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口语交际习作二教案

合集下载

2020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说课稿 附教学反思 含口语交际 写作 学习园地 快乐读书吧 完整

2020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说课稿 附教学反思 含口语交际 写作 学习园地 快乐读书吧  完整

最新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说课稿附教学反思第二单元目录第二单元5 《鲁滨孙漂流记(节选)》说课稿一、说教材《鲁滨逊漂流记》主要讲述鲁滨逊不屑守成,出海闯天下。

在遭遇海难流落到荒岛上以后,他运用自己的头脑和双手,把荒岛改造成“世外桃源的故事。

课文按鲁滨孙历险的时间顺序记叙,写了鲁滨孙“遇险上岛”“建房定居”“养牧种植”“救‘星期五’”“回到英国”。

这些故事情节,处处紧扣“险”,塑造了一位不畏艰险、机智坚强、聪明能干的主人公。

二、说教法学法根据新课程标准,作为一篇略读课文,教学过程中最关键的是要体现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即学生的主体性。

让学生与文本进行充分接触,突出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平等对话,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

因为课文是原著的缩写,所以要对《鲁滨孙漂流记》这本书进行充分的阅读。

把握正确的思想内容,从而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1.会写“惧、凄”等14个字,会写“航海、荒岛”等46个词语。

2.默读梗概,说说这部小说写了鲁滨逊流落荒岛的哪些事,提炼小标题。

3.关注人物命运和故事情节,体会并学习鲁滨逊不怕困难、顽强生存、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4.激发阅读原著的兴趣。

四、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在快速阅读中培养学生概括主要内容的能力,能初步把握人物形象,学习鲁宾孙积极向上的精神,激发起课外阅读的兴趣。

教学难点:,体会并学习鲁滨逊不怕困难、顽强生存、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五、说学情六年年的大部分学生比较容易接受本课的学习内容,具有较强的求知欲望,学习比较积极,参与学习的面儿比较广。

小学语文教学归根结底,是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及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从整体上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语文教学担负着的积累语言的任务,包括语言材料、语言范例、语言知识三方面的积累。

【课时准备】2课时六、说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设想有一天你身处这样的困境:黄沙漫漫,无边无垠。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口语交际、习作PPT课件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口语交际、习作PPT课件

我们还可以继续交流 下共读《汤姆•索亚历险 记》这本书的感受。
可以围绕哪些话题交流读书心得呢?
※这本书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你怎样评价主人公?你对哪个人物印象最深? 为什么? ※有没有什么地方让你觉得困惑,或是感到奇怪? 有没有完全出乎意料、令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情节? ※读这本书的时候,你想到了哪些相似的书,或 是想到了生活中的哪些人? ※故事的结局你喜欢吗?如果你来写这个故事, 你会怎么写? ……
“梗概”是一种应用文体,常用于电 影、电视和小说的故事作简单的介绍等。 写梗概,就是把书、文章或影视作品的 主要内容用简练的语言写下来。
语文 六年级 下册
习作
写作品梗概
想一想:日常生活中, 在什么情况下我们需要对书的 内容进行概括呢?
征集最受欢迎的少儿读物
学校征集最欢迎的少 儿读物,要求高年级每个 同学推荐一本最喜爱的书。
读《鲁滨孙漂流记》 这本书,我想到了我自己。 跟鲁滨孙相比我是多么渺 小。有次爸妈不在家,冰 箱里满是食物,我还是饿 着肚子等爸爸妈妈。我的 生活能力太差了。
让我们小组内来交流共读 一本书的感受吧!
1.引用原文说明观点,使观点更有说服力。 2.分辨别人的观点是否有道理,讲的理由是否充分。
和同学交流 之后,你对这本 书是否有了新的 想法,跟大家交 流下吧。
想一想,我们可以怎样来 写一本书的梗概?
读懂内容,把握脉络
理清书籍内容的基本框架,把握要点。
回顾课文
流落荒岛→(搭盖住所)→ (驯养野羊)→(播种粮食) →(救星期五)→(夺船回国 )
梗概按照上述线索展开叙述。
通过对原文的精读,尽可能
地和文本、作者“对话”,了解原 文内容,明确作者的写作意图。如 果一两遍读不明确就多读几遍,不 到胸有成竹绝不“善罢甘休”。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口语交际 同读一本书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口语交际 同读一本书

