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渡段填筑技术交底
过渡段路基填筑技术交底

过渡段路基技术要求过渡段类型主要有:桥路过渡段、路堤与横向结构物(立交框构、箱涵)过渡段、隧路过渡段、堤堑过渡段、桥桥或桥隧过渡段、半填半挖路基及不同岩土组合的横向过渡段等。
过渡段与相邻路堤和锥坡按水平分层同时填筑,填料虚铺厚度控制在20cm以下,压实遍数由试验确定。
过渡段范围内的级配碎石碾压采用振动压路机,遵循先轻后重、先慢后快、先静压后振动的原则,大型压路机能碾压到的部位,其填筑施工同路基基床底层施工工艺,大型压路机碾压困难时,用小型振动压路机进行碾压,碾压遍数由试验确定。
一、过渡段级配碎石填筑工艺见图。
过渡段级配碎石填筑施工工艺流程图1、桥路过渡段(1)填方桥台图“桥路过渡段形式二”适用于驻马店以南第四系地层较薄的正线地段。
无砟轨道路基(路堤)与桥相连接不小于4h+b2+5(形式二的倒梯形,b2≥5.0m)范围内、且不小于20m的路基基床表层采用级配碎石+5%水泥。
基床表层以下过渡段底宽5m的倒梯形部分采用级配碎石填筑并掺入5%水泥,其填筑压实标准应满足K30≥150MPa/m,Ev2≥80MPa,Evd≥50MPa,Ev2 /Ev1≤2.3,n<28%的要求,且级配碎石粒径与级配应满足规范中的要求。
桥台基坑回填混凝土,桥台与路基结合部设厚0.2m带排水槽的渗水墙,渗水墙采用C15无砂混凝土块砌筑,厚20cm。
渗水墙底部设直径100mm的透水管,将渗流水横向排出路基外。
过渡段路基填筑前,应采用冲击碾压技术进行地基的填前压实,但受既有建筑物影响(如距桥台、防洪堤等50m范围的路堤段)不应使用冲击压实,改用小型振动碾压机碾压密实。
桥路过渡段形式二图1 桥路过渡段形式(2)挖方桥台台尾为土质、极软岩或强风化硬质岩路堑时,桥台基坑回填C25砼,基坑外路堑表层20m范围内换填级配碎石掺5%水泥;基床底层底宽5m的倒梯形范围内填筑级配碎石掺5%水泥,其压实标准应满足K30≥150MPa/m,Ev2≥80MPa,Ev2/ Ev1≤2.3,Evd≥50MPa,n<28%的要求,基床底层换填厚应满足相应的基床底层换填厚度要求。
桥台过渡段技术交底

过渡段A组料填筑时,采用挖掘机填筑,人工摊铺整平;碾压采用18T压路机及HZR-22B双向平板夯相结合,HZR-22B双向平板夯适用于结构物2m范围以内,压路机适用于结构物2m范围以外的过渡段施工,结构物2m之内松铺厚度18cm,结构物2m以外松铺厚度35cm。碾压时遵循先轻后重、先慢后快的原则。每层填筑完毕达到要求后,报监理工程师验收,监理验收合格后再进入下道工序施工。
≥150
每个桥台每0.9m压实层检查2点,框架桥涵每侧检查2点。
孔隙率n(%)
28
28
每个桥台每压实层检查3点,框架桥涵每侧检查3点。
4.施工工艺
4.1过渡段试验段填筑前,基坑回填必须检测合格,清除基底表面杂物,并做成两侧4%的横坡。
4.2基底处理完毕后对其进行测量,并记录好数据。测量时每一断面测3点,按中线、左路肩、右路肩布设测点。同时在台身上做好标记,以便于摊料后仍能准确定位标高。
4.3原材料在挖方段抽样检测,看是否达到A组土要求,直到符合要求方可使用。
4.4为保证松铺厚度的均匀、准确,在结构物上画好标高线,远离桥台端采用高程控制杆控制填土,压实厚度为15(30)cm。。路基填筑每侧加宽50cm,以保证路基边坡压实度。
