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科学实验操作项目及技能要点(五年级)

苏教版小学科学实验操作项目及技能要点(五年级)
苏教版小学科学实验操作项目及技能要点(五年级)

苏教版小学科学实验操作项目及技能要求

(五年级)

实验目的:观察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课题:1、太阳和影子

实验器材:小标杆(大头针竖直插在橡皮上)、记录纸(标有方向)、温度计、

钟表、笔、指南针(最好要有)

实验类型:学生操作

实验步骤操作要点

1.明确观测任务本次观测,涉及影子、气温、时间的记录,而且历时一天,大约

要收集7至8次数据,如果任务不明、方将会使一天的观测流于

形式,所以让学生明确观测任务尤为重要:

1.每一节下课,在记录纸上画出小标杆的影子;

2.用温度计测出当时的温度,并在影子旁标上当时的温度和时

间;

2.明确观测方法 1.记录纸上的方向要与实地的东、南、西、北一致;

2.每一次观测,小标杆都要放在记录纸黑色圆点上;(为了方便

学生的观测,建议记录纸的中间标上黑色圆点)

3.记录影子时,可用“●”或“▲”在影子末端作下标志即可;

(先画一圆点,记录全部结束后再连线。)

4.观测气温时,应把温度计放在太阳晒不到的地方测量;

5、学生在观察时要明确分工;

3.学生观测1、学生分组观测,并记录观测结果;

2、学生整理观测数据;

4实验总结学生交流观测数据,分析数据,发现阳光下物体影子变化的规律。实验结论:一天中,影子变化由长至短再至长,温度变化由低→高→低。

实验目的:模拟太阳运动过程中影子的变化(五年上册第一单元)

课题:1、太阳和影子

实验器材:手电筒、竹篾(或铁丝)、小标杆(大头针竖直插在橡皮上)

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

实验步骤操作要点

1.组装模拟装臵 1.组装模拟装臵并介绍:手电筒代表太阳,竹篾代表太阳运动的

轨迹,小标杆代表地球上能产生影子的物体。

2.探究太阳运动 1.观察:影子的方向和太阳的位臵

过程中影子的变化

影子的长短和太阳的高度的关系2.学生分组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

3.实验总结学生交流实验结果,发现太阳运动过程中影子的变化规律。

4.整理器材整理器材,保持整洁。

实验结论:太阳高度越高,影子越短;反之影子越长。

实验目的:模拟昼夜变化(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课题:3、昼夜交替

实验器材:投影仪(或手电筒)、地球仪、人物模型

实验类型:教师演示

实验步骤操作要点

1.明确地球仪转动的方向1.讨论:地球仪应朝哪个方向转动?

2.游戏:一人从你左边出现,又在你右边消失,又在你左边出现,猜想一下你和这个人怎样运动才会产生这样的现象?

3、明确地球仪转动的方向:由西向东

2.模拟昼夜变化1、在地球仪上某一个国家插上人物模型;2、由西向东转动地球

仪;(地球仪与投影的距离不能太近,要让投影仪射出的光“包

围”地球;)3、缓慢转动地球仪,边转动边观测;

3.实验总结根据观测现象分析昼夜交替的原因。

4.整理器材整理器材,保持整洁。

实验结论:地球是个球体,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对着太阳的一面是白昼,

背着太阳的一面是黑夜。地球不停地转动,昼夜现象就会交替出现。

实验目的:观察月相盒中月相变化(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课题:4、看月亮

实验器材:月相盒

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

实验步骤操作要点

1.介绍月相盒 1.小电筒代表太阳;

2.盒中间的乒乓球代表月球;

3.月相盒周围的小孔代表一个月中在不同时候看月相;

2.观察月相盒中月相变化1.学生连续观察月相盒中月相变化,注意时间变化;

2.边观察边记录观察结果;

3.观察总结展示学生观察结果,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一个月中月相变化。

4.整理器材整理器材,保持整洁。

实验结论:一个月中月相变化:新月→蛾眉月→上弦月→凸月→满月→残月→下弦月→蛾眉月。

实验目的:光的直线传播(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课题:1、光的行进

实验器材:实验一:小孔板(钻有小孔的纸板或木板)、手电筒

实验二:长方形纸盒、剪刀(或美工刀)、一张半透明的纸、铝箔纸(也可不用)、胶水、钉子(大头针)

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

实验步骤操作要点

1.探究光在空气中的传播路线1.预测:光在空气中是沿什么路线传播的?

2.提供实验器材:3张小孔板、手电筒(手电筒不可用激光笔代替)

3.设计实验方案:用手电筒横向照射小孔,从第三个小孔看手电筒的光来判断光在空气中的传播路线。

4.学生分组实验(实验在较暗的光线下效果较好)

5.交流实验现象,小结光在空气中的传播路线。

2.做一个小孔成像的模拟实验1.介绍制作材料:长方形纸盒、剪刀(或美工刀)、一张半透明的纸、铝箔纸、胶水、钉子(大头针)。

2、演示并指导制作方法:

在纸盒底部割出一个小窗;

在纸盒的另一头用透明纸蒙住;

用铝箔纸把小窗盖上,并用钉子(大头针)小心地在小窗中心钻一个孔;

3.学生分组制作。

4.指导学生观察:将有小窗的一面朝向窗户,前后移动纸盒,直至能在纸上看到清晰的影像为止。

5、分析小孔成像的原因。

3.实验总结根据实验现象,总结光在空气中的传播路线。

4.整理器材整理器材,保持整洁。

实验结论: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实验目的:研究镜子成像的特点(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课题:2、照镜子

实验器材:平面镜、记录纸

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

实验步骤操作要点

1.提供实验材料提供实验器材及辅助材料:平面镜(每位同学一块)、辅助材料

——橡皮、画有一颗五角星的记录纸、印有一段文字的记录纸。

2.交流实验方法 1.讨论:你准备怎样来玩镜子?

2.交流实验方法、教师适时重点引导;

闭起一只眼睛照镜子观察现象;

直立两面镜子,不断变化镜子之间的角度,观察镜中物体的变化;

看着镜子,让笔在五角星的缝隙间“行走”;

借助镜子读文字;

3.实验研究 1.学生分组“玩”镜子;

2.学生边“玩”镜子边记录实验现象

3.实验总结交流实验现象,准确描述镜子成像的特点。

4.整理器材整理器材,保持整洁。

实验结论:光路是可逆的;镜子中的影像是与实际物体左右相反;两块直立镜子

间的夹角越小,所成的像越多;镜子与物体角度不同,所成像的方向也不同。

实验目的:研究不同透镜的特点和作用(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课题:3、研究透镜

实验器材:凸透镜、凹透镜、白纸

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

实验步骤操作要点

1.观察不同透镜的特点1.提供两种不同的透镜。

2.观察、比较两种不同透镜的特点。

2.研究不同透镜的作用1.用不同透镜观察物体,然后比较观察现象;

2、让阳光穿过不同透镜,尽量让镜面与光线垂直,调节镜片与地面的距离,然后比较观察现象;

3、观察两种不同透镜的成像特点:把透镜对着窗户,调节透镜和白纸的距离,仔细观察白纸上所看到的现象;

3.实验总结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准确描述透镜产生不同现象的原因。

4.整理器材整理器材,保持整洁。

实验结论:凸透镜有放大物体、聚光、成像的作用;凹透镜有缩小缩小、散光、成像的作用;光线经过透镜时会发生偏折。

实验目的:研究太阳光是由七种单色光组成的。(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课题:4、七色光

实验器材:巧造彩虹——平面镜、手电筒、水槽、白张(或三棱镜)

合成彩色光——白色圆纸片、铁钉、彩笔

滤光实验——手电筒、红黄蓝三色玻璃纸

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

实验步骤操作要点

1.巧造彩虹 1.提供实验器材:平面镜、手电筒、水槽、白张。

2.教师边演示边指导实验方法:

将平面镜倾斜着放入水槽,并设法将镜子固定;

打开手电筒,让光线照在水下部分的镜面上;

将白纸在手电筒的上方举起来,移动手电筒的位臵,直到看清彩

虹为止。

3.学生分组实验,边实验边记录。

4.交流实验现象。(此实验也可直接用三棱镜代替,更具可操作

性。1、在室外阳光下平稳放臵三棱镜;2、轻轻转动三棱镜,使

光线投射到室内或暗处的走廊墙壁上;3、观察光的颜色。)

2.合成彩色光实验1.指导学生在圆纸片上用水彩笔画出等份的七种颜色。

2.将铁钉插入圆纸片中心,制成一个陀螺。

3.转动陀螺,学生观察记录。

3.滤光实验 1. 演示:将红颜色的玻璃纸罩在手电筒上,然后罩在白纸上,仔

细观察实验现象. 2.将黄色、蓝色的玻璃纸分别罩在手电筒上,

打开手电筒。3.让光投射在白纸上,仔细观察实验现象。

3.实验总结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认识太阳光是由七种单色光组成的。

4.整理器材整理器材,保持整洁。

实验结论:太阳光是由七种单色光组成的。

实验目的:连接电路(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课题:1、简单电路

实验器材:电池、导线、小电珠

实验类型:学生操作

实验步骤操作要点

1.认识实验材料学生认识电池、导线、小电珠。

2.连接简单的电 1.学生分组尝试连接电路,想办法使小电珠亮起来。

路 2.指名成功小组演示。

3.再次分组连接电路,并画出电路图。

4.展示电路图

3.实验总结对所观察到的不同电路图进行分析。

4.整理器材将所有实验器材整理好。

实验结论:简单电路是由电池、导线、小电珠构成的。

实验目的:了解开关的作用(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课题:1、简单电路

实验器材:电池盒、电池、导线若干、灯座、小电珠、开关

实验类型:学生操作

实验步骤操作要点

1.认识开关 1.讨论:如何控制小电珠的亮灭?

2.介绍开关.

2.连接电路 1.学生分组尝试连接用开关控制小电珠亮灭的电路。

2.指名成功小组演示。

3.再次分组连接电路,并画出电路图。

4.展示电路图

3.实验总结对所观察到的不同电路图进行分析,准确认识开关的作用。

4.整理器材将所有实验器材整理好。

实验结论:开关可以控制电路的连接与断开。

实验目的:判别导体和绝缘体(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课题:2、导体和绝缘体

实验器材:电池、电池盒、开关、小电珠、灯座、导线若干、检测物体(剪刀、

铅笔、回形针、橡皮、塑料圆珠笔等)、检测液体(自然水、纯净水、盐水)

实验类型:演示实验、学生操作

实验步骤操作要点

1.制作检测电路 1.把电池装入电池盒。

2.把小电珠装入灯座,注意装小电珠时不要太用力。

3.用导线把电池盒、小灯座、开关连接起来,并留出检测线,注

意所用导线两头的绝缘层一定要事先剥去。

4.检测电路的通电情况。

2.检测物品的导 1.预测:哪些物体能导电?

