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文学常识、文言文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 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七上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世说新语》两则一、文学常识:《世说新语》由南朝人刘义庆组织文人编写而成,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主要描写从东汉到刘宋时期的一些著名人士的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
二、文言知识:1. 通假字尊君在不(“不”通“否”,表示疑问)2. 古今异义(1)与儿女讲论文义(古义:对子侄辈的总称。
今义:指儿子和女儿。
)(2)太丘舍去(古义:离开。
今义:从所在地道别的地方,与“来”相对。
)(3)相委而去(古义:丢下,舍弃。
今义:委托。
)(4)下车引之(古义:拉。
今义:引导,牵引。
)(5)元方入门不顾(古义:回头看。
今义:照顾。
)(6)陈太丘与友期行(古义:约定。
今义:泛指等待或盼望;日期。
)3. 词类活用(1)陈太丘与友期行(名词用作动词,约定。
)(2)元芳时年七岁,门外戏。
(名词用作状语,在门外。
)(3)友人惭(形容词意动用法,感到惭愧。
)4. 文言实词:《咏雪》1.内集:家庭聚会2. 儿女:泛指子侄辈,这里指谢太傅的侄儿侄女3.俄而:不久,一会儿4.聚:急速5.欣然:高兴地样子6.差:大致、差不多7.拟:相比8.未若:不如比作9. 因:凭借 10.起:飘起 11.即:就是《陈太丘与友期》1.期:约定2.期行:相约同行3. 戏:玩耍4.舍去:去,离开,舍去,在这里指不再等候就走了5.乃:才6.时:当时7. 惭:感到惭愧8.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9.不:通“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
10.待:等待 11. 非:不,不是12. 相委:委,丢下、舍弃 13.君:对对方的一种尊称 14. 家君:对别人称自己父亲的一种谦词 15.日中:正午时分16. 引:拉 17. 顾:回头看三、翻译课文。
《咏雪》原文: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译文: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召集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
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二则咏雪

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二则咏雪一、文学常识。
1. 出处。
二、原文及注释。
1. 原文。
-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2. 注释。
- 谢太傅:即谢安(320 - 385),字安石,晋朝陈郡阳夏(jiǎ)(今河南太康)人。
做过吴兴太守、侍中、吏部尚书、中护军等官职。
死后追赠为太傅。
- 内集:家庭聚会。
- 儿女:子侄辈的年轻一代。
- 讲论文义:谈论诗文。
- 俄而:不久,一会儿。
- 骤:急(速),紧。
- 欣然:高兴的样子。
- 何所似:像什么。
何,什么;似,像。
- 胡儿:即谢朗。
谢朗,字长度,谢安哥哥的长子。
做过东阳太守。
- 撒盐空中差可拟:跟把盐撒在空中大体可以相比。
差,大致,差不多;拟,相比。
- 未若:不如,比不上。
- 柳絮因风起:柳絮乘着风飞舞。
因,趁、乘。
- 无奕女:指谢道韫(yùn),东晋有名的才女,以聪明有才著称。
无奕,指谢奕,字无奕。
- 王凝之:字叔平,大书法家王羲之的次子,做过江州刺史、左将军、会稽内史等。
三、译文。
谢太傅在一个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和子侄辈的人谈论诗文。
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
”另一个哥哥的女儿谢道韫说:“不如比作柳絮凭借着风飞舞。
”太傅大笑起来。
她(谢道韫)就是谢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四、内容分析。
1. 家庭氛围。
- 文章开篇“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描绘出一幅温馨的家庭聚会图。
在寒冷的雪天,一家人聚在一起,谈论诗文,可见谢氏家族是一个文化氛围浓厚的家庭,长辈重视对晚辈文学素养的培养。
2. 人物形象。
- 谢安:作为长辈,他组织家庭聚会,引导晚辈们进行文学探讨,当看到雪时,他能即兴提问“白雪纷纷何所似”,这显示出他的儒雅、富有情趣和对晚辈教育的重视。
七上文言文复习之世说新语、论语

七上文言文复习(一)《世说新语二则》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一、填空《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是___南朝宋___(朝代)人___刘义庆_(姓名)组织编写的。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一句总述了谢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极精炼地交代了时间“ __寒雪日__”、地点“__内集_”人物“__谢太傅与儿女_”事件“___讲论文义___”等要素。
二、解释词语1.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雪:下雪,名作动;内集:家庭聚会2. 与儿女讲论文义——儿女:泛指小辈;文义:文章义理3. 俄而雪骤——俄而:不久,一会儿;骤:急4. 公欣然曰——欣然:高兴的样子5. 撒盐空中差可拟——差:大致,差不多;拟:相比6.未若柳絮因风起——未若:不如;因:乘,趁7. 即公大兄无奕女——即:是,就是8.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约定9. 期日中——日中:正午时分10. 太丘舍去——舍:放弃;去:离开11. 去后乃至——乃:才12. 尊君在不——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不:通“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
