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手法学发展简史

合集下载

《推拿学》第一章推拿发展源流

《推拿学》第一章推拿发展源流

03
起源与形成
秦汉时期,推拿作为一门 独立的医学技术在民间开 始流传,主要用于治疗各 种常见病和多发病。
主要特点
以简单的按摩手法和穴位 刺激为主,强调通经活络、 调和气血。
代表人物与著作
华佗的《五禽戏》是最早 的推拿专著,对后世影响 深远。
唐宋时期的推拿
发展与繁荣
唐宋时期,推拿受到官方 和民间的广泛欢迎,逐渐 发展成为一门重要的医学 分支。
03 推拿的传承与创新
传统推拿的传承
传统推拿理论
继承了古代中医的基本理论,强 调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等学说在
推拿中的应用。
传统推拿手法
传统的推拿手法多样,包括按、摩、 推、拿、揉、捏等,强调在实践中 不断总结和提炼。
传统推拿治疗原则
遵循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原 则,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 化的治疗方案。
摩法
总结词
用手指或手掌在施术部位进行环形或直线摩动的方法。
详细描述
摩法具有温经散寒、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等作用,常用于胸腹、胁肋等部位。操作时,术者用手指或手掌在施术 部位进行环形或直线摩动,用力要轻柔均匀,避免摩擦过度导致皮肤损伤。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推拿在未来的发展
1 2
未来发展方向
随着人们对健康需求的增加和医学模式的转变, 推拿将在预防、康复和保健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
未来技术发展
未来将借助人工智能、生物技术等手段,提高推 拿的精准度和治疗效果,同时降低治疗成本。
3
未来人才培养
加强推拿专业人才的培养,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 素质和服务水平,以满足社会对推拿服务的需求。
封建社会的推拿
封建社会的推拿得到了进一步 的发展,开始形成了较为完整 的理论体系和方法技巧。

推拿学的发展简史,五千年的传承,香奈马仕品牌为经典解读

推拿学的发展简史,五千年的传承,香奈马仕品牌为经典解读

推拿学的发展简史,五千年的传承,香奈马仕品牌为经典解读推拿学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时期,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密切相关,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而日臻完善。

1.萌芽阶段(远古时期)远古时代,人类在生产活动中经常会受到各种伤害,起初,人们无意识地用手按压、拍打、抚摩伤害局部,却意外地获得使肿痛减轻或消失的效果,便逐渐地认识了按摩的作用,经过长期的实践及总结便形成了最古老的按摩疗法。

2.形成阶段(先秦两汉时期)先秦两汉时期,按摩作为一门学科已经形成,在中医学体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此时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巨著《黄帝内经》中记载了按摩可以治疗痹证、痿证、口眼歪斜、胃痛、心痛等,并描述有关按摩的工具,如“九针”中的“圆针”“鍉针”,可见当时按摩和针灸的关系密切,常常结合使用。

我国第一部按摩专著《黄帝岐伯按摩十卷》(已佚)也是秦汉时期成书。

在《金匮要略》中首次记载了“膏摩”方法。

当时神医扁鹊用按摩、针灸成功抢救尸厥患者。

3.鼎盛阶段(魏晋隋唐时期)是按摩发展史上的鼎盛阶段,最明显的标志是:按摩得到朝廷的认可,当时的太医署或太医院专门设置按摩专科,而且还开始有组织的教学工作,如隋代有按摩博士的职务;唐代在太医院即设有按摩科,按摩医生分为按摩博士、按摩师和按摩工三个等级,按摩博士在按摩师和按摩工的辅助下,教按摩生“导引之法以除疾,损伤折跌者正之”,这是我国最早的有组织的医学教育之一。

唐代蔺道人所著的《仙授理伤续断秘方》一书是我国现存最早的骨伤科专著,记载用拔伸、揣摸、捺正的方法治疗闭合性骨折,第一次系统地将按摩手法运用到骨伤科治疗之中,对骨伤按摩术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另外按摩不仅用于治疗多种常见疾病,如《唐六典》记载“按摩可除八疾:风、寒、暑、湿、饥、饱、劳、逸”,而且还用于对急症的抢救,如晋·葛洪在《肘后备急方》中就记载了用按摩治疗“卒腹痛”“卒心痛”“卒霍乱”等危急病症。

