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东海大桥及洋山港
浙江省杭州市高级中学2021年5月高三仿真模拟考地理试题

杭州高级中学高三模拟考地理试卷一、选择题Ⅰ(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雾凇通称“树挂”,是水汽遇冷凝结在枝叶上形成的冰晶。
雪松美丽皎洁,晶莹高雅。
新疆伊犁河谷的冬韵,迷人不已,特别是那有着晶莹剔透、千姿百态的雾凇,最是醉人。
下图为伊犁河谷区域图。
据此回答1-2题。
1.伊犁河谷醉人的雾凇景观最集中出现的月份是A.3月~5月B.7月~9月C.10月~12月D.12月~次年2月2.最有利于伊犁河谷雾凇形成的天气是A.晴朗大风的白天B.晴朗微风的夜晚C.风雨交加的夜晚D.细雨蒙蒙的白天瓦尔德斯半岛位于阿根廷南部大西洋沿岸,面积约3625平方公里,岛内海拔最低处低于海平面35米,最高处海拔仅100米。
半岛内无永久性河流和小溪,多盐湖。
半岛内大部分的土壤层厚度很薄,土地贫瘠。
半岛干燥、荒凉、多风,年降水量在240毫米左右。
坡面上野草、荆棘丛生,没有高大树木,但半岛陆地上栖息着181种鸟类,栖息有美洲鸵、原鸵等野生动物,半岛海湾内繁殖着大量鲸等大型海洋动物。
据此回答3—4题。
3.瓦尔德斯半岛上不能生长高大树木的主要原因是A.东部有寒流流经,降水少B.纬度较高,气温低C.地处西风背风地带,降水少D.距海近,风力强劲4.瓦尔德斯半岛生物种类比较丰富的主要原因是A.垂直地带性明显B.气候类型多样C.人类活动影响小D.与其它陆地隔绝雨幡是一种特殊的气象学现象,是雨滴在下落过程中蒸发、消失而在云底形成的丝缕条纹状悬垂物。
它随云飘荡,形似旗幡,因此得名。
图4为某摄影爱好者7月某日在阿尔卑斯山区拍摄到雨幡照片。
据此完成5-6题。
5.拍摄当日,与同是晴天的武汉相比,阿尔卑斯地区A.日出方位角更偏北B.正午太阳高度更大C.白昼时间更短D.日落时刻更早6.雨幡中,下落雨滴蒸发消失的直接原因是云底A.空气干燥B.气温下降C.风力强劲D.气压升高潟湖是被沙嘴、沙坝或珊瑚分割而与外海相分离的局部海水水域。
洋山港发展的分析

洋山港发展的分析洋山港(Yangshan Port)是中国上海市浦东新区的一座大型深水港口,位于中国大陆东海之中,是中国最大的集装箱中转港。
洋山港的发展对中国乃至世界贸易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以下是对洋山港发展的分析。
一、地理位置优势:洋山港位于中国东海沿岸,地理位置优越。
它与华东地区的主要港口密切相连,如上海港、宁波港、厦门港等,这些港口为洋山港提供了良好的进出口贸易和中转条件。
二、良好的自然条件:洋山港地理条件具备发展大型深水港的自然条件。
港湾深水,航道宽敞,便于大型船只的进出。
这使得洋山港可以容纳大型的集装箱船只,提供更多的航线选择和更高的运输效率。
三、优越的基础设施:洋山港的基础设施完备。
港区内设有大型的码头、岸线、堆场等设施,包括集装箱码头、散货码头和石化码头等,能够满足各类船舶的需要。
此外,港区内还建有现代化的仓储设施和物流设施,能够提供高效的货物运输和仓储服务。
四、政府支持与规划:洋山港的发展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
中国政府将洋山港作为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支点港之一,加大对洋山港的投资力度和政策扶持力度。
同时,政府还规划了一系列的配套工程,包括港口扩建、航道拓宽、码头设施升级等,以提高洋山港的吞吐量和竞争力。
五、成本优势:洋山港的发展还得益于中国较低的劳动力成本和海运成本。
中国的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使得洋山港的吞吐量和操作效率能够得到进一步提升。
此外,中国的航运和物流成本也相对较低,提供了更具竞争力的国际贸易运输服务。
