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级跳远跨步跳技术论文
高校三级跳远运动员与世界优秀运动员跨步跳的比较研究

高校三级跳远运动员与世界优秀运动员跨步跳的比较研究摘要:本文运用生物力学和文献资料,测量了高校三级跳远运动员的跨步跳,收集了世界优秀运动员跨步跳的主要技术参数,试图通过比较研究,为高校三级跳远的训练提供参考。
1 前言随着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广泛兴办,高校三级跳远的运动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但总的来看,与世界优秀运动员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如何提高高校运动员的技术水平是高校教练员、科研人员共同关心的问题。
本研究试图通过高校三级跳运动员与世界优秀运动员跨步跳的比较研究,为高校三级跳远的训练提供参考。
2 研究对象与方法高校三级跳远运动员10人为研究对象。
收集三级跳远成绩在17 m以上世界优秀运动员跨步跳的主要技术参数。
将一台Canon-16 mm高速摄影机放置于助跑道侧,主光轴正对跨步跳踏跳点,摄影距离为25 m,机高为1.2 m,采用定点拍摄法,拍摄速度68格/s。
用NaCSPORTIA-GP-2000型影片自动解析仪解析。
3 研究结果与分析3.1 跨步跳过程中的速度变化表1为高校运动员三级跳远跨步跳的速度变化情况。
成绩在17 m以上的运动员跨步跳着地前水平速度的均值为9.6 m/s,高校运动员比他们差了1.2 m /s,仅达他们的87.50%;17 m以上运动员跨步跳离地瞬间水平速度的均值为8.6 m/s,高校选手差了1.4 m/s,为他们的83.25%;17 m以上运动员跨步跳水平速度的损失平均为1 m/s,损失率为10.42%,高校运动员速度的损失平均为1.28 m /s,损失率高达14.70%。
从以上几组数据不难看出,不论是在保持高速踏跳,还是在控制水平速度损失方面,高校运动员都差于世界优秀运动员。
三级跳远的关键是尽可能保持较高助跑速度,把第2跳和第3跳水平速度的损失减少到最低,高校运动员应在这方面多下功夫。
另外,表1中高校运动员垂直速率的减少为0.92 m /s,减少率为33.27%,均高于优秀运动员,反映了他们的专项弹跳力较差。
中国优秀女子三级跳远选手跨步跳缓冲阶段动作分析

Acin An lsso h fe tg fS e u o i e eTae tF maeTrp eJ p r t ay i n t e Bu rS a eo tp J mp f rChn s ln e l i l u e s o m
mo n ,t e s p r e n l s 1 9. me t h up otlg a g e i 1 3 7。,wh c swi i e ra o b e e tn in r g i h i t n t e s na l x e so a e;i e mso l cr my g a h h n n tr fee to o r —
p y tem sl t d nd ge foc ebget tegu u , e ets b o ii,h ba m sl, es c s h , uc n o er o rei t i s;h t s t c d m ns tet i uc t t k , h ee e f s h g l e h r ua i l eh o
拍 摄 。运用 EMG 1 N— 型爱捷运 动 录像 解 析系 统 , I 7P I
员 的跨步 跳起 跳技术 动作 进 行 运 动学 、 力学 和 肌 电 动 图学方 面的分 析 、 比较 , 以便 能够从 不 同角度 同步 的研
究跨 步跳 起跳技 术动作 。
对 研究 对象 跨步 跳起 跳 过程 中着 地 瞬间 , 大缓 冲时 最
Ga u — mi g o Xi — n
体育教学论文:对体育考生立定三级跳远训练方法的初探

对体育考生立定三级跳远训练方法的初探摘要:通过文献资料法、实验法、数据统计等方法对体育考生立定三级跳远训练方法进行研究,旨在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立定三级跳的成绩,为体育高考生提供参考。
结果表明,通过立定三级跳远训练方法,有效地增强了身体素质,提高了立定三级跳远的成绩。
关键词:体育高考,身体素质,立定三级跳,实验研究1.研究目的近年来体育事业迅速发展,报考体育专业的考生逐渐增多,立定三级跳远是我省体育高考改革后确定的新的必考项目,如何提高体育考生立定三级跳远成绩是每个指导教师努力试图解决的问题。