口语交际:同读一本书[教学目标]1.学习引用原文说明观点,使观点更有说服力。

2.能分辨别人的观点是否有道理,讲的理由是否充分。

3.在交流过程中进一步激发学生阅读世界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学习引用原文说明观点,使观点更有说服力;能分辨别人的观点是否有道理,讲的理由是否充分。

[教学课时]1课时一、选书读书,其乐无穷1.揭示主题:亲爱的同学们,今天我们围绕“同读一本书”这一主题进行交流。

你如何理解这个主题?(全班同学读一本相同的书)2.选择书目:上周我们进行了“同读一本书”的书目调查。

预设:根据投票,我们选择的共读书目是《汤姆·索亚历险记》。

一周过去了,你们都读得如何了?读时运用了什么方法帮助自己更好地阅读?(学生自由汇报阅读方法以及感受)3.小结:虽然大家阅读的是同一本书,但是每个人汇报的感受各不相同。

正如莎士比亚所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不同的读者,心得体会也可能各不相同。

二、自由漫谈,选定话题过渡:通过较长时间的阅读,同学们对这本书有了自己的理解以及阅读心得,谁来向大家介绍介绍你的阅读感受?1.自由漫谈。

(学生尝试汇报自己的阅读心得,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可以从不同角度来谈)引导:感谢这些同学向我们讲述了自己的阅读感受。

从他们的汇报中你们知道了这本书的哪些信息?他们刚才的介绍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要想有效地介绍一本书,更需要了解听众的需要。

2.梳理话题。

根据学生交流的内容,按类型梳理学生感兴趣的话题。

(1)故事内容:这本书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2)人物评价:你怎样评价主人公?你对哪个人物印象最深?为什么?(3)故事情节:有没有什么地方让你觉得困惑,或是感到奇怪?有没有完全出乎意料、令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情节?(4)表达方法:故事的结局你喜欢吗?如果你来写这个故事,你会怎么写?3.调查话题。

如果别人向你介绍一本书,你希望他(她)能向你介绍这本书的哪些方面?(引导学生站在听者的角度思考交际的话题)4.选择话题。

部编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口语交际、习作课件

部编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口语交际、习作课件

部编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口语交际、习作课件一、概述在部编六年级下册的语文课程结构中,第二单元的口语交际与习作训练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

这一单元的教学重点旨在通过综合性的口语表达和书面写作活动,强化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对于这一阶段的学生来说,这不仅是提升语言技能的关键环节,更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途径。

本单元主要包括两个部分:口语交际和习作训练。

口语交际部分着重于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的语言运用,通过对话、讨论、演讲等形式,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锻炼口语表达、倾听理解和人际交流技巧。

而习作训练则围绕写作技巧和文章构思展开,引导学生通过写作实践,掌握不同类型的文本写作方法,提高写作能力和创作水平。

课件作为辅助教学的工具,在本单元的教学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通过生动形象的图文展示、富有启发性的互动设计,课件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口语交际和习作的要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课件的展示形式也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习惯,使得教学活动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提高了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部编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的口语交际与习作训练,是学生在语言交际和写作方面的重要训练内容。

通过课件的辅助,可以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接下来的文章中,我们将详细阐述这一单元的具体教学内容和方法。

1. 介绍部编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的主题和内容部编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是一个充满深度与内涵的单元。

其主题聚焦于“中华优秀文化”旨在让学生们在深入了解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进一步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深厚底蕴。

在这一单元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传统的人文风貌,也能领略到中华民族深厚的历史积淀。

