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个常见职业病典型案例 让你分分钟看懂职业病防治!之欧阳家百创编

合集下载

职业病防治案例

职业病防治案例

职业病防治案例
1.工业咳嗽。

某工厂的工人因长期接触含有粉尘颗粒的空气而患上了工业咳嗽。


过了职业病检查,医生发现这些工人的肺部已经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伤。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工厂采取了以下措施:
-安装空气过滤器:通过安装空气过滤器来过滤掉粉尘等颗粒,防止
工人长期吸入空气中的有害物质。

-提供一次性口罩:提供给工人一次性口罩,让他们在工作时戴上,
以防止有害物质进入呼吸系统。

-定期进行职业病检查:工厂定期组织工人进行职业病检查,及时发
现和处理职业病问题。

2.腰椎病。

某建筑工人因为长期背负沉重的物体,经常需要弯腰、伸腰等姿势,
导致腰椎疲劳受损并患上了腰椎病。

为了防治腰椎病,建筑公司采取了以
下措施:
-定期进行体检:定期对工人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和处理职业病问题,以减轻对腰椎的负担。

-提供腰椎保护带和鞋垫:提供专门设计的腰椎保护带和鞋垫,在工
作时起到减轻腰椎负担的作用。

-规范工人操作:规范工人操作流程,减少工人用腰部来负重的情况,通过机械设备将物品运输到指定地点。

3.视力疲劳。

某IT工人因为经常需要长时间使用电脑,导致视力疲劳并出现了近
视眼。

为了防治视力疲劳,公司采取了以下措施:
-提供优质的工作设备:提供配有防辐射屏幕的电脑、舒适的办公椅、合适的工作环境,减少视力疲劳的发生。

-定期进行职业病检查:定期对工人进行职业病检查,及早发现并遏
制视力疲劳等问题的发生。

-提供休息时间:建立休息时间制度,并鼓励工人在休息时间内进行
眼部按摩和眼睛放松等眼部保健活动。

典型的职业病案例

典型的职业病案例

典型的职业病案例第一篇:典型的职业病案例典型的职业病案例案例一:28岁的小伙子小吴在一家知名的电子制造企业打工,他负责喷涂一种金属材料,每天在车间工作十几个小时。

2007年7月,小吴出现了严重的咳嗽、气喘,并伴有持续性的发烧。

随即在当地住院进行治疗。

CT检查发现,小吴的肺部全是白色的粉尘颗粒。

而医生取小吴肺部组织活检寻找病因,发现在患者的肺泡里有像牛奶一样的乳白色液体。

医生将从患者肺部找到的白色粉尘颗粒送到南京大学的实验室进行分析检测,检测报告显示,主要成分除了氧化硅和氧化铝外,还有一种重金属元素引起了专家们的注意,那就是铟。

铟是一种稀有金属,是制作液晶显示器和发光二极管的原料,毒性比铅还强。

专家表示,这是一种新型的职业病,在医学界也不为人所知,所以才导致患者迟迟没有检测出来病因。

而目前国外一些知名品牌的LED液晶显示器都到国内来生产,企业应该引以为鉴,加强对员工的保护。

案例二:2003年,福建省仙游县东湖村有63户石英粉(砂)加工作坊,加工设备简陋、工艺落后。

加工作业场所不具备基本的通风防尘设施,出料、筛粉、包装过程中扬尘严重;个人粉尘防护用品质量不合格,无法起到有效的防护作用;除经业主进行简单口头交代外,务工人员没有经过任何职业卫生培训。

对其中4个作业场所的抽样测试结果表明,除1个湿式作业场所外,3个干式作业场所的9个采样点中有8个粉尘浓度严重超标,最高超标361倍,且60%的粉尘为极易吸入细微粉尘颗粒,10个沉降尘标本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均超过70%。

