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景摄像机突破技术瓶颈之后的冷思考

合集下载

影响高清监控规模化应用的技术瓶颈和障碍

影响高清监控规模化应用的技术瓶颈和障碍

影响高清监控规模化应用的技术瓶颈和障碍首先视频监控领域高清的标准界定和定义。

视频监控领域沿用的是广电的标准。

按照SMPTE 等权威机构制定的相关标准,Full D1 或4CIF 不是高清。

视频高清有720P(1280P 乘以720,逐行)、1080i(1920 乘以1080,隔行)与1080P(1920 乘以1080,逐行)三种形式,真正的高清视频是指720P,1080i,1080P 以上的分辨率;将DVR 以多路D1 画面合成高清视频的输出信号不是高清。

真正的高清是从前端开始的,每一路除了市场上存在的对高清监控概念和标准认识的误区,影响高清规模化应用的瓶颈,首先是技术问题,高清的推广从技术上角度看存在障碍。

例如,CCD 传感器的功耗、CMOS 传感器的宽动态问题;其次是产品价格还偏高;再次是用户的认识和接受有个过程。

目前,市场上主要的高清监控设备是高清摄像机。

在成本,低照度和灵敏度等关键问题上,大部分高清摄像机表现的并不尽如人意。

目前IP 高清摄像机用到的芯片有两种,一种是CCD 的,这种芯片的技术比较成熟,但是成本较高;而另一种CMOS 芯片则较为便宜,但是它的缺点是在低照度的情况下噪点较多。

由于大部分的高清摄像机都采用CMOS 传感器,其对光线的灵敏度较低;即使是采用百万像素CCD 的传感器,也要比普通的低照度CCD 灵敏度也要低许多。

到了夜间就是漆黑一片,而监控大部分所要防范的时间段恰恰又是在夜间,这样就使得期望值很高的视频高清系统成了一个摆设。

也正是高清监控摄像机在生产中的技术问题并未能得到解决,就高清监控的生产来说,虽然70%以上的厂商都声称推出了高清监控产品,但实际上,有能力推出真正意义上的高清监控产品的厂商还是少数。

深圳波粒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毛忠彪认为:要做百万高清,并非简简单单买套方案就OK。

监控摄像机的应用现状和瓶颈分析

监控摄像机的应用现状和瓶颈分析

监控摄像机的应用现状和瓶颈分析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二、平安城市项目中监控摄像机的应用现状和瓶颈分析目前,各地市正在大力推进平安城市项目的建设,从实际使用的情况来看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和完善。

这其中以图像的源头——监控摄像机存在的问题尤甚。

本节将在分析众多平安城市项目中监控摄像机暴露出的种种缺陷和不足的基础上,归纳总结这些问题发生的原因和本质。

1、看得见图像,却看不清图像细节。

通常情况下,当出现突发性事件需要调看录像回放时,安保人员会发现事件发生的来龙去脉都可以被监控摄像机从头到尾,毫无遗漏地捕捉,但是当公安人员希望看清事件发生现场的细节之处(例如犯罪嫌疑人的面貌,机动车牌照等)时,就遇到了难题,如图2-1所示。

当把一副看上去还算清晰的图像的某些关键区域放大时,会出现严重的“马赛克”以致无法获取任何有价值的信息,这正是由于传统图像的画面分辨率过低造成的。

还有另外两种在使用中经常遇到的尴尬情形。

一是由于摄像机的动态范围小,无法同时兼顾到画面中的亮处和暗处,导致当监控场景明暗对比非常强烈时,要么亮处非常亮,只能看到一片白,要么暗处非常暗,只能看到一片黑,要么亮处和暗处都看不清楚,如图2-2所示。

二是由于平安城市的监控摄像机需要24小时连续不间断地工作,尤其是夜间更是恶性事件的高发期,这就要求摄像机对相同的监控场景在夜晚也能做到清晰地成像。

然而有时摄像机白天的效果无可挑剔,但是到了夜晚时,拍摄的效果则一片漆黑,无法为破案提供必要的线索,这种情形的出现与摄像机的灵敏度有直接的关系,灵敏度不高的摄像机在夜晚条件下对可见光或红外光感光能力偏弱,从而导致无法充分还原监控现场的夜间效果。

2、差异化的使用环境对摄像机参数设定提出不同的要求城市街道路面以及道路卡口等处的摄像机,承担着实时监看,违章拍摄,应急指挥等重要任务。

以实时监看道路上正常速度行驶的机动车为例,白天由于光照条件充足,为了拍摄流畅无拖尾的视频图像,通常情况下摄像机使用高速快门,例如快门速度设置为1/250或者更高。

