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大桥项目介绍

合集下载

市深水港东海大桥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市深水港东海大桥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市深水港东海大桥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一、项目概况市深水港东海大桥工程是连接市区北部和钦州市的一座大型跨海公路大桥,主跨1100米,总长22.3公里,跨越深海海峡。

该项目投资40亿元人民币,具有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是我市的重点项目。

工程施工周期为4年。

二、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原则1.以确保安全施工为前提,实现项目质量、进度和效益的统一。

2.因地制宜,优化资源配置,充分利用当地人力、物力、财力。

3.在保证项目建设与生态保护并重的前提下,充分考虑环境、城市规划与建设的统一。

4.做到人员管理严格、施工流程规范,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加快工程进度。

三、施工分期及组织方式根据该项目的实际情况,本设计方案拟定了以下施工分期和施工组织方式:1.预备阶段主要任务是桥墩基础施工。

选定合适的深海施工设备,采用“自航、自立、自升、自转”技术,配合二次浇注施工,具备很强的适应能力。

预备阶段还需规划材料库房以及施工现场人员宿舍等设施。

施工的过程要注意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进行施工,确保桥墩的尺寸、形状、位置等准确无误。

2.主桥施工阶段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中央主跨施工。

主跨采用了先进的悬臂推进技术。

该技术无需在悬臂段设置临时支撑结构,大大节省了人力资源和物质费用。

为了确保主跨各墩身施工的平衡性,施工时需确定好墩身的长度、自重及内力的大小。

在施工过程中,要根据自身的支撑条件合理设置临时支撑结构。

同时,还需要高度重视安全问题,严格执行现场安全制度,确保工人的人身安全。

3.接续施工阶段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完成整个大桥的悬索索缆系统的安装。

此阶段工程是大桥的重点施工部分,关系到大桥的承载能力以及安全性。

实现该目标需按照悬索索缆的重量和长度来有序施工、悬挂。

在实施该工程时,还需要考虑建设中的障碍和危险因素,制定科学的施工流程和过程管理方案。

四、安全管理措施1.规定严格的施工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安全培训和交底制度,坚决保证工人的生命安全。

2.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建立有效的应急救援机制。

东海大桥工程概述PPT课件

东海大桥工程概述PPT课件
打造标志性建筑,展示国 家实力
主要设计参数
桥面宽度
双向六车道,宽度 25米
桥墩数量
海上桥墩约100个, 陆上桥墩约20个
桥梁长度
约50公里,其中海 上段约32公里
设计时速
最高时速100公里/ 小时
设计荷载
城A级荷载,可承受 50米长、360吨重 的跨海大桥
创新与特色设计
01
02
03
04
新型材料
采用高强度钢和新型防腐涂层 ,提高桥梁耐久性
东海大桥工程概述 ppt课件
目录
• 工程背景 • 工程设计 • 工程施工 • 工程效益 • 未来展望
01
工程背景
东海大桥的地理位置
01
东海大桥位于中国上海市浦东新 区,连接上海南汇区和东海上的 洋山深水港区。
02
该桥跨越东海,是连接上海与浙 江的重要交通枢纽,也是中国第 一座真正意义上的跨海大桥。
施工机械
根据施工需要,选择合适 的施工机械和设备,如大 型起重机、混凝土搅拌站 等。
施工过程中的困难与挑战
海洋环境影响
施工过程中需应对海洋环 境的影响,如风浪、潮汐 等,确保施工安全和质量。
地质条件复杂
工程所在地的地质条件复 杂,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 应对。
施工组织与协调
工程涉及多个施工单位和 部门,需要加强组织与协 调,确保施工顺利进行。
施工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
质量管理体系
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 施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标
准。
质量控制措施
采取一系列质量控制措施,如材料 检验、施工过程监控等,确保施工 质量。
安全生产管理
建立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加强施工 现场安全管理,预防和减少安全事 故的发生。