据从东湖村务工返乡的89名贵州籍农民工进行身体检查,其中46人确诊患矽肺病。

对东湖村现有的201名外来农民工进行身体检查,发现14人患矽肺病。

案例三:河南新密市人张海超曾在某耐磨材料有限公司务工,2004年8月被多家医院诊断出患有尘肺,但由于这些医院不是法定职业病诊断机构,所以诊断无用。

而由于原单位拒开证明,他无法拿到法定诊断机构的诊断结果,最终只能以开胸验肺的方式进行验肺,为自己证明。

职业病危害事故案例之欧阳学文创作

职业病危害事故案例之欧阳学文创作

职业病危害事故案例欧阳学文粉尘:新华网郑州2009年9月16日电(记者单纯刚) 河南省新密市刘寨镇农民工张海超“开胸验肺”事件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张海超16日向新华社记者证实其已获得郑州振东耐磨材料有限公司各种赔偿共计615000元。

张海超说:“我的工伤赔偿问题在新密市政府等有关部门的调解下得到解决,目前已与郑州振东耐磨材料有限公司签订了赔偿协议,赔偿包括医疗费、护理费、住院期间伙食补偿费、停工留薪期工资、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一次性伤残津贴及各项工伤保险待遇共计615000元,我自己也与郑州振东耐磨材料有限公司终止了劳动关系。

”张海超告诉记者:“虽然经历了种种曲折,事情最终有了结果,我的几个工友也在调解之下得到了相应赔偿,各个程序都特事特办地解决了,我很幸运被关注,但也更希望有关部门更多地关注和重视生活在社会各个角落的农民工群体。

”今年28岁的张海超,从事破碎、开压力机等有害工种工作3年多后,因怀疑在工厂得了“尘肺病”,长年奔波于郑州、北京多家医院反复求证,而职业病法定诊断机构--郑州市职业病防治所给出的专业诊断结果,引起他的强烈质疑。

在多方求助无门后,被逼无奈的张海超不顾医生劝阻,执著地要求“开胸验肺”,以此证明自己确实患上了“尘肺病”。

张海超“开胸验肺”事件经媒体披露后,引起河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省主要领导同志作出批示。

河南省卫生厅和郑州市有关部门立即成立了调查处置领导小组,在做好病人诊断救治及善后工作的同时,依法追究了有关部门、有关人员的责任。

毒物:东莞塘厦镇一家手机屏幕厂生产部的员工陆续出现四肢无力、麻木等症状,至2014年4月11日已有10名员工疑似正己烷中毒住进东莞市职业病防治中心治疗。

昨日上午,记者在采访中获悉,医院住院部还有8名长安镇一家手机屏幕厂员工住院,院方证实也为疑似正己烷中毒,“没有特效药,只能对症治疗”。

据东莞市旭顶光电有限公司(位于塘厦镇)多名出现病征的女工介绍,工厂大约有200名员工,出现病征的员工均在生产部工作。

职业病_法律案例(3篇)

职业病_法律案例(3篇)

第1篇案号:(2023)某民初字第0001号一、基本案情原告张某,男,35岁,汉族,某市人,职业为建筑工人。

被告某建筑公司,成立于2005年,注册资本1000万元,经营范围为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市政公用工程施工等。

2010年,张某入职被告某建筑公司,担任施工员。

在工作期间,张某长期接触水泥、沙石、钢筋等建筑材料,同时,在工作中还经常接触到含有粉尘和有害气体的环境。

由于公司没有为张某提供有效的个人防护用品,也没有对张某进行定期的职业健康检查,张某在工作中多次出现咳嗽、胸闷等症状。

2019年,张某被某市职业病防治院诊断为矽肺病(三期),经鉴定为工伤。

张某向某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申请鉴定,鉴定结论为伤残等级为四级。

张某遂向某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要求被告某建筑公司支付工伤赔偿金、医疗费、误工费等共计30万元。

被告某建筑公司对仲裁委员会的仲裁裁决不服,向某市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认为张某所患矽肺病与其工作环境有关,但否认其存在违法行为,请求法院依法驳回张某的诉讼请求。

