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稳定土类基层

水泥稳定土类基层
水泥稳定土类基层

编号:监理实施细则

工程名称:XXXX道路工程

实施阶段:水泥稳定土类基层施工

监理工程师:

总监理工程师:

xxxxxxxx有限公司

年月日

目录

目录--------------------------------------------1 1 专业工程特点----------------------------------2 1.1 设计概况------------------------------------2

1.2 质量控制重点、难点及常见问题分析------------2

2 监理工作依据----------------------------------4

3 监理工作流程----------------------------------5

4 质量控制要点及目标值--------------------------6 4.1 基本要求------------------------------------6

4.2 实测项目------------------------------------7

5 监理工作方法及措施----------------------------7 5.1 施工准备阶段监理----------------------------7 5.2 施工阶段监理-------------------------------11 5.3 养生及验收阶段监理-------------------------16

水泥稳定土类基层

施工质量监理实施细则

1 专业工程特点

1.1 设计概况

本工程道路基层结构设计为40cm 5%水泥稳定碎石基层+20cm 3.5%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40cm基层分两层摊铺。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与底基层必须采用“振动成型法”施工。

(1)原材料技术要求:

水泥:宜采用强度等级不低于42.5级的普通硅酸盐缓凝水泥,其初凝时间不得小于3h,终凝时间宜在6h以上。

粗集料:应采用反击式破碎机轧制的碎石,压碎值≤25%。

水泥、碎石其他技术指标符合规范要求。

(2)混合料技术要求:

基层、底基层级配范围满足下表要求。

压实度:基层≥98%,底基层≥97%。

7d无侧限抗压强度代表值:基层≥4 MPa,底基层≥2.5 MPa。1.2 质量控制重点、难点及常见问题分析

1.2.1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质量监理拟从以下几点重点控制:(1)水泥、粗集料、细集料等原材料料源的考察与选定,进场原材料的抽检与验证。

(2)水稳混合料配合比设计:采用骨架密实型

(3)水稳拌和站场地(后场)标准化建设:

○1集料堆料仓场地硬化、雨棚搭设、分隔墙高度适宜不串料。

○2拌和站排水系统完善。

○3拌和站产量与施工进度要求相匹配。

○4拌和站配料系统计量装置标定核准合格。

(4)摊铺现场(前场):

○1施工部署是否合理。

○2摊铺与碾压机械设备组合是否合理(主路与辅路摊铺时要一次全幅宽成型,尽量减少纵向接缝,每工作班连续摊铺的长度尽可能长,减少横向施工接缝)。

○3人员配备与岗位分工是否合理(施工员、机械操作手、辅助民工要配备足够并分工明确),现场测量与试验工作是否及时跟进。

○4压实度、厚度、无侧限抗压强度、平整度、宽度、标高等技术指标与设计文件及技术规范的符合性。

1.2.2质量控制难点在于:

(1)混合料应严格按配合比要求计量、拌和,按最佳含水量配制,由

于含水量受气温等环境因素影响较大,含水量的损耗不易掌握。

(2)混合料的松铺系数难以确定,因为对基层顶面的平整度和高程要求都较高,松铺厚度的确定将对成型后的基层面平整度及高程的准确性产生直接影响。

(3)压实方法不易确定,混合料的压实常受天气、含水量、压实机具的影响比较大,应因地制宜的加以掌握。

1.2.3 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1)为防止混合料含水量过大出现弹软现象,要严格控制集料的含水量,并做好覆盖工作。

(2)为确保整体强度,混合料摊铺后,必须针对局部表面离析、骨料集中等现象,采用人工重新局部翻拌均匀后再进行碾压。

(3)为防止基层裂缝,在施工过程中应对混合料含水量、粗骨料含量、养生、开放交通时间等方面进行严格控制。

(4)在日常施工中,很多施工单位并不重视养生过程,通常会因养生方法不当、或没及时洒水等造成养生效果不佳,从而使基层后期难以达到设计强度。

2 监理工作依据

2.1 已批准的监理规划、施工组织设计;

2.2 设计文件;

2.3 强制性条文;

2.4 相关规范、标准、规程:

(1)《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

(2)《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G E51-2009)(3)《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 F20-2015)

(4)《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 1-2008)

3 监理工作流程

4 质量控制要点及目标值

4.1 基本要求

4.1.1 原材料质量控制:

(1)水泥:应选用初凝时间>3h、终凝时间≥6h的32.5级、42.5级普通硅酸盐(P.O)、矿渣硅酸盐(P.S)、火山灰硅酸盐水泥(P.P)。水泥进场应有出厂合格证与生产日期,经复试合格后使用。

