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化方言及方言读音
兴化方言里那些会说不会写的字,收藏备用

兴化方言里那些会说不会写的字,收藏备用1薅(hao)【释义】动词,拽,拔【举例】田里草太多了,要薅了。
2扚(di)【释义】动词,拽,拔【举例】腿的毛不能扚,疼呢。
3獃(ai)【释义】形容词,确定的,不会变通的【举例】要他做个作业象獃死。
4抪(pu)【释义】动词,展开【举例】冬天冷,要多抪点草呢。
5烀(huo)【释义】动词,用蒸笼将米粉圆蒸熟。
【举例】过年前家家烀团。
6搲(wa)【释义】动词,用手或瓢舀出【举例】西瓜要一大块一大块搲着吃才爽。
7枵(xiao)【释义】形容词,薄,不厚,不厚道【举例】一张纸太枵了。
这个人枵得凶呢。
8襾(a读“儿”)【释义】动词,张开小口,没闭紧动词,煨、煮【举例】把门襾(a)一道缝,不要关起来。
9戽(hu)【释义】音同“虎”(普通话里读hù),动词,从容器泼洒出来【举例】一杯酒不成喝就戽了。
10噇(chuang)【释义】常用贬义词去指责对方在“吃喝”上表现的形态,一般解释为无节制的大吃大喝。
【举例】旁的本事木得,一天到晚滴就晓得噇!11滗(bi)【释义】形容挡住稠物取出液汁。
【举例】碗里的汤太多了,要滗掉点儿。
12囥(kang)【释义】藏【举例】私房钱要囥好,不能被婆娘查到!13撧(jue)【释义】折断、掰断【举例】他把铅笔撧断掉了14扽(den)【释义】拉,猛拉,使伸直或平整。
【举例】快来,我扽不住了,牛要下河了。
15皴(cun)【释义】皮肤因受冻而裂开【举例】天冷了,风吹的脸都皴了16裈(kūn)【释义】短裤【举例】光屁股下河洗澡,不穿裈子。
17潽(pu )【释义】液体沸腾而溢出。
【举例】不能烧了,锅子潽了。
18㓾(chi)【释义】用刀剖开【举例】㓾鱼。
19蘣(tong,读“痛”)【释义】形容女孩长得漂亮【举例】要得蘣不怕冻。
20哕(wa)【释义】呕吐时嘴里发出的声音,意有吐、呕,但比吐、呕更形象【举例】婴儿容易哕奶。
21抈(yue,读“域”)【释义】本意为折断,现意使弯变直或使直变弯。
《水浒传》里的兴化方言举例

《水浒传》里的兴化方言举例兴化古称“楚水”,又名昭阳,这都印证着兴化原来隶属于楚国,受楚文化影响极深。
明朝之前,兴化人说的是相对纯正的楚地方言。
兴化地处江淮之间,语言兼有南北方特点,属于通泰片方言,是江淮官话的亚种。
通泰片方言区处于古扬州府东部边缘地带,位于江苏中部核心地区,其地理位置是东眺大海,南临长江,北望淮河,西接扬州,基本覆盖里下河地域。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对曾经大力支持张士诚政权的苏州、兴化两地人民心怀不满,迁部分兴化人到天津卫,将苏州阊门一带的居民迁往兴化,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洪武赶散”。
所以明朝以后,兴化方言揉进了很多吴语成分。
施耐庵是兴化白驹场施家桥人,他写《水浒传》正处于元末明初改朝换代之时。
可以肯定的是,《水浒传》前70回的完成当在明朝建立之前,后五十回的写作基本与“洪武赶散”属于同一时期,吴语尚未融入兴化方言。
所以整体看,《水浒传》的写作所采用的方言应当是“洪武赶散”之前的兴化方言,与现在的兴化方言还是有差别的。
不过,《水浒传》中有不少纯正的兴化楚地方言还是以顽强的生命力沿袭下来,至今还挂在兴化人的嘴边,响在兴化人的耳旁。
本文仅从中撷取一二,以期抛砖引玉。
1、有的没的喝教许多庄客,把庄里有的没的细软等物即便收拾,尽教打迭起了,一壁点起三四十个火把。
