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宝鸡教学计划

合集下载

五年级上册《美丽宝鸡》教案

五年级上册《美丽宝鸡》教案

五年级上册《美丽宝鸡》教案常丰镇中心小学课程教案课程名称美丽宝鸡班级五年级授课教师郭德元第一课多彩宝鸡目标导学学习1、寻找能代表宝鸡的颜色。

目标2、让学生感受宝鸡的历史文化、自然风光、名俗文化。

3、让学生感受生态宝鸡、红色宝鸡、文化宝鸡。

重点难点了解宝鸡的历史文化、自然风光、名俗文化。

让学生感受生态宝鸡、红色宝鸡、文化宝鸡。

课前准备宝鸡发展的图片第1课时学习过程设计激同学们,宝鸡历史悠久,风光秀丽、物产丰富,享有“炎趣帝故里”、“民间工艺美术之乡”等美誉。

灿烂的历史文化、导独特的自然风光、多元的民俗文化……让宝鸡散发出多彩的光入芒,今天让我们一起去探寻多彩的宝鸡吧!一、发现宝鸡1、如果要用一种颜色来描绘宝鸡,你会选择什么颜色?2、班内交流。

二、感受美丽1、生态名城——绿色宝鸡2、农业大市——红色宝鸡进行活动方1、搜集宝鸡发展的资料或图片,分享交流。

法2、观察课本中的图片。

指引我的行动总结3、查资料,了解更多的关于宝鸡的知识。

1、寻找哪些能代表宝鸡的颜色?代表保级色彩的物品分别是什么? 2、制作展示宝鸡绚丽多彩的图片集。

3、班内展示、交流。

同学们,你现在心目中的宝鸡是否又增添了一份新的色彩。

第2课时学习过程设计激趣导入同学们,本节课我们共同感受文化名城——土黄色宝鸡。

进一、自学课本P12---P16。

思考:“炎黄”指的是什么?为什行么会有这种说法? 活二、班内交流动三、总结拓展方法指上网查寻更多的关于“炎帝”的资料,进一步感受“土黄色宝鸡”。

引我的活动总给P17的小动物的身体部位用彩笔染上你寻找的能够代表宝鸡的颜色。

同学们,宝鸡这片黄土地曾经孕育了丰厚的文化,他拥有其他结地方无法比拟的文化气息。

第二课走进青铜时代目学习1、会分辨青铜器的用途。

2、让学生感受宝鸡的青铜器特征。

3、研究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

了解宝鸡各具特色的青铜器。

研究青铜器上图案的秘密。

标目标导重点学难点课前铜钱、铜质铃铛。

准备第1课时学习过程设计激趣导入进行活动同学们,在古代,有许多青铜质物品。

初中美丽宝鸡教学教案

初中美丽宝鸡教学教案

教案名称:《宝鸡的美丽》年级:八年级学科:语文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宝鸡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和现代发展,增强学生对家乡的认识和热爱。

2. 通过学习课文,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

教学重点:1. 课文《宝鸡的美丽》的内容理解和情感体验。

2. 学生朗读、表达和写作能力的培养。

教学难点:1. 学生对课文中所涉及的历史、文化、地理知识的掌握。

2. 学生如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转化为爱护家乡的行动。

教学准备:1. 课文《宝鸡的美丽》及相关资料。

2. 教学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宝鸡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和现代发展。

2. 学生分享自己对宝鸡的了解和印象。

二、学习课文(20分钟)1. 学生朗读课文《宝鸡的美丽》,感受课文的情感。

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理解课文内容。

3. 学生讨论课文中所涉及的历史、文化、地理知识。

三、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学生对宝鸡的了解和热爱。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教师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回忆宝鸡的美丽。

2. 学生分享自己对宝鸡的印象和感受。

二、实践活动(2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结合课文内容,提出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建议。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三、写作练习(15分钟)1. 教师布置写作任务:以“我爱宝鸡”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2. 学生现场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爱护家乡。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写作成果和感受。

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情感体验。

2. 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和成果。

3. 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和成果展示。

六年级上册美丽宝鸡教案

六年级上册美丽宝鸡教案

六年级上册美丽宝鸡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宝鸡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经济发展和民俗风情,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2. 通过学习宝鸡的历史文化,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增强民族自豪感。

3.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宝鸡的自然风光1. 学习宝鸡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