电性能 2.用检测电路分别检测物品的导电性能:将检测物品分别接入检测电路,通过小电珠的亮与灭来判断物品的导电性能。

3.学生边实验边记录。

4.交流实验结果。

3.检测液体的导电性能1.预测:哪些液体能导电?

2.用检测电路分别检测液体的导电性能:将检测电路留出的两根检测线都放入液体中,通过小电珠的亮与灭来判断液体的导电性能。

3.学生边实验边记录。

4.交流实验结果。

4、检测人体的导电性1.介绍验电球。

2.用验电球检测人体的导电性:用两只手分别接触验电球的两个触点来判断人体的导电性能。

3.实验总结根据实验结果,准确认识导体和绝缘体。

4.整理器材将实验材料整理好。

实验结论: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导体,如回形针、铁钉、盐水、人体等;

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绝缘体,如橡皮、木头、纯净水等。

实验目的:检测暗盒里的电路(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课题:3、探测暗盒里的电路

实验器材:电路暗盒、电池、电池盒、灯座、小电珠、导线

实验类型:学生操作

实验步骤操作要点

1.制作检测电路 1.把电池装入电池盒。

2.把小电珠装入灯座,注意装小电珠时不要太用力。

3.用导线把电池盒、小灯座连接起来,并留出检测线,注意所用

导线两头的绝缘层一定要事先剥去。

4.检测电路的通电情况。

2.检测暗盒里的电路1.交流检测注意点:

检测电路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检测,避免遗忘;

检测过程中不能打开暗盒;

边检测边记录,为了方便,检测结果建议用“√”“×”表示;

2.学生分组检测。

3.根据检测结果画出暗盒电路。

4.学生交流检测结果。

3.实验总结打开暗盒观察实际电路,判断检测电路的正确性。

4.整理器材将实验材料整理好。

实验目的:探究磁铁的性质(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课题:4、研究磁铁

实验器材:条形磁铁、大头针、水槽、泡沫片、细线、环行磁铁、塑料棒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

实验步骤操作要点

1.提出实验目的提供实验材料,利用材料探究磁铁的性质。

2.探究磁铁的性质1.交流实验方法:

磁性的传递:

把大头针的一头靠近磁铁吸住,用另一头靠近另一个大头针,依次操作,看看磁铁能连续吸起几个大头针。

磁铁能指示方向:

方法一:悬挂法。用线系在条形磁铁的中间,注意线不能太粗,细棉线较好,然后把磁铁吊起来,使磁铁尽量呈水平状态,最后轻轻转动磁铁,观察磁铁静止时两端的指向;

方法二:水浮法。将条形磁铁放在泡沫板的中心,然后将泡沫板放入水槽,使泡沫板浮于水中,最后轻轻转泡沫板,观察静止时磁铁两端的指向;

磁铁两极的相互作用:

将两块环行磁铁套入塑料棒实验,分别观察两块环行磁铁的同极和已极相互靠近时发生的现象;

磁铁不同部位的磁力大小比较:

先在条形磁铁上取5个点,然后在点上一个接一个挂大头针,然后通过比较大头针的个数来判断磁力的大小(实验中的条形磁铁用大的效果较明显);

2.学生分组实验,边实验边用文字或图示记录实验结果。

3.实验总结交流观察结果,认识磁铁的性质,分享探究的快乐。

4.整理器材将实验材料整理好。

实验结论:磁铁的性质有:磁铁的磁性可以传递;磁铁两端的磁性最强,叫磁极。指北的一端是北极,指南的一端是南极;磁铁能指示南北方向,磁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实验目的:研究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课题:2、电磁铁

实验器材:电池2节、粗细不同的导线2根、粗细不同的铁钉2根、回形针一盒、培养皿(可用小盒子代替)

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

实验步骤操作要点

1.明确研究的问题1.电磁铁磁力大小可能跟电池节数有关;

2.电磁铁磁力大小可能跟铁钉粗细有关;

3.电磁铁磁力大小可能跟导线粗细有关;

4.电磁铁磁力大小可能跟绕线圈数有关;

2.设计对比实验 1.选择一个研究因素(以研究电磁铁磁力大小可能跟电池节数有

关为例),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法。

2.边交流实验方法边演示:

保持不变的因素:铁钉一样、导线一样、线圈圈数一样、

改变的因素:电池的节数

3.选择其它因素设计实验方法,交流指点。

3.对比实验 1.建议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因素研究;

2.建议每个因素研究三次,取中间数(或平均数),这样的数据

更有说服力。

3.边实验边记录数据。

4.实验总结汇总实验数据,发现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因素。

5.整理器材将实验材料整理好。

实验结论: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电流大小、线圈圈数有关。电磁铁也有南北极。

实验目的:测量1分钟的呼吸和心跳次数(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课题:1、测量呼吸和心跳

实验器材:听诊器、秒表

实验类型:演示实验、学生操作

实验步骤操作要点

1.测量安静状态下1分钟的呼吸和心跳1.教师演示听诊器测量心跳,重点示范确定心脏的位臵很重要(心脏位于人的胸腔的偏左)。

2.指导秒表的正确使用。

3.学生分组用听诊器、秒表测量安静状态下自己1分钟的心跳,建议同学之间相互测定较好。

4.提醒测量呼吸次数的注意点:吸一口气呼一口气算一次呼吸。

5.学生分组测量安静状态下自己1分钟的呼吸。

6.边测量边在记录表中记录数据。

2.测量运动结束后1分钟的呼吸和1. 运动2分钟即可。

2.2分钟运动结束后立即测量1分钟心跳和呼吸。

心跳 3.学生分组测量,边测量边在记录表中记录数据。

3.实验总结汇总实验数据,发现静止状态与运动后的心跳和呼吸的不同。

4.整理器材将实验材料整理好。

实验结论:一般情况下,学生每分钟的呼吸多在20次左右,心跳在80次左右;运动会使心跳和呼吸迅速加快。

实验目的:用澄清石灰水比较人吸进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课题:2、肺和呼吸

实验器材:澄清石灰水1瓶、保鲜袋2个

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

实验步骤操作要点

1.收集空气和呼出的气体1.用两个保鲜袋分别收集空气和呼出的气体,在收集呼出的气体时,将保鲜袋对准嘴巴多次呼气即可,另外,注意两个保鲜袋中搜集的气体要差不多。

2、收集空气、收集呼出气体的两个保鲜袋不要混淆,要分辨清楚,否则观察的实验现象会有偏差。

2.比较实验 1.将澄清的石灰水分别倒入两个保险袋中实验比较,在实验中要

注意,两个保鲜袋中倒入的澄清石灰水的量不宜过多,而且倒入

两个保鲜袋中的石灰水要差不多,当澄清的石灰水倒入保鲜袋以

后及时将袋口扎上,防止石灰水流出来。

2.如果没有澄清石灰水,可到化学试剂药店购买氢氧化钙溶液。

3.摇晃保鲜袋后,观察比较。

4.边实验边记录实验发现。

3.实验总结交流实验结果,比较人吸进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的不同。

3.整理器材将实验保鲜袋放进垃圾袋,其余实验材料整理好。

实验结论:呼吸时,我们吸进富有氧气的空气,呼出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

实验目的:测肺活量(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课题:2、肺和呼吸

实验器材:塑料瓶(大饮料瓶)、100ml烧杯、白纸条、记号笔、胶水、水槽

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

实验步骤操作要点

1.制作肺活量测量器。1.沿塑料瓶的外壁由下向上贴上白纸条;

2.用100ml的烧杯装满水,倒入塑料瓶,小心不要把水倒在瓶外,

然后用记号笔沿水面标上100ml的记号,依次进行,标到1000ml

即可。

2.测肺活量 1.测量前,一定要先将塑料中装满水,并盖上盖子;

2.把塑料瓶倒扣在水槽中,瓶口一定要没在水的下方;

3.在水中旋开盖子,将直角弯头管的一头伸进塑料瓶;

4、吸足一口气,尽最大力气向水中吹气;

5、读出自己的肺活量,读的时候是读出瓶中空的体积,不是读

出瓶中水的体积;

4.在第二个同学测之前,也一定要将瓶中的水装满。

3.实验总结交流自己的肺活量,并根据数据分析肺活量大小的影响因素。

3.整理器材将实验材料整理好。

实验结论:人的肺活量有大有小。

实验目的:研究心脏的跳动和血液循环(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课题:3、心脏和血液循环

实验器材:水槽、塑料瓶、秒表、人体血液循环图

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

实验步骤操作要点

1.模拟心脏跳动 1.在水中反复挤压和放松塑料瓶,仔细观察现象,实验时水槽中

的水要适量。

2.在水中挤压塑料瓶的活动可以利用输液管替换,效果更接近

“原型”:找一些医院里的输液管(最好是新的),在中间的塑

料小瓶子的两端各保留适当长度的管子,截掉多余部分,再用两

个培养皿,往其中一个倒入适量红水,挤压塑料小瓶,仔细观察

现象。

2.观察人体血管图1.观察、介绍人体的血管。

2.找一找,在人身体的哪些地方能摸到脉搏。

3.教师重点演示:指导测量颈动脉、桡动脉的脉搏。

4.感受自己的脉搏跳动。

3.测量1分钟的心跳和脉搏次数。1.脉搏和心跳最好同时测出,因为人的心跳次数并非固定不变。

2.测量活动可以两人合作完成,如同学帮助测脉搏,自己测心跳,教师控制时间,然后轮换。

3.边测量边记录数据。

3.实验总结交流、比较自己1分钟心跳、脉搏跳动次数,认识心脏的功能。

3.整理器材将实验材料整理好。

实验结论:心脏总是在不停地跳动,并与脉搏跳动的次数一致。

实验目的:彩色水点实验(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课题:1、解释

实验器材:培养皿、白纸条、夹子、水彩笔

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

实验步骤操作要点

1.画彩色水点 1.用彩色水笔在白纸条的一端画上不同颜色的圆点,注意:彩色

圆点的大小要差不多、彩色圆点画的位臵要差不多、彩色圆点离

纸的下端距离要一样。

2.白纸条要选择柔韧一点的,如宣纸、面巾纸。

2. 实验观察 1.用夹子夹住纸条,将纸条的下方放进装有清水的培养皿中,实

验过程中要注意:彩色圆点不能碰到水面、纸条要同时放入水中。

2.当水慢慢地被吸上纸条后,仔细观察圆点发生的变化。

3.实验总结交流实验现象,对实验现象作出解释。

3.整理器材将实验纸条放进垃圾袋,其余实验材料整理好。

实验结论:红、黄、蓝是三原色,遇水保持单色调不变;其余颜色都是中间色,

在一定条件下,中间色将分解还原为原色。

实验目的:探究杠杆省力的秘密(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课题:2、怎样抬高讲台

实验器材:带有刻度的木尺、若干同样的铁圈、火柴盒、牙签

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

实验步骤操作要点

1.组装杠杆实验装臵1.在火柴盒的盒面中央放上一根牙签;

2.把木尺横放在牙签上,使牙签在木尺的中间,使木尺平衡;

3.如果木尺的平衡点不在木尺的中央,可用在木尺上翘的一端加橡皮泥的方法使木尺保持平衡。

2.探究杠杆平衡的方法1.在木尺左边第二道线上放两个铁圈,那在木尺右边该怎样放铁圈就能使木尺保持平衡呢?