东海大桥施工1

东海大桥施工1

•海上混凝土工厂效果图
5 70m箱梁高位预制
• 本标段上部结构箱梁,跨度70m,m,m,m, 单箱单室直腹板结构,三向预应力体系,箱梁在 预制场简支预制,海上运输架设后浇筑湿接头混 凝土,经体系转换成为五跨一联预应力混凝土连 续箱梁结构。单片梁重达2015t。箱梁预制基地 位于距桥址中线约20Km的浙江省嵊泗县沈家湾 海岛上。
南距宁波北仑港约90公里,北距长江口 灯船约65公里。它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洋 山深水港区一期工程的重要配套工程,为洋 山深水港区集装箱陆路集疏运和供水、供 电、通讯等需求提供服务。
东海大桥全线可分为约公里的陆上段, 海堤至大乌龟岛之间约公里的海上段,大 乌龟至小洋山岛之间约公里的港桥连接段, 总长约为31公里。大桥按双向六车道加紧 急停车带的高速公路标准设计,桥宽米, 设计车速80
• 4.2 钢筋安装
• 现浇墩身在沈家湾预制基地制作成型,船运至墩位 处绑扎。墩身竖向主筋采用GLLT钢筋螺纹连接头。
• 4.3 海上墩身混凝土浇筑与养护
• 海上墩身混凝土现浇采用自制水上混凝土工厂浇筑。 海上混凝土工厂产量120m3/h,配备搅拌机两台, 布料机一台。
• 墩身混凝土浇筑采用插入式振动器振捣。混凝土脱 模后采用喷涂覆膜封闭养护。
• 预制墩身内模和外模均外包钢结构台座,内 外钢模利用上、下移动可调节预制墩身高度, 以适应不同高度的预制墩身施工。
•预制墩身外模
• 3.2 预制节段运输
• 墩身节段在预制场预制完毕,按海上混凝土规范 要求,淡水养护14d即可出运。
• 墩身节段出运采用预制场350t龙门吊机起吊节段, 走行至墩身出运码头,将节段放置于码头上存放 台座上。
东海大桥施工1
一、东海大桥工程简介

东海大桥陆上段施工方案

东海大桥陆上段施工方案

四主要工程项目的施工方案、施工方法(一)东海大桥陆上段施工方案东海大桥(陆上段)工程范围K0-6.500—K2+257.500,桥面标高在12m-17m 之间,分为上下行二座独立桥梁,全部桥梁结构总长2264m。

布置为2x28+(5x30)x5+4x28+4x29+4x30+(5x30)x3+(6x30)x2+(5x30)x2m。

1. 便道施工陆上段桥梁两侧修建便道,便道起始旧大堤,顶面宽8m,左侧便道至新大堤,右侧便道跨越新大堤与海上施工便桥连接。

每墩侧设墩侧横向便道连接两侧便道,便道顶面宽6m。

便道基层为2层吹填沙编织袋,就地取沙。

上设一层土工布,面层采用40cm砂砾料。

本工程段内砂砾料20326m3,吹沙40653m3,吹沙袋21760个,土工布50816m2。

2. 承台施工方案基础采用Φ600PHC管桩(管桩施工不在本投标范围内)。

本工程段承台246个(含P-1--P0墩4个承台),其中标准孔承台尺寸7.2X4.8m92个,制动墩承台尺寸为7.2X6.0m31个,变宽段承台 6.2X4.8m62个,6.2X6.0m11个,5.2X3.7m6个,5.2X4.8m6个,5.2X6.0m3个,4.8X3.7m27个,4.8X4.2m6个,11.2X4.8m2个。