全景摄像机的研究与优化

全景摄像机的研究与优化

全景摄像机的研究与优化第一章:引言全景摄像机是一种高科技的摄像机,可以捕捉大范围的景象,让人们能够更加全面地观察到周围的环境。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全景摄像机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

本文旨在对全景摄像机的研究及其优化进行探讨,以期为今后的全景摄像机应用提供更好的支持。

第二章:全景摄像机的原理全景摄像机的原理是利用多路摄像机设备,几何校正,和图像拼接等技术,将多路摄像机数据拼凑成一个大视角的全景图像,实现全景视角空间的可视化。

在全景摄像机中,摄像机的数量控制着全景的大小。

摄像机单元越多,视角越大,能够拍摄到更多的目标。

第三章:全景摄像机的应用全景摄像机的应用非常广泛,可以用于公共场所的安全监控、楼宇安防、工厂生产现场监控、商场营销活动等。

其中,全景摄像机在公共场所的安全监控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公共交通场所,例如地铁、火车站、机场等,全景摄像机的灵活性、高效性和可靠性经常受到广泛关注。

第四章:全景摄像机的尺寸和体积由于设计和其他限制因素,全景摄像机的尺寸和体积会影响其应用效果。

较小的摄像机可以更好地隐藏,但相应的视角和摄像机数量将会减少。

较大的摄像机可以拍摄到更广泛的视角范围,但是重量和体积会增加,会带来额外的设计、固定和调试成本。

第五章:全景摄像机的优化为了克服全景摄像机尺寸体积的限制,需要对全景摄像机进行优化。

全景摄像机的优化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视角:增加全景摄像机单元的数量,提高全景摄像机的视角,可以拍摄到更多的目标。

2.分辨率:提高全景摄像机单元传感器的分辨率,可以提高全景图像的质量,减少畸变和失真。

3.图像传输:提高图像传输速度,可减少视频延迟,提高监控效果的即时性和可靠性。

第六章:全景摄像机的局限全景摄像机的局限性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由于全景摄像机的多路视频传输,其所需的带宽和传输负荷非常高。

同时,全景摄像机图像处理技术的复杂性及处理带宽的要求也非常高。

因此,在高清视频处理、实时数据传输和存储等方面,全景摄像机还需要提高技术和硬件设备。

视频监控系统高清“瓶颈”

视频监控系统高清“瓶颈”

浅析视频监控系统的高清“瓶颈”近年来,随着高清数字电视的普及和推广,“高清”已经改变了人民的生活,欣赏高清影视也成为人们生活必不可少的元素。

在高清电视“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同时,也给安防行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清监控”。

目前,国内的视频监控系统仍以模拟视频监控系统为主,虽然数字高清视频监控在安防行业已具备应用条件,并成为大势所趋,但若真正实现提升视频监控系统的使用价值,引领视频监控行业迈向更广阔的空间发展,还需要克服诸多“瓶颈”障碍。

高清视频监控系统多见于银行柜员制系统、电子警察、城市轨道交通高清监控系统、电子卡口等系统中,这是因为它提供了高分辨率,高视频分析准确率,高准确率识别,能满足高实时性要求的场合。

然而,它高性能的服务也直接决定了它具有高标准的要求。

高清视频监控系统的实现是一个环环相扣的过程,它既要求前端监控设备具有高清晰度摄像功能,又需要操作平台、存储设备、浏览设置、显示设备等环节的功能达到最大优化。

只有这样才能相得益彰,浑然一体,真正实现屏幕呈现出高清图像这一终极目标。

“路漫漫其修远兮”,纵观国内高清视频监控的实践之路,虽然在技术不断革新的基础上披荆斩棘,但仍遇到不少阻力:一、高清图像传输受网络性能限制,高质量高效传输成为“愿景”高清监控,尤其是网络高清视频监控,它传输的视频信号内容丰富,依托无线网络传输。

但不得不意识到,这将给有限的网络带宽带来巨大压力。

如何在有限的带宽达到最大的传输效益?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从视频信号自身入手,加强对图像信息的管理。

比如针对定点监控的情况,可以设置对动态图像的录制,通过算法弱化背景图像的采集,从而减小视频图像的大小;二,从传码角度入手,通过降低码流、减小码速等方式避免传输拥堵的情况发生;三,从传输线入手,通过设计采用多路合并传输,比如现有的5线或者超5线等提高传输性能。

