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蝉(法布尔)优秀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9法布尔《蝉》教案

19法布尔《蝉》教案

《蝉》(法布尔)教学目标(一)学习本文作者为了获得第一手材料,锲而不舍的工作精神,以及全面、细致、深入的观察方法。

(二)学习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来加强说明生动性的写作方法。

(三)理解作者在动物世界的描述中所寄寓的生活哲理。

教学过程一、古诗导入:出示古诗《蝉》的诗文。

师: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不过,这个谜语可有点难,是一首诗,请同学们自己先来读一读,猜猜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垂穗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学生自读,指名猜。

——蝉师:有没有人知道这是谁的诗?(虞世南)让我们一起来有感情地读一读这首诗,生齐读古诗。

师:世界上有一个著名的昆虫学家也写了一篇关于《蝉》的文章,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他。

2、作者简介:法布尔:出生于法国南部圣雷翁村一户农家,童年在乡间与花草虫鸟一起度过。

由于贫穷,他连中学也无法正常读完,但他坚持自学,一生中先后取得了数学学士学位、自然科学学士学位和自然科学博士学位。

1880年,他终于有了一间实验室——一款荒芜不毛但却是矢车菊和膜翅目昆虫钟爱的土地,他风趣地称之为“荒石园”。

在余生的35年中,法布尔就一直居住在“荒石园”里,一边进行观察和实验,一边整理前半生研究昆虫的观察笔记、实验记录、科学札记等资料,完成了《昆虫记》这部著作。

1915年,92岁的法布尔在他钟爱的昆虫陪伴下,静静地长眠于“荒石园”。

他被国人誉为“昆虫世界的维吉尔”。

而《蝉》这篇课文就是改编自《昆虫记》。

法布尔通过自己的努力不但成就了自己,而且还给我们留下了一笔非常宝贵的知识财富。

三、总体感知文章1、师: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进《昆虫记》,去看一看法布尔眼中的《蝉》究竟是什么样的?请同学们打开书,自己先去读一读,注意,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并思考:法布尔从哪几方面向我们介绍了蝉?学生读文章,思考问题。

学生回答问题:两方面——蝉的地穴、蝉的卵。

归纳:全文自然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蝉的地穴”介绍蝉从幼虫到成虫的生长过程。

蝉法布尔教学设计一等奖

蝉法布尔教学设计一等奖

《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蝉的特点及蝉的习性,积累文中的生字词。

2.学习作者细致入微的观察方法,品味文中准确生动的语言,体会文章科学性与文学性兼顾的特点。

3.理解作者对昆虫的感情,感受文中蕴含的科学精神,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热爱自然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梳理蝉的生长过程,了解蝉的生活习性。

(2)品味文章生动准确的语言,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写作技巧。

2.教学难点:(1)体会文章蕴含的科学精神,理解作者对蝉的情感。

(2)学习文章将科学性与文学性相结合的写作特点。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展示蝉的图片或播放蝉的鸣叫声,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昆虫吗?(明确:蝉)2.讲述:蝉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种昆虫,它的叫声清脆悦耳。

今天,我们将跟随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的脚步,一起去探寻蝉的世界。

二、作者及作品简介1.介绍作者法布尔:法布尔(1823-1915),法国昆虫学家,动物行为学家,文学家。

他被世人称为“昆虫界的荷马”,著有《昆虫记》这部被誉为“科学与诗的完美结合”的巨著。

2.简要介绍《昆虫记》:《昆虫记》又叫《昆虫物语》,是一部十大卷的巨著,不仅是文学巨著,也是科学百科。

在书中,作者以人性观虫性,将专业知识与人生感悟融于一体。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展示生字词:金蜣、涂墁、臃肿、罅隙、纳、轧扁、孵化、鳍、跳蚤、车辙、黏土、扒掘、喧嚣、钹、寻觅。

请学生朗读,教师纠正读音。

按每行4个词语进行讲解:金蜣、纳、孵化、寻觅:这些词语与蝉的生长过程或生活习性有关,金蜣和纳是蝉的天敌或食物,孵化是蝉的生长阶段,寻觅体现了蝉的活动。

涂墁、罅隙、车辙、黏土:这些词语描述了蝉的生活环境,涂墁和车辙可能与蝉的栖息地有关,罅隙和黏土是蝉可能出现的地方。

臃肿、轧扁、鳍、跳蚤:臃肿形容蝉的外形,轧扁和跳蚤可能与蝉面临的危险有关,鳍是蝉身体的一部分。

蝉的教学设计优秀8篇

蝉的教学设计优秀8篇

蝉的教学设计优秀8篇《蝉》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积累:零落断续收敛宽恕短暂。

2、学习本文欲扬先抑的写法。

能力目标1、培养学习的阅读能力。

2、结合本文学习写作理论知识,提高写作能力。

德育目标体会生命的真谛:虽然生命短暂弱小,但可以通过奋斗使她的意义和价值得以体现。

教学重点:通过蝉的一生体会生命的意义。

教学难点:欲扬先抑,托物寓意的写法。

教学方法:朗读法,启发式教具准备:录音机,朗读带,图片。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生命是多彩的朝霞,映照着广阔的大地;生命是智慧的火花,点缀着灿烂的星空;生命是美丽的鲜花,装扮着绚丽的人生……生命真是一个奇迹。