2.提醒实验注意点:

①放铁圈时要轻、如有多个铁圈要垒起来放,不能分散开来放;

②强调每一次只能在木尺右边一个地方放铁圈,不能分散放在右边的两个地方;

3、学生分组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

3.实验总结根据杠杆平衡的不同方法,探究杠杆省力的秘密。

4.整理器材整理器材,保持整洁。

实验结论:在阻力不变的情况下,离支点越近就越省力。

实验目的:探究斜面能省力(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课题:3、斜坡的启示

实验器材:

平板测力计、小车、光滑的长木板、长方形木块(可用长方形仪器盒代替)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

实验步骤操作要点

1.测出垂直提升小车所需的力1.用平板测力计垂直提升小车;

2.读出实验数据,注意读数时,眼睛应与测力计平视。

2.测出在不同坡度斜坡上拉动小车所需的力1.利用同一块长方形木块,想办法搭建不同坡度的斜面。(可以利用长方形的长、宽、高)

2.提醒实验注意点:

提升小车时要匀速、缓慢向上运动;

平板测力计要与木板保持平行;

在小车运动的过程中读出读数;

木板每次搭在木块上的位臵应相同。

3.学生边实验边记录实验数据;

4.汇总学生实验数据。

3.实验总结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找出斜面省力的秘密。

4.整理器材整理器材,保持整洁。

实验结论:使用斜面可以省力,斜面的坡度越小就越省力。

实验目的:探究轮轴的作用(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课题:4、拧螺丝钉的学问

实验器材:两个钩码、组装轮轴的部件、铁架台、平板测力计、两根粗棉线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

实验步骤操作要点

1.测出提升两个钩码所需要的力1.用平板测力计垂直提升两个钩码;

2.读出实验数据,注意读数时,眼睛应与测力计平视。

2.测出用轮轴提升两个钩码所需1.演示组装轮轴:把一根粗棉线的一头拴在轴上,让线沿轴槽绕过,并在线的另一头挂上钩码;把另一根粗棉线的一头拴在轮上,

要的力让线沿轮槽绕过,并在线的另一头向下挂上测力计;

2.提醒实验注意点:

为了获得较为准确的数据,要求学生分别用大轮、小轮做三次实

验,求平均数;

读数时应在拉动测力计过程中读出,不能在刚拉动或拉动停止后

读数。

3.学生边实验边记录实验数据;

4.汇总学生实验数据。

3.实验总结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找出轮轴省力的秘密。

4.整理器材整理器材,保持整洁。

实验结论:使用轮轴能省力,在轴一定的情况下,轮越大越省力。

实验目的:探究滑轮的作用(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课题:5、国旗怎样升上去

实验器材:组装滑轮的部件、一个钩码、铁架台、平板测力计、两根粗棉线

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

实验步骤操作要点

1.测出提升一个钩码所需要的力1.用平板测力计垂直提升一个钩码;

2.读出实验数据,注意读数时,眼睛应与测力计平视。

2.测出用定滑轮、动滑轮提升1个钩码所需要的力1.演示组装滑轮:

定滑轮:把定滑轮用棉线(或螺丝)固定在铁架台上,然后将另一根棉线沿轴槽绕过滑轮,一头挂钩码,一头挂测力计;

动滑轮:把棉线的一头系在铁架台上,将棉线的另一头沿动滑轮下方的沟槽绕过,在棉线的另一头挂上测力计,在动滑轮下方挂上一个钩码;

2. 提醒实验注意点:

为了获得较为准确的数据,要求学生分别用定滑轮、动滑轮做三次实验,记下平均数;

拉动时保持动作轻缓、匀速;

拉动时不要让线绳脱离滑轮沟槽;

读数时应在拉动测力计过程中读出,不能在刚拉动或拉动停止后读数。

3.学生边实验边记录实验数据;

4.汇总学生实验数据。

3.实验总结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找出使用滑轮的秘密。

4.整理器材整理器材,保持整洁。

实验结论: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但能改变方向;使用动滑轮不能改变方向,但能省力,使用滑轮组既能改变方向,又能省力。

实验目的:探究链条传动的特点(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课题:6、自行车车轮转动的奥秘

实验器材:两个大小不同的齿轮(可用胶带把瓦楞纸条固定在圆盖上自制)、链条圈(瓦楞纸条圈)、记号笔

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

实验步骤操作要点

1.组装链条传动装臵1.把大小不同的两个齿轮放在桌面上,用链条圈(或瓦楞纸条圈)套在两个齿轮的外围;

2.把大小不同的两个齿轮向两边拉,使齿轮绷紧链条圈(或瓦楞圈)

2.观察链条传动的特点1.在两个齿轮上分别用记号笔画出一条半径;

2.转动一个齿轮,仔细观察两个齿轮转动的方向和圈数;

3.用文字或示意图记录结果。

3.实验总结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准确描述链条传动特点。

4.整理器材整理器材,保持整洁。

实验结论:链条传动特点是齿轮转动的方向相同,速度不同,大齿轮转动的速度比小齿轮慢。

实验目的:探究齿轮传动的特点(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课题:6、自行车车轮转动的奥秘

实验器材:齿轮组及支架(也可用胶带把瓦楞纸条固定在圆盖上自制两个大小不同的齿轮)、记号笔、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

实验步骤操作要点

1.组装齿轮传动装臵把大小不同的两个齿轮放在桌面上,注意两个齿轮的齿与齿咬合。

2.观察齿轮传动的特点1.在两个齿轮上分别用记号笔画出一条半径;

2.转动一个齿轮,仔细观察两个齿轮转动的方向和圈数;

3.用文字或示意图记录结果。

3.实验总结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准确描述链条传动特点。

4.整理器材整理器材,保持整洁。

实验结论:齿轮传动特点是齿轮转动的方向相反,速度不同,大齿轮转动的速度

比小齿轮慢。

实验目的:研究物体形状与承受力的关系(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课题:1、折形状

实验器材:A4打印纸3张、双面胶、新华字典(可用科学书代替)、钩码

实验类型:学生操作

实验步骤操作要点

1.折形状 1.取A4纸的宽为高,用3张A4纸分别折成不同形状的纸筒,注

意在折纸筒时要事先考虑留出连接部分,纸筒的连接部分用双面

胶粘起来。

2.比较实验 1.把新华字典放到纸筒上面,然后在新华字典中心加钩码,记录

各种纸筒能承受多少钩码不被压垮。

2、提醒实验注意点:

加钩码时,要将钩码放在新华字典中心;

加钩码时要轻放;

计算纸筒能承受多少钩码时,要用压垮纸筒的钩码数减1。

3.实验总结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作出比较。

4.整理器材整理器材,保持整洁。

实验结论:不同形状的纸筒承受力是不同的,在不同的柱形纸筒中,圆柱形纸筒

承受力较好。

实验目的:搭建支架(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课题:2、搭支架

实验器材:吸管、透明胶带、剪刀、1块木块、若干盒钩码

实验类型:演示实验、学生操作

实验步骤操作要点

1.设计支架图 1.提出要求:吸管限定20根、搭建时间限定10分钟,支架高度

不低于15cm;

2.画出支架设计图,考虑如何提高支架的稳定性。

2.搭建支架 1.利用限定材料,根据设计图搭建支架;

2、提醒实验注意点:

用透明胶连接固定时,建议用透明胶带先在一根吸管上绕一圈,

然后再绕到另一根需要连接的吸管上,这样连接较方便;

吸管不能用剪刀剪断;

小组在制作过程中要加强合作。

3.比较稳定性 1.小组上讲台展示作品,并用加钩码的方法检测作品的稳定性,

在检测的时候,将木块放在支架上,然后将钩码放在木块上;

2.计算支架能承受多少钩码时,要用压垮支架的钩码数减1。

3.实验总结对所观察到的不同支架的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4.整理器材将所有实验器材整理好。

实验结论:三角形结构越多,支架越稳定。

实验目的:研究不同桥梁的承受力(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课题:3、建桥梁

实验器材:A4纸1张、小纸盒1个、钩码若干、木块2个

实验类型:演示实验、学生操作

实验步骤操作要点

1.桥梁设计与制作1.讨论:用1张A4纸设计不同的桥梁。

2.演示:平板桥、拱桥、槽形桥(斜拉桥操作难度大,建议制作槽形桥)

3.学生分组制作平板桥、拱桥、槽形桥。

2.探究不同桥梁的承受力1.预测:哪种桥梁的承受力最大?