二、存储设备应用成熟,各有侧重有望突破高清“困境”视频海量存储是视频监控系统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涉及对图像内容的回访,这对安全部门的案件侦破,证据收集等工作有重要意义。

全景摄像机突破技术瓶颈之后的冷思考

全景摄像机突破技术瓶颈之后的冷思考

全景摄像机突破技术瓶颈之后的冷思考全景摄像机,顾名思义,是能对一个较大场景进行全局监控、全程监视与全角度拍摄的摄像产品。

从第一款产品正式推出市场至今,已发展了大约5年多时间。

一般而言有两种方式可达到全景效果,一是采用鱼眼镜头(大广角镜头);二是一台摄像机中采用多个镜头拼接来实现。

全景摄像机应用范围拓展全景摄像机的应用范围,一般包括公共场所、工业监控、交通管理、医疗设施、楼宇监控、校园、商场与娱乐休闲场所等。

但由于全景摄像机的推出时日尚短,技术上有其局限性,如上文所述的图像失真等问题,以及鱼眼全景摄像机的超广角效果,虽然能监控大范围面积,但相对来说,它的焦距很短,使得侦测范围大受限制,大约在半径5米内可以看清人脸,更远的话就会显得模糊。

因此,在实际运用上,全景摄像机比较适用在空间小、监视环境简单的场所,例如零售店、小型商场、电梯、停车场与会议室等等。

只需要一台全景摄像机,就能实现无死角、看清细节的监控。

至于环境简单而空旷的场景,例如大型会场等,由于架设多台监控摄像机有其不便性,使用全景摄相机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但若是要应用在相对复杂的环境里,例如人流量大的商场、步行街、十字路口等,全景摄像机则仍然无法完全替代枪机、半球等常规型传统摄像机,所以一般还是建议搭配常规型摄像机使用,彼此互补不足。

全景摄像机技术关键不论使用何种方式,所谓的全局监控,即摄像机在静止状态下(无需云台辅助转动),就可以进行180度(安装在墙上)或360度(安装在天花板上)的监控。

监视时,摄像机无须切换画面,就能实现对同一个较大场景的无间断拍摄,解决普通摄像机多方位监控时画面不连贯的问题,也令监控人员的作业更加方便。

而且全景摄像机具有最高可达360度的拍摄角度,能全面捕捉场景,避免死角产生,因而在某些项目中,其一台可替代多台普通监控摄像机的效果,并顺利达到耗电量低、布线简单、隐密性高与施工维护费用低廉等目的。

从产品技术面剖析全景摄像机,则主要有四大关键点。

解密全景摄像机

解密全景摄像机

解密全景摄像机如何, 摄像机, 拍摄, 矛盾如果说哪款摄像机拍摄范围最广,那么恐怕大家都会回忆起球机的种种优势。

没错,相对于一些枪式机的"死板人们获得更大的观测视角。

但是,有没有比球机拍摄视野还广阔的监控摄像机呢?恐怕这就需要引出当前我们监是很多的全景摄像机了。

其实说到全景摄像机,似乎它在人们心中多多少少是一个"天使与魔鬼"的矛盾结合体。

优势与劣势几近同样这种摄像机的发展似乎也总在矛盾中徘徊。

下面我们就和您一起细致的看看这款摄像机的特点。

如何突破角度限制带您解密全景摄像机全景机的定义相对于其他类型的监控摄像机,全景摄像机绝对属于"小弟级"的产品。

由于其诞生时间不长,而且应用的也泛。

因此,目前为止对这类摄像机也没有一个太明确的定义。

从当前行业内部的理解来看,监控范围能够大于普在壁装条件下水平视角可以达到180度或者是吸顶安装可以达到360度的,基本就可以算是全景摄像机了。

一全景摄像机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采用鱼眼镜头的支持,这种技术无论在壁装还是吊装的情况下都可以更好的实控。

