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视距的计算.doc
视距计算使用手册

公路最大横净距(视距)计算程序使用手册二O一四年九月前言行车视距是汽车在道路上行驶时向前能看得见的路线距离。
为了行车安全,驾驶员应能随时看到汽车前面相当远的一段路程,一旦发现公路上有障碍物或迎面开来的车辆,能及时采取措施,防止汽车与障碍物或汽车与汽车相碰。
不论在道路的平面弯道上或在纵断面的变坡处,都应保证这种必需的最短安全视距。
行车最短安全视距的长度主要取决于车速和汽车在路面上的制动性能。
行车视距包括停车视距、会车视距、错车视距和超车视距,另外还有弯道视距、纵坡视距及平面交叉口视距。
停车视距是指驾驶员发现前方有障碍物,使汽车在障碍物前停住所需要的最短距离;会车视距是在同一车道上有对向的车辆行驶,为避免相碰而双双停下所需要的最短距离;超车视距是快车超越前面的慢车后再回到原来车道所需要的最短距离。
会车视距为停车视距的两倍。
中间无分隔带的道路应能保证会车视距,对有中间分隔带的较高级道路可仅保证停车视距。
对向行驶的双车道道路,根据需要结合地形设置具有足够超车视距的路段。
为此,在道路设计中,在平面弯道和交叉口处应注意清除内侧障碍,在纵断面的凸形变坡处,应注意采用足够大的竖曲线半径。
确定行车视距的定量数值,须研究:①汽车驾驭员的感觉时间和制动反应时间,它因人而异,且随很多自然和人为因素而变化;②汽车制动效率,它随轮胎花纹与气压和路面类型与湿滑程度而异。
视距计算程序则采用基于AutoCAD的VBA编写的应用程序,能够计算各种复杂线形的最大横净距,并能够绘制视距包络图。
本手册参照《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公路路线设计细则》校审稿、湖北省交通规划设计院研发视距计算程序教程等相关资料整理,如有不足之处,请见谅。
视距计算程序下载可至。
目录一、概述 (1)1.1行车视距的概念 (1)1.2行车视距的计算 (1)1.3视距:相关技术指标 (4)1.4 平曲线视距的保证 (9)二、计算程序简介 (11)三、初始化 (11)四、平面文件格式 (12)4.1、交点法平面资料 (12)4.2、积木法平面资料 (12)4.3、交点法平面资料举例 (12)4.4、积木法平面资料举例 (13)4.5、交点法应注意的问题 (13)4.6、积木法应注意的问题 (16)五、司机视点距设计线的距离文件格式 (16)六、桩号文件格式 (17)七、最大横净距文件格式 (17)八、视距限值文件格式 (18)九、断链文件格式 (18)十、操作 (19)一、概述1.1行车视距的概念 1.1.1 定义行车视距是指汽车在行驶中,当发现障碍物后,能及时采取措施,防止发生交通事故所需要的必须的最小距离。
三种视距标准

三种视距标准
1.视距标准的概述:视距是指观察者能够看清物体的距离,是一个重要的安全参数。
视距标准是指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为保证交通安全,需要遵循的最小视距要求。
2. 三种视距标准:
(1) 直线视距标准:指在水平方向上,在道路最低点处,能够直接观察到一定距离的前方道路,以及借助于道路变化和交通信号灯等设施能够清晰观察到的前方道路距离。
(2) 曲线视距标准:指曲线道路上的视距要求,包括切线视距、圆心角视距、道路横坡视距和侧向距离等。
(3) 停车场视距标准:指停车场内的视距要求,包括停车场出入口视距、停车位视距和行车道视距等。
3. 视距标准的应用:视距标准是道路交通设计和规划的重要参考依据,能够有效提升道路交通的安全性和通行效率。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不同的道路类型和环境条件,灵活选用不同的视距标准,并结合其他交通设施和管理措施,共同维护道路交通的安全和畅通。
- 1 -。
超车会车视距的安全要求