其次,按摩与导引结合,用于防病养生。

推拿发展史

推拿发展史

推拿发展史推拿是一种古老的医治疾病的方法,其历史源远流长,从我国有文字记载的年代到现在,根据各个时期的不同发展特点,大致可分为以下六个阶段:一、先秦两汉时期(公元前~~~公元220年):1、在当时的医疗方法中,推拿占有相当的地位:如远在两千余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按摩疗法就被广泛地应用于医疗实践,当时民间医生扁鹊运用按摩、针灸,成功地抢救了尸厥患者。

2、按摩与针灸的关系相当密切,常常结合使用:如“九针”中的“提针”和“圆针”是按摩工具。

3、当时已有针灸、按摩的分工。

4、第一部按摩著作《黄帝歧伯按摩十卷》在这一时期成书,到东汉失传。

5、秦汉时的《内经》有不少按摩的记载:如按摩可以治疗痹证、痿证、口眼歪斜和胃痛等。

6、治疗范围涉及:痿证、厥证、寒证、热证等。

二、魏、晋、隋、唐时期(公元220~~960年):1、当时主要医学著作:晋代:《肘后备急方》隋代:《诸病源候论》唐代:《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外台秘要》以上著作都有不少有关推拿的记载。

2、医政设施:这一时期,设有按摩专科,有了按摩专科医生。

如:隋代设有按摩博士的职务。

唐代:设有按摩博士1人,按摩师4人,按摩工16人,按摩生15人。

按摩博士在按摩师和按摩工的辅助下,教按摩生“导引之法以除疾,损伤折跌者正之”,开始了有组织的按摩教学工作。

3、治疗范围:涉及伤科、内科、五官科、小儿科及急救等方面的疾病。

4、发展了膏摩、自我按摩:在按摩时常配以药膏,以加强治疗的效果,也便于手法的充分运用。

自我按摩是养生保健,延年益寿的方法之一。

由于这一时期,我国经济、文化、交通等均有较大发展,对外文化交流出现了欣欣向荣的局面,我国医学在这一时期传入朝鲜、日本、印度等国家。

三、宋、金、元时期(公元960~~1306年)1、治疗范围更加扩大:涉及妇产科的疾病。

如:宋代医生庞安时——用按摩法进行催产。

2、重视手法的分析:如《圣济总录》P33、推拿的治疗作用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在这以前,很多医家都认为按摩有温通郁闭的作用。

1. 推拿手法学发展简史

1. 推拿手法学发展简史

第一章推拿手法学发展简史推拿手法起源于远古时代人类的生产劳动和生活实践。

因撞击、扭挫、跌损等而引起疼痛时,人们会很自然地用自己的双手去抚摩、按压受伤部位以减轻疼痛;或通过摩擦身体以抵御寒冷。

经过不断实践和总结,逐渐认识到这些抚摩、按压摩擦等动作能够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后来这便视为推拿手法的起源。

因此可以说,自从有了人类即有了推拿手法。

并在长期的实践中,推拿手法从原来简单的下意识动作,发展成为需要经过刻苦训练才能掌握的一种具有高度技巧性的医疗运动,成为中医学中别具特色的一种治疗保健方法。

推拿一词,在汉代以前称按跷、跷摩,汉代至明代多称按摩。

推拿手法治病的文字记载,始于殷商甲骨文,当时称之为“拊”。

如殷商甲骨文中,反复出现“拊”和用“拊”来治疗小腹部疾病的记载;同时,还记载了专门从事“拊”的医师姓名,例如尹、、臭、拊等。

由此可见,当时治病的手段主要是推拿手法。

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出土的《五十二病方》中记载的推拿手法有按、摩、抚、蚤挈、中指搔、刮、捏7种,由于该书随墓主下葬于公元前168年,因此,其成书应早于《内经》,是目前可见的最早记载推拿手法的书籍。

