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递、宏村未来如何发展..
浅析古村落的保护与发展——以西递宏村为例

摘要:中国古村落作为历史遗产,已经成为旅游开发的热点。
它集历史、艺术、美学、建筑、科考、人类学等许多方面的价值于一身,收到国内外旅游者学者的青睐。
同时,古村路也是一种独特的不可再生的历史文化资源,古村落的保护显得尤其重要,保护是发展的前提基础,也是古村路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关键词:古村落;保护;发展一.引言古村落在成为旅游开发的热点同时,也存在也许多问题,盲目的开发,以利益为重却忽略了保护的重要性。
本文以西递宏村为例,探讨古村路保护的重要性,分析古村落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保护与发展的建议与对策。
二.古村落保护的重要性古村落是古代物质文化遗存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集聚地,是城市历史文明的内核和载体,是不可再生、不可复制的历史禀赋、稀有资源和宝贵财富。
中国是一个地大物博,拥有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的国家。
很多先人居住过的地方经过岁月的冲刷仍然保留至今,成为一座座古村落镇、古村落。
他们作为一种文化遗产不仅存在着巨大的经济价值,还有着突出的、普遍存在的历史、社会、文化价值。
正因如此,吸引了无数的游人纷至沓来,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给古村落的环境、文化保护带来巨大压力。
西递宏村是徽州古村落的代表,徽州古村落是徽文化的文化特质丛,是研究徽文化的活化石, 是徽文化的符号、象征与标志。
三.西递宏村古村落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一)西递宏村旅游发展现状概况安徽省黟县西递、宏村作为中国皖南古村落的杰出代表, 是徽州文化和徵派建筑最具典型地方传统特色的古村落, 现存完好的明清民居440多幢, 其布局、结构、工艺为世人所罕见。
第24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做出决定, 将中国安徽古村落(西递、宏村)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并做出高度评价。
此后两村声名鹊起, 大量海内外游客慕名而来, 旅游直接收入和农民人均收入都有了质的飞跃。
同时,收入的提高也一定程度的反哺了古村落的保护。
虽然,古村落的保护也产生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总的来看这种保护还处在保护的初级阶段。
皖南西递宏村调研报告

西递、宏村实习调研报告皖西学院环旅学院地理科学0902班史学光借着人文地理实习的机会,我们有幸游览了中国徽派建筑的典范,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西递和宏村。
由此,我对西递、宏村的了解更加全面深刻。
古黟桃花源——西递,位于安徽省黄山市黟县东南,距黄山风景区约40公里。
西递始建于北宋皇佑年间,发展于明朝景泰中叶,鼎盛于清朝初期,至今已近960余年历史。
西递村呈船形,占地16公顷。
村中鳞次栉比的古民居建筑群,就像一间间船舱,组成大船的船体;昔日村头高大的乔木和13座牌楼,好比船上的桅杆和风帆;村周围连绵起伏的山峦,宛如大海的波涛;村前的月湖和上百亩良田簇拥着村子,恰似一艘远航的巨轮停泊在宁静的港湾里。
西递原名西川,又称西溪,取村中三条溪水由东向西流之意;又因古有递送邮件的驿站,故而得名“西递”,素有“桃花源里人家”之称。
至今尚保存古朴典雅的明清民居中124幢,大量的砖、木、石雕等艺术佳作点缀其间。
目前,整理开放有凌云阁、胡文光刺史牌坊、瑞玉庭、桃李园、东园、西园、大夫第、敬爱堂、履福堂、青云轩、膺福堂、笃敬堂、仰高堂、尚德堂、仁堂、追慕堂等古建筑。
这个村子的兴衰都与胡家的命运紧密相连。
史料记载,西递始祖为唐昭宗李晔之子,因遭变乱,逃匿民间,改为胡姓。
胡家从1465年起开始经商,他们经商成功,大兴土木,建房、修祠、铺路、架桥。
