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课程设计
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课程设计论文

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课程设计兰州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课程设计任务书所在系:交通工程系课程名称:道路立交工程指导教师(签名):专业班级:学生姓名:学号:目录.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 (1)引言 (1)第一部分平面交叉口 (1)第一节平面交叉口的形式、使用范围和交通特性 (1)一.形式和使用范围 (1)二.交通特性 (2)第二节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交通安全问题 (3)一.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的安全问题 (4)第三节城市道路交叉口其它问题 (6)1. 道路交叉口本身 (6)2. 交通控制与组织 (8)3 .交通环境 (9)第四节平面交叉口优化改善实例 (9)一.基础资料与现状分析 (9)二.提出解决方案 (11)第二部分城市道路立交 (12)第一节立交概述 (12)一.发展概况 (12)二.立交的分类 (12)三.常用立交的特点 (13)四.立交设计时要注意的问题 (14)五.桥跨布置 (15)六.匝道 (15)七.立交的设计时速 (16)八.立交在生活中的作用 (16)第二节兰州市盘旋路立交设计 (17)一、基础资料 (17)二、立交设计 (18)三、设计说明书 (19)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引言交叉口是道路交通的咽喉,在这里,各个道路方向的机动车辆、非机动车辆及行人都要在交叉口汇集、转向、通过,这样就存在着交通冲突,之间相互干扰,引发事故和造成交通的阻塞。
据统计,约有59%的交通事故发生在交叉口地带,居所有交通事故类型的首位。
此外,车辆在通过交叉口时,由于信号控制及其他因素干扰,将产生很大的延误,延误时间约占整个行程时间的31%,而这31%中又约有40%是非信号因素引起的。
由此可见,正确的设计交叉口,合理的组织交通,对于减少交叉口对交通的不利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一部分平面交叉口第一节平面交叉口的形式、使用范围和交通特性一.形式和使用范围按照相交道路在交叉口处的平面布置形式来划分,有十字型、T型、Y型、X型、错位交叉和复合交叉等。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设计(2)

河海大学文天学院道路勘测设计城市畸形交叉道路设计所属课程:道路勘测设计院系年级:11级土木工程专业班级:土木工程(1)班姓名(学号):2014.4.9§1-1概述一、交叉口设计的基本要求1、保证车辆与行人在交叉口能以最短的时间顺利通过,使交叉口的通行能力能适应各条道路的行车要求。
2、正确设计交叉口立面,保证转弯车辆的行车稳定,同时符合排水要求。
二、交叉口设计的内容1.正确选择交叉口的型式、确定几何尺寸(进口车道数、车行道道宽、缘石转弯半径、交通岛尺寸等)2.视距计算3.立面设计4.交通设计(标志、标线、信号灯)和渠化设计5.结构设计二、交叉口形状适用范围①T形交叉:相交道路夹角为90°或90±15°范围内的三路交叉。
②Y形交叉:相交道路夹角为<75°或>105°范围内的三路交叉。
③十形交叉:相交道路夹角为90°或90±15°范围内的四路交叉。
④X形交叉:相交道路夹角为<75°或>105°范围内的四路交叉。
⑤错位交叉:⑥多路交叉:五路及五路以上的交叉口。
三、交叉口类型选择1.简单交叉口——交通量小的一般交叉口。
2.交叉口拓宽——交通量大特别是左右转。
3.渠化——直行及左右转交通量大或斜交、畸形交叉口。
4.环交——多路交叉、公路交叉、交通量不太大。
交叉口拓宽定义:为使转弯车辆不影响其它车辆的正常行驶,在交叉口连接部增设变速车道和转弯车道的平面交叉。
特点:交叉口可减少转弯交通对直行交通的干扰,车速较高,事故率低,通行能力大,但占地多,投资较大。
交叉口拓宽适用条件:适用于交通量较大、转弯车辆较多的一级公路、二级公路和城市主干路。
设计重点:设计时主要解决扩宽的车道数和位置,同时也要满足视距和转角曲线半径的要求。
环交:定义:在交叉口中央设置中心岛,用环道组织渠化交通,使进入环道的所有车辆一律按逆时针方向绕岛单向行驶,直至所要去的路口离岛驶出的平面交叉,裕称转盘。
交叉口立面设计计划

(长春建筑学院)城市道路课程设计说明书设计内容:交叉口立面设计交叉口通行能力班级:交1102学号: 28姓名:赵博指导教师:李国栋城市道路课程设计(交叉口的立面设计)1、交叉口竖向设计的目的:是要统一解决相交道路之间以及交叉口和周围建筑物之间在立面位置上的行车、排水和建筑艺术三方面的要求。
