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国土安全形势
如何认识和应对中国海洋安全形势

如何认识和应对中国海洋安全形势当今世界,海洋已经成为各国联系的纽带,是友好交往和国际安全合作的重要舞台,同时也是重要的利益交织点,海洋安全成为国际关系的一个突出焦点。
受当今时代潮流、世界力量消长、大国战略调整等全球因素影响,我国面临着较为复杂的海洋安全形势,如何构建有效的海洋安全体系,确保我国海洋安全,已成为十分迫切的问题。
当前,我国正处于海洋利益持续拓展期、国际海洋秩序深入发展期和海洋利益磨合期“三期叠加”的关键时期,妥善处理海洋问题关系我国主权、安全和发展战略机遇期,任务艰巨,使命重大。
我国在海洋上拥有30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包括南海的120多万平方公里。
除了在北部湾南口和越南达成协定,解决了北部湾的划界。
在海洋上,从北到南,从黄海、东海到南海,我国目前在海洋上面临着空前的挑战和压力。
具体有:第一,海域被瓜分。
传统的海域,比如黄海,我们传统渔场被瓜分。
第二,岛礁被占领。
如南海的岛礁被占领。
比如东海的苏岩礁,南海则更多。
第三,资源被掠夺。
特别是南海地区,1986年后越南凭借从南海攫取的油气资源一举成为石油出口国。
包括现在的钓鱼岛争端也是如此,据探测,由于钓鱼岛拥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且是良好渔场,所以背后包含着资源的掠夺。
第四,安全受到了威胁。
周边国家从海洋挤压中国,包括调整军事部署和把先进作战兵器投放到我国对面,比如在关岛和冲绳岛。
从目前的情况看,我国近海海上安全形势严峻,海洋安全对国家的影响会越来越来大,尤其对国家的军事安全、经济安全的影响越来越深。
过去这几年在海洋方面,我国无论是南海和东海的近海海上安全形势非常严峻和复杂。
“只能说我们是海洋大国,而不是海洋强国”,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建设海洋强国,这也说明我国对这方面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
十八大报告“加快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章节提出,高度关注海洋、太空、网络空间安全,积极运筹和平时期军事力量运用,不断拓展和深化军事斗争准备,提高以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能力为核心的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
中国海洋安全汇总

有关国家在南海大肆驱捕中国作业渔船、挤压 我们的活动空间,以达到主权造势的目的。从20 世纪90年代初以来,越南军警在北部湾和南沙共 抓扣中国渔船70余艘次,抓扣中国渔民250余名, 驱赶中国渔船300余艘次。菲律宾海军在南沙共对 中国渔船实施登船检查50余次,抓扣中国渔民10 余人。马来西亚海军也在南沙驱赶中国50余艘作 业渔船。
海洋国土
《 联合国 海 洋 法 公 约》规定海洋国土是沿海
国家和群岛国主权管辖范 围内的全部海域。它包括 内海、领海、毗连区、专 属经济区、大陆架等管辖 海域的海床和底土及领海 上空。
何为海权?
