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不应该降低刑事责任年龄 资料
当今中国应不应该降低刑责年龄 一辩稿

当今中国应该降低刑责年龄感谢主席,问候在场各位。
今天我方所持的观点是当今中国应该降低刑责年龄。
开宗明义,概念先行。
应该,即情理上必然或必须如此,刑责年龄是指法律规定行为人对自己的犯罪行为负刑事责任必须达到的年龄。
我方提倡的降低刑责年龄并不仅是提出一条更低的年龄线来取代现在的14周岁,而是面对一个低于十四周岁的实施犯罪的孩子,我们应该用刑罚让他去为自己的行为负责、用刑责来引导他向善。
接下来我将作为正方一辩来陈述我方观点。
首先,降低刑责年龄能够很好地体现法律的公平正义。
人在刑法意义上的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受到两方面影响,其一是人的成熟程度,其二是社会知识发展制约。
根据1979年刑法制定时的国情,当时的人认为14岁以下的人处于心理和生理不成熟的阶段,不具备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因此法律给予他们一定的宽容,不追究其犯罪责任, 这体现了法律规定的公正性。
随着经济和科技的高速发展,未成年人拥有了更好的生活成长环境,物质、精神世界变得丰富,在心理上、生理上都趋于早熟,辨识及认知能力较改革开放前有显著提高。
权威的声音指出了当代人的发育普遍提早了2到3年,青春期也相应提前。
更有调查表明,未成年人在青春期犯罪率极高,影响了社会秩序正常发展。
中国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会副会长李玫瑾表示,12.2岁为青少年出现不良行为的平均年龄,13-14岁则为不良行为发生高频区。
据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的统计资料显示,青少年犯罪占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其中14岁至18岁的未成年人犯罪又占到青少年犯罪的70%以上,低于 14岁的人所占比重逐年提升,未成年人犯罪呈现低龄化趋势且呈高发态势。
再者我国的基础教育水平较过去也得到了提高,并且网络的发展扩大了知识的来源,普法率较过去也得到很大的提升,据中国普法网显示全国大部分城市普法率已超过80%。
这些都使社会知识发展制约减少。
所以就目前国情来看,未成年人辨认和控制自己的能力已然提高,那随之刑责年龄也应下降才能体现法律的公正性。
当今中国,应当还是不应当降低刑事责任年龄?辩论赛 正方辩词一辩、二辩、三辩、四辩发言稿

当今中国,应当还是不应当降低刑事责任年龄?辩论赛正方辩词一辩、二辩、三辩、四辩发言稿一辩(正方辩词):尊敬的评委、各位观众:首先,我们要明确降低刑事责任年龄的必要性。
根据现行法律,中国刑事责任年龄为14岁,而与此相比,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的刑事责任年龄都普遍高于14岁。
然而,事实上,我们必须承认14岁以下的少年也可以做出严重违法犯罪行为。
降低刑事责任年龄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保护社会的公共利益和少年犯罪者的回归社会的机会。
其次,降低刑事责任年龄可以为发现和预防少年犯罪提供更有效的手段。
年龄较小的少年犯罪往往滑过了法律的漏网,无法承担刑事责任。
这给犯罪分子们提供了便利,他们可以逍遥法外,再次威胁社会安全。
通过降低刑事责任年龄,我们能够及早介入,及时给予适当的教育和辅导,帮助他们远离犯罪道路。
最后,降低刑事责任年龄能够提高社会的安全感。
年龄较小的少年犯罪所犯下的罪行可能同样令人震惊,但因他们年幼而不能承担刑事责任,社会会对此感到愤怒与不满。
这种感觉会导致对法律的信任和社会秩序的动摇。
降低刑事责任年龄将能让犯罪者受到应有的惩罚,增加社会对少年犯罪问题的认知,推动社会对法律的尊重和维护。
总而言之,降低刑事责任年龄是符合社会发展需要、有利于社会稳定的举措。
我们相信,通过降低刑事责任年龄,我们能够更好地保护社会利益,更好地保护和教育少年犯罪者,促进社会和谐与安全。
谢谢!二辩(正方辩词):尊敬的评委、各位观众:我们正方认为,降低刑事责任年龄是必要的,我们会从社会转型期的特殊性、国际视角和司法教育角度来阐述我方的观点。
首先,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这个时期相对而言,法制建设相对滞后,青少年犯罪呈现出高发态势。
而降低刑事责任年龄可以加强对于青少年犯罪的预防和引导。
特殊时期需要特殊对待,降低刑事责任年龄可以更好地保护青少年的权益、维护社会的稳定。
其次,国际视角是我们认识这个问题的重要角度。
目前,很多国家已经将刑事责任年龄上调至16岁甚至是18岁。
论文-浅析我国刑事责任年龄规定

大学毕业论文姓名教育层次学号分校专业法学教学点指导教师日期【论文摘要】:一、为有效遏制未成年人犯罪是否应该降低刑事责任年龄二、中外刑法有关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三、我国刑法关于刑事责任年龄的现状概述1、完全不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