针对考生现状,对考生的训练应尽早抓起,有计划、有系统地加强训练,使体育考生整体素质和专项素质得到发展,增强其竟争能力,才能为体育考生轻松赴考打下坚实基础。
目前,立定三级跳训练方法还存在传统训练方法的特点。
这种训练方法的弊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在训练过程中过分强调技能技术的教学,对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培养的不足;2.传统的训练方法单一,绝大多数学生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勉强地学习和练习,无法享受其带来的生理和心理的满足;3.传统训练方法难以达到学生健身的目的,根本原因就是学校体育教育中忽视学生体育的健身,终生体育习惯的培养,训练效果不理想。
立定三级跳远是我省体育高考必考项目,它可检测考生是否具备良好的力量、速度、弹跳、平衡和协调等能力,是发展考生身体综合素质能力的一个训练项目。
它要求考生具备良好的专项技术,同时还要求考生具有良好的爆发力、协调能力、平衡能力。
为了提高学生立定三级跳远成绩,查阅了大量资料,结合以往训练经验,将立定三级跳远技术特点作系统总结,对立定三级跳远训练方法进行探讨。
2.研究方法2.1研究对象东莞市石龙中学2012届体育高考毕业生共24名,随机抽取石龙中学2012届体育生12人为实验组,年龄:19±0.34,石龙中学2012届体育生其余12人为对照组,年龄:20±0.45;且全为男生;实验2.2研究方法2.2.1文献资料法通过搜集查阅大量书籍及相关的文献资料的方法,为撰写论文提供有有价值的理论依据2.2.2实验法根据两组不同的训练方法进行实验对比,对其结果进行比较分析2.2.3数理统计法利用SPSS和Microsoft Excel2003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处理2.3实验设计2.3.1实验内容2.3.1.1实验组进行的“8项”训练方法(1)双腿跳栏架:在平整的跑道纵行排列10个栏架,运动员用双腿依次连续跳过每个栏架。
三级跳远跨步跳较小的原因及分析

s t e p j u mp s i n t he t r i p l e j u mp p r o c e s s mi d -s p a n c a r r i e s o n t h e a c t ua l s u r v e y, d i s c o v e r e d c r o s s s t e p j u mp s i s g e n e r a l l y s ma l l , t h u s h a s a f f e c t e d t h e e n t i r e t r i p l e j u mp r e s u l t . Th i s a r t i c l e a n d g r sp a s t wo a sp e c t s f r o m t h e s t u d e n t O WN p h y s i c a l q u a l i t y a n d t o t h e s p e c i a l
三级 跳 远 是 一 项 技 术 比 较 复 杂 , 对 运 动 员 和 学 术 期 刊 , 在 太 原 理 工大 学 校 园 网 清华 同
大 的运 动项 目。 它 是 以 速 度 为核 心 , 以 力量 为 基 础 的 “ 跑跳型” 运 方等 网 上 和 太 原理 工 大 学 图 书馆 查 询 相 关 资料 , 了解 目前 三 级 跳 动, 其完整的动作过程分为 : 助跑、 单足跳 、 跨步跳和落地动作。 三 远跨 步 跳 的 研 究 现 状 和 趋 势 及 存 在 的 问 题 。
t e c h n i c a l u n de r s t a n di n g t o c a r r y O l l t he r e a s o n a n a l y s i s , a n d a i ms a t t he r e a on s t o s e e k t h e c o u tt r e r me su a r e, t hu s ma ke s a r e f e r e n c e f o r my c o u r t y a r d a n d t h e b a s i c u n i t s p o r t s t e a c hi ng a n d t h e t r a i n i ng e n ha n c e me n t t e a c h i n g e f f e c t e n ha n c e me n t a c a d e mi c r e c o r d.