在17世纪中叶,胡家中有人从经商转向官场所产生的影响使村庄得到发展。
18世纪到19世纪,西递的繁荣达到最顶峰。
西递村中一条主道贯穿东西,与其两侧各一条与之平行的街道一起穿过很多窄巷。
在敬爱堂、履福堂、刺史牌楼等公共建筑之前有小广场。
今天,主要旅游景点包括124幢保护完好的明清建筑,大多数民居都对公众开放。
宏村,古称弘村,位于黄山西南麓,距黄山市黟县县城11公里,是古黟桃花源里一座奇特的牛形古村落。
整个村落占地30公顷,宏村背倚黄山余脉羊栈岭、雷岗山等,地势较高,常常云蒸霞蔚,时而如泼墨重彩,时而如淡抹写意,恰似山水长卷,融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一体,被誉为“中国画里的乡村”。
文旅融合背景下特色小镇的发展研究——以安徽省西递宏村为例

摘要: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是催生旅游新业态、丰富旅游产品体系和提升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文化和旅游不断融合和新时代消费背景下,政府积极支持特色小镇培育工作,促进国家的城镇化建设和旅游发展。
黄山市地处皖南山区,属于传统的徽州地区,明清时期的徽商文化和特色的建筑较好的保留了下来,但是西递宏村等周边城镇在吸收游客资源等能力上较黄山风景区有很大的差距。
本文对西递宏村的发展现状进行深入分析,结合当地特色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助力西递宏村文旅小镇的建设。
关键词:特色小镇;文旅融合;文化产品一、特色小镇的理论和实践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自古以来就是互相交融的,在吸引文人骚客观光旅游的同时,也让观光者体验了当地的风俗人情,并保留了大量的历史文化资源。
文化和旅游虽然在模式、技术、产品、市场等方面有较大的界限,但是这两个产业范围广泛、产业链拓展程度高,存在多层次、多方位的交叉和融合的现象,因此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迅速。
特色小镇的出现是对旅游升级的要求,在市场消费需求方面,人们更加注重精神文化方面的消费。
旅游需求不断增加且呈现多样化、个性化、体验参与式等新旅游模式。
安徽省西递宏村的特色小城镇建设是在保留历史文化遗产的同时,扩宽和加深对文化、建筑、风情、新式旅游产品的开发,建设成了具有浓郁皖南徽派文化特点的民居。
二、特色小镇建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一)发展思路没有打开近几年,特色小镇的建设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更多的城镇在初期建设中存在着理念上的落后,一味地模仿和复制,打造千篇一律的商业旅游模式。
体验式大众化旅游消费方式和个性化旅游服务为我国提供了一个庞大的经济利润增长点和广阔的商业市场,这种全新的体验式旅游消费经济是继我国农业信息化经济、工业信息化经济、服务产业经济和旅游者共享互联网经济之后的全新社会经济消费形式。
我国的皖南地区的特色文化产品繁多,如传统徽派国画、版画、茶叶、古徽州刺绣、木雕等都是令人梦寐以求的瑰宝,本该供不应求,但现实的结果却是该类特色产品,大部分都是通过生产加工成品出售,缺少了广大游客的实际体验和参与,令其发展受挫。
宏村的规划风水

宅主:汪定贵 身份:清末大盐商,后捐 得五品同知
宅两面为浥溪河,大门朝 西,迎水招财
天井
“太阔散气” 风沙干扰少 因此门扇可大开 晨沐朝露,夜观星斗 天吉人祥
马头墙
从承志堂出来,抬头注意到建筑山 墙很都设有马头墙,主要是因为在聚族而 居的村落中,民居建筑密度较大,不利于 防火的矛盾比较突出,火灾发生时,火势 容易顺房蔓延。而在居宅的两山墙顶部砌 筑有高出屋面的马头墙,则可以应村落房 屋密集防火、防风之需,在相邻民居发生 火灾起着隔断火源的作用。
牛肠——穿庭入院,长年流水不腐
经九曲十湾,贯穿月沼,穿家家户户 门前,后注入南湖
解决消防用水,调节气温,保证水质, 为居民生产,生活用水提供了方便, 并有效控制洪涝灾害。
南湖
●南湖介绍 “杨柳含颦桃带笑,一边 吟过画桥西 ”
南湖书院
