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读书报告(原创)

合集下载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西安交通大学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存在读书报告《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读书报告‚袁世凯剽窃辛亥革命的果实后,中国主要是由北洋军阀政府控制的政府统治,中国陷入了军阀割据的局面。

军阀的专制统治,纷争,给人民带来了无穷的灾难,使经济遭到了极大的破坏。

‛中国陷入水深火热之中,但应运而生的轰轰烈烈的大革命的失败,还有1927年蒋介石悍然发动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也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失败。

虽然这些活动北洋军阀的势力迅速崩溃,但是由于新生的共产党对马克思和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的理解尚不深刻,缺乏经验,还有中国国情的特殊性,右倾的部分共产党人放弃了无产阶级对于农民群众、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领导权,使得一次又一次的革命与失败告终。

此时共产党的革命之路正是在最低潮的时候。

这个时候,人们开始彷徨,不断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到底怎样才能救中国?共产党人今后的路要走向何方?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中国的出路是什么?到底什么才能拯救中国,这个深刻的问题已经摆在了人们的眼前。

1928年10月,正值第二次革命战争时期,由毛泽东同志所领导的秋收起义和周恩来、朱德等同志所领导的‚八一‛南昌起义两支队伍会师井冈山,建立了我党领导的第一个革命根据地。

辛亥革命的失败已经宣告了中国成为资产阶级共和国的主张是不可行的,这样问题就落到了是否在中国建立一个由工人阶级领导的一个人民民主专政的人民共和国能够真正指引中国前进的道路。

如果把我们放到当时的状况下去,去分析红色政权能存在的原因,可能因为看不到中国真正的国情,看不到问题的实质而得不出一阵见血的揭露本质的结论。

而在当时的社会情况下,如果看不到本质,革命只可能是走弯路,离目标越来越远。

但毛泽东主席不一样,他有着敏锐的眼光和拯救中国与水深火热之中的情怀。

在深刻理解马克思和列宁原理,分析了国情,深刻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之后,写出了《红》一文。

这篇文章是一部军事理论著作,成为了后来毛泽东关于‚工农武装割据‛重要思想的来源,也是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史纲读书报告

史纲读书报告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读书报告《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是毛泽东为1928年10月4日召开的湘赣边界党的第二次代表大会写的决议的一部分。

在国民革命时期,国共合作的北伐军英勇善战,在不到10个月的时间内就将革命从珠江流域推进到长江、黄河流域,席卷了半个中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伟大胜利,北洋军阀迅速崩溃。

就在北伐战争的胜利和工农运动的高涨之时,大革命因为蒋介石发动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而宣告失败。

众多共产党人被害,白色恐怖笼罩全国。

在没有了张作霖这个共同的敌人之后,国民党内趋于分裂,陷入军阀割据的局面。

不久南昌起义爆发,打响了中共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是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紧接着秋收起义、广州起义等的爆发,掀起了一波反抗国民党独裁统治的革命浪潮。

转战井冈山的毛泽东等人积极开展武装斗争。

但这时党内却出现了右倾悲观和“左”倾冒险两种思想情绪,在这个关键时刻,毛泽东写下了后名为“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的报告,批判了这两种错误的思潮。

报告首先是分析了国内的政治状况,认为国内仍旧处在军阀内战的状况中。

接着是分析了中国红色政权发生和存在的原因,包括有:一、中国是帝国主义间接统治的经济落后的半殖民地,经济的不平衡使很多偏远地区免受帝国主义的影响,二、革命战争的影响,三、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四、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五、共产党组织的有力量和它的政策的不错误。

第三部分总结了湘赣边界的共产党在抗击敌人时的得与失。

第四部分则是分析了湘赣边界的割据局面在湘鄂赣三省的地位。

第五部分认为经济发展在革命根据地也是必要的。

第六部分具体论述了巩固军事根据地的若干方法。

“一国之内,在四围白色政权的包围中,有一小块或若干小块红色政权的区域长期地存在,这是世界各国从来没有的事。

”针对这一现象,该报告对中国红色政权发生和存在的原因进行了十分深刻的剖析。

其中原因的第三点认为“小地方民众政权之能否长期地存在,则决定于全国革命形势是否向前发展这一个条件。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读后感范文_精选3篇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读后感范文_精选3篇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读后感范文_精选3篇《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是1928年10月5日,毛泽东为中共湘赣边界第二次代表大会起草的《政治问题和边界党的任务》决议的一部分。