——第三回史大郎夜走华阴县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有的没的”,意指“所有的”、“全部的”。
史进眼见两个都头带领手下包围了庄院,要捉拿他和朱武、杨春、陈达,只得让庄客收拾了所有的家当,杀将出去。
2、拐棒白头老叟,尽将拐棒拄髭须;绿鬓书生,却把文房抄款目。
——第三回史大郎夜走华阴县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李逵戗几根蓬松黄发,绾两枚浑骨丫髻,黑虎躯穿一领粗布短褐袍,飞熊腰勒一条杂色短须绦,穿一双蹬山透土靴,担一条过头木拐棒,挑着个纸招儿,上写着:“讲命谈天,卦金一两。
”——第六十一回吴用智赚玉麒麟张顺夜闹金沙渡“拐棒”,原指弯曲的棍子,目前兴化方言中专指“拐杖”,是老年人或者残疾人协助走路的工具。
兴化话大全

标致:对人相貌的正面赞扬。
端庄,标准,漂亮。
致,读轻声。
刷刮:整洁。
神气六国:得意洋洋。
借典故:苏秦六国封相。
尖串:聪明。
串,读轻声,应是“聪”的音转;尖,视力强,眼尖,俗语说“眼尖手快”。
成语是“眼明手快”。
可见,尖与明对应。
洋而不蒯:好出风头,不踏实。
靴汤:很差劲。
菜汤刚开始变质,汁水分离。
俗语说“录格淀厄汤”。
又说“淀汤哇水”。
哇,入声(恶韵)。
糊里不秃:很糊涂。
秃,即“涂”的音转。
糊里麻叉:糊涂。
又说:糊里麻痴。
方样:不让别人碰自己的东西。
啬掐:吝啬。
掐,读kai?阳入(鸭韵)。
俗语说:打人不在乎一掐。
东西很少,叫“掐掐子”。
猴实:能干。
侉求(上声):低水平地做某事。
《新华字典》:侉,kuǎ,口音与本地话不同(兴化则特指北方话和北方人,引申为粗砺);求(上声),借字,一般动作都可以叫“qiǔ”,而且用得非常宽泛。
但是,“qiǔ”人,是整人的意思。
揉心:瞎做事,无价值的活动。
又说:揉心扒肺,指小孩停不下来,调皮得很。
三里不角:没有正形,性格怪异,与人难以合作。
糊笼:应付,即糊弄。
笼(弄),读long阳平,如“龙”。
因此,又说“笼王”,特别会糊弄。
简称“笼笼”,马马乎乎地对付。
瘸里麻里洋——水平不高,也可以。
塌话:不实在,不合要求。
又叫“塌削”。
不塌话:赞扬语。
推板:差一些。
吴语借用。
引申为“得罪”。
恩五六犟:不讲道理。
恩,借字,本字为“横”,老话读(口语,白读)en阳平,又(文读hong阳平)。
七缠八扯:说话主题不明确、不集中,答非所问。
又说“瞎缠八扯”。
缠,读qin阴去,如“件”;扯,读ca 上声,如“镲”。
甩子:打官腔。
拉呱邋遢:不整洁,不卫生。
活泛:灵活。
兴化方言--对照腊月子----- 月亮——应为“亮月子”。
亮,读为“梁”哈雨----- 下雨——“下”的古音读ha(阴去)。
而“哈”有二音:一是ha(同“虾”),阴平;二是ha阳平(如“哈腰”)这个腊头----- 这个地方——不是“蜡头”,而是“落头”躲洗门子儿----- 捉迷藏——“水蒙子粪起----- 簸箕——畚箕,普通话读ben-ji,兴化话读fen-qi胆子----- 笤帚——掸子,与普通话一致。
江苏省兴化市大垛镇从六村的六字正确读法

江苏省兴化市大垛镇从六村普通话"六“的正确读法.
大垛镇从六村的普通话“六”字正确读法
【六】的正确读法
1、liù五加一的和
2、lù
〔六安〕地名,在中国安徽省。
〔六合〕地名,在中国江苏省。
3、大垛镇从六村以革命烈士吴崇禄的名字命名。
1991年《兴化市志》“大垛镇的行政村为崇禄村”,后有人为方便写有的就写成“从陆”村。
2001年村合并时确定为“从六村”与原曹家村合并。
在兴化方言中都读为“摞”。
但在普通话里就不应该读为数字“liù”,而应该读为地名“lù”,与“六安、六合”一样。
江苏省兴化市大垛镇从六村普通话"六“的正确读法.
