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化运动2
2 新文化运动

2 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1.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总统后发布《通令尊崇孔圣文》中指出:“天生孔子为万世师表……所谓反之人心而安,放之四海而皆准者。
”这表明其根本目的是()。
A.压制民主科学思想B.恢复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C.弘扬民族传统文化D.为复辟帝制做舆论准备【答案】D【分析提示】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总统后,尊孔复古,并下令各地学校恢复尊孔读经,其“尊孔”的根本目的是为复辟帝制做好舆论准备。
2.科学被提升到思想解放的高度是近代中国思想发展史上的一大进步。
下列图片与之直接有关的是()。
【答案】D【分析提示】A项是《海国图志》,B项是《资政新篇》,C项是《天演论》,D项是《新青年》。
新文化运动大力提倡民主与科学,《新青年》杂志的出版,是新文化运动中的一件大事。
3.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的新文化运动兴起,标志着中国现代化历程深入到思想文化领域。
下列有关其评述不正确的是()。
A.使封建思想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批判B.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存在全盘否定的倾向C.以民权、平等和马克思主义为前期指导思想D.既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又是一场文学革命【答案】C【分析提示】马克思主义是新文化运动后期宣传的思想。
4.陈独秀说:“吾国之维新也,复古也,共和也,帝制也,皆政府党与在野党之所主张抗斗,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动心。
”为此,他认为首先要做的事情是()。
A.进行革命斗争,反对专制独裁B.建立革命政党,发动工农群众C.发动启蒙运动,解放民众思想D.提倡学术自由,普及白话文章【答案】C【分析提示】题干材料揭示的是群众素质的低下,突出表现为不关心政治,因此首先应该解放民众的思想。
5.蔡元培时代的北大“兼容并包,思想自由”,保守派、维新派和激进派,都同样有机会争一日之短长。
背后拖着长辫,心里眷恋帝制的老先生与思想激进的新人物并坐讨论,第 2 页第 3 页【分析提示】本题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
新文化运动反对孔子主要是因为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是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所以反封建就要反对以孔子为核心的儒学。
最新人教版初二八年级历史上册9_新文化运动 (2)

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直接原因是( D ) A.辛亥革命的影响
新文化:西方的自然科学和社 会科学,又叫“新学”或“西 学” 旧文化:主要指中国的封建文化
一、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原因
①政治上:北洋军阀实行专制独裁统治;
②思想上: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③经济上: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实行资产阶
级民主政治,反对封建军阀统治。
袁世凯(左三)穿起祭祀服在北京天坛祭天(1914.12.23)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使中国先 进知识分子看到了“新世纪的曙光”。1.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源自2.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 性质
意义
局限性
小 结
新文化运动的发展阶段:
(十月革命以后)
兴起
1915年陈独秀 在上海创办
《青年杂志》
前期
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后期
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西方的资产阶级 民主政治。
民主
科学
自然科学和看待 客观事物的科学 观点。
(德先生)
(赛先生)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 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黑 暗。” ——陈独秀《新青年》
陈独秀
李大钊
胡适
鲁迅
李大钊
1889.10.29~1927.4.28 河北乐亭人
胡适
1891.12.17~1962.2.24 安徽绩溪人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二)

弃医从文
先进知识分子认识到只有进行思想文 化领域的革新才能救中国
-6-
2.新文化运动的过程
①兴起标志: 1915年 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
-9-
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
1、内容: (1)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 鲁迅的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以新 文学的形式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吃人 的本质,号召人们起来推翻“黑漆漆 的”吃人社会。
-10-
唐氏自杀殉夫成就烈女称号(来自于民国 初年,北京《中华新报》曾登了一则新 闻):“有一女子唐氏19岁,许配张家 , 还未嫁过门,未婚夫就死了,为了做烈女, 唐氏选择自杀殉夫,历尽了喝符灰水、吞 金、上吊、投河及三次绝食,最后服用砒 霜结束了年轻的生命。”
这段材料里反映的旧道德中什么样的思想? 封建礼教具有害人的思想 ,新道德强调了个 人的独立自主权。
(2)提倡民主与科学
民国初年百姓门前的对 联
皇
帝
恩 雨
德 乾
专制
露
坤
深
大
-11-
民主
-12-
“民主”和“科学”为“德先生”和“赛先 生”。这个。是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 。
民主:指资产阶级民主
政治,独立、平
《新青年》和北京大学
抨击旧道德,旧文化;提倡民主与科学 ; 提倡新文学,建设新文学。
是一次伟大的 思想解放运动;使中国人民 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 五四运动 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对于中国传统文 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
志》,发表《敬告青年》一文
岳麓版高二历史必修3_《新文化运动》参考学案2

