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东海大桥总体设计
东海大桥工程概述PPT课件

主要设计参数
桥面宽度
双向六车道,宽度 25米
桥墩数量
海上桥墩约100个, 陆上桥墩约20个
桥梁长度
约50公里,其中海 上段约32公里
设计时速
最高时速100公里/ 小时
设计荷载
城A级荷载,可承受 50米长、360吨重 的跨海大桥
创新与特色设计
01
02
03
04
新型材料
采用高强度钢和新型防腐涂层 ,提高桥梁耐久性
东海大桥工程概述 ppt课件
目录
• 工程背景 • 工程设计 • 工程施工 • 工程效益 • 未来展望
01
工程背景
东海大桥的地理位置
01
东海大桥位于中国上海市浦东新 区,连接上海南汇区和东海上的 洋山深水港区。
02
该桥跨越东海,是连接上海与浙 江的重要交通枢纽,也是中国第 一座真正意义上的跨海大桥。
施工机械
根据施工需要,选择合适 的施工机械和设备,如大 型起重机、混凝土搅拌站 等。
施工过程中的困难与挑战
海洋环境影响
施工过程中需应对海洋环 境的影响,如风浪、潮汐 等,确保施工安全和质量。
地质条件复杂
工程所在地的地质条件复 杂,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 应对。
施工组织与协调
工程涉及多个施工单位和 部门,需要加强组织与协 调,确保施工顺利进行。
施工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
质量管理体系
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 施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标
准。
质量控制措施
采取一系列质量控制措施,如材料 检验、施工过程监控等,确保施工 质量。
安全生产管理
建立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加强施工 现场安全管理,预防和减少安全事 故的发生。
卢浦大桥和东海大桥

(4)承台、墩柱与主梁
高性能混凝土+钢筋保护层。浪溅区墩柱外表面采用防水涂料。
(5)斜拉索:
拉索钢丝为镀锌钢丝,单根拉索外裹热挤高密度聚乙烯护套,采取密封措施,防止积水。
(6)其它
支座采用三重防腐方案:“耐候钢(有09CuPCrNiA、15CrCuMn、ZG20Mn三种)+金属喷涂+重防腐涂装”的防护体系。
应用于卢浦大桥的计算结果:由本研究按第二类稳定计算的最小安全系数为2.3。
此外,考虑到存在制造误差和焊接残余应力,因此必须用局部稳定试验确认其安全度,箱拱缩尺模型(1:4)试验表明:大桥是安全可靠的,能满足正常运营的的要求。
2、抗风研究。
(1)提出卢浦大桥桥位地形模型的风环境风洞试验和卢浦大桥桥位风速采用多个气象站风速统计方法。
六、结语
本设计弥补了现行规范没有涵盖跨海桥梁设计的内容,指导了外海桥梁的设计与施工,有利于确保在外海恶劣环境条件下建设类似工程的安全性,减小施工、运营风险和经济损失。
本工程提高了我国超大跨海桥梁的建设水平。对我国正在规划建设的一大批超大跨海桥梁工程(如:杭州湾跨海大桥、青岛湾跨海大桥、港珠澳跨海大桥等)建设起到了示范与推动作用。
2、用斜拉桥施工方法,安装主拱。
3、引进悬索桥的猫道法安装超长、超重水平索的安装与张拉,16根水平索预制平行钢丝索,长761m,重110t,索径为18cm。
4、结合卢浦大桥结构特点,施工单位负责研制设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架桥设备。
(1)主拱吊机。
(2)拱上桥面吊机。
5、成功实现钢结构现场焊接质量控制。
上海卢浦大桥与东海大桥
林元培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
二十一世纪初,上海建成了两座国际水平大桥:上海卢浦大桥及东海大桥。
东海大桥工程箱梁及墩身施工方案

