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

合集下载

小学五年级下册《折形状》教学设计

小学五年级下册《折形状》教学设计

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折形状》教学设计教师: EDDA工作单位:阳光镇阳光小学《折形状》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形状和结构”中的第1课《折形状》。

教材分析:《折形状》是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1课。

本课以把纸折成不同形状为例,研究它们的承受力,引导学生发现纸的形状与它们的承受力大小有关,从而发现薄材的弯曲变形可以增大其承受力。

知道人类正是在和大自然的接触过程中,受到了启发,将其原理广泛地应用在生产和生活之中。

通过本课的学习,初步训练学生能对常见事物的本质属性进行抽象、概括,形成科学概念的能力。

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有五部分:第一部分,引导学生认识4种形状,指出物体都是由这4种基本形状构成的,课文用图片分别表示出锥、柱、台、球以及它们的分割体,表示出4种基本形状及它们的一些变体,供学生观察、研究。

第二部分,指导学生分析一些物体的形状以及这些形状的优势,课文分别展示了与乌龟、仙人柱两种生物形状相似的人造物,引导学生分析这些形状的好处,为下一步探究形状与承受力的关系做好铺垫,同时渗透了仿生学中模拟生物形状的建构方法。

第三部分,指导学生探究物体形状与承受力大小的关系。

课文以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你能用A4纸托起一块红砖吗?”为引子,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并借助卡通人之口,提醒学生按照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进行研究,即先预测、再实验。

课文插图中的制作场景意在启发学生把纸折成形状不同的纸筒,从而引导学生在猜测、实验、交流中,体会到材料的弯折可以增大其结构的承受力。

第四部分,指导学生进一步观察身边各种各样的物体,明白哪些地方应用了前面所学的科学道理,课文中提到的有柱状钢管、瓦楞纸、鸡蛋座、酒架、铁轨、空心水泥管,预示着生活中有许多这样的例子。

第五部分,指导学生认识蛋壳具有较大的承重力,加深学生对形状与承受力关系的认识,拓展学生的研究视野。

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小学五年级的学生。

苏教小学科学五下《2.2.搭支架》word教案(3)

苏教小学科学五下《2.2.搭支架》word教案(3)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课堂实录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2.搭支架本课通过指导学生探究不同形状的支架稳固程度不同,三角形结构稳固、结实、所用材料最少;正方形和六边形结构可以在中间加上横粱,构成三角形,增加它的牢固程度;向学生渗透浅显的结构力学知识,使学生能够解释各种建筑结构的道理。

本课的教学内容可以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指导学生观察生活中各种支架结构的建筑,发现并提出问题,激起学生对什么样的支架最坚固的问题的研究。

第二部分是组织学生动手搭建各种平面支架,如三角形、长方形、梯形、五边形、六边形等,通过动手摇一摇,晃一晃,比较哪种形状的支架对稳固,从而使学生发现三角形的支架不容易变形、对稳固。

第三部分是指导学生运用三角形支架不容易变形的原理,进行搭建高塔(立体支架)的比赛,并用螺母作为重物测试各组高塔的承重力和稳定性,进一步体会三角形结构的稳定性。

第四部分是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解释周围常见建筑的结构特点,进一步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与社会发展带来好处。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我们尽可能选择学生身边的材料,用简便易行的方法指导学生搭建支架,可以给学生准备一些塑料吸管、打孔器、大头针、一个小纸盒和一些大小相同的螺母。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过程与方法●能够提出生产生活中与结构有关系的问题,并设法解释;●初步学会搭支架的方法。

知识与技能●知道不同三角形结构不容易变形;●了解三角形结构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自主设计、自主发现的乐趣;●意识到小组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一、导入。

