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翻译赏析【宋】苏轼

合集下载

水调歌头原文翻译文赏析注释作者苏轼

水调歌头原文翻译文赏析注释作者苏轼

水调歌头作者:苏轼朝代:宋类型:词水调歌头【原文】安石在东海,从事鬓惊秋。

中年亲友难别,丝竹缓离愁。

一旦功成名遂,准拟东还海道,扶病入西州。

雅志困轩冕,遗恨寄沧洲。

岁云暮,须早计,要褐裘。

故乡归去千里,佳处辄迟留。

我醉歌时君和,醉倒须君扶我,惟酒可忘忧。

一任刘玄德,相对卧高楼。

水调歌头【翻译文】当年谢安隐居在东海,出仕做官鬓发已霜秋,中年难与亲友别,唯有丝竹缓离愁。

一旦功成名就,准备返归东海,谁料抱病入西州。

做官困扰了隐居的雅志,遗恨寄托于田园山丘。

既已年高衰朽,便当及早划筹,要做百姓穿粗裘。

返回故乡遵迢千里,选取佳地长住久留。

酒醉放歌君相和,醉倒在地君扶我,只有醉时忘忧愁。

任凭刘备笑我无大志,我却甘愿身居平地,仰看他高卧百尺楼。

水调歌头【评析】这首词上阕咏史,写东晋谢安的经历,意在「以不早退为戒」,下阕述怀,设想早日「退而相从之乐」。

这首词表现了作者隐退的决心,不希望被世间的功名利禄所束缚,也表现了兄弟二人手足情深。

上阕咏史,写东晋谢安的经历,意在「以不早退为戒」。

发端明点「安石」,领起上半阕。

词人的写作角度比较独特,既不写他经天纬地的才能,也不写他建功立业的辉煌,而是写他人生的另一侧面。

劈头就写谢安中年出仕的尴尬:他本来隐居会稽,踏上仕途时鬓发已开始染上秋霜,令人吃惊。

再写人情的难堪:人到中年,与亲友相别时觉得难舍难分,于是借音乐来抒写离愁。

而後突出他一向抱有的功成身退的心愿:「一旦功成名遂,准拟东还海道」。

语气多么肯定,多么坚决,确实是对史书中所谓「安虽受朝寄,然东山之志始末不渝,每形于言色」(《晋书》)数语准确的表述。

而结果却是「扶病人西州」,这就反跌出困於轩冕不遂雅志的「遗恨」。

这种「遗恨」,便是作者引出的鉴戒——「不早退」。

词中的「困轩冕」衹是一个文雅的或婉转的说法,实际上(至少在某种程度上)与贪恋功名富贵是联系在一起的。

下阕述怀,设想早日「退而相从之乐」。

换头「岁云暮」三字承上转下,「岁暮」当指年华老大,「早计」是对「遗恨」而言,其内容便是「要褐裘」,亦即辞官归隐,过平民生活。

水调歌头原文翻译及赏析

水调歌头原文翻译及赏析

水调歌头原文翻译及赏析水调歌头原文翻译及赏析水调歌头宋·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偏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杰出文学家、书画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苏轼二十一岁中进士,神宗时期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

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在黄州四年多曾于城东之东坡开荒种田,故自号“东坡居士”.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被贬惠州、儋州。

大赦北还,途中病死在常州,葬于河南郏县,追谥文忠公。

在任地方长官期间,苏轼关心民众疾苦,做了许多利民的好事,深受民众拥戴。

苏轼博学多才,是著名的散文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文学作品标志着北宋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苏轼是著名诗人,他同宋代著名诗人黄庭坚并称为“苏黄”;苏轼为杰出的词人,开辟了豪放词风,他同杰出词人辛弃疾并称为“苏辛”,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苏轼是著名的书法家,他同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苏轼还是著名的画家。

此外,在农田水利、教育、音乐、医药、数学、金石、美学、烹饪等方面也都取得了重要的成就。

[注释]水调歌头:大曲《水调歌》的首段,故曰“歌头”.双调,九十五字,平韵。

丙辰:熙宁九年(1076)。

子由:苏轼弟,名辙,字子由。

绮户:雕花的门窗。

婵娟:美女。

此处指月里嫦娥,用以代指月亮月色美好。

[翻译]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怀念(弟弟)子由。

明月什么时候出现的?(我)端着酒杯问青天。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原文及翻译赏析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原文及翻译赏析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原文及翻译赏析《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原文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何似一作:何时;又恐一作:惟 / 唯恐)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长向一作:偏向)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注释1丙辰:指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