一、概述 (1)二、场地总体布置 (2)1、场地规划原则 (2)2、施工场地总体布置 (3)3、箱梁预制场地及出海码头 (4)4、墩身节段预制场地 (6)5、墩身节段出运码头及材料码头、砂石料码头 (6)6、砼工厂布置 (7)7、水、电路及施工道路布置 (8)三、箱梁预制及运输方案 (9)1、箱梁预制 (9)2、箱梁预制场内运输 (11)3、箱梁架设 (14)四、墩身施工 (15)1、墩身预制施工 (15)2、预制墩身节段安装施工 (18)3、墩身现浇施工 (19)五、主要施工机械计划表 (21)六、施工进度计划表 (22)七、附图 (23)一、概述经设计图纸变更,东海大桥Ⅲ标共有70米预制箱梁308片,墩柱共156座。
根据业主预制场地协调会议精神,60米、70米箱梁自预制场储运到栈桥浮吊起吊为止,均采用滑移方式,并共用一个出海栈桥。
墩身施工采用预制与现浇相结合的施工方法,预制场地设于沈家湾预制基地二区内,并设置专用墩身出运码头。
墩身现浇采用水上砼工厂施工。
经反复研讨、比较,特制定如下施工方案。
二、场地总体布置1、场地规划原则东海大桥Ⅲ标由于预制构件类型多、数量大、构件重量大,且与II标共用沈家湾预制基地场地及码头。
为了提高预制构件的质量及设备利用率,有利于施工管理,确保工程施工质量,根据业主场地协调会议精神,在规划沈家湾预制场地时遵循以下原则:(1)组织专业化生产。
将整个预制场分为若干个预制区域,分别预制不同类型的构件;(2)预制场地内Ⅱ、Ⅲ标使用面积每家一半,运梁纵移滑道布置在中央;(3)60m、70m箱梁合用一个出海码头栈桥,以降低工程成本;(4)各预制区域的混凝土供应集中拌和,采用混凝土输送泵和布料机输送入模;(5)重量大的构件布置于硬地基场地预制,重量较轻构件及辅助设施布置于回填地基上,以减小地基加固成本。
2、施工场地总体布置沈家湾预制基地,经开山炸石已按计划要求基本形成三块平地,分一、二、三区。
东海大桥陆上段施工方案

四主要工程项目的施工方案、施工方法(一)东海大桥陆上段施工方案东海大桥(陆上段)工程范围K0-6.500—K2+257.500,桥面标高在12m-17m 之间,分为上下行二座独立桥梁,全部桥梁结构总长2264m。
布置为2x28+(5x30)x5+4x28+4x29+4x30+(5x30)x3+(6x30)x2+(5x30)x2m。
1. 便道施工陆上段桥梁两侧修建便道,便道起始旧大堤,顶面宽8m,左侧便道至新大堤,右侧便道跨越新大堤与海上施工便桥连接。
每墩侧设墩侧横向便道连接两侧便道,便道顶面宽6m。
便道基层为2层吹填沙编织袋,就地取沙。
上设一层土工布,面层采用40cm砂砾料。
本工程段内砂砾料20326m3,吹沙40653m3,吹沙袋21760个,土工布50816m2。
2. 承台施工方案基础采用Φ600PHC管桩(管桩施工不在本投标范围内)。
本工程段承台246个(含P-1--P0墩4个承台),其中标准孔承台尺寸7.2X4.8m92个,制动墩承台尺寸为7.2X6.0m31个,变宽段承台 6.2X4.8m62个,6.2X6.0m11个,5.2X3.7m6个,5.2X4.8m6个,5.2X6.0m3个,4.8X3.7m27个,4.8X4.2m6个,11.2X4.8m2个。
承台顶标高均为3.5m,底标高1.5m,承台厚2m。
考虑首联浇筑箱梁的工期要求,共设41套钢围堰及承台模板,模板采用组合钢模板。
钢围堰采用钢桩挡板围堰。
承台施工从2002年11月开始,2004年1月结束。
单个承台平均施工周期为30天。
承台采用C25混凝土现浇施工,混凝土集中拌和、混凝土罐车运输、混凝土泵车或吊车配吊斗浇注。
围堰内边长按基础边长加2m。
基坑开挖土方16121m3。
施工步骤:1)基坑放样,定出墩中心点及纵横轴线,确定开挖轮廓线。
2)为挡土、止水和防流沙在基坑周边设置钢围堰。
钢围堰由宽边H型钢HK200A和加劲钢板组成。
钢围堰施工采用吊机配振动锤打入宽边H型钢HK200A至承台底3米处,再插打加劲钢板3米至承台底约50cm。
东海大桥、风电场、港区等介绍20140626

介绍词尊敬的各位领导!欢迎来到我们洋山港进行考察。
我是洋山港海事局的XXX。
我们车子现在已经行驶在我国首座跨海大桥--东海大桥上。
下面我为大家简单介绍下东海大桥。
东海大桥于2002年6月开工建设,2005年12月10日建成通车,历时三年半。
东海大桥全长32.5公里,其中海上部分长25.3公里,从上海的芦潮港,到浙江嵊泗的小洋山岛,在世界跨海大桥中目前排第三,我国排第二,在美国的庞恰特雷恩湖桥、中国杭州湾大桥之后。
