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应力张拉伸长量计算资料
预应力张拉伸长量计算

后张法预应力张拉伸长 量计算与测定分析一、理论伸长量计算 1、理论公式:(1)根据《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钢绞线理论伸长量计算公式如下:PP P E A LP L =∆ ① ()()μθμθ+-=+-kx e P P kx P 1 ②式中:P P ——预应力筋的平均张拉力(N ),直线筋取张拉端的拉力,曲线筋计算方法见②式;L ——预应力筋的长度;A P ——预应力筋的截面面积(mm 2);E P ——预应力筋的弹性模量(N/mm 2);P ——预应力筋张拉端的张拉力(N );x ——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的孔道长度(m);θ——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的孔道部分切线的夹角之和(rad);k ——孔道每米局部偏差对摩擦的影响系数;μ——预应力筋与孔道壁的摩擦系数。
(2)计算理论伸长值,要先确定预应力筋的工作长度和线型段落的划分。
后张法钢绞线型既有直线又有曲线,由于不同线型区间的平均应力会有很大差异,因此需要分段计算伸长值,然后累加。
于是上式中:i L L L L ∆+∆+∆=∆ 21 PP i p i E A L P L i =∆P p 值不是定值,而是克服了从张拉端至第i —1段的摩阻力后的剩余有效拉力值,所以表示成“Pp i ”更为合适; (3)计算时也可采取应力计算方法,各点应力公式如下:()()()()111--+--⨯=i i kx i i eμθσσ各点平均应力公式为:()()ii kx i pikx e iiμθσσμθ+-=+-1 各点伸长值计算公式为:pip i E x L iσ=∆ 2、根据规范中理论伸长值的公式,举例说明计算方法:某后张预应力连续箱梁,其中4*25米联内既有单端张拉,也有两端张拉。
箱梁中预应力钢束采用高强度低松弛钢绞线(Φ15.24),极限抗拉强度f p =1860Mpa ,锚下控制应力б0=0.75f p =1395Mpa 。
K 取0.0015/m ,µ=0.25。
预应力张拉伸长量计算

后张法预应力张拉伸长 量计算与测定分析一、理论伸长量计算 1、理论公式:(1)根据《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钢绞线理论伸长量计算公式如下:PP P E A L P L =∆ ①()()μθμθ+-=+-kx e P P kx P 1 ②式中:P P ——预应力筋的平均张拉力(N ),直线筋取张拉端的拉力,曲线筋计算方法见②式;L ——预应力筋的长度; A P ——预应力筋的截面面积(mm 2);E P ——预应力筋的弹性模量(N/mm 2);P ——预应力筋张拉端的张拉力(N );x ——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的孔道长度(m);θ——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的孔道部分切线的夹角之和(rad);k ——孔道每米局部偏差对摩擦的影响系数;μ——预应力筋与孔道壁的摩擦系数。
(2)计算理论伸长值,要先确定预应力筋的工作长度和线型段落的划分。
后张法钢绞线型既有直线又有曲线,由于不同线型区间的平均应力会有很大差异,因此需要分段计算伸长值,然后累加。
于是上式中:i L L L L ∆+∆+∆=∆ 21PP i p i E A L P L i =∆P p 值不是定值,而是克服了从张拉端至第i —1段的摩阻力后的剩余有效拉力值,所以表示成“Pp i ”更为合适; (3)计算时也可采取应力计算方法,各点应力公式如下:()()()()111--+--⨯=i i kx i i eμθσσ各点平均应力公式为:()()ii kx i pikx e iiμθσσμθ+-=+-1 各点伸长值计算公式为:pip i E x L iσ=∆ 2、根据规范中理论伸长值的公式,举例说明计算方法:某后张预应力连续箱梁,其中4*25米联内既有单端张拉,也有两端张拉。