三级跳远技术分析-跨步跳

三级跳远技术分析之二—跨步跳刘劲松(洛阳市田径体校)摘要通过对现代三级跳远技术的分析,对三级跳远当中第二跳的技术特点进行理论总结,提出速度型起跳的特点方式,以及对错误动作的分析,并提出改进方法,以提高和改进三级跳远的第二跳与第三跳的技术和成绩。
关键词跨步跳三级跳远着地落地支撑重心展髋1.问题的提出三级跳远的第二跳为跨步跳,它是起到承前启后作用的一级跳跃。
它的前面一跳是单腿跳,后面一跳为跳跃落地。
跨步跳技术的好坏直接影响第三跳的起跳效果和成绩的提高。
而跨步跳的好坏又取决于单腿跳接跨步跳的衔接技术的合理与否。
通常我们在做分解练习时的跨步跳都能很好的利用速度的向前性,起跳的效果也非常好。
而到做三级跳完整技术时所表现出来的效果就大相径庭了。
如何解决单腿跳接跨步跳当中的技术衔接,对动作意识有何新的认识和发掘,才能适应三级跳远完整技术对跨步跳动作的要求和提高。
2.研究对象与方法2.1 研究对象爱德华兹奥尔森国内一些高水平三级跳远运动员省十运会年度比赛三级跳远的运动员洛阳市田径体校练习三级跳远的运动员2.2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观察法分析法观看优秀三级跳远运动员的技术录像与图片3.讨论与分析世界纪录保持者英国的爱德华兹是三级跳远速度型技术的代表,其破世界纪录18.29米时的三跳比例为34%-30%-36%。
其第一跳与第二跳的起跳角均为12度。
这就是说,其的前两跳采用的是基本相同的起跳方式,只是在腾空过程中其的动作为跨步跳姿势结构。
我们注意到,爱德华兹在第二跳(跨步跳)当中,1.起跳快速有力,这为其争取第二跳的远度创造了条件。
2.起跳的重心支撑点很高,这正是其离地时间短,保持1速度好的原因之一。
3.身体在腾空时收的很紧。
这为其做第三跳创造了条件。
4.落地时身体放的很开,由于爱德华兹始终都是在高重心下起跳,落地时各关节都能够充分伸展形成合理的缓冲预备阶段,使得其的支撑点始终都能保持在高的位置,从而最大程度的减少了前蹬时的阻力。
体育专业毕业论文浅析三级跳远技术的发展方向

体育专业毕业论文浅析三级跳远技术的发展方向引言:三级跳远作为田径项目中的一项重要赛事,其技术发展对于运动员的表现和成绩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对三级跳远技术的发展方向进行浅析,包括技术要素的改进、训练方法的创新以及科技手段的应用。
一、技术要素的改进1. 跑步起跳阶段跑步起跳是三级跳远中最关键的一环,对于起跳速度和起跳角度的掌握至关重要。
未来的发展方向可以通过优化起跳姿势和提高起跳速度来改进这一技术要素。
例如,通过力量训练和灵活性训练来增强运动员的爆发力和柔韧性,从而提高起跳速度和起跳角度。
2. 空中飞行阶段空中飞行是三级跳远中展示技巧和协调性的阶段,对于稳定着陆和延长飞行距离至关重要。
未来的发展方向可以通过改进技术要素,如改进飞行姿势、加强空中动作的协调性和稳定性,来提高运动员的飞行距离和成绩。
3. 着陆阶段着陆是三级跳远中最后一个关键的技术要素,对于保护运动员的身体和稳定跳远成绩具有重要意义。
未来的发展方向可以通过改进着陆技术,如改善着陆姿势、减小着陆冲击力等,来降低运动员受伤风险并提高跳远成绩。
二、训练方法的创新1. 力量训练力量训练在三级跳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可以提高运动员的爆发力和跳远能力。
未来的发展方向可以通过创新力量训练方法,如采用多种训练器械和训练方式,结合科学的负荷控制和周期化训练,来提高运动员的力量水平和跳远成绩。
2. 技术训练技术训练是三级跳远中提高技术要素的关键环节,需要通过不断重复和细致的训练来提高技术动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未来的发展方向可以通过创新技术训练方法,如结合视频分析和虚拟现实技术进行训练,来提高运动员的技术水平和跳远成绩。