大桥每公里造价3.2亿,共计32.5*3.2=104亿。
进出洋山深水港区的集装箱60%-70%通过东海大桥运输,大桥设计行车速度80公里/小时。
设计每天最大通行能力是混合交通2万辆,目前,日均车流量是10000余辆次,其中集装箱卡车(拖挂车)占85%,首尾相接超过130公里长,相当于台湾海峡最短距离。
同时,东海大桥还是洋山深水港区供水、供电、通讯服务的主要载体,水、电和通信管网沿大桥中线部同步铺设。
所以,东海大桥也被誉为洋山港的“生命线”。
东海大桥桩基9000多根,海上安装预制承台套箱700只; 安装预制墩身822根;安装60米、70米预制箱梁670片,现浇50米箱梁88片。
全桥共浇筑各类混凝土140万立方米,使用各种钢材50万吨,所用的混凝土和钢材足可以建造北京国际机场3号航站楼两个。
大桥由南向北设有一至四号共4个通航孔,分为5000吨级主通航孔段、1000吨级副通航孔段、300~500吨级副通航孔段、非通航孔段。
159米高的两座大跨度海上斜拉桥主塔在国内最高;非通航孔段的每一块预制箱梁长达60至70米、重约2000吨。
一号通航孔为双孔单向通航孔,净空高度17.5米,通航净宽2×56米,可供500载重吨及以下船舶安全通航;二号通航孔为主通航孔,该通航孔为双向通航孔,净空高度40米,通航净宽300米,可供5000载重吨及以下船舶安全通航;3号通航孔为双孔单向通航孔,净空高度27.5米,通航净宽2×100米,可供1000载重吨及以下船舶安全通航;4号通航孔为双孔单向通航孔,净空高度17.5米,通航净宽2×56米,可供500载重吨及以下船舶安全通航。
东海大桥总体施工组织设计Ⅳ(终稿)

一、编制说明本标段是洋山深水港(一期工程)东海大桥工程比较关键的控制性工程,我部从二OO二年九月十五日进场伊始,便对结合招标文件对东海大桥海域的实际气候、潮汐、地理地质等情况进行了较详细的调查。
结合大桥的具体特点,在业主提供招标文件、相关资料和吸取以往施工经验的基础上,我部组织相关部门人员认真编制了本总体施工组织设计。
但由于本标段主要设计图纸尚未收到,一些结构方面的技术数据仍摘自招标文件,因此本施工组织设计属于轮廓性施工大纲。
(一)编制依据1、洋山深水港(一期工程)东海大桥工程IV标《招标文件》2、洋山深水港(一期工程)东海大桥工程《基础参考资料》3、洋山深水港(一期工程)东海大桥工程《补遗文件(一)》4、洋山深水港(一期工程)东海大桥工程《补遗文件(二)》5、东海大桥通航孔(芦潮港侧500t、1000t)段桥梁工程地质勘察报告6、东海大桥通航桥梁场地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书7、(70+120+120+70m)、(80+140+140+80m)、(90+160+160+90m)连续梁中墩桩位及承台构造图。
(二)执行规范标准1、国家标准GB 50204-92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标准GBJ 50164—92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 50026—93 工程测量规范(附条文说明)GBJ 81—85 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GBJ 82-85 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GBJ 119-88 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 8076-1997 混凝土外加剂GB 8077—87 混凝土外加剂匀质性试验方法GB 175-1999 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 1344-1999 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及粉煤灰硅酸盐水泥GB 13013—1991 热轧光圆钢筋GB/T 701—1997 低碳钢热轧圆盘条GB 