(2)土:宜选用粗粒土、中粒土,土中<0.6mm颗粒的含量应<30%;土的均匀系数应≥5,宜>10,塑性指数宜为10~17。

(3)粒料:级配碎石、砂砾、未筛分碎石、碎石土、砾石和煤矸石、粒状矿渣等材料均可以做粒料原材;各种粒料的级配、最大粒径、压碎值应满足设计要求和规范规定;集料中硫酸盐含量应≤0.25%,有机质含量应≤2%。

(4)水: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用水标准》JGJ 63的规定。宜使用饮用水和不含油类等杂质的清洁中性水,pH值宜为6~8。凡饮用水(含牲畜饮用水)均可使用。

原材料的其他技术指标应符合国家现行行业标准《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 1-2008)表7.5.1的规定。

4.1.2基层、底基层的压实度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无要求时,应符合规范要求(见4.2实测项目表)。

4.1.3基层、底基层的7d无侧限抗压试件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4.1.4表面平整、坚实、接缝平顺,无明显粗、细骨料集中现象,无推移、裂缝、贴皮、松散、浮料。

4.2 实测项目

5 监理工作方法及措施

5.1 施工准备阶段监理

5.1.1 审查施工方案、施工工艺及流程、质保体系,以及工期计划、安全及环保措施。

水泥稳定土类基层宜在气温较高的季节组织施工,施工期的日最低气温应在5℃以上,并宜在冬期开始前15~30d完成施工;且不宜在

雨季施工,不得在雨天施工。

水泥稳定土类材料宜在搅拌厂内集中拌制,且宜采用强制式搅拌机搅拌。

5.1.2 原材料试验与审批:在工程开工前,要求施工单位在所选定的料场中,取代表性样品,进行规定的各项试验,并应将试验结果报专业监理工程师审批,经专业监理工程师审查质量合格的原材料,才可批准使用,材料质量应符合4.1.1的要求。

5.1.3审查混合料配合比:施工单位在开工前,应用经试验监理工程师批准使用的原材料进行混合料的配合比试验,试验应符合下列要求:(1)水泥稳定材料的水泥剂量应以水泥质量占全部干燥被稳定材料质量的百分率表示。

(2)混合料的组成设计应符合《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 1-2008)第7章第7.2.2条、7.5.3条的规定。

(3)混合料按设计掺配后,应进行重型击实试验,得出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作为施工控制依据。

(4)混合料7d抗压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水泥最小掺量对粗粒、中粒材料应为3%,对细粒材料应为4%。

(5)由试验来确定满足强度要求的施工用配合比(实际采用的水泥掺量应比室内试验确定的剂量增加0.5%~1.0%;采用集中厂拌时可增加0.5%),并报监理工程师审批。

(6)若设计文件提供了混合料配合比,应要求施工单位对使用材料的质量参数与设计要求进行比对;当材料质量符合要求时,再对设计文

件提供的配合比进行强度验证,并将验证结果报监理工程师审批。(7)只有经过监理工程师审批同意后的混合料配合比才可使用。

5.1.4 审查主要施工机械、设备的配置及质量状况:在开工前施工单位应自行检查为本工程施工所配置的机械设备的品种、数量及运行质量,并将检查调试结果汇成设备清单报监理工程师审查。监理工程师按报验的设备清单,根据施工规范对施工机械的功能要求对其数量与质量逐一进行审查,主要包括:拌和机(厂拌宜采用强制式搅拌机)、粉碎设备、运输设备、摊铺设备、整平机械、洒水车、压实设备(各种吨位的压路机)及其他施工机具,对功能不全或不能满足施工技术功能要求的机械设备,应禁止使用。

5.1.5 检查路基及下承层准备情况:

(1)在基层施工前,督促施工单位对路基作全面的外形检查及功能性检测,并修整路基,使路基表面平整、坚实,具有规定的路拱。检查路基的宽度、高程、平整度、压实度及弯沉值等是否符合设计或规范要求,并对下承层准备情况进行验收,符合要求时可以施工基层。(2)当水泥稳定土类材料分层摊铺时,应确保其下层新施工的稳定层养生7d以上;并应在下层施工质量检测合格后,开始摊铺上层稳定材料。在铺筑上层前,应在下层顶面先撒薄层水泥或水泥净浆。