超车会车视距的安全要求公路上的超车和会车是常见的驾驶操作,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地区,这些动作都需要遵守特定的交通规则和安全要求。
其中一个关键因素是视距,也就是车辆之间的距离。
本文将讨论超车和会车时所需的安全视距。
什么是安全视距?安全视距是指在车辆运行的过程中,驾驶员可以看到前面和侧面路段的距离和状况。
这样可以帮助驾驶员避开可能会引发危险的车辆、障碍物和其他不利条件。
具有充足的安全视距可以提高行车安全系数。
安全视距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驾驶员可以准确地辨认前方的所有交通标志和标志牌。
•如果有行人或其他车辆出现,驾驶员需要有足够的时间来作出反应。
•在弯道、上下坡路段,驾驶员需要有足够的时间观察前方路况。
•在高速公路或其他需要高速行驶的道路上,安全视距需要更远。
超车时的安全视距超车是一项需要特别小心的驾驶操作。
在超车前需要将视线转移到左侧以检查是否有车辆驶近。
但视线转移也会导致超车者面临盲区的危险。
因此,必须确保安全视距有效并满足条件。
在高速公路上,超车需要更长的安全视距。
通常情况下,在超车前至少应该确保有1,000米的安全视距。
这意味着,驾驶员在超车前应该检查车道内的车辆至少是在1,000米远的位置。
此外,在完成超车之后,驾驶员还应该保证安全视距,以避免来自后方车辆的危险。
针对特定道路的超车规则和要求可能会有所不同。
但总的原则是,在超车过程中,需要特别关注安全视距以确保安全。
会车时的安全视距会车是道路上的另一个常见操作。
不像超车需要转移视线,驾驶员需要保持警觉以观察来自对面的车辆。
在这种情况下,安全视距特别重要。
如果两辆车的密度过于集中,则会导致碰撞和其他危机。
安全的会车视距应该比超车时更短。
在普通公路上行驶时,与对面来车保持50-100米的安全距离是必要的。
如果在狭窄的道路上,安全距离可能需要更近。
在弯道和上下坡路段,安全视距也需要更长。
在这些情况下,车辆的视线可能被阻碍,驾驶员需要及时确认路况。
驾照科目一安全距离

驾照科目一安全距离驾照科目一是驾驶人取得驾驶证的第一步,在科目一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考试题目,即安全距离。
安全距离是指在车辆行驶过程中,与前车之间保持的安全距离,它是确保行车安全的基础之一。
本文将讨论驾照科目一中的安全距离概念、计算方法和重要性。
一、安全距离的概念安全距离的概念是指在驾驶过程中,保持与前车之间的距离,以确保安全行车的原则。
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驾驶机动车辆的人员应当掌握安全距离的计算方法,保持与前车不得小于所需距离的原则。
安全距离的大小与车速、路况等因素有关,驾驶员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调整。
二、安全距离的计算方法为了帮助驾驶员合理掌握安全距离,我们可以运用一些常用的计算方法。
其中一种方法是根据速度和车辆长度来计算。
按照这种方法,当车速不超过60公里/小时时,安全距离可按照前车车长的1倍计算;当车速超过60公里/小时时,安全距离则应按照前车车长的1.5倍计算。
另一种常用的方法是根据速度来计算,这种方法被称为“两秒规则”。
按照这个规则,驾驶员应在自己车辆经过某一标志物时开始计时,当前车越过这个标志物时停止计时,如果所用时间小于2秒,则说明跟车距离过近,存在安全隐患。
因此,在遵循两秒规则的前提下,驾驶员应及时减速,保持与前车的安全距离。
三、安全距离的重要性保持安全距离对于驾驶安全至关重要。
首先,安全距离可以给驾驶员留出足够的制动距离,以便在紧急情况下及时停车避免碰撞。
事实上,许多交通事故都是因为驾驶员未保持足够安全距离而导致的。
其次,保持安全距离可以减少交通堵塞的发生。
在高速公路等繁忙的道路上,如果每一辆车都能保持合理的安全距离,就能够有效减少车辆之间的堵塞,提高路况通畅度。
此外,保持安全距离也可以降低疲劳驾驶的风险。
在疲劳驾驶的情况下,驾驶员的反应速度和判断能力都会受到影响,因此保持与前车的安全距离可以给自己更多的反应时间,减少事故的发生概率。
综上所述,驾照科目一中的安全距离是驾驶员在道路上必须掌握的重要知识。
安全视距的计算