“海权”一词最早为修昔底德首创
“海权包括凭借海洋或通过 海洋能够使一个民族成为伟 大民族的一切东西,是国家 兴衰的决定性因素”。
我国采取的措施
海洋强国战略
海洋强国
海洋强国战略内涵
(一)海洋强国战略的指导思想、战略原 则和目标任务
服从我国“三步走”的现代化总战略,坚持 海洋经济和海洋安全同步建设的原则。
建设海洋强国应遵循以下战略原则:可持续 发展原则、陆海一体化原则、 质量效益原则、健 康协调发展原则、海洋科技先行原则、 搁置争议 共同开发原则,经济建设与安全同步原则。
南海争端 现状:域内小国纷蚕食 域外大国齐介入
中国的海洋权 益受到严重侵 犯:
一是岛屿被侵占 二是海洋资源被 掠夺 三是我渔民生命 财产受到严重威 胁
南海争端
南海争端
岛屿被侵占
◆东沙群岛完全被 台湾军队 控制; ◆西沙群岛完全由我军管辖; ◆除黄岩岛由菲律宾侵占外, 中沙群岛其余岛礁也由我军 管辖。 ◆南沙群岛情况复杂,处于 被瓜分状态,自然也成了南 海问题的焦点,也成了国际 关注的热点问题。
我国海洋形势

海洋是全球化经济的动脉和纽带,中国经济 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海洋。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中国对能源的需求急剧增加。牵扯到海洋本身的 资源占有,因此推动海洋的发展必然是经济发展 的结果,海洋国土的安全至关重要。
三、海洋国土的重要性
(三)军事安全方面
“制空权是制海权的基础,制海权是陆地安全 的基础,陆地安全才是国家安全的基础!”这一 句话深刻反映了海洋对于一个国家安全的构建的 重要性,创建安全、和平、稳定的外部环境。
关于我国海洋国土现状和 捍卫海洋权益的方略
目 录
• • • • • • 一、关于海洋问题 二、《联合国海洋公约》 三、海洋国土的重要性 四、中国海洋国土的现状 五、我国与周边国家海洋权益争端的原因 六、维护我国海洋国土权益的策略
一、关于海洋问题
• 得海权者兴,失海权者亡; 得海洋者盛,失海 洋者衰。这是历史揭示的一个鲜明的真理。 • 中国既是一个陆地大国,又是一个海洋大国, 有18000多公里海岸线,6500多个沿海岛屿,但目 前,我国周边安全形势呈现出“陆稳海动、陆缓 海急”的状态,其中东部南部海域一带局势紧张, 动荡频繁。
二、《联合国海洋公约》
3、沿海国为勘探大陆架和开发自然资源的目的, 对大陆架享有主权权利。这一权利是专属的,即: 如果沿海国不勘探大陆架或开发其自然资源,任 何人未经沿海国明示同意,均不得从事这种活动。 而且,沿海国对大陆架的权利也不取决于有效或 象征性的占领或任何明文公告; 4、规定公海自由,属于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
二、《联合国海洋公约》
世界上海洋国家占全球国家总数的一半以上, 而且大多数国家彼此相邻或相向,沿海国家的利 益往往与其相邻或相向国家的利益交织在一起。 矛盾的焦点是主权的获得或享有以及相应资 源的占有或分享。随着更多的国家批准加入《公 约》,海洋权益面临一次全面再分配,海洋权益 的斗争将越来越复杂。全世界有300多处海域出现 划界纠纷,有争议的岛屿达1000多个。世界局部 战争和武装冲突次数就达181起,其中80%与海洋 有关。
我国海洋权益面临的严峻形势

、我国海洋权益面临的严峻形势1.纷纭复杂的岛礁之争目前我国的海洋权益被严重侵犯,海洋安全形势非常严峻。
中国300多万km2海洋国土中,有150万~190万km2被相关邻国觊觎,有些水域存在争议,有的已被他国圈占多年。
从北到南,我们在黄海、东海和南海3个海域内与8个周边国家存在争议,而且还面临美国、印度等大国插手的严峻现实。
在黄海北部,中国面临与朝鲜划分各自领海、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边界的问题;在黄海南部,中国与韩国存在海洋划界争议;在东海,中国和日本、韩国之间面临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划界争议,日本这方面立场尤其强硬,排斥按照自然延伸原则划分大陆架的国际惯例,单方坚持按照中间线原则划分200海里专属经济区,严重损害我们的海洋权益和历史主权,此外,日本还一直占据中国的钓鱼岛,完全无视中国几百年来对其拥有和管辖的历史事实。
此外,南海地区海洋安全形势更为严峻。