13. 相委而去——委:丢下,舍弃14. 君与家君期日中——家君:对人称自己的父亲15. 友人惭——惭:感到惭愧16. 下车引之——引:拉17. 元方入门不顾——顾:回头看三、重点语句翻译1. 白雪纷纷何所似:白雪纷纷扬扬的像什么呢?2. 撒盐空中差可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可以相比。
3. 未若柳絮因风起:不如(把雪)比作柳絮乘风飞舞。
七上文言文通假字、文学常识、文意总结

THANKS
七上文言文通假字、文学常识、文意总结
பைடு நூலகம்
目录 Contents
• 通假字总结 • 文学常识梳理 • 文意理解与总结
01
通假字总结
《世说新语》两则
“不”通“否”
“不闻雷霆之声”中的“不”通 “否”,表示否定。
“反”通“返”
“反归去来兮”中的“反”通 “返”,表示返回。
《论语》十二章
“说”通“悦”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中的“说”通“悦”,表示高兴、 喜悦。
“女”通“汝”
“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中的“女”通“汝”,表示你。
虽有嘉肴
“反”通“返”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 足,然后能自反也”中的“反”通 “返”,表示返回、反思。
“知”通“智”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中的“知”通“智”,表示智慧、明智。
02
文学常识梳理
《世说新语》及作者刘义庆
《论语》十二章
01
《论语》总结
02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共二十篇。内容涉及
伦理道德、政治哲学、学习方法等方面。
《论语》强调了道德修养、学习态度和人生观,对后世产生了
03
深远影响。
虽有嘉肴
《虽有嘉肴》总结
文章通过类比手法,指出学习的重要性。指出只 有通过不断学习,才能达到“至道”的境界。
重要背景资料
《世说新语》是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志人小说”的代表作,主要记述了东汉后期 至魏晋时期的名士逸事。
作者刘义庆是南朝宋人,出身于官宦家庭,爱好文学。
《论语》及儒家思想
核心思想与影响
七上文言文知识点

七上文言文知识点一、文学常识。
1. 作者。
2. 作品简介。
二、重点字词。
1. 通假字。
- 尊君在不(“不”通“否”,读fǒu)2. 古今异义。
- 与儿女讲论文义。
- 古义:子侄辈,泛指家中年轻一代;今义:指儿子和女儿。
- 太丘舍去。
- 古义:离开;今义:前往,到……去。
- 相委而去。
- 古义:丢下、舍弃;今义:委托。
- 下车引之。
- 古义:拉;今义:引导。
- 元方入门不顾。
- 古义:回头看;今义:照顾。
3. 一词多义。
- 日。
-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日子)- 期日中(太阳)- 是。
- 是日更定矣(这)- 问今是何世(判断动词,是)- 时。
- 元方时年七岁(当时)- 故时有物外之趣(常常)- 信。
-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信用)-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诚信)- 之。
- 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人名中的字)- 下车引之(代词,指元方)-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代词,指学问和事业)- 其不善者而改之(代词,指缺点)- 日月之行(结构助词,的)4. 重点实词。
- 内集:家庭聚会。
- 俄而:不久,一会儿。
- 骤:急速。
- 欣然:高兴的样子。
- 差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
差,大致、差不多。
拟,相比。
- 未若:不如,比不上。
- 期行:相约同行。
期,约定。
- 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 家君: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三、句子翻译。
1.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 翻译:谢太傅在一个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和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
2. 白雪纷纷何所似?- 翻译: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3. 撒盐空中差可拟。
- 翻译: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可以相比。
4. 未若柳絮因风起。
- 翻译:不如比作柳絮随风飞舞。
5.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 翻译: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是正午。
6.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 翻译: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就丢下(他)而离开,(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
7. 君与家君期日中。
七年级上册语文必考知识点归纳

七年级上册语文必考知识点归纳一、重点字词。
1. 易错字音:- 酝酿(yùn niàng)- 黄晕(yùn)- 窠巢(kēcháo)- 抖擞(sǒu)- 贮蓄(zhù xù)- 棱镜(léng jìng)- 粗犷(guǎng)- 静谧(mì)- 高邈(miǎo)- 莅临(lì lín)- 吝啬(lìn sè)- 淅淅沥沥(xī xīlì lì)2. 易错字形:- 瘫痪憔悴诀别分歧匿笑菡萏攲斜荫蔽。
- 确凿轻捷云霄倘若鉴赏啄食和蔼恭敬。
- 渊博倜傥绅士搓捻绽开惭愧恍然大悟。
- 人声鼎沸截然不同小心翼翼不求甚解混为一谈。
- 花团锦簇美不胜收疲倦不堪油然而生恍然大悟。
二、重点文学常识。