书院是一座具有浓厚徽州建筑 风格的古建筑,选址于宏村风景 最秀美的地方,坐北朝南,面积 十余亩,书院宽敞明亮,雄伟华 丽,外面与一湖碧水相邻,视野 开阔;里面有玲珑的假山,一株百 年圆柏松。建筑选材考究,不亚
一、宏村简介
• 古代村落选址 理想村落模式:背靠祖龙 脉生气的祖山、少祖山、主山, 左右是左辅右弼的沙山——青龙 白虎,前有生情的流水通过,水 的对面有对景案山,更远处是朝 山。 宏村的选址: “北枕雷岗、三面环水、 南屏吉阳山”——理想选址
一、宏村简介
• 古代村落结构 集中布置的空间模式——地形的限制(山地丘陵为主的地形) 聚族而居(体现凝聚力) 村落空间机理——方格网状布局,建筑大多数朝向西南方。因为建筑朝向是面 向“气口”,气口为四周环绕山脉的缺口。 空间元素——间通过街巷、水系等 线型空间及广场、水口、桥等节点 串联、围合和发散,把大量的独立 的建筑“细胞”表现为“群”的形 式,使整个村落空间结构谨然有序。 形成动静交替,和谐有序地聚落空 间结构形态。
安徽宏村设计考察报告(共14页)

安徽宏村设计考察报告篇一:安徽黄山市西递宏村考察报告考察报告1.考察地点:安徽省黄山市西递、宏村、屏山、南屏、呈坎。
2.考察目的:通过对考察地人文符号等信息的深入了解,提高收集相关资料的能力,从而提高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专业意识。
3.考察方向:(1)历史遗留符号考察,历史感的来源。
(2)现代符号与现代历史遗留符号的融入与碰撞。
(3)考察地的历史遗留符号与你所了解的其他地区的比较。
10月15日经过了一天的颠簸,终于到达了我们的目的地黄山市。
来到这个既陌生又熟悉的地方,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激动。
坐着大巴我们来到了第一个考察点—屏山。
拖着沉重的皮箱,迈着同样沉重的脚步,行走在村间的小路上,我开始被这里独特人文气息所吸引。
奇特的房屋造型,灰白斑驳的墙面,村间穿过的小溪,西边青石上的青苔,还有忙碌中的村民,这里给我的第一印象很奇特很独特。
我们住在了万春旅店,躺在床上,感觉自己还在火车上晃晃荡荡,这是我第一次坐这么长时间的火车,有点不适应,不过感觉挺好,心想,古有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现在书没读几本,总算是行了几千里路了。
吃过早饭,由导游带我们参观村子,穿过小巷,来到舒秀文故居。
据说他以前是一个很有名的演员,还被称为:“人民艺术家”。
这里的陈设很有意思,靠墙放着一个几案,案上左放一个花瓶,右放一面镜子,意喻平静,中间放一个钟摆,寓意终生平静。
地也很有讲究,据说是用吃的东西调和在一起铺成的,真是煞费苦心。
院子里种着几棵竹子,远看是圆的,上前一摸却是方的。
这一方小院虽然不大,却给人一种很舒适很亲近的感觉。
由于景点很多,我们没有过多停留。
出了舒秀文故居,来到下一个景点,村口的绣楼和小溪上的凉亭。
这个绣楼很小,不过很精致,楼檐上有不少木刻,楼上开一扇小窗,据导游说这里就是抛绣球的地方。
回想那个年代,这里应该是多么的喜庆热闹。
小溪上的凉亭据说年代已经很久远了,看上去很破旧,但很结实,亭子上柱子与柱子之间有几幅画,画着菩萨童子等吉祥图案,寄托着人们美好的愿望。
课题:宏村旅游开发中遇到的问题和发展前景

课题:宏村旅游开发中遇到的问题和发展前景调查组员:郭晨李睿智周舒阳蔡滢颖殷晓捷调查对象:安徽省黟县宏村当地农民及游客调查时间:2007年6月4日–6月8日前言:前往宏村之前,我们不知调查些什么,因为我们不知道这个如此著名的中国农村究竟是什么样子。
初来宏村,我们立刻被皖南特有的那种秀美静谧的气质所吸引:潺潺的溪水,清澈的湖水,高耸的大树,碧绿的浮萍以及飞檐翘角马头墙的徽派建筑……不同与南京这座大城市,我们感受到了一种别样的风情。
我们的课题调查就在宏村的阡陌小道上展开。
我们发现宏村毕竟还是农村,没有我们想象中的繁荣,它和中国很多其他农村一样,正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活动中蓬勃发展。
但是,在这种发展过程中难免出现一些问题。
于是我们此次社会实践就以“宏村旅游开发中遇到的问题和发展前景”为题进行了研究。
我们的研究:一、利益分配调查与问题:我们小组苦苦寻觅着第一个调查对象时,无意中看到了一位老奶奶在和一位来此写生的学生交谈着什么,于是我们走上前去。