箱梁中预应力钢束采用高强度低松弛钢绞线(Φ15.24),极限抗拉强度f p =1860Mpa ,锚下控制应力б0=0.75f p =1395Mpa 。
K 取0.0015/m ,µ=0.25。
预应力张拉实际伸长量计算

预应力张拉实际伸长量计算哎呀,说到预应力张拉实际伸长量的计算,这可真是个技术活儿,得有点耐心和细心才行。
咱们先得搞清楚,预应力张拉是啥意思。
简单来说,就是给混凝土结构提前施加一个力,让它在受力前就处于一个“绷紧”的状态,这样能提高结构的承载力和耐久性。
好了,不扯远了,咱们来聊聊实际伸长量的计算。
这个计算啊,其实就像是给一根橡皮筋量身定做衣服,得知道它伸长后的长度,才能做得合身。
咱们得先知道几个关键的数据:张拉力、钢绞线的初始长度、弹性模量和伸长率。
比如说,咱们有个项目,需要计算一根钢绞线的伸长量。
这根钢绞线啊,弹性模量是190GPa,伸长率是2%,初始长度是100米,张拉力是1000kN。
咱们得先算出钢绞线在张拉力作用下的伸长量。
首先,咱们得用到一个公式,就是伸长量等于张拉力乘以钢绞线的初始长度,再除以弹性模量和截面积。
这个公式看起来有点复杂,但其实就像是在做一道简单的数学题目。
咱们先算截面积,钢绞线一般是圆形的,所以截面积就是π乘以半径的平方。
假设半径是0.005米,那么截面积就是3.14乘以0.005的平方,大概是0.0000785平方米。
然后,咱们把张拉力1000kN,初始长度100米,弹性模量190GPa(也就是190000MPa),截面积0.0000785平方米,这些数据代入公式,就可以算出伸长量了。
伸长量 = (1000kN 100m) / (190000MPa 0.0000785m²) = 6.85mm所以,这根钢绞线在张拉力作用下的实际伸长量就是6.85毫米。
这个数值对于施工来说非常重要,因为它直接关系到预应力张拉的效果和结构的安全。
你看,这个计算过程虽然有点繁琐,但只要细心一点,其实并不难。
而且,这个计算对于保证工程质量来说,是非常关键的。
所以,咱们在实际工作中,可不能马虎,得认真对待每一个数据,确保计算的准确性。
这样,咱们才能确保预应力张拉的效果,让结构更加稳固和安全。
预应力张拉计算说明

预应力张拉计算说明预应力张拉计算及现场操作说明本合同段梁板均为先张梁板,根据台座设置长度,实际钢绞线下料长度为89米。
一、理论伸长量计算由公式ΔL=(Nk*L)/EA计算可得理论伸长量。
公式ΔL=(Nk*L)/E g A g中ΔL:理论伸长量Nk:作用于钢绞线的张拉力(控制应力σk= 1395Mp)L:钢绞线下料长度(89m)E g:钢绞线弹性模量(1.95X105 Mp)A g:钢绞线截面面积(140mm2)由公式计算得ΔL=(1395*140*89)/(195700*140)=0.63441m=634.41mm现场张拉采取五级张拉分别为10%σk,20%σk,40%σk,8 0%σk,100%σk;对应理论伸长量分别为L1,L2,L3,L4,L5,L6。
由公式计算得L1=63.44 mm(10%ΔL)L2=126.88 mm(20%ΔL)L3=253.76mm(40%ΔL)L4=507.52mm(80%ΔL)L5=634.41 mm(100%ΔL)二、现场张拉实测(一)现场张拉操作现场张拉采取六级张拉分别为10%σk,20%σk,40%σk , 8 0%σk,100%σk;对应伸长量分别为A,B,C,D,E。
张拉顺序:1、先张拉左侧锚端,用3#千斤顶张拉N1筋,张拉到10%σk,记录此时伸长量A1,再张拉到20%σk,记录此时伸长量B1;后依次张拉N2-N9,对称张拉,分别记录各自伸长量:A2,B2 (9)B9;锚固好左侧。
2、张拉右侧锚端,用1#、2#千斤顶同时同步张拉,张拉到40%σk,记录此时伸长量C,锚固后继续张拉到80%σk,记录此时伸长量D,继续张拉到100%σk,记录下各自伸长量为E。
C、D、E值均为两千斤顶伸长的平均值。
