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害信息传递与管理

合集下载

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快速发布与传播实施细则

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快速发布与传播实施细则

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快速发布与传播实施细则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的快速发布与传播是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举措。

以下是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快速发布与传播的实施细则:一、建立完善的预警发布体系:1. 在国家、省级、地市级等各级气象监测机构设立预警发布中心,并配备专业的气象预报员和信息发布人员。

2. 根据不同级别的灾害,制定相应的预警信号,如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等级别,以便民众理解和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3. 建立预警信息发布和传输的技术系统,包括气象仪器设备、通讯设施、数据传输网络等,保证预警信息的及时发布和传达。

二、加强预警信息的采集和监测:1. 加强对气象类传感器设备的维护和管理,确保数据的准确采集和及时传输。

2. 建立气象监测人员的值班制度,24小时不间断地对天气情况进行监测,一旦发现预警信号,立即采取行动。

三、快速发布预警信息:1. 在预警发布中心设立专门的预警信息发布岗位,配备专业人员负责信息的录入和发布。

2. 采用多种媒体渠道同时发布预警信息,包括电视台、广播电台、互联网、手机短信等,确保信息能够覆盖到尽可能多的受众群体。

3. 预警信息的发布应简明扼要,直接表达灾害的类型、级别、影响区域、预计发生时间等重要内容,以便民众快速理解和采取行动。

四、加强预警信息的宣传和培训:1. 利用媒体宣传预警信息的重要性和采取相应措施的必要性,提高公众对预警信息的认知度和重视程度。

2. 组织定期的预警信息培训,培养社区、学校、企事业单位等重点群体的灾害应对能力。

3. 制作宣传资料和教育手册,向公众普及常见的气象灾害知识和应对技巧。

五、强化应急响应机制:1. 各级政府应建立灾害应急部门,并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明确责任分工和工作流程。

2. 定期组织演练,提高应急机构和人员的应对能力,磨练各项应急措施的执行效率。

3. 加强与其他部门的协作,形成跨部门、跨行业的灾害联防机制,共同应对灾害的挑战。

以上是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快速发布与传播的实施细则。

灾害信息员模拟试题

灾害信息员模拟试题

《灾害信息员》第一节理论知识考试技巧、重点难点解析及样题一、理论知识考试解题技巧和重点难点解析1.考试要求灾害信息员主要承担灾害预警预报信息接收和传递、灾情信息收集和报告、灾害应急救助、防灾减灾知识宣传等职责任务,灾害信息员是解决灾害预警信息传递“最后一公里”瓶颈问题和确保灾情信息及时准确上报的关键力量。

其工作领域以自然灾害为主,同时涵盖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等其他突发公共事件。

作为一个合格的灾害信息员,应该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水平。

2.职业道德和基础知识部分复习重点和难点(1)职业道德:职业道德基本知识;职业守则:遵纪守法、恪尽职守;以人为本,爱岗敬业;严谨求实,精益求精;开拓创新,不断进取。

(2)灾害基础知识:灾害的基本知识;防灾与减灾基本知识;灾害救助基本知识;(3)灾害信息管理:灾害信息管理基本知识;灾害信息统计的内容及基本方法;灾害信息报送基本规范和程序;(4)职业安全基础知识:业危害基本知识;急救知识;卫生防疫基本知识;(5)法律与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相关知识,《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的相关知识,国家有关灾害管理的法律法规相关知识,国家和地方各类灾害应急预案的相关知识。

3.五级灾害信息员理论知识考试解题技巧和重点难点解析(1)灾害信息收集:A.现场信息采集相关知识:灾害种类的基本划分;灾害影响范围确定方法;常用测量工具使用方法。

B.入户调查:人际沟通常识;访问等直接调查知识;受灾对象自救能力判定知识;受灾对象救助需求判定知识;入户报表填写的原则、方法。

C.信息记录:灾害过程信息的基本构成要素。

(2)现场灾害信息评估:A.现场损失信息评估:人员伤亡评估方法;房屋损失评估方法;生产资源和生产设施损失评估方法。

B.应急救助信息评估:人体生命维持基本条件知识;基本居住条件知识;灾害医疗基本特点;基本教学条件知识。

(3)灾害信息传递与管理:A.信息报送:常用通讯工具使用方法;灾害信息报送规程。

灾害应急通信保障方案-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灾害应急通信保障方案-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灾害应急通信保障方案-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灾害应急通信保障方案是指在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等紧急情况下,确保通信网络的正常运行以及有效传递信息的一系列措施和计划。