1.(教师先出示艾菲尔铁塔的图片,再出示文字介绍)提问:你们认识图中的建筑吗?它的结构有什么特点?2.学生回答。

3.教师介绍:艾菲尔铁塔建于1889年由建筑师艾菲尔所设计,全塔高307米,是巴黎及法国的标志。

塔楼分三层,一、二楼有餐厅、咖啡座等,三楼是眺望台,在天晴的日子可从此远眺七十公里以外的巴黎近郊地区。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第一节折形状闽南师范大学化学与环境科学系科学教育陈乔芳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常见地四种形状知道物体地形状不同承受力地大小也不同知道不同形状在生活、生产中地广泛应用、过程与方法能够就纸地形状与承受力大小地关系提出问题,并通过实验搜集证据解决问题能够预测不同形状地物体承受力地大小初步学会改变纸地形状,增大承受力地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与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地乐趣欣赏自然界生物奇妙地形状和结构,体会科学知识就在身边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探究物体形状和承受力大小地关系、教学难点控制好不同形状地纸筒地承受力对比试验三、教学准备纸,双面胶,鸡蛋,等四、教学过程、实验导入大家看,老师手上有一张纸,一张薄薄地纸能够轻易地被拉伸,也容易弯曲,你看,它连自己地重量都不能承受.(老师演示:将纸放在两叠书之间,纸张会弯曲)那么我们能用这张纸托起我们地科学书吗?(提问,请同学上台演示,同学将纸张折成形状托起科学书)为什么把这张纸折起来,就能承受一本书地重量了呢?(把纸折起来,改变了它地形状,增大了承受力)很好,那我们今天这节课就一起学习一下折形状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认识四种基本形状我们知道物体有各式各样地形状,比如说乒乓球、书本、圣诞帽、冰激凌、水杯(放映一下图片分析图片地形状,点出四种基本形状)由锥,台,柱,球种物体地基本形状,同学们再看看这组图片,谁能说说这些物体都是由哪些形状构成地?(交流、分析),从这些图片我们可以看出生活中大多数物体是由锥,台,柱,球种物体地基本形状构成地,有没有同学想过这样地形状有什么好处呢?(增大承受力)没错,道理和这张纸一样,当我们折成圆柱形时,就可以承受一本科学书地重量,因为物体具有一定地形状可以增大物体地承受力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研究物体地形状与承受力地关系大家再想想,想承受这本科学书纸可以折成圆柱形,还能折成什么形状呢?(三角形……)三角形是一个平面结构,他自己都站不住,那它可以承受我们地科学书吗?(不行)所以我们应该怎么说(三棱柱)我们可以通过折形状比如说三棱柱,就可以支撑我们地科学书,同学们看这是什么形状?(三棱柱),为了简单记录呢,同学们看到这个面,这个叫横截面,从横截面看,他是一个什么形状啊,(三角形)老师先记录一下,所以我们可以折成横截面为三角形地纸筒,还有折成什么形状呢?(横截面为圆形地纸筒)还有吗?(横截面为正方形地纸筒,横截面为五边形地纸筒)这四个形状呢需要同学们一定会制作地,那剩下一个形状呢?需要同学们发挥你们地想象力,折成各种不同地形状.在这形状地时候需要注意一下几点: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纸张地高度统一为纸地一半纸张地厚度为两层纸纸张边缘需要留一个空隙来粘贴双面胶,使形状固定纸张不允许裁剪听明白了吗?那现在同学们就一起来折形状,老师给你们分钟地时间..老师看到同学们基本上都折好了,那现在老师请同学们说一说,你还折成其他什么形状呢?(横截面为六边形,七边形..地纸筒)形状是多种多样地,折完形状我们该干什么呀?放书本检验它是否像同学们说地能承受科学书地重量对不对?在做实验之前我们有一个非常重要地步骤,是什么呢?进行猜想.现在呢,同学们可以猜想一下你们折好地形状能承受几本科学书,把你们地猜想填入在这张表格中,然后再进行实验,实验结束之后呢,也要将实验结果填入到这张表格中.然后小组讨论一下,看看你们能从实验数据中能得出什么结论?好,现在小组进行实验.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老师巡视了一周发现,有同学是这么记录地,他说他用三棱柱承受了三本书倒了,她记录这个三棱柱能承受三本书,你们觉得对吗?(不对,为什么?因为它承受三本地时候已经倒了,说明它承受不了三本书地重量,只能承受两本书地重量)所以在记录地时候同学们要搞清楚这个问题...老师已经看到第二组已经完成了实验,其他小组也陆陆续续完成了实验,现在请小组汇报一下结果...,交流得出实验结论: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物体地形状不同,承受力不同.()、圆柱形地承受力最大,为什么呢?(圆形曲面在外力地作用下内力是沿整个表面均匀扩散和分布地,所以承受力最大)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边数越多,承受力越大、形状在生活和生产中地应用现在你们知道书本第页这些物体为什么会有不同形状了吗?(改变形状可以改变它地承受力)不仅在生活中应用形状改变承受力地性质,在生产中也广泛地被应用.(展示课本地图片)而且还可以节省材料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探究鸡蛋地承受力我们都吃过鸡蛋,鸡蛋是什么形状地?这个形状有什么好处(增大承受力)那你们想知道鸡蛋地承受力有多大吗?我们来看一段视频(播放一段鸡蛋承受一个人重量地视频,通过视频了解鸡蛋地承受力)说说这段视频地收获(鸡蛋地曲面结构使鸡蛋地承受力大大增加)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五、小结谁来说说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大多数物体是由锥,台,柱,球种物体地基本形状构成地,改变形状可以改变物体地承受力,边越多承受力越大,圆柱形承受力最大....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六、板书设计主板书、种基本形状:锥,台,柱,球、物体地形状不同,承受力也不同、边数越多,承受力越大、圆柱形承受力最大副板书。

