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早期病变讲解
早期胃癌的诊断与治疗进展ppt课件

三、早期胃癌的临床表现与常规内镜诊断 1早期胃癌的症状和体征 ① 上腹痛 起初仅感上腹胀、沉重感、隐痛,
常被误认胃炎。北京协和医院107例表浅型胃 癌分析,出现上腹隐痛者可达80%左右。
② 早饱、食欲减退、消瘦、乏力 可作为胃 癌的首发症状,在早期出现。北京协和医院早 期表浅行胃癌的病例中,出现此症状者约20%, 并且可不伴有上腹痛。
19
② 染色法与亚甲蓝 染色法是指色素浸润消化道 粘膜或被吸收使之染色。
亚甲蓝又称甲蓝、美兰:是塞秦类可吸收染 料。正常的小肠细胞、结肠细胞、胃的肠化型 上皮和食管的特异性肠化生上皮均可被染色; 食管鳞状上皮、胃上皮和胃型化生上皮均不被 染色。食管鳞状上皮或贲门柱状上皮的不典型 增生或癌多表现为染色不良或不然色。亚甲蓝 可用于检则Barrett食管、贲门肠化生上皮以及 胃的肠型化生上皮。此外,亚甲蓝还可检测热 烧或激光下粘膜消融术后是否有肠化生上皮的 残留。
2
一.早期胃癌的定义和分型 ⒈ 早期胃癌的定义是指: 胃癌病变限于胃壁的粘膜层及粘膜下层,
不论其浸润范围大小,单发或多发及有无淋 巴结转移。
其中,仅限于粘膜层的癌称粘膜内癌,已 侵及粘膜下层者称粘膜下层癌,有二个以上 癌灶者称多发癌,直径小于1.0cm者称为小胃 癌,直径小于0.5cm者称微小胃癌。中晚期胃 癌亦称进展期胃癌,是指病变深度已超越粘 膜下层者。
16
根据日本胃癌专家的研究,胃镜操作经历 不满10年的医师早期胃癌的漏诊率为25%, 尤其是贲门附近的胃癌漏诊率可高达32%; 操作经历在10年以上的内镜医师早期胃癌漏 诊率也为20%,甚至部分进展期胃癌亦被漏 诊。上述问题需要我们在临床实践中不断总 结提高。
17
四.早期胃癌诊断的新方法 1、染色内镜 染色内镜的概念是指应用特殊 的染色剂对消化道粘膜染色观察病变的一种 内镜下诊断方法。染色后粘膜结构更加清晰, 病变部位与周围对比得到加强,轮廓更加明 显。如能结合新型放大电子胃镜,可进一步 观察消化道粘膜的隐窝、腺管开口的形态、 粘膜下血管的分布,对早期粘膜病变的诊断 效果优于普通胃镜,从而提高早期癌及癌前 病变的诊断准确率。
病理学:胃癌

病理学:胃癌根据病变的进展程度把胃癌分为早期胃癌和进展期胃癌两大类。
1、早期胃癌早期胃癌指侵犯粘膜层和粘膜下层的癌变,以深度为判断标准。
预后较好。
其肉眼分型主要分为三个类型:(1)隆起型:癌灶呈息肉状从胃粘膜表面显著隆起,高出正常粘膜2倍以上;(2)浅表型:癌灶较平坦,不形成明显的隆起或凹陷;(3)凹陷型:癌灶形成较深的溃疡,但溃疡深度不超过粘膜下层。
组织学分型:以管状腺癌最多见,其次为乳头状腺癌,未分化型癌最少。
2、进展期胃癌进展期胃癌指癌组织浸润到粘膜下层,进入肌层或已穿过肌层达浆膜者。
此期根据肉眼形态分为几种类型,如息肉型、溃疡型和浸润型。
浸润型胃癌常使胃壁增厚,变硬而形成皮革胃。
特别要注意的是溃疡型胃癌与良性胃消化性溃疡形态的鉴别。
良性溃疡如前所述是圆形或椭圆形;直径一般小于2cm;深度较深;边缘整齐,不隆起,底部平坦;周围粘膜皱壁向溃疡集中。
溃疡型胃癌的溃疡外形呈不规则状或火山口状;溃疡直径经常大于2cm;深度较浅;边缘隆起,不整齐;底部凹凸不平,有坏死出血;周围粘膜中断,呈结节状肥厚。
组织学类型:①腺癌;②髓样癌;③硬癌;④印戒细胞癌。
扩散途径:(1)直接扩散:可直接扩散至邻近器官和组织,如肝、胰腺及大网膜等。
(2)淋巴道转移:胃癌转移的主要途径,首先转移到局部淋巴结,其中以胃小弯侧的胃冠状静脉淋巴结及幽门下淋巴结最为多见。
由前者可进一步扩散到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肝门处淋巴结而达肝内;由后者可到达胰头上方及肠系膜根部淋巴结。
