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园林赏析的知识点
园林欣赏的技巧

园林欣赏的技巧园林欣赏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要欣赏园林作品,我们需要具备一定的观赏技巧和知识。
以下是园林欣赏的一些技巧和方法。
首先,了解园林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园林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了解园林背后的历史沿革、设计理念和意义,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园林作品。
其次,注意观察园林的整体布局和结构。
园林作为一种艺术,其布局和结构是非常重要的。
可以从远处观察整个园林的模样,了解其中的主题和主线,然后再逐步细致地观察。
注意园林的空间层次感、比例关系和景点之间的联系等,体验其中的景观转换和景点推陈出新的设计思想和技巧。
再次,品味园林的造景手法和景观元素。
园林作为一门综合性艺术,融合了建筑、雕塑、绘画等多种艺术形式。
观赏园林时,可以注意园林中的建筑构筑物、假山、湖泊、花草树木等景观元素,欣赏其形态、色彩和材质的表现力,体会其中的艺术韵味和意境。
同时,理解园林的风格和特色。
园林作品可能具有不同的风格和特色,如江南园林、北方园林、皇家园林等。
了解不同园林风格的特点和表现形式,可以使我们更好地欣赏和理解具体的园林作品。
此外,要注重细节和细致观察。
园林作品中常常蕴含着精妙的细节和巧思,这些细节往往能够给人带来意想不到的美感。
观赏园林时,可以仔细观察园林中的石头纹理、树木枝干、花草叶片等细节,欣赏其中的奇特之处和独特之美。
此外,还可以结合园林与季节的变化。
园林在不同的季节都有不同的美景,根据季节的变化去欣赏园林作品,可以融入更多的感官元素,增加欣赏的乐趣。
最后,要保持开放的心态和审美的包容性。
园林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其价值和意义因人而异。
每个人对园林的欣赏和感受都是不同的,没有绝对的标准。
因此,我们可以尝试接纳不同的观点和体验,通过自己的感受和理解去欣赏园林作品,发现其中的美和价值。
园林欣赏是一种愉悦和享受的过程,希望以上技巧和方法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欣赏园林作品,体验其中的美和艺术魅力。
1、园林景观设计赏析第1讲42

景观设计专业的主要学科范畴
国土规划:自然保护区区划、风景名胜区保护开发
规 场地规划:新城建设、城市再开发、城市风貌规划、居 划 住区开发、河岸、港口、水域利用、开放空间与公共绿 地规划、旅游游憩地规划 学 科 范 畴 城市设计:城市空间创造、城市街景广场设计
场地设计:科技工业园设计、居住区环境设计、校园设 设 计 计 场地详细设计:建筑环境设计、园林建筑小品、灯光设 计、种植设计、古典园林营建
圆明园有三大景区。一是中央景区,包括正大光明 殿所在的宫廷区以及前湖、后湖沿岸的九岛,最大的一 处称“九洲清晏”;二是环绕后湖的东、西、北三面的 外围景区,在这里布置了小园林集群,如众星捧月般地 簇拥着中央景区。有仿桃花源的“武陵春色”、仿杭州 西湖的“曲院风荷”、仿绍兴兰亭的“坐石临流”、仿 庐山的“西峰秀色”等;三是东部的福海景区,即以福 海的大水面为中心,湖中有三个岛屿鼎列。湖岸布置了 与水有关的二十处景点。 长春园是圆明园的附园,在圆明园的东侧。此园分 为南北两个景区。南区有淳化轩、鉴园、狮子林、海岳 开襟、玉玲珑馆等景点。北区为一横长地区,区内布置 了方外观、海晏堂、远瀛观等六幢欧洲18世纪巴洛克风 格的宫殿式建筑,俗称西洋楼。建筑前配有人工喷泉。 绮春园也是圆明园的一个附园,由多座私家小园合 并扩建而成的,共计三十景。
