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展示华夏文化魅力》

合集下载

《展示华夏文化的魅力》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展示华夏文化的魅力》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展示华夏文化的魅力》教学设计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国丰富多彩的文化,提高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2. 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理解并描述中华文化的特点和魅力。

3.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中国传统文化概述: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特点和主要内容。

2. 汉字文化:讲解汉字的起源、发展过程以及汉字的文化内涵。

3. 书法艺术:介绍中国书法的历史、种类和特点,欣赏历代名家的书法作品。

4. 传统绘画:讲解中国绘画的历史、流派和特点,欣赏历代名家的绘画作品。

5. 传统音乐和舞蹈:介绍中国传统音乐和舞蹈的历史、种类和特点,欣赏代表性的音乐和舞蹈作品。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国传统文化概述、汉字文化、书法艺术、传统绘画、传统音乐和舞蹈的相关知识。

2. 案例分析法:欣赏历代名家的书法、绘画、音乐和舞蹈作品,分析其艺术特点和文化内涵。

3.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中华文化魅力的理解和感悟。

4. 实践活动法:组织学生进行书法、绘画、音乐和舞蹈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中国古代文化遗址的图片,引发学生对中华文化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讲解中国传统文化概述,让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历史和特点。

3. 讲解汉字的起源和发展过程,让学生了解汉字的文化内涵。

4. 欣赏历代名家的书法作品,让学生感受书法艺术的魅力。

5. 讲解中国绘画的历史和流派,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绘画的特点。

6. 欣赏历代名家的绘画作品,让学生感受绘画艺术的魅力。

7. 讲解中国传统音乐和舞蹈的历史和种类,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音乐和舞蹈的特点。

8. 欣赏代表性的传统音乐和舞蹈作品,让学生感受音乐和舞蹈艺术的魅力。

9.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中华文化魅力的理解和感悟。

10. 总结课程内容,强调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展示华夏文化的魅力 教案教学设计

展示华夏文化的魅力 教案教学设计

展示华夏文化的魅力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华夏文化的基本内涵和特点,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2.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汉语进行基本的沟通交流,掌握一定的汉语文化知识。

3.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点: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教文化等。

2. 华夏文化的代表作品:《诗经》、《论语》、《道德经》等。

3. 中国传统节日: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

4. 中国传统艺术:书法、绘画、戏曲、民间舞蹈等。

5. 华夏建筑特色:宫殿、园林、寺庙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华夏文化的基本内涵和特点,分析代表作品,介绍传统节日和艺术形式。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华夏文化的相关知识。

3. 互动教学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问答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四、教学步骤:1. 导入:简要介绍华夏文化的概念和特点,引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华夏文化的基本内涵和特点,分析代表作品,介绍传统节日和艺术形式。

3.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华夏文化案例,进行分析讨论。

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感悟。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沟通交流等。

六、教学活动:1. 文化体验活动: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文化遗址等地,让学生亲身感受华夏文化的魅力。

2. 传统手工艺制作:教授学生制作中国传统手工艺品,如剪纸、陶艺、刺绣等,培养学生对传统艺术的兴趣。

3. 传统体育活动:介绍中国传统体育项目,如太极拳、少林功夫等,让学生体验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魅力。

展现华夏文化魅力课文原文

展现华夏文化魅力课文原文

展示华夏文化魅力余玮夕阳映照下,位于北京长安街西单路口的中国银行总部大厦,显出惊人的气势与高贵的气质。

建筑物南面和东南两个入口各面宽54米,高9米,进深14米,上面的10层房屋是用两榀两层高的巨型钢架托起来的,下面一根柱子也没有。

大厦内部巨大的园林空间,通过屋顶玻璃天窗和一面垂直透明的玻璃幕墙与室外联系,加之两侧玻璃大门的衬托,整个建筑显得晶莹剔透;而在夜里,厅堂内灯光闪耀,大厦更似一个充满诗意的水晶宫。

好一个充满激情的几何结构!这绝妙之作便出自世界顶级建筑大师、美籍华人贝聿铭先生之手。

在美国的建筑界初露头角贝聿铭1935年远渡重洋,到美国留学。

父亲原来希望他留学英国学习金融,但他没有遵从父命,而是依自己的爱好进入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攻读建筑系。