这一年苏轼在密州(今山东省诸城市)任太守。

2达旦:到天亮。

3子由:苏轼的弟弟苏辙的字。

4把酒:端起酒杯。

把,执、持。

5天上宫阙(qu):指月中宫殿。

阙,古代城墙后的石台。

6归去:回去,这里指回到月宫里去。

7琼(qing)楼玉宇:美玉砌成的楼宇,指想象中的仙宫。

8不胜(shng,旧时读shēng):经受不住。

胜:承担、承受。

9弄清影:意思是月光下的身影也跟着做出各种舞姿。

弄:赏玩。

10何似:何如,哪里比得上。

11转朱阁,低绮(qǐ)户,照无眠:月儿移动,转过了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指人自己)。

朱阁:朱红的华丽楼阁。

绮户:雕饰华丽的门窗。

12不应有恨,何事长(chng)向别时圆:(月儿)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分离时圆呢?何事:为什么。

13此事:指人的“欢”“合”和月的“晴”“圆”。

14但:只。

15千里共婵(chn )娟(juān):只希望两人年年平安﹐虽然相隔千里,也能一起欣赏这美好的月光。

共:一起欣赏。

婵娟:指月亮。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翻译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思念弟弟苏辙。

明月从什么时候才开始出现的?我端起酒杯遥问苍天。

不知道在天上的宫殿,何年何月。

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在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

翩翩起舞玩赏着月下清影,哪像是在人间。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自己。

水调歌头注释翻译及赏析逐句

水调歌头注释翻译及赏析逐句

水调歌头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⒃。

【词句注释】⑴水调歌头:词牌名,又名“元会曲”“台城游”“凯歌”“江南好”“花犯念奴”等。

双调九十五字,平韵(宋代也有用仄声韵和平仄混用的)。

相传隋炀帝开汴河自制《水调歌》,唐人演为大曲,“歌头”就是大曲中的开头部分。

⑵丙辰:指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

这一年苏轼在密州(今山东省诸城市)任太守。

⑶达旦:到天亮。

⑷子由:苏轼的弟弟苏辙的字,与其父苏洵、其兄苏轼并称“三苏”。

⑸把酒:端起酒杯。

把,执、持。

⑹天上宫阙(què):指月中宫殿。

阙,古代城墙后的石台。

⑺乘风:驾着风;凭借风力。

归去:回到天上去⑻琼(qióng)楼玉宇:美玉砌成的楼宇,指想象中的仙宫。

⑼不胜(旧读shēng):经不住,承受不了。

胜:承担、承受。

⑽弄清影:意思是诗人在月光下起舞,影子也随着舞动弄:玩弄,欣赏。

⑾何似:一说何时;何如,哪里比得上。

⑿转朱阁,低绮(qǐ)户,照无眠:月儿移动,转过了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指诗人自己)。

朱阁:朱红的华丽楼阁。

绮户:雕饰华丽的门窗。

⒀不应有恨,何事长(cháng)向别时圆:(月儿)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分离时圆呢?何事:为什么。

⒁此事:指人的“欢”“合”和月的“晴”“圆”。

⒂但:只。

⒃千里共婵(chán )娟(juān):只希望两人年年平安﹐虽然相隔千里,也能一起欣赏这美好的月光。

共:一起欣赏。

婵娟:本意指妇女姿态美好的样子,这里指月亮。

[1] [2]【译文】(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思念弟弟苏辙。

苏轼水调歌头翻译及赏析

苏轼水调歌头翻译及赏析

苏轼水调歌头翻译及赏析你还在为如何理解古诗词发愁吗?不懂古诗的意境不要紧,小编整理了苏轼《水调歌头》翻译及赏析,希望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古诗词。

古诗《春日偶成》的诗意及其赏析关于端午的诗句古诗如何鉴赏古诗词的人物形象语文古诗中蕴含的地理知识1《水调歌头》原诗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水调歌头》注释 1.丙辰:指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

