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势恢宏 细数西安城墙十八门分析

合集下载

漫步在西安古城墙上感受古城的历史厚重与庄严

漫步在西安古城墙上感受古城的历史厚重与庄严

漫步在西安古城墙上感受古城的历史厚重与庄严漫步在西安古城墙上,仿佛穿越回到了千年前的唐朝,感受着这座城市的历史厚重与庄严。

西安古城墙是中国境内唯一完整、现存的古城墙,也是世界上最完整的古代城墙之一,它以其壮丽的气势和独特的历史价值,吸引着无数游客的驻足观赏。

一、古城墙概述西安古城墙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370年),总长约13.7公里,平均宽度约宽15-18米,墙高12-16米,以及具有独特的城门、角楼、瓮城和箭楼等重要建筑构造。

它是中国古代城市防御工程的杰出代表,也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和人民的智慧。

二、历史厚重的回忆走在古城墙上,沿途可以看到许多古老的建筑和文物,这些见证了西安悠久历史的宝贵遗迹令人敬畏。

例如,南门和北门是古城墙的两个主要入口,它们分别代表着唐朝和明朝的建筑风格,展现了不同时期的历史风貌。

在城墙边上,还可以看到一些古老的角楼和瓮城,这些建筑不仅具有美丽的外观,还有着深远的历史背景。

三、庄严的守护者古城墙不仅是历史的见证,也是西安城市形象的象征。

作为中国古代城市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古城墙曾经守护着这座城市,保护着城市的安全和稳定。

站在城墙上,俯视着四周,可以看到繁华的城市景象,同时也能感受到古城墙庄严的气息,仿佛在向世人展示着它的威严与荣耀。

四、古城墙的保护与重建由于岁月的侵蚀和现代城市规划的需要,古城墙在历史的长河中曾多次被损毁和拆除。

直到20世纪80年代,西安市政府才意识到保护古城墙的重要性,并开始了一系列的保护与修复工作。

如今,古城墙已成为西安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并被列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吸引着无数海内外游客前来观光。

五、走进古城墙的心灵之旅除了欣赏古城墙的壮丽景色,你还可以选择步行或骑行,沿着城墙环游一周,感受到不同于其他旅游景点的独特魅力。

走在宽阔的城墙上,吹着微风,眺望远方,可以看到整个西安城的壮丽景色,同时也能近距离接触古城墙的历史与文化,仿佛踏入了一个时光的隧道,穿越到古代的辉煌时刻。

西安的建筑风格

西安的建筑风格

西安的建筑风格西安,这座古老的城市,拥有丰富多样的建筑风格,每一种建筑都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和文化的传承。

它们在城市的街巷中交相辉映,展现出西安独特的魅力。

一、古城墙与城门西安的建筑风格以古城墙与城门为代表,凝聚了数千年的历史底蕴。

古城墙是中国现存最完整、最大的古城墙,以其宏伟的规模和坚实的结构被誉为古代军事防御工程的杰作。

城墙上分布着18座城门,每一座都有其独特的设计风格和命名背后的故事,如永宁门、安远门等,它们见证了西安城市发展的历程。

二、宫殿与陵墓西安是历史上多个朝代的都城,因此拥有许多雄伟壮丽的宫殿和陵墓。

城内的大明宫是唐朝宫殿的遗址,曾经是世界上最大的宫殿,它的建筑风格融合了汉、唐、明等时期的元素,展现了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特色。

而城外的秦始皇陵,以其独特的坑道结构和壮丽的陵墓建筑,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吸引了无数游客的目光。

三、古老庙宇与寺院西安的建筑风格还体现在众多的古老庙宇和寺院中。

大雁塔作为丝绸之路上的标志性建筑,是佛教寺庙,其塔身通过多层阁楼的形式,展现了古代中国佛教建筑的风采。

而大明宫的妙法寺则是道教寺庙,以其独具江南园林风格的建筑布局,吸引了众多游客和信徒前来瞻仰。

四、民居与庭院在西安的街巷中,还可以看到许多传统的民居建筑和庭院。

这些建筑通常以四合院的形式呈现,由四个独立的建筑构成一个方形的庭院,形成一个封闭的空间。

这种建筑风格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和重视私密性的思想,也展现了传统建筑的精巧之处。