2、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
3、完全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
4、减轻刑事责任年龄阶段。
四、刑事责任年龄的认定(1)书证(2)被告人供述及证人证言(3)鉴定结论(4)未查清的分情况处理五、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人的刑事责任范围(1)新刑法规定中的问题(2)解决途径六、关于我国新刑法相关规定存在的问题及可行性的建议(一)该款规定的罪名与相关罪名的包容问题(1)强奸罪是否包括奸淫幼女罪(2)抢劫罪与抢劫枪支、弹药、爆炸物罪(3)贩卖毒品罪与走私、运输、制造毒品罪(二)非该款法定罪名的犯罪的加重情节包含上述法定犯罪行为的处理(1)强奸罪与拐卖妇女儿童罪(2)故意杀人罪与绑架罪(三)解决途径七、参考文献【关键词】:刑事责任年龄、未成年人犯罪、年龄认定、责任范围、存在问题及建议【目录】:一、为有效遏制未成年人犯罪是否应降低刑事责任年龄………………3页二、中外刑法有关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3-4页三、我国刑法关于刑事责任年龄的现状概述…………………………4-5页四、刑事责任年龄的认定………………………………………………5-6页五、相对刑事责任年龄人的刑事责任范围……………………………6-7页六、关于我国新刑法相关规定存在的问题及可行性的建议…………7-10页七、参考文献………………………………………………………………10页浅析我国刑事责任年龄规定刑事责任年龄【1】是中国刑法理论体系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新的社会问题随之出现,与此同时中国刑法理论界对这一问题进行广泛而较为深入的探讨,并提出了新的理论观点。
本文仅就我国刑法关于刑事责任年龄规定之现状结合社会现实问题对这一论题予以探讨。
当今中国应该VS不应该降低刑事责任年龄辩论赛 正方辩词一辩、二辩、三辩、四辩发言稿

当今中国应该VS不应该降低刑事责任年龄辩论赛正方辩词一辩、二辩、三辩、四辩发言稿正方辩词一辩:尊敬的评委、各位辩手,大家好。
我作为正方第一辩,我认为当今中国应该降低刑事责任年龄。
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青少年犯罪问题的严重性。
据统计,未成年人犯罪人数逐年增加,其中不少犯罪行为已经达到了严重的危害社会治安的程度。
如果我们不及时采取措施,那么这种趋势将会越来越严重。
其次,降低刑事责任年龄可以更好地保障社会安全。
青少年犯罪的危害性很大,而目前的法律制度往往对未成年人犯罪者采取的是轻判或者不追究刑事责任的方式,这样无疑会对社会造成更大的危害。
我们应该采取更严格的措施,让未成年人在犯罪行为之前就意识到其严重性,从而有效地维护社会安全。
最后,我认为降低刑事责任年龄也可以更好地保护未成年人的权利。
未成年人的认知能力和行为能力都有限,他们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而做出错误的决定。
如果我们将未成年人视为成年人对待,那么在刑罚的执行过程中,他们的权利和利益很容易被忽视。
因此,我们应该采取更加人性化的措施,让未成年人在受到惩罚的同时也能够得到更好的保护和关爱。
正方辩词二辩:尊敬的评委、各位辩手,大家好。
我作为正方第二辩,我认为当今中国应该降低刑事责任年龄。
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青少年犯罪的根源问题。
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原因在于他们的心理和人际关系的问题。
如果我们不及时采取措施,那么青少年犯罪问题将会越来越严重。
其次,降低刑事责任年龄可以更好地预防青少年犯罪。
如果我们能够在未成年人犯罪之前就对其进行有效的教育和引导,那么很多犯罪行为就可以被预防。
同时,对于已经犯罪的未成年人,适当的惩罚也可以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为。
最后,我认为降低刑事责任年龄也可以更好地促进社会公正。
如果我们将未成年人视为成年人对待,那么在刑罚的执行过程中,未成年人的权利和利益很容易被忽视。
这样不仅不利于未成年人的成长,也会影响到社会的公正性。
因此,我们应该采取更加人性化的措施,让未成年人在受到惩罚的同时也能够得到更好的保护和关爱。
我国现行刑法对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及根据是什么