(二)数据处理N1实际伸长量L n1=E+C或L n1=E+2(B1-A1)N2实际伸长量L n1=E+C或L n1=E+2(B2-A2)N3实际伸长量L n1=E+C或L n1=E+2(B3-A3)N4实际伸长量L n1=E+C或L n1=E+2(B4-A4)N5实际伸长量L n1=E+C或L n1=E+2(B5-A5)N6实际伸长量L n1=E+C或L n1=E+2(B6-A6)N7实际伸长量L n1=E+C或L n1=E+2(B7-A7)N8实际伸长量L n1=E+C或L n1=E+2(B8-A8)N9实际伸长量L n1=E+C或L n1=E+2(B9-A9)三、现场张拉注意要点1、现场张拉伸长值与理论伸长值必须随时比对,不得超过理论伸长值的±6%(即38.06mm);2、张拉时应匀速缓慢张拉,并在每级处持荷5min后读数;3、张拉时注意观察钢绞线断丝数,超过规定值必须替换,从新张拉;4、钢绞线张拉8小时后,才可进行下步钢筋施工。
预应力张拉伸长量计算.doc

预应力张拉伸长量计算.doc模板一:【1. 引言】预应力张拉伸量计算是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它能够确定预应力钢束的拉伸长度,从而保证混凝土结构具备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
本文将详细介绍预应力张拉伸量的计算方法和相关要点,以便工程师们能够正确并有效地进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
【2. 预应力张拉伸量计算原理】2.1 预应力强度设计原则2.2 预应力张拉力计算公式2.2.1 张拉计算公式一2.2.2 张拉计算公式二2.2.3 张拉计算公式三【3. 预应力张拉伸量计算步骤】3.1 确定设计荷载及相关参数3.2 确定混凝土和钢材性能参数3.3 计算张拉后混凝土应力3.4 计算张拉后混凝土变形3.5 计算预应力张拉伸量【4. 结果分析】4.1 系统的稳定性分析4.2 不同情况下的预应力张拉伸量计算结果对比【5. 结论】通过对预应力张拉伸量的详细计算和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5.1 预应力张拉伸量是设计中重要的参数,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准确计算。
5.2 张拉后的混凝土应力和变形是评估结构稳定性的重要依据。
【6. 附件】本文档涉及附件详见附表1-预应力张拉伸量计算数据表。
【7. 法律名词及注释】1.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预应力设计是指在混凝土构件养护期结束前,在构件上施加很高的预应力,使混凝土结构的整体受压状况良好,从而提高其承载能力和耐久性。
2. 张拉计算公式:根据结构的荷载、几何形状、材料性能等因素,计算预应力钢束的拉伸长度的数学公式。
3. 系统的稳定性分析:通过对结构的荷载、几何形状、材料性能等参数进行分析,评估结构在各种工况下的稳定性。
模板二:【1. 前言】本文档旨在介绍预应力张拉伸量的计算方法和步骤,以及其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中的重要性。
通过详细的计算和分析,希望能够为工程师们提供一种清晰、准确的思路,以减少设计中的错误和风险。
【2. 预应力张拉伸量计算原理】2.1 预应力设计的基本原则2.2 张拉伸量的概念和重要性2.3 张拉伸量计算的基本公式和假设条件【3. 预应力张拉伸量计算步骤】3.1 确定设计参数和荷载3.2 确定混凝土和钢材性能参数3.3 计算张拉后的混凝土应力3.4 计算张拉后的混凝土变形3.5 计算预应力张拉伸量【4. 结果分析】4.1 张拉伸量对结构性能的影响分析4.2 不同情况下的预应力张拉伸量计算结果对比分析【5. 结论】通过对预应力张拉伸量的详细计算和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5.1 预应力张拉伸量是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中重要的参数,直接影响结构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预应力张拉伸长值简易计算与量测方法(全文)