2. 欣赏宝鸡的自然景观,如太白山、法门寺、秦岭等。

第二课时:宝鸡的历史文化1. 学习宝鸡的历史沿革,了解宝鸡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2. 欣赏宝鸡的历史文化遗迹,如周原、炎帝陵、宝鸡博物馆等。

第三课时:宝鸡的经济发展1. 学习宝鸡的产业结构,了解宝鸡的经济发展状况。

2. 探讨宝鸡的经济发展对家乡的影响。

第四课时:宝鸡的民俗风情1. 学习宝鸡的民间艺术,如凤翔剪纸、宝鸡皮影等。

2. 体验宝鸡的民俗活动,如社火、庙会等。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宝鸡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经济发展和民俗风情。

2. 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互相分享对宝鸡的了解和感受。

3.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口头表达,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宝鸡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经济发展和民俗风情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口头表达能力。

3. 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民族自豪感。

五、教学资源1. 多媒体课件、教学素材。

2. 宝鸡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经济发展和民俗风情的图片、视频等资源。

3. 小组合作探究的工具,如笔记本、彩笔等。

六、教学活动设计第六课时:宝鸡的自然保护1. 让学生了解宝鸡的自然保护区和野生动植物保护情况。

2. 培养学生保护环境、关爱生灵的意识。

教学活动:1. 观看宝鸡自然保护区的视频资料。

2. 学生分享了解到的宝鸡自然保护区的信息。

3. 讨论如何保护宝鸡的自然环境和野生动植物。

七、教学活动设计第七课时:宝鸡的城市建设1. 让学生了解宝鸡的城市建设和发展规划。

2. 培养学生关注城市发展,为家乡建设出谋划策的意识。

美丽宝鸡教案

美丽宝鸡教案

美丽宝鸡教案教案标题:探索美丽宝鸡——地理教育主题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宝鸡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和气候特点。

2. 了解宝鸡的历史文化背景。

3. 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地方文化意识。

教学重点:1. 宝鸡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

2. 宝鸡的气候特点。

3. 宝鸡的历史文化背景。

教学难点:1. 历史文化背景的综合理解和分析能力。

2. 地理概念与实际地理环境的联系。

教学准备:1. 电子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2. 宝鸡地图和相关图片。

3. 宝鸡的历史文化资料。

教学过程:引入: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宝鸡的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景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引导学生思考:你知道宝鸡在哪个省份?它有什么特点?探索宝鸡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1. 展示宝鸡的地理位置,介绍宝鸡所在的省份和周边城市。

2. 利用地图和图片,让学生观察宝鸡的地形地貌特点,如山脉、河流等。

3. 引导学生思考:宝鸡的地形地貌对它的发展有什么影响?了解宝鸡的气候特点:1. 展示宝鸡的气候图表,让学生观察宝鸡的气候特点,如温度、降水等。

2. 引导学生思考:宝鸡的气候特点对当地的农业和生活有什么影响?探索宝鸡的历史文化背景:1. 介绍宝鸡的历史文化背景,如秦始皇陵、法门寺等。

2. 分组让学生选择一个历史文化景点进行深入研究,并准备简短的介绍。

3. 学生进行小组展示,分享各自的研究成果。

总结:1. 总结宝鸡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和历史文化背景。

2. 引导学生思考:宝鸡的特点对当地的发展有什么积极和消极的影响?拓展活动:1. 鼓励学生利用互联网等资源,进一步了解宝鸡的其他方面,如经济发展、人文地理等。

2.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亲身感受宝鸡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文化。

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小组展示中的积极参与程度。

2. 小组展示评估:评估学生对所选历史文化景点的研究深度和表达能力。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或写作任务,检验学生对宝鸡地理和历史文化的理解程度。

六年级上册美丽宝鸡教案

六年级上册美丽宝鸡教案

六年级上册美丽宝鸡教案第一章:宝鸡的自然风光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宝鸡的自然地理特征,如地理位置、气候、地形等。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内容:1. 宝鸡的地理位置及特点2. 宝鸡的气候类型及特点3. 宝鸡的地形地貌特征教学活动:1. 图片展示:展示宝鸡的自然风光图片,让学生初步感受宝鸡的自然美景。

2. 视频播放:播放宝鸡自然风光的视频,让学生更加深入了解宝鸡的自然景观。

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宝鸡自然风光的特点,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

第二章:宝鸡的历史文化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宝鸡的历史文化底蕴,如古代文明、历史遗迹等。

2.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内容:1. 宝鸡的古代文明2. 宝鸡的历史遗迹教学活动:1. 图片展示:展示宝鸡的历史文化图片,让学生初步感受宝鸡的历史氛围。