(3)血道转移:多在晚期,常经门静脉至肝,其次是肺、骨及脑。
(4)种植性转移:癌细胞脱落到腹腔,种植于腹壁及盆腔器官腹膜上。
在卵巢形成转移性粘液癌,称Krukenberg 癌。
3、胃癌的组织发生胃癌主要发生自胃腺颈部和胃小凹底部的干细胞。
胃粘膜上皮癌变常经历多年持续的癌前疾病和癌前病变,它们包括:①胃息肉恶变;②溃疡恶变;③残胃恶变;④慢性萎缩性胃炎与肠上皮化生;⑤非典型增生。
胃癌初期症状你需要了解的五大信号

胃癌初期症状你需要了解的五大信号胃癌是一种常见而严重的恶性肿瘤,如果能够及早发现和治疗,患者的生存率将大大提高。
然而,早期胃癌通常没有明显的症状,因此很难被及时察觉。
在本文中,将介绍胃癌初期症状,帮助读者了解并提高对胃癌的早期识别能力。
一、消化不良与胃痛早期胃癌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是消化不良。
这种不适可以表现为胃胀、胃涨、嗳气等,患者可能感到饱食、腹胀,甚至消化道不适。
胃痛也是早期胃癌的常见症状之一,患者可能会感到胃痛、难以忍受的胃酸反流感或胃部疼痛。
当这种消化不良和胃痛持续出现时,应引起警惕。
二、食欲减退与体重下降早期胃癌还会导致食欲减退和体重下降。
由于肿瘤的生长和代谢需求,患者可能会感到饭量变小,食欲不振。
这种情况下,即使正常进食也无法满足身体所需,导致体重迅速下降。
如果没有其他明显的原因,长期食欲减退和体重下降可能是早期胃癌的信号之一。
三、恶心与呕吐胃癌病人在早期阶段往往会出现恶心和呕吐的症状。
由于胃肿瘤的存在,胃内容易堆积食物和胃液,导致胃部不适感。
这种不适可能会引起恶心和呕吐。
如果频繁呕吐且没有明显的原因,应及时就医以便早日诊断。
四、食道不适与吞咽困难胃癌病人在初期还经常会出现食道不适和吞咽困难。
由于肿瘤的生长压迫,胃出口和食道之间的通道会变窄,导致食物难以通过食道顺利进入胃部。
患者可能会感到胸口堵塞感、食道部位不适以及吞咽过程中的阻塞感。
如果出现这些症状,要及时就医以明确诊断。
五、贫血与乏力早期胃癌也可能导致贫血和乏力。
这是因为肿瘤生长所需的养分会竞争正常细胞的供血,导致机体供氧不足,引起贫血和乏力。
贫血所导致的乏力可能持续性地存在,无法通过休息和营养补充得到缓解。
如果没有其他可解释的原因,贫血与乏力可能提示早期胃癌。
总结:早期胃癌症状不明显,但并非无迹可寻。
正确认识和及时察觉这些早期信号,对早期发现和治疗胃癌至关重要。
如果你出现消化不良与胃痛、食欲减退与体重下降、恶心与呕吐、食道不适与吞咽困难以及贫血与乏力等症状,请及时就医以明确诊断。
内镜下早期胃癌分型

内镜下早期胃癌分型胃癌是发生在胃的恶性肿瘤,而早期胃癌是局限于胃黏膜和黏膜下层的,即肿瘤侵犯胃壁的内壁较薄时,伴或不伴有淋巴结转移的恶性肿瘤。
而且胃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发病率存在地区差异,其中西北黄土高原、辽东半岛及江浙地区发病率较多,男性发病率较高,约为女性的 2 倍。
根据内镜下胃癌的形态,可分为隆起型、平坦型、凹陷型三种形态。
隆起型:胃癌组织突出胃黏膜表面;平坦型:胃癌组织和胃黏膜在同一水平;凹陷型:指胃癌处组织相对于胃黏膜凹陷,呈溃疡状,就像平地里的低洼处一样,低洼处粘膜破损。
下面就让我们来具体的说一说胃癌和怎么具体分型。
一、胃癌的病因和症状胃癌发病的原因比较多,但是没有一个具体的原因,主要有环境和饮食的因素、幽门螺杆菌感染、遗传、基因突变、慢性胃部疾病等原因导致的。
饮食上主要长期食用腌制食物及烟熏食物导致的,因为以上食物中含有亚硝酸盐、真菌毒素、多环芳烃化合物等致癌物质。
幽门螺杆菌能够促进硝酸盐变成亚硝酸盐及亚硝胺,亚硝酸盐和亚硝胺可以致癌,家族型消化道恶性肿瘤遗传引起的。
长期吃隔夜食物也是可以导致胃癌发生率增高的。