文章初步回答了中国革命的具体道路问题。

收入《毛泽东选集》第一卷。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读后感,欢迎阅读。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读后感一读过《毛泽东传》之后,我就对他跌宕起伏的生平事迹很感兴趣,尤其是他的书籍更加吸引人,他是一个令人佩服的英雄,是他的领导带领了诞生了了新中国。

最近又读了毛主席的《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我更是思绪万千,这里我要表达一下我的读后感。

毛泽东的这篇文章写于1928年10月,这是一个什么时刻?1927年夏,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以失败告终;八七会议上,1922年二大以来陈独秀的右倾需错误终于得到纠正,故在我看来当时,革命刚刚经过最低谷,一切需要休养生息和重整力量以待一个新的革命的觉醒,事实上1919年到1930年可能正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诞生到逐渐成熟的时期,而中国革命经历的惨痛失败使党内外救国人士陷入绝望;资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标准的以城市为中心暴动的革命,付出无量金钱无量血的革命尚且未获成功,一群一无所有的无产阶级,占据了一些边界区农村,建立的力量微薄的红色政权难道能取得成功?能存在下去么?我想,在当时持否定或非常怀疑态度的人不在少数。

要想挽救革命,先安抚人心,让大家有信心相信,我们有未来。

毛泽东此时写下这些文字正是在给予每个人这种信心那是一种信念。

文章中对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工农武装割据和农村包围城市的精辟论述,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典范,毛泽东同志所指引的工农武装割据和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唯一正确的道路,是中国工农阶级由被剥削、被压迫的阶级变为统治阶级,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反动统治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建立人民民主的新中国的唯一正确的道路,这已经是被中国革命的历史所证明了的事实。

完整版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完整版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读书报告时间:2011年5月1日院系:亚太研究院10级国际政治学号:10368036姓名:钟慧艺【摘要】《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是1928年10月5日毛泽东为中共湘赣边界第二次代表大会写的决议的一部分,原题为《政治问题和边界党的任务》。

文章阐述了中国红色政权发生和存在的原因、条件与状态,初步回答了中国革命的具体道路问题,因而具有很强的政策性和积极的战略指导作用。

毛泽东关于红色政权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里程碑,对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事业也具有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红色政权革命道路毛泽东思想无产阶级革命(引言)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经过了最低谷,逐步走向成熟。

中国革命经历的惨痛失败使党内外救国人士陷入了绝望:很多人在艰难的处境面前,悲观失望,质疑新建立的力量薄弱的红色政权能否存在下去,提出了“红旗到底能打得多久”的疑问。

毛泽东的《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一文指明了革命胜利的航向,坚定了革命胜利的信念,为无产阶级革命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一、历史背景由于国民党反动派的叛变和对革命人民极端残酷的镇压,轰轰烈首先是革命高潮时期蓬勃中国革命转入了低潮。

烈的大革命失败了,发展的工农运动暂时被镇压下去。

在国民党反动派的高压政策下,工人运动已由进攻转入防御,农村的斗争也处在此起彼伏和分散的状态中。

正如毛主席说的:“我们一年来转战各地,深感全国革命潮流的低落。

……红军每到一地,群众冷冷清清,经过宣传后,才慢慢地好起来。

”其次,共产党组织遭到了严重破坏,党组织被迫转入地下,革命高潮时期混进来的不坚定分子,消极,动摇,甚至叛变投敌,党员人数大大减少。

再次,革命阵线缩小了。

上层资产阶级参与了反革命,民族资产阶级怀疑动摇了,剩下的工人、农民和小资产阶级力量也遭到了严重损失。

同时,在这个时期,军阀势力发生了重大的消长变化。

北洋军阀的统治逐渐让位于打着国民党旗号的新军阀的统治,而后者较前者的残暴统治有过之而无不及,反革命力量在城市中更为强大,一时之间反革命力量远远超过了革命力量,给革命的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困难。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读后感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读后感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读后感班级:姓名:学号:【摘要】通过阅读《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分析中国当时的现状和毛泽东做出一系列决策的理由,从而得出中国红色政权存在的原因【关键词】红色政权,马列主义,社会主义,资本主义读过《毛泽东传》之后,我就对他跌宕起伏的生平事迹很感兴趣,尤其是他的书籍更加吸引人,他是一个令人佩服的英雄,是他的领导带领了诞生了了新中国。