三、科技手段的应用1. 运动生物力学分析运动生物力学分析可以通过运动捕捉系统和力学模型等手段来研究和分析运动员的技术动作和力学特征,从而找到优化技术要素的方法。
未来的发展方向可以通过更加先进的运动生物力学分析技术,如三维运动捕捉系统和仿真模拟软件等,来深入研究三级跳远的技术要素和改进方向。
初中体育论文三级跳远运动员速度专门力量训练

初中体育论文三级跳远运动员速度、专门力量训练摘要:三级跳远成绩的取得,取决于许多因素,如运动员技术的熟练程度,身体素质发展水平,心理状况,竞技状态以及环境的影响等等。
这其中身体素质是保障三级跳远成绩得以大幅度提高的基础,而身体素质中的速度、专门力量提高是三级跳远成绩的关键。
为了提高这两项素质,探讨其训练方法,对该两项运动素质的训练框架作出科学的设计。
关键词:三级跳远、速度训练、专门力量训练三级跳远是集速度、力量、爆发力、柔性、协调能力等各项素质因素于一体,经过单足跳、跨步跳、跳跃三个连续动作组成的技术比较复杂,对身体素质要求很高的跳跃项目。
随着三级跳远成绩的提高也对其技术和身体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全面发展素质的同时有针对性加强速度、专门力量的训练。
图1三级跳远运动员速度、专门力量训练框架1、提高运动员的助跑速度要想提高三级跳远运动员的助跑速度,运动员本身必须具备较高的速度水平,并在助跑中很好地发挥水平速度的能力,发展绝对速度。
1.1使三级跳远运动员具备较高的速度水平应该从提高跑的能力,发展绝对速度。
1.1.1提高跑的能力是发展速度的基础,运动员只有具备了较强的跑的能力,才能够速度水平 在助跑中发挥 速度 跑的能力 绝对速度 快速力量 快速跳跃 带助跑快速跳跃 计时跳跃 助跑速度训练 专门力量训练谈到发展速度的问题。
因此,在发展三级跳远运动员绝对速度的过程中,我们首先应该考虑提高运动员跑的能力。
在实际训练过程中,我们通常采用以下方法来提高三级跳远运动员跑的能力:100米、150米、200米加速跑、间歇跑、变速跑和参加100米、200米比赛。
1.1.2发展决定速度随着三级跳远技术的发展,速度型三级跳远运动员的出现。
三级跳远运动员对其跑的决定速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世界一流水平的三级跳远运动员都具有很高的速度水平,他们不仅是一流的三级跳远运动员,而且还是一流短跑运动员。
我们应该从现在开始着手培养具有短跑气质的三级跳远运动员。
三级跳远技术分析-跨步跳

三级跳远技术分析之二—跨步跳刘劲松(洛阳市田径体校)摘要通过对现代三级跳远技术的分析,对三级跳远当中第二跳的技术特点进行理论总结,提出速度型起跳的特点方式,以及对错误动作的分析,并提出改进方法,以提高和改进三级跳远的第二跳与第三跳的技术和成绩。
关键词跨步跳三级跳远着地落地支撑重心展髋1.问题的提出三级跳远的第二跳为跨步跳,它是起到承前启后作用的一级跳跃。
它的前面一跳是单腿跳,后面一跳为跳跃落地。
跨步跳技术的好坏直接影响第三跳的起跳效果和成绩的提高。
而跨步跳的好坏又取决于单腿跳接跨步跳的衔接技术的合理与否。
通常我们在做分解练习时的跨步跳都能很好的利用速度的向前性,起跳的效果也非常好。
而到做三级跳完整技术时所表现出来的效果就大相径庭了。
如何解决单腿跳接跨步跳当中的技术衔接,对动作意识有何新的认识和发掘,才能适应三级跳远完整技术对跨步跳动作的要求和提高。
2.研究对象与方法2.1 研究对象爱德华兹奥尔森国内一些高水平三级跳远运动员省十运会年度比赛三级跳远的运动员洛阳市田径体校练习三级跳远的运动员2.2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观察法分析法观看优秀三级跳远运动员的技术录像与图片3.讨论与分析世界纪录保持者英国的爱德华兹是三级跳远速度型技术的代表,其破世界纪录18.29米时的三跳比例为34%-30%-36%。
其第一跳与第二跳的起跳角均为12度。