承台顶标高均为3.5m,底标高1.5m,承台厚2m。

考虑首联浇筑箱梁的工期要求,共设41套钢围堰及承台模板,模板采用组合钢模板。

钢围堰采用钢桩挡板围堰。

承台施工从2002年11月开始,2004年1月结束。

单个承台平均施工周期为30天。

承台采用C25混凝土现浇施工,混凝土集中拌和、混凝土罐车运输、混凝土泵车或吊车配吊斗浇注。

围堰内边长按基础边长加2m。

基坑开挖土方16121m3。

施工步骤:1)基坑放样,定出墩中心点及纵横轴线,确定开挖轮廓线。

2)为挡土、止水和防流沙在基坑周边设置钢围堰。

钢围堰由宽边H型钢HK200A和加劲钢板组成。

钢围堰施工采用吊机配振动锤打入宽边H型钢HK200A至承台底3米处,再插打加劲钢板3米至承台底约50cm。

东海大桥施工汇报2

东海大桥施工汇报2
中铁大桥局集团二公司东海大桥Ⅲ-1标段项目部
⑷导管架基础栈桥、平台施工
①导管架制造:导管架考虑平躺制造。 ②导管架运输:a.岛上制造的导管架由浮吊翻
身起吊,直接吊运到墩位下放;b.委外加工 导管架由大型驳船运制墩位,再由浮吊起吊 下放。 ③钢桩制造与运输:在芦潮港卷制,岛上接 长,由驳船运至墩位。
中铁大桥局集团二公司东海大桥Ⅲ-1标段项目部
②PM445护筒群导管架实施 PM445墩设计为两个独立的护筒群导管架,综合各方 面因素,制造场地选择在距乌龟岛7海里的沈家湾墩 身出海码头。护筒群A平面尺寸为20 m (长) x18.125 m (宽)x30(高)m;护筒群B平面尺寸20 m (长)x 14.0(宽) m x30(高)m。护筒群导管 架单重达700~800多吨。围堰侧板底部按照实测地 形进行放样。
⑤保证导管架的下沉垂直度的几点措施:
a. 超声波测深,绘制海底地形图,根据海 底地形确定每根导管的底部标高。
b.覆盖层深的区域,由浮吊进行调平。 c.覆盖层浅的区域,提出水面,割除底部 高出部分导管,重新下放。
⑸导管架基础的优点
①导管架减少了桩与桩之间海上连接的工作 量,绝大部分连接系可在陆上完成,进行 工厂化生产。施工速度快。
㈢顶推箱梁施工
• 1、工程概况 • 东海大桥Ⅲ-1标段顶推梁部分上部构造为8×50m
双幅等跨连续箱梁。该顶推箱梁位于R=2500m的 圆曲线上。箱梁顶板宽15.25m,底板宽7.25m,梁 高均为3.5m。梁体每幅平均重为28.81t/m,每幅桥 预制梁共分为17个节段梁体采用C50海工混凝土。 • 钢导梁全长37.5m,为不等高、变截面钢板梁结构, 两片主梁中心距为6.27 m, 主梁与箱梁腹板对齐, 主 梁前端高2.05 m, 后端高3.57 m,单幅总重约90t。

【高中地理】我国主要跨海大桥

【高中地理】我国主要跨海大桥

【高中地理】我国主要跨海大桥跨海大桥指的是横跨海峡、海湾等海上的桥梁,这类桥梁的跨度一般都比较长,所以对技术的要求较高,是顶尖桥梁技术的体现。

跨海大桥短则几千米,长则数十千米。

本文主要介绍我国主要的跨海大桥,分别从各自的基本概况和地理意义两个角度进行描述。

东海大桥工程东海大桥工程是我国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跨海大桥。

东海大桥位于杭州湾口东北部、舟山群岛西侧,起始于上海浦东的芦潮港,跨越杭州湾北部海域,在浙江省嵊泗县崎岖列岛中大乌龟岛登陆,沿大乌龟山、颗珠山岛至小城子山小洋山港区一期交接点。