最近又读了毛主席的《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我更是思绪万千,这里我要表达一下我的读后感。

毛泽东的这篇文章写于1928年10月,这是一个什么时刻?1927年夏,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以失败告终;八七会议上,1922年二大以来陈独秀的右倾需错误终于得到纠正,故在我看来当时,革命刚刚经过最低谷,一切需要休养生息和重整力量以待一个新的革命的觉醒,事实上1919年到1930年可能正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诞生到逐渐成熟的时期,而中国革命经历的惨痛失败使党内外救国人士陷入绝望;资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标准的以城市为中心暴动的革命,付出“无量金钱无量血”的革命尚且未获成功,一群一无所有的无产阶级,占据了一些边界区农村,建立的力量微薄的红色政权难道能取得成功?能存在下去么?我想,在当时持否定或非常怀疑态度的人不在少数。

要想挽救革命,先安抚人心,让大家有信心相信,我们有未来。

毛泽东此时写下这些文字正是在给予每个人这种信心——那是一种信念。

文章中对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工农武装割据”和“农村包围城市”的精辟论述,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典范,毛泽东同志所指引的“工农武装割据”和“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唯一正确的道路,是中国工农阶级由被剥削、被压迫的阶级变为统治阶级,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反动统治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建立人民民主的新中国的唯一正确的道路,这已经是被中国革命的历史所证明了的事实。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读后感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读后感

毛泽东关于红色政权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关于武装夺取政权的学说,指明了中国革命胜利的航向,它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事业中的空前创举,对世界落后国家和地区也有重要意义。《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的提出如一场及时雨,使得在“中国是否和如何进行革命”这个问题上有了一个明确的回答。
这就是我读了毛泽东《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之后获得的一些感悟。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读后感
大革命失败后,在那般严厉的白色恐怖的环境下,红色政权的旗帜何以屹立不倒?单薄的武装力量又是如何能够打退国民党兵力雄厚的数次围剿?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一文中,毛泽东论述了红色政权能够长期存在和发展的主要条件
文章分为六个标题,第一部分是国内政治形势的分析,分析了当时国内的政治背景。第二、三部分是核心,总结了中国红色政权发生的原因,存在的条件,及发展中的几度成败,英明和谬误,再谈到了湘赣边界的割据局面及其在湘鄂赣三省的地位,并简述了八月南昌起义失败的原因。第四、五、六部分是对湘赣边界红色政权今后工作任务的部署,指出了亟待解决的经济问题和军事根据地的巩固问题。
二、良好的群众基础,这是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发展的必备的客观条件。红色政权首先发生并能长期存在的地方是经过了民主革命的地方。如湘、鄂、粤、赣等在二六、二七两年间经过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曾经有过很广大的工会和农民协会的组织,这些地方的群பைடு நூலகம்受过革命的洗礼,有丰富的阶级斗争经验。
三。红色政权能否长期存在和发展取决于全国革命形势是否向前发展。在中国,引起革命的矛盾一个没有解决,而且随着帝国主义之间和各派军阀间的矛盾以及它们与广大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日益发展,因而红色政权必然能长期存在和发展。四。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存在,是红色政权存在的必要条件。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读后感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读后感

《中国的红⾊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读后感《中国的红⾊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读后感1928年10⽉5⽇,⽑泽东发表了《中国的红⾊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这篇⽂章,思想深邃,⾔近旨远,⽤最朴实的话和最贴近的事例,把复杂的、事关重⼤的事讲明⽩,这是⽑泽东⽂章的魅⼒。

今天重温,深切感到,好的⽂章,是燎原的⽕种,是⾰命的利器,⽆论时代久远,都会历久弥新,透出真理的光芒。

⼀是“化悲为喜”的⼒量。

⽂章的写作背景,是在南昌起义失败了,秋收起义失败了,⼴州起义也失败了的⾰命低潮下,红军内部出现了在井冈⼭钻⼭沟⽆异于落草为寇、沦为绿林的声⾳,不断有⼈离开⾰命队伍,少数⼈甚⾄提出红旗还能打多久的疑问。