二、争议焦点1. 被告某建筑公司是否对张某患有矽肺病存在过错;2. 被告某建筑公司是否应承担张某的工伤赔偿责任;3. 张某的赔偿金额如何确定。

三、法院审理某市人民法院受理本案后,依法组成合议庭,公开开庭进行了审理。

在审理过程中,法院查明以下事实:1. 张某自2010年起在被告某建筑公司工作,长期接触水泥、沙石、钢筋等建筑材料,在工作中还经常接触到含有粉尘和有害气体的环境;2. 被告某建筑公司未为张某提供有效的个人防护用品,也未对张某进行定期的职业健康检查;3. 张某于2019年被诊断为矽肺病(三期),经鉴定为工伤,伤残等级为四级。

对于争议焦点,法院认为:1. 被告某建筑公司作为用人单位,有义务为员工提供安全、卫生的工作环境,保障员工的身体健康。

本案中,被告某建筑公司未为张某提供有效的个人防护用品,也未对张某进行定期的职业健康检查,存在违法行为,对张某患有矽肺病存在过错;2. 张某所患矽肺病与其工作环境有关,被告某建筑公司应承担张某的工伤赔偿责任;3. 关于赔偿金额,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法院依法确定了张某的赔偿金额。

职业卫生行政执法典型案例

职业卫生行政执法典型案例

职业卫生行政执法典型案例
近年来,我国加大了对职业卫生问题的监督执法力度,以保障职工的健康权益。

下面将介绍几个职业卫生行政执法的典型案例,以便更好地了解执法过程和效果。

案例一:某电子厂职业病防护不到位
某电子厂生产过程中使用了大量有毒化学品,但却没有建立完善的职业病防护
措施。

执法人员在对该厂进行检查时,发现工人长时间暴露在有毒环境中,缺乏必要的防护措施。

对此,执法人员责令厂方立即停止使用有毒化学品,整改职业卫生防护设施,并对厂方进行了相应的处罚。

案例二:某建筑工地施工噪音超标
某建筑工地在夜间施工,致使周边居民长时间受到噪音干扰,影响了居民的正
常生活。

执法人员接到居民投诉后,立即前往现场检查,并发现工地施工噪音超过了规定标准。

执法人员要求工地立即停止施工,整改施工设备,保证施工过程中的噪音不超标。

同时,对工地进行了罚款处罚,以警示其他施工单位。

案例三:某化工企业废水排放超标
某化工企业长期将废水直接排放到河流中,致使河水水质严重污染,影响了周
边居民的生活和环境。

执法人员接到居民举报后,立即对该企业进行了现场检查,发现废水排放超标且未经处理。

执法人员责令企业立即停止废水排放,整改废水处理设施,确保废水处理达标。

同时,对企业进行了严厉的罚款处理,以惩戒其违法行为。

通过以上案例,我们可以看到,职业卫生行政执法是保障职工健康权益的重要
手段,执法部门在工作中要严格执法,依法处理违法行为,促使企业落实职业卫生保护措施,最终实现职工健康和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希望广大企业和职工能够重视职业卫生问题,共同营造健康的工作环境。