直接卷入南海海域和岛屿争端的共有6国7方,中国与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之间要进行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划界,同时还要与越南划分相关领海、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海域。
有关国家竞相采取各种策略和手段,提出所谓国际“先占”原则,以图达到长期占领和实际控制岛屿主权的目的。
有的国家还竞相利用主权争议空当,加紧开发和掠夺中国专属经济区内的各类海洋资源,并把国际资本和公司引入其中,以此来增大问题国际化和事实占领程度。
2.区域外大国的介入较长时间以来,与我国在海权上有争议的国家出现联合趋势,加之美国、印度等域外势力和中国台湾问题牵涉其中,使我国海洋安全形势更加复杂化。
尽管有些国家存在争端,但权衡之下,南海周边国家开始在海洋争端问题上出现统一口径,联合对付我国。
表面上对中国周边海域正义持中立态度的美国,为限制中国海上力量发展和削弱中国海洋安全空间以及海洋资源,近年来不断发表所谓希望和平解决海洋争端的声明,频繁与日、韩、菲等与中国存在争议的国家举行联合海上演习,并在日、韩、菲、马、越等国之间穿针引线,怂恿他们积极扩充军备,特别是美日之间积极进行军事合作,两国在太平洋地区日益呈现合霸态势,给我国安全造成很大压力和影响。
当前中国海权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一个国家的全球性地位,都是随着这个国家海权的兴衰而变化的。
一个国家对海权控制的如何,在一定程度上也就真实体现了这个国家的经济和军事实力.目前我国所面临的国家海洋安全问题主要有:岛屿主权的、海域化分和海洋权益的维护。
第一,中国与周边国家海上划界问题复杂多变。
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可划归我国管辖的海域有近300 万平方公里。
这300 万平方公里的宽广海域为我国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海洋提供了足够的空间。
由于国家之间利益的不同或由于对国际法的解释和适用的不同也会经常发生冲突,特别是开发大陆架自然资源巨大经济利益的诱惑更使海域划界问题变得复杂。
除了渤海是我国内海外,其它海域受到地理条件的限制都与相邻、相向的周边国家存在着海域划界矛盾,同时与一些国家还存在着岛屿主权的争端。
我国政府的一贯主张是在尊重“历史性水域”的基础上,根据新出台的国际海洋法公约,对存在争议的海域进行合理、公正、公平的适当调整,以此来解决同周边国家在海洋划界问题上出现的争端,进而维护新海洋法所赋予我国的海洋权益,并最终保持亚太周边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第二,中国海洋国土屡遭侵犯,中国海防面临着周边海上力量的威胁。
中国周边强大海上军事力量的存在及其军备竞赛,一方面增加了相关国家的危机感,并增大了相关国家爆发海上冲突的可能性,对地区整体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另一方面对中国东部沿海一带的弧形区域形成了战略挤压,从而直接威胁到中国的海防安全。
依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相关规定,我国拥有领海海域38 万平方公里,可划归我国管辖的海域有近300 万平方公里,在这片海域中,这些岛屿分布广泛、相互毗邻,形成了近50 多个列岛、群岛,是天然的海上屏障,对我国国防和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是近几年以来,在我国海域内出现了岛礁被他国侵占、海域被分割、所属海域内海洋资源被掠夺等等极其严重的形势,而这种局势在我国南海诸岛和钓鱼岛的争端中表现的最为激烈。
现在世界范围中有很多中国军事威胁论,“强大的经济实力、综合国力会转化为国防实力”,现在所有人都在享受现实的“中国股”飞涨的利益,没有强大的海防,中国日益卷入世界的巨大的海洋利益就不会有实质性的保障,中国国内经济就会因资源进口和利润回流中断而发生危机,并由此阻碍中国的迅速崛起。
我国海洋国土的现状及权益捍卫的思考

2012-5-18
南京林业大学
6