大垛镇从六村的普通话“六”字正确读法
【六】的正确读法
1、liu 五加一的和
2、lù
〔六安〕地名,在中国安徽省。
〔六合〕地名,在中国江苏省。
3、江苏省兴化市大垛镇从六村以革命烈士吴崇禄的名字命名。
1991年《兴化志》“大垛镇的行政村为崇禄村”,后有人为方便写,有的就写成“从陆”村。
2001 年行政村合并时确定为“从六村”,是与原曹家村合并的。
在兴化方言中数字与地名的读音,都读为“摞”。
但在普通话里就不应该读为数字liu .而应该按照地名的读法lu,与“六安、六合”一样。
江苏方言分布详图与方言分布综述

江苏方言分布详图与方言分布综述江苏方言分布概述江苏方言就本省而论,分为三个方言区,即江淮方言区、吴方言区、北方方言区。
江淮方言区又分扬淮片、南京片、通泰片;吴方言语区又分苏州片,常州片;北方方言又分徐州片、赣榆片。
《江苏省和上海市方言概况》(1960)把本省方言分为四区,与本书对照,第一区江淮方言区,第二区吴方言区,第三区通泰片,第四区北方方言区,本书依《中国语言地图集》把第三区并入第一区,作为一个方言片,是符合方言性质的。
本省方言的分布,三大区在地域上是集中的,但都不是完整的,而是大方言区的一部分,分属官话大区和吴方言区,而且都偏在一方,因此方言间的边界交错,有很长的边界线。
边界线上的方言交互影响,语言现象多种多样,这就增加了本省方言的复杂性。
溧水、金坛两县原本都在吴方言区,但是半个世纪以来,江淮方言逐步渗入,现今县城已普遍说江淮方言,公共交际已不再说吴方言,老年人之间和农村还有吴方言的存在,但已日见衰微了。
不管在城镇还是在农村都有双语现象,其间有各种过渡词语和说法,是十分丰富多彩的。
类此情况,一县之内在语音上有等级差别,泗洪具的入声字,自南向北逐步减少,最南部入声基本齐全,最北部入声已不存在,中部则相当混乱,老年人和青年人大不相同;通州市的浊辅音,自西向东逐步增多,“通东活”是江淮方言和吴方言的过渡区。
此外,省内许多地方有外来移民,他们聚居成片,说着原籍的方言,形成大小不等的方言岛,这种方言岛和周边方言同样是处于边界线上,所不同的是方言岛人数少,在被包围之中,岛内的人不得不实行双语制,岛内外的话都会说。
全省有方言岛数十处,主要分布在黄海沿岸响水、滨海、大丰地区和苏南丘岭地带宜兴、溧阳、丹阳、句容地区。
目前关于江苏方言边界上和方言岛的方言调查研究,已经取得相当的成绩,但是还不够全面和深入。
25个在本地区是中心城市,语言影响较大的重点方言是:苏州、吴江、常熟、无锡、常州、海门、丹阳、高淳、南通、如皋、泰州、盐城、阜宁、镇江、扬州、宝应、盱眙、淮阴、泗洪、连云港、东海、南京、赣榆、邳州、徐州。
最全的各地方言,你知道多少?

最全的各地方言,你知道多少?“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方言承载的是人类最草根、最贴近生活的文化。
何为方言从书面上的解释来说,方言是语言的地方变体。
一种在语言中跟标准语有区别的、只通行于一个地区的话。
方言在中国的存在是十分久远的,晋朝葛洪《抱朴子·钧世》中记载:“古书之多隐,未必昔人故欲难晓,或世异语变,或方言不同。
”唐朝皇甫冉《同诸公有怀绝句》中曾书:“移家南渡久,童稚解方言。
”明朝唐寅《阊门即事》诗:“五更市买何曾绝?四远方言总不同。
”地域方言是语言因地域方面的差别而形成的变体,是语言发展的不平衡性在地域上的反映。
举例来说,“妻子”在不同的地域,称呼的方式也不同,这是地域方言最直接的体现。