他对建筑产生兴趣纯属偶然。

在上海读书时,周末他常到一家台球馆去玩台球,台球馆附近正在建造一座当时上海最高的饭店,这引起了他的好奇心。

人们怎么会有建造这么高的大厦的能耐?由此他产生了学习建筑的意念。

但是宾州大学以图画讲解古典建筑理论的教学方式使贝聿铭大失所望,他便先后到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攻读建筑专业。

贝聿铭从纯学术的象牙之塔进入实际的建筑领域是在1948年。

这一年纽约市极有眼光和魄力的房地产巨商威廉·柴根道夫打破美国建筑界的惯例,首次聘用贝聿铭为建筑师,担任他创办的韦布——纳普建筑公司的建筑研究部主任。

柴根道夫和贝聿铭,一个是有经验、有口才极其聪明的房地产建筑商人;一个是学有专长,极富创造力的建筑师。

两人配合,相得益彰,是一对事业上的黄金搭档。

他们合作达12年之久。

12年中,贝聿铭为柴根道夫的房地产公司完成了许多商业及住宅群的设计,也做了不少社会改建计划。

其间,贝聿铭还为母校麻省理工学院设计了科学大楼,为纽约大学设计了两栋教职员工住宅大厦。

这一切,使贝聿铭在美国建筑界初露头角,也奠定了他此后数十年的事业基础。

1960年,贝聿铭离开柴根道夫,自立门户,成立了自己的建筑公司。

七年级语文下册《展示华夏文化的魅力》教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展示华夏文化的魅力》教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展示华夏文化的魅力》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展示华夏文化的魅力》。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了解中国文化的历史背景,掌握一些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2)通过讨论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通过参观博物馆或文化景点,增强学生对中国文化的感受和认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国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心。

(2)培养学生尊重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意识,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

二、教学内容:第1课:《展示华夏文化的魅力》1. 课文朗读和背诵。

2. 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3. 中国文化的历史背景和基本知识。

三、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复习对中国文化的基本了解。

(2)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课文朗读和背诵:(1)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2)组织学生进行背诵,加强记忆。

3. 课文理解:(1)解释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文化元素,了解中国文化的历史背景和特点。

4. 小组讨论:(1)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他们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和感受。

(2)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四、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对本节课知识的理解。

2. 准备下一节课的预习内容,加强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应,对教学方法和内容进行反思和改进。

注意调整教学节奏和难度,确保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内容:第2课:《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之美》1. 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形式,如书法、绘画、音乐、舞蹈等。

《展示华夏文化的魅力》教案(苏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展示华夏文化的魅力》教案(苏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展示华夏文化的魅力》教案(苏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展示华夏文化的魅力》教案(苏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展示华夏文化的魅力》教案(苏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分析在当前文化多元的大环境下,探究和传承中华文明和文化遗产的教育理念和思路越来越受到重视。

文化课程是承载和传播中华文化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是塑造学生丰富人文素质、培养综合文化素养的关键环节。

在语文教育中,课程设置不仅应当弘扬中华文化精髓,更要肩负起培养国民精神的使命,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潜能,使每一个学生在感受中华文化的同时,汲取其中优秀品质,形成健康、积极的生活态度。

本节《展示华夏文化的魅力》教案属于苏教版七年级必修内容,旨在通过对中华文化的介绍和体验,让学生了解并敬仰多彩的中华文明。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了解中华文化悠久历史,开阔视野,增长见识;②熟悉中华文化的基本内涵和特色,了解中国文化的魅力和精髓;③掌握中华文化的一些基础知识,如“中国四大发明”、“中国的传统节日”等。

2.能力目标:①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提高其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②激发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和求知欲,培养学生全面发展、自信自主的人格;③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和沟通能力,增强学生的交往和合作能力。

3.情感目标:①积极传递正能量,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生活态度;②培养学生尊重和欣赏传统文化、历史文化的意识,发扬中华文化光荣传统;③提高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三、教学内容及安排教学内容:1. 中华文化的基础概念2. 中华文化的悠久历史及其主要发展阶段3. 中国四大发明(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印刷术)的历史渊源和应用现状4. 中国的传统节日及其文化内涵(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5. 中国的传统习俗与礼仪(如古代婚礼、礼节会馈、餐桌礼仪)6. 中华经典文化表现形式(如书法、绘画、诗词歌赋、音乐舞蹈等)安排:第一课时:了解中华文化的基本概念开学典礼观看节目、点燃纪念日、展示校园文化等活动,为课程铺垫。