五、现代建筑与城市更新除了传统建筑,西安也逐渐出现了现代化的建筑风格。

城市更新使得西安的建筑风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高楼大厦拔地而起,现代商业建筑和豪华住宅相继出现。

这些建筑以其时尚的外观和现代的功能,注入了西安的现代气息,彰显着城市的发展。

总体来说,西安的建筑风格丰富多样,既有古老的宫殿、庙宇和陵墓,又有传统的民居和现代化的建筑。

这些建筑代表了不同时期、不同文化的瑰宝,展示了西安久远而丰厚的历史底蕴。

揭秘西安古城墙 沉浸在历史的气息中

揭秘西安古城墙 沉浸在历史的气息中

揭秘西安古城墙沉浸在历史的气息中西安古城墙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西安的标志性建筑,它庄严肃穆地屹立于城市中心,作为一道巨大的屏障,见证了几千年的兴衰和变迁。

它不仅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墙,也是世界上现存最长的城墙之一。

如今,成为西安的一张历史名片,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欣赏和探索。

西安古城墙的修建始于明代洪武年间,全长13.7公里,高约12米,宽15-18米,以及庞大的城门、角楼、敌楼等建筑,构成了它独特的壮丽景观。

整个城墙采用了黄土夯筑,由数千万块砖石砌成,巍峨壮丽。

步行在城墙上,可以感受到历史的沉淀和岁月的厚重。

漫步在古城墙上,仿佛穿越回了历史。

青石板铺设的道路,古香古色的亭台楼阁,壁垒上刻有的众多历史名人的题词,都向人们诉说着过去的辉煌。

站在城墙上远眺,可以一览陕西省会的风貌。

这里既有古老的民居、古迹和名胜,也有现代城市的繁华和发展。

西安古城墙的每一个角落都透露着历史的痕迹。

各个城门代表着古代城池的重要通道,承载着千百年来人们出入城的繁忙景象。

其中最著名的是南门、东门、西门和北门,每一个门都有自己独特的故事和历史性的意义。

城墙上还有许多座城楼,它们是城防的核心设施。

城楼建筑庄重而雄伟,承载着古人的智慧和工艺。

著名的城楼有二龙门、韩棠楼、永宁门等。

这些城楼不仅提供了城市的防御功能,也是古代军事智慧和建筑技术的结晶。

西安古城墙修建的历史背后还有很多有趣的故事。

据说,在修建古城墙时,工匠统计了所需的砖石数量,结果发现无法满足,城墙修建中断。

于是一位名叫“三大爷”的老人出现,提供了灵感,让工匠从修建的城墙内部找到了足够的砖石,继续修建下去。

这个故事传承至今,被民众传颂。

如今,西安古城墙已经成为了西安市民休闲、运动的好去处。

人们可以步行、骑行或者乘坐自行车沿着城墙欣赏风景、呼吸新鲜空气,感受城市的节奏。

每年的八月十五古城墙上还会举行灯笼节,成千上万的灯笼点亮整个城墙,犹如一条五彩斑斓的巨龙。

关于西安古城的墙城防建筑解析

关于西安古城的墙城防建筑解析

西安古城墙城防建筑解析西安古城墙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垣之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中心区,始建于明朝,是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 AAAA 级景区。