预应力张拉伸长值简易计算与量测方法(全文)范本1(风格:简洁明了)正文:1. 张拉伸长值的定义1.1 张拉伸长值是指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由于张拉作用导致钢筋伸长的数值。
1.2 预应力张拉伸长值的计算非常重要,能够直接影响到结构的设计和施工质量。
2. 预应力张拉伸长值的简易计算方法2.1 根据施工图纸中给出的预应力钢筋的设计张拉力和压力,可采用以下公式计算张拉伸长值:张拉伸长值 = 张拉力 / 钢筋的弹性模量2.2 根据钢筋的弹性模量表,可以得到钢筋的弹性模量。
2.3 根据实际的预应力张拉作业情况,可以确定张拉力的数值。
3. 预应力张拉伸长值的量测方法3.1 预应力张拉伸长值的量测可以采用伸长计进行。
3.2 伸长计应放置在钢筋上,并确保与钢筋紧密接触。
3.3 在张拉伸长阶段,通过读取伸长计上的刻度,可以得到张拉伸长值的数值。
注释:1. 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包括:- 钢筋的弹性模量表- 张拉伸长值的计算表2. 法律名词及注释:本文档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其注释包括:-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指采用预应力钢筋进行加固和增强的混凝土结构,具有较高的承载能力和抗震能力。
范本2(风格:详细解析)正文:1. 预应力张拉伸长值的定义和意义1.1 预应力张拉伸长值是指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由于预应力钢筋的张拉作用而引起的钢筋伸长的数值。
预应力张拉伸长值的大小直接影响着结构的受力和变形性能。
1.2 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预应力钢筋经过张拉作用后,通过锚固装置形成预应力,使混凝土结构具有较高的抗弯强度和抗剪强度。
1.3 准确计算和量测预应力张拉伸长值,对于确保结构安全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2. 预应力张拉伸长值的计算方法2.1 计算预应力张拉伸长值的基本公式为:张拉伸长值 = 张拉力 / 钢筋的弹性模量2.2 需要根据施工图纸中给出的预应力钢筋的设计张拉力和压力来确定张拉力的数值。
2.3 钢筋的弹性模量需要通过弹性模量表来获得。
预应力张拉伸长量计算书

一、钢绞线伸长量计算1. 计算依据①《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中公式(12.8.3-1);②《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中《附录G-8 预应力筋平均张拉力的计算》; ③《海滨大道北段二期(疏港三线立交~蛏头沽)设计图纸》。
2.计算公式:pp p E A L P L =∆ (12.8.3-1)μθμθ+-=+-kx e P P kx p )1()( (附录G-8)p con A P σ=其中:x —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的孔道长度(m ),取张拉端到跨中孔道长度;θ—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曲线孔道部分切线的夹角之和(rad ),取º即 ;k —孔道每米局部偏差对摩擦的影响系数,本工程采用塑料波纹管,取;μ—预应力筋与孔道壁的摩擦系数,本工程采用sΦ15.2mm 高强低松弛钢绞线及塑料波纹管孔道,根据图纸取;P —预应力筋张拉端的张拉力(N ); p A —预应力筋的截面面积(mm ²);con σ—张拉控制应力(MPa ),根据图纸取pk f 73.0;p P —预应力筋平均张拉力(N );L —预应力筋的长度(mm ),取张拉端到跨中钢绞线长度;p E —钢绞线弹性模量,本工程采用s Φ15.2mm 高强低松弛钢绞线,根据试验取51091.1⨯MPa ;(钢绞线弹性模量检测报告附后)L ∆—理论伸长值(mm )。
