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读懂色差仪
教你读懂色差仪

色差仪色彩空间,各代码ΔLΔaΔb说明色差仪参数说明△E总色差的大小△L+表示偏白△L-表示偏黑△a+表示偏红△a-表示偏绿明度指数L亮度轴,表示黑白,0为黑色,100为白色,0-100之间为灰色;色品指数a红绿轴,正值为红色,负值为绿色;色品指数b黄蓝轴,正值为黄色,负值为蓝色;所有颜色都可以用Lab这三个数值表示,试样与标样的Lab之差,用ΔLΔaΔb表示;ΔE表示总色差;ΔL为正,说明试样比标样浅;为负,说明试样比标样深;Δa为正,说明试样比标样红或少绿;为负,说明试样比标样绿或少红;Δb为正,说明试样比标样黄或少蓝;为负,说明试样比标样蓝或少黄;C是表示鲜艳度H是表示色调角色品图白度:有关白度的基本理论在颜色世界里,人们遇到最多的是白和近白色;“白”具有光反射比明度高和色饱和度彩度低的特殊颜色属性;基于目视感知而判断反射物体所能“显白的程度”,术语上称之为白度;与其他颜色一样,白色也是三维空间的量,大多数色觉正常的观察者可以将一定范围内的光反射比、色饱和度和主波长不同的白色,按其白度的高低排成一维的白度序列,从而进行定量的评价;从色知觉角度讲,白度的评价和测量与高等色度学有关,工农业产品生产及质量检测的实践表明,确定白度的概念是有意义的;虽然在不同的生产领域里对白度的评价和公式的应用有不同的见解,但是仍然能够在可靠性和准确性方面均使人满意的情况下,得出相对统一的白度标;实践证明,白度标可以与已确立的色度参数和色知觉参数联系起来;人们知道,所谓理想的标准白板是对一切波长的辐射都是无吸收地完全漫射体,即它是反射比对任何波长都等于1的一种纯白物体;白雪或许是唯一的具有世界一致性的纯白色代表;但它无法长期保存亦无法随时随地取得;故现代的标准白板只能以反射比非常接近1的一些化学品作为代表———标准白,而且也不是一个全漫射反射体,以此对被测物质作目视的相对比较,这就是至今尚无一种白的自然物质来作为白色的缘由;2关于白度的定量评价现行的基本原则一般地说,当物体表面对可见光谱所有波长的反射比在80%以上,可认为该物质的表面为白色;另外,也有些专家用三刺激值Y明度和兴奋纯度Pe来表征白色;Berger认为:当样品的表面Y>70,Pe<10%时可当作白;MacAdam的实验数据则为Y=70~90,Pe=0~10%;而Grum等则认为物质表面的纯度在0~12%和高反射比就看作白;CIE色度技术委员会在1986年制定了白度测量应遵循的共同规范:1应该使用同样的标准光源或照明体来进行视觉的仪器的白度测量,推荐用D65照明体为近似的CIE标准光源;2在与1条不一致的条件下得到的实验数据不能确立或检验白度公式;3推荐使用白度W=100的完全反射体在可见波段光谱反射比都等于1的理想漫射体;简称PRD作为白度公式的参照标准;确立或检验白度公式时都必须归一或PRD的白度值等于100;根据以上规范,任何白色物体的白度是表示它对于PRD白色程度的相对值;因此,以PRD为参照基准而标定的标准白板的标准反射比标准以及由此而确定的三刺激值X,Y,Z,或者由此而确定的三刺激值反射比因数RX,RY,RZ等都可以作为计量白度标的基础;白度评定的公式我国现行白度评定一般分甘茨白度、蓝光白度和亨特白度3种评定;按CIE正式推荐的在D65标准光源下,以完全反射漫射体作为参照标准白,白度定量评价公式如下:2.2.1甘茨白度甘茨白度是CIE白度委员会在1986年正式公布出版的白度公式;可以写为WGANZ,其特点是:以物体颜色的三刺激值为依据作为计算,颜色的三刺激值性质决定了对白度的贡献,它们的等白度表面是等间距的平行面,其白度可以用Y,x,y的线性公式表示:W=Y+800xn-x+1700yn-yW10=Y10+800xn-x10+1700yn-y10TW=900xn-x-650yn-yTW10=900xn-x10-650y