2.讨论实验注意点:

桥墩间的距离要一致;

放钩码的纸盒子要放在桥梁的中间,放钩码时要轻;

计算桥梁能承受多少钩码时,要用压垮桥梁的钩码数减1;

3.学生边实验边记录

4.汇总学生实验数据。

3.实验总结结合所记录的数据,进行综合分析。

4.整理器材将实验材料整理好。

实验结论:不同形状的桥梁承受力是不同的。桥梁的承受力与桥梁的厚度、栏杆的高度都有关系。

实验目的:造房子(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课题:4、造房子

实验器材:报纸若干、透明胶带、

实验类型:学生操作

实验步骤操作要点

1. 设计房子 1.提出造房子要求:

报纸限定(每组20张)、时间限定(25分钟)、比房子的结实、

美观、成本低。

2.小组讨论、商量,根据要求画出设计图。

3.小组成员分工。

2.造房子 1.提供造房子材料。(也可组织学生提前准备材料)

2.学生分组利用材料造房子。

3.实验总结 1.观察、比较各小组造的房子。

2.学生根据结实、美观、成本低的标准对各小组造的房子进行评

价。

3.交流造房子的快乐与艰辛。

4.整理器材将实验材料整理好。

实验目的:观察岩石标本(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课题:1、认识常见岩石

实验器材:岩石标本若干、放大镜、稀盐酸(也可用醋代替)、烧杯、滴管、镊

子、白纸、小木锤

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

实验步骤操作要点

1.提出观察要求 1.让学生明确观察要求:利用老师提供的器材科学地观察岩石标

本的特点。

2.观察岩石特征 1.介绍科学器材及药品。

2.讨论:我们利用这些科学器材及药品在观察的时候应该注意哪

些问题?

滴稀盐酸:

★稀盐酸有腐蚀性,千万不要滴在衣服、皮肤上,所以实验时要

在岩石下垫上一张纸(或培养皿),并用滴管在岩石上小心地滴

一两滴稀盐酸即可。(教师提供给学生实验的盐酸应该是稀释以

后的稀盐酸,在稀释稀盐酸时,要将盐酸倒入水中,边倒边搅拌,

切不可将水向盐酸中倒,以防意外。)

★实验完毕后,应用镊子夹住岩石在清水杯中清洗,将用过的垫

纸(或培养皿清洗干净)放进纸篓子。

放进水里:

岩石应沿着烧杯壁轻轻放入,以免打碎烧杯。

3、学生分组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3.实验总结交流观察结果,认识岩石的主要特征。

4.整理器材清洗相应的器材,并进行整理,保持整洁。

实验结论:岩石在颜色、结构、软硬、遇酸反映等方面各有特征。

实验目的:认识矿物的特征(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课题:2、认识矿物的性质

实验器材:矿物标本盒、16K白纸1张、放大镜、玻璃片

实验类型:学生操作

实验步骤操作要点

1.交流研究内容 1.讨论:我们可以抓住矿物的哪些特征来研究?

2.明确矿物研究内容:颜色、透明度、光泽、硬度、形状

2.研究矿物特征 1.介绍实验器材。

2.讨论:我们怎样利用这些科学器材来帮助我们研究矿物特征

呢?

16K白纸:将矿物在白纸上刻划一下,然后观察流下痕迹的颜色。

玻璃片:用玻璃片在矿物上轻轻刻划来判断矿物的硬度。

放大镜:观察矿物的颗粒(形状)。

3、学生分组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3.整理器材将实验器材整理好。

4.实验总结交流观察结果,认识矿物的主要特征。

实验结论:矿物在颜色、结构、透明度、光泽、形状、硬度等方面各有特征。

实验目的:研究身体不同部位反应的快慢(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课题:2、神经

实验器材:橡皮

实验类型:学生操作

实验步骤操作要点

1.扔橡皮 1.用橡皮砸手背和脚背时,橡皮要从相同的高度落下。(相同高

度是指橡皮离手背和橡皮离脚背的高度一样)

2.学生边实验边记录。

2.实验总结交流实验结果,判断身体不同部位反应的快慢。

3.整理器材将实验材料整理好。

实验结论:手背反映比脚背反应要快一些。身体不同部位反应的快慢是不一样的。

实验目的:体验嗅觉的重要性(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课题:3、感觉

实验器材:不同液体(必须可食用)、吸管、手帕或毛巾

实验类型:学生操作

实验步骤操作要点

1.判断液体 1.甲同学蒙起眼睛,乙同学给甲同学尝一尝准备好的可食用的液

体,甲同学对液体分别作出判断。

2.甲同学蒙起眼睛,并捏住鼻子,再次尝一尝刚才的液体,品尝

液体的顺序可打乱,然后甲同学再次对液体分别作出判断。

2.整理器材将实验材料整理好。

3.实验总结交流实验结果,认识嗅觉的重要性。

实验结论:嗅觉和味觉是密切相关的,一旦嗅觉失灵,品味的能力就会下降许多。

小学科学实验操作考核试题与评分表

后白塔小学科学实验操作考核试题 气体的热胀冷缩 (四年下册) 班别姓名座号成绩 完成下列操作 1、讲述仪器用品名称(20分) ①烧瓶(10分)②水槽(或烧杯)(5分)③气球(5分) 2、气球受热的变化(40分) ①在烧瓶口上套一个小气球(20分) ②将烧瓶放入热水中,观察气球的大小变化(20分) 3、气球受冷的变化(30分) ①将烧瓶放入冷水中,观察气球的大小变化(15分) ②解释气球大小变化的原因(15分) 4、整理仪器(10分) 仪器用品能整齐放回原处 实验记录 气球大小变化证明:

后白塔小学科学实验操作考核评分表 试题:气体的热胀冷缩 (四年下册) 学校:班级:考核日期:年月日

监考员签名: 后白塔小学科学实验操作考核试题 磁铁两极的相互作用 (三年下册) 班别姓名座号成绩 完成下列操作 1.讲述仪器用品名称(20分) ①条形磁铁(10分) ②指出一块条形磁铁的南极和北极(涂色的条形磁铁)(10分)2.观察磁铁两极的相互作用(35分) ①将两块涂色的条形磁铁两极相互接近,观察发生的现象(20分) ②判断磁铁两极相互作用的结果,填写实验记录(15分) 3、判断未涂色条形磁铁的南极和北极(35分)

①将涂色条形磁铁与未涂色条形磁铁靠近(10分) ②判断未涂色条形磁铁的南极和北极,用S和N标上记号(15分)4.整理仪器(10分) 仪器用品整齐放回原处。 实验记录 磁铁两极相互作用的结果:同极相互,异极相互 后白塔小学科学实验操作考核评分表 试题:磁铁两极的相互作用 (三年下册) 学校:班级:考核日期:年月日

监考员签名: 后白塔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技能操作测试试题班别姓名座号成绩 实验目的:定滑轮的作用 实验器材:定滑轮、铁架台、测力计、杠杆尺、钩码等。 实验步骤: 1、用测力计提起50克的钩码,测出所用的拉力。 2、用定滑轮提起50克的钩码,测出所用的拉力。

小学学生科学实验操作技能比赛活动方案

西旸小学学生科学实验操作技能竞赛活动方案 一、活动目的 为了强化学生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激发学生学习科学,探究科学奥秘的兴趣,推进素质教育再上台阶。 二、参加对象 四、五、六年级学生 三、比赛内容 比赛分笔试和实验操作两个部分,参赛学生独立完成笔试内容,实验操作由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内容以现行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和教材为主。 四、具体安排 1、比赛时间:4月12日下午(初赛)、4月19日下午(复赛)。 2、比赛办法: (1)科学实验操作技能比赛分为初赛和复赛。 (2)四五六年级各班推选10名同学参加学校初赛(笔试)、在初赛基础上按笔试成绩(分男女组)、科学老师的综合评定累积分确定各年级前10名同学(5男5女)参加复赛(操作技能)。 (3)根据复赛综合评定分选拔各年级前4名同学代表学校参加区级科学实验操作技能大赛。

(4)参赛选手分年级进行评比,每个年级设一等奖4名,二等奖6名,三等奖若干名。 (5)复赛时,以年级为单位,同时开始实验,同时结束。学生现场准备实验器材(实验器材由学校统一摆放在现场),4人共同完成一个实验,由其中一人记录并汇报实验现象、实验结果,且能回答评委的提问。 五、活动领导小组 六、注意事项 1.各班参赛学生名单由科任教师于3月2以前上报教导处。 2.各科任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实验技能的培训。 西旸小学教导处 2014.2.26

小学科学实验操作竞赛试题(五.上) 学校姓名分数 实验题目:制作一个潜望镜 实验器材:长方体牙膏盒﹑两片长方形镜片(大于盒子截面)﹑剪刀﹑刻刀﹑胶带等。

小学科学实验操作竞赛试题(六、上) 学校姓名分数 实验题目:研究杠杆尺秘密 实验器材:杠杆尺勾码铁架台

苏教版小学科学实验总结

苏教版,小学科学,实验总结篇一: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实验报告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 实验报告 (来自: 小龙文档网:苏教版,小学科学,实验总结)说明:本实验报告共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包含全册分组实验,共10个实验,需要完成表格形式的实验报告。第二部分包含全册演示实验(共2个)和其他一些科学制作。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1、实验名称; 自己动手做酸奶实验准备: 鲜牛奶、白糖、酸奶、勺子、保温容器实验过程: 1、在鲜牛奶里加入1-2勺白糖,煮开几分钟。 2、待牛奶冷却到35℃-40℃时,加入两勺酸奶,仔细搅匀。 3、再倒进消毒过的保温容器里,盖上盖子。 4、保温5-6小时后,牛奶变得稠稠的,酸奶就做成了。实验结论:

在适宜的温度下,乳酸菌会使牛奶发酵成酸奶。 2、实验名称: 探究霉菌适宜在什么样的环境条件下生长繁殖实验准备: 新鲜馒头、干馒头、塑料袋、冰箱、暖气实验过程和现象: 实验结论: 篇二: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单 篇三: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实验报告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实验报告象。 实验一:实验名称:二氧化碳能使澄(3)把烧瓶放在冷水中,欢察现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象。 实验材料:制取一瓶二氧化碳备用,实验结论: 气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制取一瓶澄清的石灰水备用、烧杯一个实验五:实验名称:空气的成分实验过程:实验材料:水槽、蜡烛、玻璃片、 1)、将澄清的石灰水倒入烧杯中,去掉底的饮料瓶、