职业病的职业病例分析

职业病的职业病例分析

职业病的职业病例分析职业病是指在特定的工作环境中,长时间接触特定的有害因素,导致工作者患上的一种疾病。

随着工业发展和工作类型的多样化,职业病问题日益凸显。

本文将通过对以下四个职业病例的分析,探讨其发病原因以及相关预防措施。

1. 尘肺病尘肺病是一种职业病,由于长期吸入含有二氧化硅、石棉等尘埃颗粒的工作环境中,引起肺部炎症和纤维化所致。

李先生是一名从事矿石开采的工人,长期接触含有大量二氧化硅的岩石尘埃。

经过多年的劳作,李先生不幸罹患了尘肺病。

尘肺病的主要原因是长时间暴露在高浓度的二氧化硅尘埃中。

预防措施包括佩戴防尘口罩、增加通风设施、使用湿法作业等。

此外,工人还应定期进行体检,及早发现患病风险。

政府和企业也应制定规章制度,加强职业病防控工作。

2. 职业性耳聋张女士从事音乐行业多年,长期在噪音环境下演奏和录制音乐。

由于长时间暴露在高强度的噪音中,张女士患上了职业性耳聋。

职业性耳聋是一种由于长期受到噪音侵袭而导致的听力受损。

预防职业性耳聋的关键在于控制噪音暴露量。

张女士应该佩戴抗噪音耳机或耳塞来保护耳膜。

此外,减少噪音源的噪音强度和工作时间也是重要的预防策略。

公司应该提供合适的听力保护设备,并为员工提供必要的职业病防护知识培训。

3. 化学中毒王先生在一家化工厂工作多年,接触了各种化学物质。

由于缺乏足够的个人防护措施,王先生不慎被某种有毒化学物质溅到皮肤上,导致化学中毒。

化学中毒是由接触有害化学物质而引起的身体组织和器官损伤。

预防化学中毒的关键是做好个人防护。

王先生应该穿戴防护服、手套和护目镜等个人防护装备。

此外,化工企业应该加强对化学品的管理和储存,确保工作人员的安全。

在出现意外事故时,王先生应及时就医并接受相应的治疗。

4. 肌肉骨骼疾病杨先生是一名久坐办公室的职员,长时间的坐姿工作导致他患上了肌肉骨骼疾病。

肌肉骨骼疾病是由于长期保持不良姿势或重复性的运动而导致的疾病,主要表现为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等。

职业病危害典型案例 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

职业病危害典型案例 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

职业病危害典型案例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职业病是由特定工作条件或职业活动引起的,与工作环境密切相关的疾病。

根据不同的工作环境和职业活动,职业病的危害也会有所不同。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职业病危害典型案例和职业病危害现状的评价:1. 尘肺病:尘肺病是由于长期吸入粉尘、有害气体或化学物质导致的肺部疾病。

在矿山、建筑施工、冶金和石化等行业都存在尘肺病的危害。

尽管国家加强了对工人的防护措施,但仍有一些企业存在不合理的生产工艺和缺乏有效的防护设施,导致工人长期暴露在有害粉尘中,尘肺病危害依然存在。

2. 噪声性聋:噪声性聋是由于长期暴露在高噪声环境中导致的听力损失。

在工业生产、建筑施工和交通运输等行业都会有噪声性聋的危害。

一些企业在噪声控制方面仍存在问题,没有采取有效的降噪措施,工人长期暴露在高噪声环境中,容易患上噪声性聋。

3. 化学中毒:在化工、制药和印刷等行业中,工人容易受到有害化学物质的长期暴露。

例如,接触有机溶剂、重金属和致癌物质等,都对人体有害。

一些企业在化学品储存和排放管理方面存在问题,导致有害化学物质泄漏,工人长期接触有害化学物质,易患化学中毒。

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尽管国家在预防职业病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推动了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开展,但职业病危害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职业病防护设施不完善:一些企业在职业病防护设施方面存在问题,如缺乏适当的防护装备和设施,未能提供足够的职业病防护措施,工人易受到职业病危害。

2. 工作环境污染严重:一些工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粉尘、废气和废水等污染物,没有采取有效的排放和处理措施,导致工作环境严重污染,工人长期暴露在有害物质中。

3. 缺乏职业病监测和评估:一些企业没有建立完善的职业病监测和评估体系,无法及时了解工人职业病的发生情况,也难以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综上所述,尽管职业病防治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职业病的职业病例子

职业病的职业病例子

职业病的职业病例子职业病是指在特定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下,由于长期接触和受到某种有害因素的影响,使工作者患上一种与所从事的工作有关的疾病。

职业病不仅严重影响工作者的身体健康,还给个人、家庭和整个社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职业病例子,以便更好地认识和防范这些问题。

1. 小时候近视:在教育行业工作的人士,如老师、教育主管等,由于长时间面对书本和电子设备,眼球长时间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容易导致视力下降、近视等眼部问题。

解决方法:要保护视力,教育工作者应定期进行眼睛休息和眼保健操。

可以使用防蓝光眼镜来减轻眼睛的疲劳度,并避免长时间连续使用电子设备。

2. 矽肺病:矽肺病是一种因长期吸入过量石英含尘而引起的职业性肺部疾病,多见于矿工、建筑工人和石料加工工人等岗位,严重影响呼吸系统功能。

解决方法:岗位工人应佩戴适合的防护口罩,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工作环境应保持干净,减少含尘颗粒物。