安全视距的计算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第5.1.11条视距的规定如下:
一、道路平面、纵断面上的停车视距应大于或等于表5.1.11-1规定值。
寒冷积雪地区应另行计算。
二、车行道上对向行驶的车辆有会车可能时,应采用会车视距。
其值为表5.1.11-1中停车视距的两倍。
三、对于凸形竖曲线和立交桥下凹形竖曲线等可能影响行车视距,危及行车安全的地方,均需验算行车视距。
验算时,物高为0.1m;目高在凸形竖曲线时为1.2m,在桥下凹形竖曲线时为1.9m。
四、平曲线内侧的边坡、建筑物、树木等均不应妨碍视线应按横净距绘制包络线,包络线与路面边缘之间的障碍物应予清除。
视距横净距计算公式见表5.1.11-2。
表中:a——最大横净距(m);
L——平曲线长度(m);
Ls——缓和曲线长度(m);
Li——曲线内侧汽车行驶轨迹长度(m);
Ri——平曲线内侧汽车行驶轨迹半径(m),其值为未加宽前路面内缘半径加1.5m;
Ψ——视距线所对的圆心角(°);
β——回旋线角(°);
am——汽车计算位置M或N到缓和曲线起点的距离(m);
ss——停车视距(m);
Lc——圆曲线长度(m);
a——道路中心线转角(°);
θ——通过汽车计算位置M(或N)与平曲线切线的平行线和M(或N)至缓和曲线终点间弦线的夹角(见图5.1.11-3)或平曲线切线与缓和曲线的弦线的夹角(见图5.1.11-4)(°)。
视距计算使用手册

公路最大横净距(视距)计算程序使用手册二O一四年九月前言行车视距是汽车在道路上行驶时向前能看得见的路线距离。
为了行车安全,驾驶员应能随时看到汽车前面相当远的一段路程,一旦发现公路上有障碍物或迎面开来的车辆,能及时采取措施,防止汽车与障碍物或汽车与汽车相碰。
不论在道路的平面弯道上或在纵断面的变坡处,都应保证这种必需的最短安全视距。
行车最短安全视距的长度主要取决于车速和汽车在路面上的制动性能。
行车视距包括停车视距、会车视距、错车视距和超车视距,另外还有弯道视距、纵坡视距及平面交叉口视距。
停车视距是指驾驶员发现前方有障碍物,使汽车在障碍物前停住所需要的最短距离;会车视距是在同一车道上有对向的车辆行驶,为避免相碰而双双停下所需要的最短距离;超车视距是快车超越前面的慢车后再回到原来车道所需要的最短距离。
会车视距为停车视距的两倍。
中间无分隔带的道路应能保证会车视距,对有中间分隔带的较高级道路可仅保证停车视距。
对向行驶的双车道道路,根据需要结合地形设置具有足够超车视距的路段。
为此,在道路设计中,在平面弯道和交叉口处应注意清除内侧障碍,在纵断面的凸形变坡处,应注意采用足够大的竖曲线半径。
确定行车视距的定量数值,须研究:①汽车驾驭员的感觉时间和制动反应时间,它因人而异,且随很多自然和人为因素而变化;②汽车制动效率,它随轮胎花纹与气压和路面类型与湿滑程度而异。
视距计算程序则采用基于AutoCAD的VBA编写的应用程序,能够计算各种复杂线形的最大横净距,并能够绘制视距包络图。
本手册参照《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公路路线设计细则》校审稿、湖北省交通规划设计院研发视距计算程序教程等相关资料整理,如有不足之处,请见谅。
视距计算程序下载可至下载。
目录一、概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基于驾驶员视认性的畸形交叉口安全视距计算