六、与上海自贸区的配合:洋山港与上海自贸区实现了良好的互补和配合。
上海自贸区是中国推进开放型经济的试验区,而洋山港作为自由贸易港口,为上海自贸区的货物进出口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这种配合使得洋山港成为了中国乃至世界贸易的重要枢纽。
总而言之,洋山港的发展得益于其地理位置优势、自然条件、基础设施、政府支持、成本优势以及与上海自贸区的配合。
洋山港在满足中国对外贸易需求和推动国际贸易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说出洋山港港口建设的限制条件及相应的解决措施

说出洋山港港口建设的限制条件及相应的解决措施洋山港是中国最大的港口之一,是上海的重要国际航运枢纽。
然而,洋山港的建设也面临一些限制条件,以下是这些限制条件及相应的解决措施。
首先,洋山港的水深限制。
洋山港附近水深较浅,不能容纳过大吃水的船只。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港口管理部门可以进行深化港口水道的工程,使得水道深度能够适应大型船只的通行。
此外,还可以进行定期的疏浚工作,确保港口水深能够满足船只的需求。
其次,洋山港的货物吞吐能力限制。
由于货物运输需求不断增加,洋山港在货物吞吐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限制。
为了提高吞吐能力,可以采取多项措施。
首先,优化港口设备和技术,引进先进的装卸设备和物流管理系统,提高操作效率。
其次,加强港口的冷链物流,提高冷藏货物的处理能力。
此外,与相关部门合作,改善港口进出口通关流程,提高货物流动效率。
再次,洋山港的周边道路交通限制。
由于洋山港位于上海市郊,交通条件相对较差。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加强港口与周边交通设施的建设,修建新的高速公路和铁路线路连接港口和主要城市,提高货物运输的便利性。
此外,还可以引导发展港口周边的物流园区,提供更多的仓储和配送服务,减少港口区域内的交通压力。
最后,洋山港的环境保护限制。
港口建设和运营可能对周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需要采取相应的环保措施。
一方面,加强港口的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确保排放的污水和垃圾不对水域和空气造成污染。
另一方面,加强港口区域的环境监测和保护,定期检测空气和水质,并及时采取措施防止环境污染。
综上所述,洋山港虽然面临一些限制条件,但通过深化水道、提高货物吞吐能力、改善交通连接以及加强环境保护,可以全面解决这些问题,进一步提升港口的运营能力和效率,使之成为更具竞争力的国际港口。
东海大桥

东海大桥简介东海大桥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深水港区一期工程的重要配套工程,为洋山深水港区集装箱陆路集疏运和供水、供电、通讯等需求提供服务。
东海大桥位于杭州湾口无遮蔽海域,连接远离陆域逾三十多公里的外海孤岛,地处海洋环境,是我国目前最长、也是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跨海大桥。
大桥北端起始于上海南汇芦潮港,通过沪芦高速公路与市区沟通,南至浙江嵊泗崎岖列岛,通往上海洋山集装箱深水港区,是洋山集装箱深水枢纽港陆路集疏运的通道,并兼顾社会交通运输功能。
东海大桥按双向六车道加紧急停车带的高速公路标准设计,分上下行双幅桥面、桥面总宽31.5m,设计车速80km/h,设计荷载等级为汽车-超20级、挂车-120,并按集卡重车间距10m密排布置进行校验,大桥年通行能力500余万标准集装箱,设计基准期为100年。
东海大桥工程2002年6月26日正式开工建设,历经35个月的艰苦施工,于2005年5月25日实现结构贯通。