(3)当下承层为土基时,必须用10t以上压路机碾压3~4遍,过干或表层松散时应适当洒水,对过湿有弹簧现象应挖开晾晒、换土或掺石灰、水泥处理。

(4)当下承层为老路面时,应将老路面的低洼、坑洞、搓板、辙槽及

松散处处理好。

5.1.6复核施工放样:施工单位应在合格的下承层上恢复中线,直线段每15~20m设一桩,平曲线段10~15m设一桩,并在两侧路肩边缘外设指示桩,用红油漆标出基层的边缘设计高程及松铺厚度标记,报专业监理工程师复核。

5.1.7 审查试验段开工报告:在正式开工前宜要求施工单位先做试验段(长度不小于单幅100m),试验路段在铺筑前,施工单位应做好试铺前准备工作,并将准备采用的试铺方案报监理工程师审批,监理工程师通过对现场的检查以及对报告审核,确认满足试铺条件,可同意试铺路段开工。由试验段施工需验证和决定的主要内容如下:

(1)验证用于施工的混合料配合比例:

○1调试拌和设备,使使各料仓供料与拌和机运行速度适配;

○2调整拌和时间,保证混合料均匀性;

○3检查混合料含水量、混合料试件7d无侧限抗压强度。

(2)确定松铺系数。

(3)确定标准施工方法:

○1混合料配比的控制;

○2混合料拌和、运输、摊铺和碾压方法和适用机具;

○3含水量的控制方法;

○4压实机械的选择和组合,压实的顺序,速度和遍数;

○5拌和、运输、摊铺和碾压机械及工序的协调和配合;

○6压实度的检查方法,初定每一作业段的最小检查数量。

(4)确定每一作业段的合适长度。

(5)施工组织及管理体系、质保体系人员等。

(6)质量检查内容、检验方法和检验频率。试铺段的检验频率应是标准中规定正式路面的2-3倍。

(7)试铺路面基层质量检验结果。当使用的原材料和混合料、施工机械、施工方法及试铺路面基层项目的检测结果都符合规定,经专业监理工程师审查确认,报总监批准后,即可作为申报正式路面基层施工开工的依据。

5.1.8旁站监理试铺路段:试铺路段施工时,专业监理工程师应一起参加,检查施工工艺、技术措施是否符合要求,检查混合物拌和的均匀性,检测压实度并取样做试件,记录试验与检测结果,检查各种技术指标情况,对出现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试铺结束后,经检测各项技术指标均符合规定,施工单位应立即编写试铺段总结报告,报专业监理工程师审查确认后,即可作为申报正式开工的依据。

5.1.9审批开工申请报告:施工单位在做好一切全面施工的准备工作后,即可书面申请全面开工。监理工程通过审查后确认满足开工条件,可同意全面开工。

5.2 施工阶段监理

5.2.1 检查材料准备情况:现场监理随时检查进场材料质量,按规定频率抽检或见证试验。其质量应符合4.1.1的要求,不合格的材料坚决不予用于工程中。混合料拌和前,检查材料准备是否符合下列要求:(1)水泥存放时间应尽量缩短,应分批进料。水泥贮存期超过3个月

或受潮,应进行性能试验,合格后才能使用。

(2)场地集中堆放的细集料应予以覆盖,避免雨淋过分潮湿。

(3)所用的原材料严禁混杂,粗、中、细粒土集料(包括不同粒级的砾石或碎石以及细集料等)都应分档隔仓堆放,并有明显标志。(4)对于塑性指数<15的粘性土,采用机械拌和时,可视土质和机械性能确定是否需要过筛。

(5)采用未筛分碎石或不同粒级的单一粒径碎石组成集料时,其级配应符合《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 1-2008)表7.3.1的规定。

5.2.2 检查水泥稳定土类材料的集中厂拌与运输,应符合下列要求:(1)搅拌宜采用强制式搅拌机搅拌,且其拌和能力应与混合料的摊铺能力相匹配;

(2)集料应过筛,级配应符合设计要求或规范规定;

(3)供料计量应准确,确保按设计配合比要求拌和;

(4)拌和过程中应实时监测各个料仓的生产计量,当某档材料的实际掺加量与设计值偏差超过10%时,应立即停机查明原因,调整正常后方可继续生产。

(5)搅拌应均匀;宜采用两次拌和的生产工艺,也可采用间歇式拌和生产工艺,拌和时间应不少于15s。

(6)拌和时,应根据气候条件和被稳定材料的天然含水率的变化,及时调整搅拌用水量。拌成的混合料含水率宜略大于最佳值,使混合料运到现场摊铺后碾压时的含水率不小于最佳值。