不仅如此,该书还记载了我国推拿史上最早的药摩和膏摩及形式多样的推拿工具。

帛画《导引图》中则记载了以双手搓腰、揉膝的两种自我保健推拿手法。

《内经》记载的推拿手法有按、摩、推、扪、循、切、抓、揩、弹、挟、卷等11种;同时期的(黄帝吱伯按摩)十卷被认为是最早的推拿专著,惜已佚失。

《汉书·苏武传》记载了用足踩背,救醒苏武的一种推拿方法;《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则记载了仓公淳于意以冷水拍击头部,配合针刺治疗川王之病的过程。

《金匮要略·杂病方》中详细记载了用推拿手法救治自缢的人工呼吸法,其中运用的手法有摩、捋、屈伸、按、揉、踩等6种。

这些记载大多只涉及手法的名称,对手法的具体操作方法缺乏详细描述。

晋隋唐时期,推拿在医学领域的地位较高,它不仅是医学教育的四大科目之一,而且,推拿手法还被应用到骨伤和外科疾病的治疗中,有了新的发展。

推拿手法的发展简史--王明杰

推拿手法的发展简史--王明杰

《导引图》
《推拿学》“十三五” 规划教材 吕明主编
二、推拿理论体系的建立时期
“中央者,其地平以湿,天地所以生万物也众, 其民食杂而不劳,故其病多痿厥寒热,其治宜导引按蹻。 故导引按蹻者,亦从中央出也。” 《素问·异法方宜论》
《推拿学》“十三五” 规划教材 吕明主编
三、推拿学术的发展时期
《黄帝岐伯按摩》
《汉书•艺文志》记载有《黄帝岐伯按摩》10卷(已佚), 是我国最早的按摩专著
魏晋时期
葛洪·《肘后救卒方》中记载运用按摩 手法治疗“卒心痛”的方法。 《刘涓子鬼遗方》中记载大量膏摩方。 陶弘景·《养生延命录》介绍了自我按 摩的方法:琢齿、熨眼、按目四眦等等。
《推拿学》“十三五” 规划教材 吕明主编
上篇-基础篇
第一章 推拿学发展简史
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骨伤教研室 王明杰 讲师
《推拿学》“十三五” 规划教材 吕明主编
学习目的 掌握:推拿的主要理 论著作及论述。 熟悉:“推拿”名称 的演变。 了解:推拿学历史发 展源流。
《推拿学》“十三五” 规划教材 吕明主编
一、推拿理论体系的肇始时期
1917年一指禅推拿流派丁凤山师徒合影
丁季峰(1994年)
《推拿学》“十三五” 规划教材 吕明主编
四、推拿学术的初步成熟时期
按摩医学教育和医疗体系的建立 隋
按摩博士 按摩师 120 120

1 4
按摩工
按摩生
——
100
16
15
《推拿学》“十三五” 规划教材 吕明主编
五、推拿学术的不断丰富时期
按摩导引疗法传入日本 《太平圣惠方》中的按摩疗法 《圣济总录》中的按摩疗法
成书于北宋末年(1112年),为 大型官修方书 对按摩的理论阐述 重视膏摩

推拿手法发展简史

推拿手法发展简史

五 方
东 方
地理环境及气候 天地之所始生,鱼 盐之地,海滨傍水
生活习俗
体质特点
好发 疾病
痈疡
治疗 所宜
砭石
食鱼而嗜咸 , 黑色疏理 安其处美其食
天地之所收引,金 西 玉之域,沙石之处, 陵居,华食不 脂肥 ,腠理 病生 毒药 衣而褐荐 致密 于内 方 水土刚强
北 方 南 方 中 央
天地所闭藏之处, 地高,风寒冰冽 天地所长养,阳盛, 地下、水土弱、雾 露之所聚 天地所以生万物也 众,地平以湿
陵居,乐野处 脏寒 而乳食 嗜酸食腐 食杂而不劳 致理赤色
灸焫 满病 ruò
挛痹 痿厥 寒热
微针
气血流行迟 滞不耐寒热
导引 按跷
二、先秦时期
推拿最早的记载史料见于甲骨文☆