灾害时通信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对于抢险救灾、减少人员伤亡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由于灾害发生的突发性和复杂性,灾害应急通信保障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变得尤为重要。

在面临灾害时,通信设施往往容易受损,无线信号受干扰,导致通信中断或不畅。

然而在灾害事件中,快速、准确的信息传递是救援行动和灾后恢复重建的关键。

所以,建立一套完善的灾害应急通信保障方案是非常必要的。

灾害应急通信保障方案的主要任务是确保通信设备的正常运行,保障救援行动和灾后重建的通信需求。

这包括但不限于:灾前的设备和系统备份与维护,灾中的通信设施的紧急抢修和应急通信中心的建设,以及灾后的通信系统修复和应急通信网络的搭建。

在制定灾害应急通信保障方案时,需要考虑到各种灾害类型、地理条件及通信设备的特点等因素。

同时,还需要与相关部门进行紧密合作,建立应急响应机制,并开展人员培训和技术演练,提高灾害应对能力和通信保障水平。

本文将从灾害应急通信的重要性以及面临的挑战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通过深入分析灾害应急通信的必要性和现实难题,旨在为灾害应急通信保障方案的制定和实施提供参考和借鉴。

(注意:此为初始版本,可根据具体需要进行修改和补充)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是指文章的组织框架,它有助于读者理解文章的逻辑顺序和整体内容安排。

在本文《灾害应急通信保障方案》中,文章结构可按以下方式进行组织:1. 引言- 1.1 概述- 1.2 文章结构- 1.3 目的2. 正文- 2.1 灾害应急通信的重要性- 2.2 灾害应急通信的挑战3. 结论- 3.1 总结灾害应急通信保障方案的重要性- 3.2 展望未来发展方向在这篇文章中,文章结构部分的主要目标是为读者提供关于本文的整体框架和内容安排的简要说明。

它的作用是引导读者快速了解文章的组织结构,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跟随整个论述过程。

灾害信息员模拟试题

灾害信息员模拟试题

《灾害信息员》第一节理论知识考试技巧、重点难点解析及样题一、理论知识考试解题技巧和重点难点解析1.考试要求灾害信息员主要承担灾害预警预报信息接收和传递、灾情信息收集和报告、灾害应急救助、防灾减灾知识宣传等职责任务,灾害信息员是解决灾害预警信息传递“最后一公里”瓶颈问题和确保灾情信息及时准确上报的关键力量。

其工作领域以自然灾害为主,同时涵盖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等其他突发公共事件。

作为一个合格的灾害信息员,应该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水平。

2.职业道德和基础知识部分复习重点和难点(1)职业道德:职业道德基本知识;职业守则:遵纪守法、恪尽职守;以人为本,爱岗敬业;严谨求实,精益求精;开拓创新,不断进取。

(2)灾害基础知识:灾害的基本知识;防灾与减灾基本知识;灾害救助基本知识;(3)灾害信息管理:灾害信息管理基本知识;灾害信息统计的内容及基本方法;灾害信息报送基本规范和程序;(4)职业安全基础知识:业危害基本知识;急救知识;卫生防疫基本知识;(5)法律与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相关知识,《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的相关知识,国家有关灾害管理的法律法规相关知识,国家和地方各类灾害应急预案的相关知识。

3.五级灾害信息员理论知识考试解题技巧和重点难点解析(1)灾害信息收集:A.现场信息采集相关知识:灾害种类的基本划分;灾害影响范围确定方法;常用测量工具使用方法。

B.入户调查:人际沟通常识;访问等直接调查知识;受灾对象自救能力判定知识;受灾对象救助需求判定知识;入户报表填写的原则、方法。

C.信息记录:灾害过程信息的基本构成要素。

(2)现场灾害信息评估:A.现场损失信息评估:人员伤亡评估方法;房屋损失评估方法;生产资源和生产设施损失评估方法。

B.应急救助信息评估:人体生命维持基本条件知识;基本居住条件知识;灾害医疗基本特点;基本教学条件知识。

(3)灾害信息传递与管理:A.信息报送:常用通讯工具使用方法;灾害信息报送规程。

世界灾害预警与应急管理

世界灾害预警与应急管理

世界灾害预警与应急管理灾害是指由于自然因素、人为因素或者自然灾害等引发的突发事件,对人类生命、财产、环境等造成重大损失的现象。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灾害发生的频率和强度不断增加,给各国带来了严重的损失。