(7)拌成的混合料应及时运送到铺筑现场,运输中应采取防止水分损失和防扬尘措施。

5.2.3 检查水泥稳定土类材料的摊铺作业。宜采用专用摊铺机摊铺,摊铺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采用摊铺功率不低于120kw的沥青混凝土摊铺机或稳定材料摊铺机摊铺混合料。

(2)摊铺时应保持路床湿润,根据试验段施工确定的松铺系数和碾压效率确定松铺厚度。一般地,水泥稳定土的压实系数宜为1.53~1.58;水泥稳定砂砾(碎)石的压实系数宜为1.30~1.35。

(3)摊铺时混合料的含水量应大于最佳含水量1%~2%,以补偿摊铺及碾压过程中的水分损失。

(4)在摊铺机后面设专人消除粗细集料离析现象,特别是粗集料窝或粗集料带应铲除,并用拌和均匀的新混合料填补或补充细混合料并拌和均匀。

(5)水泥稳定土类材料自搅拌至摊铺完成,不应超过3h。应按当班施工长度计算用料量。

(6)水泥稳定土类材料的摊铺应合理安排施工进度,保持连续施工,尽量少留横向接缝。每次摊铺的长度宜为一个碾压段。同时应在每个碾压段末端和摊铺时因故中断超时,应按3.2.5-1)要求设置横向接缝。(7)摊铺时宜选择全断面摊铺。路幅较宽时,为消除纵向接缝,一般用两台摊铺机双机作业;采用两台摊铺机并排摊铺时,其型号及磨损程度宜相同;摊铺时,两台摊铺机的前后间距不宜大于10m,且两幅纵

向应有30~40cm的搭接,纵向接缝处应加强碾压。必须设置纵向接缝时,应符合3.2.5-2)的要求。

(8)对无法使用摊铺机摊铺的超宽路段和边角部位,可采用人工同步摊铺、修整,并同时碾压成型。

5.2.4 检查水泥稳定土类材料的碾压作业。碾压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在混合料处于最佳含水率或略大于最佳含水率时进行。

(2)碾压时应先用轻型压路机稳压,后用重型压路机碾压至要求的压实度。摊铺机摊铺部分,宜用12~18t压路机初步稳压;采用人工方式摊铺和整形的部分,宜先用6~8t压路机碾压1~2遍,使其初步稳定。

(3)采用钢轮压路机初压时,宜采用双钢轮压路机稳压2~3遍,再用激振力大于35t的重型振动压路机、18~21t三轮压路机或25t以上的轮胎压路机继续碾压密实,最后采用双钢轮压路机碾压,消除轮迹。(4)采用胶轮压路机初压时,应采用25t以上的重胶轮压路机稳压1~2遍,错轮不超过1/3轮迹带宽度,再采用重型振动压路机碾压密实,最后采用双钢轮压路机碾压,消除轮迹。

(5)对于水泥稳定细粒土材料,在采用(3)、(4)碾压工艺时,最后的碾压收面可采用凸块式压路机碾压。

(6)控制好碾压顺序及碾压速度:直线段和无超高的平曲线段由两侧向路中心碾压,有超高平曲线段由内侧向外侧路肩碾压;碾压时轮迹应重叠1/2轮宽,后轮应超过两段的接缝处,同时使各部分碾压到的次数尽量相同,碾压次数宜为6~8遍,路面的两侧应多压2~3遍;

碾压速度为初压采用20~30m/min,以后采用30~40m/min。

(7)碾压过程中,如有“弹簧”松散、起皮等现象,及时翻开重新处理。

(8)水泥稳定土类材料的摊铺、碾压宜连续作业,拌和好的混合料应在水泥初凝前碾压成活。碾压时应尽量一次碾压成型,并禁止变速、变向碾压,坚决防止漏压。

(9)碾压过程中,严禁压路机随意停放和在已完成或正在碾压的路段上调头或紧急制动。

(10)碾压结束之前,应用平地机再终平一次,使路拱、标高等符合要求。终平应仔细,必须将局部高的部分刮除,并排出路外;对于局部低洼处,不再找补,留待下一层铺筑时处理。

5.2.5 检查接缝的处理:

(1)横向接缝应符合下列要求:

○1横向接缝应垂直设置,严禁斜接。

○2人工整齐摊铺末端混合料,紧靠混合料末端放置两根与混合料压实厚度相同高度的方木,方木另一端回填约3m长碎石,使其高出方木2~3cm后,将其与水泥稳定土一并碾压密实。

○3在重新摊铺下一段混合料之前,除去碎石和方木,将下承层顶面清扫干净并润湿后方可摊铺新的混合料。

○4摊铺机摊铺过程中断且未按上述方法处理横向接缝时,应将摊铺机附近及其下面未经压实的混合料铲除,并将已碾压密实且高程和平整度符合要求的末端挖成与道路中线垂直的竖直断面,再摊铺新的