“付” 字,即为“拊”字的初文。
《说文解字》:“拊,揗也。”“揗,摩也。”这是按摩 手法的称谓,主要用于保健或者治疗腹部疾病。
一、推拿起源
起源于人类早期的劳动与生活实践。 我们的祖先由猿变成人,将解放出
来的双手在他们充满伤痛的身躯上 进行无数次的按压、抚摸,这种简 单的出自本能的动作,就可以视为 推拿的起源。
推拿手法的发源地☆
《素问· 异法方宜论》:“中央者, 其地平以湿,天地所生万物也众, 其民食杂而不劳,故其病多痿厥寒 热,其治宜导引按蹻qiāo。故导引按 蹻者,亦从中央出也。” ☆中央——中国的中原地区(今河南一带)


《唐六典》记载:按摩除“八疾” ☆ “风、寒、暑、湿、饥、饱、劳、逸。”

唐代慧琳在《一切经音义》对按摩作了定义:

“凡人自摩自捏,伸缩手足,除劳去烦, 名为导引;若使别人握搦nuò 身体,或摩或 捏,即名按摩也。”

推拿学基础—推拿简史(推拿治疗技术课件)

推拿学基础—推拿简史(推拿治疗技术课件)

壹、宋 金 元 时 期
01 治 疗 范 围 Scope of treatment
➢ 推拿的治疗范围更加广泛,除了用于外感、眼科及急救外,突出 表现在开始运用按摩催产法
➢ 据记载宋代庞安时“为人治病十愈八九……有民家妇孕当产,七 日而子不下,百术无所效,……令其家人汤温其腰腹,自为上下 按摩,孕者觉肠胃微痛,呻吟接间生一男子”。母子皆无恙,其 家惊喜拜谢,敬之如神
壹、宋 金 元 时 期
02 手 法 研 究 Research on manipulation
➢ 不仅治疗范围广泛,而且手法也有了相应的发展,人们发现手法 方向不同,对推拿的治疗作用有一定的影响。于是开始重视对推 拿手法进行分门别类的分析研究
➢ 通过对每个具体手法的分析,使人们对推拿治疗的认识有了进一 步的提高
贰、明 代
01 按 摩 与 推 拿 并 称
• 在此时期的两本小儿推拿专著《小儿推拿方脉活婴秘 旨全书》(明代龚云林著)《小儿推拿秘要》(明代 周于藩著)最早提出了“推拿”这一概念
• 另一观点,明代儿科学家万全于一九五四年著《幼科 发挥》一书中开始提出推拿一词,比上观点提前半个 世纪
• 因此,可以说按摩又有推拿之称,正是从明代小儿推 拿的名称而开始的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贰、明 代
02 形 成 小 儿 推 拿 体 系
明代推拿疗法在治疗小儿疾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 验,形成了小儿推拿的独特体系,表现在两方面:
• 小儿推拿的穴位与成人不同,即有 点也有线和面
• 小儿推拿的手法要求“轻快柔和平 稳着实”
贰、明 代
03 著 作
• 明代有不少小儿推拿专著的问世,如《小儿按 摩经》《小儿推拿方脉活婴秘旨全书》《小儿 推拿秘诀》