对于胃癌主要采取胃镜检查,早发现早治疗。
不过大多数患者除全身情况较弱外,仅在上腹部出现深压痛或没有任何表现。
上腹不适是胃癌中最常见的初发症状,约80%患者有此表现,与消化不良相似。
消化不良又表现为腹胀、易饱、反酸、嗳气、恶心、呕吐、反胃,多发生于饭后,一般程度较轻,没有规律性,多不引起注意和重视。
就医时也常常被看成是消化不良、慢性胃炎或消化性溃疡。
加之患者对各种检查的怀疑和轻视,多自行买点胃药症状消失即以为痊愈。
早期胃癌确实没有特异性的临床症状,较多见的症状是上腹不适,如轻度胃部疼痛、膨胀沉重感,有时心窝部隐隐作痛,起初常被诊断为胃炎或溃疡病并加以治疗,,症状可能暂时缓解。
如病变发生在胃窦部,会导致十二指肠功能紊乱,出现节律性上腹部疼痛,类似溃疡病的症状。
按照溃疡病服药治疗,起初症状多会消失,如果没有进行胃镜检查的话,往往认为痊愈,延误诊断和治疗。
胃癌的早期信号

胃癌的早期信号胃癌的早期信号胃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都比较高。
胃癌的早期信号往往不明显,容易被忽视,导致病情加重。
因此,了解胃癌的早期信号对于及早发现和治疗胃癌非常重要。
1. 胃痛和不适感胃痛和不适感是胃癌早期最常见的症状之一。
这种疼痛通常出现在胃部中央或上腹部,可能会伴随着胃部胀气、饱胀感和消化不良等症状。
如果这种疼痛和不适感持续存在,应该及时就医进行检查。
2. 消化不良消化不良是胃癌早期的另一个常见症状。
这种症状包括恶心、呕吐、胃部胀气、饱胀感和食欲不振等。
如果这些症状持续存在,应该及时就医进行检查。
3. 消瘦和体重下降消瘦和体重下降是胃癌早期的另一个常见症状。
这种症状通常是由于食欲不振和消化不良导致的。
如果体重下降超过5%或者持续时间超过6个月,应该及时就医进行检查。
4. 胃肠道出血胃肠道出血是胃癌早期的另一个常见症状。
这种症状通常表现为黑便或者呕血。
如果出现这种症状,应该及时就医进行检查。
5. 胃部肿块胃部肿块是胃癌早期的另一个常见症状。
这种症状通常表现为胃部肿胀或者硬块。
如果出现这种症状,应该及时就医进行检查。
6. 其他症状除了上述症状之外,胃癌早期还可能出现其他症状,例如嗳气、打嗝、胃部不适、胃部疼痛等。
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应该及时就医进行检查。
总之,了解胃癌的早期信号对于及早发现和治疗胃癌非常重要。
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应该及时就医进行检查。
此外,定期进行胃部检查也是预防胃癌的重要措施之一。
早期胃癌的病理大体分型和特点

早期胃癌的病理大体分型和特点北京肿瘤医院季加孚早期胃癌病变范围大小不等,以直径1.0~4.0 cm最为多见(占60%以上),其大体类型有隆起型、表浅型和凹陷型三大类。
隆起型(Ⅰ型):肿瘤明显高于周围正常胃黏膜(隆起高度超过正常黏膜厚度的2倍以上),常为有蒂或广基,癌组织局限于黏膜或黏膜与黏膜下层。
此型最为少见,约占4%左右。
表浅型(Ⅱ型):肿瘤较平坦,无明显隆起或凹陷,可进一步分为三个亚型:表浅隆起型(Ⅱa),此类肿瘤呈平盘状,稍高于周围正常黏膜,但隆起高度不超过正常黏膜厚度的2倍,此型约占7.3%;表浅平坦型(Ⅱb),无肉眼可见的隆起或凹陷,黏膜无明显异常,可稍显粗糙,此型约占10.5%;表浅凹陷型(Ⅱc),病灶呈浅表凹陷,但深度只限于黏膜层内,形成癌性糜烂,此型最为常见,占39.5%。
凹陷型(Ⅲ型):肿瘤所在部位明显下陷,形成深达黏膜下层的溃疡,此型仅次于Ⅱc型,约占23%。
以上三大类五种类型的复合型常见,如浅表凹陷型(Ⅱc)肿瘤中心形成溃疡(Ⅲ型),则定义为Ⅱc +Ⅲ型,此种复合型较为常见,约占10%,而其它复合型只占6%。