火柴 观察澄清的石灰水是什么样子的,实验过程: 2)、倒入装有二氧化碳的瓶子,摇(1)把蜡烛放在水槽中点燃,罩上晃后观察现象。饮料瓶,拧紧瓶塞。观察现象。 3)实验结论: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2)、把水槽内的水加到饮料瓶里石灰水变浑浊的高度。 (3)拧开瓶盖,迅速将火柴插入瓶实验二:实验名称:研究固体的内,观察现象 热胀冷缩实验结论:空气中至少有两种气体,实验材料:固体体胀演示器、酒精一种气体支持燃烧,另一种气体不灯、火柴、水槽、冷水支持燃烧 实验过程:(1)铜球穿过铁圈实验六:实验名称:探究声音产 (2)、给铜球加热,不能穿过铁圈生的原因。(答案不唯一,还可以 (3)把铜球放入冷水中,铜球又穿采用其它方法实验)过铁圈实验结论:固体有热胀冷实验材料:尺子、小鼓、鼓槌、豆缩的性质子 实验过程:

教科版小学科学实验操作试题

教科版小学科学实验操作试题 教科版小学科学上册实验操作试题 三年级实验 实验一:用量筒测量水的体积 实验步骤:100ml量筒、一定量的水。 实验过程: 1、将量筒放平稳,倒入一定量的水。 2、读出量筒中水的体积(视线与量筒内水的凹面最低处保持水平)。 实验二:材料在水中的沉浮 实验器材:水槽、水、木块、金属块、塑料块。 实验步骤: 1、预测三种物品的沉浮情况。 2、将三种物品分别放入水中,观察现象并说出结论。 实验三:观察一杯水 实验器材:烧杯、水、干净的一次性筷子。 实验步骤: 1、用眼睛看(无颜色、透明)。 2、用鼻子闻(无气味,注意闻的方法)。 3、用嘴巴尝(无味道)。 4、总结水的性质(水是一种无颜色、透明、无气味、无味道、会流动的液体)。 四年级实验 实验一:用过滤的方法分离混合物 实验材料:铁架台、滤纸、漏斗、玻璃棒、水和泥沙的混合物、烧杯。 实验步骤: 1、正确折叠滤纸。

2、组装实验装置:①将折叠好的滤纸打开(一边三层,一边一层)放入漏斗中,,用水洇湿滤纸,使滤纸紧贴漏斗内侧。(注意,滤纸与漏斗内壁不能留有气泡,滤纸边缘不能高于漏斗边缘);②根据漏斗长度和烧杯位置调整铁架台铁环的高度,并将漏斗颈的下端紧靠烧杯内壁放好。 3、过滤混合物:将玻璃棒倾斜,轻轻抵在三层滤纸一边,将烧杯中的混合物沿玻璃棒缓缓倒入漏斗中(液面不能高于滤纸边缘)进行过滤。 4、现象:滤纸上留有沙子,下边烧杯的水变得清澈。 5、实验结论:不能溶解的物质可以用过滤的方法分离。 实验二:如何加快溶解(能用不同的方法使溶解加快) 实验材料:烧杯、搅拌棒、冷水、热水、食盐。 实验步骤: 1、将两个烧杯中放入等量的冷水,同时放入等量的食盐。 2、一个用搅拌棒搅拌,另一个不搅拌,观察现象。 3、实验结论:搅拌能使杯中的食盐溶解得快,不搅拌杯中的食盐溶解较慢,说明搅拌能够加快溶解。 4、将等量的食盐分别同时放入等量的冷水和热水中,都不搅拌,观察现象。 5、实验结论:热水中的食盐溶解的快,冷水中的溶解的慢,说明用热水能加快食盐的溶解。 实验三:分离食盐和水 实验材料:浓盐水、石棉网、蒸发皿、酒精灯、三角架、火柴。 实验步骤: 1、将适量浓盐水倒入蒸发皿中。 2、先在三角架上放石棉网,再把蒸发皿放在上面。 3、点燃酒精灯(注意使用过程中要用酒精灯外焰,灯帽放置方法),加热至蒸发皿内的盐水基本变干。 4、熄灭酒精灯(注意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灭火焰,别摸三角架)。 5、实验结论:加热能分离出溶解的食盐。 实验四:观察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小学科学所有实验操作

2、测量水的温度 实验课题:测量水的温度 实验器材:烧杯、温度计、冷水、热水。 操作步骤: 1、将一个烧杯盛冷水,一个烧杯盛热水。 2、检查温度计是否完好。 3、测冷水温度:将温度计的下端浸入盛冷水的烧杯里,观察、读数。 4、测热水温度:将温度计的下端浸入盛热水的烧杯里,观察、读数。 实验结论: 实验测得冷水的温度是(),热水的温度是()。 注意事项: 1、手拿温度计的上端。 2、将温度计放入水中时,下端不能碰到烧杯的底与壁。 3、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的水,视线与温度计的液面持平。 3、磁铁的性质 实验课题:磁铁的性质 实验器材:条形磁铁2块、铁片、铜片、木片、塑料片、塑料小车2个。 操作步骤: 1、吸铁实验:把铁片、铜片、木片、塑料片放在桌面上,用磁铁的一端去吸,观察实验现象。 2、同极作用:把一块条形磁铁放入塑料小车里,把另一块条形磁铁放入另一辆塑料小车里,用磁铁的南极去接近另一块磁铁的南极(或磁铁的北极去接近另一块磁铁的北极),观察实验现象。 3、异极作用:把一块条形磁铁放入塑料小车里,把另一块条形磁铁放入另一辆塑料小车里,用磁铁的南极去接近另一块磁铁的北极(或磁铁的北极去接近另一块磁铁的南极),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磁铁能吸铁;磁铁的同极相互排斥,异极相互吸引。 注意事项: 1、磁铁容易摔坏,要注意拿好拿稳磁铁。 2、做实验时要注意观察实验现象。 3、整理仪器和实验桌。 4、用指南针定方向 实验课题:用指南针定方向 实验器材:指南针 操作步骤: 1、检查指南针是否完好。 2、把指南针盒放平,让指南针自由转动。 3、待指南针的磁针停止摆动后,转动指南针盒,使方位盘上标明的南(S)、北(N)方向与磁针指的方向一致。 4、对照方位盘,确定出各个方向。 实验结论: 用指南针能确定东、西、南、北方向。 注意事项: 1、指南针要轻拿轻放。 2、指南针盒要放平。 3、整理仪器和实验桌。 5、高锰酸钾的溶解 实验课题:高锰酸钾的溶解 实验器材:烧杯、玻璃棒、高锰酸钾、水 操作步骤: 1、将烧杯装上水。 2、将高锰酸钾药品放入烧杯里。 3、用玻璃棒搅拌。 4、观察高锰酸钾药品在水中的溶解现象。 实验结论: 高锰酸钾能在水中溶解。 注意事项:

六年级小学科学实验操作考试试题1

实验名称:加热白糖(40分) 实验目标:了解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 实验器材:白糖、蜡烛、长柄金属匙1把。 实验过程: 一、学生能写出所有器材名称。领取齐全、拿取正确。实验材料选择齐全(5分) 二、加热白糖 1、观察白糖。(5分) 2、用长柄金属汤匙取一小勺白糖(1g左右),小心地移到蜡烛火焰上,慢慢加热,同时观察记录。(5分) 3、白糖刚好熔化没有变色时移开火焰观察这时的变化。(5分) 4、继续加热,至刚变色时观察白糖的变化。(5分) 5、加热结束后,熄灭蜡烛。(5分) 6、比较观察加热后的白糖与加热前的白糖。(5分) 实验结论:物质的变化有快有慢,只改变了物质的状态、大小等,是物理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是化学变化。(5分) 实验名称: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60分) 实验要求:认识显微镜主要结构,能正确使用显微镜。 实验用品:显微镜,纱布,双子叶植物茎永久横切片(或自制的洋葱表皮装片)。 1、清点材料与用具。按材料清单清点材料用品是否齐全。(3分) 2、取放显微镜。右手握镜臂,左手托镜座,将显微镜放在实验台上,身体左前,距桌边7—15cm。要轻放、放稳。(5分) 3、任意抽测显微镜结构中的2个结构。镜座、镜柱、镜臂、镜筒、目镜、物镜、转换器、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载物台、通光孔、压片夹、遮光器、反光镜。(每个结构5分)共10分) 4、调光。 A、调高镜筒,转动转换器,将低倍物镜转到镜筒下(手推物镜旋转不得分)。选合适的光圈。(5分) B、左眼视镜同时右眼睁开。用手捏反光镜边缘(不得触及镜片)调反光镜。视野亮度适宜。(5分) 5、安放装片观察。 A、调节粗准焦螺旋将镜筒抬起,使低倍物镜离载物台大约2-3厘米。(5分) B、将载玻片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好将要观察的标本移至通光孔中央。(5分) C、头偏向一侧注视物镜,调节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至接近盖玻片。(5分) D、左眼视镜同时右眼睁开,用粗准焦螺旋找到要观察的标本移至视野中央。用细准焦螺旋调出清晰物像。(10分) 6, 将显微镜复原装箱放回原处。擦桌子。 A、用纱布擦拭干净显微镜的机械部分。(2分) B、把物镜偏转到通光孔的两侧,把镜筒降至最低。转动反光镜呈竖直方向。(3分) C、轻轻的将显微镜底座的前脚着地放入箱中,放回原处。擦拭桌面。(2分)

小学科学实验操作项目与技能要求内容

小学科学实验操作项目及技能要求(五年级) 实验容:观察下物体影子的变化(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课题:1、太阳和影子 实验器材:小标杆(大头针竖直插在橡皮上)、记录纸(标有方向)、温度计、钟表、笔、指南针(最好要有) 实验类型:学生操作 实验结论:一天中,影子变化由长至短再至长,温度变化由低→高→低。 实验容:模拟太阳运动过程中影子的变化(五年上册第一单元) 课题:1、太阳和影子 实验器材:手电筒、竹篾(或铁丝)、小标杆(大头针竖直插在橡皮上) 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

实验结论:太阳高度越高,影子越短;反之影子越长。 实验容:模拟昼夜变化(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课题:3、昼夜交替 实验器材:投影仪(或手电筒)、地球仪、人物模型 实验类型:教师演示 实验结论:地球是个球体,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对着太阳的一面是白昼,背着太阳的一面是黑夜。地球不停地转动,昼夜现象就会交替出现。 实验容:观察月相盒中月相变化(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课题:4、看月亮 实验器材:月相盒 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