大桥全长32.50km,其中:大桥与沪芦高速连接的路桥连接段为1.45km、陆上段为2.26km、芦潮港新大堤至大乌龟岛之间的跨海段为25.32km、大乌龟岛至小洋山岛之间的港桥连接段3.47km。
全桥设5000t级单孔双向主通航孔一处,通航净高40m、主跨跨径420m,桥墩按万吨级防撞能力设计;设1000t级双孔单向副通航孔一处,通航净高25m,主跨跨径140m;设500t级双孔单向辅通航孔两处,通航净高17.5m,主跨跨径分别为120m和160m。
按施工工艺特点,大桥可分为:路桥连接段、陆上段、浅海段、非通航孔基础段、非通航孔段、主通航孔、辅通航孔和港桥连接段,其中港桥连接段又分为开山路段、海堤段和颗珠山大桥三部分。
东海大桥是我国第一座外海跨海大桥,工程具有鲜明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建设条件相当复杂,建设规模巨大,工艺内容繁多,防腐要求高,工程设备需求量多、投入大,工期压力大,管理跨度大、难度高等。
东海大桥自2002年4月开工,经过三年半的紧张建设,于2005年12月,与洋山深水港一期码头同期投入运行。
黄超雄.东海大桥项目介绍

主要施工特点
1 工程规模浩大 东海大桥全长31km,其中陆上桥梁 2.3km,海上桥梁26.9km,海堤、开山 路1.8km。 2 自然条件较差 海域水面开阔,百年一遇H1%波浪高度达 6m,最大流速2m/s,设计基本风速为 42m/s。寒潮、台风影响频繁。海洋强烈的 腐蚀环境对结构耐久性影响很大。
桥型方案
(1)非通航孔 (2) 近岸段 (3) 主通航孔桥型方案 (4) 辅通航孔桥
自然条件
1 地形、地貌 拟建东海大桥西端芦潮港为沙泥滩地,围 海造地形成陆域,属潮坪地貌。桥区海域, 海势稳定,海床较为平坦,水深一般在8~ 12m左右,标高-7.5~12. 5m。近岸浅 水区水深为0~5m(长度约为500m)。大 桥东侧所经岛屿及东端小洋山为一系列面 积狭小的岛屿,呈鸡爪型地貌,局部地区 水深达30m。
施工方案
• 本工程共施打各类桩基9000多根;海上安 装预制承台套箱700只;海上安装预制墩身 822根;海上安装60、70m预制箱梁670片; 海上现浇50m箱梁88片。全桥共浇注各类 混凝土140万立方米,使用各类钢材约50万 吨。
施工方案
• 由于东海大桥跨越宽广的东海海域,海洋 环境复杂、施工条件极差。本工程首次提 出100年的设计基准期,桥位座落于混合型 海区,海洋环境特征明显;而且工程量大、 种类多、结构复杂,多项施工工艺如跨海 大桥工程测量定位控制、高性能混凝土的 应用、导管架在桥梁施工中的使用、超长 大体积混凝土箱形梁的整体浇筑、2000t箱 梁构件的场内运输及整体安装等均为在桥 梁工程施工中首次使用
东海大桥简介
• 东海大桥起始于上海南汇区芦潮港,北与 沪芦高速公路相连,南跨杭州湾北部海域, 直达浙江嵊泗县小洋山岛。全长32.5公里的 东海大桥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深水港工程 的一个组成部分 。 • 东海大桥工程是我国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 跨海大桥。东海大桥全长约32.5公里,其中 陆上段约3.7公里,芦潮港新大堤至大乌龟 岛之间的海上段约25.3公里,大乌龟岛至小 洋山岛之专用道路,计算行车速度 80km/小时,车辆荷载按汽车-超20级设计,挂 车-120验算,设计最高通航水位采用20年一遇 高潮位3.60m(85国家高程),大桥全线设二处 通航孔,主通航孔设在申甬航线航道处,设置 5000吨级通航孔一处,通航净空按双孔单向通航 标准(一来一去)确定,每个通航孔净空为 160m×35m。辅通航孔设在芦潮港近岸处,设置 1000吨级船舶通航孔两孔(单向通航双通道), 每个通航孔净空为100m×24m。
港口案例-上海洋山保税港区