内容涵盖古诗文、现代文学作品,以及一些经典的历史传说等。

这些内容都是为了让学生们通过语文的学习,更深入地了解和感受到中华文化的丰富和魅力。

也借此激发学生们的爱国情感和文化自豪感。

对于本单元的口语交际和习作课件设计,将紧密围绕这一主题展开,旨在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文知识,提升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口语交际:同读一本书 (2)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口语交际:同读一本书 (2)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习作:写作品梗概一、在阅读中学习方法《汤姆•索亚历险记》梗概①汤姆•索亚是美国圣彼得堡镇上一个淘气的机灵鬼。

他父母早亡,随姨妈生活,而姨妈却管不住他。

他不是那种听话本分的乖宝宝,他是镇上的孩子头儿,带他们玩“打仗”、搞恶作剧,喜欢马戏,会拿大顶,好幻想,想当兵或当牛仔,他在小伙伴眼中无所不能。

最近,他又萌生了当海盗的念头。

②汤姆有几个朋友:乔奇、班恩、吉姆,但最和他“臭味相投”的是镇上那个脏兮兮的流浪儿哈克。

哈克的父亲是个酒鬼,从不管他,他就成了个无依无靠、游手好闲的“野孩子”。

在镇民眼中,他是个无赖,而孩子们都觉得他是个有趣的伙伴。

汤姆把当海盗的想法告诉了哈克。

哈克说海盗都是些胆大的人,他们约定半夜到墓地去试试胆量。

③汤姆假睡骗过姨妈,同哈克一同来到墓地。

阴风吹拂下,他们目睹了一场斗杀:乔埃杀死了一个医生,又嫁祸给醉鬼彼得。

两个孩子都害怕凶悍的乔埃,相互发誓决不开口。

④胆量得到了检验,汤姆和乔奇带着从家中“偷”来的食物,叫上哈克来到密西西比河边,找到一个小木筏,划到下游的杰克逊岛。

这里荒无人烟,成了三个“小海盗”的快乐大本营。

晴朗的夜,明亮的星,灌木林丛,篝火野餐;没有了大人的训斥、牧师的教诲、法官的威严、老师的惩罚,有的是沙滩、草地、树林、鸟儿、松鼠、蝴蝶……他们无忧无虑、无拘无束,这里简直是一片乐土、净土!⑤镇上的人们找了他们好几天,怎么也不见他们的踪影,渐渐地绝望了。

星期日,镇民们在教堂为他们三人开追悼会。

当人们悲情难抑之际,牧师发现三个调皮鬼若无其事地走进教堂,来到亲人的面前。

⑥镇上要开庭审理彼得杀人案了,汤姆出庭为彼得作证,混在旁听席中的乔埃大惊,落荒而逃。

汤姆成了小镇的英雄。

⑦汤姆的冒险心一刻也没有消失过,他知道传说中海盗都会把金银财宝埋藏在干枯的老歪脖树下,他和哈克要去寻宝。

有一天,他们来到鬼屋翻寻时,真的遇上了鬼——乔埃和一个陌生人来到这里,准备把抢来的金币藏起来。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表格式):语文园地二(口语交际、习作、园地)部编版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表格式):语文园地二(口语交际、习作、园地)部编版
四、指导学生自由习作
1.选择你最近读的一本书写梗概。学会对书的内容进行概括,以梗概的形式,与同学交流讨论,并进行修改。
2.学生作文,教师巡回指导。
第三课时
一、评改作文
1.自我修改:写完后,自己通过轻声朗读的方法来进行修改,注意字、词、句和标点等,同时对自己不满意的段落也可以在旁边重新写。
2.同学互改:与同桌或自己的好朋友交换,互相用修改符号改一改细节地方,对文章整体可以在后面写一写修改建议或简单的评价。
教学目标
1.学会借助批注梳理思路,深入的表达自己的想法或观点。
2.表达观点时要以内容为依据,从书中找出例子来说明自己的观点。
3.要勇于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
4.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准确理解他人的想法。对于不同想法,思考他们的理由。
5.交流之后,说说自己的新想法。
6.能理清书籍内容的基本框架,把握要点,学会对书的内容进行概括。
(5)故事的结局你喜欢吗?如果你来写这个故事,你会怎么写?
2.交流之前,指导如何围绕话题展开交流。
(1)交流前思考围绕话题谈论哪些具体内容。学会借助批注梳理思路,深入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或观点。(板书:梳理思路)
(2)表达观点时要以内容为依据,从书中找出例子来说明自己的观点。(板书:勇于表达)
(3)要勇于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板书:认真倾听)
四、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
一、回忆人物形象
1.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同样也没有完全一样的两个人。本组课文让我接触了一些外国文学作品,那些血肉丰满、性格鲜明的人物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些短篇和长篇小说中的人物形象,都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成为某一类人物的典范代表,让我们大家一起来回忆一下。
(1)读懂内容,把握脉络。理清书籍内容的基本框架,把握要点。