n-y10W10为白度值;TW,TW10为淡色调指数;Y,x10,y10为在10o视场下,测得试样值;xn,yn为在10°视场下D65标准光源的坐标值;xn=,yn=;从公式可以看出,对于任何光谱中性的白度样品,其白度值W都等于三刺激值Y,W值越大,表示白度越高;淡色调指数值可正可负,正值越大表示带淡蓝—绿度越大,负的绝对值越大就表示淡品红—黄度越大;公式主要用于W或W10值大于40、小于5Y-280或小于5Y10-280,TW或TW10值大于-3、小于+3的样品;该公式结果与目视的相关性较好,但其级差与目视级差差别较大,对明显带颜色的样品没有意义;2.2.2蓝光白度又称R457白度R457白度是一种简易的测量方法,在国际标准ISO2470纸张漫反射比的测量,以及我国造纸、塑料、建材等一些行业中都使用了R457白度;它规定利用近似的A光源照明,白度仪器的总体有效光谱响应曲线的峰值波长在457nm处,半宽度44nm;定义蓝光白度为:Wr=KrΣβλFλ△λ式中:Kr=100/ΣFλ△λ;βλ为与标准白板的蓝光白度仪器相同照明观察条件下的光谱亮度因数;ISO关于纸张板白度的最新标准也使用了三刺激值反射比因数的概念和定义;这样一般三刺激值色度测量仪在D65/10°条件下,利用测量Z值获得R457白度值,其转换方程为:Wr=×Z+另外一种说法为:在GB/T5950-86建材及非矿产品白度测量方法中曾规定了三色平均值白度公式:Wtr=B480+G520+R620/3;这是GB/T2015-91使用的三波长反射比白度计算公式;WB=R4572.2.3亨特白度根据GB/T5950—1996建筑材料与非金属矿产品白度测量方法提出了亨特白度公式:WH=100-100-L2+a2+b21/2式中,WH为亨特白度;a,b为亨特色品指数,a=/Y101/2,b=/Y101/2;L为亨特明度指数,L=10Y101/2;X10,Y10,Z10为三刺激值;亨特白度测量条件采用C照明体2o视场观测条件;此白度值的特点是以色差的形式计算白度,测定结果的白度值较高,级差较小,适合于白度值较高样品的测定;2.2.4Taube白度该白度为美国材料试验协会313-73ASTM使用的TAUBE公式计算出的一个数值,公式为:WT=该公式计算出的白度值的级差与目视感知的级差符合性较好,但只能用于中性样品;有的美国企业使用Y 值来表示测定样品的白度值;。
简单认识色差仪

简单认识色差仪什么是色差仪?色差仪,也被称为色谱仪、颜色测量仪或色度计,是一种测量物体颜色和颜色差异的设备。
它通过光学系统和光电传感器来测量和比较色彩差异。
色差仪通常用于质量控制、研发、公共安全、医学诊断和艺术设计等领域。
它可以精确地测量色彩差异,甚至能够检测微小的色差。
色差仪的工作原理色差仪的工作原理基于色光三原色理论。
在色光三原色理论中,白光可以由红色、绿色和蓝色三种基本颜色叠加而成。
色差仪使用这个理论来分析光线中不同颜色的成分和强度。
在测量时,色差仪会发射光线到一个物体上,并测量其反射光线的波长、振幅和频率。
这些测量结果通过色空间模型(如CIE、L a b、L C*h和Hunter Lab等)来表示和比较颜色差异。
色差仪能够提供定量的颜色数据,这使得人们可以更加准确地控制和管理色彩。
色差仪的应用色差仪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案例:1. 印刷和纺织品在印刷和纺织行业中,色差仪可帮助生产商确保生产的产品颜色具有一致性。
对于色卡、样品和印刷品来说,色差仪可以帮助生产商检测颜色是否符合质量标准。
色差仪还可以使用色块、黑白色卡和定位线等功能,来自动调整机器的颜色输出,提高生产效率。
2. 食品和饮料在食品和饮料行业中,色差仪使用不同的光源和色彩空间来检测食品的颜色、亮度、色泽和透明度。
色差仪还可以检测香料、果汁和油脂中的色彩强度,以更好地控制产品质量和口味。
3. 医学和化妆品在医学和美容行业中,色差仪可以用于皮肤颜色分析、牙齿颜色检测和化妆品质量控制等方面。