那位老奶奶抱怨着当地那些有权或是有钱的人占用大量土地违章乱建,而普通老百姓的一些房屋却要被强行拆毁,听到这些,我们便与老奶奶交谈了起来。
谈话中我们了解到当地旅游开发存在着不少问题,比如说,1.宏村的全部旅游开发由北京中坤集团公司(以下简称“公司”)买断合同30年(1998~2028),虽然旅游开发使得宏村的经济水平有了明显的改观,但是村民从中获得份额只有8%左右,去年每人的旅游收入为1000元,这与村民所付出的努力是完全不成正比的;2、在宏村中很多人家都制作和向游客出售木雕等手工制品,而每一个出售摊位都是竞标向村民出租的,出租金额相对于他们的年收入来说是不小的一笔负担3、针对这些问题曾经有村民向法院提出诉讼,但由于合同详细条款倾向该公司,官司失败。
很多村民都希望合同结束以后,宏村的开发经营权能够回归到他们自己的手中,这样自己的收入有可能会大幅度的提高。
不过总的来说,绝大部分的村民对于宏村旅游资源的开发是非常支持的,毕竟,宏村的开发给无论是宏村的面貌还是居民的生活都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邻近同质型古村落不同旅游开发模式效应比较研究———以西递、宏村古村落为例

轨迹延伸可更清晰地看到一种适应传统村落旅游开发的模
式,就是始终坚持保护为主、合理开发、科学管理、永续利用
原则的“ 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群众参与” 的旅游开发经营
模式。
2 西递、宏村旅游开发经营模式效应对比
政府手里,由政府进行统一开发、经营和管理。 但这段时期
因为采用不同的旅游开发经营模式,两村在资金的来源
时,也反哺了文化遗产保护,使古建筑得到了维修,生态环境
化经营迈进。
起,大量国内外游客慕名而来。 随之发展起来的旅游业为两
得到了保护。 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被全国十佳文化遗产旅
游案例推介活动组委会评选为“2021 全国十佳文化遗产旅游
案例”。 西递和宏村作为古村落旅游的领军者,旅游开发经
营模式已趋于成熟。 但这一成绩是来之不易的,在发展历程
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Tourism Development Models in Neighboring Homogeneous Ancient Villages—Take
Xidi and Hongcun Ancient Villages as Examples
旅游开发经营中往往会采取不同的模式以达到不同的游客体验效果来获得较好收益。 通过对同处徽文化区域的黟县西递、宏村实地调
查和数据分析,发现两村的开发经营模式各有优劣,且不同的开发模式对游客和村民的感知度影响较大。 再结合新的旅游发展趋势,探
讨了新阶段古村落保护性开发的策略,以期能对类似古村落旅游开发提供示范与借鉴。
XIAO Sheng⁃he, WANG Yu ( School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and Architecture, Zhejiang A&F University, Hangzhou, Zhejiang
古城、镇、村旅游开发模式及竞争态势分析

爱国思想的诗句1、丈夫誓许国,愤惋复何有。
——杜甫2、祖国如有难,汝应作前锋。
——陈毅3、向来忧国泪,寂寞洒衣巾。
——杜甫4、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卢纶5、中夜四五叹,常为大国忧。
——李白6、宁做流浪汉,不做亡国奴。
——丰子恺7、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
——《管子》8、苟利国家,不求富贵。
——《礼记·儒行》9、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
——《就义诗》10、逆胡未灭心未平,孤剑床头铿有声。
——陆游11、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
——秋瑾12、以国家之务为己任。
——韩愈《送许郢州序》13、爱国如命,见义勇为。
