蛋白酶,能将α-酪蛋白分解成微细的奶酪脂肪肽和氨基酸等, 从而提高蛋白质的消化吸收率。乳酸菌发酵可以使部分脂肪少量降解,使其易于消化 并能增加乳中游离脂肪酸、挥发性脂肪酸含量。乳酸菌在代谢过程中消耗部分维生素, 同时也合成叶酸等 B 族维生素。乳酸菌发酵后产生的有机酸可提高 Ca、P、Fe 等元素 的利用率,促进铁和 VD 的吸收[5]。 1.4.2 降低胆固醇
乳酸菌的分离筛选 Isolation And Screening Of The Lactic Acid Bacteria
乳酸菌的分离筛选
[摘要] 乳酸菌是一群通过发酵糖类,产生大量乳酸的细菌总称。作为最具代表性的 益生菌,乳酸菌在食品发酵、饮品和饲料等领域有着悠久的应用历史。
由于乳酸菌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含乳酸菌的益生 菌产品也迅速增多。本文对益生菌中乳酸菌的分离筛选、种类及保健作用做了系统阐 述,介绍了益生菌的六大作用,包括营养作用、抑制腐败菌、提高免疫力、抑制肿瘤 产生、延缓机体衰老以及预防心血管疾病等。简要介绍了益生菌酸奶和益生菌干酪制 品。
异养厌氧型
1.2 乳酸菌在《伯杰氏系统细菌学手册》中的说明
《伯杰氏系统细菌学手册》[3]中对乳酸菌的阐述为: 杆菌,形态各异,从长的和细长杆状到短的球杆状,一般形成链,特别是在对数 生长期的后期。通常不运动,如运动则借助于周生鞭毛。不形成芽孢。随菌龄和培养 基酸度的增加由革兰氏阳性变为阴性。有些菌株当用革兰氏染色或次甲基蓝染色时呈 现出两极体和内部颗粒,或呈现出横线条。 即使菌株生长于空气中也是发酵代谢,有些菌株在分离时是专性厌氧的。
而人体肠道内乳酸菌拥有的数量,随着人的年龄增长会逐渐减少,当人到老年或 生病时,乳酸菌数量可能下降 100 至 1000 倍,直到老年人临终完全消失。在平时, 健康人比病人多 50 倍,长寿老人比普通老人多 60 倍。因此,人体内乳酸菌数量的实 际状况,已经成为检验人们是否健康的重要指标。
据 2010 年全国调查统计,中国每年人均抗菌素吊瓶用量为 8 瓶,远远高于国际 规定的人均最大用量 2.5 瓶。由于广谱和强力抗菌素的广泛应用,使人体肠道内以乳 酸菌为主的益生菌体系遭受到严重破坏,抵抗力逐步下降,导致疾病增多,健康受到 极大的危害。所以,有意增加人体肠道内乳酸菌的数量就显得非常重要。目前国际上
重点阐述了乳酸菌分离筛选的具体过程:利用改良 MC 培养基溶钙圈等方法从自 然发酵的酸菜汁以及市售酸奶中分离筛选出 3 株高产酸菌株,经形态学鉴定和生理生 化反应试验,结果表明,3 株高产酸菌株理化性状良好,酸奶中分离出的菌株为保加 利亚乳杆菌(Lactobacillus bulgaricus)。 [关键词] 益生菌 乳酸菌 分离筛选
菌的通称。在分类学上属于非正式、非规范的惯用名称,但因为它很容易被人们所理 解和接受而广泛引用。乳酸菌菌体细胞呈杆状或球状,革兰氏染色(G+染色)为阳性。
乳酸菌为兼性厌氧菌,部分也属于严格厌氧菌,能利用葡萄糖产生 50%以上的乳酸,
多数菌不能分解蛋白质(表 1-1)。
乳酸菌的乳酸发酵类型有两种:一种是分解葡萄糖后,只产生唯一产物乳酸的同
益微生物群,而且还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医疗保健、饲料发酵及畜禽疾病防治等 方面[2]。
表 1-1 乳酸菌详细分类
Table1-1 中文学名:
界: 门: 纲: 目: 科: 属: 代谢类型:
The detailed classification of LAB 乳酸菌 细菌界
厚壁菌门 Firmicutes 芽孢杆菌纲 Bacilli 乳杆菌目 Lactobacillales 乳杆菌科 Lactobacillaceae 乳杆菌属 Lactobacillus
1.3 乳酸菌在人体中的重要作用
乳酸菌能够帮助消化,有助人体肠脏的健康。在人体肠道内栖息的细菌,其数量 超过百万亿个。其中对人体健康有益的叫益生菌,以乳酸菌、双歧杆菌等为代表;对 人体健康有害的叫有害菌,以大肝杆菌、产气荚膜梭状芽胞杆菌等为代表。益生菌是 一个庞大的菌群,有害菌也是一个不小的菌群,当益生菌占优势时(占总数的 80%以 上),人体则保持健康状态,否则处于亚健康或非健康状态。长期科学研究结果表明, 以乳酸菌为代表的益生菌是人体必不可少的且具有重要生理功能的有益菌,它们数量 的多和少,直接影响到人的健康与否,直接影响到人的寿命长短,科学家长期研究的 结果证明,乳酸菌对人的健康与长寿非常重要。
型乳酸发酵;另一种是分解葡萄糖后,在产生乳酸的同时,还可以产生乙酸、乙醇、 CO2 等其它代谢产物的异型乳酸发酵[1]。