因此,世界灾害预警与应急管理成为了各国关注的重要议题。

一、世界灾害预警体系1.1 国际预警组织国际预警组织是世界灾害预警与应急管理的重要支撑。

其中,联合国国际减灾战略(ISDR)和联合国减少灾害风险办公室(UNISDR)是国际预警组织的核心。

ISDR于2000年成立,致力于推动全球减少灾害风险的进程,通过加强国家、区域和全球层面的合作,提高灾害风险管理的能力。

UNISDR成立于2009年,继承了ISDR的职能,继续推动全球减少灾害风险的工作。

1.2 各国预警体系各国根据自身的国情和灾害特点,建立了相应的灾害预警体系。

一般来说,灾害预警体系包括灾害监测、预警发布、预警响应和预警评估等环节。

在灾害监测方面,各国利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手段,对灾害隐患进行监测和预警。

在预警发布方面,各国通过电视、广播、手机短信等方式,向公众发布灾害预警信息。

在预警响应方面,各国采取紧急疏散、救援等措施,降低灾害损失。

在预警评估方面,各国对预警效果进行评估,不断优化预警体系。

二、世界应急管理机制2.1 国际应急管理组织国际应急管理组织在世界灾害预警与应急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其中,联合国人道主义事务协调办公室(OCHA)是国际应急管理组织的核心。

OCHA负责协调国际人道主义援助,推动全球灾害应对合作,提高灾害应对能力。

此外,国际红十字会(ICRC)和国际红新月会(IFRC)也在国际应急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提供紧急救援和人道主义援助。

2.2 各国应急管理机制各国根据自身的国情和灾害特点,建立了相应的应急管理机制。

一般来说,应急管理机制包括灾害预警、灾害应对、灾害恢复和灾害防范等环节。

在灾害预警方面,各国通过建立灾害预警体系,提前发现灾害隐患,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传播方式及频次表

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传播方式及频次表

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传播方式及频次表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的传播方式及频次表传播方式:1. 媒体发布: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体渠道向公众发布气象灾害预警信息。

2. 互联网传播:通过互联网平台如新闻网站、社交媒体等发布气象灾害预警信息。

3. 短信通知:通过短信平台向符合条件的用户发送气象灾害预警信息。

4. 移动App推送:利用手机应用程序向用户发送气象灾害预警信息。

5. 电子邮件通知:通过电子邮件向指定用户或组织发送气象灾害预警信息。

频次表:根据不同气象灾害的严重程度和预警级别,预警信息的频次会有所不同。

以下是一般常见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传播的频次表:1. 暴雨、暴雪等强降水天气预警:- 提前24小时发布第一次预警信息;- 预测发生范围及严重程度进一步确认后,再次发布更详细的预警信息;- 在灾情趋于稳定或解除前,每6小时更新一次预警信息。

2. 强风、台风等风力天气预警:- 提前48-72小时发布第一次预警信息;- 预测发生范围及严重程度进一步确认后,再次发布更详细的预警信息;- 受影响时间越近,更新频次增加,最后24小时内,每6小时更新一次预警信息。

3. 高温、寒冷等极端温度天气预警:- 提前24小时发布第一次预警信息;- 预测发生范围及严重程度进一步确认后,再次发布更详细的预警信息;- 高温、寒冷等极端温度天气预警持续时间较长,每24小时更新一次预警信息。

4. 海啸、地震等地质灾害预警:- 提前数分钟至数十分钟内发布预警信息;- 预测发生范围及严重程度进一步确认后,再次发布更详细的预警信息;- 灾害影响后,及时发布灾情通报信息。

以上是一般常见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传播方式及频次表,实际应根据具体的预警信息类型和灾情情况做出灵活调整。

同时,预警信息的传播需要及时、准确、全面,以确保公众能够得到有效的预警提示,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气象灾害是指由不利的气象条件或自然气象过程引发的,具有一定规模和强度,对人类社会及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危害的自然灾害。

地震救援救援行动中的信息管理

地震救援救援行动中的信息管理

地震救援救援行动中的信息管理一、引言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经常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巨大威胁。

在发生地震后,迅速、准确的信息管理对于救援行动的成功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地震救援行动中的信息管理策略和挑战,并提出一些对策。

二、信息收集与分析在地震发生后,第一时间收集并分析灾情信息是救援行动的关键步骤。

这需要依靠多个信息来源,包括地震监测仪器、通信设备、卫星图像等等。

各种信息需要被有效收集并整合,以便快速准确地了解地震造成的破坏范围和影响。

三、信息传递与协调地震救援行动需要大量的协调和沟通,以确保各方之间的合作和信息流通。

信息传递的方式包括口头通知、书面通信、电子邮件、无线通讯等等。

在信息传递过程中,要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实时性和保密性,防止不必要的传言和误导。