——蔡锷《致柏文蔚电》14、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15、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文天祥16、胸中有誓深如海,肯使神州竟陆沉!——郑思肖17、宁不知倾城与倾国。
——李延年《北方有佳人》18、夜视太白收光芒,报国欲死无战场!——宋·陆游19、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宋·陆游20、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南园》21、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满江红》22、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关山月》23、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
——杜甫《小至》24、乘云径到玉皇家。
——刘克庄《木兰花慢·丁未中秋》25、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
——屈原《国殇》26、轻生本为国,重气不关私。
——南朝·江晖《雨雪曲》27、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28、东南西北效皇极,日月星辰奏凯歌。
——洪秀全《吟剑》29、闻道皇华使,方随皂盖臣。
——王维《送李判官赴东江》30、春风举国裁宫锦,半作障泥半作帆。
——李商隐《隋宫》31、楚国青蝇何太多,连城白璧遭谗毁。
——李白《鞠歌行》32、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出塞》33、绝域从军计惘然,东南幽恨满词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递、宏村的差异
二、管理规范化程度不同 宏村在中坤集团完全市场化运作下,实行现代化的企 业管理模式,签订协议后公司对景区享受完全的独立经营权, 政府对经营的干预较少,管理层文化水平较高,有一定的经 营管理能力,较之西递要胜出一筹,景区内的旅游从业人员 实行较严格的招考制度,工作人员普遍的素质较高,但同时 也存在村民的参与度也相对较低的问题。
西递、宏村的共同特征
四、可持续性堪忧 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的建设不足,是不利于西递、宏 村可持续性发展的首要因素。多年来,西递、宏村的基础设 施建设主要依靠政府投入,旅游收入再投入基础设施建设的 比重较小,配套设施的建设更是主要依靠村民自发投入,难 以满足游客日益增长的交通、住宿、医疗、饮食等方面的需 求,更不利于对古民居、古建筑的开发保护,旅游资源一定 程度上处于消耗状态。 旅游从业人员的服务态度、服务质量一般,当地居民的 对古民居的自我保护意识不够和对游客的热情程度不高,也 是不利于西递、宏村乡村旅游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因素。
西递、宏村的差异
一、经营模式不同 世界文化遗产西递宏村代表着两种完全不同的经营模式: 西递村的西递旅游开发公司是在镇政府领导下的村办旅 游公司,属于集体性质的企业,村书记兼任公司的总经理。 西递“两委”与旅游公司是“一个机构,两块牌子”, 党政不分,政企不分,这也是最终导致目前的西递管理不规 范、发展较慢的根源所在。 宏村由北京中坤集团开发经营,政府与中坤集团签订转包 开发协议,中坤公司享有对宏村的独家经营权30年不变,在 市场化运作、标准化管理下,近年来宏村的发展速度较快, 但由于利益分配的不均衡引起的政府、企业和村民之间的矛 盾也日益尖锐,且不利于遗产的保护。两种截然不同的经营 模式也是导致西递、递村由于是村办企业经营,景区的经营带有浓厚的乡 土气息,甚至于家族色彩,在财务开支、人事安排、旅游开 发等方面由少数人掌控,且这些领导层文化素质相对较低, 缺乏良好的工作作风,对西递的未来缺乏整体的规划和长远 的战略设想,“人制”的氛围浓重。 政企不分的经营模式,西递在经营过程中受到的行政干 预也更多,自主性较弱。以门票管理为例:在宏村,凭借当 地任何领导的条子、打招呼来免费游览的游客都会无情的吃 上“闭门羹”,每天接待 VIP 的人数,也是严格控制,这样 的管理措施,在人情关系复杂的西递是不可想象的。