3.伸长值计算 ①连续端N1N A f A P p pk p con 7603684140186073.073.0=⨯⨯⨯===σN e kx e P P kx P 02.741316148353.017.0165.170015.0)1(760368)1()148353.017.0165.170015.0()(=⨯+⨯-⨯=+-=⨯+⨯-+-μθμθmm E A L P L pp p 0.1191091.141401716502.7413165=⨯⨯⨯⨯==∆ ②连续端N2N A f A P p pk p con 7603684140186073.073.0=⨯⨯⨯===σN e kx e P P kx P 97.741293148353.017.0205.170015.0)1(760368)1()148353.017.0205.170015.0()(=⨯+⨯-⨯=+-=⨯+⨯-+-μθμθmm E A L P L pp p 2.1191091.141401720597.7412935=⨯⨯⨯⨯==∆③连续端N3N A f A P p pk p con 7603684140186073.073.0=⨯⨯⨯===σN e kx e P P kx P 68.741274148353.017.024.170015.0)1(760368)1()148353.017.024.170015.0()(=⨯+⨯-⨯=+-=⨯+⨯-+-μθμθmm E A L P L pp p 5.1191091.141401724068.7412745=⨯⨯⨯⨯==∆④连续端N4N A f A P p pk p con 7603684140186073.073.0=⨯⨯⨯===σN e kx e P P kx P 14.741258148353.017.027.170015.0)1(760368)1()148353.017.027.170015.0()(=⨯+⨯-⨯=+-=⨯+⨯-+-μθμθmm E A L P L pp p 7.1191091.141401727014.7412585=⨯⨯⨯⨯==∆ ⑤连续端N5N A f A P p pk p con 7603684140186073.073.0=⨯⨯⨯===σN e kx e P P kx P 85.741238148353.017.0305.170015.0)1(760368)1()148353.017.0305.170015.0()(=⨯+⨯-⨯=+-=⨯+⨯-+-μθμθmm E A L P L pp p 9.1191091.141401730585.7412385=⨯⨯⨯⨯==∆⑥非连续端N1N A f A P p pk p con 7603684140186073.073.0=⨯⨯⨯===σN e kx e P P kx P 83.741227148353.017.0325.170015.0)1(760368)1()148353.017.0325.170015.0()(=⨯+⨯-⨯=+-=⨯+⨯-+-μθμθmm E A L P L pp p 1.1201091.141401732583.7412275=⨯⨯⨯⨯==∆ ⑦非连续端N2N A f A P p pk p con 7603684140186073.073.0=⨯⨯⨯===σN e kx e P P kx P 34.741233148353.017.0315.170015.0)1(760368)1()148353.017.0315.170015.0()(=⨯+⨯-⨯=+-=⨯+⨯-+-μθμθmm E A L P L pp p 0.1201091.141401731534.7412335=⨯⨯⨯⨯==∆ ⑧非连续端N3N A f A P p pk p con 7603684140186073.073.0=⨯⨯⨯===σN e kx e P P kx P 61.741241148353.017.03.170015.0)1(760368)1()148353.017.03.170015.0()(=⨯+⨯-⨯=+-=⨯+⨯-+-μθμθmm E A L P L pp p 9.1191091.141401730061.7412415=⨯⨯⨯⨯==∆ ⑨非连续端N4N A f A P p