使相交的道路在交叉口内能有一个平顺的共同面,便利车辆和行人交通;使交叉口范围内的地面水能迅速排除;使行车道和人行道的标高能与建筑物地坪标高相协调而具有良好的观感。
交叉口的竖向设计,取决于相交道路的等级、交通量、横断面形状、纵坡的方向和大小,以及周围地物、地形状况。
设计时,首先应照顾主要道路上的行车方便;在不影响主要道路行车方便的前提下,也可适当改动主要道路的横坡,以照顾次要道路和行车方便。
2、交叉口竖向设计的原则交叉口竖向设计应综合考虑行车舒适、排水通畅、工程量大小和美观等因素,合理确定交叉口设计标高。
设计原则如下:1) 两条道路相交,主要道路的纵坡度宜保持不变,次要道路纵坡度服从主要道路。
2) 交叉口设计范围内的纵坡度,宜小于或等于2 %。
困难情况下应小于或等于3 %。
3) 交叉口竖向设计标高应与四周建筑物的地坪标高协调。
4) 合理确定变坡点和布置雨水进水口。
3、交叉口的立面设计方法交叉口的立面设计,通常采用方格网法和方格网等高线法两种。
方格网法是在交叉口范围内,以相交道路的中心线为坐标基线打方格网,测出方格点上的地面标高并求出其设计标高,从而算出施工标高。
方格网等高线法是在方格网法的基础上,绘出设计等高线图,便能更明晰地表示交叉口的设计地形。
3. 1 等高线的绘制(假定地形为凸形)1) 交叉口上路脊线和控制标高的确定:确定路脊线时,既要考虑行车平顺,又要考虑整个交叉口的均衡美观。
一般来说,路脊线通常是对向行车轨道的分界线,即车道的中心线。
在交叉口上,路脊线的交点即为其控制标高的位置。
2) 根据交叉口的控制标高h0按图1计算路脊线四点的标高hA=h0-(B/2+R)i3同理,可求得其余点标高。
第七章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设计2案例

第二节 环形交叉口
三.环形交叉口的交织段长度
当相交道路条数和夹角固定不变时,中心岛在直径越 大,交织段长度越长;反之,为了节约用地,将中心岛 的直径设计得很小,交织段长度也很短。当中心岛直径 固定不变时,相交道路的条数越多,交织段长度越短; 相交道路间的夹角越小,交织段长度也越短。因此,就 需要加大中心岛的直径,造成环形交叉口用地面积增加, 左转车和直行车绕岛行程延长。所以,对于畸形的交叉 口首先要调整相交道路进口的位置,力求各夹角基本相 等,才能使交织段均匀;其次使相交道路的条数不超过 六条。否则,交织段过短,必然成为环形交叉口的交通 阻滞点。
第二节 环形交叉口
一.概述
2、环形交叉口的适用条件 进入环形交叉口环道的车辆间距,只有大到存在可穿越 空档时,才能保证车辆可以交织或穿梭通行。若进入环 道的车流过密,或两股稠密的长串车流在环道上相遇, 后到的一串车流无法交织或穿梭而过,只能环道上或环 形交叉口进口道暂停等候,这就会影响整个环形交叉的 通行,甚至造成环形交叉口堵塞。由于受信号灯管理的 交叉口在绿灯时放出的车流常容易产生长串稠密的车流, 所以在两个信号灯管理的交叉口之间建环形交叉口是不 太适宜的。相反,有的城市在道路网中有许多环形交叉 口,车流交织就很方便。
当规划设计的环形交叉口的交织段长度超过30米、达60米时,交织段 上可以有几处同时进行车辆交织,表内的通行能力允许适当增加,可 乘上1~1.2的增加系数。
环形交叉口规划设计通行能力
机动车车行道通行能力(千辆/小时) 2.6 2.3 2.0 1.6
1.2
同时通过的自行车数(千辆/小时)
1
4
7
11
15
0.8
第二节 环形交叉口
二.环道上车辆的交织
城市道路设计交叉路口设计

一、XX交通现状与原因: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汽车越来越多地走进人们的生活。
而作为城市化进程附属物的交通拥堵问题也渐渐凸现出来,成为困扰广大市民和政府的一大难题。
堵车,成了许多都市人无法承受之苦。
针对XX市的具体情况,造成交通拥堵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个方面:〔1〕机动车增长过快,道路资源的增长尤其是立体交通设施的增长长期滞后,欠账较多。
〔2〕公共交通系统不够发达,吸引力不强,所占出行比例过低,市民大量出行仍以个体交通为主。
〔3〕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外来人口不断增长,且以农业人口为主,非机动车辆对道路的需求要多于同级别城市,更加剧了道路资源供给的不平衡。
〔4〕前几年的国家政策导致买私人汽车的人数日益增加,交通负荷日益加重。
〔5〕新时期的成功观念认为有车有房才是成功,长此下去,交通必定不堪重负。
据统计,近4年来,XX市机动车保有量以平均每年11%的速度快速增长:20XXXX市机动车保有量985445辆;20XX为1086296辆;20XX为1195991辆;进入20XX,XX市每月新入户机动车辆均超过万辆,仅1至8月份就接近上年的全年总量。
全年入户机动车173432辆,创历史新高。
截至20XX12月31日下午5时,XX市机动车保有量总数为1369423辆。
在136万辆机动车中,私家车占机动车总量的85%以上。
几年来,XX市的私家车增长速度达到了12.1%,明显高于机动车总体增长速度。
换句话说,机动车快速增长的背后,是私家车的迅猛增加。
据悉,XX市某日,全市共发生各类道路交通事故196起,受伤12人,直接经济损失约12余万元。
