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认识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重大意义
题_目__如何认识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1)

如何认识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必要性及重大意义摘要:近代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社会,而在这样的国情下进行革命,应该选择怎样的道路,这成为了共产党人必须面对的问题。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也就成为了中国共产党人领导的革命道路,这条道路也是夺取革命胜利的必经之路。
关键词: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土地革命,武装斗争中国是一个以农民为主体的国家,而当时的中国,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情下却对选择怎样的革命道路进行了艰难的探索。
中国应该走怎样的革命道路?1927年7月——1937年7月是中国共产党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坚持开展土地革命并达到政治上成熟的重要时期。
在革命处于低潮的时候,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建了井冈山根据地,坚持以农村为中心,在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等方面的成功实践,为实行“工农武装割据”树立了榜样,最终找到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它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的具体体现,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和深入,为亚非拉美其他国家的革命提供了可贵的经验,同时,中国的革命也由此掀开崭新的一页,打响了武装反对反动派的第一枪,它的提出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必然,对中国的革命历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选择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必要性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是在经过南昌起义,广州起义,秋收起义这三大起义之后提出的。
因为当时中共面临的情况是:蒋介石夺取北伐胜利的果实,制造四一二事变,马日事变,彻底和革命决裂。
中共自己手中没有足够力量的军队实力,以至于在敌人富集的大城市发动的起义均以失败告终。
但在农村敌人的力量相对薄弱,而且有利于发动占中国人口大部分的农民群众,可以有良好的阶级基础,并且发动群众,军民合作,可以为革命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所以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是很必要的。
2023版《概论》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课后习题答案

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1、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问题?(1)1948年,毛泽东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完整地表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内容,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纲领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展开和具体化,指明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方向。
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指明了革命的目的、对象、动力、领导力量以及革命的性质和前途。
具体内容如下: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的是推翻买办的封建的生产关系以及腐朽的政治上层建筑,从根本上解放被束缚的生产力。
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的主要敌人就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帝国主义是中国革命的首要对象,是中国社会进步和发展的最大障碍,是近代中国贫困落后和一切灾难祸害的总根源。
封建地主阶级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和封建军阀实行专制统治的社会基础,是中国经济现代化和政治民主化的主要障碍。
官僚资本主义是依靠帝国主义、勾结封建势力、利用国家政权力量而发展起来的买办的封建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官僚资本主义对广大劳动人民的残酷剥削和对民族工商业的巧取豪夺,严重地束缚了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因此也是中国革命的对象。
③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包括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是中国革命最基本的动力。
中国无产阶级是新的社会生产力的代表,是近代中国最进步的阶级,是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
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其中的贫农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而中农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
城市小资产阶级是无产阶级的可靠同盟者。
民族资产阶级也是中国革命的动力之一。
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
中国革命为什么要走农村包围城市 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中国革命为什么要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是由中国的具体国情决定的。
在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内无民主制度受封建主义压迫,外无民族独立受帝国主义压迫。
中国革命主要斗争形式只能是武装斗争。
以革命武装消灭反革命武装,主要组织形式便是武装。
敌人的统治主要集中在城市,农村是薄弱地带.农民占全国绝大多数人口。
只有实行土地革命,解决农民土地问题,才能组织发动武装农民,获得广大群众基础。
中国革命的敌人长期占据中心城市,农村是其统治的薄弱环节,所以中国革命只有把农村建设成先进的、巩固的革命根据地。
以农村包围城市。
逐步夺取城市,取得革命最后胜利。
中国自己自足的自然经济广泛存在,为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提供了条件,军阀割据的混乱局面又使红色政权得以存在发展。
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是在经过南昌起义,广州起义,秋收起义这三大起义之后提出的。
因为当时中共面临的情况是:蒋介石夺取北伐胜利的果实,制造四一二事变,马日事变,彻底和革命决裂。
中共自己手中没有足够力量的军队实力,以至于在敌人富集的大城市发动的起义均以失败告终。
但在农村敌人的力量相对薄弱,而且有利于发动占中国人口大部分的农民群众,可以有良好的阶级基础,并且发动群众,军民合作,可以为革命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所以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是很必要的,也是可能的。
而经过陈独秀及苏联顾问的右倾投降主义统治后,中共经过分析得出中国革命必须依靠广大工人阶级农民阶级,不能再依靠军阀,和两面性很强的资产阶级的结论。
“政权是枪杆子里打出来的”。
那么多的工人运动有很多都以失败告终,都和没有军队支持由关系。
所以中国革命必须走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这是历史的必然。
这条新路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的具体体现,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和深入,为亚非拉美其他国家的革命提供了可贵的经验,同时,中国的革命也由此掀开崭新的一页,打响了武装反对反动派的第一枪。
如何认识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必要性及重大意义?