第21课新文化运动《课程标准》: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学习目标》:1.掌握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及思想。
2.理解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正确认识我国传统文化的价值。
学案使用说明:导学案分为:基础知识框架、重难点阐释、合作探究、知识扩展四部分;对不同难度的问题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做出了具体的要求。
导学案-----自学提纲一、陈独秀与《新青年》--新文化运动的兴起1.背景:①政治:辛亥革命失败后,黑暗重新笼罩中国大地:帝国主义……,袁世凯……②经济: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③思想: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介绍到中国,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实行民主政治。
④一批激进的民主主义者认识到……,还必须进行思想革命,由此掀起了……(直接原因:袁世凯倒行逆施,掀起尊孔复古逆流,使旧思想、旧道德卷土重来。
)2.兴起①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__________》(从第二卷第一号起改名为《新青年》)②概况:运动中心:_____年《新青年》编辑部迁到北京主要人物:李大钊、胡适、______、_____、_ 等;他们大多接受了西方的、思想和,大力宣传思想。
主要思想阵地:______________主要活动基地:__________________③《新青年》主张、影响:大力宣传,猛烈抨击,鼓吹“”。
它极大地解放了人民的思想,对唤起广大青年的觉悟起了巨大的作用;宣传新文化的刊物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毛泽东等进步青年还成立了,研讨新知,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
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1.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和迷信(“德”与“赛”)——核心内容(1)在《青年杂志》创刊号上陈独秀发表《》一文,提出“当以与并重”(2)民主的内容:不仅指人民享有主权、政府由人民投票选举产生、权力制衡等政治民主,也包括反专制反特权的共和、宪政、人权、自由、平等、博爱等理念。
高中历史《新文化运动(2)》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课标要求】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教材分析】本课属于必修Ⅲ文化发展历程的“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这一单元中的第二部分,它上承“西学东渐与维新变法思想”,下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新文化运动既是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补课,又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曲。
运动中民主与科学旗帜的树立,刷新了国民的观念,形成了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
由于这一时期的文字和图片资料比较丰富,所以在教学时适当地进行引入,引导学生分析新文化运动的背景、作用及影响。
【学情分析】虽然学生在初中时已学过新文化运动的有关知识,但大多数学生的历史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还很有限,因此对新文化运动这段历史还不能形成理性认识。
高中阶段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深刻理解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并进而分析、探讨其对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所以,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理解能力,采取深入浅出、生动形象的方法进行教学。
可以提供大量的图片、文字或视频等材料,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和深化,以拓展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思维。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指导思想、领袖人物以及发展概况;(2)理解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并举出相应的代表作;探讨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3)培养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自主学习、自我表达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材料引导学生的分析和解读得出结论,做到论从史出,以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分析材料的能力。
(2)通过分析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揭示其本质,帮助学生形成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维方式;(3)设计一些问题交给学生讨论,让学生在探究、交流、讨论中形成认识,学会合作学习,并能以此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及概况的学习,使学生体会陈独秀等人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和胸襟。
第2课新文化运动

第2课新文化运动情景问题切入北大红楼是新文化运动纪念馆的原址,原是北京大学学生的宿舍楼,因大楼用红砖砌成,故称红楼。
红楼是北京大学旧址的一部分,是五四运动的重要活动地点之一。
这里曾经是李大钊、毛泽东同志工作过的地方。
那么红楼是怎样成为新文化运动的营垒,并成为1919年五四爱国运动的发祥地的呢?学习目标引领整体结构感知本课第一目“《新青年》与新觉醒”介绍了新文化运动的特定历史背景及兴起的概况。
本课第二目“高扬科学民主大旗”讲述了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宣传民主和科学、道德革命、文学革命。
本课第三目“新文化运动的意义”讲述了对新文化运动的评价,既有积极方面还涉及消极方面。
三目呈因果关系,图示如下:自主预习梳理【答案】①民族资产阶级②民主共和③尊孔复古④资产阶级知识分子⑤文化⑥反封建⑦陈独秀⑧青年杂志⑨李大钊⑩鲁迅○11民主○12科学○13北京大学○14民○15君○16历史进化○17帝制复活的先声○18提倡科学○19三纲五常○20奴隶之道德○21狂人日记○22封建礼教吃人○23文学革命○24文学改良刍议○25白话文○26文学革命论○27平易○28陈腐○29思想解放○30封建专制思想○31马克思主义○32民众○33国家政治事务○34文化转型○35片面○36绝对否定○37绝对肯定○38形式主义○39消极重难疑点探究1.民主和科学的口号及其评价含义:民主指民主思想和民主政治,不仅指人民享有主权,政府由人民投票产生、权力制衡等政治民主,也包括反专制反特权的共和、宪政、人权、自由、平等、博爱等理念。
科学:指近代自然科学法则和科学精神,既包括科学精神、科学思想、科学世界观、方法论以及具体的科学技术与科学知识,同时也包括反对迷信、反对偶像崇拜,宣传进化论、无神论等内容。
评价:这一口号反映了中国社会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的迫切需要,有力地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但这一口号仍属于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性质,有它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它不能同群众运动相结合,不能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看待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因而不能从根本上推翻封建思想。
高一历史上册新文化运动同步练习2旧人教版