通过色差仪分析肤色,可以为美容医生和化妆师提供更准确的调色建议和化妆方案。
如何选择正确的色差仪选择正确的色差仪可以提高测试精度,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以下是一些选择色差仪时需要考虑的因素:1. 测量精度色差仪的测量精度非常重要,它会直接影响到测试结果的正确性。
在选择色差仪时,应该选择能够提供高测量精度的设备。
要注意,颜色测量精度与价格成正比。
色差仪工作原理

色差仪工作原理色差仪是一种广泛应用于色彩测量和质量控制的仪器。
它通过测量物体表面的颜色差异来评估色彩的一致性和质量。
色差仪的工作原理基于光学原理和色彩空间的概念。
1. 光学原理:色差仪利用光学系统来获取物体表面的颜色信息。
它通常由光源、样品和检测器组成。
光源发出光线,经过样品后,被检测器接收。
光源可以是白光或特定波长的光,如D65光源,用于模拟自然光照条件。
2. 色彩空间:色彩空间是一种用于描述和表示颜色的数学模型。
常见的色彩空间包括RGB、Lab、LCH等。
RGB色彩空间由红、绿、蓝三个分量组成,Lab色彩空间则由亮度(L)、a轴(红绿轴)和b轴(黄蓝轴)组成。
色差仪通常可以在不同的色彩空间之间进行转换。
3. 测量原理:色差仪通过测量样品与标准样品之间的颜色差异来评估色彩的一致性。
首先,色差仪会对标准样品进行测量,获取其颜色信息作为参考。
然后,它会对待测样品进行测量,并将其颜色信息与标准样品进行比较。
通过计算两者之间的色差值,可以评估样品的色彩差异程度。
4. 色差计算:色差仪通常使用数学算法来计算色差值。
常见的色差计算方法包括ΔE*ab、ΔE*uv、ΔE*94等。
这些方法基于色彩空间中的坐标差异来计算色差值。
ΔE*ab是一种常用的色差计算方法,它根据Lab色彩空间中的坐标差异来评估样品的色差。
5. 数据分析与显示:色差仪通常会将测量结果以数值和图形的形式显示出来。
数值显示包括色差值、颜色坐标等参数,用于直观地评估样品的色彩差异。
图形显示通常以色差图、色差分布图等形式展示样品的色差情况,帮助用户更直观地理解和分析测量结果。
6. 应用领域:色差仪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包括纺织、塑料、油漆、印刷、陶瓷等。
它可以用于检测产品的色彩一致性、色差控制、配色匹配等方面。
例如,在纺织行业,色差仪可以用于检测面料的色差,保证产品的质量和一致性。
总结:色差仪通过光学原理和色彩空间的概念,利用测量和比较样品与标准样品之间的颜色差异,来评估样品的色彩一致性和质量。
色差仪基本原理及使用方法

色差仪基本原理及使用方法色差仪基本原理及使用方法1. 色差仪的基本原理色差仪是一种用于测量物体颜色的仪器,它可以帮助我们判断不同样品之间的颜色差异。
色差仪的基本原理是利用人眼对颜色的感知来测量和比较物体的颜色差异。
它通过测量样品反射或透射的光的强度和波长分布,将这些数据转换为数值,并与标准参考色进行比较,以确定样品颜色的差异情况。
2. 色差仪的使用方法2.1 准备工作在使用色差仪之前,需要进行一些准备工作。
1. 将色差仪放置在平稳的工作台面上,并确保其表面清洁干净。
2. 打开色差仪的电源开关,并等待仪器初始化完成。
3. 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测量模式和颜色空间。
2.2 校准仪器在进行测量之前,通常需要对色差仪进行校准,以确保其准确性和精度。
1. 将标准参考色放置在色差仪的测量孔中,并按下校准按钮。
2. 等待仪器完成校准过程,并确保校准成功。
2.3 进行颜色测量完成了准备工作和仪器校准后,可以开始进行颜色测量了。
1. 将待测样品放置在色差仪的测量孔中,并调整合适的光源和观察角度。
2. 按下开始测量按钮,等待仪器完成测量过程。
3. 记录测量结果,并与标准参考色进行比较。
根据测量结果,可以判断样品与标准参考色之间的颜色差异程度。