3. 职业性聋:在噪音环境长期作业的职业人员,如机械工程师、建筑工人等,因长期听力器官受到噪音损害而引发职业性聋。

解决方法:在噪音场所进行工作时应佩戴合适的防噪耳塞或耳罩,减少对听力器官的损伤。

另外,定期检查听力状况,并进行职业病防护培训。

4. 手腕综合征:长时间从事计算机操作、键盘输入等重复性工作的办公室职员容易患上手腕综合征,手腕肌腱炎等疾病。

解决方法:正确合理地使用键盘和鼠标,遵循正确的办公人体工程学,经常伸展手腕和手指,避免长时间持续键盘输入。

5. 化学药物中毒:在医疗行业从事药剂师、药品制造工人等工作的人士易受有害药物的侵害,例如抗肿瘤药物、毒性药物等。

解决方法:应使用适当的个体防护装备,如手套、口罩等,从事相关工作时保持良好的通风,并定期接受健康检查。

6. 职业性皮肤病:某些行业、如化工、印染、美容师等,长期接触化学品、物理刺激等有害因素,易导致职业性皮肤病。

解决方法:使用防护手套、防护服等,减少对皮肤的直接接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职业病是现在社会上最容易出现的一种病态,如果放任不管就会越来越严重后果不堪设想可能会造成社会的瘫痪经济的衰退等问题,也会影响到人们的正常生活,下面就有职业病网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4个常见职业病典型案例!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欧阳家百(2021.03.07)
一,尘肺病
【典型案例】
陕西一小镇某村是“尘肺病”村,至2016年1月,被查出的100多个尘肺病人中,已有30多人去世。

起因是上世纪90年代后,部分村民自发前往矿区务工,长期接触粉尘却没有采取有效防护措施。

医疗专家组在普查和义诊中发现,当地农民对于尘肺病的危害及防治知识一无所知,得了病后认为“无法治疗”,很多患者只是苦熬,失去了最佳治疗时机。

【专家解读】
尘肺病,是指在职业活动中,吸入生产性粉尘而引起的以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是我国目前发病率最高、危害最严重的职业病种,以矽肺、煤工尘肺、石棉肺、水泥尘肺等最为常见。

尘肺病起病缓慢,一般接触一年或几年后才发病,早期无明显症状,难以发现。

随着病变发生,逐渐出现咳嗽、咳痰、胸痛、呼吸困难,并伴有喘息、咯血、全身乏力等症状。

一旦患上尘肺病,即使脱离了粉尘环境,部分患者病情仍可继续恶化,且容易发生肺结核、支气管炎、肺炎、肺气肿、慢性肺心病等并发症,重者丧失劳动能力,甚至危及生命。

粉尘的接触行业有哪些?如矿山开采,是粉尘危害最严重行业,最多的工种是凿岩工、放炮工等,在煤矿业主要是掘进工、采煤工、搬运工等。

其次,是机械制造、冶炼、建筑材料、筑路业、水电业
等。

【预防指南】
目前防尘八字方针是“革、水、密、风、护、管、教、查”,其含义是工艺改革和技术革新、湿式作业、密闭尘源、通风除尘、个体防护、加强管理、宣传教育、监督检查。

对于粉尘作业劳动者,防尘口罩有着“防火墙”的作用。

二,噪声聋
【典型案例】
老魏是某大型机械制造企业工程制造部的员工,从事铆焊已11年,其工作场所是大车间。

近年来,老魏时常感觉耳膜震痛,与同事、朋友日常交谈力不从心,听力明显下降。

2014年7月,老魏前往疾控部门进行职业健康体检,专家调取了其近5年的体检资料,发现他的听力测试结果异常,但他没按医生建议定期复查,最终被诊断为职业性重度噪声聋。

【专家解读】
噪声性耳聋,是由于听觉长期遭受噪声影响,而发生缓慢的、进行性的感音性耳聋,早期表现为听觉疲劳,离开噪声环境后可以逐渐恢复,久之则难以恢复,终致耳聋。