四、信息处理与共享地震救援行动中涉及到大量的信息处理和共享工作。

这需要建立有效的信息管理系统,包括数据库、信息存储和检索系统等。

信息处理的目标是提供实时的数据支持,以便指导救援行动的决策和资源调度。

信息共享的目标是促进各方之间的合作和资源共享,以提高救援效率。

五、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在地震救援行动中,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是非常重要的考虑因素。

救援行动中的信息管理系统必须具备强大的安全防护措施,以保护敏感信息不被非法获取或篡改。

同时,必须尊重个人隐私权,合法、合规地处理和使用救援行动中的个人信息。

六、信息技术的应用信息技术在地震救援行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例如,地震救援中可以利用遥感技术和卫星图像分析,快速获取灾区的图像信息。

同时,基于云计算和大数据分析的方法可以在救援行动中提供更准确的数据支持和决策指导。

七、信息管理的挑战与对策地震救援行动中的信息管理面临着多种挑战,如信息不完整、传递延迟、多样化的信息需求等等。

为应对这些挑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 建立健全的信息管理机制,明确责任分工和信息流程。

2. 加强信息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提高信息管理能力和技术水平。

灾害应急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灾害应急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灾害应急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灾害应急管理是一个重要的领域,为了有效地应对各种自然灾害,我们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灾害应急管理信息系统。

本文将介绍灾害应急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首先,灾害应急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需要满足以下几个基本要求:高效性、实时性、可靠性和灵活性。

高效性是指系统能够快速响应各种应急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实时性是指系统能够实时获取和更新灾害信息,快速传递给相关人员;可靠性是指系统能够稳定运行,具有较高的抗干扰能力;灵活性是指系统能够根据不同的灾害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灾害应急管理信息系统的实现包括以下几个关键步骤: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开发和系统测试。

首先,需求分析阶段需要明确系统的功能需求和性能需求,与相关部门和人员进行沟通,了解灾害应急管理的实际情况和需求。

其次,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进行系统设计阶段,确定系统的整体架构、模块划分和数据库设计等。

然后,进行系统开发阶段,根据设计方案进行软件编码和系统集成,实现系统的各个功能模块。

最后,进行系统测试阶段,验证系统的功能完整性和性能稳定性,并进行Bug修复和性能优化。

在灾害应急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过程中,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关键模块:灾害信息录入模块、灾害信息查询模块、救援资源调度模块、应急预案管理模块和数据分析与报告模块。

灾害信息录入模块是系统中最基本的功能,用于实时收集各种灾害信息,并进行录入和存储。

录入的信息包括灾害类型、发生时间、发生地点、灾情描述等。

同时,可以支持多种信息来源,如气象局、地震局等,确保信息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灾害信息查询模块是系统中用于查询和分析灾害信息的功能模块。

用户可以根据不同的查询条件,如时间范围、地点等,对灾害信息进行查询和筛选。

同时,可以进行统计分析,生成各种报表和图表,用于指导决策和应急管理工作。

救援资源调度模块是系统中用于管理和调度救援资源的功能模块。

系统可以根据灾情评估和需求分析,智能地分配各种救援资源,如救援人员、应急物资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纸质文档
纸质文本资料是最为常见的信息资源,应注意:
◦ 必须齐全、完整、分类清楚、层次分明
◦ 准确地反映各项工作的真实内容和全过程
◦ 要经过整理,分类清楚
◦ 要逐步电子文档化,以便于计算机检索

电子文档的分类归档
纸质文档的载体较为稳定安全,而电子文件的载体稳定性差, 易损坏,因此归档方式至关重要。 ◦ 方法:制作多份备份盘存档;采用网络移交归档,并利用光 盘存储。 ◦ 原则:须将电子文件与相应的纸质文件等硬拷贝一并归档。