《公约》实质上是对海洋的归属和管辖 公约》 的一次重新调整, 的一次重新调整, 是海洋资源和权力的一 次再分配。尽管《公约》 次再分配。尽管《公约》中有不少条项是 笼统的, 笼统的, 但它仍称得上是当代国际社会关 于海洋权益和海洋秩序的基本文件, 于海洋权益和海洋秩序的基本文件, 标志 着新的海洋国际秩序的建立。 着新的海洋国际秩序的建立。
2012-5-18
南京林业大学
12
70 年代以来, 我国的海洋国土在缩小, 因为 年代以来, 我国的海洋国土在缩小, 我们对一些属于我国的海洋国土, 仅仅停留在“ 我们对一些属于我国的海洋国土, 仅仅停留在“自 古以来”的观念上, 没能及时进行战略上的控制和 古以来”的观念上, 事实上的开发,因此, 事实上的开发,因此, 中国面临着依法维护海洋权 益的艰巨任务。 益的艰巨任务。 就目前而言, 存在“重复水域” 就目前而言, 存在“重复水域”、大陆架和岛 礁争议的重区域是在东海和南海。 礁争议的重区域是在东海和南海。
2012-5-18
南京林业大学
5
三、沿海国为勘探大陆架和开发自然资源的目的, 沿海国为勘探大陆架和开发自然资源的目的, 对大陆架享有主权权利。这一权利是专属的, 对大陆架享有主权权利。这一权利是专属的, 即: 如果沿海国不勘探大陆架或开发其自然资源, 如果沿海国不勘探大陆架或开发其自然资源, 任何 人未经沿海国明示同意, 均不得从事这种活动。 人未经沿海国明示同意, 均不得从事这种活动。而 且, 沿海国对大陆架的权利也不取决于有效或象征 性的占领或任何明文公告; 性的占领或任何明文公告 四、规定公海自由, 属于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 规定公海自由, 属于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 以上的深海海洋底乃底土“ 五、规定占世界65 %以上的深海海洋底乃底土“区 规定占世界 以上的深海海洋底乃底土 及其资源是人类共同的继承财产, 域”及其资源是人类共同的继承财产, 由国际海底 管理局代表全人类行使管理权。 管理局代表全人类行使管理权。
当前中国海权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当前中国海权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从维护和发展海权的本质来看,维护海权是确保一个沿海或海洋国家和民族的安全权、海洋空间活动自由权以及生存与发展权。
如果一个国家在一定时间内、在一定海洋区域的活动享有自由权的话,在和平时期就能够自由地在海上进行商业航行、经济开发、科学考察等活动,使本国的领海主权、海洋权益不受侵犯。
当前中国的海上安全形势比较严峻,中国海洋国土受侵犯的情况日益严重,海洋权益和资源不断受到外国侵占。
为扭转这种不利局面,就必须采取各种措施大力解决中国海权所面临的实际问题,为中国开发海洋、发展海洋经济以及走向海洋强国创造必要的前提条件。
当前中国海权面临的主要问题伟大航海家郑和曾经说过:“欲国家富强,不可置海洋于不顾。
财富取之于海,危险亦来自海上。
”当前中国海上形势极为严峻,岛礁被侵占,资源被掠夺,海道经常受到干扰,海上纠纷与争端不断,周边国家海上力量发展迅速,海洋大国又纷纷介入,向海方向成为对我安全的主要威胁。
第一,中国与周边国家海上划界任务艰巨复杂。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对领海的宽度做了明确的规定,并确定了由沿海国家管辖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法律制度,沿海国家的海上疆界由12海里领海扩大到了200-350海里宽度的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外缘,使世界上绝大多数沿海国家面临着与海岸相邻或相向国家海上划界问题。
另外在利用海洋的过程中,由于国家之间利益的不同或由于对国际法的解释和适用的不同也会经常发生冲突,特别是开发大陆架自然资源巨大经济利益的诱惑更使海域划界问题变得复杂。
因此海域划界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生效后沿海国执行该公约时突出而又艰巨的任务之一,其特点是划分海上边界的潜在矛盾表面化。
中国濒临的渤海、黄海、东海、南海的自然面积总和约为470万平方公里。