精品【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口语交际·习作二 教案2

精品【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口语交际·习作二 教案2

口语交际·习作二学习目标:1.交流自己搜集到的民风民俗,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表达流利。

2.借鉴本组描写民风民俗的写作方法,学习抓住特点介绍民俗的方法。

3.学习修改、完善自己的习作,创编班级习作集。

课前准备:1.学生通过上网了解各地自己感兴趣的民风民俗,或者调查本地的风俗习惯。

2.教师准备有关的图片。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口语交际)一、回顾课文,激发兴趣。

1.“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说一说从《北京的春节》《藏戏》《各具特色的民居》和《和田的维吾尔》中,了解到了哪些民风民俗。

2.民风民俗,是与民族文化有关的风俗习惯,它是一种文化现象,是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

展示图片,向同学们介绍某种民风民俗。

二、畅所欲言,感受各地民风民俗。

1.小组内交流。

(1)交流内容:对课外阅读、调查、上网查找、亲身经历等所了解的民俗进行交流。

(如,节日习俗:元宵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春节等;民族舞蹈、服饰、饮食、民居;民间工艺品等。

)(2)交流要求:认真倾听别人介绍了的民风民俗有什么特点,是怎样介绍的;提出感兴趣的问题,介绍的同学要耐心回答;推选代表,介绍本组最有特色的民风民俗,商议怎样介绍才能给全班同学留下深刻的印象。

(如,要做到善于组织和利用手中的材料,说得详略得当,生动有趣,条理清晰等。

)2.各组推选代表,准备参加全班交流。

三、召开民风民俗发布会。

1.各组推选代表参加民风民俗发布会,确定发言顺序。

2.明确发布会有关要求:(1)发言人要讲清楚某种民风民俗的特点。

(2)讲完后回答同学们的提问。

(3)对某种民风民俗感兴趣并有所了解的同学,可以随时进行补充。

3.评选最佳发言人:讨论哪位发言人介绍的民风民俗给人留下的印象最深刻。

(口齿清晰,态度大方,解答耐心细致;条理清楚,民风民俗特点突出,运用本组所学的一些表达方法。

)4.引导大家总结:我国有56个民族,疆域广阔,民风民俗特色鲜明而又丰富多彩。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 口语交际 同读一本书(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 口语交际 同读一本书(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口语交际同读一本书(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阅读同一本书,学生能够理解并概括书中的主要内容,学会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和见解。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和汇报,提升口语表达能力,学习倾听、思考、表达和交流。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和热爱,激发他们对书籍的思考和探索欲望。

教学内容1. 阅读书籍:学生选择一本共同阅读的书籍,可以是老师推荐的,也可以是学生自选的。

2. 讨论主题:学生围绕书籍的内容、主题、角色、情节等方面展开讨论。

3. 分享感受: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学到的知识和获得的启示。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并概括书籍的主要内容,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和见解。

2. 教学难点:学生如何通过讨论和分享,提升口语表达能力,学会倾听、思考、表达和交流。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书籍、PPT、投影仪。

2. 学具:笔记本、书籍。

教学过程1. 导入:老师简要介绍书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阅读:学生自主阅读书籍,做好笔记。