这就是说,其的前两跳采用的是基本相同的起跳方式,只是在腾空过程中其的动作为跨步跳姿势结构。
我们注意到,爱德华兹在第二跳(跨步跳)当中,1.起跳快速有力,这为其争取第二跳的远度创造了条件。
2.起跳的重心支撑点很高,这正是其离地时间短,保持1速度好的原因之一。
3.身体在腾空时收的很紧。
这为其做第三跳创造了条件。
4.落地时身体放的很开,由于爱德华兹始终都是在高重心下起跳,落地时各关节都能够充分伸展形成合理的缓冲预备阶段,使得其的支撑点始终都能保持在高的位置,从而最大程度的减少了前蹬时的阻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级跳远跨步跳的技术分析[摘要] 跨步跳是三级跳远重要的技术环节,在整个三级跳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跨步跳”既要承受很大的冲击力,又要迅速蹬伸起跳获得向前向上的动力,不仅要跳越足够远的距离,还要把“单足跳”与“跳跃”有机地连贯起来,使之成为一个整体。
本文依据对我国部分优秀青年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的跨步跳技术分析,提出在起跳腿起跳准备,蹬摆,腾空,着地的分析结果及相关结论。
[关键词] 三级跳远起跳蹬摆腾空着地技术三级跳远是人体经过快速助跑后,由单足跳、跨步跳、跳跃所组成的连续三次腾越的运动项目。
在训练与教学中有不少教师和教练员只重视了第一跳和第三跳技术,而忽略了第二跳技术。
正确的认识和了解第二跳技术,对完善整个三级跳远技术非常重要。
我们认为,影响三级跳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跨步跳技术。
本文是通过对跨步跳阶段各环节过程的分析来研究起跳技术的。
一、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查阅国内外有关三级跳远跨步跳技术分析文献75篇,并收集优秀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的相关技术数据进行研究,对相关文献进行了仔细的阅读与分析。
2.统计分析法根据收集到的资料数据,合理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相应的结论。
二、结果与分析1.跨步跳的起跳阶段(1)跨步跳的起跳准备。
第二跳的起跳在单足跳的腾空过程中就开始了,这时必须做好第二跳的思想和身体准备。
(2)跨步跳起跳技术分析。
当第一跳腾空后,起跳腿要放松地留在体后成腾空步姿势。
经大量运动实践证明,当这种姿势保持到腾空路线大约三分之一的距离时,摆动腿与起跳腿开始交换,这时的摆腿要自然地由上而下伸并后摆,起跳腿同时自后屈向前上方提摆,要稍微向上提髋,以髋带动大腿向前,向上摆动并控制在一定高度做积极的交换动作。
在这里必须强调,积极主动准确地掌握交换腿的最佳时机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正确地掌握交换腿时机可进行积极有力的着地和“扒地”动作。
由于积极有力的“扒地”此脚向前的动力可转移到身体其他部位上,对于所减少的水平速度有所补偿,使第二跳在尽可能少的削弱水平速度的情况下进行积极有力的起跳。
如果换腿过早,将影响腾空步的远度并产生消极的落地现象,造成制动,削弱了水平速度,从而影响了第二跳的远度。
如果换腿过晚则在换腿动作完成后还来不及做充分积极的落地动作脚已着地,这样虽然落地时重心较低,使第一跳腾空时间较长,水平位移也较大,但因没有做积极主动的落地动作,起跳腿和身体之间不能进行动量转移,所以也同样影响第二跳的远度。
(3)跨步跳起跳腿起跳角度分析。
优秀男子运动员的起跳角度平均值为60°±2°,腾起角是运动员蹬离地面时,身体重心初速度的方向与水平面的夹角,它反映水平速度与垂直速度的配比关系,也是运动员腿部力量素质大小的标志。