一枝从淤泥里长出的夏荷,竟开出雪一样洁白纯净的花儿;一粒细细黑黑的萤火虫,竟能在茫茫黑夜里发出星星般闪亮的光;一株微不足道的小草竟开出像海洋一样湛蓝的花;一只毫不起眼的鸟儿,在树头唱出远胜小提琴的夜曲;一条柔软无骨的蚯蚓,居然能在坚实的土地里如鱼在水中似得自由遨游。

在夏天里不断聒噪着的蝉,海边一枚小小的贝壳,都会引起我们对生命意义的追问和思索……其实我们不必感叹为什么奇迹不会发生在我们身上,因为我们本身就是个奇迹,能活了这么长时间,长了这么大,更是一种奇迹。

活着是一种幸福,只要活下来,那就是一种无比的幸福。

所以要珍惜现在,把握好每一分每一秒。

下面我说四个谜语:唱歌不用嘴,声音真清脆,嘴尖像根锥,专吸树枝水说鸟不是鸟,躲在树上叫。

自吹啥都懂,其实全不晓一肚子没学问,开口闭口知道,瞧瞧这小家伙,实在真是骄傲天热爬上树梢,总爱大喊大叫,明明啥也不懂,偏说知道知道学生回答(蝉)对,是蝉,大家知道蝉分哪些吗?蝉,古称蜩(tiao)、蚱蝉等,俗名“知了”、爬树猴。

蝉遍布全世界,已知品种有3000余种之多。

蝉的一生有四个阶段,即卵、幼虫、拟蛹和成虫。

雌蝉通常于7~8月份产卵于孔,幼虫孵化后会随树枝或自造细丝落到地面入土中,幼虫在地下生活的时间很长,最短也要2年左右,一般要过4~5年,长的要经过12~13年,甚至更长时间。

教学设计 蝉 法布尔

教学设计 蝉 法布尔

教学设计蝉法布尔教学设计:观察蝉一、教学目标:1. 通过观察蝉的生活现象,了解蝉的外部特征和生活习性。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科学实验的能力。

3. 培养学生保护和爱护自然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蝉的外部特征:观察蝉的身体颜色、形状、前翅、后翅等特征。

2. 蝉的生活习性:观察蝉的栖息地、叫声、趟、食性等。

三、教学过程:前期准备:1. 教师准备一些宽口瓶子,放置一些树枝或竹竿作为蝉的栖息点。

2. 教师准备一些蝉,并将其放置在瓶子中。

引导观察:1. 教师将瓶子放在一个明亮的地方,带上学生观察蝉的外部特征。

2. 学生观察蝉的身体颜色、形状、前翅、后翅等特征,并记录下来。

3. 引导学生发现蝉的身体特征是否有变化,比如蛹壳残留等。

探究蝉的生活习性:1. 学生观察蝉的栖息地,比如树枝、树叶、树皮等。

2. 学生观察蝉的叫声、趟、食性等生活习性。

可以在不同时间段观察,比如早上、中午、下午等。

实施实验:1. 学生可以选择一些自己感兴趣的蝉进行观察实验。

2. 学生可以观察蝉的生活习性,比如观察蝉的叫声、趟、食性等。

3. 学生可以记录下实验中的观察结果,并进行描述和总结。

讨论和总结:1. 学生将自己观察到的蝉的特征和生活习性与其他同学进行讨论。

2.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蝉的外部特征和生活习性。

3. 教师介绍蝉的生态环境及重要性,引导学生保护自然的意识。

四、教学评价:1. 学生的观察记录和实验结果是否准确。

2. 学生对蝉的外部特征和生活习性是否了解。

3. 学生的讨论和总结是否具有合理性。

五、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进行更多蝉的观察实验,进一步了解蝉的生活。

2. 学生可以将观察结果制作成海报或小册子,展示给其他同学。

初中语文蝉法布尔教案

初中语文蝉法布尔教案

初中语文蝉法布尔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的《昆虫记》及其对蝉的研究,通过阅读课文,把握蝉的生活习性及特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蝉的生活习性,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关注生态环境的观念,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蝉的生活习性及特点。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蝉的生活习性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教学准备:教材、多媒体设备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

2.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与蝉相关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蝉的生活习性及特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互相交流。