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和历史上我国对有关海域的权利以及我国的一贯主张,我国可管辖的海域约为300万平方公里。
其中除了渤海是我国内海外,其它海域受到地理条件的限制都与相邻、相向的周边国家存在着海域划界矛盾,同时与一些国家还存在着岛屿主权的争端。
中国领海安全

中国领海安全我国幅员辽阔,有960万平方公里的陆上领土,主权领海范围也达三百多万平方公里。
然而辽阔的领海在给我国带来巨大的海洋资源的同时,也使我国在海洋权益和领海主权方面面临极大的挑战。
今天,中国周边安全形势仍然十分复杂,我国的高速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领海安全变得尤为重要。
中国的四大海域: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其中除了渤海是中国的内海外,在黄海、东海和南海都与其他国家存在领海主权争议。
我国的300多万平方公里的海洋领土竟然有100多万平方公里存在“争议”,其中,黄海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有三十八万平方公里,涉及中韩朝三国;东海有七十七万平方公里,涉及中韩日,其中以中日钓鱼岛之争和大陆架争议为焦点;南海有三百五十万平方公里,涉及菲律宾、越南、马来西亚、文莱和印尼五国。
可以说我国的海域安全已经成为一个日益重要而且严重的问题,海洋安全形势不容乐观。
翻开地图,展现在面前的画面足以令人不寒而栗。
钓鱼岛已被日本实际控制,岛上有其永久性建筑,海上有常驻海巡船,海域被封锁。
南沙群岛中,属于中国控制的只有九个,其中中国大陆占八个,台湾占一个,而被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文莱等国侵占的却多达四十五个。
东南亚国家在南海领域的各类开发项目逾千个,并因此获得丰厚利益,而中国却基本被排除在外。
1、与日本的领海岛屿争端:钓鱼岛!1978年4月至6月,中日之间出现了两个有争议的问题。
一个是日本对钓鱼岛的非法占领问题,另一个是日本对琉球群岛的拥有权问题。
日方强占钓鱼岛,并声称钓鱼岛是位于冲绳岛西南的小岛屿。
钓鱼岛虽然不大,但周围石油储量30-70亿吨,年捕鱼量15万吨。
日本争夺钓鱼岛目的就是通过侵占岛屿与中国平分东海大陆架,多占中国20多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获得15万吨以上的渔业资源,攫取中国东海海底油气资源的一半多。
妄图在军事上实现"千海里防卫"的设想。
据此,将其防卫范围由冲绳向西推远300多公里,对中国沿海地区实施舰、机抵近侦察和监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捍卫主权,坚守碧蓝——中国周边地区形势之海洋形势简析摘要:目前,我国周边安全形势呈现出“陆稳海动、陆缓海急”的状态,其中东部南部海域一带局势紧张,动荡频繁。
我国的海洋国土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在应归中国管辖的近300万平方公里的海域中, 有150——190万平方公里存在着同邻国的争议。
我国是一个沿海大国,但由于种种原因, 海洋国土却屡遭侵犯, 至今仍悬而未决。
关键词:周边形势海洋国土划分争议主权一、中国海洋国土观念1、海洋国土概况中国地处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海岸线总长1.8万千米,与8个国家的大陆架或200海里专属经济区相连接,还与许多国家隔海(洋)相望。
我国濒临黄海、东海,南海,不仅拥有内海渤海,而且拥有漫长的海岸和6500多个岛屿。
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应划归我国管辖的海洋国土,除内海,领海,毗连区外,还包括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共计300余万平方千米。
辽阔的海洋国土蕴藏着丰富的渔业资源、油气矿产资源和海洋能源。
2、海洋国土观念1996年5月,国务院总理李岚清在视察祖国沿海地区时,明确提出我国人民要增强海洋国土意识,这是大势所趋,形势所迫。
我国人民对于祖祖辈辈用汗水和生命开垦和保卫的每一寸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守土意识非常强烈。