pk p con 9504605140186073.073.0=⨯⨯⨯===σN e kx e P P kx P 01.926552148353.017.03.170015.0)1(950460)1()148353.017.03.170015.0()(=⨯+⨯-⨯=+-=⨯+⨯-+-μθμθmm E A L P L pp p 9.1191091.151401730001.9265525=⨯⨯⨯⨯==∆⑩非连续端N5NA f A P p pk p con 9504605140186073.073.0=⨯⨯⨯===σN e kx e P P kx P 24.926569148353.017.0275.170015.0)1(950460)1()148353.017.0275.170015.0()(=⨯+⨯-⨯=+-=⨯+⨯-+-μθμθmm E A L P L pp p 7.1191091.151401727524.9265695=⨯⨯⨯⨯==∆ 由以上计算结果得出: ①中跨箱梁理论伸长值如下:mm N 0.23820.1191=⨯= mm N 4.23822.1192=⨯= mm N 0.23925.1193=⨯= mm N 4.23927.1194=⨯= mm N 8.23929.1195=⨯= ②边跨箱梁理论伸长值如下mm N 1.2391.1200.1191=+= mm N 2.2390.1202.1192=+= mm N 4.2399.1195.1193=+= mm N 6.2399.1197.1194=+= mm N 6.2397.1199.1195=+=二、压力表读数计算1. 计算依据①《海滨大道北段二期(疏港三线立交~蛏头沽)设计图纸》; ②《千斤顶标定报告09-JZ163~178》;(报告附后) 2. 计算公式①千斤顶力与压力表读数对应关系如下式:b ax y +=其中:y —千斤顶力(KN );x —压力表读数(MPa ); a ,b —常系数。
箱梁预应力张拉力和理论伸长量计算

25m箱梁预应力张拉和理论伸长量计算一、张拉力计算〔校核图纸〕1、钢绞线参数Øj钢绞线截面积:A=140mm2,标准强度:R b y=1860Mpa,弹性模量E y=1.95×105Mpa2、张拉力计算a、单根钢绞线张拉力P=5 R b y×A=5×1860×106×140×10-6Knb、每束张拉力(中跨梁)N1~N2〔4索〕:P总=1×4=Kn〔标准〕*1.02= KnN3~N4〔3索〕:P总=1×3=Kn〔标准〕= Knc、每束张拉力(边跨梁)N1~N4〔4索〕:P总=1×4=Kn〔标准〕Kn二、设计图纸中钢绞线中有直线和曲线分布,且有故P≠P P(1)中跨箱梁1.1:N1钢绞线经查表:k=0.0015 μ5根据图纸计算角度θ187〔为弧度〕竖弯和平弯N1:理论计算值〔根据设计〕1.2:N2钢绞线经查表:k=0.0015 μ5根据图纸计算角度θ187〔为弧度〕竖弯和平弯N2:理论计算值〔根据设计〕1.3:N3钢绞线经查表:k=0.0015 μ5根据图纸计算角度θ187〔为弧度〕竖弯和平弯1.4:N4钢绞线经查表:k=0.0015 μ5根据图纸计算角度θ〔为弧度〕竖弯和平弯N4:理论计算值〔根据设计〕〔2〕、边跨箱梁1.1:N1钢绞线经查表:k=0.0015 μ5根据图纸计算角度θ187〔为弧度〕竖弯和平弯N1:理论计算值〔根据设计〕1.2:N2钢绞线经查表:k=0.0015 μ5根据图纸计算角度θ187〔为弧度〕竖弯和平弯N2:理论计算值〔根据设计〕1.3:N3钢绞线经查表:k=0.0015 μ5根据图纸计算角度θ187〔为弧度〕竖弯和平弯1.4:N4钢绞线经查表:k=0.0015 μ5根据图纸计算角度θ〔为弧度〕竖弯和平弯N4:理论计算值〔根据设计〕备注:以上终点力P P〔KN〕、ΔL〔mm〕伸长量根据以下公式计算P〔1- e-(kx+μθ)〕〔1〕、P P= kx+μθP P L〔2〕、ΔL= A P E P35m箱梁预应力张拉和理论伸长量计算一、张拉力计算〔校核图纸〕1、钢绞线参数Øj钢绞线截面积:A=140mm2,标准强度:R b y=1860Mpa,弹性模量E y=1.95×105Mpa2、张拉力计算a、单根钢绞线张拉力P=5 R b