事故特点:尾随相撞、侧面碰撞是交通事故的主要形态;未保持安全车距、未按规定让行、违反信号通行是导致交通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很多时候,在一些道路交叉口,因公交车转弯或自行车转弯,堵塞大半个道路交叉口,因传导效应,往往导致两条路交通瘫痪。
这些道路交叉口在实际上成了交通“瓶颈〞。
交通设计-—新建城市道路及交叉口设计说课讲解

《城市交通设计》课程设计———新建城市道路及交叉口设计姓名:刘策专业班级:交通1202学号: 120240223指导教师:高爱坤目录1.基础资料整理 ....................................................................... - 3 -1.1道路基本条件.............................................................. - 3 -2.路段交通设计 ....................................................................... - 5 -2.1道路横断面设计........................................................... - 5 -2.2人行道宽度设定........................................................... - 6 -2.3非机动车道宽度设定.................................................... - 6 -2.4机动车道宽度设定 ....................................................... - 6 -2.5分隔带设定 ................................................................. - 7 -2.6路拱设定..................................................................... - 7 -2.7超高设定..................................................................... - 7 -2.8道路横断面形式选择.................................................... - 7 -2.9车道数确定 ................................................................. - 8 -3.非机动车道设计................................................................... - 10 -3.1设计原则.................................................................... - 10 -3.2宽度设定.................................................................... - 11 -3.3隔离措施.................................................................... - 11 -4.路边停车设计 ...................................................................... - 11 -4.1路边停车位置选择 ...................................................... - 11 -4.2车位排列设计............................................................. - 12 -4.3出租车临时停靠点设计................................................ - 13 -5.与公共汽车交通相关的交通设计............................................ - 13 -5.1港湾式公交停靠站设置方法......................................... - 13 -5.3交叉口附近公交站点的位置选择 .................................. - 15 -6.交叉口交通设计................................................................... - 17 -6.1交叉口几何尺寸.......................................................... - 17 -6.2交叉口视距分析.......................................................... - 17 -6.3行人过街设计............................................................. - 18 -6.4行人过街横道宽度设定................................................ - 19 -6.5进出口道设计............................................................. - 19 -6.6车道展宽段及渐变段设计 ............................................ - 19 -7.交叉口交通标线、交通岛设计............................................... - 20 -7.1交通岛设计 ................................................................ - 20 -7.2交通标线设计............................................................. - 22 -8.设计方案总结 ...................................................................... - 23 -9.路段设计方案总结................................................................ - 23 -9.1通行能力及饱和度 ...................................................... - 23 -9.2延误及服务水平.......................................................... - 23 -9.3停车率....................................................................... - 23 -10.交叉口设计方案总结........................................................... - 23 -11.参考文献 ........................................................................... - 23 -12.附图 (25)1.基础资料整理1.1道路基本条件表1-1 道路几何条件表1-2 交叉口几何条件2.路段交通设计2.1道路横断面设计此次设计的是主干道与次干道平面交叉,南北向为A路,东西向为B路。
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19页word

第七章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包括平面交叉与立体交叉,交叉口是道路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点、也是难点。
➢设计内容:确定交叉口类型、进行交通组织设计、确定车道条数并验算通行能力、视距保证、缘石半径、拓宽设计、环形交叉口设计、交叉口立面设计、排水设计、立体交叉口设计简介。
§7-1平面交叉口的形式一、按交叉口形式分类十字形、X字形、T字形、Y字形、错位交叉、复合交叉等二、按渠化交通的程度分类简单交叉口、拓宽路口式交叉口、渠化交叉口三、按交通控制分类无信号控制交叉口、有信号控制交叉口(点控制、线控制、面控制)(定周期和不定周期、手工控制和自动控制)§7-2交叉口的交通组织设计一、交叉口的交通分析交错点的种类:分流点、合流点、冲突点。
冲突点数量多,影响大,主要与左转车流有关,与车道条数成正比。
设计时要尽量减少冲突点,如采用设置信号灯、合理组织左转车、实行单向交通等方法。
二、交叉口的交通组织设计(一)车行道的交通组织1、设置专用车道2、合理组织左转车(1)设置专用左转车道(2)实行交通管制不准左转(3)变左转为右转(4)环形交通3、渠化交通组织4、调整交通组织交通语言包括道路语言和一切关于行的标记、符号、文字指示牌等。
其中最重要的是道路语言。
道路语言是指道路上的交通标线、标示、交通标志和交通信号,还包括以物理形式出现的交通岛、分离岛和栅栏等物理渠化设施(一种特殊的“道路语言”)。
有路必须有道路语言,道路语言是道路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
(二)行人的交通组织1、交叉口人行道的宽度及行人的组织2、人行横道的设置(位置、形式、宽度、通行能力)3、人行天桥或人行隧道§7-3简单交叉口设计一、交叉口的车道宽度一般采用3.0~3.5米,比路段减小0.25~0.5米。
二、进口道车道的数量直行车道条数n=N h/N s高峰小时一个信号周期内进入交叉口的左(右)转车辆多于3~4(4)辆时,本进口道应增设左转(右转)专用车道。
城市道路交叉路口优化设计交通设计