新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第2课《搭支架》教案教学设计

新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第2课《搭支架》教案教学设计

新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第2课(搭支架)教案教学设计由桂馥兰香于 2022-3-24 11:15 编辑〔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2.搭支架课程标准:了解猜测或推测与经探究证实的结论是不同的。

了解在探究的各个环节,需要探究者之间相互合作、交流与分享。

教学目的:过程与方法1. 能够分析稳固性结构的特点。

2. 能够比拟不同结构的稳固性。

3. 能够设计并制作立体支架。

科学知识1.了解不同的形状结构稳固性不同,了解三角形结构不简单变形。

2.了解三角形结构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1. 体验自主设计、自主发觉的乐趣。

2.意识到小组合作的重要性。

学习成果:估计学生能够:了解不同的形状结构稳固性不同,了解三角形结构不简单变形能够比拟不同结构的稳固性。

能够设计并制作立体支架。

了解三角形结构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学习成果评价概念开展层次1:了解不同的形状结构稳固性不同。

层次2:了解不同的形状结构稳固性不同,了解三角形结构不简单变形。

层次3:了解不同的形状结构稳固性不同,了解三角形结构不简单变形,并了解三角形结构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探究能力:层次1:不能够比拟不同结构的稳固性。

层次2:能够比拟不同结构的稳固性。

层次3:能够比拟不同结构的稳固性,并能够设计并制作立体支架。

教学材料:吸管、大头针、剪刀、透明胶、细线等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设计教学效果一、集中话题1. 出示书上的图片提问:这些物品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呢?他们有什么共同特点吗?2. 分组商量,汇报想法,相互评议。

3.揭题:〔板书课题〕二、探究和调查1.谈话:下面我们就用桌上的塑料管来搭支架,各组同学相互合作搭出各种不同形状的支架,比拟哪种形状的支架最稳固。

用塑料管搭支架时我们可以用哪些连接方法呢?2.学生答复。

教师补充介绍连接方法。

3.学生动手搭支架。

4.汇报研究成果。

5.提问:你能使这些简单变形的支架也稳固吗?6.学生活动。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2.3.建桥梁word教案1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2.3.建桥梁word教案1
6.学生汇报。
7.组织学生分组使用瓜皮,建造承受力大的桥梁。
8.分组展示结果,比较、发现其中的秘密。
三、回顾解释
1.提问: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吗?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用吗?今天的桥梁比古代的桥梁如何?说明什么呢?
2.回家后继续研究桥梁的秘密。有兴趣的可以使用其他材料搭建承受力大的桥梁。
通过观察、分类、讨论活动引发学生对桥梁的探究兴趣。了解常见的桥的特点。
同样的一个内容,就因为改变了教学方法,取得了截然不同教学效果。以前的教学过程虽然循循有序,然而是教师的表演,限制了学生的自主活动,束缚了学生的思维。而在这一堂课中学生成了主角,他们的知识主要通过自己的操作、观察、分析、概括得来的,是自主、合作学习的结果。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使他们把学习看成一种乐趣。
研究三座桥的承受力大小差异。
教学难点
建“瓜皮桥”。
教学过程
反思与讨论
一、认识桥的特点,并按不同的标准给桥分类
1.出示一组有关桥的图片
谈话:它们都是什么桥?用什么材料建造的?
2.提问:桥梁的结构一般由哪几部分组成?
3.讨论、汇报,教师适时板书。
4.出示桥梁卡片
提问:这么多形态各异的桥梁,你们按不同标准给它们分类吗?
5.学生讨论并分类。
6.学生汇报分类结果及分类标准。
二、设计各种形状的桥梁
1.出示书上的三种桥梁图
谈话:请同学们猜测一下,你认为哪种形状的桥梁承重力最大,为什么这么认为?
2.学生讨论、猜测。
3.提问:实验时要注意写什么?
组织学生分组建造桥梁,并比较其承受力。
4.学生汇报结果。
5.提问:你觉得桥梁的承重力跟什么因素有关?
初步学会搭建几种桥梁。