或者就是在摄像机中采用多个镜头来实现全视野监控。

不过总体而言,凡是比一般摄像机看的更广的,观以上的,都可以列为全景摄像机。

全景机的特点与应用对于全景摄像机的技术重点,则主要在如下两个方面:对于全景摄像机来说,诸多的先进技术注定要对分辨率有着更高的要求。

而高质量的成像效果不仅关系到传相关的辅助能力上,比如网络处理能力,编码,甚至解压缩码上面也都有着很高的关联度。

此外在一些器件的工也都与普通的监控摄像机有着明显的不同,而这些要求也都为摄像机的成像质量做着尽可能大的贡献。

除了分辨率以外,良好的矫正能力则是鱼眼全景摄像机更加重要的工作要求。

由于鱼眼技术本身的特点。

拍总会以凸面的形式呈现。

而这就要求在图像的处理过程中,通过对成像特点,光线摄入,以及透光量等环节的分域的图像均衡,从而最大化的保持成像的清晰和准确。

全景摄像机发展:技术瓶颈凸显

全景摄像机发展:技术瓶颈凸显

全景摄像机发展:技术瓶颈凸显
随着视频监控前后端使用的芯片表现出明显的同质化,各个厂家必须要思考和解决产品的差异化,在摄像机前端,我们发现,全景摄像机在一些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而一些有前瞻性的厂家,则早已经在此类产品上进行钻研。

那么,全景摄像机发展现状如何,技术瓶颈凸显在哪些方面?
一、全景摄像机发展现状
目前业内对全景摄像机还没有一个很明确的定义,对于能看得更广、角度更大的摄像机,大家都称之为全景摄像机。

比如一个安装在广场或大门口的、短焦距的500万像素摄像机,它基本上能将大门口或广场上的事物看清楚,于是很多人称这种摄像机为全景摄像机。

也有一些厂家把360度摄像机结合特定安装方式的解决方案称为全景摄像机,比如在会议室的天花板上装一台垂直向下的鱼眼摄像机,几乎能看到会议室的全景,这种方案也称之为全景摄像机。

目前鱼眼式全景摄像机的产品形态包括多镜头式、单鱼眼镜头式、混合式三种。

单鱼眼镜头式:采用枪型摄像机或半球型摄像机加鱼眼镜头的形式,这也是实现全景监控的一种最简单且最经济的方式,此种方式的关键点在于摄像机本身具有对鱼眼畸变的矫正能力,或者可以结合特殊的处理软件校正经过鱼眼镜头变形后的多镜头式:采用多镜头多角度监控后拼接混合式:采用PTZ球机加鱼眼镜头的形式,这种方式较为少见,摄像机在转动时可当作球机使用,当球机镜头和鱼眼镜头重合时,可当作全景摄像机使用,此类全景摄像机的代表厂家有Axis。

二、全景监控发展遇技术瓶颈。

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瓶颈与突破方法

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瓶颈与突破方法

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瓶颈与突破方法引言: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简称VR)技术是一种通过计算机生成的、模拟三维环境的科技,并将用户置身于这个虚拟世界中。

近年来,随着硬件设备和软件应用不断改进,虚拟现实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然而,尽管取得了重大进展,目前仍然存在一些发展瓶颈,如:视觉与听觉体验不足、运动感知不精确以及系统成本高昂等。

本文将探讨这些问题,并提出一些可能的突破方法。

一、视觉与听觉体验不足的问题虚拟现实技术在营造沉浸式体验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依然存在着视觉与听觉体验不够逼真的问题。

1.1 视觉体验不足当前的VR设备在计算图形时所使用的分辨率还无法达到完美逼真的水平。

由于屏幕分辨率以及显示器刷新率受制于硬件限制,用户在佩戴VR设备之后仍可能会感到图像有点模糊或颗粒感过强。

针对这一问题,有两个主要的改进方向。

首先,提高屏幕分辨率和显示器刷新率将有助于提升视觉体验。

其次,引入更高级的图像处理技术和算法,如光线追踪、物理渲染等,可以进一步增加图像真实感。

1.2 听觉体验不足虚拟现实技术通常只侧重于视觉效果,而忽略了听觉体验的重要性。

目前VR设备仅提供基本的立体声音效功能,并不能还原真实世界中复杂多样的声音环境。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之一是通过发展更先进的3D声源跟踪技术来模拟真实世界中的声音传播。

此外,还可以利用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来分析和合成不同环境下的声音效果,从而达到更好的听觉体验。

二、运动感知不精确的问题尽管虚拟现实技术已经可以提供基本身体运动追踪功能,但目前仍存在着运动感知不够精确的问题。

2.1 传感器技术限制目前最常用的虚拟现实设备采用了惯性测量单元(IMU)和摄像头等传感器来追踪用户的运动。

然而,由于这些传感器存在精度和延迟的问题,导致运动感知不够准确。

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考虑引入更先进的传感器技术,如激光雷达或深度摄像机等,以提供更准确和实时的运动追踪数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景摄像机突破技术瓶颈之后的冷思考
全景摄像机,顾名思义,是能对一个较大场景进行全局监控、全程监视与全角度拍摄的摄像产品。