城市道路交叉路口优化设计交通设计《交通设计》课程设计-------焦作市民主路与解放路交叉口优化-------焦作市民主路与解放路交叉口优化 (1)一、基础资料收集与整理 (3)1、交叉口概况 (3)2、道路几何条件调查 (3)三、交通条件调查 (6)1、平峰机动车交通量调查 (6)2、高峰机动车交通量调查 (10)二、问题分析与对策 (14)1、现状评价 (14)2. 交通问题与对策 (21)三.交叉口概略设计 (25)1. 东、西、北进口道的拓宽 (25)2东进口出口道的拓宽 (26)4. 路段上的展宽和渐变段长度优化设计 (26)5. 完善交叉口处标线 (27)四.交叉口详细设计 (27)1. 东、西、北进口拓宽及渐变宽段的详细设计 (27)2. 东进口进口道拓宽的问题 (29)3. 公交线路及公交停靠站的优化 (29)4.交叉口标线的完善 (30)五,优化方案评价 (30)1. 现状和改善方案的效果 (30)2成本和效益的分析 (31)六. 总结 (31)一、基础资料收集与整理1、交叉口概况民主路与解放路交叉口为十字形交叉路口,这两条道路都是焦作市的市主干道。
民主路为南北走向,解放路为东西走向。
由于道路建设年代较早,道路线宽度较窄,已经较难以适应交通量的增长要求,虽然经过多次设计规划,但交通拥堵问题依然存在。
民主路为一块板形式,入口道两车道、出口道一条车道;解放路为三块板结构的东西走向线,入口道拓宽为三车道、出口道为双车道。
由于道路资源有限,为适应交通量发展要求,道路无绿化隔离带,只是设置隔离栅栏以分隔对向车辆和划分机非车道。
周边分布着百货大楼、三维广场、肯德基和麦当劳等等大的客流吸引地,河南理工大学北校区以及大量的小型商铺等的生活区,此外还有邮政、工商银行等服务机构,交通环境较为复杂。
由于处于商业活动中心,交通量(包括机动车和非机动车)较大,且有明显的高峰时段。
为减少行人干扰和提高行人过街的安全性,建有过街天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引言部分 (2)一、概述 (2)1.1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设计目的与意义 (2)1.2城市道路立交设计的目的及意义 (3)二、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的规划与设计 (4)2.1 交叉口规划原则 (4)2.2平面交叉口的分类 (5)三、平面交叉口的设计工作 (6)3.1 平面交叉口的综合治理 (6)3.2 平面交叉口概略设计 (8)3.3 平面交叉口详细设计 (9)正文部分 (11)一、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设计实例 (11)1.1 兰州市交通现状 (11)1.2 兰州市内平面交叉口的选择 (12)1.3 平面交叉口现状图 (12)1.4 兰州市宝石花路交叉口的改善设计方案 (13)二、城市道路立交设计实例 (14)2.1城市道路立交的规划 (14)2.2城市道路立交的设计 (15)2.3 兰州市盘旋路交叉口的现状 (15)2.4兰州市盘旋路立交的设计方案 (16)课程设计总结 (17)参考文献 (18)附录 (19)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引言部分一、概述1.1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设计目的与意义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的规模也不断的扩大,城市道路网也在不断增加。
平面交叉口作为城市道路网中最为重要的一个部分,它的功能是连接相交道路,使其构成道路网,使路网中的人和车实现自由转向。
在平面交叉口处由于多个方向的交通流进入,交通量大,冲突点多,所发生的交通事故也特别多。
道路交叉口是城市道路网络中的节点,各向道路在平面交叉口相互联接而构成网络,以沟通各向交通的需要。
平面交叉口在路网中起着使城市交通由线扩展到面的重要作用,解决各个方向的交通联系,同时,由于相交道路上的车辆和行人均需汇集于平面交叉口后,才能转向其他道路行驶,这时机动车与机动车、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之间,机动车与行人之间产生许多汇合点、交织点和交叉点,互相干扰严重,容易造成交通拥堵、交通事故及交通污染。
道路平面交叉口既是机动车、非机动车以及行人交通流分离、交汇的转换点,也是各类管线的集散处,道路景观的结点。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在充分满足其交通功能要求的同时,要为各类管线的铺设创造有利条件,要为保护环境和创造道路景观服务,也要注意节省建设、维护和管理费用,坚持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包括环境保护和环境艺术)、经济效益三结合原则。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的规划设计、工程设计、管理控制设计是互为关联的三个设计阶段,应统筹安排,相互关照,做到规划、设计、管理控制三结合。