烧锅的——安徽安庆家主婆——上海、太仓婆子——南昌衰婆——广东婆娘——重庆、成都、云南、绵阳、陕西婆姨——宁夏、陕西婆婆子——天门、长沙戒指婆、架子婆——苏州老婆子、老太婆——年长男人的称呼老布、老不——上海老马(mo)、老母、老嫲——绍兴、杭州、常州、福州老娘儿——成都老妪——绩溪老娘、老姩(nian)——桐乡老妞儿——成都老安人——吴语象山港周边老拧——浙江慈溪老板子——内蒙古乌盟方言、陕西老媪、老约、老佞、老迎——温州老爱——北方俗称、天津老蒯——山东、吉林老嫚子——沭阳,老年男子称呼妻子老妈——莆田女人——盐城女将、女匠——通泰、泰兴、兴化、海安女客——椒江、苍溪女佬——宜兴女们:盐城滨海后屋里:汉川屋人:河南南部、随州屋里头的:河南屋里厢、伲屋里厢个:苏州厝里:闽南、福州家里的:河北家里头:安徽舒城我家里的、旮里:宣城、池州家溜(里)人们:德州我屋里的:江西修水屋里人:无锡媳妇:河南、陕西、徐州娘们儿:天津媳妇子:宁夏堂客:湖南、重庆夫娘:平江娘子:吴语太湖周边马马、马马儿:通泰、赣北、六合、海安、如皋劣魔:龙港蛮内卡:宁波宁海袖的:河北邯郸捞佛:海南马呢:江西湖口阅客:天台馁瓜:浙江永康内子:台湾女古拧:江西鹰潭喜子:日照奶奶(na na):南通新妇:赣北、南湘窝里狗:江苏常熟大娘:四川自贡我家老娘们:东北里疼:九江诸娘人:福州锅舍的:山西古交姑娘:湖北宜城拐仔:广西柳州伙计:湖北随州那口子:山西太原烧火的、做饭的:山东德州内人:四川合江嫁(GA)娘:湖南凤凰细妹姆:广东丰顺客方言老Mu 、财星:江苏常州公喇子:江西右客:湖北鄂西山区方言形成原因汉族社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过程度不同的分化和统一,因而逐渐产生了方言。
福建莆田方言

福建莆田方言人文学院08对外汉语1班李平凡 0809600108莆田话即兴化方言,兴化方言属汉语方言系闽海方言群,为福建省十个汉语方言之一,在整个语言体系中占有一定地位。
兴化方言俗称“莆仙话”。
兴化方言的特色是:八音(包括白阳入)分明,保存着较多的唐以前中原古汉语。
国际音标中边擦清音(舌尖前音)就是兴化方言的独特标志,有人认为这是古百越族的底层语言遗存。
莆田话在保存上古汉语、中古汉语的某些特点方面较其他汉语方言显著,国际音标中的边擦清音(舌尖前音)就是独特标志.莆田话在词汇上除了大量继承古汉语词汇外,另一特点是词汇的通用性较其他汉语方言发达,特别是动词。
如:莆田人的“打”字,可表达120多种不同意思的动作,仙游人的“装”字,几乎可代替所有动词使用。
亲属称谓词是用来称呼具有亲属关系的人的语词。
莆仙话亲属称谓词通过附加、复合,就变成了合成词,具有不同的意义。
从结构上,这些合成词可分成两类,一种是附加成份在称谓词前边,如“老叔公”、“外头孙”。
另一种是附加成份在称谓词后边,如“阿嫂头”、“丈人公”。
而从意义上,这些合成词可分成以下几类。
以下如无特别说明,称谓语都用于叙称。
一类合成词称谓对象没有改变,但感情色彩发生变化。
在莆仙话中,“丈人公”由丈人而来,都指妻子的父亲,但前者表示尊敬。
“乃团”指妻子的弟弟,在后边附加箍后变成“乃团箍”,仍然用来指称妻之弟,但含有戏谑之意。
“老妈公(对妻子的谑称)”也一样。
阿姐夫、阿妹夫,分别指姐夫、妹夫,具有亲昵的色彩。
“阿囝”是对儿子的爱称。
一类合成词仍是称谓语,但指称对象改变。
莆仙话阿舅指舅舅,但阿舅囝却指小舅子,即妻子的弟弟,也即“孩子他(她)舅舅”。
这是一种从儿称谓,即跟着子女去称呼。
同样,阿妗囝指妻之兄弟的妻子。
阿姨囝即“小姨子”,指妻子的姐妹。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称呼都用于姻亲,用于称呼妻方的亲属。
而且是男人用的从儿称谓。
莆仙对夫方的亲属都有单独的称谓词,如大伯(丈夫的哥哥)、阿嫂、小姑、小郎(丈夫的弟弟)。
兴化话大全

标致:对人相貌的正面赞扬。
端庄,标准,漂亮。
致,读轻声。
刷刮:整洁。
神气六国:得意洋洋。
借典故:苏秦六国封相。
尖串:聪明。
串,读轻声,应是“聪”的音转;尖,视力强,眼尖,俗语说“眼尖手快”。
成语是“眼明手快”。
可见,尖与明对应。
洋而不蒯:好出风头,不踏实。
靴汤:很差劲。
菜汤刚开始变质,汁水分离。