广义的西安城墙包括西安唐城墙和西安明城墙,但一般特指狭义上的西安明城墙。

城墙主城门有四座:长乐门(东门),永宁门(南门),安定门(西门),安远门(北门),这四座城门也是古城墙的原有城门。

从民国开始为方便出入古城区,先后新辟了多座城门,至今西安城墙已有城门 18 座。

西安古城墙的结构分为砖石、糯米砂浆、黄土等建筑材料。

城墙完全围绕防御”战略体系,城墙的厚度大于高度,稳固如山,墙顶可以跑车和操练。

墙高 12 米,顶宽 12—14 米,底宽 15—18 米,周长 13.74 千米。

城门有四:东长乐门,西安定门,南永宁门,北安远门。

每门城楼三重:闸楼、箭楼、正楼。

正楼高 32 米,长 40 余米,为歇山顶式,四角翘起,三层重檐,底层有回廊环绕,古色古香,巍峨壮观。

城墙包括护城河、吊桥、闸楼、箭楼、正楼、角楼、敌楼、女儿墙、垛口等一系列军事设施。

城墙四角各有角墙一座,城墙外有城壕。

城墙上外侧筑有雉堞,又称垛墙,共 5984 个,上有垛口,可射箭和瞭望。

内侧矮墙称为女墙,无垛口,以防兵士往来行走时跌下。

城墙每隔 120 米修敌台一座,突出在城墙之外,顶与城墙面平。

这是专为射杀爬城的敌人设置的。

敌台之间距离的一半,恰好在弓箭的有效射程之内,便于从侧面射杀攻城的敌人。

城墙上共有敌台 98 座,上面都建有驻兵的敌楼。

西安古城墙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朝,明朝时期,为了防御外敌入侵,修建了城墙,历经数百年的沧桑岁月,西安古城墙依然保存完好。

西安古城墙不仅是一座古代城垣,更是一座文化宝库,它见证了西安城市的历史变迁,是中国乃至世界文化遗产中的瑰宝。

中国现存古城墙大全

中国现存古城墙大全

中国现存古城墙大全(2015-06-06 09:54:34)转载▼分类:历史回眸标签:旅游1,西安城墙陕西省西安市古城墙,是明朝洪武3年到洪武11年(公元1370-1378年),在唐代和元代城墙基础上扩建的。

平面呈长方形,顶宽12-14米,底宽15-18米,周长约13.7公里。

城墙外有宽20米、深10米的护城河。

墙面用青砖包砌,厚重坚实,东西南北四面均开设城门。

城门上建有城楼、箭楼、闸楼、巍峨凌空,气势宏伟。

城楼与箭楼之间有瓮城。

城四角各有一座角楼。

这是我国现存唯一完整的古代大型城垣,现已将城墙辟为环城公园。

2,南京城墙江苏省南京市古城墙,始建于元至正26年(公元1366年),建成于明洪武19年(公元1386年)。

城墙内侧周长33公里,现存21公里,高14-18米,上宽8-12米,砖石结构。

有13座城门,现存4座。

城墙与水道相通处设有水门、水闸或涵洞。

城墙上建有垛口13616个,但部分地段有破损。

南京城墙的规模,堪称世界第一,尤其是中华门(聚宝门),为世界之冠。

3,荆州城墙湖北省荆州市古城墙,据传为三国时关羽守荆州时所筑。

原为土城墙,南宋改建为砖墙。

现城墙为清顺治3年(公元1646年)所重建。

城墙整体形状呈不规则椭圆形,城墙高8.83米,底部宽10米,周长11.3公里,城内东西直径3.75公里,南北直径1.2公里,总面积4.6平方公里。

底部为大条石、糯米石灰浆灌缝堆砌而成,城墙、城门、堞垛等,现在都保存较好,古色古香,呈游龙之势。

荆州护城河,又称水域,是古城的第一道防御线,护城河全长10500米,宽30米,水深4米。

4,襄阳城墙湖北省襄樊市襄阳县的古城墙,原城墙在元末被毁,现城墙为明初重建,略呈正方形。

其东南隅有仲宣楼(俗称会仙楼)、魁星楼,西南隅有狮子楼,西北隅有夫人城。

明洪武初年,卫国公邓愈守襄阳,将东北隅城垣扩展至江边,增辟二门(大北门、长门),连同原有四门,各建城楼一座。

六个城门外各有瓮城,东、南、西三门的瓮城外另有子城,瓮城、子城外各设吊桥(后改石桥)。

西安城墙中国保存最完整的古城墙

西安城墙中国保存最完整的古城墙

西安城墙中国保存最完整的古城墙西安城墙西安城墙是中国保存最完整的古城墙之一。

作为中国古代城防工程的杰作,它不仅具备了实用的防御功能,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与文化内涵。