WHO工作小组还将限于黏膜层的早期胃癌分为小黏膜癌(<4cm)和浅表性癌(>4cm)。
两者可完全位于黏膜内或局灶浸润黏膜下层。
当黏膜下层广泛浸润时,称为穿透变型(Pen),包括Pen A和Pen B两个亚型。
Pen A的边缘呈挤推式,Pen B则在多处穿透黏膜肌层。
Pen A 癌比Pen B癌少见。
当肿瘤同时存在以上两种生长方式时,称为混合性变型。
另外,几种特殊大体类型的早期胃癌在临床上也应该引起重视。
微小胃癌、小胃癌和“一点癌”:微小胃癌指癌灶直径小于5mm的早期胃癌,小胃癌指直径在6~10mm的早期胃癌,两者分别约占全部早期胃癌的12%和15%。
IIa、IIb型在微小胃癌中所占比例高于其在小胃癌及一般型早期胃癌中所占比例,而IIc型在小胃癌中所占比例高于其在微小胃癌和一般型早期胃癌中所占比例。
胃癌的早期症状及诊断

胃癌的早期症状及诊断胃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早期诊断是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生存率的关键。
了解胃癌早期症状及早期诊断方法对于及时发现疾病并进行有效治疗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胃癌的早期症状以及常用的早期诊断方法。
一、早期症状1. 消化不良:胃癌早期常出现消化不良症状,如胃部胀痛、反酸、恶心呕吐等。
这些症状容易与其他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混淆,因此需加以警惕。
2. 精神疲倦:早期胃癌患者常出现不明原因的疲劳和乏力感,由于这种症状较为常见,容易被忽略,但如果出现了与平时活动量不相符的疲劳感,应引起重视。
3. 体重减轻:胃癌患者常出现不明原因的体重减轻,这是因为肿瘤消耗了患者体内的营养物质。
如果没有进行任何减肥计划或者饮食控制,却持续出现体重下降,可能是胃癌的早期信号。
4. 食欲减退:胃癌患者常出现食欲减退甚至厌食的症状。
这是因为肿瘤压迫胃部造成胃容量减小,导致患者食欲减退。
二、早期诊断方法1. 体格检查:医生可以通过仔细询问病史并进行病人体格检查来初步判断是否存在胃癌疑似症状。
如发现异常,医生会要求进一步进行相关检查。
2. 内镜检查:内镜检查是胃癌早期诊断的重要方法之一。
医生通过胃镜检查可以直接观察胃内情况,并在必要时进行活检以确诊。
3. 影像学检查:胃癌早期可以通过X线胃肠道钡餐造影或者胃腔超声检查进行诊断。
这些检查方法可以帮助医生观察胃部情况,并初步判断是否存在病变。
4. 血液检查:血液检查可以帮助医生判断胃癌早期病情,如白细胞计数、肝功能和肾功能等指标异常可能与胃癌有关。
5. 基因检测:近年来,基因检测技术在胃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也逐渐得到了重视。
通过检测相关基因的突变情况,可以对胃癌的风险进行评估,提前进行预防和干预。
三、结语胃癌的早期症状多种多样且常常不明显,因此我们应该保持警惕,及时就医进行检查。
早期诊断对于胃癌的治疗和预后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胃癌的认知,定期体检并遵循医生的建议。
早期胃癌的内镜诊断与治疗PPT课件

内镜治疗的优缺点
优点
创伤小、恢复快、效果好,能够 保留正常组织,提高患者生存质 量。
缺点
操作难度较大,需要经验丰富的 医生进行操作,同时可能存在复 发和转移的风险。
04 早期胃癌的内镜诊断与治 疗的展望
内镜技术的未来发展
高清内镜技术
未来内镜将更加高清,能 够更准确地发现微小病变, 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早期胃癌的内镜诊断与治疗ppt课 件