实验结论:一个月中月相变化:新月→蛾眉月→上弦月→凸月→满月→残月→下弦月→蛾眉月。 实验容:光的直线传播(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课题:1、光的行进 实验器材:实验一:小孔板(钻有小孔的纸板或木板)、手电筒 实验二:长方形纸盒、剪刀(或美工刀)、一半透明的纸、铝箔纸(也可不用)、胶水、钉子(大头针) 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 实验结论: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实验容:研究镜子成像的特点(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课题:2、照镜子

实验器材:平面镜、记录纸 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 实验结论:光路是可逆的;镜子中的影像是与实际物体左右相反;两块直立镜子间的夹角越小,所成的像越多;镜子与物体角度不同,所成像的方向也不同。 实验容:研究不同透镜的特点和作用(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课题:3、研究透镜 实验器材:凸透镜、凹透镜、白纸 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 成像的作用;光线经过透镜时会发生偏折。

2019-2020年小学科学实验操作试题

2019-2020年小学科学实验操作试题 实验一:杠杆平衡的实验 实验器材:支架,杠杆尺,钩码 实验要求:将杠杆尺安装在支架上,确定阻力点,用力点,用不同的方法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是杠杆尺保持平衡。 我的发现:通过以上数据,你发现的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二:斜面省力的实验(六上第一单元)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一个,钩码一个,斜面1个,小木块3个(高低不同) 我的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二制作电磁铁并检验电磁铁的磁性 试题三探究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原因

试题四 探究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原因 2.下面是6、1班的同学在研究不同坡度斜面作用的实验记录。 六、观察与思考(18分) 9分) ①说说它们的用力方向有什么不同。 ②说说它们的用力大小有什么不同。 七、实践与探究题(共23分) 1、写出下列装置的名称和它们所起的作用

(1)(2)(3) 图1是作用是。 图2是作用是。 图3是作用是。 2、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主要与缠绕在铁芯上的线圈的圈数、线圈中电流强度的大小有关。根据你的实验: (1)请写出你是怎样研究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缠绕在铁芯上线圈的圈数关系的。 我的猜想: 实验方法:我应改变因素,使、等因素不发生改变。 (2)在研究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中电流强度的关系时,小明通过改变线圈中电流强度这一因素, 是:。 八、实行 1.在下图中画线,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装成滑轮组。 2.在图中,用标记标出磁铁的磁极。 实验:谁赶走了杯中的水(三上第四单元) 实验器材:玻璃杯,水槽,水,纸巾 实验要求:将纸巾放入水中而不打湿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实验操作题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实验操作题 一、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斜面是否省力? 1、实验题目:斜面是否省力? 2、我的猜测:利用斜面可以省力。 3、变量:是否利用斜面。 4、常量:物体提升的高度、提升的重物、测力计 5、实验过程:①用测力计测出直接提升重物所使用的力的大小;②测出利用斜面提升重物到相同高度所使用的力的大小; ③比较两次的力的大小,得出结论。(结论:利用斜面可以省力) 二、斜面的坡度大小(倾斜角度)是否对省力多少有影响?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来研究这个问题。 1、我的猜想:斜面的的坡度大小对省力多少有影响,坡度越小越省力。。 2、需要改变的条件:斜面的坡度大小 3、不改变的条件:斜面的高度、测力计、小重物_。 4、操作方法:①用长度不同的四块木板搭在同一高度的木块上,形成四个相同高度不同坡度的斜面; ②分别利用不同的斜面提升重物到相同的高度, 并用测力计测出所使用的力的大小; ③比较四次提升重物所使用的力的大小,得出结论。 请你仔细分析实验结果,说说你的发现: 利用斜面可以省力,而且斜面的坡度越小越省力。 三、要比较报纸和普通白纸哪一种纸的抵抗弯曲能力更强,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方案,要求写出题目,材料,实验步骤。 1、实验题目:报纸和普通白纸,哪种纸的抵抗弯曲能力更强。 2、我的猜想:普通白纸的抵抗弯曲能力更强。 3、实验材料:报纸、白纸、小木块、大头针 4、变量:纸张的不同(白纸和报纸) 5、常量:纸张的大小、小木块之间的距离(桥墩的距离) 6、实验过程:①用两块小木块做成桥墩,把报纸放在上面做桥面,看能放几根大头针。 ②把普通白纸放在桥墩上,看能放几根大头针。 ③比较哪一种纸放的大头针多,哪种纸的抵抗弯曲能力就更强。 四、检验电磁铁磁力与线圈圈数关系的研究计划。 1、研究的问题:电磁铁的磁力与线圈圈数多少有关系吗? 2、我的假设:线圈圈数多,磁力大;线圈圈数少,磁力小。 3、检验的因素(变量):线圈的圈数。 4、怎样改变这个条件:①20圈;②40圈;③80圈。 5、实验要保持哪些条件不变(常量):铁芯的大小、电流强度、导线、大头针。 6、实验过程:①把导线在铁芯上绕20圈,接上电池后,能吸引多少根大头针; ②把导线在铁芯上绕40圈,接上电池后,能吸引多少根大头针; ③把导线在铁芯上绕80圈,接上电池后,能吸引多少根大头针; ④比较三次电磁铁吸的大头针的数量,得出结论。 (结论:电磁铁线圈的圈数越多,磁力越大,圈数越少,磁力越小。) 五、检验电磁铁磁力与电流强度关系的研究计划。 1、研究的问题:电磁铁的磁力与电流的强度大小有关系吗? 2、我的假设:电流越强,磁力越大;电流越弱,磁力越小。 3、检验的因素(变量):电流的强度(电池的数量)。 4、怎样改变这个条件:①一节电池;②两节电池;③三节电池。 5、实验要保持哪些条件不变(常量):铁芯的大小、线圈的圈数、导线、大头针。 6、实验过程:①把导线在铁芯上绕40圈,接上一节电池后,能吸引多少根大头针; ②把导线在铁芯上绕40圈,接上两节电池后,能吸引多少根大头针; ③把导线在铁芯上绕40圈,接上三节电池后,能吸引多少根大头针;

小学科学实验操作题

小学科学实验操作题 一、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斜面是否省力? 1、实验题目:斜面是否省力? 2、我的猜测:利用斜面可以省力。 3、变量:是否利用斜面。 4、常量:物体提升的高度、提升的重物、测力计 5、实验过程:①用测力计测出直接提升重物所使用的力的大小; ②测出利用斜面提升重物到相同高度所使用的力的大小; ③比较两次的力的大小,得出结论。 (结论:利用斜面可以省力) 二、斜面的坡度大小(倾斜角度)是否对省力多少有影响?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来研究这个问题。 1、我的猜想:斜面的的坡度大小对省力多少有影响,坡度越小越省力。。 2、需要改变的条件:斜面的坡度大小 3、不改变的条件:斜面的高度、测力计、小重物 _。 4、操作方法:①用长度不同的四块木板搭在同一高度的木块上, 形成四个相同高度不同坡度的斜面; ②分别利用不同的斜面提升重物到相同的高度, 并用测力计测出所使用的力的大 小; ③比较四次提升重物所使用的力的大小,得出结论。请你仔细分析实验结果,说说你的发现: 利用斜面可以省力,而且斜面的坡度越小越省力。三、要比较报纸和普通白纸哪一种纸的抵抗弯曲能力更强,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方案,要求写出题目,材料,实验步骤。 1、实验题目:报纸和普通白纸,哪种纸的抵抗弯曲能力更强。 2、我的猜想:普通白纸的抵抗弯曲能力更强。 3、实验材料:报纸、白纸、小木块、大头针 4、变量:纸的不同(白纸和报纸) 5、常量:纸的大小、小木块之间的距离(桥墩的距离) 6、实验过程:①用两块小木块做成桥墩,把报纸放在 上面做桥面,看能放几根大头针。 ②把普通白纸放在桥墩上,看能放几根大头针。 ③比较哪一种纸放的大头针多,哪种纸的抵抗弯曲能 力就更强。 四、检验电磁铁磁力与线圈圈数关系的研究计划。 1、研究的问题:电磁铁的磁力与线圈圈数多少有关 系吗? 2、我的假设:线圈圈数多,磁力大;线圈圈数少,磁 力小。 3、检验的因素(变量):线圈的圈数。 4、怎样改变这个条件:①20圈;②40圈;③80圈。 5、实验要保持哪些条件不变(常量):铁芯的大小、 电流强度、导线、大头针。 6、实验过程:①把导线在铁芯上绕20圈,接上电池 后,能吸引多少根大头针; ②把导线在铁芯上绕40圈,接上电池后,能吸引多少 根大头针; ③把导线在铁芯上绕80圈,接上电池后,能吸引多少 根大头针; ④比较三次电磁铁吸的大头针的数量,得出结论。 (结论:电磁铁线圈的圈数越多,磁力越大,圈数越 少,磁力越小。) 五、检验电磁铁磁力与电流强度关系的研究计划。 1、研究的问题:电磁铁的磁力与电流的强度大小有 关系吗? 2、我的假设:电流越强,磁力越大;电流越弱,磁力 越小。 3、检验的因素(变量):电流的强度(电池的数量)。 4、怎样改变这个条件:①一节电池;②两节电池;③ 三节电池。 5、实验要保持哪些条件不变(常量):铁芯的大小、 线圈的圈数、导线、大头针。 6、实验过程:①把导线在铁芯上绕40圈,接上一节 电池后,能吸引多少根大头针; ②把导线在铁芯上绕40圈,接上两节电池后,能吸引 多少根大头针; ③把导线在铁芯上绕40圈,接上三节电池后,能吸引 多少根大头针; ④比较三次电磁铁吸的大头针的数量,得出结论。 (结论:电磁铁的电流越强,磁力越 大,电流越弱,磁力越小。) 六、设计一个实验验证电磁铁的南北极与哪些因素有 关。(电池的接法、线圈缠绕方向) 1、实验问题:电磁铁的南北极与电池的接法是否有 关? 2、变量:电池正负极的方向。 3、常量:线圈缠绕方向、指南针、铁钉 4、实验过程:①把线圈缠绕在铁钉上,接上电池后, 利用指南针观察钉尖的磁极; ②交换电池的正负极方向,利用指南针观察钉尖的磁 极方向; ③比较两次实验中钉尖的磁极方向,得出结论。 教科版小学科学上册实验操作试题 三年级实验 实验一:用量筒测量水的体积 实验步骤:100ml量筒、一定量的水。 实验过程: 1、将量筒放平稳,倒入一定量的水。 2、读出量筒中水的体积(视线与量筒水的凹面最低处 保持水平)。 3、整理器材。 实验二:材料在水中的沉浮 实验器材:水槽、水、木块、金属块、塑料块。 实验步骤: 页脚