三、重点古诗词。
- 重点诗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 主旨:诗人借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雄伟景象,表达了自己开阔的胸襟和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抱负。
- 重点诗句: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 主旨:借明月寄托对友人的思念和牵挂,同时也表达了对友人不幸遭遇的同情。
- 重点诗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 主旨:描绘了江南早春的壮丽景色,抒发了诗人旅途中的思乡之情。
- 重点诗句: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 主旨:通过描绘深秋晚景,烘托出一个漂泊天涯的游子的孤寂愁苦之情。
四、文言文重点。
- 重点实词:内集、儿女、文义、俄而、骤、欣然、差可拟、未若、期行、舍去、乃至、尊君在不、相委而去、家君、引、顾。
- 重点虚词:而、之。
- 重点句子翻译:-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 撒盐空中差可拟。
- 未若柳絮因风起。
-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 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 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2. 文言句式:- 判断句: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知识点汇总

七年级上册语文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汇总(一)《论语》十二章【原文】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译文】1、孔子说:“学了(知识)又按时复习它,不也是很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们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生气,不也是君子吗?”2、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老师传授的学业是否复习了?”3、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的时候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意见,到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又不会逾越规矩。
4、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就可以当老师了。
5、孔子说:“只学习不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而不学习,就会有害。
”6、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那穷困的忧愁,颜回却依然自得其乐。
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7、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
部编七年级语文(上)文言文复习

部编七年级语文(上)文言文复习当我第一遍读一本好书的时候,我仿佛觉得找到了一个朋友;当我再一次读这本书的时候,仿佛又和老朋友重逢。
我们要把读书当作一种乐趣,并自觉把读书和学习结合起来,做到博览、精思、熟读,更好地指导自己的学习,让自己不断成长。
让我们一起到店铺一起学习吧!部编七年级语文(上)文言文复习《世说新语》两则一、生字读音陈寔(shí) 在不(fǒu) 谢道韫(yùn)无奕女(yì) 王凝之(níng)二、句读停顿①与儿女/讲论文义②白雪纷纷/何所似③撒盐空中/差可拟④未若/柳絮因风起⑤陈太丘与友/期行⑥君与家君/期日中⑦元方/入门不顾三、特殊用法的文言词语(一) 通假字尊君在不“不”通“否”,,句末语气词,相当于…吗?(二)古今异义1.与儿女讲论文义古义:对子侄这一代晚辈的统称。
今义:指儿子和女儿。
2.陈太丘与友期行古义:约定,动词。
今义:日期,名词。
3.太丘舍去:古义:离去、离开今义:前往。
4.下车引之:古义:拉。
今义:引用。
5.元方入门不顾:古义:回头。
今义:照顾或顾客。
(三)一词多义1.而俄而雪骤与“俄”构成副词性词组“俄而”,表时间短促,可译为“不久”等。
相委而去连词,表顺承,可译为“就”“然后”等。
2.之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人名下车引之代词,他,代元方(四)解释下列词语君:对对方的尊称,您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家君:对人称自己的父亲,谦词《陈太丘与友期》①相委而去委:丢下去:离开②下车引之引:拉之:代词,他③ 乃至乃:才④ 则是无信则:就《咏雪》①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内集:家庭聚会② 俄而雪骤:俄而:不久③ 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欣然:高兴地似:像④ 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差:差不多拟:相比⑤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未若:不如因:凭借⑥即公大兄无奕女即:就五、句子翻译【特殊句式及难译易错句】1.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省略句)太丘不在等候就离开了,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上)文学常识填空第1课散步《散步》选自1985年8月2日《中国青年报》,作者。
叙写了祖孙三代人在一起散步的平凡小事,表现出一家人之间互敬互爱的真挚感情。
第2课秋天的怀念《秋天的怀念》,短篇散文,中国当代著名作家著。