我国现⾏刑法对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及根据是什么我国现⾏刑法对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及根据是什么?已满⼗六周岁的⼈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四周岁不满⼗六周岁的⼈,犯故意杀⼈、故意伤害致⼈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四周岁不满⼗⼋周岁的⼈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因不满⼗六周岁的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
下⽂店铺⼩编整理资料为⼤家介绍刑事责任年龄的相关知识。
⼀、我国现⾏刑法对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及根据是什么1、《中华⼈民共和国刑法》第⼗七条规定:“已满⼗六周岁的⼈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四周岁不满⼗六周岁的⼈,犯故意杀⼈、故意伤害致⼈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四周岁不满⼗⼋周岁的⼈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因不满⼗六周岁的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
”2、《民法典》第⼗七条⼗⼋周岁以上的⾃然⼈为成年⼈。
不满⼗⼋周岁的⾃然⼈为未成年⼈。
第⼗⼋条成年⼈为完全民事⾏为能⼒⼈,可以独⽴实施民事法律⾏为。
⼗六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以⾃⼰的劳动收⼊为主要⽣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为能⼒⼈。
第⼗九条⼋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为限制民事⾏为能⼒⼈,实施民事法律⾏为由其法定代理⼈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为或者与其年龄、智⼒相适应的民事法律⾏为。
第⼆⼗条不满⼋周岁的未成年⼈为⽆民事⾏为能⼒⼈,由其法定代理⼈代理实施民事法律⾏为。
第⼆⼗⼀条不能辨认⾃⼰⾏为的成年⼈为⽆民事⾏为能⼒⼈,由其法定代理⼈代理实施民事法律⾏为。
⼋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不能辨认⾃⼰⾏为的,适⽤前款规定。
⼆、什么是刑事责任年龄1、刑事责任年龄准确地说应是刑事责任能⼒法定年龄,是指刑法所规定的⾏为⼈实施刑法禁⽌的法律⾏为并承担刑事责任所必须达到的年龄。
试论我国最低刑事责任年龄的降低

试论我国最低刑事责任年龄的降低一、本文概述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变化,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日益凸显,引起了广泛关注。
刑事责任年龄作为判定未成年人是否承担刑事责任的重要标准,其设置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未成年人的权益保护和社会公共安全。
本文旨在探讨我国最低刑事责任年龄的降低问题,分析现行刑事责任年龄制度的利弊,借鉴国外相关立法经验,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降低最低刑事责任年龄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通过对这一问题的深入研究,以期为完善我国未成年人犯罪法律体系,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提供有益参考。
二、最低刑事责任年龄的理论基础最低刑事责任年龄,是指刑法所规定的、行为人对自己的犯罪行为负刑事责任所必须达到的最低年龄。
它是刑事责任能力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的高度关注。
对于我国最低刑事责任年龄的降低,其理论基础主要源于以下几个方面:从生物学和心理学角度来看,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和信息获取的便捷,未成年人的生理和心理成熟速度普遍加快。
他们更早地接触和理解社会,更早地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从科学角度讲,适当降低最低刑事责任年龄有其合理性。
从法律公平性和正义性的角度出发,每个人都应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虽然未成年人在法律上享有特殊的保护,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可以完全逃避法律责任。
特别是在一些严重犯罪中,未成年人的犯罪行为给社会带来了极大的危害,他们应当为自己的行为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再次,从预防犯罪和改造罪犯的角度考虑,通过设定合适的最低刑事责任年龄,可以对那些严重违法的未成年人进行教育和惩罚,以防止他们继续犯罪,同时也可以对其他未成年人产生警示作用。