4.5过渡段整平采用推土机粗平,平地机精平,靠近台身部分采用人工进行整平,确保填料均匀、平整。整平后再次进行标高测量,用以计算虚铺厚度。测量时要根据先前的控制桩恢复出各测点位置,以保证各测点是摊铺前所测的各点。
4.7碾压机械:结构物2m范围外采用18T大型压路机碾压,靠近结构物2m以内,采用HZR-22B双向平板夯压实。大型压路机碾压时,采用静压+振动压+静压相结合的碾压施工方法。与连接路堤的碾压面同步填筑时,碾压顺序由两侧路肩开始向中心碾压。沿线路纵向行与行之间重叠压实不应小于40cm。做到无漏压、无死角、压实均匀。先慢后快,逐步提高。振动压路机运行速度2-4km/h。静压开始后,如有凸凹不平现象,必须配合人工找平处理,保证压实均匀。平板夯夯实时,重叠面积不得小于夯板的1/3。
铁路工程路基过渡段填筑施工技术交底

施工技术交底通知单单位名称: 编号:《施工技术交底》资料――过渡段填筑一、简述因桥涵与路堤承载特点不同,为了确保路桥、路涵承载均匀,使铁路行车安全、平稳,根据《铁路路基设计规范》及新建铁路太中银路基设计图纸要求,路堤与桥台、路堤与横向结构物连接处设置过渡段。
如下图:本标段设计设有简支梁大中桥6座,框构桥3座,横向结构物28座,旅客地道1座,其中路桥过渡段12处,路涵(横向结构物)过渡段64处。
二、施工准备1、施工前对工点地形和地质进行施工复查核对工作,如与设计图不符及时通知项目部进行处理。
2、施工前进行图纸审核,充分熟悉设计图纸,如发现设计遗漏或失误及时通知项目部上报设计进行修改、完善。
3、过渡段填筑A组填料,施工前先对周边可取料源进行调查和选择,并取样由试验室试验确定,试验检测填料符合设计要求后方可进行填筑。
三、施工方法1、采用施工机械1.1挖掘机:EX300—3型1.2装载机:50型1。
3推土机:160型1。
4压路机:YZ—18D型振动压路机1.5自卸车:运载30T2、施工步骤2。
1桥台及涵洞防水层施工完毕后,人工清除基坑内杂物,采用碎石分层填筑,并采用高频冲击夯充分夯实,直至填筑至原地面标高。
2。
2根据各区段路基顶宽及原地面标高推算出过渡段A组填料区域,采用红油漆在桥台和涵身砼面上标出A组料填筑区域及过渡段分层填筑尺寸线,0.2m/道,以便填筑时进行厚度控制。
2。
2.1路桥填筑区域宽度为路基顶宽向内侧平移1m,按1:1坡比延伸至原地面,长度为基床底层顶面自桥台或涵身砼面平移5m,按1:2坡比延伸至原地面。
(详见附图1)2.2。
2横向结构物以上填土高度不大于1。
5m时,基床表层以下过渡段正梯形范围内及横向结构物顶面以上采用A组填料填筑;横向结构物顶面以上填土高度大于1.5m时,基床表层以下过渡段仅正梯形范围内采用A组填料填筑。
(详见附图2)2。
3路桥过渡段填筑前先进行透水管埋设,埋设前填筑层面须找出5%横坡。
过渡段填筑三级技术交底

新建蒙西至华中地区铁路煤运通道工程MHTJ-21标挖除换填施工三级技术交底
中国水利水电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蒙华铁路MHTJ-21标段项目经理部二工区
二O一六年四月
过渡段填筑施工三级技术交底
)当路堤与土质、软质岩石路堑连接时,应先沿地面挖成1:1.5的坡面后,再在坡
路堑基床底层换填厚度d按设计原则确定,路堑基床底层底面和路堤基床底层底面之间设置不小于10m的渐变段。
开挖回填部分的填
路堤与硬质岩路堑连接时需设置堤堑过渡段。