四、园林景观鉴赏的必备修养
要想使自己的鉴赏能力达到一定水平,都需要具备 以下几方面的修养。
1、进步的世界观
西方“规则式”的古典园林体现了其“征服自然、 体现人的力量”这一世界观。到了近代,随着社会生产 力的迅速发展,人们开始认识到对自然的掠夺和破坏会 造成恶果;认识到 “人定胜天”是违背自然规律的; 认识到“天人合一”才是正道。于是,西方也掀起了自 然式园林的热潮。不同的世界观会产生出不同的作品。 欣赏园林也要有正确的世界观,要站在历史的高度来看 待古今中外的园林,了解园林产生的历史背景和思想根 源,避免以今人而求全于古人,或者以古代而拘泥于现 代之弊。
风景园林知识点

风景园林知识点风景园林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学科,涉及到地理、生态、建筑、文化等多个方面的知识。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与各种类型的园林打交道,但对园林的认识可能只限于美丽的景观和植物的名称。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来介绍与风景园林相关的知识点,增强对园林的了解和认识。
一、园林的种类园林的种类非常多样化,可以根据其风格、功能、使用者等不同方面进行分类。
其中,按照使用者的不同,园林可以分为公共园林、私人园林、职业园林等。
公共园林是指向公众开放的,如城市公园、社区公园、植物园等;私人园林是为私人使用或所属单位的内部使用,如私人庭院、别墅花园、企业园林等;职业园林则是指专业园林,其中包括景观设计、绿化工程等领域。
除此之外,园林还可以按其风格进行分类。
一般来说,园林风格可以分为中式园林、日式园林、欧式园林、现代园林等。
中式园林注重空间的框架和布局,讲究“一步一景”的构思,强调自然和谐;日式园林以自然为基点,展现出一种极致的自然美感;欧式园林则强调广阔的视野和精细的景观;现代园林则更注重功能性和科技感。
不同风格的园林,有着自己独特的美感和文化内涵。
二、园林的设计要素园林的设计离不开一系列要素的综合运用,其中包括植物、建筑、雕塑、水景等多种元素。
这些要素相互关联,共同营造出一个精致的景观。
植物是园林中非常重要的要素。
植物可以用于营造四季景观、净化空气、调节气温等多种功能。
园林植物可以按其习性、观赏特点进行分类,如草坪、灌木、花卉、乔木等。
不同的植物,不仅可以带来不同的景色,还可以辅助其它要素,起到点缀和调和整体的作用。
建筑也是园林设计中的重要要素之一,它不仅可以与植物组成对比,更可以体现人文和历史的内涵。
建筑可以是楼阁、亭台、廊道、走廊等多种形式,都可以为园林增添文化气息和艺术感染力。
雕塑与建筑相似,在园林中起到美化环境、丰富景观、塑造意象等多重作用。
雕塑通常造型大胆,结构简洁,可以用各种材料制作,如石材、青铜、水泥等。
风景园林概论知识点

绪论部分1.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①皇家园林②私家园林③寺庙园林④风景名胜2.中国古典园林的营造原则:①构架山水②模拟仙境③移天缩地④诗情画意⑤形式独特⑥造园手法高超3.中国古典园林造园5大要素:①山体②水体③建筑④植物⑤园路4.城市景观:是指在城市中包括的自然要素,人工要素和人为要素所反映出来的城市视觉形象。
自然要素:地形地貌、气候天象、植被、水体等;人工要素:建筑、广场、街道、公园绿地、艺术小品等。