这一年苏轼在密州(今山东省诸城市)任太守。

2.达旦:到天亮。

3.子由:苏轼的弟弟苏辙的字。

4.把酒:端起酒杯。

把,执、持。

5.天上宫阙(què):指月中宫殿。

阙,古代城墙后的石台。

6.归去:回去,这里指回到月宫里去。

7.琼(qióng)楼玉宇:美玉砌成的楼宇,指想象中的仙宫。

8.不胜(shèng,旧时读shēng):经受不住。

胜:承担、承受。

9.弄清影:意思是月光下的身影也跟着做出各种舞姿。

弄:赏玩。

10.何似:何如,哪里比得上。

11.转朱阁,低绮(qǐ)户,照无眠:月儿移动,转过了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指诗人自己)。

朱阁:朱红的华丽楼阁。

绮户:雕饰华丽的门窗。

12. 不应有恨,何事长(cháng)向别时圆:(月儿)不该(对人们)有什幺怨恨吧,为什幺偏在人们分离时圆呢?何事:为什幺。

13.此事:指人的“欢”“合”和月的“晴”。

水调歌头翻译及原文

水调歌头翻译及原文

水调歌头翻译及原文水调歌头翻译及原文《水调歌头》,是词牌名之一,又名《元会曲》、《凯歌》、《台城游》、《水调歌》,双调九十五字,上片九句四平韵、下片十句四平韵。

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水调歌头翻译及原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原文水调歌头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注释1丙辰:指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

这一年苏轼在密州(今山东省诸城市)任太守。

2达旦:到天亮。

3子由:苏轼的弟弟苏辙的字。

4把酒:端起酒杯。

把,执、持。

5天上宫阙(què):指月中宫殿。

阙,古代城墙后的石台。

6归去:回去,这里指回到月宫里去。

7琼(qióng)楼玉宇:美玉砌成的楼宇,指想象中的仙宫。

8不胜(shèng,旧时读shēng):经受不住。

胜:承担、承受。

9弄清影:意思是月光下的身影也跟着做出各种舞姿。

弄:赏玩。

10何似:何如,哪里比得上。

11转朱阁,低绮(qǐ)户,照无眠:月儿移动,转过了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指诗人自己)。

朱阁:朱红的华丽楼阁。

绮户:雕饰华丽的门窗。

12不应有恨,何事长(cháng)向别时圆:(月儿)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分离时圆呢?何事:为什么。

13此事:指人的“欢”“合” 和月的“晴”“圆”。

14但:只。

15千里共婵(chán )娟(juān):只希望两人年年平安o虽然相隔千里,也能一起欣赏这美好的月光。

共:一起欣赏。

婵娟:指月亮。

译文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思念弟弟苏辙。

明月从什么时候才开始出现的?我端起酒杯遥问苍天。

水调歌头原文翻译及赏析

水调歌头原文翻译及赏析

水调歌头原文翻译及赏析水调歌头原文翻译及赏析《水调歌头》是宋代大文学家苏轼公元1076年中秋在密州时所作。

这首词以月起兴,反映了作者复杂而又矛盾的思想感情,又表现出作者热爱生活与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精心推荐的水调歌头的原文翻译及赏析,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水调歌头》译文及注释原文: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译文: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思念弟弟苏辙。

明月从什么时候才开始出现的?我端起酒杯遥问苍天。

不知道在天上的宫殿,何年何月。

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在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

翩翩起舞玩赏着月下清影,哪像是在人间。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自己。

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

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注释:1、丙辰:指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

这一年苏轼在密州(今山东省诸城市)任太守。

2、达旦:到天亮。

3、子由:苏轼的弟弟苏辙的字。

4、把酒:端起酒杯。

把,执、持。

5、天上宫阙(què):指月中宫殿。

阙,古代城墙后的石台。

6、归去:回去,这里指回到月宫里去。

7、琼(qióng)楼玉宇:美玉砌成的楼宇,指想象中的仙宫。

8、不胜(shèng,旧时读shēng):经受不住。

胜:承担、承受。

9、弄清影:意思是月光下的身影也跟着做出各种舞姿。

弄:赏玩。

10、何似:何如,哪里比得上。

11、转朱阁,低绮(qǐ)户,照无眠:月儿移动,转过了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指诗人自己)。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赏析]苏轼水调歌头原文及赏析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赏析]苏轼水调歌头原文及赏析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赏析]苏轼水调歌头原文及赏析【--中秋节祝福语】水调歌头是我国最著名的中秋词之一,是古代大诗人苏轼的经典著作。