北港区自西向东共4 个部分:小洋山西港区:岸线长约4 000 m,以建设沿江、 沿海、近洋船泊位为主。小洋山港区:岸线长3 000 m,布置大型远洋船泊位,该 港区即为在建的一期、二期工程范围,2006 年将全部建成。小洋山中港区:岸线 长约2 600 m,布置大型远洋船泊位。小洋山东港区:岸线长3 500 m,布置能源泊 位。洋山深水港区北港区共布置30 个集装箱专业泊位,集装箱预测通过能力约1 450×104 TEU;以及5 个成品油码头、1 个LNG 接收站码头。
1、上海洋山港保税港区 洋山保税港区规划面积8.14平方公里,由保税区陆域部分、东海大桥和小洋 山岛港口区域三部分组成。洋山保税港区陆域部分面积6平方公里,设有口岸查 验区、港口辅助区、仓储物流区、国际中转区、采购配送区、加工制造区、商 贸服务区等功能区,主要发展和提供集装箱港口增值、进出口贸易、出口加工、 保税物流、采购配送、航运市场等产业和服务功能,岛域部分是集装箱深水港 码头作业区域,包括洋山深水港一期、域。
东海大桥

东海大桥简介东海大桥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深水港区一期工程的重要配套工程,为洋山深水港区集装箱陆路集疏运和供水、供电、通讯等需求提供服务。
东海大桥位于杭州湾口无遮蔽海域,连接远离陆域逾三十多公里的外海孤岛,地处海洋环境,是我国目前最长、也是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跨海大桥。
大桥北端起始于上海南汇芦潮港,通过沪芦高速公路与市区沟通,南至浙江嵊泗崎岖列岛,通往上海洋山集装箱深水港区,是洋山集装箱深水枢纽港陆路集疏运的通道,并兼顾社会交通运输功能。
东海大桥按双向六车道加紧急停车带的高速公路标准设计,分上下行双幅桥面、桥面总宽31.5m,设计车速80km/h,设计荷载等级为汽车-超20级、挂车-120,并按集卡重车间距10m密排布置进行校验,大桥年通行能力500余万标准集装箱,设计基准期为100年。
东海大桥工程2002年6月26日正式开工建设,历经35个月的艰苦施工,于2005年5月25日实现结构贯通。
大桥全长32.50km,其中:大桥与沪芦高速连接的路桥连接段为1.45km、陆上段为2.26km、芦潮港新大堤至大乌龟岛之间的跨海段为25.32km、大乌龟岛至小洋山岛之间的港桥连接段3.47km。
全桥设5000t级单孔双向主通航孔一处,通航净高40m、主跨跨径420m,桥墩按万吨级防撞能力设计;设1000t级双孔单向副通航孔一处,通航净高25m,主跨跨径140m;设500t级双孔单向辅通航孔两处,通航净高17.5m,主跨跨径分别为120m和160m。
按施工工艺特点,大桥可分为:路桥连接段、陆上段、浅海段、非通航孔基础段、非通航孔段、主通航孔、辅通航孔和港桥连接段,其中港桥连接段又分为开山路段、海堤段和颗珠山大桥三部分。
东海大桥是我国第一座外海跨海大桥,工程具有鲜明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建设条件相当复杂,建设规模巨大,工艺内容繁多,防腐要求高,工程设备需求量多、投入大,工期压力大,管理跨度大、难度高等。
东海大桥自2002年4月开工,经过三年半的紧张建设,于2005年12月,与洋山深水港一期码头同期投入运行。
东海大桥-上海、大洋山

农产品交易筹备方案农产品交易是农业产业链中的重要环节,涉及到农民、经销商、批发商、零售商等多个参与方。
为了促进农产品交易的顺利进行,提高交易效率,需要制定一套科学的交易筹备方案。
一、建立交易平台建立一个专门的农产品交易平台是必要的。
这个平台可以是一个网站或者手机应用,可以方便各个参与方进行信息发布和查询,促进交易活动的开展。
平台上可以提供农产品的种类、价格、质量等信息,双方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选择和交流。
同时,平台还可以提供交易过程中的评价和投诉机制,确保交易的公正和诚信。
二、建立农产品质量检测机构农产品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交易的顺利进行和双方的信任。
因此,建立一个独立的农产品质量检测机构是非常必要的。
