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华夏文化魅力》课文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文分析

课文的标题是“展示华夏文化魅力”,如果只看标题会以为写的是有关中国文化方面的内容。但课文记叙的是世界顶级建筑大师、美籍华人贝聿铭的事迹。这就给读者留下了思考的空间,明明是写贝聿铭和他设计的建筑物,为什么说“展示华夏文化魅力”呢?

全文除开头语以外,用小标题分为三个部分。

开头语:描写中国银行总部大厦的惊人气势和高贵气质,点明这篇人物通讯描写的对象。

作者用描写和说明相结合的方法,竭力铺叙夕阳映照下中国银行总部大厦惊人的气势和高贵的气质。仅从两个入口的数字就可以想见其气势的惊人,从大厅内部巨大的园林空间就可以想见其气质的高贵。这就一定会引起读者的思考:这样的建筑出自谁人之手呢?然后作者点出本文描写的对象——美籍华人贝聿铭先生。“绝妙之作”是对中国银行总部大厦的评价,承上;“世界顶级建筑大师”是对贝聿铭先生的评价,启下。

第一部分,在美国的建筑界初露头角。

这一部分共两段,写贝聿铭早期在建筑业获得的成就。主要用概述的方法进行记叙。

第一段先概述贝聿铭的求学经历。他先后在3个大学攻读建筑,而且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都是美国最好的大学,这就为他今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然后概述他在柴根道夫的公司担任建筑研究部主任12年期间的设计工作。

第二段写自己成立建筑公司初期贝聿铭设计的一些特点和有影响的一些设计。这一段时期他设计的特点是“关心平民的利益”。为说明这一特点,除概述外,作者举出他在费城设计的3层社会公寓为例,并列举了他由此获得的一系列荣誉,这一系列荣誉都是表彰他“关心平民的利益”的。

第二部分,在非议之中屡创建筑奇迹。

这一部分写贝聿铭在建筑设计上的突出成就,重点写他具有世界影响的3座建筑物的设计和建造,证明贝聿铭“是当之无愧的世界著名建筑大师”。

第一是约翰·肯尼迪图书馆的设计和建造。这座图书馆1964年设计,1979年建成。“使贝聿铭声名远扬、跻身世界建筑大师行列”,可见这一作品的水平之高。“设计新颖、造型大胆、技术高超”是它的主要特点。肯尼迪遗孀杰奎琳的评价——-“贝聿铭的唯美世界,无人可与之相比”,可见其艺术性之高。“在美国建筑界引起了轰动,被公认是美国建筑史上的最佳杰作之一”“贝聿铭年”“美国建筑学院金质奖章”,都从侧面说明了这一作品的成就。

第二是1978年设计建造成功的华盛顿国家艺术馆东楼。这座建筑物的最大特点是“同周围环境构成高度谐调的景色”。“给人以变幻莫测的感觉”“自成一幅美丽的图画”是效果。美国总统卡特的称赞有三个方面:一是对建筑物的评价——“是华盛顿市和谐而周全的一部分”,二是对它作用的评价——“公众生活与艺术情趣之间日益增强联系的象征”,三是对贝聿铭的评价——“不可多得的杰出建筑师”。当然,前两个方面的评价也是对贝聿铭的侧面称赞。

第三是20世纪80年代初设计的巴黎罗浮宫玻璃金字塔。“法国密特朗时代最辉煌的建筑”“公认为当代建筑艺术最伟大的奇迹”“位列‘当代建筑的十大奇迹’之首”,可见这一设计的艺术价值。“法国政府广泛征求设计方案”,“应征者都是”“著名建筑师”,“世界上15个声誉卓著的博物馆馆长对应征的设计方案遴选抉择”,可见竞争之激烈;“13位馆长选择了贝聿铭的设计方案”,可见贝聿铭的设计方案最符合巴黎罗浮宫的这一艺术殿堂的环境要求。然后写这一设计引起的轩然大波。密特朗总统的力排众议、获得“被称为建筑界诺贝尔奖的普茨克奖”,则是对这一方案的最好肯定。“罗浮宫院内飞来了一颗巨大的宝石”,则是公众现在的评价。由此作者概括出贝聿铭设计的建筑作品的一个现象:“在刚刚建成的时