人文要素: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社会生活等。
5.景观(Landscape):是指土地及土地上的空间和物体所构成的综合体。
它是复杂的自然过程和人类活动在大地上的烙印。
景观是多种功能(过程)的载体,因而可被理解和表现为:风景:视觉审美过程的对象栖居地:人类生活其中的空间和环境生态系统:一个具有结构和功能、具有内在和外在联系的有机系统6.城市景观的构成•实体要素:建筑、植物、水体、铺装等。
•虚体要素:由实体要素围合出的虚体要素空间。
•将城市景观细分为:建筑、道路、公园绿地、广场、水景和照明。
8.城市绿地:以植被为主要存在形态,用于改善城市生态,保护环境,为居民提供游憩场地和美化城市的一种城市用地。
9.绿化:栽种植物以改善环境的活动。
10.城市绿化:栽种植物以改善城市环境的活动。
11.园林:在一定地域内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因地制宜地改造地形、整治水系、栽种植物、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方法创作而成的优美的游憩境域。
12.园林学:综合运用生物科学技术、工程技术和美学理论来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环境资源,协调环境与人类经济和社会发展,创造生态健全、景观优美、具有文化内涵和可持续发展的人居环境的科学和艺术。
13.造园:所谓造园的“园”,就是指园林而言。
造园就是指园林的建立和怎样建立园林的概念。
14.造园学:造园学也即研究造园的学问。
传统的造园学同样是以研究园林的设计,施工与维护为主要内容的科学。
这同园林学的中心内容没有差别,所以造园学也可作为园林学的同义词。
园林宗师告诉你,观赏一座园林,关键要看懂这四个要素

园林宗师告诉你,观赏一座园林,关键要看懂这四个要素今天许多人闲睱时喜欢逛公园,更有人千里迢迢地跑到苏州旅游,主要目的就是看园林。
然而在园林里,有人忙于四处拍照,留下到此一游的印记,有人面对秀峰耸峙,碧水回环,亭台翼然,花木葱茏,却不知如何去欣赏,反而抱怨园林都是千篇一律,乏味无聊。
其余你知道吗?早在四百年前,晚明的园林宗师计成就提出营造园林必不可少的四大景观要素,是今天人们游览园林的指南。
一、石材堆彻而成的假山石峰,构成了园林的风骨。
古人受中国绘画的启发,喜欢借真假山石来抒发自己的山林情趣。
在园林中,精巧的山石能使人很容易就想起巍峨的山岳,“一峰则太华千寻”。
园林中的山景,有真假之分,如皇家园林颐和园的万寿山是真山,而更多的文人园林是由匠人用石材堆砌成的假山,却能使人小中见大。
由于宋徽宗的青睐,宋朝以后人们都喜欢用太湖石来叠假山。
太湖石有一种阴柔之美,被人赋予了透、漏、瘦、皱、丑等行业标准,如苏州名园狮子林内的假山,几乎全用太湖石堆叠,形成了千姿百态的狮石,多达五百多种。
后来因太湖石被过度开采,所剩无几,人们就开始用质朴雄浑的黄石来取代太湖石,如扬州个园中几座假山。
园林中山石有大有小,大山往往以气魄胜人,小山则普遍玲珑有情趣。
有的假山还可在其中作洞,洞甚至可以与屋子相通。
园林界公认假山第一名的要数苏州名园环秀山庄,其被苏州人推选为本城最珍贵的宝贝,虽然高不过10米,由许多平凡的石头堆叠而成,却有群山万壑,包括小径、洞穴、幽谷、石崖、飞梁、绝壁等,姿态万千,如上天呵护的尤物。
二、溪、池、湖、泉等多种水体,构成了园林的灵魂。
古人十分喜欢水韵幽幽的江南园林,认为园林因水而秀,无水不成景。
水代表了人们旺盛的生命力、博大的胸怀、澄澈的心境,无论是北方的皇家园林,还是江南的文人园林,只要有可能,都要引水入园,用以点缀山景、花木和亭榭。
理水和叠山一样,艺术性很高。