这个机构可以对农产品进行质量抽检,确保产品符合相关的质量标准。
同时,机构还可以提供质量认证服务,对符合质量标准的农产品进行认证,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三、建立供应链管理系统供应链管理是农产品交易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直接影响到产品的流通效率和交易成本。
建立一个供应链管理系统可以优化供应链各个环节的协调和管理。
系统可以对商品的采购、仓储、物流等进行统一管理,提高产品的流通效率和降低交易成本。
同时,系统还可以提供实时的库存和销售数据,供交易参与方参考和决策。
四、建立跨区域交易合作机制农产品交易往往涉及到不同区域的交易参与方,为了促进交易的顺利进行,可以建立跨区域交易合作机制。
这个机制可以通过建立跨区域合作联盟或者签订合作协议来实现。
合作机制可以包括运输协作、信息共享、资源互补等方面,帮助各个区域的交易参与方合作共赢。
五、加强交易参与方培训和指导为了提高交易参与方的交易能力和诚信意识,可以加强培训和指导工作。
培训可以包括交易流程、财务管理、市场分析等方面的知识,提高交易参与方的专业能力。
指导可以包括交易技巧、诚信意识的培养等方面,促进交易的顺利进行和交易参与方之间的信任建立。
六、加强政策支持和监管农产品交易涉及到多个参与方,需要政府加强对交易活动的政策支持和监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东海大桥及洋山港(3)东海大桥及洋山港海天佛国交通以无量智慧接引道人(3)——东海大桥洋山深水港区桥梁不仅仅是一种交通工具,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它还是一件艺术品。
不久前,美国媒体评出了世界上最壮观的十大桥梁,它们结合了古典和现代的双重风格,真正体现出桥梁建筑师的建筑工艺。
我国的东海大桥便名列其中。
东海大桥长如蛟龙。
它从芦潮港出发向东海延伸了整整32.5公里,气势恢弘。
2005年5月25日,东海大桥在东海之上庄严合龙、全线贯通。
台风“珍珠”在海上打转,无奈大桥何!东海大桥传承了世界跨海大桥工艺的精髓,是我国桥梁建设首次成功地跨出外海,填补了我国桥梁建造史上的一项空白。
她,是全国人民用集体智慧托起的智慧之桥!  东海大桥起始于上海南汇区芦潮港,北与沪芦高速公路相连,南跨杭州湾北部海域,直达浙江嵊泗县崎岖列岛的小洋山岛。
全长32.5公里。
2002年6月26日正式开工建设,于2005年5月25日实现结构贯通。
东海大桥工程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深水港区一期工程的重要配套工程,为洋山深水港区集装箱陆路集疏运和供水、供电、通讯等需求提供服务。
东海大桥全线可分为约3.7公里的陆上段,芦潮港新大堤至大乌龟岛之间约25.3公里的海上段,大乌龟岛至小洋山岛之间约3.5公里的港桥连接段。
大桥按双向六车道加紧急停车带的高速公路标准设计,双向6车道,桥宽31.5米,设计车速80公里/小时,设计荷载按集装箱重车密排进行校验,可抗12级台风、七级烈度地震,设计基准期为100年。
大桥包括2座大跨度的海上斜拉桥、4座预应力连续梁桥、大量的非通航孔桥以及连接两个岛屿之间的一条海堤。
全桥设5000吨级主通航孔一处,通航净高40米,净宽400米,桥墩按万吨级防撞能力设计;设1000吨级辅通航空一处,通航净高25米,净宽140米;设500吨级辅通航孔两处,通航净高17.5米,净宽分别为120米和160米。
东海大桥是上海市跨越杭州湾北部海域通往洋山深水港的跨海长桥,它以"东海长虹"为创意理念,宛如我国东海上一道亮丽的彩虹。
大桥色彩是大桥外观形象及展示桥梁个性的直接表现,采用白色、浅灰色作为大桥的主色调,使其与环境和谐统一。
目前,世界上在外海已经建成的跨海大桥最长的也只有16公里,而东海大桥建设总长32.5公里,是名副其实的“世界之桥”。
题东海大桥泱泱东海,苍茫浩淼,滚滚钱塘,巨澜翻腾。