小学五年级科学(苏教版)下册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知识点整理

小学五年级科学(苏教版)下册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知识点整理

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1 折形状1、物体具有可见的形状和结构,不同的形状和结构,承受力的效果不同,在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2、物体有各种形状,但大多数是由锥形、台形、柱形、球形四种基本的简单形状构成的。

这些形状又可以被切成一半或更小些,用来组成其他形状。

3、形状结构是指能够承受一定外力作用,不会发生形状和大小改变的构造。

改变物体的形状结构可以改变物体承受力的大小。

4、把薄的材料用不同的方式折叠或弯曲,可以提高材料的承受力。

而且折叠或弯曲的形状不同,其承受力也是不相同的。

5、圆柱形承受力最大,因为圆柱没有角,任何加在上面的重量都会均匀的分布。

6、材料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有关,像纸这样的薄形材料抵抗弯曲的性能都较差,增加厚度能显著提高材料的抗弯曲能力。

材料越厚,抗弯曲能力越强。

7、细细的麦秆能够支持得住比它重得多的麦穗,是因为它是空心的。

其科学道理是圆筒形结构承受力强。

8、鸡蛋是一种薄壳结构,能把压力均匀地分散到各处。

9、纸包装箱用的材料叫瓦楞纸,它由三层或五层薄纸板构成,中间的一层或两层是瓦楞形的,这种结构使纸板的抗弯曲能力增强。

10、人们从一些动植物的形状中得到启发,设计了柱状钢管、瓦楞纸、薄壳结构的建筑等。

11、请说说为什么有些钢材或铝材要做成“T”“U”“L”“工”或“口”字形状?答:因为这些形状的改变在效果上等同于增加了薄形材料的厚度,而用的材料并没有增加,这样就达到了既省材料,又能有好的效果,一举两得。

2 搭支架1、通常,结构由支架构成,三角形支架最稳固、结实,所用材料也最少。

不稳定的结构,可以通过架梁的方式增加其三角形结构,使它变得稳定。

2、铁塔、高压线塔、石油井架、起重臂等都设计成三角形支架结构,都运用了三角形结构最稳定的原理。

3、被称为“钢铁巨人”的艾菲尔铁塔在法国巴黎。

4、三角形和四边形是最基本的框架,其中四边形框架容易变形,而三角形框架的稳定性最好。

3 建桥梁1、桥梁是由桥墩和桥面组成的。

苏教版 五年级科学下册 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

苏教版 五年级科学下册 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

为了检测它们的承受力,纸筒上下两边要平, 胶带要把缝隙黏牢固,不能留缝。
形状 圆形筒
预测承角形筒
正方形筒
你知道吗?
圆形纸筒承受力最大!因为它没有角, 任何加在上面的重量都会均匀地分散开来。 所以圆筒的每一点承受力并不大,而整体却 能承受很大的力。
把薄的材料弯曲或折叠,可以提高材料 的承受力。折叠或弯曲的形状不同,其承受 力也不相同。 改变材料的形状,能改变材料的抗弯曲 的能力。
同学们,你们能说出下面物体是什么形状的吗?
圆锥体
圆柱体
立方体
大多数 物体都是 有这4种基 本形状组 成的。
球体 台
下面这些物体都是由哪些形状构成的? 这样的形状有什么好处?
你能用一张A4复印纸 托起一本书吗?(要 保证红砖离桌面15厘 米以上)你又是怎么 做到的?
卷成 筒的 A4纸
A4纸
我们来研究形状和承受力的关系,我们 该如何研究呢?
比一 比
看哪个小组搭的支架所用的材料最少,而且比较稳固。
知识拓展
课下留心观察身边常见的建筑物支架结构,说说它们有什么特点?
总结
1、支架的定义: 是指起到支撑作用的构架 2、支架的特点: 主要以三角形为主进行设计 3、支架的形状: 三角形,正方形,五边形和六边形等等 4、搭建平面支架的步骤: (1)、画出设计草图。 (2)、选择制作材料和连接物,确定合适、牢固的连接方法。 (3)、测量支架的稳定性。 5、支架的稳固性:三角形支架最稳固、结实,所用材料也最少。 6、增加支架稳固的方法: 通过架梁的方式增加其三角形结构
[空心杆子抗弯能力最强]
在材料和横断面积相同的情况 下,同样的空心杆能够做得比实心 杆粗些;由于空心杆分布在外面的 材料比实心杆多,它的抗弯能力自 然要比实心杆强多了。人们受到启 发在建造房屋时,把一些高大的柱 子和一些杆子都做成空心的;在机 器制造业中,人们用钢管和铁管来 做承压抗弯的架子。杆件细而长时 才能做成空心的,粗且短时就没有 什么优越性了。