在路堑一侧顺原地面纵向开挖台阶,
4、不同岩土组合过渡段
1)地面坡率为1:5~1:2.5斜坡地段的半填半挖路基,挖方部分路基面以下至少
范围内需挖除换填,且满足路基基床设计要求;挖方顶面设4%的向外排水坡。
同时沿原地面挖台阶,每级台阶宽度不应小于2.0m;当地面横坡陡于1:2.5时,接陡坡路基设计台阶高度不大于0.6m。
组填料分层填筑压实,每层的虚铺厚度35cm,压实厚度为30㎝,结构。
过渡段填筑技术交底

(4)摊铺。采用推土机摊铺散料,同时人工配合机械对局部进行找平和补料。
(5)控制填料含水量。级配碎石在拌合时含水率宜略大于最优含水率,填料在现场摊铺后,采用洒水和晾晒的方式调整含水率至试验室提供的最优含水率。
4、机械碾压
精平完成后,现场技术人员进行检测,确认填筑层标高及平整度符合要求后才能进行碾压。压实顺序应按先两侧后中间,先静压后弱振、再强振的操作程序进行碾压。
大型压实机械不能压到的部位,采用小型振动压实设备分层压实。距结构物2m范围内及横向结构物顶部填筑厚度小于1m范围内应用小型压实机械压实。
各区段交接处,应互相重叠压实,纵向搭接长度不应小于2m,沿线路纵向行与行之间压实重叠不应小于40cm。靠近横向结构物的部位,宜平行于横向结构物背壁面进行横向碾压。
4、严禁机械司机违章作业。
5、严禁自卸车在便道上超速行驶,通过通视条件较差地段时一定要提前鸣笛,低速通过。
6、夜间施工有充足的照明,配合人员必须穿反光背心。
7、卸料后车辆翻斗应完全复位后再行驶,禁止边走边落。
七、环水保保证措施
1、施工前应做好临时排水设施,排水系统与原有水系相连通。
2、施工时严禁破坏征地界外的植被。
2、桥台后、涵身两侧2.0m范围外大型压路机能碾压到的部位应采用大型压路机碾压,大型压路机碾压不到的部位及桥台后、涵身两侧2.0m范围内应采用小型振动压实设备进行压实。
3、横向结构物两侧的过渡段填筑必须对称进行,并与相邻路堤同步施工。
4、掺入水泥的级配碎石应在4h内使用完毕。
5、横向结构物的顶部填土厚度小于1m时,不应采用大型振动压路机进行碾压。
路基过渡段级配碎石填筑施工技术交底

路基过渡段级配碎石填筑施工交底一、级配碎石级配范围要求颗粒中针状、片状碎石含量不大于20%;质软、易破碎的碎石含量不得超过10%;黏土团及有机物含量不得超过2%。
过渡段级配碎石范围表二、过渡段设置方式路堤与桥台连接处、路堤与横向结构物(立交框构、箱涵等)连接处、路堤与路堑连接处设置过渡段。
过渡段级配碎石不掺加水泥。
1、桥台与路堤过渡(1)路堤与桥台过渡段长度: L=5+2×(H-0.6)。
式中 L----过渡段长度(m)H----台后路堤高度(m)(2)路堤与桥台连接处设置图示:L=5+2×(H-0.6)桥台与路堤过渡段设置方式图Ⅰ-Ⅰ断面图(3)路堤与桥台连接处设置过渡段,过渡段基床表层以下采用级配碎石填筑。
桥台台背设置渗水墙,渗水墙采用C15无砂混凝土块砌筑,长30cm、厚10cm、宽15cm。
在渗水墙底部横向设高1m、厚0.5m 的中粗砂层,砂内埋设φ200mmRCP-20NG(A)渗排水管( RCP-20NG(A)材料性能:聚丙烯复合材料,管径为200mm的内支撑型圆形管材,脆化温度-45°,环刚度≥32KPa)将渗水排出路基以外。
无砂混凝土块技术要求2、路堤与横向结构物(立交框构、箱涵等)连接处路堤与横向结构物(立交框构、箱涵等)连接处应设置过渡段。
过渡段长度: L=2+2×(H-h1);高度不高于结构物顶标高。