从国际法的角度看,我国降低最低刑事责任年龄也符合国际社会的普遍趋势。
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在不断调整其刑事责任年龄,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我国最低刑事责任年龄的降低有着坚实的理论基础。
它既是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必然结果,也是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预防犯罪和改造罪犯的重要举措。
当今中国,应该还是不应该降低刑事责任年龄?辩论赛 正方辩词一辩、二辩、三辩、四辩发言稿

当今中国,应该还是不应该降低刑事责任年龄?辩论赛正方辩词一辩、二辩、三辩、四辩发言稿正方辩词一辩:应该降低刑事责任年龄尊敬的评委、各位辩友:我作为正方第一辩,将为大家分析当今中国是否应该降低刑事责任年龄。
首先,降低刑事责任年龄能够更好地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
随着社会发展和信息技术的进步,未成年人接触到的不良影响越来越多。
然而,现行的刑事责任年龄限制让那些滥用未成年人的人利用漏洞逍遥法外。
我们必须认识到,一些犯罪行为是未成年人自身的选择,但是在存在不良环境的引导下做出的选择。
这种情况下,应降低刑事责任年龄,以便能追究那些滥用未成年人的人的刑事责任。
其次,降低刑事责任年龄有助于提高未成年人法律意识。
通过参与刑事诉讼过程,未成年人将会更加深入地了解犯罪与法律之间的关系,增强对法律的敬畏心和遵守意识。
同时,这也是他们成长和改正错误的机会,有助于帮助他们重新认识自我,走上正确的道路。
最后,降低刑事责任年龄有利于社会的长远发展和治安的维护。
未成年人犯罪的现象逐渐增加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一个严重问题。
降低刑事责任年龄可以更早地介入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对他们进行必要的惩罚和教育,降低再犯率,有效维护社会治安,为社会的和谐稳定做出贡献。
综上所述,降低刑事责任年龄是当今中国必要的一步。
它有助于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并且有助于社会的长远发展和治安的维护。
因此,我们坚信降低刑事责任年龄行之有效,并对当今中国产生积极的影响。
谢谢!正方辩词二辩:应该降低刑事责任年龄尊敬的评委、各位辩友:我作为正方第二辩,将继续阐述当今中国应该降低刑事责任年龄的理由。
首先,降低刑事责任年龄符合国际社会的趋势和国家发展需求。
目前,世界上大部分国家都已将刑事责任年龄设定在16岁以下,我们的国家应该与时俱进。
在法制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借鉴国际社会的经验和成果,以实现中国法制的现代化。
其次,降低刑事责任年龄有助于减少未成年人犯罪。
当前中国的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比较突出,犯罪的年龄越来越低龄化。
应不应该降低刑事责任年龄一辩稿

感谢主席,问候在场各位:最低刑事责任年龄是法律规定行为人应负刑事责任的最低年龄,我国规定为14岁,14至16周岁的未成年人具有相对无刑事责任能力,即犯故意伤害致重伤或死亡、强奸、放火等八项重要罪名时,才应当负刑事责任。
我方认为,当今中国,应该降低最低刑责年龄。
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首先,刑事责任年龄根据人的生理、心理发展成熟度及社会化水平确定。
然而,随着物质、信息水平的提高,青少年认知能力与心理成熟程度不可同日而语。
深圳市2011年的一份报告显示,青少年人的心理、生理和智力上的成熟度较1979年至少提前2-3年,十二、三岁的学生已形成基本的善恶观,具备是非辨别能力和控制能力。
与此同时,近十年来,青少年作案平均年龄下降了两岁左右,14岁以下未成年犯占比持续增高,由2009年的12.1%增至2013年的27.75%,其中不乏恶性犯罪事件,13岁强奸同村女孩的张某放言“不就是赔点钱吗我又不能进监狱”,接着不满法院的赔偿判决书,当着女孩的面将其母亲杀害,无独有偶,将10岁女孩捅死抛尸的13岁男生蔡某杀人后冷静的在同学群里分析“我虚岁14警察怀疑我也没用”。
由此可见,随着社会发展,年龄与认知水平之间的关系已经发生改变,14岁的最低刑责年龄有降低的必要。
其次,在当今司法体制下,免除14周岁以下青少年刑责的弊端日益凸显。
我国刑法规定,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监护人加以管教,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
因此,对于十四周岁以下的少年,无论罪行严重程度,在当今法律的允许范围内只能对其进行收容教养或是送入工读学校。