混合料。

(2)纵向接缝应符合下列要求:

○1纵向接缝应垂直设置,严禁斜接。

○2分层摊铺时,接缝应做成阶梯形,阶梯宽度不小于1/2总层厚。

○3在前一幅摊铺时,宜在靠中央的一侧用方木或钢模板做支撑,其高度应与摊铺层的压实厚度相同,并在摊铺另一幅之前拆除。

5.3 养生及验收阶段监理

5.3.1 碾压结束并经压实度检测合格之后,应及时洒水养护,直至上层结构施工为止,并不少于7d。

5.3.2 养生时可采用水车洒水的方式,以基层表面潮湿为准,必须进行保湿养生,不使基层表层干燥,也不应过分潮湿或时干时湿。

5.3.3 混合料碾压成活后也可采取喷洒乳化沥青养护,并应在其上撒布适量石屑。

5.3.4 基层在养生期内除洒水车外,禁止开放交通。

5.3.5 养生期间由施工单位自检、监理单位通过见证试验和检测的方式进行检测验收,内容包括强度、压实度、厚度、弯沉值、平整度、宽度、纵断高程、横坡等,现场监理督促施工单位整理所有资料。

2、水泥稳定土基层施工工艺标准[详]

水泥稳定土基层施工 一.施工准备 (1).技术准备 1.设计施工图、设计说明及其他设计文件已经会审。 2. 施工方案审核、批准已完成。 3.施工技术书面交底已签认完成。 4.基层用料检验试验合格。 5. 恢复中线,直线段每20m设一中桩,平曲线段每10~15m测设一中桩,同时测放摊铺面宽度,并在摊铺面每侧200~500mm处安放测墩同时测设高程。摊铺应采用双基准线控制,基准线可采用钢丝绳或铝合金导梁,高程控制桩间直线段宜为20m,曲线段宜为10m。当采用钢丝绳作为基准线时,应注意紧度,200m长钢丝绳紧力不应小于1000N。 (2).材料要求 1.土:对土的一般要易于破碎,满足一定的级配,便于碾压成形。公路工程上用于水泥稳定层的土,通常按照土中组成颗粒(包括碎石、砾石和砂颗料,不包括土块或土团)的粒径大小和组成,将土分为下列三种: 细粒土:颗粒的最大粒径小于9.5mm,且其中小于2.36mm的颗粒含量不小于90%(如塑性指数不同的各种粘性土、粉性土、砂性土、砂和石屑等)。 中粒土:颗粒的最大粒径小于26.5mm,且其中小于19mm的颗粒含量不少于90%(如砂砾石、碎石土、级配砂砾、级配碎石等)。 粗粒土:颗粒的最大粒径小于37.5mm,且其中小于31.5mm的颗粒含量不小于90%(如砂砾石、碎石土、级配砂砾、级配碎石等)。 2.对于公路,水泥稳定土所用的粗粒土和中粒土应满足如下要求: ①.水泥稳定土用作底基层时,组成颗粒的最大粒径不应超过37.5mm。土的均匀系数应大于5。细粒土的液限不超过40%,塑性指数不应超过17。对于中粒土和粗粒土,如土中小于0.6mm的颗粒含量在3%以下,塑性指数可稍大。实际工作中,宜选用均匀系数大于10、塑性指教小于12的土。对于中粒土和粗粒土,其小于0.075mm的颗粒含量和塑性指数可不受限制。 ②. 水泥稳定土用作基层时,单个颗粒的最大粒径不应超过31.5mm。土的颗粒组成符合表1-8的规定。 ③.水泥稳定土中碎石或砾石的压碎值应符合下列要求: 土的颗粒组成围(表1-8)

水泥稳定土基层施工方案

水泥稳定土基层施工方案 第 1 章编制说明 1.1 编制目的 为指导()水泥稳定土基层工程施工,确保施工质量、安全和工期,降低工程造价,为施工提供科学的指导依据,特制定本施工方案。 1.2 适用范围 本施工方案仅适用于()水泥稳定土基层工程施工。 1.3 编制依据 1.3.1 ()施工平面图。 1.3.2 设计主要依据的规范、规定和标准 国标GB/T1900C族标准 交通部颁标准《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 交通部颁标准《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 交通部颁标准《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 JTJ021-89 交通部颁标准《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J024-85 交通部颁标准《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T004-89 交通部颁标准《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J071—98 交通部颁标准《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TJ076-95 交通部颁标准《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J033-95 交通部颁标准《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 《天津市市政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标准》J10436-2004 以及与本工程有关的国家、部及天津市技术标准、法规文件等。