1499-1998 热轧带肋钢筋GB/T 14684-93 建筑用砂GB/T 14685-93 建筑用卵石、碎石GBJ 50194—93 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电安全规范2、行业标准JTT 268-96 水运工程混凝土施工规范JTJ 275—2000 海港工程混凝土结构防腐蚀技术规范JTT 269—96 水运工程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JTJ 250-98 港口工程地基规范JTJ 254—98 港口工程桩基规范JTJ 254-98 港口工程桩基规范局部修订JTJ 041-2000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附局部修订本)JTJ 268—96 水运工程混凝土施工规范JTJ 225-98 水运工程抗震设计与施工规范JTJ 55—2000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TJ/T 066—98 公路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JTJ 203—94 水运工程测量规范JTJ 213-98 海港水文规范JTJ/T 271—99 港口工程混凝土粘接修补技术规程JTJ/T 272—99 港口工程混凝土破损检验技术规程JTJ 94-94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TJ 054-94 公路工程石料试验规程(附条文说明)JTJ 058—2000 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附条文说明)JTJ 057-94 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实验规程(附条文说明)JTJ 053—94 公路工程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JTJ 055-83 公路工程金属试验工程JTJ 270—98 水运工程混凝土试验规程JTJ 269—96 水运工程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JTJ 071-98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T 368-1997 船舶管理JTJ 005-96 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试行)JTJ 226-97 港口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JTJ 076-95 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二、工程概况(一)自然条件1、地理位置东海大桥起始于上海市南汇县芦潮港镇客运码头往东约4km南汇咀处,跨越杭州湾北部海域,直达浙江省嵊泗县崎岖列岛的小洋山岛,长约32。
上海东海大桥

东海大桥轴线走向图
•
•
海 上 打 桩 船
海上承台施工
•
中长桥墩海上施工
•
沈家湾墩身预制场
•
•
墩 身 墩 柱 钢 筋 笼
•
中 墩 钢 筋 笼 及 支 座
不同型号的预制墩身
•
东海大桥首个墩身吊装
•
•
墩 身 运 架 驳 架 墩
海上自航墩身运架驳
•
•Leabharlann 墩 身 运 架 驳 架 墩
海上架桥场景
•
海上施工中的副通航孔
•
海上砼工作船
•
海上砼浇注
•
海上承台及预制桥墩
•
沈家湾70、60米预应力箱梁预制场
•
•
箱 梁 底 腹 板 装 钢 筋 整 体 吊
箱梁钢内模
•
70米箱梁混凝土整体浇注
•
70米箱梁整体横移
•
70米箱梁整体纵滑
•
小天鹅在码头出梁
•
勇士号箱梁吊装工作船
•
箱梁出运
•
小天鹅自航箱梁运输架桥船
小天鹅架梁场景
•
已架好的箱梁
•
施工中的主桥
•
•
海 上 桥 型 处 展
海上施工起重船
•