2.4 分析测量数据在完成测量后,可以对测量数据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处理。
1. 使用色差仪提供的软件或工具,导出测量数据到计算机中。
2. 对测量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图形显示等操作,以便更直观地了解样品的颜色差异情况。
2.5 清洁和保养使用完色差仪后,应及时进行清洁和保养,以确保仪器的正常运行和长期使用。
1. 关闭色差仪的电源,并拔除电源线。
2. 使用干净的软布轻轻擦拭仪器表面,去除灰尘和污渍。
3. 根据需要,定期进行仪器的维护和保养,如校准、更换灯泡等。
3. 注意事项在使用色差仪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1. 尽量避免在强光源下测量,以免影响测量结果。
2. 避免在颜色不稳定的环境中测量,如灯光闪烁或有色光源的情况下。
色差仪工作原理

色差仪工作原理色差仪是一种用于测量物体颜色差异的仪器。
它通过比较被测物体的颜色与标准颜色之间的差异,来评估物体的颜色质量。
色差仪主要应用于印刷、纺织、塑料、油漆等行业,以确保产品颜色的一致性和质量。
色差仪的工作原理主要基于光学和电子技术。
下面将详细介绍色差仪的工作原理。
1. 光源和光路系统:色差仪通常使用光源来照亮被测物体。
常见的光源包括白炽灯、荧光灯和LED 灯等。
光源发出的光经过光路系统,如透镜、滤光片、反射镜等,被引导到被测物体上。
2. 探测器:被测物体反射的光经过光路系统后,进入探测器。
探测器是色差仪中的一个重要组件,用于测量光的强度和颜色。
常见的探测器有光电二极管(Photodiode)和光电二极管阵列(Photodiode Array)等。
3. 色采空间和色差计算:色差仪将测量的光信号转换为色采空间中的坐标。
常见的色采空间包括CIEL*a*b*色采空间和CIE XYZ色采空间等。
通过计算被测物体的颜色与标准颜色之间的差异,可以得到色差值。
色差值用于表示被测物体的颜色差异程度。
4. 校准和标准颜色:在使用色差仪之前,需要对仪器进行校准。
校准过程中,色差仪会测量一系列标准颜色,并将测量结果与已知的标准颜色进行比较,从而确定校准参数。
校准后,色差仪可以准确地测量被测物体的颜色。
5. 数据分析和显示:色差仪通常配备有显示屏和数据分析软件。
通过显示屏,用户可以直观地查看被测物体的颜色和色差值。
数据分析软件可以对测量结果进行进一步的处理和分析,如生成报告、统计数据等。
总结:色差仪通过光学和电子技术,测量被测物体的颜色,并与标准颜色进行比较,从而评估物体的颜色质量。
它在各种行业中起着重要作用,匡助用户确保产品颜色的一致性和质量。
通过了解色差仪的工作原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它的应用和功能。
色差仪的相关测量介绍

色差仪的相关测量介绍色差仪是一种可以测量颜色色差的仪器,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如纺织、塑料、造纸、印刷、电子、航空等。
本文将介绍色差仪的相关测量知识,包括色差的定义、测量原理、测量参数等。
色差的定义色差是指两种或多种颜色在色调、亮度和饱和度等方面的差异。
色差可以用数值来表示,常用的参数有ΔE、ΔL、Δa、Δb等。
其中,ΔE表示总色差,ΔL表示亮度差,Δa和Δb表示颜色差。
一般来说,ΔE越小,说明两种颜色之间的差异越小。
测量原理色差仪的测量原理是通过比较样品和标准色之间的差异来计算色差。
一般来说,色差仪会发出不同波长的光,然后测量样品和标准色反射光的差异。
根据这个差异,色差仪可以计算出样品和标准色之间的色差。
测量参数色差仪的测量参数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显色指数(CRI):显色指数是衡量灯光对物体颜色还原能力的参数。