目 录
• 早期胃癌概述 • 早期胃癌的内镜诊断 • 早期胃癌的内镜治疗 • 早期胃癌的内镜诊断与治疗的展望
01 早期胃癌概述
早期胃癌的定义
早期胃癌是指癌组织局限于胃黏 膜层及黏膜下层,不论其范围大
小和有否淋巴结转移的胃癌。
早期胃癌多无症状或仅有轻微症 状,当临床症状明显时,病变已
放大内镜
利用高倍放大功能,观察胃黏 膜的微细结构,有助于发现早 期病变。
共聚焦显微内镜
能够观察胃黏膜的超微结构, 为早期胃癌的诊断提供有力支
持。
内镜诊断的准确性
01
02
03
04
内镜诊断对于早期胃癌的诊断 具有较高的准确性,能够发现
较小的肿瘤和癌前病变。
染色内镜和放大内镜等高级技 术的应用进一步提高了诊断的
准确性。
病理学检查是确诊的金标准, 结合内镜取样能够提高确诊率
。
定期复查和经验丰富的医生能 够提高早期胃癌的诊断率,降
低漏诊和误诊的风险。
03 早期胃癌的内镜治疗
内镜治疗的原理
01
02
03微Βιβλιοθήκη 性内镜治疗通过自然腔道进 入胃部,无需开腹手术, 创伤小,恢复快。
精确性
内镜治疗能够精确识别癌 变部位,避免对正常组织 的损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胃体黏膜小凹与腺体结构
(壁细胞) 分泌盐酸
小凹开口
(表面黏液细胞)
小凹深部
(基膜)
腺颈部
(颈部黏液细胞)
腺体部
(内分泌细胞)
腺底部
(主细胞)分泌胃蛋白酶原
壁细胞
表面黏液细胞
基膜 颈部黏液细胞
壁细胞 内分泌细胞
主细胞 壁细胞:多分布于腺体体部,呈类圆形或三角形,胞浆红染, 核位于细胞中央,分泌盐酸与内因子 主细胞:多分布于腺体底部,呈柱状,胞浆呈紫色,核位 于细胞基底部,分泌胃蛋白酶原
微表面缺失 Absent
放大内镜下无上皮结构出现
MS与MV的判断权重
边界 Demarcation line
表浅凹陷性病变;边界不规则;凹陷 处见毛刺样改变。癌?炎症?
病理结果 慢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
病理结果 日本标准:高分化 腺癌 欧美标准:高级别 上皮内瘤变
ME-NBI下的描述内容
FMS:fine mucosal structural
放大NBI对病变的判断
• VS+DL标准 肿瘤与非肿瘤
• FNP、CSP、ILL-1、ILL-2形态分类 分化程度预测
微血管规则 Regular
有较一致的大小,排列规则,分布均匀
微血管不规则 Irregular
微血管形态各异,呈闭环(多边形)、开 环、扭曲、分枝或其他怪异的形状,有或 没有连结成网。
上皮层
黏膜下层 固有层
黏膜肌层 黏膜下层
杯状细胞
上皮层
固有层
固有层
上皮层
黏膜肌层
黏膜肌层 黏膜下层
请标示层次结构
胃早癌的巴黎分型
胃早癌光镜及染色表现
色泽改变(发红或发白) 黏膜粗糙 形态改变
关于靛胭脂染色
靛胭脂褪色表现
靛胭脂褪色之谜
1.沉积到胃小凹深部(再分布) 2.重力作用(与病变形态及位置有关) 3.黏液分泌稀释与冲洗
胃早期病变串讲
广州-雨夜 广州-兔子
胃壁的结构层次
黏膜层 黏膜肌层 黏膜下层 固有肌层
浆膜下层 浆膜层
表面上皮及小凹上皮结构
表面被覆上皮及小凹上皮(单层柱状上皮,分泌中性黏液)
上皮细胞基底侧 上皮细胞游离缘
黏膜表面的黏液
黏膜上皮层
黏膜固有层
上皮下微血管
腺体颈部(含胃上皮干细胞,为黏膜增殖区域)
MIB1-positive proliferating cells are located in the neck region of the fundic gland mucosa
微血管缺失 Absent
黏膜表面出现了不透明物质(比如白色的不透明物质WOS), 使得微血管形态模糊难辨
微表面规则 Regular