东海大桥全线可分为约2.3千米的陆上段、海堤至大乌龟岛之间约25.5千米的海上段、大乌龟岛至小洋山岛之间约3.5千米的港桥连接段,总长约为31千米。

气势恢宏的东海大桥,一头挑起“东海明珠”的洋山岛,一头连接上海南汇的海港新城和物流园区。

东海大桥由上海南汇芦潮港至小洋山,主要服务于深水港建设。

这个深水港将取代韩国釜山港,成为亚洲最大的港口。

主要意义在于深水港。

东海大桥和陆上“沪泸高速公路”只是运输货物和集装箱的一种方式。

东海大桥工程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深水港区一期工程的重要配套工程,为洋山深水港区集装箱陆路运输和供水、供电、通讯等需求提供服务。

上海东海大桥的建成为洋山深水港提供了唯一的陆路通道,反映了当代中国的桥梁建设水平,为海外海桥建设积累了经验,谱写了超大跨海大桥建设的新篇章。

杭州湾三座大桥“杭州湾三通”是指横跨杭州湾的三座桥梁:宁波杭州湾大桥、绍兴杭州湾大桥和萧山杭州湾大桥。

宁波杭州湾跨海大桥南起宁波慈溪,北至嘉兴海盐,全长36千米,双向6车道,设计时速100千米,建成后使宁波到上海的车程缩短120千米,是目前世界上海上里程最长的跨海大桥。

萧山杭州湾跨海大桥所处的萧山海峡,从杭州萧山到嘉兴海宁,连接沪杭、杭浦、杭甬、杭绍甬四条高速公路。

线路全长约4.5公里。

建成后,从萧山到上海的车程将缩短70多公里。

绍兴跨海大桥(嘉绍跨海大桥)跨海长度约为16千米,起自杭州湾南岸的上虞沽渚,到达杭州湾北岸的嘉兴,与乍嘉苏高速公路和沪杭高速公路相接,嘉绍高速建成后,绍兴到上海之间的车程将缩短到两个小时以内。

东海大桥

东海大桥

东海大桥Ⅲ标段水上钻孔平台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1.工程范围东海大桥Ⅲ标段近岛段里程为K26+689.000~K27+579.000,墩号为PM444至PM459,工程项目包括钻孔桩、承台、墩身和PM451~PM459墩8孔50m的顶推连续梁。

其中PM444至PM453墩施工采用水上平台方案,PM454至PM459墩施工采用筑岛围堰方案。

2.地理位置东海大桥位于杭州湾口东北部,舟山群岛西侧。

西起始于上海浦东南汇区的芦潮港南汇嘴,东至浙江省舟山市嵊泗县小洋山岛。

跨越杭州湾北部海域,在浙江省嵊泗县崎岖列岛中大乌龟岛登陆,沿大乌龟山、颗珠山岛至小城子山小洋山港区一期交接点。

目前穿越桥区水域与工程施工相互干扰的航线主要是内航线及陆岛交通航线。

3.施工条件(1)地形、地貌桥区海域水深约8~25m,沿桥轴线水深逐渐减小,直到大乌龟岛基岩露出水面。

大乌龟岛基岩裸露、岸壁陡峭。

桥轴线与岩壁基本平行,地形条件较为复杂。

(2)地质条件东海大桥Ⅲ标近岛段海底地形变化较大,覆盖层顶面标高在-3.10 m~-23.15m之间。

其厚度在0~51.8 m之间,其中PM445墩无覆盖层,PM446墩覆盖层在3.2~9.3m之间,PM449墩覆盖层在6.30~19.7m之间,PM452~PM454覆盖层由2.3m逐渐变化至0m。