新文化运动同步练习A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题,每题7分,共70分)1、新文化运动产生的基本条件是A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B北洋军阀用封建思想维持统治C资产阶级强烈要求某某政治 D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答案】A【解析】新文化运动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而资产阶级文化的兴起的基本条件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这些是新文化运动的经济和阶级基础。
2、新文化运动中把反对儒家传统道德作为矛头所向,这主要是由于A儒家思想是维护封建统治的理论的基础 B当时北洋军阀推崇儒家思想C儒家思想比资产阶级文化落后 D儒家思想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答案】A【解析】只有否定了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儒家思想,才能使人们更多更好地接受资产阶级新思想和新文化。
3、前期新文化运动与资产阶级改良派、革命派的思想相比,就其作用而言,主要“新”在A传播了西方资产阶级思想 B较为彻底地批判了封建正统思想C绝对肯定了西方文化的进步性 D深入研究和传播了马克思主义【答案】B【解析】资产阶级改良派和革命派在宣传自己思想的时候,都没有对旧思想进行彻底的批判,以至于被袁世凯用来作为复辟的工具。
4、近代激进的某某主义者掀起新文化运动的直接目的是A宣传马克思主义 B启发知识界探索西方文化C打破封建束缚 D倡导文化革命【答案】C【解析】打破封建束缚,反对袁世凯专制复辟。
5、新文化运动中所提出的某某,主要是指A国家主权和某某权力 B人民的某某权力和自由C东西方文化有机结合 D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答案】D6、我们之所以说鲁迅在新文化运动的文学革命中作出了突出贡献,主要是因为A把反封建的内容和白话文的形式结合起来 B主X新鲜、平易、通俗的新文学C对封建礼教攻击的最猛烈 D首先提倡白话文【答案】A【解析】鲁迅的《孔乙己》是把反封建内容和白话文的形成结合起来的典型。
7、前期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功绩在于A确立了“某某”和“科学”的主导地位B批判了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潮C揭开了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新篇章D沉重打击了封建正统思想的权威【答案】D【解析】在北洋军阀黑暗统治之下,确立“某某”和“科学”的主导地位是不可能的;改良主义思潮已经退出历史舞台,所以A、B项都是错误的。
高考历史(必修三专题三)2新文化运动

必修三专题三:2、新文化运动一、选择题1.(2012年2月信阳市二模28题)1911年从英国格拉斯哥大学毕业的丁文江参加清政府组织的“游学毕业考试”,获“格致科进士”,并在京师大学堂开讲地质学。
这表明A.中国传统因素融入到近代教育中B.中国教育近代化起步C.中国传统教育体制仍然存在D.中国开始引进西方自然科学知识2.(2011年12月山西诊断16题)鲁迅在《呐喊自序》中说:“在这学堂里,我才知道世上还有所谓格致、算学、地理、历史、绘图和体操。
”这里的“格致”是指A.程朱理学 B.中国传统科学技术C. 民主和科学 D.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3.(2012年1月永州市一模11题)辛亥革命“不过是宗法式的统一国家及奴才制的满清宫廷瓦解之表征。
至于一切教会式的儒士阶级思想,经院派的诵咒书符教育,几乎丝毫没有受伤”。
这一评价A. 代表了新文化运动时期的认知水平B. 对思想启蒙方面的局限性认识不足C. 肯定了反对专制、追求民主的愿望D. 基本上不符合辛亥革命的历史事实4.(2012年1月韶关一模15题)有学者认为:近代中国的“激进”其实是清政府的“极端”逼迫出来的。
……与其呼吁民众不要“激进变革”,不如吁请统治者不要“极端顽固”。
可以佐证此观点的是A.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B.甲午战争与戊戌变法C.清末新政与辛亥革命D.北洋军阀与新文化运动5.(2011年9月珠海市摸底15题)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中,康有为在《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中维护孔子的地位,把孔子尊为主张变革的先师;而陈独秀、李大钊等人却批判孔子,指出孔子是“历代专制之护符”。
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主要有()①前者是在民族危机加深和中国资本主义刚刚产生的情况下出现的②后者是在北洋军阀黑暗统治的背景下发生的③前者借助孔子的权威来论证变法的合理性④后者强烈要求实现民主政治,其目的是打破封建思想束缚A.①②③④ B.①④C.②③④D.②③6.(2012年1月南阳市期末20题)鲁迅先生在《看镜有感》中有一段很有名的话:“汉唐虽然也有边患,但魄力究竟雄大,人民具有不至于为异族奴隶的自信心,或者竟毫未想到,凡取用外来事物的时候,就如将彼俘来一样,自由驱使,绝不介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