园林的水景,通常以静为主,这时水如一面明镜,可以将园中的美景乃至天空都包涵在内。
风景园林前沿知识点总结

风景园林前沿知识点总结一、生态园林设计生态园林设计是指在园林规划设计中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的一种设计理念。
在过去,园林设计往往注重景观效果和美化功能,忽视了生态环境的保护。
而在当今社会,人们对生态环境的关注日益增加,生态园林设计成为园林规划设计的重要方向。
生态园林设计不仅要求园林景观美观,还要求在设计过程中尊重自然、保护生态环境,实现自然与人的和谐共生。
在生态园林设计中,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土壤改良、水域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废弃物处理等。
同时,生态园林设计要注重生物多样性,尊重自然生态系统,尽量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和干扰。
生态园林设计也注重植物的选择,倡导使用当地的植物和少用对环境有害的植物,保护并重建原生植被。
二、绿色园林建筑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建设在为人们提供便利的同时也给环境带来了压力。
为了减少城市建设对环境的影响,绿色园林建筑成为了一种新的建筑理念。
绿色园林建筑利用节能材料和技术,结合绿色植被,减少建筑对环境的影响,提高建筑的环保性和可持续性。
在绿色园林建筑中,常见的设计手法包括屋顶绿化、立面绿化、庭院绿化等。
屋顶绿化是指在建筑的屋顶覆盖绿色植被,利用植被的吸收、蓄水和保温功能,减少建筑对环境的影响。
立面绿化是指在建筑的外墙面覆盖绿色植被,通过植被的保温和降噪功能,提高建筑的环境适应性。
庭院绿化是指在建筑中庭或院落内布置绿色植被,提供舒适的室外环境。
同时,绿色园林建筑也注重园林景观的设计,通过合理布局和植被选择,提高建筑的美观性和观赏性。
这种绿色园林建筑的理念不仅关注建筑本身,还关注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旨在创造一个更加宜居和宜人的城市环境。
三、智能化园林规划设计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智能化技术的应用,智能化园林规划设计成为风景园林的一个新方向。
智能化园林规划设计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虚拟现实等,对园林设计进行数字化、模拟化和智能化处理,以提高园林规划设计的科学性和精准性。
中外古典风景园林知识点总结

中外古典风景园林知识点总结1、中外古典园林资料1、中国早期的园林形式有哪些?具体含义是什么?答题要点:中国早期的园林形式主要有囿、园、圃、苑、台、榭等几种形式。
具体解释这些形式的传统含义,如圃解释为种植蔬菜、瓜果、草木的场所,汉朝许慎《说文解字》的解释是:“种菜曰圃”。
2、中国古典园林分类答题要点:根据园林基址的选择和开发方式的不同:人工山水园、自然山水园;根据园林的隶属关系来加以分类: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还有非主流园林:衙署园林、祠堂园林、书院园林、会馆园林以及茶楼酒肆的附属园林,公共园林等。
3、中国古典园林四大特点答题要点:本于自然、高于自然;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诗画的情趣;意境的涵蕴。
每一特点做必要的解释。