其余各墩覆盖层较深,海底基岩起伏变化较大,桥轴线两侧的岩面高差在0. 96~13.89 m。

大、小乌龟岛为面积狭小的岛屿,植被稀少,边坡地形较为陡峭,岸线曲折,呈鸡爪型地貌,受海洋动力作用的影响,其岸壁海蚀沟等海蚀地貌较为发育。

桥址范围内的地质分层如下:淤泥质粉质粘土、淤泥质粘土、基岩。

基岩分为中风化花岗岩、微风化花岗岩两种。

微风化花岗岩的干、饱和平均单轴抗压强度分别为92.3M Pa、67.1MPa。

(3)气象条件本区位于北亚热带南缘,东亚季风盛行区,受季风影响冬冷夏热,四季分明、降水充沛、气候变化复杂。

上海东海大桥海上风电项目 附工程环评报告

上海东海大桥海上风电项目 附工程环评报告

东海大桥海上风电场工程工程概况和环境影响评价的初步结论1工程概况1.1项目名称与建设地理位置1.1.1基本情况(1)项目名称:东海大桥海上风电场工程。

(2)项目性质:本项目为风力发电项目,装设50台2000kW 风力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10万kW,预计年上网电量25851万kWh。

(3)项目投资:21.22亿元。

1.1.2建设规模及地理位置东海大桥风电场位于上海市临港新城至洋山深水港的东海大桥两侧1000m以外沿线,风电场最北端距离南汇嘴岸线5.9km,最南端距岸线13km。

风机布置按东海大桥东侧布置4排35台风机;西侧布置2排15台风机,风电场装机规模10万kW。

风机南北向间距500m(局部根据航道、光缆走向适当调整);东西向间距1000m。

风电场通过35kV海底电缆接入岸上110kV风电场升压变电站,接入上海市电网。

1.2建设方案概述1.2.1工艺说明风机叶片在风力带动下将风能转变为机械能,在齿轮箱和发电机作用下机械能转变为电能,发电机出口电压为0.69kV。

发电机出口电力经过风电机组自带的升压变压器(10~36kV )变升压至35kV 等级后由风电场电气接线接入岸上110kV 升压站,电力升压至110kV 后经由两回110kV 线路接入220kV 芦一变电站的110kV 母线段并升压纳入上海市电网。

纳入城市电网 35kV 风电场电气接线两回110 kV 线路出口电压0.69kV风电机箱式变 图1 风电场工艺流程图1.2.2 风机风机主要由风机机舱,风机塔架和风机塔基等三部分组成。