问题:如何认识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必要性及重大意义?答案:认识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必要性及重大意义,需要深刻理解中国革命历史的特殊背景和当时的社会条件。
这一道路被中国共产党成功采用,不仅实现了政权的夺取,还为中国的社会和政治变革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历史背景和必要性:1. 封建社会的困境:中国革命的历史背景是封建社会的困境。
在20世纪初,中国面临列强侵略、国土沦丧、政治混乱、社会动荡等多重危机。
封建制度的腐朽和贫困使广大农民和工人受到剥削和压迫。
2. 城市资产阶级的弱小:相比之下,当时的城市资产阶级相对较弱,缺乏足够的力量来领导一场规模如此庞大的革命。
他们往往依附于封建统治者或外国列强,难以形成独立的反对派。
3. 农村人口的优势:中国农村人口众多,农村地区的社会动员潜力巨大。
革命力量可以通过争取农民的支持,壮大自己,建立农村根据地,形成反对封建统治的有力基础。
4. 外部环境:国际背景也促使中国革命采取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背景下,苏联为中国共产党提供了支持和指导,鼓励中国革命采取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
5. 军事优势:中国革命采取武装斗争的方式,充分利用了革命军队在农村的根据地,发展了自己的军事力量,最终夺取了政权。
二、重大意义:1. 政权夺取: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最大意义在于实现了政权的夺取。
中国共产党通过坚决的武装斗争,成功推翻了国民党政府,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结束了中国封建统治的历史。
2. 农民解放:这一道路的成功实现了农民的解放,彻底改变了封建地主的土地占有关系,将土地分配给农民,提高了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解决了农村问题,为农村社会的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3. 社会主义道路:中国革命的成功为中国共产党后来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政权夺取后,中国逐渐实行社会主义改革,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国有化和计划经济,推动了社会的现代化发展。
毛概2、8、10、14章节简答题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一)1、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问题?答:总路线是:无产阶级领导的,的,反对、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
区别新旧两种不同范畴的民主主义革命,根本的标志是革命的领导权掌握在无产阶级手中还是掌握在资产阶级手中。
①无产阶级对中国革命的领导是通过自己的政来实现的。
无产阶级只有在其政的领导下,才能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
无产阶级对中国革命的领导权不是自然而然得来的,而是在与资产阶级争夺领导权的斗争中实现的。
②无产阶级及其政实现对各革命阶级的领导,必须建立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广泛的统一战线这是实现领导权的关键。
无产阶级在同资产阶级建一战线时,必须坚持自主的原则,保持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性,实行又联合又斗争的方针,这是坚持领导权的基本策略。
③无产阶级要保持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必须建立和发展人民的革命武装力量,坚持指挥枪的原则。
建立一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农民为主体的强大的革命武装,是保证领导权的坚强支柱;④加强无产阶级政的建设,是实现领导权的根本保证。
2、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答:经济纲领:没收封建地主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政治纲领:推翻,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民主。
文化纲领:无产阶级领导的的反帝反封建文化。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人民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3、如何认识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必要性及重大意义?答:(1)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理论,是毛思想中最具独创性的理论。
(2)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是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实践的开始。
毛从理论上分析认为,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是红色政权产生和存在的最基本原因;良好的群众基础、向前发展的革命形势、相当力量正式红的存在和中国共产的正确领导,是红色政权产生和存在的主客观条件。
如何认识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必要性及重要意义?