小学科学实验操作考核试题

实验题目:测量水的温度 实验器材:温度计、烧杯、常温水一杯、60--80摄氏度的水一杯

实验题目磁铁两极的相互作用实验 实验器材两个标有磁极的条形磁铁2个 顺序操作步骤满分评分标准得分1 检查实验器材1分 不检查不得分 2 磁铁同极接近会 有什么现象3分 S---S N---N 接近会有什么现象 3 磁铁异极接近会 有什么现象3分 N---S S---N 接近会有什么现象 5 实验现象及结论 2分 磁铁两极相互接近时 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6 整理实验器材 1分不整理器材,不得分。

实验题目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实验器材烧瓶、带玻璃管的胶塞、红色水、冷、热水、大烧杯2个顺序操作步骤满分评分标准得分1 检查实验器材1分 不检查不得分 2 给烧瓶中的液体 加热并观察现 象。 3分 把红线放在红色液面 处,用热水给烧瓶里 的液体加热,并观察 变化现象 3 给烧瓶中的液体 降温,并观察现 象。 3分 用冷水给烧瓶里的液 体降温,并说出现象。 5 实验现象及结论2分液体受热体积膨胀,受冷体积收缩,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6 整理实验器材 1分不整理器材,不得分。

实验题目:观察铜球(固体)的热胀冷缩的实验 实验器材:固体热胀冷缩实验装置﹑水槽﹑水﹑酒精灯﹑火柴

实验题目让小灯泡亮起来 实验器材小灯泡、小灯座、电池盒、干电池各2个、电线4-6根顺序操作步骤满分评分标准得分1 检查实验器材1分不检查不得分 2 用提供的器材连 接一个简单电路3分用1节电池、2根电 线、1个灯泡连接一个 简单电路,并使小灯 泡发光。 3 用提供的器材连 接一个使小灯泡 发光的电路。3分用2节电池、再连接 成一个简单电路,并 使小灯泡发光。 5 实验现象及结论2分学生比较电池的数量 与小灯泡亮度的关 系。 6 整理实验器材 1分 不整理器材,不得分。

小学科学实验操作项目及技能要求

实验内容:鹦鹉站立制作实验 课题:1、做一名小科学家 实验器材:彩色卡纸一张、剪刀、回形针8月26 27 29 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 实验步骤 操作要点 1.教师演示鹦鹉站立 1.教师课前制作几只能站立的纸鹦鹉; 2.课堂上演示纸鹦鹉站立,让学生感觉到纸鹦鹉站立在笔头上的神奇。 2.学生制作 1.发给学生卡纸,用白纸印好摹本发给学生,让学生蒙在卡纸上剪出鹦鹉的形状,以降低制作难度。 2.学生自己制作,然后尝试让鹦鹉站立在笔头上。 3.寻找平衡点 1.学生失败之后,提供辅助材料——回形针 2.讨论:你认为回形针放在什么位置可以成功? 3.学生自己实验探究。 4.学生交流 小组汇报,说说自己的发现。 5.实验总结 要想让鹦鹉站立在笔头上,首先要找到能使鹦鹉得到平衡的点,在恰当的位置上别上回形针。 6.整理器材 整理材料,保持整洁。 实验结论:回形针分别别在鹦鹉的脚的两侧,可以使鹦鹉平稳站立在手指上。 课题:1、观察水10月14 15 17 实验器材:牛奶、白醋、糖水、冷开水、热水、一次性透明杯子若干,各种不同形状的容器每组一套。每组2个水槽、一个杯子、一根短而粗的水管、一根细水管、一块抹布 实验类型:学生操作实验 实验步骤 操作要点 1.鉴别各种液体 1、出示不同液体:牛奶、白醋、糖水、冷开水、热水; 2、学生分组鉴别; 3、学生汇报,并说出在鉴别不同液体时依次用了哪些方法。 4、总结我们平时观察物体常用的方法。 5、重点提示一些特殊观察方法:闻,用手在液体上方向自己扇动,不要将鼻子凑上去闻;尝,对不明液体不能轻易尝,在告知液体无害的基础上,用玻璃棒蘸一点,放入舌头上尝。 2.观察水的特点 1、提供材料:给每组学生一个装满水的大烧杯,以及一套各种不同形状的容器(如锥形瓶、平底烧瓶等)。 2、提出要求:借助材料,用自己的方法观察研究,找出水的特点,越多越好,并及时用图或文字记录下来。 3、学生分组实验,提醒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玻璃仪器要轻拿轻放,以免打碎。

小学科学实验操作试题 (1)

小学科学实验操作试题( 实验一:杠杆平衡的实验 实验器材:支架,杠杆尺,钩码 实验要求:将杠杆尺安装在支架上,确定阻力点,用力点,用不同的方法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是杠杆尺保持平衡。 我的发现:通过以上数据,你发现的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二:斜面省力的实验(六上第一单元)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一个,钩码一个,斜面1个,小木块3个(高低不同) 我的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二制作电磁铁并检验电磁铁的磁性 试题三探究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原因

试题四 探究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原因 2.下面是6、1班的同学在研究不同坡度斜面作用的实验记录。 六、观察与思考(18分) 9分) ①说说它们的用力方向有什么不同。 ②说说它们的用力大小有什么不同。 七、实践与探究题(共23分) 1、写出下列装置的名称和它们所起的作用

(1)(2)(3) 图1是作用是。 图2是作用是。 图3是作用是。 2、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主要与缠绕在铁芯上的线圈的圈数、线圈中电流强度的大小有关。根据你的实验: (1)请写出你是怎样研究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缠绕在铁芯上线圈的圈数关系的。 我的猜想: 实验方法:我应改变因素,使、等因素不发生改变。 (2)在研究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中电流强度的关系时,小明通过改变线圈中电流强度这一因素, 是:。 八、实行 1.在下图中画线,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装成滑轮组。 2.在图中,用标记标出磁铁的磁极。 实验:谁赶走了杯中的水(三上第四单元) 实验器材:玻璃杯,水槽,水,纸巾 实验要求:将纸巾放入水中而不打湿

小学科学(苏教版)实验操作项目及技能要求(六年级)

六年级科学上册各单元知识点 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 1、微生物在大自然中分布极广,空气中、水中、泥土中、动植物的体内和体表……都有微生物。水滴中的那些小家伙,还有细菌、霉菌,病毒都是不同种类的微生物。 2、微生物是一类非常微小的生命体,通常要借助显微镜才可以看清楚。 3、荷兰人列文虎克发现了微生物,并制作了显微镜 4、自制酸奶的步骤 5、牛奶变成酸奶,是因为酸奶中有一种名为乳酸菌的细菌。在适宜的温度下,乳酸菌会使牛奶发酵成酸奶。 6、细菌体积微小,几万个细菌合在一起才有那么粗,他们有三种基本形态:杆菌、球菌、螺旋菌。 7、细菌也要吃食物,有的细菌利用阳光自己制造食物、有的细菌从动植物身上吸收养料。 8、细菌的繁殖很快,一个细菌可以在数小时内繁殖出几百万甚至上亿个后代。 9、细菌的功:利用细菌生产新的食物,利用细菌生产药品和生物塑料。 过:有的细菌会致病。 10、物体在温暖和潮湿的环境条件下,容易发霉。 11、青梅分泌出的某种物质能杀死细菌,这种物质叫青霉素。 12、胡克发现了细胞。 13、细胞是构成生命体的基本单位。 第二单元我们的地球 1、按照火山活动的历史,可分为:活火山、死火山、休眠火山。 2、古代的人们凭直觉来认识地球,提出了“天圆地方”的猜想。 3、麦哲伦的航行是人类第一次成功的环球航行。 4、在长期的风吹日晒、雨水冲刷、生物破坏等作用下,地表岩石破碎的过程叫做风化。 5、地球赤道周长是40091千米。 6、地球赤道半径是6378千米。 7、我国科学家张衡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架候风地动仪。 8、地球表面的主要地形地貌有:高原、平原、湿地、峡谷、沙漠、海洋和岛屿。 9、七大洲有:北美洲、南美洲、欧洲、非洲、亚洲、大洋洲、南极洲。 10、四大洋有: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11、地球的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地核 12、第一个用实践证明脚下的大地是球形的科学家是麦哲伦 13、你的家乡的主要地形地貌是平原 14、目前人类在探地研究中达到的最深深度是14千米 15、产生地震的主要原因是地壳的运用。 第三单元物质在变化 1、蜡块在加热时会从固体变成液体,冷却时会从液体变成固体 2、物质的变化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形态的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另一类是会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苏教版小学科学上册教学实验教学计划

张庄完全小学2017-2018学年上学期 三年级科学实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科学教学不仅是为儿童储备日后的现成知识,更应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教学,培养学生自行获取知识,技能的爱好和智慧才能。因此,教师要善于激发儿童的探索动机,善于为儿童创造良好的探索情境,善于启迪诱导学生的集体研讨,集中集体的智慧,使他们对自然 的观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做出自己对问题的假设答案。而科学 实验探究是科学学习的中心环节。在教学中就必须坚持,才能真正体现科学课的目的。在教学活动设计和组织教学时,借助课程目标中的“活动建议”,在内容、形式、程序上,把目标融入其中,以科研指导教学,以探究为中心,指导学习活动的开展。 二、要求 1、认真阅读《科学课程标准》,在实验教学中贯彻新课程理念。 2、实验课做到开齐、上足、教好,更要让学生有动手操作的机会。 3、要认真记好实验室使用记录、实验室仪器借还记录等台帐,并及时将台帐收集装订。 4、要及时整理实验使用后的器材,发现损坏及时记录。 三、具体措施 1、进一步完善实验室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并认真贯彻执行。搞 好实验室安全与日常清洁卫生工作。

2、加强对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意识,进一步完善实验室各项工作。加强科学教学的常规管理,继续实行“实验室使用登记制度”,促使教师上好实验课,在实验课上大力提倡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法,以此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学期初认真做好各实验室内设备的检查维修工作,使设备能够正常运转,保证实验课正常开出。 3、加强请示汇报,及时向领导汇报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疑难问题,取得领导支持。 4、加强现有人员的业务学习,注重自身的提高。明确科学课程的要求,重视科学的重要性,上好自然科学课。充分利用仪器设备,充分利用电教设备和电教材料(如多媒体、光盘资料等),开足、开全实验课。 5、鼓励教师自制教具,丰富教学材料,充实实验设施。 6、做好期末工作小结,清点仪器、设备、药品,制定采购计划。 四、实验安排表