除横向结构物顶面距地面高度小于1.0m且不足路堤高度的1/2时不设置过渡段外,其它情况均设置过渡段。
路堤与横向结构物过渡段设置方式图Ⅱ-Ⅱ断面图坡脚坡脚路堤与斜交横向结构物过渡段设置平面示意图(横向结构物顶与路肩高差小于2.5m)当构筑物轴线与线路中线斜交时,首先采用级配碎石填筑斜交部分,然后再设置过渡段,过渡段尾部应与线路垂直。
(如上图)3、路堤路堑过渡当路堤与路堑连接处为坚硬岩石路堑时,在路堑一侧顺原地面纵向开挖台阶,台阶高度≥0.6m ,并应在路堤一侧设置过渡段,过渡段采用级配碎石填筑。
过渡段回填交底

路基填筑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2.1工程简介本试验段路基起止桩号为DKxxx+376.09~DK172+835,全长458.91m。
试验段内包括桥路过渡段、路隧过渡段、涵路过渡段、路基正线段,其中桥路、涵路、隧路过渡段长度均为20m。
桥路过渡段基床表层采用级配碎石掺5%水泥,基床底层采用级配碎石掺3%水泥。
路隧过渡段接隧道仰拱及填充层前5m基床采用C25混凝土,其余部分采用级配碎石掺5%水泥。
涵路过渡段基坑采用C25混凝土回填,基床表层采用级配碎石掺5%水泥,基床底层为级配碎石掺3%水泥。
路基正线段机床表层为级配碎石掺5%水泥,基床底层采用A、B组填料,基床底层以下为A、B、C组填料。
2.2技术标准1、铁路等级:客运专线2、正线数目:双线3、正线间距:5.0m4、速度目标值:设计速度250km/h,预留提速条件5、设计竖向荷载:“ZK活载”6、轨道类型:CRTS-Ⅲ型板式二、作业内容1.过渡段基底的验收及处理。
2.桥台台背基坑混凝土回填。
3拌制水泥级配碎石。
4.台背渗水设施施工。
5.过渡段分层摊铺。
6.分层碾压。
7.检测。
8.养护。
三、质量标准及验收方法1.过渡段级配碎石填料粒径、级配及质量应符合施工图要求。
碎石颗粒中针状、片状碎石含量应不大于 20﹪;质软、易破碎的碎石含量不得超过 10﹪;黏土团及有机物含量不得超过2﹪,过渡段用碎石的级配范围在料场抽样进行室内试验,并在每层的填筑过程中目测检查级配有无明显变化,试验结果应符合表3.1的规定。
表3.1 过渡段用碎石级配范围表2.基床表层以下过渡段两侧及锥体填料应符合施工图要求,填筑前应对取土场填料进行取样检验;填筑时应对运至现场的填料进行抽样检验。
当填料土质发生变化或更换取土场时应重新进行检验,其检验应符合表3.2规定:表3.2 基床表层以下过渡段两侧及锥体填料复查项目及频次注:表列数字为进行一次试验的填料体积。
检验方法:按《铁路工程土工试验规程》(TB10102)规定的试验方法检验。
路基与涵洞(桥台)过渡段技术交底

路基与涵洞(桥台)过渡段技术交底施工技术交底书工程名称:交底部位:路基过渡段交底编号:施(技)LJ-006交底单位:接受单位:编制:审核:技术负责人:施工技术交底项目名称:编号:施(技)LJ-006单位工程名称交底日期分部工程名称分项工程名称交底内容:一、技术交底范围本次技术交底仅适用于xx段路基基床底层填筑工程。
二、施工准备1、过渡段地基加固工程宜在涵洞(桥台)基础施工前完成。
2、过渡段的涵洞(桥台)的基坑应以混凝土回填或以级配碎石分层填筑,并用小型振动设备碾压。
3、过渡段路堤基底原地面应平整后,用压路机碾压碾压密实,其压实质量应满足K≥150MPa/m。