西安城墙的建造历程、结构特点以及它在当代社会中的意义都值得我们深入了解和探讨。

一、建造历程西安城墙的建造始于明朝,至明末完成。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伟大时期,城墙的建造也得到了充分的重视。

初建时,西安城墙仅包围城市中心,后来经历了多次扩建,才形成了现在的规模。

城墙全长约13.74公里,呈正方形,周围环绕着深达12米、高达10米的围墙。

墙上设有四座主城门和四座角楼,概念式地体现了军事防御的思想。

二、结构特点西安城墙的建造材料主要是砖石,它的独特之处在于采用了"夹皮墙"的技术。

这种技术是在城墙内外各砌一道薄砖墙,然后通过土壤填充夹在中间,形成夹皮结构,增强了城墙的稳定性和抗震性。

在城墙内外的薄砖墙上还有一条护城河,成为城墙的补充防御措施。

另外,城墙上建有角楼和城门,这些建筑既增添了城墙的美观,又为守城人提供了便利。

三、历史与文化内涵西安城墙凝聚了中国古代城市建筑的智慧与精华,是中国古代城防艺术的典范。

它见证了中国数百年的历史沧桑,承载着众多历史事件的记忆。

站在城墙上,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人智慧的结晶和古代生活的痕迹。

同时,西安城墙也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城墙上,我们可以看到有关古代建筑、城防工程以及历史人物的标识和雕塑,这些都为我们了解古代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源。

四、当代价值西安城墙不仅仅是一处旅游景点,更是一抹文化的瑰宝。

它成为了西安市的象征,代表着这座古城的独特魅力。

每年吸引着大量的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和参观。

另外,西安城墙也是当地居民生活的一部分,周边有众多的居民区和商业区,形成了一个独特的城市景观。

同时,城墙上还设置了自行车道,成为当地居民健身锻炼的好去处。

西安城墙的保存和利用,对于传承古代文明,保护历史遗产,促进城市文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西安城墙导游词古城墙下的文化遗产

西安城墙导游词古城墙下的文化遗产

西安城墙导游词古城墙下的文化遗产【导游词】大家好!欢迎来到古都西安,现在我将为大家介绍西安著名的历史文化遗产——西安城墙。

一、宏伟壮丽的古城墙西安城墙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墙之一,也是世界上现存最完整、最大的古代城墙之一。

全长13.74公里,高约12米,厚约15~18米。

城墙构筑雄伟,其瞭望台、箭楼、城门等相关建筑也体现了古代军事防御的智慧与精湛技巧。

二、古城墙的历史渊源西安城墙的历史可追溯至公元14年的东汉时期。

在随后的朝代,城墙曾多次修葺与重建。

尤其是明朝的洪武年间,修建了现在我们看到的规模较大的古城墙。

历经千年的沧桑岁月,城墙见证了西安从古都至今的发展与变迁。

三、城墙为西安的文化遗产作出贡献1. 城墙是文化意象的象征西安城墙作为古城的标志和象征,被广大游客所熟知和喜爱。

游客们来到城墙,宛如穿越时空,能够感受到古代城市的风貌和文化氛围,领略到古代城市的历史文化底蕴。

2. 城墙是历史记忆的见证西安城墙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

在长期的历史沉淀中,这座城墙见证着西安古都的兴衰,记录了文明的传承和发展。

更重要的是,城墙蕴含了众多历史事件和名人故事,譬如司马迁、辛弃疾等,这些故事让我们更加感受到西安的历史魅力。

3. 城墙是文化保护的实践西安城墙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得到了广泛的保护和修复。

通过对城墙的修复工作,我们得以保留古代建筑技术和工艺,更好地传承和展示古代城市的文化遗产。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四、城墙上的观光项目1. 自行车骑行您可以在城墙上租一辆自行车,徜徉在宽阔的城墙上,享受骑行的乐趣,欣赏古城全景。