西递、宏村的差异
三、营销策略不同 现代化企业管理模式下的宏村,常年有一位副总专职负 责营销,常年驻外与周边省市的媒体、旅游管理部门及相关 旅行社保持密切联系,并投入相当可观的资金用于广告宣传, 逐年扩大营销半径。例如2013年暑期,就由宏村牵头,与武 汉、南京的相关景点对接,与当地的旅行社共同设计了三点 一线的旅游线路。 西递旅游公司的发展态势相当一部分是依赖于进入世界 文化遗产后的知名度上扬和门票价格上涨,其营销投入与营 销半径都与宏村相去甚远。
西递、宏村的共同特征
三、门票收入为主的观光型旅游 西递、宏村作为以古民居为显著特色的人文旅游典范, 门票收入成为其最主要的收益来源。以2014年为例,西递镇 全年接待旅游总人数105万人次,实现旅游门票收入 4000万 元 宏村镇全年接待旅游总人数 120万人次,实现旅游门票收 入4850万元。在可观的门票收入背后,观光型旅游的单一模 式也制约了西递、宏村的进一步发展,游客朝来夕走,景区 对游客的承载能力又具有饱和性,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景 点每日的接待游客的数量,从而导致门票收入存在必然的上 限。同时,为了保护生态环境,使旅游资源永续利用,必须 把开发严格控制在不损害环保的前提下。这样,观光型旅游 产业的外延扩张空间也受到了限制。
西递、宏村异同未来如 何发展
蒲东海 田玉峰
张拓
西递、宏村的共同特征
一、都是世界文化遗产 唐朝大诗人李白曾赞美道:“黟县小桃源,烟霞百里 间。地多灵草木,人尚古衣冠。”道出了皖南乡村的独特意 境:山水风物幽美,古老文化酝酿出淳厚从容的民风人情。 作为皖南古村落的杰出代表。 1999年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二十四届世界遗产委员 会上,安徽省黟县西递、宏村两处古民居以其保存良好的传 统风貌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这是黄山风景区内的自然与文 化景观第二次登录世界文化遗产目录,同时也是世界上第一 次把民居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西递、宏村的差异
西递村西递旅游公司作为乡土气息浓烈的乡镇企业,对景 区本身具有强烈的主人翁意识,“保护世界文化遗产”已成 为西递村民潜意识中的集体认同,仅2010年西递旅游公司就 投入1200万元用于村落内部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屋修缮,几 乎占了全年门票收入的一半,从西递村开发旅游的18年来, 从未发生过一起古民居倒塌毁坏的事件。但同时,不够重视 对外部设施特别是交通道路建设,致使目前从汤口高速出口 至西递需要绕道石小线,驾车40分钟的车程,也是束缚西递 快速发展的瓶颈所在。
西递、宏村的差异
四、后期投入的重点不同 宏村的中坤集团作为外来承包经营的企业,获得景点的 经营权后不可避免的要追求企业利益的最大化,因而在后期 的建设上更加侧重于对景区外围的投入,例如宏村在2005年 开通了宏儒线的道路,使宏村到汤口高速出口的驾车距离缩 短到了29公里,直通黄山南大门,这也是宏村游客量迅速提 升的关键因素之一。但在对古村内部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屋修 缮的投入上,宏村需要政府与公司协商解决,缺乏主观能动 性。
西递、宏村的共同特征
二、不可复制性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西递和宏村,其文化底蕴与艺术价 值不可估量。西递、宏村共有古民居361幢。其中有950年历 史的西递村现有从14世纪到19世纪的祠堂3幢、牌楼1座、古 民居224幢。 宏村始建于公元1311年,现存明清古建筑137幢。但西 递、宏村深厚的历史文化地位,也注定了它们的不可复制性。 皖南乡村普遍具有自然风光与古民居相结合的特色,但独个 村落里如西递、宏村一样成规模的古民居群并不多见,将其 他皖南乡村打造成第二个西递宏村几乎是难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