2. 故事讲解:讲解宝鸡的历史故事,让学生了解宝鸡的历史变迁。

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宝鸡历史文化的特点,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第三章:宝鸡的民俗风情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宝鸡的民俗风情,如传统节日、民间艺术等。

2. 培养学生对民俗文化的兴趣,增强民族认同感。

教学内容:1. 宝鸡的传统节日2. 宝鸡的民间艺术教学活动:1. 图片展示:展示宝鸡的民俗风情图片,让学生初步感受宝鸡的民俗特色。

2. 视频播放:播放宝鸡民俗风情的视频,让学生更加深入了解宝鸡的民俗文化。

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宝鸡民俗风情的特点,培养学生对民俗文化的兴趣。

第四章:宝鸡的现代发展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宝鸡的现代发展成果,如城市建设、经济产业等。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为家乡发展做贡献的意识。

教学内容:1. 宝鸡的城市建设2. 宝鸡的经济产业教学活动:1. 图片展示:展示宝鸡的现代发展图片,让学生初步感受宝鸡的发展变化。

2. 视频播放:播放宝鸡现代发展的视频,让学生更加深入了解宝鸡的发展成果。

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宝鸡现代发展的特点,引导学生为家乡发展做贡献。

四年级美丽宝鸡教案

四年级美丽宝鸡教案

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对宝鸡市的了解和认知。

2.通过学习美丽宝鸡的特色,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自豪感。

3.通过参观和实地体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观察力。

4.培养学生爱护环境和保护文物的意识。

5.通过多种活动形式,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1.培养学生对美丽宝鸡的认知和了解。

2.提高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自豪感。

3.培养学生爱护环境和保护文物的意识。

教学准备:图片、视频、宝鸡旅游地图、抽查卡片、实地参观安排。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教师用图片或视频介绍宝鸡市的美丽风景和历史文化。

2.师生共同讨论,学生表达对宝鸡市的了解和认知。

二、课堂讲解(20分钟)1.教师通过图片和地图,介绍宝鸡市的地理位置、旅游景点和历史文化。

2.引导学生了解宝鸡市的特色和知名景点,如法门寺、陈仓遗址、太白山等。

三、实地参观(40分钟)1.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重要景点,如法门寺、陈仓遗址等。

2.学生在参观过程中,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用自己的心灵感受,体验美丽宝鸡的风景和历史文化。

四、小结(15分钟)1.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今天学习的内容和体验的感受。

2.学生展示自己在参观过程中拍摄的照片和写下的心得。

五、延伸拓展(30分钟)1.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组织相关活动,如模拟旅游、绘制宝鸡景点地图等。

2.学生通过参与活动,加深对美丽宝鸡的认识和了解。

六、结束语(5分钟)1.教师对学生的参与和表现进行肯定和鼓励。

2.对今天的教学进行总结和展望。

板书设计:美丽宝鸡1.地理位置:陕西省宝鸡市2.知名景点:法门寺、陈仓遗址、太白山等3.历史文化: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源远流长的人文景观。

教后反思:通过本次教案的实施,学生对美丽宝鸡有了更深入的认知和了解。

实地参观让学生亲身体验了美丽宝鸡的风景和历史文化,加深了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自豪感。

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较高,积极互动,表现出良好的学习态度。

同时,在延伸拓展环节,通过活动的形式,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美丽宝鸡数学教学计划范文

美丽宝鸡数学教学计划范文

“美丽宝鸡数学教学计划”范文每个科任老师都应该制定好教学计划来安排教学工作,这样才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下面是由我给大家大家带来的,希望大家喜欢!美丽宝鸡数学教学计划(一)上学期的复习教学,是整合升华学科知识、培养提高应试能力的重要环节。

复习教学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中考的成功与否。

为保障毕业班复习教学取得良好成效,奠定今年中考胜利的基础,结合本年毕业班工作实际,对初三复习教学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坚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为准绳,继续深入开展新课程教学改革。

以提高学生中考成绩为出发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解题答题的能力。

同时通过本学期的课堂教学,完成九年级上册数学教学任务。

并根据实际情况,计划完成九年级上册新授课教学内容。

二、学情分析通过对上期末检测分析,发现本班学生存在很严重的两极分化。

一方面是平时成绩比较突出的学生基本上掌握了学习的数学的方法和技巧,对学习数学兴趣浓厚。

另一方面是相当部分学生因为各种原因,数学已经落后很远,基本丧失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材分析第二十一章一元二次方程(13课时)本章的主要学习一元二次方程及其有关概念,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运用一元二次方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其中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思路和具体解法是本章的重点内容。