这是一种非常独特的体验,让您更加亲近古都的历史风貌。

2. 城墙灯光秀每天夜晚,西安城墙都会上演灯光秀表演。

壁灯、背景墙灯等点亮整个城墙,让城墙在夜晚焕发出美丽的光彩。

作为游客,您可以欣赏到绚丽的灯光效果,并感受到城墙在不同时间段的魅力。

3. 慢行游览除了骑行,也可以选择步行沿着城墙漫步。

西安城墙功能分析

西安城墙功能分析

功能分析1、现状布局围绕西安城墙一周,城墙、护城河、环城林带和顺城巷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条全面、系统地展示中国历史文化的立体系统景区。

其中,城墙墙体本身重点加强保护,顺城巷一圈重点打造文化步行街,南门一文昌门试验段历史文化街区和中山门古玩城一同成为巷内的新景观。

护城河重点打造开放的亲水休闲娱乐空间,护城河和城墙之间的环线空间重点打造公共文化休闲空间,护城河外部到环城路这一地带重点打造文化休闲、城市配套场所。

2、功能布局(业态)顺城巷改造作为西安市“皇城复兴计划”的开篇之作,功能上划分为“一带五区”:“一带”就是以顺城巷道路为纽带,把沿线的湘子庙、书院门、三学街、碑林博物馆、卧龙寺、东门等文物景点和历史街区,纵横打通,真正顺起来;“五区”则是对改造后顺城巷的功能分区,打造旅游、文化、购物、休闲、餐饮、娱乐等功能齐全的黄金旅游地带。

南门至文昌门段顺城巷,一侧是巍巍城墙,一侧是秀丽端庄的仿古建筑。

路东西两端各竖一巨石,上留书法家茹桂手笔“顺城巷”,巷内四合院32座,建设花墙23个、影壁1个、庭院门2个、拴马桩4个、设立花岗石坐椅28个、安装仿古云石灯22个,明清风格、关中民居传统的古建筑”在仿古细节中得以表达。

最明显的是三学街主基调成了一片灰色,纸招牌统一为仿古金字,新路灯配上王维的诗。

道路路面平坦通畅,沿途民宅呈明清风韵,店铺主要经营文房四宝及工艺美术、旅游商品,内设庭院茶园、书苑画廊、棋社书社、艺术鉴赏等文化项目。

现已将文昌门、碑林、书院门文化街、宝庆华塔、永宁门及古城墙融为整体人文景区,为西安唐皇城复兴规划谱写了新篇章。

3、可达性城墙内周边的街巷普遍存在与顺城巷的交通可达性问题,局部区段交通闭塞。

如区段内无论车、人均不能穿过。

顺城巷在此路段较安静,车人流都较少,反而形成一种安逸的生活气氛。

由于道路的拓宽,部分地段甚至没有人行道,沿街低层住宅直接对柏油路面开门。

此地段的小巷曲折,直接由顺城巷向内渗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势恢宏细数西安城墙十八门时间摧残出它们的沧桑:但它们仍雄立一方,如同十八位怒目金刚。

它们经历过多少凄凉有风花雪月的繁华也有人走茶凉的悲伤。

青苔是时间逝去的痕迹,古老的城门阻拦着敌人让城市固若金汤···今天小编就带大家一起领略这十八座城门的魅力.一、永宁门永宁门是西安城墙的正南门,建于隋代初,当年它是皇城南面三座城门中偏东的一座,原叫安上门,唐末韩建缩建新城时留作南门,明代改为永宁门。