而对海洋和海洋权益则缺乏应有的关注,对海洋国土的丢失和海洋资源被掠夺,缺少应有的“疼痛感”,与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相比,反差相当明显。
[1]二、中国海洋形势由于我国大量海岸线基点未最后确定,导致领海基线尚未确定, 所以无法准确地计算出内海和领海的面积,因之我国的海洋国土面积不好确定。
我国的海洋国土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在应归中国管辖的近300万平方公里的海域中, 有150——190万平方公里存在着同邻国的争议。
我国是一个沿海大国,但由于种种原因, 海洋国土却屡遭侵犯, 至今仍悬而未决。
目前,关于海洋国土划分的争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中韩黄海划界问题黄海海域面临着同朝鲜和韩国的划界问题。
在这一带海域, 中朝、中韩之间的海洋距离均小于400 海里, 因此各方都不能单方依照《公约》划定“ 200 海里专属经济区”。
而是要依照《公约》的其它规定划界。
在这片海域的底部有一条明显的由北向南的海底谷线。
这条谷线是中国大陆架与朝鲜半岛( 包括朝鲜和韩国) 大陆架自然延伸的外部天然接壤线,依照“沿海国对大陆架行使主权权利, 并不限于二百海里。
大陆架的自然延伸扩展到二百海里以外时, 应当从大陆边的外部界线或大陆基的外部界线为界, 实际上就是以地形终止的地点, 到深海开始而言。
”的规定, 这条接壤线以西的海域理所当然地属于中国, 以东的海域才分属朝鲜和韩国。
但是朝鲜和韩国却多次宣称在这片海域内应以中间线为界。
这不仅违反《公约》的规定, 而且侵占了本应属于我国管辖的若干黄海海域。
尤其令人不能接受的是韩国与中国之间海域采用所谓的“中间线原则”, 而在与日本之间海域又承认“大陆架自然延伸原则”。
这是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绝不答应的。
图1:中韩黄海划界2、中日钓鱼岛问题东海海域最主要的是与日本有关钓鱼岛主权的争议。
由此涉及到东海大片海域和大陆架的归属和划分。
钓鱼岛及其周围的列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它位于我国东海大陆架的边缘。
其西面是中国大陆架, 东面是冲绳海槽。
我国东海大陆架到此为止, 而且其海床上沉积物与我国长江黄河下游沉积物具有直接的亲缘关系。
因此无论从历史上,还是自然上都与海槽东侧的日本硫球毫无关系。
但是日本当局无视历史, 违背《公约》的规定, 一次次挑起事端。
对此我们必须保持高度警惕。
图2:钓鱼岛与中日相对位置3、南沙群岛问题南海海域面临着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尼和文莱等国的侵占。
截止1995 年初,越南侵占我南沙群岛中的岛洲21 座, 并大部分建有军事设施;菲律宾侵占我岛屿8座,其中7座上面建有军事设施;马来西亚侵占我岛礁3 处。
印尼和文莱虽未对我南沙群岛及海域提出具体领土要求, 但是按照两国政府公布的“200 海里专属经济区”和“200海里专属渔区”文告中提出的划界主张, 我国将失去相当数量的本应属于我国管辖的海域面积。
上述各国对我南沙群岛、西沙群岛等岛屿的侵占是采取一岛、一洲、一礁逐步蚕食的手段,一旦得手, 就联合美、英、日等国, 疯狂地开采被侵占岛洲及周围海域的海洋资源。
尤其是对石油的掠夺开采。
这是中国人民绝不能容忍的。
图3:南沙群岛被各国侵占示意图4、与日本、菲律宾划界问题此外在台湾岛——黄岩岛以东海域还存在与日本、菲律宾的划界问题。
菲律宾宣称黄岩岛是位于其“200 海里专属经济区”内的“终年不能露出水面的沙滩和暗礁”。
因此菲对其拥有“海洋管辖权”。
事实上, 黄岩岛并非如菲律宾政府所说的那种海面之下的礁石,而是“四面环水, 高潮时仍能高出水面近10 个平方米的自然形成的陆地区域”。
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不仅在中国历史文献上多有记载, 而且中国政府还多次更改黄岩岛的名称, 同时作为中国岛屿被美国业条无线联盟列入其呼号表, 可见黄岩岛属中国领土的法律地位早已确定。
对此, 包括菲律宾在内的世界各国一直未有异议。
现在菲律宾公然宣称对我黄岩岛有“海洋管辖权”, 目的是将黄岩岛及其周围海域划入其“200 海里专属经济区”内。