y×A=5×1860×106×140×10-6Knb、每束张拉力(中跨梁)N1~N5〔4索〕:P总=1×4=Kn〔标准〕*1.02= Knc、每束张拉力(边跨梁)N1、N5〔4索〕:P总=1×4=Kn〔标准〕*1.02= KnN2~N4〔5索〕:P总=1×5=Kn〔标准〕*1.02= Kn二、设计图纸中钢绞线中有直线和曲线分布,且有故P≠P P〔1〕、中跨箱梁1.1:N1钢绞线经查表:k=0.0015 μ5根据图纸计算角度θ100〔为弧度〕竖弯和平弯N1:理论计算值〔根据设计〕1.2:N2钢绞线经查表:k=0.0015 μ5根据图纸计算角度θ100〔为弧度〕竖弯和平弯N2:理论计算值〔根据设计〕1.3:N3钢绞线经查表:k=0.0015 μ5根据图纸计算角度θ100〔为弧度〕竖弯和平弯1.4:N4钢绞线经查表:k=0.0015 μ5根据图纸计算角度θ〔为弧度〕竖弯和平弯N4:理论计算值〔根据设计〕1.5:N5钢绞线经查表:k=0.0015 μ5根据图纸计算角度θ〔为弧度〕竖弯和平弯N5:理论计算值〔根据设计〕〔2〕、边跨箱梁1.1:N1钢绞线经查表:k=0.0015 μ5根据图纸计算角度θ100〔为弧度〕竖弯和平弯N1:理论计算值〔根据设计〕1.2:N2钢绞线经查表:k=0.0015 μ5根据图纸计算角度θ100〔为弧度〕竖弯和平弯1.3:N3钢绞线经查表:k=0.0015 μ5根据图纸计算角度θ100〔为弧度〕竖弯和平弯N3:理论计算值〔根据设计〕1.4:N4钢绞线经查表:k=0.0015 μ5根据图纸计算角度θ〔为弧度〕竖弯和平弯N4:理论计算值〔根据设计〕1.5:N5钢绞线经查表:k=0.0015 μ5根据图纸计算角度θ〔为弧度〕竖弯和平弯N5:理论计算值〔根据设计〕备注:以上终点力P P〔KN〕、ΔL〔mm〕伸长量根据以下公式计算P〔1- e-(kx+μθ)〕〔1〕、P P= kx+μθP P L〔2〕、ΔL= A P E P。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预应力张拉伸长量计
算
后张法预应力张拉伸长 量计算与测定分析
一、理论伸长量计算 1、理论公式:
(1)根据《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钢绞线理论伸长量计算公式如下:
P
P P E A L
P L =∆ ①
()()
μθ
μθ+-=+-kx e P P kx P 1 ②
式中:P P ——预应力筋的平均张拉力
(N ),直线筋取张拉端的拉力,曲线筋计算方法见②式;
L ——预应力筋的长度; A P ——预应力筋的截面面积
(mm 2);
E P ——预应力筋的弹性模量(N/mm 2);
P ——预应力筋张拉端的张拉力(N );
x ——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的孔
道长度(m);
θ——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的孔
道部分切线的夹角之和(rad);
k ——孔道每米局部偏差对摩擦的影响系数;
μ——预应力筋与孔道壁的摩擦
系数。
(2)计算理论伸长值,要先确定预
应
力筋的工作长度和线型段落的划分。
后张法钢绞线型既有直线又有曲线,由于不同线型区间的平均应力会有很大差异,因此需要分段计算伸长值,然后累加。
于是上式中:
i L L L L ∆+∆+∆=∆Λ21
P
P i p i E A L P L i =
∆
P p 值不是定值,而是克服了从张拉端至第i —1段的摩阻力后的剩余有效拉力值,所以表示成“Pp i ”更为合适; (3)计算时也可采取应力计算方法,各点应力公式如下:
()()()()
111--+--⨯=i i kx i i e
μθσσ
各点平均应力公式为:
()()i
i kx i pi
kx e i
i
μθσσμθ+-=
+-1 各点伸长值计算公式为:
p
i
p i E x L i
σ=∆ 2、根据规范中理论伸长值的公式,举例说明计算方法:
某后张预应力连续箱梁,其中4*25米联内既有单端张拉,也有两端张拉。
箱梁中预应力钢束采用高强度低松弛钢绞线(Φ15.24),极限抗拉
强度f p =1860Mpa ,锚下控制应力б0=0.75f p =1395Mpa 。
K 取
0.0015/m ,µ=0.25。