1.4 编制原则 1.4.1 严格执行工程施工过程中涉及的相关规范、规程和设计标准。 1.4.2 遵守、执行招标文件各款的具体要求,确保实现业主要求的日期、质量、安全、环境保护、文明施工和造价等各方面的工程管理目标。 1.4.3 在认真、全面理解设计文件的基础上,结合工程情况,应用新技术成果,使施工方案具有技术先进、方案可靠、经济合理的特点。 1.4.4 充分研究现场施工环境,妥善处理施工组织与周边接口问题,使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最小化。 1.4.5 施工方案编制尽可能做到总体施工部署和分项工程施工组织相结合,重点项目和一般项目相结合,特殊技术与普通技术相结合,总体上使施工方案具有重点突出,内容全面,思路清晰的特点。 第 2 章工程综合说明 2.1 工程简介 ()位于()。工程主要内容()。本分部分项工程为水泥稳定土基层工程施工。计划开竣工日期为()工期()天。 2.2 工程项目环境 2.2.1 地形、地貌、地质 天津市位于华北平原东北部,海河流域下游,东临渤海,北枕燕山,与河北省、北京市为邻。本项目位于天津市()区,所站施工区域主要地貌类型有渠堤及渠道等。地表沉积物以砂土、砂粘土为主;含水量较大,工程性质较差。

水泥稳定土基层和底基层

1.5 水泥稳定土基层和底基层 1.5.1 适用范围 适用于新建和改建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水泥稳定土铺筑的基层和底基层施工。水泥稳定土包括:水泥 土、水泥砂、水泥石屑、水泥碎石、水泥砂砾等。 1.5.2 施工准备 1.5. 2.1 技术准备 1. 设计施工图、设计说明及其他设计文件已经会审。 2. 施工方案审核、批准已完成。 3. 施工技术书面交底已签认完成。 4. 基层用料检验试验合格。 5. 恢复中线,直线段每20m设一中桩,平曲线段每10m~15m测设一中桩,同时测放摊铺面宽度,并 在摊铺面每侧200mm~500mm处安放测墩,同时测设高程。摊铺应采用双基准线控制,基准线可采用钢丝 绳或铝合金导梁,高程控制桩间直线段宜为20m,曲线段宜为10m。当采用钢丝绳作为基准线时,应注意 张紧度,200m长钢丝绳张紧力不应小于1000N。 1.5. 2.2 材料要求 1. 土:对土的一般要求是易于破碎,满足一定的级配,便于碾压成型。高速公路工程上用于水泥稳 定层的土,通常按照土中组成颗粒(包括碎石、砾石和砂颗料,不包括土块或土团)的粒径大小和组成,将 土分为下列三种: 细粒土:颗粒的最大粒径小于9.5mm,且其中小于2.36mm的颗粒含量不小于90%(如塑性指数不同的 各种粘性土、粉性土、砂性土、砂和石屑等)。 中粒土:颗粒的最大粒径小于26.5mm,且其中小于19mm的颗粒含量不少于90%(如砂砾石、碎石土、级 配砂砾、级配碎石等)。 粗粒土:颗粒的最大粒径小于37.5mm,且其中小于31.5mm的颗粒含量不小于90%(如砂砾石、碎石土、 级配砂砾、级配碎石等)。 2. 对于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水泥稳定土所用的粗粒土和中粒土应满足下列要求: (1) 水泥稳定土用作底基层时,组成颗粒的最大粒径不应超过37.5mm。土的均匀系数应大于5。细粒 土的液限不超过40%,塑性指数不应超过17。对于中粒土和粗粒土,如土中小于0.6mm的颗粒含量在30% 以下,塑性指数可稍大。实际工作中,宜选用均匀系数大于10、塑性指数小于12的土。对于中粒土和粗粒 土,其小于0.075mm的颗粒含量和塑性指数可不受限制。

水泥稳定土施工工艺

水泥稳定土施工工艺

————————————————————————————————作者:————————————————————————————————日期:

高速公路水泥稳定土基层(底基层)施工 1.施工方法 1.1施工准备 1.1.1准备下承层 用12~15吨的三轮压路机或等效的碾压机械进行碾压,一般压3~4遍。在碾压过程中,如发现土过干,表层松散,则适当洒水;如土过湿,发生“弹簧”现象,则采取挖干晾晒、换土、掺石灰或粒料等经监理工程师同意的措施进行处理。对底基层还要进行弯沉测定,凡不符合设计要求的路段,必须根据具体情况,分别采用补充碾压、换填好的材料、挖开晾晒等措施,使其达到标准,符合平整度要求和具有规定的路拱。在槽式断面的路段,两侧路肩上每隔一定距离交错开挖泄水沟(或做盲沟)。 1.1.2施工放样 在土基上恢复中线,直线段每15~20米设一桩,平面曲线每10~15米设一桩,并在两侧路肩边缘外设指示桩进行水平测量,在两侧指示桩上用明显标记标出水泥稳定土层边缘的设计高程。 1.1.3备料 在所定料场中取有代表性的土样进行颗粒分析、液限及塑性指数、相对密度、重型击实等试验,必要时进行有机质含量、硫酸盐含量试验,土样经试验证明符合要求后才能采用。选用不同的水泥剂量制成混合料试件,养生7天后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后选出合适的水泥剂量。 1.2施工工艺及要求 1.2.1路拌法 1.2.1.1铺土:用平地机将土均匀地摊铺在预定宽度上,表面力求平整,并有规定的路拱。摊料过程中,将土块、超尺寸颗粒及其它杂物拣除。 1.2.1.2洒水闷料:如土过干,则事先洒水闷料,使土的含水量接近最佳值。 1.2.1.3整平和轻压:在人工摊铺的集料层上,整平后用6~8吨两轮压路机碾压1~2遍,使其表面平整,并有一定的密实度。 1.2.1.4摆放和摊铺水泥:按计算好的每袋水泥的纵横间距卸置水泥,打开水泥袋,将水泥倒在集料层上,并用刮将水泥均匀摊开。

水泥稳定土 稳定砂砾的区别

水泥稳定土、稳定砂砾、有什么区别? 水泥稳定土、稳定砂砾、稳定粒料有什么区别? 一、水泥稳定土作为道路路基的主基层,它的强度是比较稳定的,且受水分的影响不大,其强度越高,稳定 土经过水泥稳定后能获得重要的技术指标,如抗压强度,抗弯拉强度和承载比等数值。它的强度来源既取决接的。从改变土的固有性质,使土具有新的,稳定的质量方面来讲,它只起着量变的作用。 二、水泥稳定砂砾基层是在砂砾中掺加一定剂量的水泥和水,经拌和得到的混合料,在压实、养生后形成具有较就地取材、施工简便、造价较低的优点。水泥剂量一般为水泥砂砾总质量的3%至5%左右,砂砾质量较差的可 三、水泥稳定碎石是以级配碎石作骨料,采用一定数量的胶凝材料和足够的灰浆体积填充骨料的空隙,按嵌的初期强度高,并且强度随龄期而增加很快结成板体,因而具有较高的强度,抗渗度和抗冻性较好。水稳水泥用面坚实,是高级路面的理想基层材料。 水稳混合料组成设计 采用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砂、石屑等筑路材料作为水泥稳定碎石基层。 首先,实验室通过经过一定数量的原材料试验,进行配合比设计、击实实验,确定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 附: ”基层(底基层)施工技术 基层可分为无机结合料稳定类和粒料类,前者又称为半刚性或整体性型,包括水泥稳定类、石灰稳定类和综合稳半刚性基础材料的显著特点是:整体性强、承载力高、刚度大、水稳性好,而且比较经济。在我国,半刚性材料”半刚性基层材料的强度形成原理及缩裂特性 ”石灰稳定类材料的强度形成原理 包括石灰土、石灰砂砾土、石灰碎石土。其强度形成主要指石灰于细粒土的相互作用。石灰加入土中,发生强烈变化主要表现在结晶结构的形成,从而提高土的强度与稳定性。

(完整版)水泥稳定土施工方案

水泥稳定土施工方案 1)准备工作 (1)准备下承层当水泥稳定土用作基层时,要准备底基层;当水泥 稳定土用作底基层时,要准备土基。无论底基层还是土基,都必须 按规范进行验收,凡验收不合格的路段,必须采取措施,使其达到 标准后,方可铺筑水泥稳定土层。如底基层或土基已遭破坏,则必 须作如下处理: ①对土基必须用12~15t三轮压路机或等效的碾压机械进行碾压检验(压3~4遍)。在碾压过程中,如发现土过干、表层松散,应适当 洒水;如土过湿,发生“弹簧”现象,应采取挖开晾晒、换土、掺 石灰或粒料等措施进行处理。 ②对于底基层,根据压实度检查和弯沉测定的结果,凡不符合设计 要求的路段,必须根据具体情况,分别采用补充碾压、加厚底基层、换填好的材料、挖开晾晒等措施,使其达到标准。 ③底基层上的低洼和坑洞,应仔细填补及压实,达到平整。底基层 上的搓板和车辙,应刮除;松散处,应耙松洒水并重新碾压。 ④逐一断面检查土基或底基层标高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平整度、压 实度、路拱是否符合规定,且应没有任何松散的材料和软弱地点。