所以,在保持较高水平速度的前提下,获得适宜的腾起角度更为重要。
2.跨步跳阶段的蹬摆技术(1)跨步跳阶段的蹬摆技术分析。
跨步跳阶段的蹬摆技术主要是加大运动员支撑缓冲能力,即肌肉退让性工作能力的训练以及充分快速的蹬伸能力,加强起跳过程中“以摆带蹬,以摆促蹬”的指导思想。
第一跳落地后,在摆动腿和两臂的配合下,起跳腿做积极有力的蹬伸动作。
蹬伸起跳腿的动作是:先伸展髋关节,再伸展膝关节,最后有力地伸展髋关节。
摆动腿在第一跳腾空阶段中与起跳腿交换后,要滞留在后面(摆动腿大腿肌群拉长),起跳腿着地后,该腿要大幅度向前,然后向上摆动。
与此同时,两臂也由体后向前做积极有力的挥摆,这样,由于摆动腿和两臂的积极摆动,使身体获得很大的动量,并转移到整个身体上,从而增加了起跳时所产生的蹬地反作用力。
(2)跨步跳起跳蹬伸阶段技术分析。
此阶段髋关节一直处于加速伸展状态,直至伸展达到最大值。
此时的膝、踝关节角度仍继续减小,膝关节缓冲角速度逐渐趋向0,主要是由于膝关节受到巨大的冲击力作用后被动缓冲,使膝关节被迫拉伸进行离心收缩,并产生强烈的刺激,因而引起强烈的牵张反射,使肌肉产生超大力量,阻止膝关节进一步缓冲,踝关节的缓冲角速度仍保持较大的缓冲角速度值继续缓冲,主要是由于膝关节的主动伸展,使膝关节缓冲角速度减小,此时受水平速度和惯性力作用的人体就从膝关节缓冲转向了以踝关节为轴的屈踝缓冲,如果踝关节具有较强的退让收缩能力和屈踝缓冲能力,将有利于外能以肌肉弹性势能和化学能的形式储存到伸膝和屈踝肌群中。
此时人体重心仍在支点后方,获得支撑反作用力的水平分力与人体运动方向相反,是人体运动的阻力,产生负加速度,影响水平速度发挥,但随着重心的前移和下肢的蹬伸以及摆动腿的加速前摆,垂直分力逐渐加大,水平分力逐渐减小,产生的垂直分力与人体向上的运动方向一致,产生向上加速度,使人体获得向上运动的动力。
(3)跨步跳阶段的摆动腿技术分析。
起跳后摆动腿的积极、有力、正确方向的摆动,能够拉长摆动腿后肌群,有利于下压力量的发挥,为落地创造较好的着地角。
同时还能加大两大腿间的夹角为后腿向前摆动创造良好的肌肉用力条件。
同时两臂积极、有力、正确的摆动也可以加快三跳的速度与远度。
摆动环节的摆动腿摆动在踏跳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着地前两腿的剪绞动作是否积极的重要指标是两大腿之间的夹角。
优秀运动员注重后摆的重要作用,他们在支撑腿着地之前已开始积极摆动,因而着地瞬间两大腿间的夹角小。
这样做不但可以快速移动重心、缩短缓冲时间,为蹬伸创造有利条件,还可以主动缓冲着地时的载荷。
(4)跨步跳阶段臂摆动技术分析。
三级跳远跨步跳阶段的摆臂主要有两种,即单臂摆动和双臂摆动。
双臂摆动以右脚踏跳为例,第一跳的摆臂是双臂由身体后方同时向身体前方摆动(同时进行单足跳),单足跳落地后,左臂小幅度在身体前摆(不过腰部),右臂大幅度摆至身后(同时进行跨步跳)。
跨步跳结束后,右臂由身体后部全力向前上方摆动,同时左臂配合右臂,带动身体跳跃,完成整个试跳。
单臂摆动以右脚踏跳为例,第一跳左臂前摆,右臂后摆至身体后侧(同时进行单足跳),单足跳落地后,右臂由身后向身前摆动,左臂由身前向身后摆动(同时进行跨步跳),跨步跳落地后,左臂由身后向身体上方摆动,右臂配合左臂摆动,带动身体进行跳跃落地,完成整个试跳。
运动员在三级跳远时采用双臂摆的,因为他们非常重视三级跳远起跳的垂直速度,故称为三级跳远的高跳技术。
由于非常重视三级跳远起跳的垂直速度,为了加大第一跳起跳力度,有部分运动员在三级跳远起跳时采用双臂摆动作。
但是随着运动员采用起跳时重视水平速度的三级跳远技术后,三级跳远技术又有了新的理解,这种重视保持每一跳水平速度的技术被称为平跳技术。
由于重视了助跑与起跳的结合,所以那种既破坏动作平衡又影响起跳速度的双臂摆动方式渐渐被广大教练员与运动员所摒弃。
运用跑步动作中的生物力学原理来分析,三级跳远的起跳摆臂问题不能与跑的动作分开,用跑的动作来解释三级跳远起跳时应采用单臂摆是较能说明问题的,因为三级跳远是在快速助跑下起跳,助跑与起跳结合的好坏与三级跳远成绩的好坏有直接关系。