(1)单端张拉预应力筋理论伸长值计算:
预应力筋分布图(1)
伸长值计算如下表:
(2)两端非对称张拉计算:
预应力筋分布图(2)伸长值计算如下表:
若预应力钢筋为两端对称张拉,则只需计算出一半预应力筋的伸长值,然后乘以2即得总的伸长量。
注:由于采用1500KN千斤顶张拉,根据实测伸长值为量测大缸外露长度的方法,则计算理论伸长值时应加缸内长度约500mm。
而锚固端长约470mm,应在计算理论伸长值时扣除。
由于两数对于伸长值的计算相差甚微,可以抵消,因此在计算中未记入。
二、实测伸长值的测定
1、预应力钢筋张拉时的实际伸长值△L,应在建立初应力后开始量测,测得的伸长值还应加上初应力以下的推算伸长值。
即:
△L=△L1+△L2 式中:△L1——从初应力到最大张拉应力间的实测伸长值(m );
△L2——初应力以下的推算伸长值(m )。
关于初应力的取值,根据《公路规》的规定,一般可取张拉控制应力的10%~25%。
初应力钢筋的实际伸长值,应以实际伸长值与实测应力之间的关系线为依据,也可采用相邻级的伸长值。
2、钢绞线实测伸长值的经验公式:
L实=(L b—L a)/0.8—L无阻
(1)
L实=[(L b—L a)+(L a—L c)] —L无
阻(2)
L实——钢绞线实际伸长量
L a——张拉应力为20%б0时,梁段两端千斤顶活塞行程之和;
L b——张拉应力为100%б0时,梁段两端千斤顶活塞行程之和;
L c——张拉应力为10%б0时,梁段两端千斤顶活塞行程之和;
L无阻——梁段两端千斤顶内钢绞线的无阻伸长量,即:
L无阻=PL/E P A P
对于以上公式,当钢绞线较短,角度较小时,用(2)式计算更接近设计伸长量;当钢绞线较长,角度较大时,用(1)式计算更接近设计伸长量。
这是由于预应力筋的长度及弯起角度决定实测伸长量的计算公式,钢绞线较短、弯起角度较小时,摩阻力所引起的预应力损失也较小,10%~20%Σ控钢绞线的伸长量基本上反映了真实变化,0~10%的伸长量可按相邻级别10%~20%推算。
钢绞线较长、弯起角度较大时,摩阻力所引起的预应力损失也较大,故初应力采用20%Σ控用20%~100%推算0~10%的伸长量更准确。
3、在施工过程中直接测量张拉端千斤顶活塞伸出量的方法存在一定误差,这是因为工具锚端夹片张拉前经张拉操作人员用钢管敲紧后,在张拉到约10%б0开始到100%б0时,因钢绞线受力,夹片会向内滑动,这样通过测量千斤顶的伸长量而得到的量比钢绞线的实际伸长量偏大。
因此,我们采用了量测钢绞线绝
对伸长值的方法,测得的伸长值须考
虑工具锚处钢绞线回缩及夹片滑移等
影响,测量方法如下图(3)所示:
图(3)
4、现以图(2)所示的预应力钢绞线为列介绍实际伸长值计算方法:
对于多束群锚式钢绞线我们采用分级群张法,图(2)中钢绞线为7束,采用1500KN千斤顶,根据不同应力下实测伸长值的量测,最后得出总伸长值及与设计伸长值的偏差(如下表),并且用与设计伸长值的偏差是否在±6%之内来校核。
预应力钢筋编号理论伸长
值(mm)
左端右端左端右端
实测伸长
值(mm)
伸长值偏
差(%)20%б控/50%б控б控50%б控/б控
1(1)605 69/94 54/183 195 21/244 597.5 -1.24 1(2)605 67/97 61/179 199 19/266 621.25 2.69 1(3)605 63/91 58/181 197 18/239 597.5 -1.24 1(4)605 65/98 51/178 198 22/238 595 -1.65
注:由于钢绞线右端伸长值大于
200mm,千斤顶需要倒一次顶才能完成张拉,因此右端出现了在50%б控时的两个读数,分别表示在从初应力张拉到50%б控时的读数和千斤顶倒顶后张拉到50%б控时的读数。
三、问题与思考
经张拉实践发现,预应力钢筋的实际伸长值与理论伸长值之间有一定的误差,究其原因,主要有:预应力钢筋的实际弹性模量与计算时的取值不一致;千斤顶的拉力不准确;孔道的摩擦损失计算与实际不符;量测误差等。
特别是弹性模量的取值是否正确,对伸长值的计算影响较大。
必要时,预应力钢筋的弹性模量、锚圈口及孔道摩阻损失应通过试验测定,计算时予以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