登临大桥,游目骋怀,感慨万千,沧海桑田,变幻莫测。
烟光凝而平野阔,海波靖而长天寥。
沙鸥翔集,帆影点点,银鹰闪闪,玉宇澄清,水波共长天一色。
振兴中华,系我公仆,建设家园,义不容辞,敢为天下先,勇做无米炊。
振臂高呼,云集响应。
桑梓之情,义薄云天,赢粮景从。
扬厚德载物之风彩,振自强不息之精神,三伏汗如雨,隆冬情似火。
古有大禹毅、愚公志,始皇造长城,炀帝开运河,娄氏英杰、王家豪客,筑城御敌,流芳百世。
今有钱塘儿女甘做精卫鸟,衔土垒石,气贯长虹,试与天公试比高。
惊天地,泣鬼神,敢叫日月换新颜。
筑就跨海第一桥,绵延数里,利国便民。
意岂不坚乎?情岂不长乎?精神岂不叫人赞乎?沧海横流,方显浙沪儿女英雄本色。
喜看今朝,欣逢盛世,政通人和,事事英明。
质量立市,知耻而后勇;后花园战略,提高文化品位;一港三城,登高而望远,宏图大展,任我描绘;效能革命,抓典型、促后进,提高服务质量,浙江人又立中国潮头。
顺民意,得民心,千秋之业前程似锦,福祉人间。
长桥巍巍,云日辉映,空水澄鲜。
如今百姓安居乐业,黄发垂髫,怡然自乐。
百业立振,方兴未艾,经济腾飞,辉煌灿烂。
傲立东方,非我莫属!一桥飞两岸,天堑变通途。
壮哉,东海大桥!伟哉,钱塘儿女! 洋山深水港区位于杭州湾和长江口外的崎岖列岛海区,该岛屿群由以大洋山和小洋山为主的96个岛礁组成,其中小洋山具备15米水深的天然港区条件,天然的深水良港,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南至宁波北仑港约90公里,向东经黄泽洋水道直通外海,距国际航线仅45海里,它离海上国际航线仅45海里,而距南汇芦潮港只有约27公里,通过跨海的东海大桥,洋山可与上海交通运输网络相连,从而与长江三角洲广阔的经济腹地实现对接。
根据规划设计方案,洋山深水港区采用单通道形式,分四期建设,到2020年全部建成。
预算总投资500多亿元,在小洋山岛一侧形成约11公里深水岸线,布置33-35个集装箱泊位,码头实际通过能力可达2000万标准箱左右,列世界各大港区前茅。
其中,一期工程总投资143.1亿元,预计今年年底基本建成,并投入试运营。
届时,集装箱年吞吐量将达到220万标箱,同时建成泊位5个,码头长1600米,可靠泊第五、六代集装箱船只或8000标箱装箱标准船,港区水域面积316.7万平方米,港区陆用面积159.65万平方米。
港区航道全长67公里,设计水深15.9米。
洋山深水港赋__赵丽宏洋山观海,天水茫茫,大洋小洋,寂寥怅望,群岛如珠,散落四方。
叹千年岁月流逝,潮涨潮落;听屿礁雪浪相击,渔舟晚唱。
新世纪群贤汇集,洋山岛风云激荡。
十年一瞬,绘惊天宏图,追星赶月,建旷世巨港。
一锤落桩,四海回响,八方英雄,齐摆战场,填沙围海,镇澜筑港。
探深水,辟航道,跨东海,架桥梁。
看蛟龙腾飞,劈波斩浪,凌空铺设通天大道,六十华里浩浩荡荡。
新栈浩瀚吐纳百货,塔吊巍峨迎送巨舫。
昔日孤山渔岛,笑连五洲四洋。
登高俯瞰,神思翱翔。
中国人敢想敢为,新时代挥写华章,建设者青史留名,创业人万古流芳。
回望陆岸,中华巨人阔步猛进,栈桥如长臂迎远客;环眺外洋,天涯宾朋踏浪而来,轮舶似群鲸拥朝阳。
壮哉洋山大港,神州襟怀,华夏门梁。
伟哉洋山大港,世界惊叹,人间沧桑。
■大桥设计、建设难度与风险水文地理环境复杂,缺少工程建设规范大桥地处外海,工程设计与施工受海洋风、浪、流、潮、雾、雨等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年有效作业天数少于50%;大桥设计基准期为100年,属国内首次,没有现成的工程技术规范与标准可以参照。
工程规模巨大、工艺内容繁多大桥全长32.5公里,其中海上段约25.3公里,在海上利用打桩船施打各类桩基5700多根,利用海上平台等施工钻孔灌注桩700多根;海上预制安装桥墩达822个、海上预制安装单跨60~70米,重达1800~2000吨的箱梁670片;海上移动模架或挂篮现浇各类箱梁140孔;全桥共使用混凝土约150万立方米。