教科版小学科学各年级实验操作试题

教科版小学科学各年级实验操作试题 三年级上册实验 实验一:用量筒测量水的体积 实验步骤:100ml量筒、一定量的水。 实验过程: 1、将量筒放平稳,倒入一定量的水。 2、读出量筒中水的体积(视线与量筒内水的凹面最低处保持水平)。 实验二:材料在水中的沉浮 实验器材:水槽、水、木块、金属块、塑料块。 实验步骤: 1、预测三种物品的沉浮情况。 2、将三种物品分别放入水中,观察现象并说出结论。 实验三:观察一杯水 实验器材:烧杯、水、干净的一次性筷子。 实验步骤: 1、用眼睛看(无颜色、透明)。 2、用鼻子闻(无气味,注意闻的方法)。 3、用嘴巴尝(无味道)。 4、总结水的性质(水是一种无颜色、透明、无气味、无味道、会流动的液体)。 四年级上册实验 实验一:用过滤的方法分离混合物 实验材料:铁架台、滤纸、漏斗、玻璃棒、水和泥沙的混合物、烧杯。 实验步骤: 1、正确折叠滤纸。 2、组装实验装置:①将折叠好的滤纸打开(一边三层,一边一层)放入漏斗中,,用水洇湿滤纸,使滤纸紧贴漏斗内侧。(注意,滤纸与漏斗内壁不能留有气泡,滤纸边缘不能高于漏斗边缘);②根据漏斗长度和烧杯位置调整铁架台铁环的高度,并将漏斗颈的下端紧靠烧杯内壁放好。 3、过滤混合物:将玻璃棒倾斜,轻轻抵在三层滤纸一边,将烧杯中的混合物沿玻璃棒缓缓倒入漏斗中(液面不能高于滤纸边缘)进行过滤。 4、现象:滤纸上留有沙子,下边烧杯的水变得清澈。 5、实验结论:不能溶解的物质可以用过滤的方法分离。 实验二:如何加快溶解(能用不同的方法使溶解加快) 实验材料:烧杯、搅拌棒、冷水、热水、食盐。 实验步骤: 1、将两个烧杯中放入等量的冷水,同时放入等量的食盐。 2、一个用搅拌棒搅拌,另一个不搅拌,观察现象。

小学科学实验操作考核实施方案模板

小学科学实验操作考核实施方案

朱家桥小学科学实验操作考核实施方案 一、实验操作考核的组织领导 实验操作考核领导小组。 组长: 尹文君 副组长: 冯凯 成员 : 王高贵朱龙朱文辉 二、小学科学实验操作考核的对象及内容 3---6年级小学生均需参加科学实验操作考核; 并将考核成绩列入期末。 小学科学实验操作考核的命题范围是以课程标准为依据, 。试题和评分标准由教导处拟定。试题公开, 并提前下发到学生手中。 四、考点的设置 考点设在电教室, 考点要张贴考生须知、考场分布图、考生分组及日程安排表。 五、考务人员的配置 小学科学实验操作考核的考务人员由教导处安排。 六、实验考核的时间、办法及程序 ( 一) 考核时间 每学期末进行小学科学实验操作考核。 ( 二) 考核办法 实验操作考核每场考核时间为10分钟, 场间间隔约8分钟。

每场考试前5分钟, 考务人员检查考场实验器材准备情况; 准备就绪后, 考生入场后, 考试开始, 考生即可动手操作, 考试结束时间一到, 考场主任发出停止信号, 考生立即停止操作, 依次退出考场。考生退场后, 监考员填写好评分卡上各步得分和扣分, 交给考场主任。

三、实验记录( 30分) 四、实验结论( 15分) 五、操作的熟练程度( 15分) 六、实验仪器的整理( 10分)

实验名称: 冷热变化对岩石的作用五年级下 一、实验器材( 10分) 玻璃片、酒精灯、试管夹、护目镜、一盆冷水二、实验方法和步骤( 20分) 三、实验记录( 30分) 四、实验结论( 15分) 五、操作的熟练程度( 15分) 六、实验仪器的整理( 10分)

苏教版小学科学实验操作项目及技能要求

小学科学实验操作项目及技能要求(四年级) (编写:高先锋、尤昌德) 1、实验内容:空气占据空间(四年级上册第1单元) 课题:《空气的性质》 实验器材:空饮料瓶、气球 实验结论:气球吹不大,这是因为空气也要占据空间。 2、实验内容:空气占据空间(四年级上册第 1单元) 课题:《空气的性质》 实验器材:细木棍、两只一样的气球、细线、支架、透明胶带

实验结论:空气也有质量。 3、实验内容:空气占据空间(四年级上册第1单元)课题:《空气的性质》 实验器材:针筒注射器、橡皮 实验结论:被压缩的空气有弹性。

4、实验内容:比较水与空气的相同与不同(四年级上册第 1单元) 课题:《空气的性质》 实验器材:烧杯、水槽、注射器、橡皮、小塑料瓶、圆底烧瓶 实验结论:水与空气都可流动,形状都能改变,水不能被压缩,空气可以被压缩。 5、实验内容:观察冷热空气的对流现象(四年级上册第 1单元) 课题:《热空气和冷空气》 实验器材:热水、集气瓶、玻璃片、透明水槽、线香、火柴

实验结论:热空气会向上升,形成对流。 6、实验内容:空气的成分(四年级上册第 1单元) 课题:《空气中有什么》 实验器材:固定在玻璃上的蜡烛、透明玻璃杯、水槽、红色水、火柴

实验结论:空气中有支持燃烧和不支持燃烧两种气体,分别是氧气和二氧化碳。空气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的。 7、实验内容:认识二氧化碳(四年级上册第 1单元) 课题:《空气中有什么》 实验器材:锥形瓶、集气瓶,带有玻璃的塞子、软管、小苏打、醋、澄清石灰水、长、短蜡烛

实验结论: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比空气重,不支持燃烧。 8、实验内容:测量热水变冷的温度(四年级上册第 2单元) 课题:《冷热与温度》 实验器材:温度计、热水、钟表、记录纸、烧杯

小学科学实验操作项目及技能要求(五年级上册)

小学科学实验操作项目及技能要求(五年级) 目录 1、观察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 2、模拟太阳运动过程中影子的变化 3、模拟昼夜变化 4、观察月相盒中月相变化 5、光的直线传播 6、研究镜子成像的特点 7、研究不同透镜的特点和作用 8、研究太阳光是由七种单色光组成的 9、连接电路 10、了解开关的作用 1K判别导体和绝缘体 12、检测暗盒里的电路 13、探究磁铁的性质 14、研究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15、测分钟的呼吸和心跳次数 16、用澄清石灰水比较人吸进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 17、测肺活量 18、研究心脏的跳动和血液循环 19、彩色水点实验 实验内容:观察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课题:太阳和影子 实验器材:小标杆(大头针竖直插在橡皮上)、记录纸(标有方向)、温度计、钟表、笔、指南针(最好要有) 实验类型:学生操作

实验结论:一天中■影子变化由长至短再至长,温度变化由低T高-?低。 实验内容:模拟太阳运动过程中影子的变化(五年上册第一单元)课题:仁太阳和影子实验器材:手电筒、竹第(或铁丝)、小标杆(大头针竖直插在橡皮上) 实验结论:太阳高度越高■影子越短;反之影子越长。 实验内容:模拟昼夜变化(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课题:3、昼夜交替 实验器材:投影仪(或手电筒)、地球仪、人物模型

实验结论:地球是个球体,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对着太阳的一面是白昼, 背着太阳的一面是黑夜。地球不停地转动,昼夜现象就会交替出现。 实验内容:观察月相盒中月相变化(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课题:4、看月亮 实验器材:月相盒 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 实验结论:一个月中月相变化:新月T蛭眉月T上弦月T凸月T满月-?残月T 下弦月T蠟眉月。 实验内容:光的直线传播(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课题:1、光的行进 实验器材:实验一:小孔板(钻有小孔的纸板或木板)、手电筒 实验二:长方形纸盒、剪刀(或美工刀)、一张半透明的纸、铝箔 纸(也可不用〉、胶水、钉子(大头针) 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

教科版小学科学上册实验操作试题

教科版小学科学上册实验操作试题

教科版小学科学上册实验操作试题 三年级实验 实验一:用量筒测量水的体积 实验步骤:100ml量筒、一定量的水。 实验过程: 1、将量筒放平稳,倒入一定量的水。 2、读出量筒中水的体积(视线与量筒内水的凹面最低处保持水平)。 实验二:材料在水中的沉浮 实验器材:水槽、水、木块、金属块、塑料块。实验步骤: 1、预测三种物品的沉浮情况。 2、将三种物品分别放入水中,观察现象并说出结论。 实验三:观察一杯水 实验器材:烧杯、水、干净的一次性筷子。 实验步骤: 1、用眼睛看(无颜色、透明)。 2、用鼻子闻(无气味,注意闻的方法)。 3、用嘴巴尝(无味道)。 4、总结水的性质(水是一种无颜色、透明、无气味、无味道、会流动的液体)。 四年级实验 实验一:用过滤的方法分离混合物 实验材料:铁架台、滤纸、漏斗、玻璃棒、水和泥沙的混合物、烧杯。

实验材料:测力计,小重物(钩码或者文具盒等)。实验步骤: 1、使用前先检查测力计的指针是否指零,不指零的要调零。 2、用手轻拉测力计,读出用力的大小(读数视线要与指针相平,用力要轻)。 3、用测力计测量一个小物体,读出重力大小(慢慢提起物体,不要用力过猛,如指针已经达到最大数值还没提起,停止测量,或改用测量范围更大的测力计)。 实验四:摩擦力大小与什么有关 实验材料:钩码、小盒子、测力计、线、粗砂纸、细砂纸等。 实验步骤: 1、预测摩擦力大小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 2、不改变物体重量,只改变接触面的光滑程度,对比观察现象。 3、实验结论: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光滑程度有关,运动时接触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4、改变物体重量,不改变接触面的光滑程度,对比观察现象。 5、实验结论:摩擦力大小与物体重量有关,运动时物体越重摩擦力越大,物体越轻摩擦力越小。 六年级实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