逆境中的⽑泽东在痛苦思索中发现,⼀些同志的悲观情绪,就是因为没有找出这种红⾊政权之所以发⽣和存在的正确解释的缘故。

于是强调指出,中国⽩⾊政权之间的战争,为我们⼀块块红⾊区域提供了存在空间,并“化悲为喜”,进⼀步阐明“不但⼩块红⾊区域的长期存在没有疑义,⽽且这些红⾊区域将继续发展,⽇渐接近于全国政权的取得”这个重要观点。

⽑泽东这种战略眼光,使红军对当时局势逐渐有了清醒认识,对提振⼠⽓极其重要。

⼆是“鞭辟⼊⾥”的⼒量。

⽂章分为六个部分,每⼀部分都是紧贴当时形势实际,开门见⼭,褒贬分明,⽤寥寥数语直指问题要害,讲得⼊⽊三分。

在“中国红⾊政权发⽣和存在的原因”重点篇幅中,从五个⽅⾯把原因“是什么”分析得⼗分透彻,看似随⼿拈来,实质逻辑严谨,理从事出;在“三湘赣边区的割据和⼋⽉的失败”中,指出了⼋⽉失败,是分兵冒进的结果,并⽤“4—7⽉四个⽉中的各次胜利”加以论证“为什么”,反思对⽐,使⼈信服;在“军事根据地问题”中,提出了三条“怎么办”,这些措施对于巩固⼤⼩五井和九陇两个军事根据地起到了⾄关重要的作⽤。

通观全篇,⽑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三个基本点,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主,都能从中找到⼤量影⼦,⼀些思想成为后来解放战争中克敌制胜的重要法宝。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读书报告二、内容:1、摘要《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是1928年10月5日毛泽东为中共湘赣边界第二次代表大会写的决议的一部分,原题为《政治问题和边界党的任务》。

文章阐述了中国红色政权发生和存在的原因、条件与状态,初步回答了中国革命的具体道路问题,因而具有很强的政策性和积极的战略指导作用。

毛泽东关于红色政权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里程碑,对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事业也具有重大的意义。

2、历史背景由于国民党反动派的叛变和对革命人民极端残酷的镇压,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了,中国革命转入了低潮。

首先是革命高潮时期蓬勃发展的工农运动暂时被镇压下去。

在国民党反动派的高压政策下,工人运动已由进攻转入防御,农村的斗争也处在此起彼伏和分散的状态中。

正如毛主席说的:“我们一年来转战各地,深感全国革命潮流的低落。

……红军每到一地,群众冷冷清清,经过宣传后,才慢慢地好起来。

”其次,共产党组织遭到了严重破坏,党组织被迫转入地下,革命高潮时期混进来的不坚定分子,消极,动摇,甚至叛变投敌,党员人数大大减少。

再次,革命阵线缩小了。

上层资产阶级参与了反革命,民族资产阶级怀疑动摇了,剩下的工人、农民和小资产阶级力量也遭到了严重损失。

同时,在这个时期,军阀势力发生了重大的消长变化。

北洋军阀的统治逐渐让位于打着国民党旗号的新军阀的统治,而后者较前者的残暴统治有过之而无不及,反革命力量在城市中更为强大,一时之间反革命力量远远超过了革命力量,给革命的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困难。

此时一个问题摆在了中国共产党人面前:怎样领导革命?应该选择什么样的革命道路?为了推翻蒋介石的专制独裁统治,争取人民民主,1927年秋毛泽东领导湘赣边农民发动了秋收起义,进军井冈山,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至1928年底,全国先后发动了100多次武装起义,建立了 15 块农村革命根据地。

然而面对敌强我弱,“白色政权”包围“红色政权”的严峻现实,很多人悲观失望,怀疑革命根据地的前途,提出了“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的疑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读书报告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14324034程茜茜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是毛泽东主席在1928年10月5日中共湘赣边界第二次代表大会写的决议的一部分,原题为《政治问题和边界党的任务》。