七年级语文《展示华夏文化魅力》(1课时)教学设计 苏教版

七年级语文《展示华夏文化魅力》(1课时)教学设计 苏教版

《展示华夏文化魅力》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指导自读课文,弄清本文是如何通过精心选材表现人物的。

2.过程与方法:探究贝聿铭大师在建筑设计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和他的精神。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贝聿铭在建筑设计中所表现出的创新精神和他的一片爱国心。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深入研究课文是如何选取典型事例有详有略地写贝聿铭的。

2.教学难点:本文选材精当、详略得当的写法以及多种表达方式相结合的写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预习导学】1.给下列字注音。

贝聿.铭()剔.透( ) 牛犊.( ) 遗孀.( ) 遴.( )选萦.( )系水榭.( ) 榀.()跻.()身勘.()察抉.()择赋. ( )予2.完成词语,并解释词语。

相得益( ) :()然大波:别( )匠心:()()莫测:当之无( ):()于一炉:功成名( ) :()生牛犊:相( )相成:3.文学常识填空。

⑴本文是所写的一篇(体裁),描写的对象是,课题中的“魅力”一词的意思是。

⑵建筑大师与法籍华人画家、美籍华人作曲家被誉为海外华人的“艺术三宝”。

⑶接受了香山饭店的设计工作后,他以一贯的、的作风,不但多次到香山地形,峰顶,而且地走访了北京、南京、扬州、苏州、承德等地,一、导入1.文学常识(投影)。

余玮,男,1949年10月生,博士,中科院上海光机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曾是德国丹姆斯塔特应用物理研究所和英国皇家学会邀请的约克大学访问科学家。

国家863高技术计划课题负责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负责人。

本文是余玮所写的一篇人物通讯(体裁),描写的对象是贝聿铭,课题中的“魅力”一词的意思是:极能吸引人的力量。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建国是奴隶制的“夏”,建国的民族就叫“华夏族”,所以中国有“华夏”之称。

华是美丽的意思,夏有广大之解,两字组合成“华夏”一词,是说又大又美。

2.相关了解(投影)。

了解贝聿铭大师及其在建筑设计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贝聿铭是世界著名的华裔美国建筑师。

《展示华夏文化魅力》课文分析

《展示华夏文化魅力》课文分析

课文分析课文的标题是“展示华夏文化魅力”,如果只看标题会以为写的是有关中国文化方面的内容。

但课文记叙的是世界顶级建筑大师、美籍华人贝聿铭的事迹。

这就给读者留下了思考的空间,明明是写贝聿铭和他设计的建筑物,为什么说“展示华夏文化魅力”呢?全文除开头语以外,用小标题分为三个部分。

开头语:描写中国银行总部大厦的惊人气势和高贵气质,点明这篇人物通讯描写的对象。

作者用描写和说明相结合的方法,竭力铺叙夕阳映照下中国银行总部大厦惊人的气势和高贵的气质。

仅从两个入口的数字就可以想见其气势的惊人,从大厅内部巨大的园林空间就可以想见其气质的高贵。

这就一定会引起读者的思考:这样的建筑出自谁人之手呢?然后作者点出本文描写的对象——美籍华人贝聿铭先生。

“绝妙之作”是对中国银行总部大厦的评价,承上;“世界顶级建筑大师”是对贝聿铭先生的评价,启下。

第一部分,在美国的建筑界初露头角。

这一部分共两段,写贝聿铭早期在建筑业获得的成就。

主要用概述的方法进行记叙。

第一段先概述贝聿铭的求学经历。

他先后在3个大学攻读建筑,而且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都是美国最好的大学,这就为他今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然后概述他在柴根道夫的公司担任建筑研究部主任12年期间的设计工作。