乳酸菌是生物圈中的一个重要成员,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在土壤、湖泊、河水、
植物、人类食品、动物饲料、人和动物的肠道及其它器官内,以及一些临床样品中都
发现有乳酸菌的存在。乳酸菌与人类的关系十分密切。不仅是人体消化道中的重要有
Focuses on the specific process of lactic acid bacteria isolated and screened:Three strains of Lactic Acid Bacteria from natural fermentation sauerkraut and yogurt were isolation and screening by Ca2+- MC medium plates. Through morphological, 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reaction test.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three strains of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is good.Isolated from yogurt is Lactobacillus bulgaricus. [Keywords] probiotics,lactic acid bacteria,isolation and screening
国内外大量临床实验证实,服用乳酸菌及其相关制品,具有减少人体胆固醇含量 的作用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在厌氧条件下,乳酸菌在含有胆盐的高胆固醇培养基上生长时,菌体细胞可 以吸收介质中的胆固醇。乳酸菌的代谢能显著降低肠道对胆固醇的吸收,同时,乳酸 菌吸收部分胆固醇,并将其转变为胆酸盐而从体内排出。乳酸菌菌体对胆固醇不仅有 同化作用,还能抑制体内胆固醇生物合成酶的活性,减少体内胆固醇的合成。研究证 明,乳酸菌具有降低血清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作用,已发现嗜酸乳杆菌(L. helviticus)表现出最强的降胆固醇能力,且具有最多的供选择菌株类型[6]。
-1-
乳酸菌的分离筛选 Isolation And Screening Of The Lactic Acid Bacteria
Isolation And Screening Of The Lactic Acid Bacteria
[Abstract] The lactic acid bacteria(LAB) can convert the lactose into lactic acid.Most of them were used as starter cultures in the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of various fermented foods,beverages,and feed products.
-3-
乳酸菌的分离筛选 Isolation And Screening Of The Lactic Acid Bacteria
葡萄糖发酵时 pH 值降低一个或几个单位。在碳的最终产物中至少有一半是乳酸 盐。不发酵乳酸盐,其他副产物可能是醋酸盐、甲酸盐、琥珀酸盐、二氧化碳和乙醇。 不产生多于两个碳原子的挥发性的酸。
At present,more and more people paid attention to probiotics because of its important function on human health.The probiotic products increased rapidly recently.In the paper,the types of probiotic and its health care function were described,including inhibiting growth of spoilage organisms,enhance immunity,inhibit tumor arising,anti-aging,improve blood lipids and nutrition function.Probiotics dairy products such as yogurt and cheese were introduc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