三、合作探讨(15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通过合作的方式,深入分析蝉的生活习性。

2.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讲解(15分钟)1. 教师针对蝉的生活习性及特点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 讲解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蝉与环境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五、课堂实践(10分钟)1. 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谈谈自己对蝉的生活习性的理解。

2. 学生之间互相交流,教师点评并总结。

六、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简要回顾,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

2. 提醒学生关注生态环境,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七、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根据课堂学习,总结蝉的生活习性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2. 写一篇关于蝉的观察日记,记录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对蝉的观察和理解。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课堂讲解和课堂实践等环节,让学生深入了解蝉的生活习性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热爱自然。

19.法布尔《蝉》(公开课教学设计ppt)

19.法布尔《蝉》(公开课教学设计ppt)

4.第11段,运用了一系列的动词, 试品析其好处。
这一段是动作描写,用拟人的修 辞手法说蝉“表演一种奇怪的体操”, 用了一连串动词,如“腾跃”“翻 转”“倒悬”“伸直”“张开”“钩住” 等等,把蝉从壳中脱出的艰难过程具体、 生动、准确地写了出来。
第三部分(12-24)
1.第12段“它选择最小的枝,像枯草或 铅笔那样粗细,而起往往是向上翘 起”“往往”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往往”一词表示大多数情况如此, 但不排除个别情况,说明蝉大多时候找 向上翘起的树枝,但也有例外,如果去 掉的话说明只有找到向上翘起的树枝蝉 才会产卵,与原意不符,体现不出说明 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喧嚣: 声音杂乱,不清静。 无动于衷: 心里一点也不感动,毫不动心。
一、整体感知、理清写作思路
1.法布尔从哪些方面介绍了蝉?
蝉的地穴、蝉的卵 2.蝉是从哪里来的? 蝉的幼虫是从阳光曝晒的道路上的 小圆孔里爬出来的。
文章结构
考察蝉的季节和居住环境中蝉的情况 洞口 1 幼虫 地穴出口
(幼虫) 蝉的 地穴
2.“大多数掘地昆虫,例如金蜣,窠 外面总有一座土堆。”这句话运用了 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这句话运用作比较、举例子的 说明方法,将“蝉”的地穴与“金 蜣”的地穴相比较,说明“蝉”的 地穴周围一点土都没有的特点,使 读者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
3.“其实,它干起活来简直像矿 工或铁路工程师”。这句话用了 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把蝉比作矿工或铁路工程师,生 动形象地说明了蝉的聪明,自然 而亲切。
一、给下面的字注音
轧 yā 鳍 qí xiān
恶劣
纤维
联结 jié 黏土 lián 寻觅 mì 喧嚣 Xuān xiāo 懒洋洋

读写结合,让说明文教学变得生动有趣——《蝉》(法布尔)教学设计

读写结合,让说明文教学变得生动有趣——《蝉》(法布尔)教学设计

读写结合,让说明文教学变得生动有趣——《蝉》(法布尔)教学
设计
一、课程目标
1. 让学生能够理解法布尔的《蝉》的内容;
2.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
4. 通过本课程,让学生能够掌握一定的文学知识,以及文学分析技能;
二、课程内容
1. 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阅读《蝉》,并且给学生提供一些指导,让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文章内容;
2. 接下来,教师可以让学生按照一定的模板,进行文章的梳理和分析,以便于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文章内容;
3. 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就文章的内容,进行讨论,让学生能够充分的发挥自己的批判思维能力;
4. 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文章的书写,以便于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文章的内容。

三、课程安排
1. 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蝉》,并且给学生提供一些指导;
2. 分析:让学生按照一定的模板,进行文章的梳理和分析;
3. 讨论:让学生就文章的内容,进行讨论;
4. 书写: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文章的书写。

四、教学方法
1. 问答法: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更好的理解文章内容;
2. 讨论法:让学生就文章的内容,进行讨论,以便于学生能够充分的发挥自己的批判思想。

《蝉》教学设计

《蝉》教学设计

《蝉》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积累文中的生字词,了解作者法布尔及《昆虫记》。

学习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来介绍蝉的生长过程。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

品味文中准确、生动、有趣的语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法布尔坚持不懈的科研精神,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梳理蝉从产卵到幼虫出土的生长过程。

体会本文生动有趣的语言特点。

2、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对生命的尊重和敬畏之情。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炎热的夏天,当我们听到一声声蝉鸣时,是否想过蝉是怎样来到这个世界上的呢?今天,就让我们跟随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的脚步,一起去探寻蝉的奥秘。

(板书课题:蝉)(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检查预习,积累字词请学生朗读生字词,教师正音。

解释重点词语的含义,如“蚋”“臃肿”“罅隙”等。

2、了解作者及作品法布尔(1823—1915),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文学家。