一般来说,显色指数越高,说明灯光的还原能力越好。
2.色温(CCT):色温是衡量灯光色调的参数。
色温越高,灯光的色调就越接近于蓝色;色温越低,灯光的色调就越接近于红色。
3.颜色坐标:颜色坐标分为三个维度:x、y、z。
它们分别代表了色光的色调、饱和度和亮度。
4.其他参数:还有一些其他的参数,如透过率、荧光亮度等。
使用方法使用色差仪测量颜色色差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样品的表面要干净,没有杂质或污垢。
2.样品的大小和形状应能够完全遮挡探头。
3.测量时要选择合适的基准色。
4.测量时要保证环境光线充足,避免阴影的影响。
5.操作时需要按照操作手册进行操作,避免误操作。
总结色差仪是一种非常有用的仪器,可以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
在使用色差仪时,除了要掌握其测量原理和测量参数外,还需要了解其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只有掌握了这些知识,才能更好地利用色差仪进行颜色测量。
色差仪工作原理

色差仪工作原理标题:色差仪工作原理引言概述:色差仪是一种广泛应用于色彩测量和质量控制领域的仪器。
它通过测量物体表面的颜色差异来评估色彩的一致性和质量。
本文将详细介绍色差仪的工作原理,包括光源、光学系统、色彩空间、测量方法以及数据处理。
正文内容:1. 光源1.1 光源的选择:色差仪通常采用多种光源,如D65光源、A光源等。
这些光源具有不同的光谱特性,以模拟不同的照明条件。
1.2 光源的稳定性:光源的稳定性对于色差测量的准确性至关重要。
色差仪通常采用稳定的光源,以确保测量结果的一致性和可靠性。
2. 光学系统2.1 反射光学系统:色差仪通过反射光学系统来测量物体表面的颜色。
该系统包括光源、样品、检测器和滤光片等组件。
2.2 光路设计:光路设计的合理性直接影响到色差仪的测量精度。
色差仪通常采用双光路设计,以消除外界干扰和提高测量的稳定性。
3. 色彩空间3.1 CIE色度图:色差仪通常使用CIE色度图来描述颜色。
CIE色度图将颜色空间分为三个维度:亮度(L)、色度(a)和色度(b)。
3.2 ΔE值:色差仪通过计算样品与标准样品之间的ΔE值来衡量色彩的差异。
ΔE值越小,表示样品与标准样品的色彩越接近。
4. 测量方法4.1 反射测量:色差仪通过测量样品表面反射的光线来获取颜色信息。
这种测量方法适用于固体样品。
4.2 透射测量:色差仪可以通过透射测量来测量液体和透明样品的颜色。
透射测量需要使用透射装置来保证光线的稳定传输。
5. 数据处理5.1 校准:色差仪需要进行校准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校准通常包括零点校准和灵敏度校准。
5.2 数据分析:色差仪可以将测量结果以数字或图形的形式进行展示和分析。
这些数据可以用于比较不同样品的色彩差异,评估产品的一致性和质量。
5.3 数据存储:色差仪通常具有数据存储功能,可以将测量结果保存在内部存储器或外部设备中,以便后续的数据分析和比较。
总结:色差仪是一种基于光学原理的仪器,通过测量物体表面的颜色差异来评估色彩的一致性和质量。
色差仪原理

色差仪原理
1色差仪原理
色差仪是一种用于科学研究及测量眼球视觉能力的仪器,其用途广泛,包括商业设计、出版物和涂料生产等不同领域。
色差仪可以测量物体可见光谱的准确度,确定其生动度、对比度、色调和阴影的变化,并分析物体的色彩特征。
2工作原理
色差仪的工作原理是,用户将样本放置在一个透明反射板上,而色差仪的光源则位于反射板的另一端,当光照射到样品上时,色差仪可以将其采集到的数据通过软件进行分析,检测物体表面的准确度和变化。