选自第3《世说新语》是由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第7课再塑生命的人《再塑生命的人》选自,作者,美国。
1964年被授予“总统自由勋章”。
第 8 课《论语》十则1.孔子,名,字,时期伟大、。
2一部书,共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第 11 课春《春》的作者是,字,散文家、诗人、学者(称谓),著名的散文有《》、《》等。
第 12 课济南的冬天本文的作者是,原名舒庆春,字,现代著名作家,北京市政府曾授予他“人民艺术家”荣誉称号。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等,话剧《龙须沟》、《茶馆》等。
第 15 课古代诗歌四首1.《观沧海》选自《》,作者,字,东汉末年(朝代)的、、。
他的诗以慷慨悲壮见称。
2.次北固山下》选自《》,作者是朝诗人。
3.《钱塘湖春行》选自《》作者,字,号,唐朝大诗人。
5.《天净沙·秋思》选自《》,是曲牌名,是题目。
其作者是元朝著名戏曲作家。
第 16 课紫藤萝瀑布1.《紫藤萝瀑布》是一篇的散文,作者是当代女作家。
2.散文按表达方式分和,散文最重要的特点是。
第 17课走一步再走一步《走一步,再走一步》的作者是国作家第20课虽有佳肴本文节选自(《礼记集解》)。
《学记》是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教育学专著。
第 21课化石吟《化石吟》是一首诗,作者是。
第 22 课看云识天气1.《看云识天气》是一篇,是朱泳根据有关2.常见说明方法有、、、、、。
3.说明顺序有三种即顺序、顺序、顺序。
第25课河中石兽1.本文选自《》。
作者,字,清代著名学者、文学家。
2.《阅微草堂笔记》是纪昀晚年所作的一部小说,题材以为主,但于人事异闻、第26课小圣施威降大圣《小圣施威降大圣》的作者是,字,别号,明代小说家。
代表作《西游记》,又名,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
第 27 课皇帝的新装1.《皇帝的新装》的作者是著名童话作家。
他一生写了 160余篇童话,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等。
2.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样式。
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用等艺术手法,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对儿竟进行思想和知识的教育。
第30课寓言四则(1)《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选自。
作者:。
古希腊寓言作家。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讽刺了那些妄自尊大,爱慕虚荣的人,《蚊子和狮子》讽刺了那些取得成绩便得意忘形的人,由于忽视自己的短处,势必要被小人物打败。
(2)《塞翁失马》选自》。
作者,末期著名思想家。
(3)《智子疑邻》选自》。
《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作者。
《智子疑邻》说明凡事要尊重事实,不能凭主观情感判断是非,听意见只应听正确的。
而不要看这意见是什么人提出来的,对人不能持偏见。
七年级文言文复习资料《〈世语新说〉两则》基础知识训练1、解释句中加点的字词:A、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期:___________________行:___________________B、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过:___________________乃:___________________C、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委:___________________去:___________________D、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惭:_________ 引:_________ 顾:_________2、补全下面句中的省略成分: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是________(朝代)人________(姓名)组织编写的。
4、“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这一句总述了谢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极精炼地交代了时间“________”、地点“________”人物________事件“_______”等要素。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期日中,过中不至”这一句话点明了不守信用的人是客而不是陈太丘设想B、“与儿女讲论文义”一句中“儿女”指的是谢太傅的儿子和女儿C、“未若柳絮因风起”这句话的意思是:还不如化做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D、“尊君”、“家君”,前者是敬词,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后者是谦词,是对人称自己的父亲6、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⑴与友期约________⑵去后乃至________ ⑶撒盐空中差可拟________⑷俄而雪骤________7、《咏雪》一文结尾谢太傅对两个人的回答的优劣未做评定,只是“大笑乐”,十分耐人寻味,请简要说说你对此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世说新语》两则·检测题一、积累运用1.解释下列加粗词的意思。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2)下车引之(3)元方入门不顾(4)太丘舍去,去后乃至2.用下面句中加粗词的意思,各组一个成语。
(1)元方入门不顾(2)友人便怒(3)日中不至,则是无信3.译句。
(1)待君久不至,已去。
(2)撒盐空中差可拟。
(3)未若柳絮因风起。
4.课文默写。
(1)公欣然曰:“________?”兄子胡儿曰:“________。
”兄女曰:“________。
”公大笑乐。
(2)元方曰: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友人惭,下车引之,________。