苏教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2.2.搭支架》精品教案(3)

苏教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2.2.搭支架》精品教案(3)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课堂实录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2.搭支架本课通过指导学生探究不同形状的支架稳固程度不同,三角形结构稳固、结实、所用材料最少;正方形和六边形结构可以在中间加上横粱,构成三角形,增加它的牢固程度;向学生渗透浅显的结构力学知识,使学生能够解释各种建筑结构的道理。

本课的教学内容可以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指导学生观察生活中各种支架结构的建筑,发现并提出问题,激起学生对什么样的支架最坚固的问题的研究。

第二部分是组织学生动手搭建各种平面支架,如三角形、长方形、梯形、五边形、六边形等,通过动手摇一摇,晃一晃,比较哪种形状的支架对稳固,从而使学生发现三角形的支架不容易变形、对稳固。

第三部分是指导学生运用三角形支架不容易变形的原理,进行搭建高塔(立体支架)的比赛,并用螺母作为重物测试各组高塔的承重力和稳定性,进一步体会三角形结构的稳定性。

第四部分是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解释周围常见建筑的结构特点,进一步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与社会发展带来好处。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我们尽可能选择学生身边的材料,用简便易行的方法指导学生搭建支架,可以给学生准备一些塑料吸管、打孔器、大头针、一个小纸盒和一些大小相同的螺母。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过程与方法●能够提出生产生活中与结构有关系的问题,并设法解释;●初步学会搭支架的方法。

知识与技能●知道不同三角形结构不容易变形;●了解三角形结构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自主设计、自主发现的乐趣;●意识到小组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一、导入。

1.(教师先出示艾菲尔铁塔的图片,再出示文字介绍)提问:你们认识图中的建筑吗?它的结构有什么特点?2.学生回答。

3.教师介绍:艾菲尔铁塔建于1889年由建筑师艾菲尔所设计,全塔高307米,是巴黎及法国的标志。

塔楼分三层,一、二楼有餐厅、咖啡座等,三楼是眺望台,在天晴的日子可从此远眺七十公里以外的巴黎近郊地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
第一节折形状
闽南师范大学化学与环境科学系科学教育陈乔芳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常见的四种形状
知道物体的形状不同承受力的大小也不同
知道不同形状在生活、生产中的广泛应用
2、过程与方法
能够就纸的形状与承受力大小的关系提出问题,并通过实验搜集证据解决问题能够预测不同形状的物体承受力的大小
初步学会改变纸的形状,增大承受力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与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的乐趣
欣赏自然界生物奇妙的形状和结构,体会科学知识就在身边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探究物体形状和承受力大小的关系
2、教学难点
控制好不同形状的纸筒的承受力对比试验
三、教学准备
A4纸,双面胶,鸡蛋,PPT等
四、教学过程
1、实验导入
大家看,老师手上有一张A4纸,一张薄薄的A4纸能够轻易的被拉伸,也容易弯曲,你看,它连自己的重量都不能承受。