当时,大革命失败不久,各路军阀混战,白色恐怖猖獗,部分同志对革命前途或感到困惑或感到悲观或觉得渺茫,不知道中国革命走什么路。

毛泽东主席在这篇文章里解答了党内同志的疑问,阐述了“工农武装根据”的正确思想。

这篇文章是形成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前提和基础,为中国革命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成为毛泽东思想形成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文章总结了湘赣边界斗争的经验,并针对党内存在的右的和左的思想倾向,科学的论证了红军和红色政权在中国存在和发展的五个条件。

文章有六个小标题,主要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个小标题),对国内形势进行了分析。

毛泽东主席指出,“中国迫切需要一个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这个革命必须由无产阶级领导才能完成”。

“现在国民党军阀的统治,依然是城市买办阶级和乡村豪绅阶级的统治,对外投降帝国主义,内以新军阀代替就军阀,对工农阶级的经济的剥削和政治的压迫比从前更加厉害”,由此,打到列强除军阀,仍然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奋斗目标。

革命虽然正经历低潮,然而革命的形势仍在不可阻挡地向前发展着。

资产阶级发起改良主义运动,工农阶级也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展了城市罢工和农村暴动。

同时,大革命失败后,中共总结了失败的原因,积极吸取教训,为革命的发展积累了经验。

这也是指出中国资产阶级革命为什么要由无产阶级来领导完成的原因。

指出中国内外的状况。

具体分析后得出结论——“中国迫切需要一个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这个革命必须由无产阶级领导才能完成。


第二部分(第二个小标题),也是文章的主要部分,分点说明了中国红色政权发生和存在的原因。

具体原因为:
㈠.红色政权必然是在帝国主义间接统治的经济落后的半殖民地的中国。

地方的农业经济和帝国主义划分的实力范围的分裂剥削政策应为有了白色政权的
长期的分裂和战争,便给了一种条件,使一小块或若干小块的共产党的红色区域,能够在白色政权包围的中间发生和坚持下来,而且中国的白色政权的分裂和战争是连续不断的,则红色政权的发生,存在并且日益发展则是无疑的了;
㈡.中国红色政权首先能够发生和能够长期地存在的地方是在一九二六和一九二七两年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程中工农兵士群众曾经大大地起来过的地方,例如湖南广东湖北江西等省。

这些省份的许多地方,曾经有过很广大的工会和农民协会的组织,有过很广大的工会和农民协会的组织,有过工农阶级对地主豪绅阶级和资产阶级的许多经济的政治的斗争。

至于此刻的红军,也是由经过民主的政治训练和接受过工农群众影响的国民革命军中分化出来的。

㈢,小地方民众政权之能否长期地存在,这决定于全国革命形势是否向前发展这一个条件。

现在中国革命形势是跟着国内买办豪绅阶级和国际资深的继续的分裂和战争,而继续地向前发展的。

㈣,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是红色政权存在的必要条件;
㈤,共产党组织的有力量和它的政策不错误页是红色政权的长期发展并且存在的一个紧要条件。

第三部分(第三个小标题),指出了发展过程中的几度成败,英明和谬误,以湘赣边界的格局和八月的失败为例分析。

第四部分(第四五六部分)【赣湘边界的割据局面在湘赣鄂三省的地位】是对赣湘边界根据地红色政权以后的工作任务的安排。

【经济问题】是在革命根据地的物资极度缺乏,食盐、布匹、药材等日用必需品与军事必需品的供应成为了一个大难题,根据地的红军与工农群众面临着艰难处境的严峻形势下,指出根据地的经济发展问题。

【军事根据地问题】关于军事根据地的问题,武装斗争是“工农武装割据”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文章中此部分具体分析了建设巩固军事根据地的三个方法:第一,修筑完备的工事;第二,储备充足的粮食;第三,建设较好的红军医院。

文章中,毛泽东主席分析了国内外错综复杂的矛盾,揭示了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阐明了中国红色政权发生、发展的原因和条件,在理论上论证和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条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农民为主力军的、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的革命政治路线。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一文是毛泽东主席关于“工农武装割据”
思想的重要来源,对于“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是形成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前提和基础,又是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篇军事理论著作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武装夺取政权理论的创造性的发展,是具体运用唯物辩证法分析和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生动体现,成为了马列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先结合的光辉典范。