如本于自然、高于自然,是中国古典园林创作的主旨,中国古典园林不是一般地利用或简洁2、地仿照构景要素的原始状态,而是有意识地加以改造、调整、加工、裁剪,从而表现一个精炼概括的自然、典型化的自然、艺术化的自然。
4、中国古典园林进展概况答题要点:了解六个阶段的时间划分和主要特点,如园林生成期----殷、周、秦、汉〔BC11世纪---AD220年〕,特点:不具备中国古典园林的全部类型,造园活动的主流是皇家园林;园林的功能由早先的狩猎、通神、求仙、生产为主,渐渐转化为后期的游憩欣赏为主;园林的总体规划尚比较粗犷;审美的经营处在低级的水平上,造园活动并未完全到达艺术创作的境地。
5、中世纪伊斯兰园林特点答题要点:中世纪伊斯兰园林分为波斯伊斯兰园林、西班牙的伊斯兰园林和印度伊斯兰园林,了解各自特点及共同特点。
6、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园林特点答题要点:分为早、中、后三期分别讲解并描述特3、点,及共同特点。
如意大利意大利台地园共同特点:特别的地理条件和气候特点,是台地园形成的重要缘由之一;以建筑设计的方法布置园林:平面一般是严整对称的,中轴线掌握全园,各种水景,如喷泉、水渠、跌水、水池等,以及雕塑、台阶、挡土墙、壁龛等,都是轴线上的主要装饰;水的动态处理是意大利园林的一大特色;植物作为建筑材料来对待,绿篱、绿丛植坛、迷园、绿墙、绿色雕塑等,常绿树为主;建筑与自然的关系:采纳折中手法,渐渐过渡;如:建筑---敞廊露台---花坛---树林---自然环境。
特色园林知识点总结归纳

特色园林知识点总结归纳一、特色园林的景观1. 山水景观山水是中国传统园林的常见景观,在园林中通常通过山石、假山等方式营造山水景观,如颐和园的佛香阁、瀛台等。
山水景观在园林中的运用旨在营造一种微缩自然的氛围,追求一种顺天应景的理念。
2. 亭台楼阁亭台楼阁是园林中常见的景观建筑,其造型独特,有的仿古建筑,有的则具有现代感。
在园林中,亭台楼阁通常用于观景、休息、赏花等用途,如颐和园的十七孔桥、西堤等。
3. 水景水是园林中重要的景观元素之一。
在园林中,水景通常通过湖泊、河流、喷泉等方式呈现,如颐和园的昆明湖、琼岛等。
水景的运用在园林中的作用十分重要,它能够烘托园林的氛围,增加观赏的趣味。
4. 花园花园是园林中常见的景观,包括花坛、花境、花廊等。
在园林中,花园通过精心布置的花卉,营造出不同的花道和花境,如颐和园的八大处、尚毓园的梅岗等。
花园在园林中的作用是增添色彩,吸引人们的目光。
5. 园林小品园林小品指的是在园林中为了点缀景观而布置的一些小型装饰物,如石狮、水池、雕塑等。
在园林中,园林小品通过造型、材质、色彩等方式丰富园林景观,如颐和园的石狮、大水法等。
二、特色园林的植物1. 盆景盆景是中国传统艺术,也是园林中常见的植物景观。
在园林中,盆景通过精心修剪的小盆栽,营造出具有特色的小景观,如颐和园的盆景展览。
盆景的魅力在于其通过植物的形态、纹理、色彩等元素,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美感。
2. 花木花木是园林中常见的植物景观,包括各种花卉和树木。
在园林中,花木通过不同的种植方式,呈现出枝繁叶茂的景观,如颐和园的松柏、梅桃等。
花木在园林中的作用是丰富园林景观,增添生机和色彩。
3. 珍稀植物珍稀植物是园林中的一种特殊景观,如一些罕见的古树名木、珍稀花卉等。
在园林中,珍稀植物通过其独特的品种和外观,吸引人们的目光,如颐和园的紫荆花、十八棵金松等。
珍稀植物在园林中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是园林的一种亮点。