现永宁门为环岛交通,门外有南门广场,门内为南大街,门外接南关正街。

永宁门(摄影/朱雀乐华)【南门】古曰“永宁门”,是西安城墙城门中资格最老,沿用时间最长的一座,始建于隋初(公元582年),明代改为“永宁门”。

在中国民间,百姓都认为南方是火神的所在地,为避火灾,炉灶一般不开往南面。

南门永宁之意,就是向火神祷告,勿起火灾,永保安宁。

为以示诚心,永不开正南门,它是西安城墙个四门中恢复最完整的一座。

二、安定门安定门俗称【西门】,本是唐皇城西面中门,唐末韩建缩建新城时被保留下来。

明代扩建城墙时位置略向南移,取名安定门,寓意西部边疆安泰康定。

安定门(摄影/…地理‟學家)这座城门原有三重门楼:城楼、箭楼、闸楼。

三道城墙,城楼里,箭楼居中,闸楼向外。

门楼下均有拱卷式门洞,洞高宽为6米。

城楼与箭楼之间有方形瓮城,平时是出入通道,战时是防守要地。

现西门箭楼、城楼雄姿犹存。

城楼北侧有日本天皇访问西安时所建观望台一座,供游客参观,属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门箭楼是我国迄今为止保存最完整的古城堡。