候,往往招来非议,但是不久又总是能够成为当地人的骄傲,或者那个城市的一个标志”——在非议中屡创奇迹。从这种现象中可以悟出:贝聿铭的设计往往带有一定的创新性和超前意识,所以在当时不能为人们所接受,而当人们懂得了他的设计意图以后,就会认识到它的价值。

最后概述贝聿铭设计的建筑物类型之多、范围之广,并列举数字,充分地证明了贝聿铭“是当之无愧的世界著名建筑大师”。

第三部分,多变的设计,不变的中国心。

这一部分写贝聿铭在为中国设计的建筑中表现出来的一片爱国之心。

这里的“中国心”是指向着祖国之心,即爱国之心。

第1、2段,写贝聿铭对祖国的一片深情。

“成家立业,功成名就”表现了贝聿铭生活的舒适,事业的顺利;“66个年头”说明他离开祖国时间之长。“一片深情,依然萦系于怀”是总说,说自己是“苏州人”“广州人”,“至今仍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广州话、上海话和苏州话”,“平时的衣着打扮、家庭布置与生活习惯,仍然保持着中国的传统特色”,是具体表现。“无限的感慨”中包含着很复杂的内容:久别重逢、游子归乡、祖国的巨大变化……可以体会出很多。“我的根在中国”这一句话是贝聿铭对自己感情的最好说明。我们可以体会出:这里的根,是生命之根,民族之根,是割不断的祖国亲情。

第3至6段,写贝聿铭在为中国设计的建筑中表现出来的一片爱国之心。作者写了贝聿铭设计的香山饭店和中国银行大厦,重点是写香山饭店。

先写中国传统的建筑艺术对贝聿铭的影响。关于风水的对话表现了贝聿铭对风水的观点:他相信的不是迷信的风水,而是“背山傍水”这样的风水,也就是环境和建筑的和谐协调。然后重点说中国传统建筑艺术,苏州园林,“尤其是建筑屋宇与周围自然景观相辅相成的格局,以及光影美学的应用”对他建筑设计的影响。“数十年”“都有轨迹可寻”,说明了影响之深、之久。

然后重点写北京香山饭店,因为这“是他将现代建筑艺术与中国传统建筑特色相结合的精心之作”。第4段写香山饭店的设计和效果。“谢绝”在故宫附近设计高楼的邀请,“选择了远离市区的香山饭店”,表明了贝聿铭对北京古城区建筑总体规划的观点。设计前的准备工作既表现了贝聿铭一贯“认真、细致的作风”,也说明他在设计时充分考虑到了中国的国情。设计的布局是不规则的院落方式,其效果是“与周围的水光山色、参天古树融为一体”;给人的感觉是“内秀”,初看“似乎貌不惊人”,“愈看就愈会感到她轻妆淡抹的自然美”。

第5段写贝聿铭对中国建筑物设计的思想:要“探索一条新的道路:在一个现代化的建筑物上,体现出中国民族建筑艺术的精华。”他关于“根”的观点就是这种思想的具体体现。我们可以悟到:中国建筑的“根”、历史的“根”是指中国传统的建筑艺术,好的“根”是指中国民族建筑艺术的精华,“枝”指新的东西、能用的东西。“插技”的比喻正是贝聿铭对中国建筑物设计思想的生动而形象的说明。

第6段写贝聿铭对香港中国银行大厦的设计。除了说这座大厦是70层以外,作者没有具体描写设计的过程、大厦的外观,但引用了贝聿铭强调的话:“这座大厦在香港是中国的象征之一,应该让它‘抬抬头’,要显示出点风格和气派,这也是中国的骄傲。”从这句话里,我们可以体会出贝聿铭作为一个中国人要为民族争光、要为中国争气的爱国之心。

这几段从贝聿铭的生活,对建筑的设计观点、思想和具体设计中表现了他的一片爱国之心。

第7段,点明贝聿铭是一个建筑艺术家。

这一段既是这一部分的总结,也是全文的总结。

作为一个建筑科学家,贝聿铭与画家赵无极、作曲家周文中并立为海外华人的“艺术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