下面是整理收集的苏轼水调歌头原文及赏析,欢迎阅读参考!一、原文水调歌头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二、译文及解释译文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思念弟弟苏辙。

明月从什么时候才开始出现的?我端起酒杯遥问苍天。

不知道在天上的宫殿,何年何月。

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在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

翩翩起舞玩赏着月下清影,哪像是在人间。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自己。

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

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注释1丙辰:指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

这一年苏轼在密州(今山东省诸城市)任太守。

2达旦:到天亮。

3子由:苏轼的弟弟苏辙的字。

4把酒:端起酒杯。

把,执、持。

5天上宫阙(què):指月中宫殿。

阙,古代城墙后的石台。

6归去:回去,这里指回到月宫里去。

7琼(qióng)楼玉宇:美玉砌成的楼宇,指想象中的仙宫。

8不胜(shèng,旧时读shēng):经受不住。

胜:承担、承受。

9弄清影:意思是月光下的身影也跟着做出各种舞姿。

弄:赏玩。

10何似:何如,哪里比得上。

11转朱阁,低绮(qǐ)户,照无眠:月儿移动,转过了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指诗人自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 调 歌 【 头 宋 苏 轼 】
苏轼简介
•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 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 “苏东坡”。汉族,眉州(今四川眉山,北宋时 为眉山城)人,祖籍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 画家、词人、诗人,美食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豪放派词人代表。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 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 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 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 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 辛;书法名列“苏、黄、米、蔡”北宋四大书法 家之一;其画则开创了湖州画派。
水调歌头
•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 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 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 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 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蝉娟。
词译
• (1) 把酒:端起酒杯。 (2) 宫阙:宫殿。 (3) 今夕是何年:古代神话传说,天上只三日,世 间已千年。古人认为天上神仙世界年月的编排与 人间是不相同的。 所以作者有此一问。 (4) 乘风归去:驾著风,回到天上去。作者在这里 浪漫地认为自己是下凡的神仙。 (5) 琼楼玉宇:白玉砌成的楼阁,相传月亮上有这 样美丽建筑。 (6) 不胜:忍受不住。
水调歌头
• 从月亮的转移变化,盈亏圆缺,联想到人生的悲 欢离合,从而得出不应事事都求完美无缺的结论。 全词构思奇幻,豪放隽秀,以咏月为中心表达了 游仙“归去”与直舞“人间”、离欲与入世的 盾 和困惑,以及旷达自适,人生长久的乐观枋度和 美好愿望,格富哲理与人情。立意高远,构思新 颖,意境清新如画。最后以旷达情怀收束,是词 人情怀的自然流露。情韵兼胜,境界壮美,具有 很高的审美价值。此词全篇皆是佳句,因其意境 优美,富于哲理,情感动人,而绝唱至今。
谢 谢 再见
(7) 弄清影,在月光下起舞,自己的影子也翻动 不已, 彷佛自己和影子一起嬉戏。 (8) 朱阁:朱红色的楼阁。 (9) 绮户:刻有纹饰门窗。 (10)照无眠:照著有心事睡不著人。 (11)婵娟:月里的嫦娥,代指月亮。
赏析
• 本词是中秋望月怀人之作,表达了对胞弟苏辙的 无限怀念。词人运用形象描绘手法,勾勒出一种 皓月当空、美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氛围,反 自己遣世独立的意绪和往昔的神话传说融合一处, 在月的阴晴圆缺当中,渗进浓厚的哲学意味,可 以说是一首将自然和社会高度契合的感喟作品。 词上片写望月奇思,幻想游仙于月宫பைடு நூலகம்下片写赏 月后的体司与希望。词人视月为有生命、有情感 之友伴,既可感客观存在自然之美,亦可领略人 情之爱,达到物我交感,人月融一的境界,体现 了极富人情味的美好愿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