3.跨步跳腾空阶段分析跨步跳腾空技术的分析。
第二跳的腾空阶段,要求保持较长的跨步姿势。
在跨步运行过程中,摆动腿的大腿继续向上高抬,起跳腿自然弯曲留在身体的后面,以加大两大腿的夹角。
此时上体保持稍前倾的姿势,双臂由前上方向身体的下后、侧方弧形摆动。
这一系列动作,也为第三跳的着地起跳创造了条件。
在观看世界级水平三级跳远运动员技术影片时,不难发现在第二跳腾空后半段,不少运动员摆动腿有一个在摆动的基础上再次向前上方的摆动动作。
一般把这个动作称为“第二次挥摆”。
它的作用具体表现在:第一,能进一步拉长摆动腿后群肌肉,使落地前摆动腿角速度加快。
第二,能有效地带动髋关节的活动,使身体各环节重心在空中进行调整,总重心在空中对于整个身体各环节相对前移,为落地时重心处于较前位置、防止屈髋创造了条件。
第三,由于运动肢体的相向运动,摆动腿带髋积极向前上方挥摆动作,必然引起后腿向后、向上的有力振摆。
加大了两腿之间夹角,为后腿向前摆动提供了良好的肌肉用力条件。
4.跨步跳摆动腿着地阶段着地动作是前一跳腾空动作的终止环节,又是起跳的始动环节。
所以着地动作做为前后两跳结合的技术关键环节,正确与否直接影响起跳效果的好坏。
对跨步跳和跳跃来说,合理的着地动作能减少前一跳对后一跳的影响。
着地角是反映着地动作的重要指标。
在支撑反作用力相等条件下,着地角大,水平向后的分力就小。
水平向后的力在此为制动力,能够减少水平速度的损失;但随着水平分力的减少,垂直向上的支撑反作用力就增加,也就增大了下肢肌在垂直方向的支撑负荷。
所以,运动员起跳时着地角并不是越大越好。
正如和平所说:“在理想情况下,为了保持水平速度,运动员应该使用小角度踏跳,大角度着地,但这却是不可能的。
”因为,下肢肌在完成起跳的过程中有其独特的运动机制和机能特性。
根据肌肉反映特性值的公式r=垂直冲击力极值/自身体重/起跳时间,当运动员这种肌肉反应特性一定时,若下肢肌承受了较大的垂直冲击力,就会延缓退让性工作向克制性工作的转化,发力不充分。
所以运动员每一跳着地角的大小直接关系到各跳着地瞬间垂直方向所承受的冲击负荷大小,从而成为了影响运动成绩的重要因素。
我国运动员的跨步跳着地角为62.44°±3.09°,世界优秀运动员为68.43°士2.45°,前者较小,说明我国运动员相对地加大了水平制动力,这是造成跨步跳水平速度损失过大的一个重要原因。
我国运动员要想减少水平制动力,降低水平速度的损失,需强调控制着地点,保持高重心,并以积极的“扒地”式技术着地。
第二跳的着地是在交换腿后两大腿摆到最大幅度时,两臂也摆至体后时开始的。
起跳腿的着地过程是:以髋带动大腿,再用大腿压小腿,依次向前、向下、向后做积极的“扒地”动作。
在着地时,由于动作结构上的原因,着地腿前伸是必然的,但过分的前伸(甩小腿)就会生较大的制动,其结果是迫使着地腿屈髋,由于屈髋,摆出腿就会过分地向上摆动,使整个身体向上运动,见高但不见远,从而大大损失了水平速度。
最佳的着地点,应落至身体重心投影前25-30厘米处。
这样,随着“扒地”动作和身体重心的前移,使落地时身体重心正好压在起跳腿上,为蹬摆提供最合理的身体姿势。
由于起跳腿足部相对于身体向后做运动,所以做“扒地”动作时所产生的摩擦力与身体方向一致,对身体动作的水平速度起补偿的作用。
三、结论(1)三级跳远的第二跳是在起跳腿连续两次踏跳情况下进行的。
三级跳远第二跳的好坏,与第一跳的腾空高度密切相关。
为了使第二跳跳好,第一跳就要向腾空不太高,水平位移距离远的方向发展。
(2)第二跳腾空中摆动腿的再次挥摆动作能提高落地动作的效果。
(3)加大运动员在起跳着地阶段的支撑缓冲能力。
(4)在三级跳远中采用单摆臂的方式不仅符合人体运动时的力学特征,而且能维持跑的动作平衡稳定性,也起着帮助加快频率与引导向前的作用,所以单臂摆对于速度的发挥明显优越于双臂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