整座大桥包括两座大跨度海上斜拉桥、三座大跨度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大量的海上整跨简支变连续的非通航孔桥、在水深超过15米处筑起的长达1.2公里的国内第一条高速公路海堤,以及开山270万立方米建成的面积达36万平方米的沈家湾大型构件预制厂等等。
工期压力大东海大桥于2002年6月底正式开工,为适应洋山深水港开港的迫切要求,东海大桥必须在2005年底建成通车,总工期3.5年,与国外同类型跨海工程相比,工期要求相当高。
工程设备需求量多、投入大东海大桥桥线长,结构形式多样且施工全面铺开,区域内的工程设备需求量非常之多,打桩船、混凝土搅拌船、塑料排水板插板船,以及其它各类配套船舶共200多条分布在不同的作业点,包括最新引进的全旋转打桩船——“天威”号(排水量7400吨、桩架总高度85米)、国内自行研制的运架一体中心起吊的3000吨浮吊——“小天鹅”号、悬臂起吊的2500吨浮吊——“大力”号等。
同时,海上各种作业平台、施工栈桥和作业码头等工程必不可少辅助设施的工程量也非常之大,各类工程设施的用钢量约达10万吨以上。
在东海大桥工程中光各类设备的投入量就达10亿元以上。
工程防腐要求高我们可以将大桥100年的设计基准期理解为:在正常养护条件下,在100年的使用期内大桥结构混凝土中的钢筋不生锈或钢结构表面不锈蚀,能够保证结构的安全使用。
在外海建造跨海大桥缺乏成熟的经验及规范依据,同时外海环境对结构的防腐和耐久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管理难度高大桥管理是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建设期间需要将施工组织管理、质量管理、海上船机安全管理、测量控制管理和工程信息管理等进行综合,同时还要考虑交通管理、航行管理、海关、边防管理等多种因素,加上恶劣的海况条件与台汛影响,管理难度极高■创新,铸就“世界之桥”东海大桥建设总长32.5公里,是名副其实的“世界之桥”。
而要在外海上建好这样的“世界之桥”,必须勇于创新,攻克前所未有的技术难关,让它成为一座“创新之桥”。
东海大桥既传承了世界跨海大桥工艺的精髓,又通过自主创新,实现了许多新的突破,在建设过程中产生了20多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专利。
今天,当我们回眸东海大桥的创新之路,不由得为一份份“自主创新”的答卷而感动。
攻克海上打桩关键难题在外海上建造跨海大桥,谈何容易。
茫茫大海,水流湍急,施工船要定位准确十分困难。
由于大海上不可能像陆域那样布设点位众多的测量控制网,而且测量控制点只能从大陆单侧向外延伸,用常规的陆域测量网布设方式根本无法达到桥梁工程建设所需精度。
为实现海上打桩快速定位和工期要求,大桥建设者利用先进的GPS-RTK技术,结合海上打桩工艺的具体情况,研制了一套“海上GPS打桩定位系统”,该系统能对船体位置与型态进行全方位监测和实时修正定位计算误差,并通过由GPS对桩位坐标的直接测控,达到了较高的精度要求,从根本上攻克了海上打桩的关键技术难题。
利用导管架建造海上施工平台在海上作业时十分稳定的石油钻井平台,触发了造桥大军的灵感,他们开创性地运用了导管架与浮箱结构相结合的施工方案。
在短短两个月时间内,建设者在海上建成了面积达5000平方米的施工平台。
按照这一施工方案,建设者们先在工厂用钢管焊接成整体式空间桁管结构,将桁管架运输至墩位吊装就位并直接插入海底,然后在竖向钢管中插入定位桩,形成桥墩承台一端的施工平台;在桥墩承台的另一端同样用桁管架组成另一施工平台。
同时在工厂制作浇筑混凝土承台的双壁钢套箱,在套箱底板上的钻孔桩位处开孔插入2.8米直径的钢护筒,连接护筒与套箱形成整体结构(类似于蜂窝状),巧妙地利用水中的浮力拖运至墩位,再牵引至已施工完成的两个平台间临时固定,而后在套箱护筒中插入2.5米直径的钻孔桩护筒,形成导管浮箱施工平台。
由于该结构刚度大、抗风浪及潮流能力强,而且是将钻孔桩护筒与承台套箱有机地结合成整体,不仅节省了工期而且结构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