文章的谋篇布局严谨。

总的来说这篇文章的思路是按照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的思路来写的。

思路清晰,分析问题透彻。

文章并不是空谈理论,而是结合当时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并且有具体的例子。

比如说,在第一部分分析中国为什么需要红色正确中就举出当时从广东出发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在半路别买办豪绅阶级篡夺了领导权走向反革命;在北京天津没有打下之前,有一个对张作霖的临时的团结;资产阶级在汪精卫陈公博一派鼓动之下,亦在沿海沿江各地发展着颇大的改良主义的运动等等现实例子。

特别是第三部分用赣湘边界的割据和八月的失败为例。

文章的观点的前瞻性。

在当时,以毛泽东主席的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中国的国情出发,避开敌人重兵占领的城市,在深受地主老财剥削和压迫的贫苦农民集中的广大农村建立起一块块红色革命的根据地,使中国革命有了自己的立脚点,从此开始了长达二十八年的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革命大山的革命斗争。

毛泽东同志在当时能够结合国情具体分析找出一条中国特色的路,并领导者群众前进,现实证明,他的主张是没错的。

文章客观全面的分析。

文章的题目为中国的红色革命为什么能够存在,自然是在说中国的红色革命存在的必要性和优越性,但是文章并没有局限于这一点,而是还分析了红色革命目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而进一步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是文章更具有科学性,不是不切实际就地鼓吹,而是深深立足于中国的国情进行分析。

这就是这篇文章的可贵之处,不浮夸,是在,可行性可行性强。

这也体现了毛泽东的作风严谨务实,实事求是。

整篇文章言简意赅,没有多余的叙述,不绕弯子,一针见血,有错说错。

这篇文章最大的亮点就在于分析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第二部分)中的论点。

四个论点由表及里,由大到小,步步深化。

第一个论点是从国家的性
质方面分析,指出中国当时在国际上的形势,处于帝国主义间接统治的经济落后的半殖民地。

第二个论点是具体到国内的革命状况,能够存在的必定是未经过民主革命影响的地方。

第三个论点是由现状展望未来,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不但现有的条件要求中国的红色政权在存在,以后的发展也是需要的,这取决于全国的革命形势。

第四个和第五个论点则是从红色政权的自备条件,不但有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还有共产党组织的有力量和它的政策的不错误。

这样四个分论点就从国际到国家到发展形势最后具体到红色政权的自备条件。

虽然很多议论文的分论点都采用递进式的结构,但这几个分论点却从大到小。

一方面是由于分析一个国家进程的方向就是一个综合考虑的过程,要考虑的因素比较多,这也是很多革命同志迷茫的原因,他们不知道中国的发展状况与趋势。

但是毛主席正是看到了矛盾所在,看到关键所在,他从国际形势着手分析,一步步缩小分析。

再者,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是在当时革命同志不知道中国该走一条什么路,他们对于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及能力是没有怀疑的,也就是说他们是站在支持共产党的情况下对中国的发展形势迷惘。

毛主席也就直接分析他们最关心的问题,最疑惑的问题。

这篇文章是毛主席分析国家道路的文章,从读完这篇文章,我感受最深的是毛主席的思想作风和分析问题的方法。

当时毛主席能够从从理论走向实践,结合具体的形势,结合自己的调研结果,用事实说话。

从这篇文章也看得出毛主席非凡的勇气与自信,他能在右倾思想统治了若干年后,在经历过各种失败后,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坚持自己的看法,这就具备了一个领导人决策的素质。

现在我们来阅读这篇文章,也是有现实的指导意义的。

我们要向主席学习,在学习生活及今后的工作中,少一些盲目的追风,多一些理性的判断。

少一些浮躁,多一些务实。

新时期的中国有志青年,更需时刻牢记毛主席的敦敦告诫——“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


那段战火纷飞的岁月中动荡不安的种种已沉淀为往事,任由后人评说,而伟人的风骨屹立不倒!毛泽东以其高瞻远瞩的战略视野与非凡卓绝的魄力胆略力排众议,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与红色政权理论,在历史的长卷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由文窥人,我不禁再次为毛泽东字里行间体现的实事求是与脚踏实地精神所折服。

和平年代已经来临,但他的这篇文章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们应该学习毛泽东实事求是、脚踏实地的精神和乐观的革命精神。

不管在什么样的人生机遇里,都会受益匪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