这些光被色差仪检测到后,再用一种叫做视觉色差(DE)的软件度量出来,以便用户直观地比较样本物体颜色的相对强度和变化。
3光谱特性
色差仪利用光学传感器精确测量不同物体的可见光谱,因此可帮助用户了解不同物体的光学特性,颜色对比度和色调等。
色差仪测量物体可见光谱的准确度可以用标准色条显示,数据与国际标准色带分析出来的信息进行比对,标准色条显示数据越接近,说明该物体色彩变化越正确。
4应用
色差仪在商业领域广泛应用,它可以帮助设计师了解不同颜色搭配的强度,调整鲜艳度等,保证设计作品与标准颜色一致。
色差仪也可以用在展示和广告环境中,让用户的视觉体验感更丰富,甚至在印刷行业也能获取更准确的色彩数据。
5总结
色差仪是一种用于测量物体可见光谱准确度的仪器,它可以检测和分析物体的色彩特征,以及进行颜色对比度和色调的调节,从而使商业设计、出版物、涂料生产等应用得到更好的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你读懂色差仪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
色差仪色彩空间,各代码ΔL*Δa*Δb*说明色差仪参数说明
△E总色差的大小
△L+ 表示偏白△L- 表示偏黑
△a+ 表示偏红△a- 表示偏绿
△b+ 表示偏黄△b- 表示偏蓝
明度指数L*(亮度轴),表示黑白,0 为黑色, 100 为白色,0-100之间为灰色。
色品指数a*(红绿轴),正值为红色,负值为绿色。
色品指数b*(黄蓝轴),正值为黄色,负值为蓝色。
所有颜色都可以用L*a*b*这三个数值表示,试样与标样的L*a*b*之差,用
ΔL*Δa*Δb*表示;ΔE*表示总色差。
ΔL*为正,说明试样比标样浅;为负,说明试样比标样深。
Δa*为正,说明试样比标样红(或少绿);为负,说明试样比标样绿(或少红)。
Δb*为正,说明试样比标样黄(或少蓝);为负,说明试样比标样蓝(或少黄)。
C是表示鲜艳度 H是表示色调角
色品图
白度:有关白度的基本理论
在颜色世界里,人们遇到最多的是白和近白色。
“白”具有光反射比(明度)高和色饱和度(彩度)低的特殊颜色属性。
基于目视感知而判断反射物体所能“显白的程度”,术语上称之为白度。
与其他颜色一样,白色也是三维空间的量,大多数色觉正常的观察者可以将一定范围内的光反射比、色饱和度和主波长不同的白色,按其白度的高低排成一维的白度序列,从而进行定量的评价。
从色知觉角度讲,白度的评价和测量与高等色度学有关,工农业产品生产及质量检测的实践表明,确定白度的概念是有意义的。
虽然在不同的生产领域里对白度的评价和公式的应用有不同的见解,但是仍然能够在可靠性和准确性方面均使人满意的情况下,得出相对统一的白度标。
实践证明,白度标可以与已确立的色度参数和色知觉参数联系起来。
人们知道,所谓理想的标准白板是对一切波长的辐射都是无吸收地完全漫射体,即它是反射比对任何波长都等于1 的一种纯白物体。
白雪或许是唯一的具有世界一致性的纯白色代表。
但它无法长期保存亦无法随时随地取得。
故现代的标准白板只能以反射比非常接近1 的一些化学品作为代表———标准白,而且也不是一个全漫射反射体,以此对被测物质作目视的相对比较,这就是至今尚无一种白的自然物质来作为白色的缘由。
2 关于白度的定量评价
现行的基本原则
一般地说,当物体表面对可见光谱所有波长的反射比在80 %以上,可认为该物质的表面为白色。
另外,也有些专家用三刺激值Y(明度)和兴奋纯度(Pe)来表征白色。
Berger 认为:当样品的表面Y>70,Pe<10 %时可当作白;MacAdam 的实验数据则为Y=70~90,Pe=0~10 %;而Grum等则认为物质表面的纯度在0~12 %和高反射比就看作白。
CIE 色度技术委员会在1986 年制定了白度测量应遵循的共同规范:
(1)应该使用同样的标准光源(或照明体)来进行视觉的仪器的白度测量,推荐用D65 照明体为近似的CIE 标准光源;