现城门内为西大街,门外为西关正街。

三、安远门安远门俗称【北门】,明代构筑城墙时建造的北门,正式名称为安远门。

安远门(摄影/不是好男人)追溯历史,“安远”为何而来?“安远”二字是继承中原汉族朝廷对边远少数民族采取的怀柔安抚政策,希望边远少数民族对朝廷知恩归顺。

辛亥革命时,起义军进攻满清,安远门战争激烈,交战中北门城楼被焚毁。

1983年整修城墙时,恢复了原来的箭楼。

四、朝阳门朝阳门是东城墙最北一门,开辟于建国后。

因为这座城门朝着太阳,是每天第一个见到阳光的城门,故取名朝阳门。

城门内为东五路,门外为长乐路。

朝阳门五、含光门含光门是唐长安皇城南面的偏西门。

唐末韩建缩建新城时,封闭了它的中门洞和西门洞,保留了东门洞,北宋以后全部封闭。

1984年整修西安城墙时,发掘出含光门遗址,发现花岗石制作的柱础、刻花的门槛门道。

现已把新建券洞城门置于遗址东西两侧,对遗址作框架结构保护,外包城砖,使外观与城墙一致,建成唐皇城墙含光门遗址博物馆可以从城墙上进入。

据最新的考古成果显示,含光门是迄今为止所发现最为完好的隋唐长安城遗址。

含光门其夯土保存达8米以上,三个门道的尺寸清晰,东、西两门道的宽度分别为5.3米,中间门道宽度为5.5米,含光门进深处长度为19.6米。

考古发现证明,含光门内两侧都有砌砖,有过梁式门道,门上有门楼。

含光门内有上门楼的马道,在门西侧,紧贴城墙。

有意思的是,不仅仅发现了实物遗址,考古人员还揭开了含光门昔日“行路”历史。

中门道作为权贵门道,利用率低,所以几乎没有维修过,基本上保留着大唐初期砌门的材料与形制,大气精致;东、西门道多次维修,基本上保留着晚唐时期粗糙的砖砌形制。

每个门道砌砖上都抹有白灰墙皮。

门道上车辙还在。

每个门道中部的石质门槛还存留着。

门道过梁和门楼的柱础等都完好保留着。

六、和平门与西安火车站、大雁塔处于同一南北轴线上的和平门开通于1953年。

为了表达饱经战乱的中国人民对世界和平的渴望,取名和平门。

现城门内为和平路,城门外为雁塔路。

和平门与大雁塔、大差市、火车站、大明宫含元殿在一条轴线上。

和平门从和平门内向西走一直到文昌门之间的由青石板铺成的顺城巷就是下马陵,准确的说下马陵是一个陵墓。

2100多年前,即使汉武帝刘彻经过这里,也要下马步行,因为当朝著名的政治家董仲舒葬于此处。

下马陵便因此得名。

七、建国门开于建国后,门内道路为建国路,门外与环城南路为丁字路口。

说到建国门,它的出现觉不是偶然。

我们追溯历史,清顺治二年(1646年)的满城,就位于西安城墙内的东北隅。

这里因军事需要,满人在城区东南区域南北走向筑墙御敌,遂又形成又一个方城,叫南城,与建国门相连的建国路便被圈入其中。

南城曾是汉军驻扎地,作为军事区,屯兵、训练皆在此。

这一地域,也在历史风云的变幻中,与军事、战争相伴,也就是这样,为了纪念新中国成立这一伟大历史事件,在建国路上开了门,故此得名。

建国门(摄影/yuahuajoe)今天,门内相对的建国路街道虽然短小,却承载了历史的厚重。

无数历史名人都在此居住过,许多重要机构也曾在这里设立。

据专家学者考证,唐代名臣长孙无忌就住如今的建国路。

民国时期,震惊中国外的西安事变,其重要人物张学良将军的公馆就坐落于此。

如今张学良公馆已被国家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八、解放门解放门位置原是开于民国时期的中正门,1952年因扩建火车站广场而拆除,成为西安城墙一豁口,2005年重新连接,形成大跨度的桥拱式城门,从而使西安城墙全线贯通。

城门内为解放路,城门外为火车站广场。

解放门在我国,“解放”一词特指中国革命胜利新中国成立这一事件。

是一个特殊时代才有的历史纪念。

也诉说着一种中国人民政府政权刚刚建立时期执政者的政治情怀。

所以,中国大陆有近20座城市当时的主要商业街都是“解放路”。

而回顾历史,这些中国大陆的“解放路”又全部非常统一地都是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后,由各地市人民政府宣布从“中正路”更名得来。

而那些被称为“中正”的饭店、门、桥,也都统统变更为“解放饭店”、“解放门”、“解放桥”。

解放—已经是政治,是经济,更是文化。

1949年6月20日,西安解放。

7月12日,西安市政府布告:中正门改名解放门,中正路改名解放路。

九、朱雀门朱雀门是唐皇城的正南门,因四像中的朱雀代表南方而得名。

门下是城市中央的朱雀大街。

隋唐时,皇帝常在这里举行庆典活动。

贞观三年(629年)玄奘为了求得真经离开长安出凉州,经玉门关沿丝绸之路独自向西而行,途中历尽艰险,最终历时4年、穿越数十国,终于抵达天竺(今印度)那烂陀寺。

贞观十九年(645年)玄奘取经归来,返回长安,带回了657部梵文佛经。

唐太宗派宰相房玄龄迎接玄奘,迎接仪式就在朱雀门举行。

那时建筑宏伟壮观的朱雀门是皇城的正门也就是皇上出入的南门。

朱雀门(摄影/杨过)朱雀为中国传统文化中四象之一,上古四大神兽之一。

根据五行学说,它是代表南方的神兽,代表的颜色是红色,代表的季节是夏季。

可朱雀究竟是什么意思呢?《梦溪笔谈》这样说道:“四方取象,苍龙、白虎、朱雀、龟蛇。

唯朱雀莫知何物,但鸟谓朱者,羽族赤而翔上,集必附木,此火之象也。

谓之长离……或云,鸟即凤也。

”而西北大学历史系教授张永禄介绍说,朱雀也就是“火凤凰”,司南方,所以皇城的南大门被称为朱雀门。

“其实大明宫修建时,将北门命名为玄武门,南门命名为丹凤门,丹凤也是火凤凰的意思,正是对应宫城玄武门以及皇城的朱雀门。

”虽然朱雀门的命名充满了上古的神秘意味,但朱雀门却是城墙上一个“新生”事物。

唐长安城朱雀门是皇城的正南门,建于隋初,于唐末长安城改造时被关闭。

唐末战乱,时任佑国军节度使的韩建对长安城进行了改建,放弃了宫城和外郭城,只保留了皇城,而出于安全防卫的考虑,封闭了皇城的一些大门,朱雀门也在封闭之列,从此朱雀门再没有被打开过,直到一千多年后的1986年,朱雀门重新开启。