第二段写自己成立建筑公司初期贝聿铭设计的一些特点和有影响的一些设计。

这一段时期他设计的特点是“关心平民的利益”。

为说明这一特点,除概述外,作者举出他在费城设计的3层社会公寓为例,并列举了他由此获得的一系列荣誉,这一系列荣誉都是表彰他“关心平民的利益”的。

第二部分,在非议之中屡创建筑奇迹。

这一部分写贝聿铭在建筑设计上的突出成就,重点写他具有世界影响的3座建筑物的设计和建造,证明贝聿铭“是当之无愧的世界著名建筑大师”。

第一是约翰·肯尼迪图书馆的设计和建造。

这座图书馆1964年设计,1979年建成。

“使贝聿铭声名远扬、跻身世界建筑大师行列”,可见这一作品的水平之高。

“设计新颖、造型大胆、技术高超”是它的主要特点。

《展示华夏文化的魅力》教案

《展示华夏文化的魅力》教案

《展示华夏文化的魅力》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华夏文化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2)使学生掌握华夏文化中的重要元素,如汉字、诗词、书法、绘画等;(3)培养学生对华夏文化的认识和欣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感受华夏文化的魅力;(2)采用小组讨论、课堂讲解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华夏文化;(3)利用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传承和弘扬华夏文化的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华夏文化的兴趣和自豪感;(2)培养学生尊重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3)提高学生全球视野下的文化认同感。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华夏文化的起源与发展(1)介绍华夏文化的起源,如古代文明、神话传说等;(2)讲述华夏文化的发展历程,如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等;(3)分析华夏文化发展的原因,如地理环境、政治制度等。

2. 第二课时:华夏文化的核心元素(1)汉字:介绍汉字的演变过程,如甲骨文、金文、小篆等;(2)诗词:选取代表性的古代诗词,让学生欣赏和品味;(3)书法与绘画:介绍书法和绘画的发展历程,欣赏经典作品。

3. 第三课时:华夏文化的艺术瑰宝(1)音乐:介绍古代音乐的形式和特点,欣赏经典曲目;(2)舞蹈:讲解古代舞蹈的起源和发展,欣赏舞蹈表演;(3)戏曲:介绍戏曲的种类和特点,欣赏戏曲片段。

4. 第四课时:华夏文化的民俗风情(1)传统节日:介绍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的起源和习俗;(2)饮食文化:讲解华夏饮食的特点和地域差异;(3)民俗工艺:介绍剪纸、泥塑、刺绣等民俗工艺的制作方法和特点。

5. 第五课时:华夏文化的智慧与思想(1)儒家思想:介绍儒家的创始人、代表作品和思想观念;(2)道家思想:讲解道家的起源、代表作品和思想观念;(3)佛教文化:介绍佛教的传入、发展及其对华夏文化的影响。