他被世人称为“昆虫界的荷马”“昆虫界的维吉尔”。

代表作有《昆虫记》。

《昆虫记》不仅是一部文学巨著,也是一部科学百科。

在书中,法布尔用生动的文字,讲述了各种昆虫的本能、习性、劳动、繁衍和死亡,记录了它们在昆虫王国的漫游历程。

3、默读课文,思考问题本文围绕蝉主要介绍了哪些内容?蝉的生长过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三)精读课文,深入探究1、蝉的产卵请学生朗读描写蝉产卵的段落,思考:蝉是如何选择产卵的地点的?作者是怎样描写蝉产卵的过程的?(引导学生从动作、细节等方面进行分析)2、蝉卵的孵化蝉卵孵化需要多长时间?蝉卵孵化后的幼虫是如何活动的?3、蝉的幼虫蝉的幼虫在地下生活的时间有多长?幼虫在地下是如何获取食物和生长的?4、蝉的出土蝉的幼虫是怎样出土的?出土后的蝉会经历哪些变化?(四)品味语言,感受魅力1、本文的语言生动有趣,请找出文中你认为生动有趣的语句,并进行赏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蝉(法布尔)
教学目标:
1.概括课文内容,理清说明思路。

2.品析文章语言,理解文艺性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3.感受法布尔对生命的尊重和对世间万物的关爱,体会他认真严谨的研究态度和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

学情分析:
学生在小学阶段接触过说明性文章,学习本课前已经学习了《中国石拱桥》和《苏州园林》,基本上掌握了常见的说明方法和说明顺序。

学生在七年级已经学习了圈点批注法,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得到了初步培养,八年级还需要进一步巩固提升。

大部分学生在生活中见过蝉的成虫或蝉蜕,但对蝉的具体成长过程不够了解。

本课的学习有利于学生丰富蝉的知识,激发科学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品析词句,体会文艺性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2.难点:感受法布尔对生命的尊重和对世间万物的关爱,体会他认真严谨的研究态度和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准备:课前,学生在学案指导下完成自主学习;教师检查学案,汇总学生问题,微调教学内容;师生搜集关于法布尔和蝉的课外资源。

教学过程:
【导入】
同学们,上课前老师先请大家看一幅图片,谁还记得这是小学学过的哪篇课文的插图?(《蟋蟀的住宅》)作者是谁?(法布尔)出自哪部名著呢?(《昆虫记》)。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选自《昆虫记》的文章——《蝉》。

【活动一】借图理文,感知内容
1.思考:围绕两个小标题,借助思维导图梳理文章内容。

说一说各部分分别介绍了蝉哪些方面的习性?
学生分组交流,推选代表利用投影进行班内展示。

教师展示有关蝉成长过程的图片。

2.思考: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进行说明的?
明确:第一部分“蝉的地穴”采用由外到内再到外的顺序。

第二部分“蝉的卵”采用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

全文采用对事物的观察进程顺序。

3.思考:按一般说明文的写作顺序,介绍一种昆虫的生长过程时,先从卵到幼虫,再从幼虫到成虫。

这篇文章却打破常规,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写作顺序?
明确:一方面蝉在地穴的生活不为一般人了解,这样写不落俗套,容易引起读者兴趣。

更主要的是,蝉的幼虫生涯占了它生命的大部分时间,这样安排说明顺序旨在突出蝉的生长艰难,“四年黑暗中的苦工”,“一个月阳光下的享乐”,赞颂生命的意义。

教师提示学生:科学随着时间的推移将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蝉的幼虫通常会在土中待上3年、5年,更长一些的达到17年。

这些数字一般为质数,这是因为质数的因数少,蝉在钻出泥土时可以防止和其它蝉类一起钻出,争夺领土、食物。

【活动二】对比阅读,理解写法
教师出示“百度百科”中介绍蝉的说明性文字。

请学生运用圈点批注法,比较课文与这段文
字语言风格的不同。

学生分组讨论,班内交流,师生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文艺性说明文的特点:“说明文”特点,“文艺化”笔调。

“说明文”特点: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运用恰当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文艺化”笔调:运用拟人、比喻、对比等文学笔法;除说明外,还运用了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语言生动传神,轻松活泼,充满感情色彩。

【活动三】内外结合,感悟精神
结合课文内容和课外资料谈一谈,你感受到法布尔怎样的研究态度和科学精神?学生圈点课文相关语句并做出分析。

教师补充课外资料,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学生畅谈本课学习收获。

【布置作业】
1.《昆虫记·蝉》分为“蝉和蚁”“蝉的地穴”“蝉的音乐”“蝉的卵”四部分。

课本节选自第二、四部分。

课外继续阅读有关蝉另外两部分。

2.制定计划,阅读《昆虫记》,进一步了解神奇的昆虫世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