(2)在与(1)条不一致的条件下得到的实验数据不能确立或检验白度公式;(3)推荐使用白度W=100 的完全反射体(在可见波段光谱反射比都等于1 的理想漫射体。
简称PRD)作为白度公式的参照标准。
确立或检验白度公式时都必须归一或PRD的白度值等于100。
根据以上规范,任何白色物体的白度是表示它对于PRD 白色程度的相对值。
因此,以PRD为参照基准而标定的标准白板的标准反射比标准以及由此而确定的三刺激值X,Y,Z,或者由此而确定的三刺激值反射比因数RX,RY,RZ 等都可以作为计量白度标的基础。
白度评定的公式
我国现行白度评定一般分甘茨白度、蓝光白度和亨特白度3 种评定。
按CIE 正式推荐的在D65 标准光源下,以完全反射漫射体作为参照标准白,白度定量评价公式如下:
2.2.1 甘茨白度
甘茨白度是CIE 白度委员会在1986 年正式公布出版的白度公式。
可以写为WGANZ,其特点是:以物体颜色的三刺激值为依据作为计算,颜色的三刺激值性质决定了对白度的贡献,它们的等白度表面是等间距的平行面,其白度可以用Y,x,y 的线性公式表示:
W=Y+800(xn- x)+1700(yn- y) W10=Y10+800(xn- x10)+1700(yn- y10)TW=900(xn- x)- 650(yn- y) TW10=900(xn- x10)-650(yn- y10)
W10 为白度值;TW,TW10 为淡色调指数;Y,x10,y10 为在10o 视场下,测得试样值;xn,yn为在10°视场下D65标准光源的坐标值;xn=,yn=。
从公式可以看出,对于任何光谱中性的白度样品,其白度值W都等于三刺激值Y,W值越大,表示白度越高。
淡色调指数值可正可负,正值越大表示带淡蓝—绿度越大,负的绝对值越大就表示淡品红—黄度越大。
公式主要用于W(或W10)值大于40、小于(5Y- 280)或小于(5Y10- 280),TW(或TW10)值大于- 3、小于+3 的样品。
该公式结果与目视的相关性较好,但其级差与目视级差差别较大,对明显带颜色的样品没有意义。
2.2.2 蓝光白度(又称R457白度)
R457白度是一种简易的测量方法,在国际标准ISO2470 纸张漫反射比的测量,以及我国造纸、塑料、建材等一些行业中都使用了R457白度。
它规定利用近似的A光源照明,白度仪器的总体有效光谱响应曲线的峰值波长在457nm处,半宽度44 nm。
定义蓝光白度为:Wr=KrΣβ(λ)F(λ)△λ式中:Kr=100/ΣF(λ)△λ;β(λ)为与标准白板的蓝光白度仪器相同照明观察条件下的光谱亮度因数。
ISO关于纸张板白度的最新标准也使用了三刺激值反射比因数的概念和定义。
这样一般三刺激值色度测量仪在D65/10°条件下,利用测量Z值获得R457白度值,其转换方程为: Wr=×Z+
另外一种说法为:在GB/ T5950- 86《建材及非矿产品白度测量方法》中曾规定了三色平均值白度公式:Wtr=( B480+G520 +R620)/ 3。
这是GB/ T2015- 91 使用的三波长反射比白度计算公式。
WB=R457
2.2.3 亨特白度
根据GB/T 5950—1996《建筑材料与非金属矿产品白度测量方法》提出了亨特白度公式: WH=100-[(100- L)2+a2+b2]1/2 式中,WH 为亨特白度;a,b 为亨特色品指数,a=()/Y101/2,b=(Y10- )/Y101/2;L 为亨特明度指数,L=10Y101/2;X10,Y10,Z10为三刺激值。
亨特白度测量条件采用C照明体2 o视场观测条件。
此白度值的特点是以色差的形式计算白度,测定结果的白度值较高,级差较小,适合于白度值较高样品的测定。
2.2.4 Taube白度
该白度为美国材料试验协会(313-73ASTM)使用的TAUBE公式计算出的一个数值,公式为:WT= 该公式计算出的白度值的级差与目视感知的级差符合性较好,但只能用于中性样品。
有的美国企业使用Y值来表示测定样品的白度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