三、特色园林的艺术1. 园林建筑园林建筑是中国传统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亭台楼阁、廊檐走廊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中国古典园林发展史的五个时期:生成期、转折期、全盛期、成熟时期、成熟后期2. 台、囿、圃的本身已经包含着园林的物质因素,可以视为中国古典园林的原始雏形,中国古典园林的三个源头。
3. 秦汉时期园林的特点生成期的中国古典园林,从萌芽、产生而逐渐成长的,持续了近1200年。
虽然持续的时间长,但进展缓慢,始终处于初级状态。
(1)尚不具备中国古典园林的全部类型,造园活动主流是皇家园林;(2)园林的功能由早先的狩猎、通神、求仙、生产为主,逐渐转化为后期的游憩、观赏为主;(3)由于原始的山川崇拜、帝王的封禅活动,再加上神仙思想的影响,大自然在人们心目中尚保持着一种浓重的神密性。
4.魏晋南北朝时期造园林特点与生成期的园林相比较,这一时期的园林规模由大到小,园林造景由过多的神异色彩向自然气氛转化,创作方法由写实趋向于写实与写意的结合。
这一时期,中国古典园林由再现自然进而致于表现自然,由单纯地摹仿自然山水进而至于适当地加以概括、提炼,但始终保持着“有若自然”的基调,同时,山水与其他的造园要素紧密结合,园林规划设计趋于精致,造园活动升华到艺术创作的境界。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古典园林发展史上的一个转折时期。
5. 隋唐园林臻于全盛体现的六个方面:(1)皇家园林的“皇家气派”已完全形成;(2)私家园林的艺术性较之上代有所升华,着意于刻画园林景物的典型性格以及局部的细部处理,以诗入画、因画成景的做法,唐代已见端倪。
(3)宗教的普遍兴盛促进了寺观园林的发展,宗教建设和风景建设在更高的层次上相结合,促进了风景名胜区的普遍开发。
(4)公共园林的兴起,改变了园林私有的性质,反映了统治阶级“与民同乐”的意识,同时公共园林也极大地改善了城市的绿化效果。
(5)风景式园林创作技巧和手法的运用,较之上一代有所提高,跨入了一个新的境界。
(6)山水诗、山水画、山水园林这三门艺术有了相互渗透的迹象。
中国古典园林的第三个特点“诗画的情趣”开始形成。
6. 宋代文人园林的风格特点(1)简远:简约而意境深远,一方面景象的简约,另一方面是景题的诗化,其创造的意境深远而耐人寻味。
(2)疏朗:园内景观数量不求其多,因而园林的整体性强,不流于琐碎。
(3)雅致:象征意义强,为激发人们的联想而创造意境,抒发文人、士大夫的脱俗和孤芳自赏的情趣。
(4)天然:力求园林本身与园外自然环境的契合,而园林内部的成景多以植物为主要内容。
7. 两宋时期造园活动的主要特点(1)私家造园活动最为突出。
文人园林的兴盛是中国古典园林达到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
(2)皇家园林较多的受文人园林的影响,更接近于私家园林。
(3)叠石、置石均显示其高超的技艺,理水已能缩移摹拟大自然的水体形象,观赏植物的品种更为丰富,配置方式更为多样,园林建筑形式多样,尤其细部处理更为精美。
(4)园林创作已完成写实写意的结合到向写意的转化,“写意山水园”的塑造,宋代才最终完成。
8. 清代“三山五园”“三山”是指香山、玉泉山和万寿山,“五园”是指静明园、静宜园、清漪园(颐和园)及畅春园、圆明园。
9. 江南四大奇石:瑞云峰冠云峰玉玲珑绉云峰10. 粤中的四大名园——清晖园(顺德)、可园(东莞)、余荫山房(番禺)、梁园(佛山)11. 从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19世纪,中国古典园林演进脉络主要为以下五个方面:(1)园林的规模,由大而小。
(2)园林的景观由单纯的粗放宏观逐渐发展成为以精致的微观为主。