方程是科学研究中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也是后续内容学习的基础和工具,本章是对一元一次方程知识的延续和深化,同时为二次函数的学习作好准备.数学建模思想的教学在本章得到进一步渗透和巩固。

第二十二章二次函数(12课时)本章是学生学习了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以后,进一步学习函数知识,是函数知识螺旋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

二次函数是描述变量之间关系的重要的数学模型,它既是其他学科研究时所采用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是某些单变量最优化问题的数学模型,如本章所提及的求最大利润、最大面积等实际问题。

一年级美丽宝鸡教案5-8

一年级美丽宝鸡教案5-8

一年级美丽宝鸡教案5-8第一篇:一年级美丽宝鸡教案5-8第五课:麟游豆香教学目标:1、了解麟游的概况。

2、通过学习,了解麟游的豆制品。

3、认识自己吃过的豆类和豆制品。

教学重点:了解麟游的概况,体会麟游丰富的豆制品。

教学准备:相关图片,各种豆类,教案、课件等。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麟游的概况。

2、了解各种豆制品。

教学准备:相关图片;各种豆类。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

二、激趣导入。

麟游是出产杂豆的好地方,豆类作物也是麟游人钟爱的粮食作物之一,在当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豆子做成的美食更让人久吃不腻。

麟游杂豆不仅有着很好的食用价值,还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它为当地人民过上辛福生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三、新授。

1、发现宝鸡:看图了解麟游县的地理位置,气候,物产等,并阅读文本深入了解。

2、说一说自己吃过的豆制品。

凤翔豆花泡馍、豆浆、豆腐、豆腐皮、豆腐脑、豆干………。

3、常吃豆制品的好处。

富含蛋白质,增强人体免疫力、预防便秘、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美容养颜等。

四、小组交流说一说你们家是经常吃的豆制品,你自己参与或家里制作过的豆制品怎样做的?五、总结教学。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麟游的概况。

2、认识各种豆类。

教学准备:相关图片;各种豆类。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

二、激趣导入。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同学们,这是一首关于豆子的美丽诗句,作者借描述豆子来抒发对爱人的思念之情。

其实红豆在我们宝鸡也有生产,其他的豆类还有我们常见的绿豆、黄豆、花豆等。

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一下麟游的特产-----杂豆。

三、新授。

1、发现宝鸡:看图了解麟游县杂豆,阅读文本深入了解为什么麟游被称为“名贵杂豆之乡”。

2、看图及实物认识各种麟游杂豆。

绿豆。

可用来做绿豆汤,是夏季家庭常备的解暑食品;还有绿豆糕,是一种美味的糕点。

芸豆。

根据表皮颜色可分为红芸豆、白芸豆、黑芸豆等。

除食用价值较高外,药用价值也较高,有理气、补肾、健胃等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2019学年度七年级美丽宝鸡下册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小,地处农村,知道的事情也比较少,对自己家乡的风土人情也知道的少,因此要通过多种渠道让学生去了解知道自己家乡的风土人情,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

二、教材分析
本教材针对各学段学生认知能力特点选定主题,引导学生了解家乡、认识家乡,激发学生热爱家乡、服务社会、建设祖国的情感,提升学生的科学和人文素养。

主要是通过引导学生走进自然、发现自然、了解自然、热爱自然、保护自然,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的能力,形成保护生态的意识,养成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科学发展观,树立现代教育理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依托本土教育资源,强化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教学重难点:通过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生态概念,感悟家乡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就,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欣赏能力、利用工具能力、参与生活能力、思考表达能力,使学生学会赞美生活,养成积极的生活态度。

引导学生了解家乡、认识家乡,激发学生热爱家乡、服务社会、建设祖国的情感,提升学生的科学和人文素养。

四、教学措施:
看电视、看图片、播放光盘、简介宝鸡人文历史等
五、教学进度安排
教学安排:
每周安排1课时,本学期16课时。

第1、2周宝鸡的地理标志产品
第3、4周艺术作品的色彩
第5、6周农业技术惠万家
第7、8周宝鸡大地百花开
第9、10周走进宝鸡博物馆
第11、12周探寻周人足迹
第13、14周滔滔渭水展新颜
第15、16周新老照片看变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