3、理解背诵①《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②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也是与“取长补短”意思相近的句子)④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来表示;⑥阐述读书求学问的态度是以求学为快乐的句子是(三重境界):⑦孔子感叹时光易逝,以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的句子是:⑧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⑨AAPP会议在重庆召开,山城百姓喜迎各国嘉宾,《论语》中有一句话可以表达这种喜悦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2、吾日三省..吾身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温故.而知新20 《虽有佳肴》过关检测一、基础巩固(一)翻译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18分1、虽.有佳肴()2、不知其旨.也()3、虽有至道..() 4、是.故.学然后知不足()5、教然后知困.()6、然后能自反.也()7、然后能自强..也( 8、学.学半()9、教学相长.也()(二)翻译下列句子。
15分1、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4、故曰:教学相长也。
5、《兑命》曰:“学学半。
”()填空。
34分1、《礼记》,又名《》,家经典著作之一,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著作的选集。
相传为(朝代)(人名)编撰。
2、“四书”是指《》《》《》《》。
“五经”是指《》《》《》《》《》。
(3)3、《学记》是《》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的系统性的论文。
其中许多看法和认识至今仍然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
如“因材施教”“”等。
2、划出下列句子的停顿。
4分(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2)知困然后能自强也3、本文的中心句是()。
3分4、读了这篇短文,结合你的学习实际,谈一点你的学习体会。
4分文言文阅读(12分)河中石兽1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4分)⑴一寺临.河干()⑵山门圮.于河()⑶阅.十余岁()⑷但.知其一()13.指出下面加点词语的古今异义。
(4分)⑴如是.再啮古义:()今义:()⑵尔辈不能究.物理古义:()今义:()14.下面句中的“之”用法不同的一项是()(2分)A.闻之.笑曰B.当求之.于上流C.一老河兵闻之.D.其反激之.力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4分)⑴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⑵然则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翻译16.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2分)寓言四则·综合能力测试题一、为加粗字注音。
宙斯()庇护()较量()凯歌()遽()髀()跛()(一)蚊子飞到狮子面前,对他说:“我不怕你,你并不比我强。
要说不是这样,你到底有什么力量呢?是用爪子抓,牙齿咬吗?女人同男人打架,也会这么干。
我比你强得多。
你要是愿意,我们来较量较量吧!”蚊子吹着喇叭冲过去,朝狮子脸上专咬鼻子周围没有毛的地方。
狮子气得用爪子把自己的脸都抓破了。
蚊子战胜了狮子,又吹着喇叭,唱着凯歌飞走,却被蜘蛛网粘住了。
蚊子将要被吃掉时,叹息说,自己同最强大的动物都较量过,不料却被这小小的蜘蛛消灭了。
这个故事适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解释下列词语,并说说他们的表现作用。
A.较量较量:________________,这个词语表现出蚊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神情。
B.凯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个词表现出蚊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神情。
2.“要说不是这样”中的“这样”指代的是________________。
3.用自己的话概括蚊子战胜狮子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在描写蚊子叫声时用了两个不同的词,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5.“你并不比我强”和“我比你强得多”分别是________句和________句,从句子的语气上来看,第________句比第________句强。
6.文中写狮子与蚊子的“战斗”时主要运用了________和________的描写手法。
A.对话描写 B.语言描写 C.动作描写 D.神态描写 E.心理描写7.在文中最后一节横线上填上相应的句子。
《论语》十二章研讨与练习说明《论语》十二章专项强化练习题一、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每空1分,共50分)(1)时.习说.乎有朋.不愠.君子..(2)吾.日.三.省.为.人谋忠.不信.传.不习乎?(3)十有.五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知天命..耳顺..不逾.矩.(4)温故.而知新.可以..(5)罔.殆.(6)人不堪.其忧(7)知.之者好.之者乐.之者(8)饭.疏食..饮水.曲肱.不义..于.我(9)三.人焉.善者..而从.之(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11)夺.帅匹夫..(12)笃.志.切问..近思..仁.在其中二、填空。
(每空1分,共45分)2、曹操的《观沧海》:这首诗是一首乐府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