从第一款产品正式推出市场至今,已发展了大约5年多时间。

一般而言有两种方式可达到全景效果,一是采用鱼眼镜头(大广角镜头);二是一台摄像机中采用多个镜头拼接来实现。

全景摄像机应用范围拓展
全景摄像机的应用范围,一般包括公共场所、工业监控、交通管理、医疗设施、楼宇监控、校园、商场与娱乐休闲场所等。

但由于全景摄像机的推出时日尚短,技术上有其局限性,如上文所述的图像失真等问题,以及鱼眼全景摄像机的超广角效果,虽然能监控大范围面积,但相对来说,它的焦距很短,使得侦测范围大受限制,大约在半径5米内可以看清人脸,更远的话就会显得模糊。

因此,在实际运用上,全景摄像机比较适用在空间小、监视环境简单的场所,例如零售店、小型商场、电梯、停车场与会议室等等。

只需要一台全景摄像机,就能实现无死角、看清细节的监控。

至于环境简单而空旷的场景,例如大型会场等,由于架设多台监控摄像机有其不便性,使用全景摄相机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但若是要应用在相对复杂的环境里,例如人流量大的商场、步行街、十字路口等,全景摄像机则仍然无法完全替代枪机、半球等常规型传统摄像机,所以一般还是建议搭配常规型摄像机使用,彼此互补不足。

全景摄像机技术关键
不论使用何种方式,所谓的全局监控,即摄像机在静止状态下(无需云台辅助转动),就可以进行180度(安装在墙上)或360度(安装在天花板上)的监控。

监视时,摄像机无须切换画面,就能实现对同一个较大场景的无间断拍摄,解决普通摄像机多方位监控时画面不连贯的问题,也令监控人员的作业更加方便。

而且全景摄像机具有最高可达360度的拍摄角度,能全面捕捉场景,避免死角产生,因而在某些项目中,其一台可替代多台普通监控摄像机的效果,并顺利达到耗电量低、布线简单、隐密性高与施工维护费用低廉等目的。

从产品技术面剖析全景摄像机,则主要有四大关键点。

1、镜头优劣
镜头优劣会大幅度影响监控图像的质量;好的镜头可达到高清、百万像素以上,而帧速(每秒钟动画传输的速度)越高,也越能看清楚监控目标的移动过程与细节动作。

2、图像传感器
一款性能良好的全景摄像机,必然有高分辨率的图像传感器。

由于全景摄像机的监控范围宽广,图像传感器的信息量必然十分庞大,不像一般的摄像机只需处理监测场景中一部分的画面。

因此,图像传感器的分辨率高低与否,也是影响监控成像放大后,图片清不清晰的关键。

3、鱼眼镜头
使用鱼眼镜头的全景摄像机,其成像原理与普通摄像机不一样,图像边缘往往会形成一个凸出、变形的画面,所以要比普通摄像机更容易使图像扭曲或失真,影响成像质量。

所以如何矫正、还原图像,看清图像中的监控物体,就是全景摄像机最重要的问题。

理论上,有两种方式能矫正鱼眼镜头成像失真的问题,一种是由后端平台进行信息处理、还原成像;另一种则是在摄像机内置软件直接矫正,然后再传输到监测后端。

一般而言,比较推荐使用后者解决鱼眼镜头失真的问题,这样一来,可以舒缓网络传输宽带和后端存储的压力,提高了监控运行的效率。

4、虚拟PTZ
可以使用虚拟PTZ对存储的图像做放大、缩小等细节观察。

PTZ在安防监控领域是控制云台上下左右转动与镜头变聚焦,用于自动或手动追踪锁定的目标,在监测范围内一路跟拍追踪目标。

而全景摄像机所采用的虚拟PTZ,应用概念类似云台的追踪效果,只是不必象真实的云台那样进行实际的机械化转动,而是通过缩放图像来达到类似的效果,因而能大幅递增监控系统的使用寿命,使得监控人员在操作上更容易上手,也能降低维护费用。

展望未来
全景摄像机的优点在于能以最少的装机量,达到最有效率的监控效果,即能减少护罩、布线与人员的施工费用等,能降低监控工程成本。

但其毕竟发展时间短(五年),有不可忽视的劣势,如摄像机的单价偏高、监控距离尚未突破,以及图像存储、还原等问题,都急需调整和改进。

因此,不能盲目追崇全景摄像机,其目前也不可能取代传统摄像机的作用与功能。

所以如何搭配全景摄像机与常规型摄像机共同使用,使二者取长补短,以求监控效果最大化,才是现阶段除技术突破之外最应该考量的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