3.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和见解。

4. 汇报: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其他学生倾听、思考、提问。

5. 总结:老师对学生的讨论和汇报进行总结,强调口语交际的重要性。

板书设计1. 同读一本书2. 内容:书名、作者、主要内容、讨论主题、分享感受。

作业设计1. 写作:学生写一篇关于书籍的读后感,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和见解。

2. 讨论:学生在家中与家人分享阅读的感受和见解,练习口语交际。

课后反思通过这次教学,我发现学生在阅读和讨论中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和兴趣。

他们不仅能够理解并概括书籍的主要内容,还能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和见解。

同时,我也发现一些学生在口语表达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如表达不清晰、逻辑不严密等。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学生的口语训练,提升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口语交际•习作二
学习目标:
1.交流自己搜集到的民风民俗,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表达流利。

2.借鉴本组描写民风民俗的写作方法,学习抓住特点介绍民俗的方法。

3.学习修改、完善自己的习作,创编班级习作集。

课前准备:1.学生通过上网了解各地自己感兴趣的民风民俗,或者调查本地的风俗习惯。

2.教师准备有关的图片。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一、谈话导入
民俗风情源远流长,民俗文化斑斓多姿,在灿烂的人类文化中,民俗文化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单元所学的文章,都能将极其平常的民间习俗和传统节日描绘得妙趣横生、魅力四射。

同学们随同作者一起走遍大江南北,身临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共同领略了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

但单元为我们呈现的只是民俗风情画卷的一角,这节课就让我们畅所欲言,谈谈你所调查了解到的民风民俗吧。

二、分组交流
1.出示交流主题:节日习俗、地方服饰、特色饮食、独特民居、
民间工艺品,根据学生调查主题将全班分为五个组,进行交流。

交流提示如下:
①说说你要为大家介绍的内容是什么,你的资料从哪得来的?
②把民俗的主要特点讲清楚,还可以谈谈自己的感受。

③认真倾听组员的讲述,把不清楚的地方记下来及时询问。

2.根据组员的建议,修改自己的介绍材料,特别是注意把没讲清楚的地方讲清楚。

三、全班交流
1.根据交流主题,每组推荐2—3名同学在全班交流。

2.听的同学认真倾听,听后组织评议。

可从以下几方面评议:
①主题是否明确,特点是否突出;
②内容是否具体充实;
③表达是否流畅;
④语言是否简洁。

四、激发情感,由说到写。

1.听了同学的介绍,此时你有什么感受?
2.是啊,真是“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啊!透过这绚丽多彩的民俗,我们感受到的是泱泱华夏民族文化悠久的历史,独特的魅力。

让我们快拿起手中的笔,把它写下来吧!
第二课时习作
一、编写提纲。

1.引导学生根据提示编写习作提纲。

提示:
①要介绍的民俗是什么?②它的主要特点是什么,打算从哪几方面加以介绍?
③哪一部分作为重点将要进行具体介绍?④根据其特点,你打算拟订什么题目?
2.学生自由编写提纲。

3.小组内根据编写提示,互提建议,修改提纲。

二、学生进行习作练习。

三、初步修改。

1.大声朗读自己的习作,把习作中语句不通的地方和错别字修改过来。

2.小组内互读互听习作的重点部分,提出习作中表达不够清楚和不够具体的地方,并提出修改建议。

3.根据同学的建议修改、完善习作。

第三课时习作讲评
一、佳文点播台
1.根据学生习作情况选择其中较好的8—10篇,将习作题目和作者罗列出来,供学生自由点播。

2.由作者朗读自己的作品,其他同学认真听,找出习作的优点。

3.师生互动评议。

二、病文会诊室
1.根据本次习作中普遍存在的典型问题,选择病文例子供同学阅读,找出问题,提出修改建议。

2.集体修改,体会修改方法。

三、自主空间:根据老师的批语,修改自己的习作。

四、汇编民俗作品集: 1.为自己的习作配画,全班汇总。

2.根据全班的习作题目,讨论作品集的分类内容和编排顺序。

3.讨论作品集的题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