然而,自1999颁布《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工读学校的招生不再具备强制力,很多家长不愿将孩子送进去,管教实际上可有可无。
收容教养的标准更是难以确定,各地执行收容教养的场所差异也很大,工读学校、收容所,有的甚至和性质更为恶劣的少年犯和成年劳教人员关在一起,对其成长更为不利。
由此看来,收容教养和工读学校等现有制度一方面无法满足对犯罪情节严重的青少年的必要管教,另一方面不利于其思想向积极健康的方向改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相关法律法规
●刑事责任年龄:(古典)不决定行为人是否成为犯罪主体、是否构成犯罪,而仅仅影响
行为人的刑罚轻重大小;(近代)也反映行为人是否构成犯罪
●1979年第一部《刑法》中规定,完全不负刑事责任年龄为14周岁以下。
●四个阶段:
⏹ 1 无刑事责任能力,14周岁以下
◆完全不负刑事责任:未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实施了任何危害社会的行为,不
管危害后果的严重程度,情节恶劣程度,都不认为是犯罪,排除了不满14周
岁未成年人实施严重危害社会行为构成犯罪从而承担刑事责任的可能性。
⏹ 2 相对刑事责任年龄段,14~16周岁
◆只对八种行为负刑事责任
⏹ 3 完全刑事责任能力,年满16周岁
⏹ 4 限制刑事责任年龄阶段,年满14周岁、未满18周岁
●原因:从我国的情况出发, 不满14 周岁的人尚处于幼年时期, 生理和心理发育都不成
熟, 因而不具备刑事责任能力, 刑法不将其实施的危害行为作为犯罪处罚。
●刑罚的目的
刑罚是预防未然的犯罪。
刑罚的一般预防首要对象是潜在犯罪人
●理论依据:1985 年, 在第七届联合国预防犯罪和罪犯待遇大会上通过的《联合国少年
司法最低限度标准规则(北京规则)》指出:“各国由于历史和文化的原因, 负刑事责任的最小年龄差别很大。
现代的做法是考虑一个儿童是否达到负刑事责任的精神和心理要求, 即根据孩子本人的辨别和理解力来决定其是否能对本质上反社会的行为负责。
在承认少年负刑事责任的年龄这一概念的法律制度中, 该年龄的起点不应该规定得太低, 应考虑到情绪和心智成熟的实际情况。
”
2.各国法律比较
●起刑年龄
⏹加拿大刑法规定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为12周岁。
也就是12周岁的小孩子就需要
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了。
⏹德国刑法典第19条规定:“行为人行为时未满14周岁者无责任能力。
”
⏹日本刑法第41条规定:“不满14周岁的人的行为,不处罚。
”日本原来的少年法对
未成年人处死刑规定了例外,但是现行的少年法第51条规定,对于不满18岁的少
年不能判处死刑,相当于死刑的,判处无期徒刑。
而日本改正刑法草案第50条更
将此规定为,当死刑减轻时,减为无期徒刑或者10年以上20年以下的惩役或者禁
锢。
⏹韩国刑法第9条规定:“未满14岁人之行为,不罚。
”
⏹意大利刑法第97条规定:“行为时未满14岁的未成年人,无责任能力。
”第98条
规定:“行为时已满14岁,尚未满18岁而有辨别意思之能力者,为有责任能力人,
但应减轻其刑。
”
⏹巴西刑法典在总则第3编第23条刑事责任中规定:“凡是不满18岁的行为人不负
刑事责任,可按特别法规定处理。
”
⏹印度刑法典在第四章一般例外第83条规定:“7岁以上满12岁的儿童,在不具有
判断所实施的行为的性质和后果的能力的情况下实施的行为,不构成犯罪。
”
⏹西班牙的起刑年龄刑法规定为16岁。
⏹葡萄牙起刑年龄刑法规定为16岁,而刑事成年的年龄定为21岁。
⏹芬兰、冰岛、挪威的起刑年龄刑法规定为15岁。
⏹比利时、卢森堡的起刑年龄刑法规定为18岁。
●立法依据
3.刑事责任理论
●责任能力的本质
⏹道义责任论:本质是犯罪能力,是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
⏹社会责任论:责任能力的本质是刑罚适应能力,通过科以刑罚能够达到预防犯罪的
目的。
任何犯罪的人都应承担刑事责任
◆未成年人行为同样具有要件该当性、违法性和有责性,所以也构成了犯罪。
但
是不对其处以刑罚而是保安处分,是因为其不具有刑罚适应能力。
⏹规范责任论:理解法律规范并从规范的谴责中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
⏹行为能力说(犯罪能力):刑事责任能力是指行为人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
⏹承担责任能力说(刑罚能力)
⏹统一说
●责任能力的地位:成立犯罪的三个条件——要件正当性、违法性、有责性
⏹责任前提说:当事人负有刑事责任能力是构成犯罪的前提
⏹责任要素说:责任能力不是一般性能力,而是针对具体行为的要素
⏹我国:满足犯罪主体要件、犯罪主观要件、犯罪客观要件、犯罪客体要件,才能成
立犯罪,进而行为人承担犯罪行为的法律后果(刑事责任)
●判准
⏹认识能力和控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