主通航孔主塔海上施工
•
•
主 通 航 孔 主 塔 海 上 施 工
•
主 塔 斜 拉 索 安 装
海上主航孔斜拉桥钢箱梁吊装
•
海上主航孔斜拉桥钢箱梁吊装
•
颗珠山桥钢箱梁架设
•
建成后的东海大桥主航运道斜拉桥
•
主桥局部
•
大桥全景
•
上海东海大桥
东海大桥

东海大桥简介东海大桥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深水港区一期工程的重要配套工程,为洋山深水港区集装箱陆路集疏运和供水、供电、通讯等需求提供服务。
东海大桥位于杭州湾口无遮蔽海域,连接远离陆域逾三十多公里的外海孤岛,地处海洋环境,是我国目前最长、也是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跨海大桥。
大桥北端起始于上海南汇芦潮港,通过沪芦高速公路与市区沟通,南至浙江嵊泗崎岖列岛,通往上海洋山集装箱深水港区,是洋山集装箱深水枢纽港陆路集疏运的通道,并兼顾社会交通运输功能。
东海大桥按双向六车道加紧急停车带的高速公路标准设计,分上下行双幅桥面、桥面总宽31.5m,设计车速80km/h,设计荷载等级为汽车-超20级、挂车-120,并按集卡重车间距10m密排布置进行校验,大桥年通行能力500余万标准集装箱,设计基准期为100年。
东海大桥工程2002年6月26日正式开工建设,历经35个月的艰苦施工,于2005年5月25日实现结构贯通。
大桥全长32.50km,其中:大桥与沪芦高速连接的路桥连接段为1.45km、陆上段为2.26km、芦潮港新大堤至大乌龟岛之间的跨海段为25.32km、大乌龟岛至小洋山岛之间的港桥连接段3.47km。
全桥设5000t级单孔双向主通航孔一处,通航净高40m、主跨跨径420m,桥墩按万吨级防撞能力设计;设1000t级双孔单向副通航孔一处,通航净高25m,主跨跨径140m;设500t级双孔单向辅通航孔两处,通航净高17.5m,主跨跨径分别为120m和160m。
按施工工艺特点,大桥可分为:路桥连接段、陆上段、浅海段、非通航孔基础段、非通航孔段、主通航孔、辅通航孔和港桥连接段,其中港桥连接段又分为开山路段、海堤段和颗珠山大桥三部分。
东海大桥是我国第一座外海跨海大桥,工程具有鲜明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建设条件相当复杂,建设规模巨大,工艺内容繁多,防腐要求高,工程设备需求量多、投入大,工期压力大,管理跨度大、难度高等。
东海大桥自2002年4月开工,经过三年半的紧张建设,于2005年12月,与洋山深水港一期码头同期投入运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总体设计 (1)交通量预测 由港区的集装箱陆路集疏运量的预测情况分析,至 2020 年洋山深水港区陆路集装箱集
图3
60m、70m 跨箱梁基本参数
表1
跨径
60m
70m
项目
梁高(m)
3.5
4.0
断面典型尺寸(cm) D 顶=25
D 顶=25
D 底=25~40 δ腹=40~75
D 底=25~40 δ腹=40~70
一孔吊重(t)
1600
2000
施工简介:
在海岛上开辟的预制场台座上简支预制 60m、70m 整孔箱梁,然后通过横移、纵移至
工设备抗风浪能力,全年平均有效施工作业天数在 180 天以下。 (4)建设工期很紧 东海大桥计划在 2005 年底与小洋山港区一期同时建成,工程建设期二年半。
5、总体设计思路 (1)在借鉴国内外特大型桥梁工程,特别是国外跨海大桥的建桥实践及成功经验的基
础上,结合本工程特点,通过认真分析和深入研究,全面贯彻“适用、先进、经济、安全、 耐用、美观”和可实施性的技术方针,充分吸取国内外桥梁设计和建设的新理念、新材料、 新工艺和先进经验。
本区位于北亚热带南缘,东亚季风盛行区,受季风影响冬冷夏热,四季分明,降水充 沛,气候变化复杂。