救助信息
◦ 灾害发生时,传递政策方针、行动、物资、人员等信息, 对于稳定人心、恢复秩序、有序开展救灾行动极为重要。

减灾信息、减灾知识
◦ 提高人们防灾、减灾意识,减少灾害隐患。

测报信息
◦ 灾害前兆、发生时间、发生范围、发展趋势,灾害损失预 评估信息等。

防御信息
◦ 公共设施的加固维修;物资以及资金的准备;人员、牲畜 等的疏散、迁移。

援助信息
◦ 非灾区政府、社会组织或个人对灾区的支援和帮助。
常规信息传递渠道

广播、电视、报纸、杂志
◦ 传播速度快、受众广泛、覆盖面广、公信力强;还存在死


科普读物、宣传栏、公益广告、标语、展板、传单 、挂图
◦ 遍及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形式多样;社区减灾

课堂教学
◦ 面向中小学生、基础教育的重要手段。
灾害信息资料归档
灾害信息报送
4
资料归档的意义 资料归档方法 资料的分类归档 资料的检索和利用 归档中应注意的问题
灾害信息资料归档是灾害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目的是对 灾害管理过程中产生的信息资料和信息资源进行分类、整 理、储存,确保信息资料的完整、真实、规范和安全,以 备检索和利用。

声像档案的分类归档
◦ 对有关声像资料及时进行加工、整理、归档,并妥善保 存。 ◦ 声像采集归档工作要保证质量,做到音质、图像清晰, 内容完整,能够真实反映情况。
◦ 用音频设备获得的文件,收集时应之一收集其属性标志
和相关软件。用视频设备获得的动态图像文件,收集时 应注意收集其压缩算法和软件。

数据资料的分类归档 对于灾害信息数据资料,最基本、最有效的归档方法 就是建设灾害信息数据库。
驻扎在山形县东根市的日本航空自卫队第6飞行队和驻扎青林县八户市的第9飞 行队等所属的14架直升机出动,前往震区观察事态; 第9飞行队所属的直升机发现岩手县二户市发生火灾。
地震发生1个半小时
日本内阁负责防灾的大臣在首相宫邸举行记者招待会,宣布政府对这次地震判 断:有一些损失,但规模不大,暂不必启动中央灾害对策总部。

灾害信息资源
◦ 灾害信息资源是灾害管理过程中所涉及的一切文件、资料 、图表和数据等信息的总称。 ◦ 涉及灾害管理过程中所产生、获取、处理、存储、传输和 使用的一切信息资源,贯穿于灾害管理全过程。

灾害信息资源的归档(收集、整理、利用)
◦ 收集
就是要在所有涉及灾害管理的海量信息中进行寻觅和筛选。
地震发生6分钟
首相官邸危机管理中心就迅速成立了地震对策室; 召开了政府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的紧急会议,决定由地震对策室收集相关信 息; 内阁府、国土交通厅、海上保安厅、总务厅等启动对策室或联络室。
地震发生10多分钟
宫城县警察总部的摄像直升机已向首相官邸传送在空中摄影的灾区图像了。
地震发生21分钟
寻觅:是寻求收集信息以获得信息量。 筛选:是在浩瀚的信息中选出有保存和使用价值的信息。 所有有关灾害信息的基础数据、法规文档、典型案例、音像 资料等,都是原始材料,只要有使用价值,都要收集。
◦ 整理
是对档案信息按一定原则组合加工排列,使其井然有序。
◦ 利用
对信息资源利用,包括提出和加工。 提出:根据客观需要按类显示档案信息。 加工:对有关档案信息进行提炼,提出有用信息。

信息资料的利用
◦ 灾害趋势分析、损失评估、恢复重建、制定减灾规划

注意灾害信息资料的广泛性特点,避免遗漏 注意灾害信息资料来源的复杂性,注意甄别 注意灾害信息资料的易损性,注意备份


1
灾害信息与应急管理 灾害信息传递 灾害信息资料归档
2
3
4
灾害信息报送
上报的内容和程序
报送方式

突发性自然灾害快报

抗灾信息
◦ 围困伤亡人员的解救处置;公共设施、房屋、校舍等的抢 修;受灾作物、林木的恢复抢救;抢险救援人员和群众的 协调组织;地面、空中的救援等。

救灾信息
◦ 受灾群众生活救助、临时安置;电力、能源、交通等生命
线工种的修复;民房、校舍和工矿企业的重建;农田、作
物、林木的恢复和管理;救灾资金和物资的供应;疫病的 预防等。
地震发生2小时
日本防卫厅长召集各局局长举行紧急会议,研究收集的震情和应采取的对策。
结果
与阪神大地震相比,日本政府对本州岛地震的反应极为迅速,应对 十分有效,造成的损害较为轻微,总共有145人受伤,450座房屋遭 受程度不同的损坏,充分显示了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在突发公共事件 应急中所发挥的显著作用。
传统信息传递手段
◦ 徒步、口口相传、敲锣打鼓等仍无法取代