三、教学资源1. 图片:华夏文化相关的图片,如古代建筑、艺术品等;2. 视频:华夏文化相关的视频资料,如传统技艺表演、节日庆祝等;3. 教材:选择适合的华夏文化教材或辅助材料,如《中国文化史》等;4.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查找相关资料,如学术论文、新闻报道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 展示华夏文化魅力
人物通讯
——余玮
贝 聿 铭
贝 聿 铭
世界著名建筑大师, 在国际学术界被公认为现 代派建筑代表人物。 曾获里根总统授予的美国 “国家艺术奖”、密特朗 总统授予的“光荣勋章”、 布什总统颁发的“全美十 佳公民奖”。其设计作品 曾获“普茨克奖”。
贝聿铭( mí ) 魅(mè)力 yù ng i 晶莹剔 (tī ) 透 金融(ró ) ng 相 得 益 彰 (zhāng 初 露 头 角 ) 奠(dià )定 授(shòu)予 n 颁(bān )发 荣誉( yù ) 声名远扬 初生之犊( dú ) 遗孀( shuāng )新颖(yǐng )
总起
2.文中的三个小标题分别讲了什么内容? 它们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初露头 贝聿铭早期在建筑业获得 ( 角) 的成就。 国 贝聿铭在建筑设计上的 突出成就。
外 )
(创建筑 奇迹)
(不变的 贝聿铭在为中国设计的 中国心) 建筑中表现出来的一片
爱国之心。
归纳:贝聿铭是建筑艺术家
( 国 内 )
3.速读课文,请同学们找出贝聿铭在建筑 设计方面的主要成就。
坐落 勘(kān )察 融为一体
轻妆淡抹
cān 参( )天
相辅( fǔ )相成
思考:Leabharlann 听 1.开头两段写了什么内容? 音 它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乐
2.文中的三个小标题分别 讲了什么内容?它们是按 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3. 找出贝聿铭在建筑设 计方面的主要成就。
默 读 课 文
1.开头两段写了什么内容?它在全文中有什 么作用? 开头语:描写中国银行总部大厦的惊人 气势和高贵气质。 这样写就一下子吸引住了读者, 由此引出了本文记述的对象。 这样的开头,起着统领全文的作 用。
罗 浮 宫 侧面:‚法国政府广泛征求设计方案‛。‚应 玻 征者都是‛‚著名建筑师‛,‚世界上15个声 誉卓著的博物馆馆长对应征的设计方案进选抉 璃 择‛,可见竞争之激烈; 金 ‚13位馆长选择了贝聿铭的设计方案‛,然后 字 写密特朗总统的力排众议、获得‚普茨克奖‛, 塔 则是对这一方案的最好肯定。
思考并讨论:
既然是介绍贝聿铭和他设计的建筑,为
什么会以“展示华夏文化魅力”为本文 的标题?
深刻含义:艺术属于文化的范畴,贝 聿铭建筑设计的独特之处就在于他在 设计中融进了中国——华夏建筑艺术 的精华,他向世界展示的是建筑的艺 术,是华夏文化的魅力。
课外欣赏:
• 贝聿铭设计的其他的 建筑。
路思义教堂,造型独特的精神家园
谐 调 ( tiá ) 变幻莫测 o 和 谐 ( xié ) 别具匠心 遴(lí)选 声誉卓(zhuó )著 n 抉择(jué zé ) 负荷( hè ) 轩(xuān)然大波 力排众议 摩 ( mó ) 天 当之无愧 功成名就 萦(yí )系 ng
坦( tǎn )诚
水榭(xiè )
熔于一炉
貌不惊人
1.中国银行总部大厦 2.肯尼迪图书馆
3.华盛顿国家艺术馆东楼 4.巴黎罗浮宫玻璃金字塔
5.香山饭店 6.香港中国银行大厦
1.中国银行总部大厦
2.肯尼迪图书馆
3.华盛顿国家艺术 馆东楼
4、罗浮宫玻璃金字塔
5.香山饭店
6 香 港 中 国 银 行 大 厦 .
研读第二部分:在非议之中屡创建筑奇迹 这一部分写了贝聿铭在建筑设计上的 突出成就,作者从正面和侧面描写了贝聿 铭具有世界影响的3座建筑物的设计和建 造。分别找出正面和侧面描写的句子。
肯尼迪图书馆
华盛顿国家艺术馆
罗浮宫玻璃金字塔
肯尼迪图书馆
正面:‚使贝聿铭声名远扬、济身世界级建筑 大师行列‛,可见这一作品的水平之高。‚设 计新颖、造型大胆、技术高超‛是它的主要特 点。
侧面:肯尼迪遗孀杰奎琳的评价——“贝聿铭的 唯美世界,无人可与之相比‛,可见其艺术性 之高。‚在美国建筑界引起了轰动,被公认是 美国建筑史上的最佳杰作之一‛‚贝聿铭 年‛‚美国建筑学院金质奖章‛,都说明了这 一作品的成就。
华盛顿国家艺术馆
正面:这座建筑物的最大特点是‚同周围环境 构成高度谐调的景色‛。‚给人以变幻莫测的 感觉‛‚映照出一幅美丽的图画‛ 等等。 侧面:美国总统卡特的称赞:一是对建筑物的 评价——“是华盛顿市和谐而周全的一部分‛, 二是对它作用的评价——“公众生活与艺术情 趣之间日益增强联系的象征‛, 三是对贝聿铭的评价——“不可多得的杰出建 筑师‛。
姜 森 美 术 馆 纽 约 州
正面:‚法国密特朗时代最辉煌的建筑‛‚公 认为当代建筑艺术最伟大的奇迹‛‚位列‘当 代建筑的十大奇迹’之首‛,可见这一设计的 艺术价值。 ‚罗浮宫院内飞来了一颗巨大的宝石‛,则是 公众现在的评价。
思考并讨论:
贝聿铭设计的建筑物类型多、范围广,
为什么要对这几个建筑进行如此详尽的 介绍呢?

这几座建筑物,是他在建筑设计上最突出的成就, 也是具有世界影响的几座建筑,它们的设计和建 造,证明贝聿铭“是当之无愧的世界著名建筑大 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