(1) 气温:多年平均气温 15.8。C;历年最高气温 37.5。C;历年最低气温-7.9。C。 (2) 降水:降水日数 134 天/年。 (3) 风况:实测最大风速 35.0m/s(风向 NNE);风力≥7 级大风日数 65.8 天/年; 风力≥8 级大风日数 30 天/年;风力≥9 级大风日数约为 3 天/年。 (4) 雾况:平均有雾日 30~50 天/年;最多 60 天/年;最少 20 天/年。 3.3、水文特征: 本海区的潮汐主要受东海前进潮波控制,潮汐类型属非正规半日浅海潮型。潮流运动基 本形态为每天二涨二落,具有明显的往复流特性。NNE 向(包含 N、NE 向)水域开敞,为该 海区的强浪向。 3.4、工程地质 海上段基岩埋藏较深,基岩面标高由北向南逐渐抬高,标高为-230 米~-160.0 米,第 四系堆积层厚度为 160~220 米。颗珠山岛~小洋山段区域受周围蒋公柱岛、金鸡山、镬脐 岛等影响,水动力条件复杂,残留厚度受基底起伏控制,在口门两侧和颗珠山岙湾残留厚度 相对较薄,中部残留厚度较大。
上海东海大桥工程总体设计
林元培 章曾焕 卢永成 丁建康 张剑英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上海 200092) 摘要:上海东海大桥工程全长 31Km,是当今世界最长、国内第一座特大型跨海桥梁。本文 重点介绍大桥的工程特点、总体布置、结构设计和科学研究等。 关键词:东海大桥 总体设计 桥梁
1、工程概况 举世瞩目的上海东海大桥工程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集装箱深水枢纽港的三大重要配
(3)非通航孔桥结构型式根据不同区段的条件分别确定,在同一区段结构型式统一, 有利于模数化、标准化、工厂化制作。
(4)通航孔桥的方案设计应满足通航要求,并选用结构安全可靠、经济、美观的桥型。 通航孔桥的工程量及规模比非通航孔桥总量小得多,也需充分考虑海上施工的特点。
2
(5)充分重视景观设计,力求使大桥整体和谐与周围环境协调、整体感强、造型美观。 同时充分重视对水环境和自然景观的保护,力求将其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
图2 每隔 2 公里左右设一个紧急掉头区。将两座分离式上、下独立桥之间横向连接起来,供 管理养护车辆及紧急状态下救援车辆调头使用。 另设两个紧急救援停车带,一处在 60m 跨上行,另一处在 70m 跨下行。 (4)桥梁总体布置 东海大桥全线分为芦潮港新、老大堤之间约 2.3 公里的陆上段;新大堤至小洋山前沿大 乌龟岛之间 25.1 公里的跨海段;以及大乌龟岛经颗珠山岛至小洋山岛之间约 3.5 公里的港 桥连接段三部分。 陆上段:桥梁采用 30m 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 跨海段:非通航孔桥占桥梁全长的 92%,占桥梁全长的 92%。数模分析表明,当跨径 为 50 米时,大桥建成后,对潮流的影响很小。根据有关资料分析建桥对海域潮流场影响不 大,从定性角度分析从新大堤至小乌龟岛各区段,桥墩对潮流场影响逐渐增大。故非通航孔 桥跨径布置也应相应从北到南分区段逐步增大。经不同跨经的多方案比较,采用 60m、70m 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指标经济,施工可行。最终方案主通航孔以北桥墩横轴线与水流夹角 较小,采用 60m 跨径;主通航孔以南桥墩横轴线与水流夹角较大,采用 70m 跨径。60m、70m
图1 2、主要技术标准
⑴ 道路为港区对外集疏运专用通道,按高速公路标准控制设计。 ⑵ 设计行车速度:80km/h。 ⑶ 车辆荷载等级:按汽车一超 20 级设计,挂车-120 验算;并按全桥集装箱重车满布, 车辆轴距为 10m 进行计算复核。 (4) 结构计算按 50 年一遇水位加上 50 年一遇 H1%波浪作用进行设计,按 100 年一遇 水位加上 100 年一遇 H1%波浪作用进行校核。 (5) 风
近岸浅水区段、近岛区段水深较浅或暗礁较多,不能采用大型浮吊安装箱梁及大型打桩 船沉桩。采用 50m 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梁高 3.0m。基础采用钻孔灌注桩。近岸浅水区 段主梁采用移动支架施工;近岛区段主梁采用顶推法施工。 (3)海上段主通航孔 主通航孔采用跨径为 73+132+420+132+73m 的双塔单索面钢和混凝土结合梁斜拉桥,全长 830m,半漂浮体系,扇形索面布置。主梁采用单箱三室大悬臂截面,桥面宽度 33m,梁高 4.0m。 主塔采用倒 Y 形塔,塔高 148m。斜拉索采用高强度镀锌平行钢丝束,冷铸锚,拉索外表面 采用防风雨振措施。梁上标准索距 8m,塔上标准索距 2m。主塔基础采用φ2500 钢筋砼钻孔 灌注桩(图 4)。由于大直径钻孔桩的质量稳定性较差,因此本桥大直径钻孔桩桩端都进行 了注浆加强,试验结果表明桩的承载力提高很多。