(3)园林创作的方法由单纯的写实,逐渐过渡到写实与写意相结合,最终转化为以写意为主。
(4)园林的范山模水,早期为单纯地再现大自然山水风景,两晋南北朝至宋代则是直观“表现”大自然山水风景。
明清以“写意”方式含蓄表达自然风景(5)园林的人工要素与自然诸要素的关系,早期园林的建筑物是简单的散置在山水环境之中,两晋南北朝到清初则自觉地把建筑布局与山水环境的经营联系起来,以求得两者融糅谐调的造景效果,建筑物处在一个完整的山水环境之中。
12.中国古典园林中,选石的美学标准一是造型与轮廓二是质感与色泽三是肌理与脉络四是尺度比例与体量13.太湖石的特点,米芾眼中的“漏透皱瘦”是怎样的?瘦:瘦硬如铁,气节高尚,象征做人要有骨气,不附颜趋势,不随波逐流。
皱:勤劳质朴,苍劲老道,身经百战。
透:通透流畅,峰回路转,柳暗花明。
漏:为人处世清廉明正,不掩不藏,光明磊落,堂堂正正。
14中国古典园林中造园要素?筑山,理池,植物,动物,建筑,匾额,楹联与刻石15斗拱的作用:在结构上挑出以承重,并将屋面的大面积荷载经斗栱传递到柱上。
它又有一定的抗震和装饰作用,是建筑屋顶和屋身立面上的过度。
此外,它还作为封建社会中森严等级制度的象征和重要建筑的尺度衡量标准16中国古建筑屋顶可分为以下几种形式:庑殿顶、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攒尖顶、盝顶等。
其中庑殿顶、歇山顶、攒尖顶又分为单檐(一个屋檐)和重檐(两个或两个以上屋檐)两种,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可衍生出卷棚顶。
古建筑屋顶除功能性外,还是等级的象征。
其等级大小依次为:重檐庑殿顶>重檐歇山顶>重檐攒尖顶>单檐庑殿顶>单檐歇山顶>单檐攒尖顶>悬山顶>硬山顶>盝顶。
此外,除上述几种屋顶外,还有扇面顶、万字顶、盔顶、勾连搭顶、十字顶、穹窿顶、圆劵顶、平顶、单坡顶、灰背顶等特殊的形式。
17. 中国古典园林的成景类型写实写意18. 古典园林花木的选择标准(1)姿美:树冠的形态、树技的疏密曲直、树皮的质感、树.叶的形状,都追求自然优美;(2)色美:树叶、树干、花都要求有各种自然的色彩美,如红色的枫叶,青翠的竹叶、白皮松,斑驳的粮榆,白色广玉兰,紫色的紫薇等;(3)味香:要求自然淡雅和清幽。
四季常有绿,月月有花香,其中尤以腊梅最为淡雅、兰花最为清幽。
(4)有意境:花木往往和园主追求的精神境界有关。
如竹子象征人品清逸和气节高尚,松柏象征坚强和长寿,莲花象征洁净无暇,兰花象征幽居隐士,玉兰、牡丹、桂花象征荣华富贵,石榴象征多子多孙,紫薇象征高官厚禄等。
19..唐、宋、元斗拱建筑特点;明、清斗拱建筑特点20. 牡丹的生物学特点牡丹在其整个生命(活)过程中,具有两个周期性的变化。
一个是生命周期的变化;另一个是年周期的变化。
牡丹生命周期的变化也象其它高等植物一样,具有阶段性。
生命始于胚的形成,而终于植株的死亡。
中间需经过胚胎(种籽成芽)阶段、幼年阶段、弱年阶段、壮年阶段和老年阶段。
21牡丹和芍药的区别看秆茎牡丹的茎为木质,落叶后地上部分不枯死;芍药的茎为草质,落叶后地上部分枯死。
正因如此,牡丹又叫“木芍药”,芍药又名“没骨花”。
看花形牡丹的花都是独朵顶生,花型大;芍药的花则是一朵或数朵顶生并腋生,花型亦较牡丹略小。
看叶子牡丹叶片上表面绿色中略带黄,无毛,下表面有白粉;芍药叶上下均为浓绿色且叶较密。
看开花期牡丹在暮春三月开花,芍药在春末夏初开花,故有“谷雨三朝看牡丹,立夏三照看芍药”之说。
22桂花分为四个品种:金桂、银桂、丹桂和四季桂23腊梅和梅花的区别(如何分辨?)1、花色不同:腊梅花以蜡黄为主,而梅花则有白、粉、深江、紫红等色。
2、花期不同:一般腊梅在农历腊月开放,比梅花要早约两个月。