推拿按摩介绍及发展简史

推拿按摩介绍及发展简史

推拿按摩介绍及发展简史什么是推拿古代称推拿为按摩、按乔,是中国起源很早的一种治病防病的养生术。

在还没有中药汤剂给人治病的时候,就已有用推拿的方法给人治病。

推拿技术发展到今天已有五千多年的历史。

在隋唐时期,甚至出现了按摩博士、按摩师等职位。

推拿疗法的理论依据是以中医的脏腑经络学说为指导的。

经络是人体内经脉和络脉的总称。

是气血运行的通路,它们在人体内彼此紧密相连,纵横交错,内通五脏六腑、外络肢体皮毛,从而构成一个完整的循环系统,起着兴气血、通阴阳、养脏腑、利关节的作用。

如果气血循经顺利运行。

那么人自然身体健康,如果气血运行受阻,人就产生疾病。

推拿疗法就是能够使经络畅通阴阳平衡,从而使人保持一个健康状态。

推拿发展到今天名门各派有几百家之多。

各种手法五花八门,但他们都要求基本动作具备有力、均匀、柔和、深透的特点。

因为,追宗溯源,所有推拿的方法均来自同一渊源。

推拿疗法是一门普遍适用于老年、青年、儿童、妇女的治疗方式,副作用少,应用范围广泛,可作为一种普遍应用的自我保健方法。

但要达到因人因病施治,对推拿大夫的要求却很高。

要得心应手地运用推拿技术不仅要了解西医学中人体骨骼、血脉、肌肉的解剖,还要掌握中医经络学说,牢记各个穴位的位置。

又说是以中医的脏腑、经络学说为理论基础,并结合西医的解剖和病理诊断,而用手法作用于人体体表的特定部位以调节机体生理、病理状况,达到理疗目的的方法,从性质上来说,它是一种物理的治疗方法。

从推拿的治疗上,可分为保健推拿、运动推拿和医疗推拿。

推拿又有“按跷”、“跷引”、“案杌”诸称号。

推拿,作为一种非药物的自然疗法、物理疗法。

的确由来巳久,有学者赞之为“元老医术”。

推拿作为以人疗人的方法,通常是指医者运用自己的双手作用于病患的体表、受伤的部位、不适的所在、特定的腧穴、疼痛的地方,具体运用推、拿、按、摩、揉、捏、点、拍等形式多样的手法,以期达到疏通经络、推行气血、扶伤止痛、祛邪扶正、调和阴阳的疗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拿、内功推拿等。
民国时期,推拿பைடு நூலகம்法的发展在总体上处于低潮。㨰法推拿流派即
是在继承一指禅推拿的基础上,于二十世纪40年代创立的。
建国后,推拿古籍的整理和出版,推拿新著和译作,推拿科研和 教育,推拿医师素质的提高等等各方面的工作都使推拿学术得到 了全面发展。 2000年以后,推拿医学进入了一个全面发展的新时期。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十三五”规划教材 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规划教材
推拿手法学
上篇
第一章
推拿手法学发展简史
上篇
第一章
推拿手法学发展简史
推拿手法起源于远古时代人类的生产劳动和生活实践。
推拿一词,在黄帝时期称为案扤,至汉代以前又称按跷、跷摩,
汉代至明代多称按摩。手法的出现应当比推拿疗法的形成更早,
惊口授心法”是最早的小儿推拿专题文献。明· 杨继洲《针灸大
成· 按摩经》是现存最早的小儿推拿著作。 清· 吴谦等《医宗金鉴· 正骨心法要旨》将正骨推拿手法归纳总结 为“摸、接、端、提、按、摩、推、拿”八法。
上篇
第一章
推拿手法学发展简史
明清时期,以手法为特色形成的流派主要有点穴推拿、一指禅推
宋金元时期对推拿手法的理论进行了全面总结,用以治疗骨伤
科疾病的推拿手法又有所发展。
上篇
第一章
推拿手法学发展简史
《圣济总录》对推拿手法进行了总结、归纳与分析。认为推拿与
导引是两门不同的学科,就推拿的含义及按法与摩法的区别进行 了阐述,并对手法的适应症和禁忌症进行了分析。 明清时期,小儿推拿形成独立体系,成人推拿形成一些流派,推 拿手法有较大发展。明· 徐用宣《袖珍小儿方》的 “秘传看惊掐
而且推拿手法比针灸、药物的使用更早。
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出土的《五十二病方》是目前可见的最早
记载推拿手法的书籍。该书还记载了我国推拿史上最早的药摩
和膏摩及形式多样的推拿工具。
上篇
第一章
推拿手法学发展简史
晋隋唐时期,推拿在医学领域的地位很高,它不仅是医学教育 的四大科目之一,而且,推拿手法还被应用到骨伤和外科疾病 的治疗中。 晋· 葛洪《肘后救卒方》记载了许多推拿手法及其运用。首次 记载的下颌关节脱位复位法。 唐· 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 养生篇· 推拿法》记有“老子推拿 法”42式,是将导引与推拿相结合,属保健推拿范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