俗语说“录格淀厄汤”。
又说“淀汤哇水”。
哇,入声(恶韵)。
糊里不秃:很糊涂。
秃,即“涂”的音转。
糊里麻叉:糊涂。
又说:糊里麻痴。
方样:不让别人碰自己的东西。
啬掐:吝啬。
掐,读kai?阳入(鸭韵)。
俗语说:打人不在乎一掐。
东西很少,叫“掐掐子”。
猴实:能干。
侉求(上声):低水平地做某事。
《新华字典》:侉,kuǎ,口音与本地话不同(兴化则特指北方话和北方人,引申为粗砺);求(上声),借字,一般动作都可以叫“qiǔ”,而且用得非常宽泛。
但是,“qiǔ”人,是整人的意思。
揉心:瞎做事,无价值的活动。
又说:揉心扒肺,指小孩停不下来,调皮得很。
三里不角:没有正形,性格怪异,与人难以合作。
糊笼:应付,即糊弄。
笼(弄),读long阳平,如“龙”。
因此,又说“笼王”,特别会糊弄。
简称“笼笼”,马马乎乎地对付。
瘸里麻里洋——水平不高,也可以。
塌话:不实在,不合要求。
又叫“塌削”。
不塌话:赞扬语。
推板:差一些。
吴语借用。
引申为“得罪”。
恩五六犟:不讲道理。
恩,借字,本字为“横”,老话读(口语,白读)en阳平,又(文读hong阳平)。
七缠八扯:说话主题不明确、不集中,答非所问。
又说“瞎缠八扯”。
缠,读qin阴去,如“件”;扯,读ca 上声,如“镲”。
甩子:打官腔。
拉呱邋遢:不整洁,不卫生。
活泛:灵活。
兴化方言--对照腊月子----- 月亮——应为“亮月子”。
亮,读为“梁”哈雨----- 下雨——“下”的古音读ha(阴去)。
而“哈”有二音:一是ha(同“虾”),阴平;二是ha阳平(如“哈腰”)这个腊头----- 这个地方——不是“蜡头”,而是“落头”躲洗门子儿----- 捉迷藏——“水蒙子粪起----- 簸箕——畚箕,普通话读ben-ji,兴化话读fen-qi胆子----- 笤帚——掸子,与普通话一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兴化方言及方言读音
腊月子----- 月亮
哈雨 ----- 下雨
这个腊头 ----- 这个地方
躲洗门子儿 ----- 捉迷藏
粪起 ----- 簸箕
胆子----- 笤帚
杂花子----- 泡妞
难为情----- 不好意思
Chua桃子 ----- 昨天Chua 第2声
跟啊子 ----- 今天
门啊子----- 明天
后啊子----- 后天
外后啊子 ----- 大后天
假假 ----- 姐姐
锅锅; ----- 哥哥
眯在 ----- 妹妹
婆奶奶----- 外婆
婆嗲嗲----- 外公
嗲嗲----- 爷爷
姑拜 ----- 姑父
亮亮----- 姑妈
嘛----- 妈妈
细阿姨----- 小孩
细麻腿子----- 小孩
条幅 ----- 谎言骗局骗人的话
特地呃---- 掉了
弄呃----- 使“什么什么”怎么样
恩耳不晓得 ----- 我也不知道
嘎去----- 回去
恩来----- 我们
你来----- 你们
他耐----- 他们
木粥 ----- 麻木
驼裸子----- 淘米的器具
情搞----- 打闹
草山子----- 香烟
盖色子----- 戒指
搭帅儿----- 拖鞋
水焐子 ----- 热水袋
肉驼子----- 狮子头
糖团 ----- 汤圆
大马子 ----- 马桶
罢缸啊----- 洋瓷杯
背带儿----- 背心
裩子----- 短裤
下面反过来看
受苦; ----- 挨搞
橡皮----- 叉皮
看什么东西呀----- 望神尼东丝啊(望神尼稿子啊) 很早----- 牢早八早
很大----- 无大八大
坏蛋-----逼样滴
粪坑----- 毛港
吃饭了吗----- 额成吃嘎
一下子----- 一瞎头
说谎-----若白(谈谎)
脖子----- 颈扛
丈夫---孪强
螃蟹-----旁海
回家------嘎嘎
聊天——哒寡话
吵架---刚丧
摩托车——魔耷卡
故弄玄虚——拿乔、拽
不得了,水泼出来了——没得命,水戽出来溜!