目前,在我国500多做城市的旧市区内,一般都存在建筑密集、商业集中、街道狭窄、道路交叉口范围小和交叉口间距小,而车流、人流又多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改革的发展,交通量急剧的增加,使道路系统特别是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不适应交通量增长的矛盾更为突出。
可见,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是道路交通的咽喉。
道路的运输效率,行车安全、车速、运营费用和通行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交叉口的精心设计,所以我们应合理的设计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
1.2城市道路立交设计的目的及意义随着全球城市化步伐的加剧,城市承载了人口、物质、信息及文化生态的高度集中,带来人类生存的种种便利及弊端。
城市公共空间环境日益成为与人类息息相关的重要课题。
在城市中,道路节点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城市立交桥作为立体化的新型道路节点,除具备组织交通、顺畅交通的功能之外,更作为景观节点对于城市意象有重要的意义。
城市道路立交伴随着社会经济增长和汽车文化工业发展而产生的一种道路交通设施。
由于社会经济的增长,促进了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交通量迅速发展,使原有道路的通行能力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车辆需求。
同时,行人、非机动车辆与汽车之间的争道现象日益严重,采用信号控制和平面处理等交通组织方式,已远远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城市交通存在的种种问题。
在这一背景下,立交首先在城市应用而生,并迅速的成为各国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措施之一而广为采用。
同时,为了缓解交通堵塞,不少城市在快速路的建设过程中修建了许多式样繁多的立体交叉,城市快速路的建设对缓解大城市的交通拥挤起到了积极作用,尤其是高架的快速路避开了非机动车与行人对主交通流的干扰,效果更加显著,在国内掀起了一股修建高架路的热潮。
由于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对道路交通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解决交通拥挤,越来越多的立交桥出现在各个城市,选择立交形式是立交建设中一项重要的前期工作,不同的形式将影响整个立交的投资、交通功能、社会和经济效益以及景观等各个方面。
影响高速公路立交形式选择的因素有很多,高速公路是立体交叉的,所以其布局型式的设计以及选择是否合理,对交通安全、交叉路口的通行能力的提高、行驶时间的长短以及道路功能的提高都有非常大的影响。
它不仅仅关系到交通主要线路的整体规划,还关系到周围的环境和道路的经济价值等因素。
所以城市道路立交设计对一个城市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设计方案是立交设计的基础,它决定整个立交建设的总方向,一个优秀的立交方案设计,既能保证交通流畅、安全,还能降低造价、减少用地,节省营运以及建设费用,同时还能够和环境相互协调,形成别致的景观。
二、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的规划与设计交叉口的定义道路交叉口:两条或两条以上道路的相交处。
车辆、行人汇集、转向和疏散的必经之地,为交通的咽喉。
因此,正确设计道路交叉口,合理组织、管理交叉口交通,是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和保障交通安全的重要方面。
道路交叉口分平面交叉口、环形交叉口和立体交叉口。
图2.1 平面交叉口形式2.1 交叉口规划原则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必须贯彻科学发展观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以人为本的宗旨,遵循保障安全、环境保护和不滥用土地的原则。
(1)交叉口规划必须处理好远期与近期的关系。
根据地区远期发展目标与规划交通需求确定远期规划方案,根据近期环境与交通需求作近期实施方案,避免限制远期发展所需的必要条件。
(2)交叉口规划必须处理好交通安全与交通效率的关系。
交叉口规划设计须在保障交通安全的前提之下提高通车效率,不得采用牺牲交通安全来换取提高通车效率的方案。
(3)交叉口规划必须处理好公共交通与个体交通的关系。
交叉口规划设计须执行“公交优先”的战略政策。
(4)交叉口规划必须处理好环境效益、交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
不应采用牺牲环境效益来换取其它效益的方案。
(5)交叉口规划必须处理好规划规模与用地、拆迁的关系。