了解一般灾害规律 具备多方面知识


掌握灾害救助政策
重视媒体的传播作用
◦ 媒体的报道会影响公众的态度、情绪和行为。对媒体有效
的管理和正确的利用,可以缓和公众的恐慌;反之,则可 能引起不必要的恐慌。
1
灾害信息与应急管理 灾害信息传递
2
3
防务省立川广域 防灾基地通信网 (9个灾害管理部门)
日本综合灾害管理信息系统
①DIS (Earthquake Disaster Information System) 地震灾害信息系统
通过从气象厅接收到的地震信息(烈度水平大于等于4),DIS自动启动,在30
分钟内计算出地震烈度分布以及损失程度(包括人员以及房屋受灾情况) ②RAS (Real Damage Analysis System by Artificial Satellite) 人造卫星实际损失分析系统
◦ 灾害预测预报信息、资料、报告
还原灾害发生情境,分析灾害事件成因,研究灾害发生趋势
◦ 有关救援阶段的资料、信息、报告
集中反映灾害救助能力的重要标志
◦ 非政府组织和个人提供的各类信息、报告 ◦ 灾情数据(核报数据、评估数据)
最终反映受灾现场的真实状况
◦ 新闻媒体和互联网的相关信息 ◦ 历史文献、记录、研究资料
RAS运用卫星影像估测实际的灾害损失情况(当交通和通讯系统处于瘫
痪状态,无法判定灾区的情况时) ③PF (Disaster Information Sharing Platform) 灾害信息共享平台
PF是采用标准信息格式的信息共享系统。信息来源于中央灾害管理部门
、地方灾害管理部门、相关组织以及居民。所有人都可以自由访问这些 信息。

手机短信
◦ 不受时间和地点差异影响、易于群发、实时送达;气象灾
害预警预报传递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网络
◦ 形式多样、迅速及时。
应急信息传递渠道 现代通讯手段
◦ 卫星通讯:未来全球信息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


通信范围大 不易受陆地灾害影响 建设速度快 易于实现广播和多址通信 电路和话务量可灵活调整 同一信道可用于不同方向和不同区域
国土厅
35分钟后
气象厅 阪神大地震
1月17日清晨5时46分
日本灾害管理信息化建设
日本灾害预警信息系统
日本气象厅 内阁 灾害管理部门 装在屋顶的扬声器
电视和广播
地方政府
装在街道的扬声器
早期避难
户内接收器
广播车

重要建筑屋顶安装了扬声器

街道每隔一定距离安装扬声器
每家安装了信号接收器
日本灾害信息通讯系统
本州岛地震的成效
2003年5月26日傍晚,本州岛东北地区发生里氏7级地震。地震一发生, 一系列可能受地震灾害影响的相关活动随即停止:
北部地区新干线列车自动停止运行; 东北电力公司建在宫城县女川和牡鹿两町交界处的核发电站正在运转的发电机 自动关机; 灾情严重的岩手县和宫城县内的水泥、炼油、造纸等工厂生产线自动停止运转 ; 东北地区乃至关东地区的家庭煤气在自控仪的作用下自动关闭。
◦ 研究、选择、制定统一的系统体系结构、数据结构和相关技 术标准,使其具有经济性、稳定性、兼容性、易普及性。
◦ 对刻录光盘,应在盘面上标写读写设备类型、软件版本号。
◦ 关注设备、软件及介质发展动态与趋势,适时更新。

信息资料检索
◦ 按发文单位 ◦ 按标题关键词 ◦ 按文号 ◦ 按成文日期 ◦ 按编著者或责任者 检索方式可以用人工的方法,也可以通过计算机实现。

信息传递是指人们通过于灾害管理全过程、灾害信息员的基本职责 通过向灾害风险地区传递灾害预警信息、救助信息 以及传播防灾减灾知识,最大限度减轻灾害损失, 提高救助成效。

预警信息
◦ 灾害来临前,利用气象、水文、遥感、遥测手段,获得预 警信息,减少灾害损失。

识别灾害信息资料价值
◦ 史料价值
在编纂史志资料时,已经发生的灾害事件是重点收集的内容 ,必须要客观真实的记载。
◦ 研究价值
涉及灾害事件的成因、背景、过程、影响等各类信息,都具 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 参考价值
在灾害管理实践中所需要的数据比对、案例参考等等。

对灾害信息档案资料进行准确分类
固定通讯系统连接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