港桥连接段:颗珠山大桥主桥采用主跨 332m 双塔双索面叠合梁斜拉桥。引桥用 50m 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
桥梁跨径布置: 陆上段:2x28m+25x30m+8x28m+2x30m+2x32m+37x30m=2264m 海上段:44.5m+25x50m+43x59m+70m+120m+120m+70m(500t 副通航孔) +91x60m+80m+140m+140m+80m(1000t 副通航孔) +45x60m+45x70m+73m+132m+420m+132m+73m(5000t 主通航孔) +79x70m+90m+160m+160m+90m(500t 副通航孔)+30x70m+8x50m=25324.5m 港桥连接段:7x50m(西引桥)+50m(过渡孔)+139m+332m+139m(主桥) +50m(过渡孔)+12x50m(东引桥)=1660m
3、自然条件 3.1、地形、地貌
1
拟建东海大桥西端芦潮港为沙泥滩地,围海造地形成陆域,属潮坪地貌。桥区海域, 海势稳定,海床较为平坦,水深一般在 8~12m 左右,标高-7.5~-12.5m。近岸浅水区水深 为 0~5m(长度约为 500m)。大桥东侧所经岛屿及东端小洋山为一系列面积狭小的岛屿, 呈鸡爪型地貌,局部地区水深达 30m。 3.2、气象特征
套工程之一,是港区与上海陆域交通和港区水、电、通讯的生命线。大桥工程起始南汇芦潮 港地区的老防汛大堤,跨越辽阔的杭州湾北部海域,在浙江省嵊泗县崎岖列岛中大乌龟岛登 陆,沿大乌龟岛、颗珠山岛至小洋山港区一期交接点,全长约 31km(图 1)。
东海大桥工程已于 2002 年 6 月正式开工建设,要求在 2005 年底与港区码头同时建成投 入使用。
4、主要特点 (1)工程规模浩大 东海大桥全长 31km,其中陆上桥梁 2.3km,海上桥梁 26.9km,海堤、开山路 1.8km。 (2)自然条件较差 海域水面开阔,百年一遇 H1%波浪高度达 6m,最大流速 2m/s,设计基本风速为 42m/s。
寒潮、台风影响频繁。海洋强烈的腐蚀环境对结构耐久性影响很大。 (3)施工条件复杂 桥址位于外海,大风、波浪、潮流、寒潮等恶劣自然条件对施工的影响很大,按目前施
7、结构设计 (1)陆上段
陆上段位于芦潮港新、老大堤之间,采用 30m 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等高度箱梁。主梁 采用单箱双室截面,大悬臂长 4m,梁高 1.6m,每五跨一联,在支架上浇筑混凝土。桥墩采 用板式墩身,基础采用 Φ600PHC 管桩。 (2)海上段非通航孔
采用 60m、70m 跨预应力混凝土等高度连续箱梁。主梁采用单箱单室、大悬臂箱梁。 箱梁配置体内预应力束,并预留体外索构造,作为备用束。每五~六跨一联,联长 350m 左 右。中间一至两墩设固定支座,其它各墩设纵向滑动支座(图 3)。
4
出梁码头、海上运输至桥位,60m 跨箱梁采用大型 2500t 浮吊“大力号”安装;70m 跨箱梁 采用“运、吊”一体化的 2500t 专用船“小天鹅号”安装,将主梁整体吊装到墩顶可调节的 临时支座上简支搁放,最后浇筑墩顶现浇段,形成五跨一联的连续梁结构。
非通航孔桥墩采用钢筋混凝土空心薄壁墩,占总数 80%的低墩采取在预制场制作,海 上整体吊装;少量中高墩采用海上拼装或现浇。基础采用 Φ1500 钢管桩,大型打桩船海上 沉桩。
疏运量为 750 万 TEU,根据计算的大桥集装箱集疏运能力分析,东海大桥工程需具备双向 6 车道的建设规模。车辆交通的组成比例为:集装箱卡车(拖挂车)85%,社会车流量占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