(老师演示:将A4纸放在两叠书之间,纸张会弯曲)那么我们能用这张A4纸托起我们的科学书吗?(提问,请同学上台演示,同学将纸张折成形状托起科学书)为什么把这张纸折起来,就能承受一本书的重量了呢?(把纸折起来,改变了它的形状,增大了承受力)很好,那我们今天这节课就一起学习一下折形状
2、认识四种基本形状
我们知道物体有各式各样的形状,比如说乒乓球、书本、圣诞帽、冰激凌、水杯(放映一下图片分析图片的形状,点出四种基本形状)由锥,台,柱,球4种物体的基本形状,同学们再看看这组图片,谁能说说这些物体都是由哪些形状构成的?(交流、分析),从这些图片我们可以看出生活中大多数物体是由锥,台,柱,球4种物体的基本形状构成的,有没有同学想过这样的形状有什么好处呢?(增大承受力)没错,道理和这张A4纸一样,当我们折成圆柱形时,就可以承受一本科学书的重量,因为物体具有一定的形状可以增大物体的承受力
3、研究物体的形状与承受力的关系
大家再想想,想承受这本科学书纸可以折成圆柱形,还能折成什么形状呢?(三角形……)三角形是一个平面结构,他自己都站不住,那它可以承受我们的科学
书吗?(不行)所以我们应该怎么说(三棱柱)我们可以通过折形状比如说三棱柱,就可以支撑我们的科学书,同学们看这是什么形状?(三棱柱),为了简单记录呢,同学们看到这个面,这个叫横截面,从横截面看,他是一个什么形状啊,(三角形)老师先记录一下,所以我们可以折成横截面为三角形的纸筒,还有折成什么形状呢?(横截面为圆形的纸筒)还有吗?(横截面为正方形的纸筒,横截面为五边形的纸筒)这四个形状呢需要同学们一定会制作的,那剩下一个形状呢?需要同学们发挥你们的想象力,折成各种不同的形状。

在这形状的时候需要注意一下几点:
(1)纸张的高度统一为A4纸的一半
(2)纸张的厚度为两层A4纸
(3)纸张边缘需要留一个空隙来粘贴双面胶,使形状固定
(4)纸张不允许裁剪
听明白了吗?那现在同学们就一起来折形状,老师给你们5分钟的时间。

老师看到同学们基本上都折好了,那现在老师请同学们说一说,你还折成其他什么形状呢?(横截面为六边形,七边形。

的纸筒)形状是多种多样的,折完形状我们该干什么呀?放书本检验它是否像同学们说的能承受科学书的重量对不对?在做实验之前我们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步骤,是什么呢?进行猜想。

现在呢,同学们可以猜想一下你们折好的形状能承受几本科学书,把你们的猜想填入在这张表格中,然后再进行实验,实验结束之后呢,也要将实验结果填入到这张表格中。

然后小组讨论一下,看看你们能从实验数据中能得出什么结论?好,现在小组进行实验。

老师巡视了一周发现,有同学是这么记录的,他说他用三棱柱承受了三本书倒了,她记录这个三棱柱能承受三本书,你们觉得对吗?(不对,为什么?因为它承受三本的时候已经倒了,说明它承受不了三本书的重量,只能承受两本书的重量)所以在记录的时候同学们要搞清楚这个问题。

老师已经看到第二组已经完成了实验,其他小组也陆陆续续完成了实验,现在请小组汇报一下结果。

,交流得出实验结论:
(1)、物体的形状不同,承受力不同。

(2)、圆柱形的承受力最大,为什么呢?(圆形曲面在外力的作用下内力是沿整个表面均匀扩散和分布的,所以承受力最大)
(3)、边数越多,承受力越大
4、形状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现在你们知道书本第16页这些物体为什么会有不同形状了吗?(改变形状可以改变它的承受力)不仅在生活中应用形状改变承受力的性质,在生产中也广泛的被应用。

(展示课本的图片)而且还可以节省材料
5,探究鸡蛋的承受力
我们都吃过鸡蛋,鸡蛋是什么形状的?这个形状有什么好处(增大承受力)那你们想知道鸡蛋的承受力有多大吗?我们来看一段视频(播放一段鸡蛋承受一个人重量的视频,通过视频了解鸡蛋的承受力)说说这段视频的收获(鸡蛋的曲面结构使鸡蛋的承受力大大增加)
五、小结
谁来说说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大多数物体是由锥,台,柱,球种物体的基本形状构成的,改变形状可以改变物体的承受力,边越多承受力越大,圆柱形承受力最大。

六、板书设计
主板书
1、4种基本形状:锥,台,柱,球
2、物体的形状不同,承受力也不同
3、边数越多,承受力越大
4、圆柱形承受力最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