3、树冠不同:腊梅为灌木,枝丛生,而且枝直立,根颈部很发达,呈块状,而梅花则为乔木,有主干,高达10米,常具枝刺,枝除直枝外,还有垂枝,树冠呈不规则圆头形。
4、叶片不同:腊梅叶对生,近革质,长椭圆形,全缘,上表面粗糙,呈绿色,背面光滑呈灰色;而梅花叶互生,叶广卵形至卵形,长4-10厘米,先端长渐尖或尾尖,边缘具细锐锯齿,基部阔楔形或近圆形,糼时两面被短柔毛,后多脱落,正在成长的新叶仅在叶背面脉上有毛,而以腋间为多。
24中国古典园林如何赏析园林中的意境;内向与外向;看与被看;主从与重点;空间的对比;藏与露;引导与暗示;疏与密;起伏与层次;虚与实25从园林内空间布局形式上说,日本园林有三种主要类型:①池泉庭园:以水为主题,②枯山水庭园,是以白沙代替水来造景③茶庭,更确切的名称是“露地”。
26中日古典园林的差异在时代变迁上,园林类型也存在着不同的特点。
具体的表现为:中国古典园林的山水性质是不变的,但是在山水系列变迁中,主景的演变过程,在中国古典园林中是:动植物(殷周)——高台建筑(秦汉)——山水自然本身(魏晋南北朝)——诗画自然山水(隋唐宋)——诗画天人(元明清)。
这是一条对园林要素审美重点由表及里、由浅至深、由粗到细的不断深入的过程。
审美的客体由前期的写实阶段发展为后期的写意阶段。
日本的古典园林主景变化:动植物(大和、飞鸟)——中式山水(奈良)——寝殿建筑和佛化岛石(平安)——池岛和枯山水(镰仓)——纯枯山水(室町)——书院、茶道、枯山水(桃山)——茶道、枯山水与池岛(江户)。
由此,我们看到,审美的客体发展是由前期的单一性类型和写实性阶段到后期的综合性类型和抽象性阶段。
园林类型的比较在隶属关系上,中国和日本的古典园林都可以分为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和宗教园林。
但是,中国的皇家园林的气势远胜过私家园林。
就宗教园林而言,中国古典的园林中表现为寺观园林(寺庙园林和道观园林),日本的古典园林表现为寺社园林(寺院园林和神社园林),中国的寺观园林风格不明显,常运用私家园林的表达方式,而日本寺社园林风格突出,私家园林常借用寺社园林的表达方式。
27法国园林风格特征(1)法国园林则属于平面图案式园林。
有平面的铺展感。
其选址比较灵活。
法国园林中有许多成功之作就曾将沼泽等不利地形, 改造成美丽的园林景观。
(2) 法国园林善于利用宽阔的园路形成贯通的透视线,此外还采取了设置水渠的方法以构造出前所未有的恢宏园景。
(3) 法国园林在平面构图上采用了意大利园林轴线对称的手法, 主轴线从建筑物开始沿一条直线沿伸, 以该轴线为中心对称布置其他部分。
园林形式以表现皇权至上的主题思想。
(4) 构图上,府邸居于中心地位,起着控制全园的作用,通常建在制高点上,花园的规划服从于建筑(5)花园本身的构图也体现出等级制度。
贯穿全园的中轴线重点装饰,最美的花坛、雕像、喷泉布置在中轴线上,道路分级严谨。
整个园林为条理清晰、秩序严谨、主从分明、简洁明快、庄重典雅的几何网格。
(6)完全体现了人工化的特点。
追求空间无限性,广袤旷远而外向性。
需要很大的平坦场地(作为府邸的露天客厅,也与追求旷远有关)(7) 树篱和丛林树篱是花坛与丛林的分界线。
厚度常为015 —016 米, 形式规则, 且相互平行。
从1 米的短树篱到10 米的高树篱, 各种高度应有尽有。
(8) 法国园林中水景的处理主要有两个方面:喷泉和水渠。
(9)花坛勒·诺特设计的花坛有六种类型: 即“刺绣花坛”、“组合花坛”、“英国式花坛”、“分区花坛”、“柑桔花坛”、“水花坛”。
(10)花格墙花格墙的设计虽然由来已久, 但只是在法国园林中才将中世纪粗糙的木制花格墙改造成为精巧的庭园建筑物并引用到庭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