围是 16(3x ) 这使得驾驶员若不采取相应措 8。9o2 ,
收稿 日期 :0 10 .6 2 1-32
全性 。
1 畸形 交叉 口驾驶员驾驶特点与停 车制动分析
1 畸形 交 叉 口驾 驶特 点 . 1
驾驶员在行车过程 中, 其驾驶行为特征有两个
方面 , 即视 觉 特 点 和 操 作 特 点 b 。从 视 觉 特 点 来 说, 驾驶 员 的视 野角 度 内根本 无法 看 清交 叉道 路上 满 足停 车 视距 处 的交 通 状 况 , 图 1 示 为一 个 交 如 所
关键词 : 畸形 交叉 口; 视认性 ; 驾驶仿真平 台
中 图 分 类 号 : 4 23 + U 1. 1 5 文献 标 志 码 : A
畸形交叉 口多因地形 、 道路规划方案等因素影响而产生 , 一般出现在 国道 、 省道及城镇公路上 , 多采用 无信号控制 , 其本身的几何特性 ( 交叉面积较大 , 车辆通过时间较长等) 会导致交通冲突危险性的增加…, 其 中, 畸形 交叉 口中车辆 安全 运 行所 需 视距 往 往不 能 够很 好 的满 足 这一 特 点带 来 的交 通 问题 尤 为 突 出。 因 此, 相对 于规则 的交叉 E而言 , l 如何有效且 因地制宜地改善畸形交叉 E的安全视距 , l 并提高其交通运行安
施( 比如扭头) 便无法得到交叉道路上视距三角形 内的交通状况 。而此时如果平纵面线形组合存在视距不
良等 问题 , 则会 加 大驾驶 员 的扭转 幅度 。
从操纵特点来说 , 驾驶员驶及畸形交叉 口时 , 由于在其 预瞄区域内无法获得交叉道路上视距三角形 内 反 应 要 求.
视距计算公式

视距计算公式
视距是指人眼或摄像机能够观测到的最远距离,是一个重要的物理概念。
在很多领域中,如建筑设计、交通规划、气象预测等,都需要对视距进行准确的计算。
视距计算公式是计算视距的数学公式,其计算结果可以用来确定视觉范围,并且对于安全和规划方面的决策至关重要。
视距计算公式通常涉及以下几个因素:
1. 人眼或摄像机的高度:人眼或摄像机的高度会直接影响到视距的范围。
2. 大气折射率:大气折射率与空气中的物理量有关,如温度、气压等,而这些因素会影响到光线的传播速度,从而影响视距的计算。
3. 目标高度:目标的高度会影响到视线的高度,从而影响到视距的计算。
基于以上这些因素,一般的视距计算公式可以表示为:
S = 3.57 √(h + 1.5H)
其中, S 表示视距(单位:千米),h 表示人眼或摄像机的高度(单位:米),H 表示目标的高度(单位:米)。
这个公式是基于一个假设:空气层的折射率是常数。
但实际情况下,空气层的折射率会随着高度和气温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因此这个公式只是一个近似值。
此外,还有其他一些视距计算公式,如 Beranek 公式、Mills 公式等,它们的计算方法也略有不同,但都基于以上几个因素。
总之,视距计算公式可以帮助我们计算出视距的范围,并且对于建筑设计、交通规划等领域的决策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但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实际情况的复杂性,这些公式只是近似值,计算结果可能会存在误差。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结合具体情况进行计算和判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1.11条视距的规定如下:
一、道路平面、纵断面上的停车视距应大于或等于表5.1.11-1规定值。
寒冷积雪地区应另行计算。
二、车行道上对向行驶的车辆有会车可能时,应采用会车视距。
其值为表5.1.11-1中停车视距的两倍。
三、对于凸形竖曲线和立交桥下凹形竖曲线等可能影响行车视距,危及行车安全的地方,均需验算行车视距。
验算时,物高为0.1m;目高在凸形竖曲线时为1.2m,在桥下凹形竖曲线时为1.9m。
四、平曲线内侧的边坡、建筑物、树木等均不应妨碍视线应按横净距绘制包络线,包络线与路面边缘之间的障碍物应予清除。
视距横净距计算公式见表5.1.11-2。
表中:a——最大横净距(m);
L——平曲线长度(m);
Ls——缓和曲线长度(m);
Li——曲线内侧汽车行驶轨迹长度(m);
Ri——平曲线内侧汽车行驶轨迹半径(m),其值为未加宽前路面内缘半径加1.5m;
Ψ——视距线所对的圆心角(°);
β——回旋线角(°);
am——汽车计算位置M或N到缓和曲线起点的距离(m);
ss——停车视距(m);
Lc——圆曲线长度(m);
a——道路中心线转角(°);
θ——通过汽车计算位置M(或N)与平曲线切线的平行线和M(或N)至缓和曲线终点间弦线的夹角(见图5.1.11-3)或平曲线切线与缓和曲线的弦线的夹角(见图5.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