朱雀门已成为南城墙上最重要的城门之一。

十、玉祥门玉祥门,西安西城墙一城门。

1926年,军阀刘镇华包围西安城达8个月之久,使西安人民冻饿战死4万多人,直到冯玉祥将军率国民联军击败刘镇华后,西安才得以解围。

1928年开通的这座城门,为纪念冯将军的历史功绩,取名玉祥门。

玉祥门是西安东、南、西、北四大固有城门之外,较早开凿的城门之一,也是古城西北一重要交通孔道。

玉祥门1926年4月,河南军阀刘镇华在吴佩孚、张作霖、阎锡山的支持下,率镇嵩军9万余人进攻陕西,企图消灭退守西北的国民军,开始对西安进行长达8个月的围攻。

为解西安之围,中共北方局书记李大钊请于右任赴苏,敦促在苏联考察的冯玉祥将军回国重整旧部,以解西安之围。

冯玉祥接受了李大钊提出的“进军西北,解西安之围,出兵潼关,策应北伐”的意见。

同年9月16日,冯玉祥在内蒙古五原誓师后,便率国民联军进军陕西(冯任总司令)。

11月27日夜,在国民联军和守城陕军的夹击下,镇嵩军全线溃退,西安城解围。

1927年,为纪念冯玉祥将军解西安城之围的历史功绩,将新凿之城门命名为“玉祥门”。

十一、尚勤门尚勤门尚勤门北城墙最东一门,开于建国后。

与尚德门,尚武门,尚俭门共同表示儒家崇尚的“良好品德、习武健身、勤俭节约”。

尚勤门西侧为尚俭门,现城门内为尚勤路,城门外与环城北路成丁字路口。

十二、尚俭门尚俭门尚俭门是西安城墙一座城门,位于北城墙解放门与尚勤门之间,开于建国后。

与尚德门,尚勤门,尚武门共同表示儒家崇尚的“良好品德、习武健身、勤俭节约”。

现城门内为尚俭路,城门外为火车站东盘道。

十三、尚武门尚武门尚武门是西安城墙一座城门,是北城墙最西一门,开于建国后。

与尚德门,尚勤门,尚俭门共同表示儒家崇尚的“良好品德、习武健身、勤俭节约”。

现城门内为西北三路,城门外为工农路。

十四、尚德门尚德门尚德门,位于北城墙解放门西,西安火车站西南侧。

开于建国后的1986年。

与尚武门、尚勤门、尚俭门共同表示儒家崇尚的“良好品德、习武健身、勤俭节约”。

现城门内为尚德路,城门外为火车站西盘道。

十五、文昌门文昌星是汉族民间信仰中占有重要地位,作为天上星官的名字,汉族民间认为它是专门管理人间读书和文上功名。

文昌贵人实际上是食神的临官宫。

紫薇斗数认为文昌星属辛金,是南斗星,主科甲功名。

乃文魁之首,其特性,主人仪表端正,有文艺细胞,口齿伶俐,眉目分明,相貌俊秀,少年劳碌,中年後渐入佳境。

文昌门文昌,是天上星官的名字,叫文昌星,汉族民间认为它是专门管理人间读书和文上功名的一个天上官员。

文昌贵人实际上是食神的临官宫。

例如,甲的食神是丙,食神的作用是泄身吐秀,又叫着“文星”,丙禄居巳,所以甲以巳为文昌。

这里的城墙上建有魁星楼,是西安城墙上唯一与军事防御无关的设施。

魁星又名“奎星”、“奎宿”,位列二十八星宿之一,古代汉族传说是主宰文运兴衰的神,被人们尊称“文曲星”、“文昌星”。

如果被他的朱笔点中,就能妙笔生花,连中三元,成为状元。

所以,古代孔庙、学府里都建有供奉香火的魁星楼。

明清时的西安府学和孔庙建在城墙旁边(今碑林博物馆),魁星楼也顺势建在城墙之上。

魁星楼在1986年修复。

游客们在这里可以看到嗜酒如命,不修边幅,蓬头虬髯,步履踉跄,腰挂酒葫芦,一手捧斗,一手执笔,似乎半醒半醉的文昌星尊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