有较一致单个隐窝上皮表现为均一的圆形、椭圆形、管状、 线型、弧形、乳头状结构。隐窝上皮的宽度和长度基本固定。 排列规则、分布均匀。
微表面不规则 Irregular
单个隐窝上皮表现为不规则的管状、线形、弧形、乳头状、绒 毛状结构。隐窝上皮的长度和宽度发生了改变且排列不规则、 分布不均匀。
基于肿瘤宏观形态的深度预测
放大NBI下黏膜微结构的识别
1.八尾建史-示意图 (基于MV与MS)
2.小山恒男-示意图 (基于pit 、villi形态分类)
光镜下的胃体黏膜
Collecting Venule (CV):汇集静脉 Gastric Sulci:胃小沟(划分胃小区) Gastric Crypt-opening:胃小凹开口
NBI下的胃窦黏膜
可见规则的线条状(linear)和网状(reticular)表 面结构,隐窝开口消失(其实隐窝开口未消失,只是 变得隐约难见);微血管结构是线圈状(coil-shape) 的;看不到汇集静脉(CV)
胃窦黏膜上皮的示意图(基于VS结构)
隐窝开口CO
上皮下微血管SEC 中间区域IP
胃窦黏膜小凹与腺体
胃窦小凹区域
幽门腺区域 约占小凹及腺体厚度50%
黏膜肌层
胃窦黏膜固有层腺体
名称:幽门腺 构成:黏液细胞 特点:细胞核呈椭圆形,位于基底部; 细胞浆透亮。
贲门部黏膜固有层腺体
腺体细胞构成:黏液细胞为主,少量壁 细胞
移行部黏膜固有层腺体
由黏液腺与胃体腺构成
内分泌细胞
胃窦部的G细胞,分泌胃泌素,位于腺颈 胃体部的内分泌细胞,chromograninA
一、病变是否存在明显边界 二、病变区域的黏膜表面结构情况(小凹上皮是 否规则、完整等) 三、IMVP的描述,分析单根血管及血管之间的 形态关系。
NBI下的胃体黏膜
可见椭圆形(oval)的表面结构,能看到隐窝开口; 微血管结构是蜂窝状的(honeycomb-like); 可见规则的汇集静脉(CV)
胃体黏膜上皮的示意图(基于VS结构)
隐窝开口CO
中间区域IP 白亮处为血管SEC
光镜下的胃窦黏膜
Gastric Sulci:胃小沟(划分胃小区) Gastric Crypt-opening:胃小凹开口
部,细胞浆发白
免疫染色,位于胃体腺的基底侧
黏膜固有层的淋巴管
D2-40免疫组化染色,标记淋巴管内皮 细胞
内层斜行肌
胃的固有肌层
中层环行肌
外层纵行肌
胃ESD标本层次结构识别
固有层血管 上皮层
异常的腺体 淋巴细胞聚集
固有层
固有腺 正常的腺体
黏膜肌层
黏膜下层
黏膜下层扩张 的血管
黏膜下层血管
上皮层
固有层 黏膜肌层
VILLI形态
微结构识别 :隐窝开口CO 、隐窝边缘上皮MCE、中间区域IP、上皮下微血管SEC IP,CO延长扭曲,SEC被IP及CO分隔,呈山脊状、绒毛状、叶片状改变
VILLI融合
Fig3
用于描述微表面形态的一些定义
• Absence • Micrification • Heterogeneity
基于pit与villi形态分类
1.Pit型 2.Villi型 3.Villi融合型
PIT形态
微结构识别 :隐窝开口CO 、隐窝边缘上皮MCE、中间区域IP、上皮下微血管SEC SEC环绕CO,呈蜂窝状结构
NBI下隐窝边缘上皮对光漫反射,使得边缘隐窝上皮MCE显得发白,隐窝开口co 较暗,呈棕黑色
腺颈部的黏液细胞被认为是胃黏膜的干细胞, 往上更新表面被覆上皮,往下则更新腺上皮 ;在胃上皮更新,损伤修复,腺细胞再生及 上皮细胞癌变等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胃体黏膜固有层腺体
贲门腺
胃体腺 又称胃底腺
幽门腺
胃小凹 腺体颈部 腺体体部
腺体底部
胃体黏膜小凹与腺体
胃体小凹区域பைடு நூலகம்
胃底(体)腺区域 约占小凹及腺体厚度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