304、过渡段施工前,应根据场地情况,采取相应的防排水措施。
确保降水及地表径流对过渡段施工无不利影响。
三、路堤与涵洞过渡段设置形式及填筑施工1、当涵洞顶面至路肩距离h≥2.0m时,采用倒梯形过渡段,过渡段纵向总长度不小于2倍基床表层以下路堤高度+2m,且不小于20m。
在涵洞顶面及两侧各1.5m范围和距基底2m向上按1:2的坡度至基床表层底范围填筑掺3%水泥的级配碎石,涵洞横向以外填料与相邻路堤相同,如图3-1设置。
图3-1 路堤与横向结构物过渡段设计图2、当涵洞顶面至基床表层顶面距离h≤1.0m时,如图3-2设置。
图3-2 路堤与横向结构物过渡段设计图3、当涵洞顶面至基床表层顶面距离h>5.0m时,如图3-3设置。
图3-3 路堤与横向结构物过渡段设计图4、路堤与涵洞过渡段填筑施工(1)涵洞两端的过渡段填筑必须对称进行,并应与相邻路堤同步施工。
(2)靠近涵洞的部位,应平行于涵洞进行横向碾压。
(3)涵洞的顶部填土厚度小于1m时,不得采用大型振动压路机进行碾压。
(4)大型压路机碾压不到的部位,应采用小型振动压实设备分层进行碾压,填料的松铺厚度不宜大于20cm。
四、路堤与桥台过渡段设置形式及填筑施工1、路堤与桥台过渡段设置成倒梯形的结构形式,过渡段纵向总长度不小于5倍基床表层以下台尾路堤高度+5m,且不小于20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交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接受人
交底人
审核人
地基处理 自检及报验 分层填筑 整 平 厚度、宽度检查 碾 压 地基系数 k30、 孔隙率 n 检测 整 修 自检及报验
下一道工序
按设计及规范要求,在路堤与桥台连接处、路堤与横向结构物(立交框
构、箱涵等)连接处设置过渡段。 2.1 施工准备:过渡段施工前,按设计做好横向纵向排水。 2.2 填料的选择:过渡段填料采用 A 组填料填筑(砂类土除外)填料, 填料的颗粒粒径不得大于 150mm。 2.3 洒水摊铺及碾压:在每层填筑前,必须洒水碾压,每层填料压实厚 度不应大于 30cm,最小压实厚度不宜小于 15cm,在大型压路机碾压不到的 部位应用小型振动压实设备分层进行碾压, 填料的松铺厚度不大于 20cm, 并 保证摊铺均匀。 2.4 试验检测:过渡段碾压成型后,对路基压实质量进行检测,填筑压 实标准质量满足地基系数(K30)和孔隙率(n)设计及规范要求。 3.注意事项 3.1 路涵过渡段填筑时,路涵两侧应分层同步填筑,进行横向碾压, 不得影响结构物的稳定。 3.2 距结构物 2m 范围外大型压路机能碾压到的部位, 其填筑施工应按 路堤填筑工艺进行填筑。 3.3 在大型压路机碾压不到位的部位及在台后 2m 范围内, 用小型振动 压实设备进行碾压, 填料的松铺厚度不宜大于 20cm, 碾压遍数应通过工艺试 验确定。
技术交底书
工 程 项 目 工程名称 交底内容 施工单位 交底日期 合 同 号 过渡段填筑 桥涵过渡段填筑技术交底 里 程
交底地点
桥涵过渡段填筑技术交底
1. 技术要求 路堤与桥台、路堤与涵洞连接处,选用 A 组填料(砂类土除外)填筑, 填料的颗粒粒径不得大于 150mm,当过渡段浸水时,浸水部分的填料还应满 足渗水土的要求。 2.过渡段施工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