主要临床表现包括耳鸣、耳聋、头痛、头晕,有的伴有失眠、脑胀感等。

早期表现为,工作后几小时内有耳鸣,以后变为顽固性耳鸣,症状不再消失。

有的患者还伴有眩晕、恶心或呕吐等。

劳动者出现以下情况时,应怀疑听力受到损害:下班后耳朵仍有嗡嗡声;与人交谈时,觉得声音变小或听不清楚;别人发现你说话声音变大;听不到门铃或电话声;听音乐时觉得音质有改变;习惯把电视或收音机的音量调得十分大。

产生噪声的主要工种包括:机械加工、制造工种,金属表面处理工种,纺织服装工种,热电工种、建筑工种等。

【预防指南】
对于职业性噪声聋,关键在预防。

比如用人单位,要组织接触噪声的劳动者,按照规定做好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职业健康体检。

而劳动者,如果怀疑自身有职业性噪声聋,应到相关机构进行健康检查等。

三,慢性苯中毒
【典型案例】
在某包装印刷公司从事制版工作的女工周某,由于工作需要,每
月有26天、每天有8小时要接触香蕉水。

工作2年后,在职业健康体检中发现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计数均低于正常值。

经对其工作现场的空气检测,结果显示空气中苯含量明显超标,且无任何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最后被诊断为“职业性慢性中度苯中毒”。

【专家解读】
短时间吸入高浓度苯蒸气,可导致急性中毒,主要损害中枢神经系统,表现为头晕、头痛、恶心、呕吐、步态不稳等醉酒状态,严重者可出现烦躁不安、昏迷、抽搐、血压下降,极严重者因呼吸中枢麻痹而死亡。

较长时间接触苯可致慢性苯中毒,主要损害造血系统,患者常伴有头晕、头痛、乏力、失眠、记忆力减退等表现。

造血系统损害会引起白细胞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及各种类型的白血病(即“血癌”)。

苯是一种常见而且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用于制造苯乙烯、染料、药物、农药、炸药,还可用于油漆、油墨、树脂、人造革、粘胶等。

从事上述作业的人员都有可能接触苯,应高度预防苯中毒。

【预防指南】
预防苯中毒,尽量做到生产过程密闭化、自动化,使用机械通风;用无毒或低毒物质代替苯做溶剂等;佩戴有效的防毒口罩或面罩;特别要做好作业工人的健康监护工作;女工怀孕期及哺乳期必须调离苯岗位;开展职业安全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做好个人职业卫生防护等。

四,铬鼻病
【典型案例】
扬州某电镀厂5人在进行职业性健康检查时发现铬中毒,检查发现鼻中隔穿孔2名,鼻粘膜糜烂2名,鼻粘膜溃疡1名,经专家诊断,5名病人均被确诊为铬鼻病。

【专家解读】
铬鼻病患者一般有流涕、鼻塞、嗅觉减退等症状,及鼻黏膜充血、肿胀、干燥或萎缩等特征。

凡鼻中隔黏膜糜烂、溃疡,鼻中隔软骨部穿孔者,即可疑似为铬鼻病。

职业活动中,接触铬及其化合物的机会较多。

如铬矿石和铬冶炼时会产生含铬粉尘和烟雾,电镀时会产生铬酸雾。

冶金工业中,铬还用于生产合金、不锈钢、铬铁,及与铁、镍、钼、钨等冶炼成特殊钢材。

某些颜料、油漆也含有大量的铬酸盐、重铬酸盐,照相的感光剂
中有铬酸铵。

【预防指南】
防范铬及其化合物危害,应改善工作环境,降低工作车间铬尘浓度。

加强健康教育,提高生产工人健康意识,加强个人防护措施,如戴加厚口罩、戒除挖鼻等不良习惯、下班后洗手等。

鼻腔局部可滴用维生素E滴鼻油,防治职业性铬鼻病。

通过定期健康体检,建立个体化、系统化的健康风险评估和管理系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