这是对我国领土主权的公然侵犯, 理所当然地遭到中国政府以及世界各国的遣责, 必定以失败而告终。
[2]图4:台湾岛——黄岩岛5、岛链封锁中国缺乏自海入洋的前出通道。
从中国大陆前出太平洋,受到了第一岛链和第二岛链的双重军事遏制,导致中国“有海无洋”,使中国的海洋政治版图局限在近海。
目前美国在亚太地区部署有两条岛链:由阿拉斯加、阿留申群岛、日本、韩国等地的基地和驻军组成的第一岛链,它是美国在西太平洋链式部署中最严密的一条线;以关岛为中心,由驻扎在澳洲、新西兰等国的基地群组成的第二岛链。
这两个岛链不但缩小了我国海上方向的防御纵深,而且也严重制约了我国海洋发展战略的实施。
从中国大陆前出印度洋,则因南海复杂的形势而不容乐观,同时也受到马六甲海峡“卡脖”制约。
[3]图5:双重岛链三、争做海洋强国中国是陆地大国,也是陆地强国,但就海洋而言,虽然是海洋大国,但却不是海洋强国。
中韩黄海苏岩礁、中日东海钓鱼岛、中国与东盟的南沙群岛主权之争,使我国岛礁和领海面临被瓜分的危机,同时,马六甲困局和岛链封锁对中国国家安全和战略利益构成重大威胁。
2010年9月份发生的中日钓鱼岛渔船相撞,中国船员被扣留事件,以及近来的中日韩三国在我国近海海域演习事件充分表明,我国的海洋周边安全环境已经十分紧张。
国际上的不安稳因素正在蠢蠢欲动,一些霸权主义国家频频发布不善言论,企图煽动挑起与中国的对峙。
面对这样的阻碍,面对着重重挑衅,我国一直以沉稳的姿态冷静应对,从来不会陷入对方布好的陷阱。
这样冷静又不失尊严的外交政策为我们加强自身实力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在我看来,争抢自身实力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1、加强全民海洋国土意识之前我们说过,中国人民普遍海洋国土意识淡薄,只知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面积,却不知我们还有300万平方公里的辽阔海疆。
因此,当下最重要的是在中国人脑海中树立自己的海洋国土观念,让人们充分认识到海权的重要性。
在教科书中,应更多的强调我国的海洋权益,树立热爱海洋、保护海洋的新观念。
从维护我国神圣的海洋权益角度出发,向国人恩,尤其是青少年一代灌输以捍卫祖国海疆为内容的海洋国情教育。
[4]2、加强我国海洋军事实力海权在很大程度上是海洋军事力量的表现,因此,海权的关键在于军事海权。
从目前的形势来看,200海里的专属经济区使得我国长期以来坚持的“近海防御”已经不能适应中国海洋军力发展的需要其次,南海海域距离我国大陆比较遥远,中国与周边国家存在划界争端和岛礁的主权归属争议,“近海防御”显然无法解决这一问题,再次,经济全球化以后,我国外贸依存度越来越高,“海洋生命线”问题显得越来越重要,海上通道的开辟和航路的安全,非传统安全因素不断增多,远洋护航、远洋探测、远洋军事合作都是“近海防御”战略无法解决的问题。
“台独”势力不断座大,则强烈刺激着国人敏感的政治神经,建立强大海上力量的需要变得越来越现实,而“近海防御”已经很难解决这一问题。
更重要的是,长期以来,“近海防御”战略使得我国海军装备发展过于迟缓,导致周遍国家一再挑战中国的战略底线。
因此,要想在军事实力上得到提升,我认为一方面我们应该发展科学技术,另一方面就是要制定符合当今国际海权观念的,长久的军事战略。
孙子兵法中说:“自古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环境固然险恶,前路固然坎坷,但我们信奉和平,我们也从不畏缩。
我国应全面加强海防意识,从长远的角度制定适宜的战略目标,今早实现祖国的统一,经济的繁荣。
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坚守每一方碧蓝。
参考文献:[1]陈士强,孟庆全.新编高校国防教育课程.北京.海潮出版社.2007.352-354.[2]郑喜珅.论我国海洋国土面临的形势及对策.松辽学刊(自然科学版).1988,10.1-3.[3]巩建华.中国海洋形势分析与海洋政治战略评价.1-4.[4]耕夫.海的呼唤——不能忘记30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吴纯光先生海洋观念的再复述.南方国土资源.200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