这件衣服是我自己缝的——这千衣裳四恩自杆饺的不锈钢锅——钢宗姑
漂在水上——胖在水上
嘎去---家去
兜架---打架
快育---快活
猴告---睡觉
簿子--姑妈;
细小滴——小孩;
获擦——喝水;
女襄婆娘————老婆
兴化方言大全(转贴,原贴只有IP地址,而没有注册名字)
睡觉——猴皋
受苦——挨稿
晚上——雅立
看什么东西呀——望神尼东丝啊很早——牢早八早
很大——无大八大
嚣张---老象的杂实
坏蛋-----枪毙的;比养的
浇粪--阿粪
粪坑--毛港
小板凳——爬爬凳
什么东西--------什里搞子
小提桶——小亮字
吃饭了吗----额成吃嘎
一下子——一瞎头
大便--乌死
小便--乌需
三轮摩托--三卡儿
说谎——谈谎
刚才——先豆在
拖鞋---嗒嗒儿
脖子---井刚
丈夫---孪将
老婆----女将
没办法——么得八发
吹牛-----肉白
螺蛳----裸裸儿
螃蟹-----旁海
回家------嘎嘎
聊天——哒寡
明天见---门淘子见
吃晚饭---砌呀饭床呀饭
吵架---刚丧
死相---缺形样仔
牛肉----鹅肉
到你家玩---到冷角耍儿仔
温开水----闷汤咽
费话多----穷嘴
吃东西----床倒头
睡觉----挺尸
摩托车——魔耷差
故弄玄虚——拿乔、拽
蛤蟆------癞保
青蛙-------水鸡
蚯蚓 -------湖仙
蜈蚣---百脚
姐姐---假假
哥哥---锅锅
妹妹------眯在
爷爷-----嗲嗲
外公----葡嗲嗲
伯父---大大
我跑啊跑啊跑还是没有追到她——恩溜啊溜啊溜蛤四不曾拴到她!
不得了,水泼出来了——没得命,水斧出来溜!
这件衣服是我自己缝的——这千衣上四恩自子饺的
你吃饭了吗?——你鹅曾测帆啊?
我的肚子都笑疼了-------恩滴堵在堵笑饿疼其来儿来
上书房---上学
望书---看书
杌子——象椅子,而没有靠背。
读如“物子”。
秃——削减。
如
秃寿——折损寿命。
骂人的话。
秃针子——打毛衣的一种手法,逐步减少针数。
以下标音,为兴化城方言读音。
拗子——与众人相反。
拗,读ao阴去,如“澳”。
兴化北边的建湖县等地读“二”如“澳”,因此兴化人常说:不是“二”字,是“拗子”。
脚拗子——脚脖子。
手拗子——手腕。
拗蹩爪子——左撇子。
挜——强迫地灌下去。
挜,读a阴去。
挜肥——施肥。
噇——死吃。
噇,读如quang阳平,如“床”。
噇到噢——死命地吃。
噇倒头——吃饭(骂人)。
佮——合作,合股,共有。
佮,读go阴入,如“葛”。
佮的个猪子养不大。
齁——太咸了。
齁,读he阴平。
咸齁子——喜欢吃咸的人。
齁甜苦咸——太咸了。
搌布——抹布。
搌,读jin上声,如“剪”。
搌身子——抹身子(不是洗澡)。
擓——挎在手臂上。
擓,读kuai上声,如“蒯”。
擓子——甩子。
洋儿不擓——喜欢出洋相。
驮驮擓擓——背一个,抱一个。
俫——们。
俫,读lnai,如“来”。
兴化话声母不分l\n。
我俫、你俫、他俫——我们、你们、他们。
齉——鼻子不通。
齉,读lnang阴去。
齉齉儿——齉鼻子。
臭猪头哈有个齉鼻子受。
礽——福祉。
礽,读lnen阳平,如“人”。
但是,这个字的老式读音声母不是ln,而是浊辅音的z。
当礽子——有损福祉的事情,不应该的事情。
趿靸——拖鞋。
读“答煞儿”,普通话读“趿tā靸sǎ”。
拖鞋靸袜——穿鞋子不拔后跟。
龉龊——垃圾。
龉龊,读wo阴入-so阴入,近于“沃所”。
酏——食物发酵有酒味。
酏,普通话读yí,兴化化读yij阳平,如“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