远期规划用地,应根据城市实际发展需要合理选定的远期规划方案控制预留用地;近期规划用地应根据技术论证选定的近期方案、确定规划设计用地。
2.2平面交叉口的分类(1)根据相交城市道路的等级将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依照表2.1划分为特级、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五级共六个等级。
平面交叉口等级表2-1 相交路主要道路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支路I级支路II级支路快速路/ 特特/ / 主干道特特、一一、二三/ 次干道特一、二二、三三、四四支路I级/ 三三、四五五II级/ / 四五五(2)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按其交通管理控制方式划分为如下八种类别:I类——无控制平面交叉口;II类——采取相交次要道路让行(包括停车让行和减速让行)管理措施的次路让行平面交叉口;III类——采取相交主要道路优先放行的主路优先灯控平面交叉口;IV类——采取色灯周期变化控制放行管理的普通灯控平面交叉口;V类——设置中心环岛,由进入交叉口的车辆自行控制进出和绕环岛逆时针行驶管理的自控式环形交叉口(简称环交路口);VI类——设置交通岛(包括蝶式交通岛、中心环岛、剖环式交通岛等),增加进口车道数,实行渠化展宽,并由色灯周期变化控制放行管理的渠化展宽灯控平面交叉口;VII类——上跨式立交桥下(或下穿式立交桥上)的平面交叉口(简称立交桥下平面交叉口或立交桥上平面交叉口);VIII类——实施组织相交次要道路直行与左转车远引迂回行驶管理措施的远引平面交叉口。
注:允许同一个平面交叉口在不同的交通时段采取不同的管理类型。
(3)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按其平面图形划分为如下六种型式:A型——简单平面交叉口;B型——画线式渠化展宽平面交叉口;C型——蝶形交通岛式渠化展宽交叉口(简称岛式渠化平面交叉口);D型——环形交通岛式渠化平面交叉口(简称环形平面交叉口);E型——主路设中央分隔带的远引式平面交叉口;F型——主路上跨式立交桥下(或主路下穿式立交桥上)的渠化交叉口。
注:环形平面交叉口包括各种不同半径大小、不同形状(圆形、卵形、长圆形等)的全圆或剖圆(双瓣、四瓣)平面交叉口。
三、平面交叉口的设计工作3.1 平面交叉口的综合治理(1)、综合治理的背景道路交叉口是道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向道路在交叉口相互联结而构成路网,以沟通各向交通的需要。
相交道路上的各种车辆行人都要在交叉口汇集、转向、通过。
因此,车辆和过街行人、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之间,产生许多汇合点、交织点和交叉点,互相干扰严重。
故道路平面交叉路口的道路系统中通行能力最低、交通阻滞最大、行车速度降低最多、交通事故最高的地点。
有关数据表明:城市内交通事故50%—80%发生在道路交叉口及其周围地段,车辆通过平面信号交叉口的通行能力只相当于路段上的40%—70%.平面交叉口所消耗的时间约占全程时间的三分之一,所造成的延误时间80%—90%由平面交叉口所引起。
可见,交叉口是道路交通的咽喉。
道路的运输效率,行车安全、车速、运营费用和通行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交叉口的精心设计。
目前,在我国500多座城市的旧市区,一般都存在建筑密集、商业集中、街道狭窄、道路交叉口范围小和交叉口间距小,而车流、人流有多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改革的深入发展,交通量急剧增加,使道路系统特别是道路交叉口不适应交通量增长的矛盾更为突出。
因此,改善平面交叉口是非常迫切的,也是改善道路系统以适应交通需要的关键。
该课程设计对平面交叉口交通综合治理的理论与方法进行了深入探讨,认为要从消除平面交叉路口冲突点和提高路口通行能力着手,借鉴国内外先进的道路设计方法和成功的设计经验,从时间到空间上合理地进行道理交叉口的规划和设计,可以在有限的投资情况下,额外地获得相当可观的交通效益,避免和改善城市交通阻塞的状况。
(2)、综合治理的意义正是因为平面交叉口的上述特点,使得平面交叉口成为整个道路网中通行能力和交通安全的瓶颈,随着流量的增大,很多交叉口已不堪重荷,开始出现拥挤、堵塞、发生交通事故等等,所以对交叉口交通进行综合治理势在必行。
平面交叉口交通综合治理是指要在总体规划指导下,针对与交叉口相关的各种问题,因地制宜,采取适当的措施以改善交叉口的性能,做到远近结合、统一规划、逐步设计实施。
虽然交叉口改造知识着眼于交叉口本身,但是交叉口的改良效果,不仅能改善交叉口的性能,同时与道路状况的改善相联系,对于我国当前状况,加强城市道路基础设施建设,改良城市快速主干道的决策当然是必须的,但是对平面交叉口进行综合治理,无疑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