[文档模板]标题: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必要性及重要意义I. 研究背景尽管中国革命已经在1949年胜利完成,但是对于革命道路的选择还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本文旨在探讨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必要性及重要意义。
II. 中国革命历程A. 中国革命的前进步伐B. 中国革命的曲折历程III.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必要性A. 中国革命的特殊历史条件B.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优势C. 对于其他革命道路的对比IV.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重要意义A. 革命战争实践的基础B. 革命政权的基石C. 中国革命的历史地位V. 结论本文旨在说明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必要性及重要意义。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具有特殊优势,是中国革命的必由之路。
同时,这也是中国革命的历史贡献,对于我们今天的发展具有重要启示。
VI. 注释本文中出现的术语和名词注释如下:1. 农村包围城市:指以农村为基础,先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再向城市进军。
2. 武装夺取政权:指通过暴力手段夺取政府或国家权力,从而建立新政权。
3. 优势:指胜过其他方面的优越条件。
4. 革命战争实践:指以具体的战争行动和战争经验作为探索革命战争规律的实践活动。
VII. 法律名词及解释本文中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如下:1. 革命:指以推翻现存政治、经济体制为目的的剧烈社会变革。
2. 根据地:指革命组织在国内设置的自己控制的行政区域,具有一定政治权力和军事力量。
3. 地下党:指秘密组织的政治团体。
4. 暴力革命:指以使用暴力为手段的社会变革。
5. 新政权: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掌握政治、经济、文化等运转的权力机关。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篇文章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篇文章摘要:一、引言1.介绍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历史背景2.阐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二、农村包围城市的理论基础1.马克思主义关于农村包围城市的理论2.列宁主义关于农村包围城市的实践经验3.我国革命根据地的成功案例三、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实施步骤1.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2.发展农村革命武装力量3.发动农村土地革命4.夺取城市政权四、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成功案例1.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成功经验2.越南民主共和国的解放战争五、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启示1.充分发挥农村革命根据地的作用2.加强农村革命武装力量的组织和训练3.实施土地革命,满足农民土地需求4.适时发动夺取城市政权的战斗六、结语1.总结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经验和教训2.强调在新时期继续发扬农村包围城市的精神正文: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是我国革命成功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结合历史背景和现实意义,探讨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基础、实施步骤、成功案例及其启示。
一、引言在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旧中国,农民是革命的重要力量。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和现实意义。
二、农村包围城市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关于农村包围城市的理论,源于对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性的认识。
列宁主义关于农村包围城市的实践经验,为我国革命提供了有益借鉴。
此外,我国革命根据地的成功案例,证明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可行性。
三、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实施步骤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实施,首先要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作为武装斗争的基地。
其次,发展农村革命武装力量,加强组织和训练。
然后,发动农村土地革命,满足农民土地需求,提高农民革命积极性。
最后,在条件成熟时,发动夺取城市政权的战斗,实现革命胜利。
四、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成功案例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成功经验,就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典范。
关于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探究

关于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必要性及意义的探究摘要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经历了数次革命失败后,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必须同中国革命实际情况相结合的基本原则,在探索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具体实践中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道路。
中国所处的时代特点和特殊国情决定了这条道路的正确性和必要性。
这条理论道路的提出指明了中国革命的前进方向,同时也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
关键字:毛泽东思想,革命道路,必要性,重大意义一、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及提出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便对中国革命道路进行了多次探索,在历经多次挫折和失败后,通过发动以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农民为主体的革命战争,通过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进行长期革命斗争,发展并壮大革命力量,开创出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革命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共产党对中国革命道路的逐步探索历经了以下几个时期。
1.建党初期。
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刚刚成立,把工作重心放在城市。
中共二大制定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指出了现阶段的革命任务是消除内乱,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
中共三大中,共产党意识到建立统一革命战线的重要性,因此决定国共合作,实现了双方第一次合作,共产党的政治活动开始大力开展,同时也加快了中国革命的进程。
1925年中共四大的召开,讨论了中国共产党如何加强面对日益高涨的革命运动的领导以及工人阶级如何参与革命运动的问题。
并且提出工农联盟的问题,指出无产阶级必须要发动和组织农民斗争才能取得无产阶级的领导地位。
为了发展壮大扩大阶级基础,党积极领导工人阶级,开展工人运动。
例如,香港海员大罢工、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广州沙面工人大罢工等事件。
中国共产党联合国民党进行北伐战争,期间也是以城市为中心。
但是此时的党并没有对政权和武装力量的领导权。
对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
2.1927年国民大革命失败后期“八七”会议召开,毛泽东做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著名论断,共产党意识到革命少不了流血牺牲,必须要进行武装斗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如何认识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重大意义?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理论,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重要内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唯一正确的革命道路。
中国革命道路的理论,反映了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中国革命的胜利,就是在这个理论的指导下取得的。
第二,中国革命道路理论,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具体问题的光辉典范,是反对“左”倾教条主义,坚持实事求是的光辉典范,是中国共产党人进行理论创新的光辉典范,对于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开创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方法论意义。
第三,中国革命道路理论,不是机械照抄照搬俄国十月革命的经验,而是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革命的理论,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为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人民进行革命树立了光辉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