(1)风机机舱 风机机舱作为风机核心部分安装有发电机、机舱控制器和风机箱式变压器。

(2)风机塔架 2000kW 机型的标准塔架高度为67m ,考虑到连接件高度,风力发电机组轮毂高度距平均海平面约70m 。

叶片单片长约为40m 。

(3)风机塔基 选用单桩基础(单根直径4.8m 钢管桩)作为本工程风机基础的第一推荐方案,群桩式高桩承台基础(8根直径1.2m 钢管桩)为第二推荐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要技术标准
道路建设等级按港区专用道路,计算行车速度 80km/小时,车辆荷载按汽车-超20级设计,挂 车-120验算,设计最高通航水位采用20年一遇 高潮位3.60m(85国家高程),大桥全线设二处 通航孔,主通航孔设在申甬航线航道处,设置 5000吨级通航孔一处,通航净空按双孔单向通航 标准(一来一去)确定,每个通航孔净空为 160m×35m。辅通航孔设在芦潮港近岸处,设置 1000吨级船舶通航孔两孔(单向通航双通道), 每个通航孔净空为100m×24m。
自然条件
3 水文特征 该海区的潮汐主要受东海前进潮波控制, 潮汐类型属非正规半日浅海潮型。潮流运 动基本形态为每天二涨二落,具有明显的 往复流特性。NNE向(包含N、NE向)水 域开敞,为该海区的强浪向。
自然条件
4 工程地质 海上段基岩埋藏较深,基岩面标高由北向南逐渐 抬高,标高为-230m~-160.0m,第四系堆积 层厚度为160~220m。颗珠山岛~小洋山段区域 160 220m 受周围蒋公柱岛、金鸡山、镬脐岛等影响,水动 力条件复杂,残留厚度受基底起伏控制,在口门 两侧和颗珠山系湾残留厚度相对较薄,中部残留 厚度较大。
工程简介
• 大桥全长约31公里。桥面为双向六车道高 速公路,设计桥宽31.5米,设计车速80公 里/小时,年通过能力500万标准箱以上。 其中陆上段(芦潮港新老大堤之间)约2.3 公里,跨海段(芦潮港至小洋山之间)约 25公里,港桥连接段约3.6公里。
工程简介
大桥按双向六车道加紧急停车带的高速公 路标准设计,桥宽31.5米,设计车速每小 时80公里,设计荷载按集装箱重车密排 进行校验,可抗12级台风、七级烈度地 震,设计基准期为100年。目前,世界上 在外海已经建成的跨海大桥最长的也只 有16公里,而东海大桥建设总长32.5公 里,是名副其实的“世界之桥”。
自然条件
2 气象特征 该区位于北亚热带南缘,东亚季风盛行区,受季风影响冬 冷夏热,四季分明,降水充沛,气候变化复杂。 (1)气温:多年平均气温15.8℃;历年最高气温 37 .5℃; 历年最低气温-7.9℃。 7 9 (2)降水:降水日数 134d/y。 (3)风况:实测最大风速 35.0m/s(风向NNE);风力 ≥7级大风日数65.8d/y;风力≥8级大风日数30d/y;风力 ≥9级大风日数约为3d/y。 (4)雾况:平均有雾日30~50 d/y;最多60 d/a;最少20 d/a。
东海大桥简介
• 东海大桥起始于上海南汇区芦潮港,北与 沪芦高速公路相连,南跨杭州湾北部海域, 直达浙江嵊泗县小洋山岛。全长32.5公里的 东海大桥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深水港工程 的一个组成部分 。 • 东海大桥工程是我国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 跨海大桥。东海大桥全长约32.5公里,其中 陆上段约3.7公里,芦潮港新大堤至大乌龟 岛之间的海上段约25.3公里,大乌龟岛至小 洋山岛之间的港桥连接段约3.5公里。
桥型方案
(1)非通航孔 (2) 近岸段 (3) 主通航孔桥型方案 (4) 辅通航孔桥
自然条件
1 地形、地貌 拟建东海大桥西端芦潮港为沙泥滩地,围 海造地形成陆域,属潮坪地貌。桥区海域, 海势稳定,海床较为平坦,水深一般在8~ 12m左右,标高-7.5~12. 5m。近岸浅 水区水深为0~5m(长度约为500m)。大 桥东侧所经岛屿及东端小洋山为一系列面 积狭小的岛屿,呈鸡爪型地貌,局部地区 水深达30m。
施工方案
• 本工程共施打各类桩基9000多根;海上安 装预制承台套箱700只;海上安装预制墩身 822根;海上安装60、70m预制箱梁670片; 海上现浇50m箱梁88片。全桥共浇注各类 混凝土140万立方米,使用各类钢材约50万 吨。
施工方案
• 由于东海大桥跨越宽广的东海海域,海洋 环境复杂、施工条件极差。本工程首次提 出100年的设计基准期,桥位座落于混合型 海区,海洋环境特征明显;而且工程量大、 种类多、结构复杂,多项施工工艺如跨海 大桥工程测量定位控制、高性能混凝土的 应用、导管架在桥梁施工中的使用、超长 大体积混凝土箱形梁的整体浇筑、2000t箱 梁构件的场内运输及整体安装等均为在桥 外海,大风、波浪、潮流、寒潮 等恶劣自然条件对施工的影响很大,按目 前施工设备抗风流能力,全年平均有效施 工工作业无数在180d以下。 4 建设工期很紧 计划在2005年底与小洋山港区一期同时建 成,工程建设期二年半。
主要施工特点
1 工程规模浩大 东海大桥全长31km,其中陆上桥梁 2.3km,海上桥梁26.9km,海堤、开山 路1.8km。 2 自然条件较差 海域水面开阔,百年一遇H1%波浪高度达 6m,最大流速2m/s,设计基本风速为 42m/s。寒潮、台风影响频繁。海洋强烈的 腐蚀环境对结构耐久性影响很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