应注意在槽式断面的路段,两侧路肩上每隔一定距离(5~10m)应交 错开挖泄水沟或做盲沟,以便排出路基积水。 (2)测量首先是在底基层或土基上恢复中线。直线段每15~20m设 一桩,平曲线段每10~15m设一桩,并在对应断面路肩外侧设指示桩。其次是进行水平测量。在两侧指示桩上用红漆标出水泥稳定土层边 缘的设计高。 (3)确定合理的作业长度确定路拌法施工每一作业段的合理长度时,应考虑如下因素:水泥的终凝时间;延迟时间对混合料密实度和抗 压强度的影响;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的效率和数量;操作的熟练程度;尽量减少接缝;施工季节和气候条件。一般宽7~8m的稳定层, 每一流水作业段以200m为宜。但每天的第一个作业段宜稍短些,可 为150m。如稳定层较宽,则作业段应该再缩短。 (4)备料在采备集料前,应先将料场的树木、草皮和杂土和杂土清 除干净。采集集料时,应在预定采料深度范围内自上而下进行,不 应分层采集,不应将不合格的集料采集一起。在集料中超尺寸颗粒 应予筛除。对于粘性土,可视土质和机械性能确定土是否需要过筛。(5)计算材料用量方法同石灰稳定土。 1)集料运输与摊铺方法与石灰稳定土施工基本相同。

水泥稳定土施工工艺

水泥稳定土施工工艺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高速公路水泥稳定土基层(底基层)施工 1.施工方法 1.1施工准备 1.1.1准备下承层 用12~15吨的三轮压路机或等效的碾压机械进行碾压,一般压3~4遍。在碾压过程中,如发现土过干,表层松散,则适当洒水;如土过湿,发生“弹簧”现象,则采取挖干晾晒、换土、掺石灰或粒料等经监理工程师同意的措施进行处理。对底基层还要进行弯沉测定,凡不符合设计要求的路段,必须根据具体情况,分别采用补充碾压、换填好的材料、挖开晾晒等措施,使其达到标准,符合平整度要求和具有规定的路拱。在槽式断面的路段,两侧路肩上每隔一定距离交错开挖泄水沟(或做盲沟)。 1.1.2施工放样 在土基上恢复中线,直线段每15~20米设一桩,平面曲线每10~15米设一桩,并在两侧路肩边缘外设指示桩进行水平测量,在两侧指示桩上用明显标记标出水泥稳定土层边缘的设计高程。 1.1.3备料 在所定料场中取有代表性的土样进行颗粒分析、液限及塑性指数、相对密度、重型击实等试验,必要时进行有机质含量、硫酸盐含量试验,土样经试验证明符合要求后才能采用。选用不同的水泥剂量制成混合料试件,养生7天后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后选出合适的水泥剂量。 1.2施工工艺及要求 1.2.1路拌法 1.2.1.1铺土:用平地机将土均匀地摊铺在预定宽度上,表面力求平整,并有规定的路拱。摊料过程中,将土块、超尺寸颗粒及其它杂物拣除。 1.2.1.2洒水闷料:如土过干,则事先洒水闷料,使土的含水量接近最佳值。1.2.1.3整平和轻压:在人工摊铺的集料层上,整平后用6~8吨两轮压路机碾压1~2遍,使其表面平整,并有一定的密实度。

水泥稳定土基层底基层专项施工方案

高速公路水泥稳定土基层(底基层)施工 1.施工方法 1.1施工准备 1.1.1准备下承层 用12~15吨的三轮压路机或等效的碾压机械进行碾压,一般压3~4遍。在碾压过程中,如发现土过干,表层松散,则适当洒水;如土过湿,发生“弹簧”现象,则采取挖干晾晒、换土、掺石灰或粒料等经监理工程师同意的措施进行处理。对底基层还要进行弯沉测定,凡不符合设计要求的路段,必须根据具体情况,分别采用补充碾压、换填好的材料、挖开晾晒等措施,使其达到标准,符合平整度要求和具有规定的路拱。在槽式断面的路段,两侧路肩上每隔一定距离交错开挖泄水沟(或做盲沟)。 1.1.2施工放样 在土基上恢复中线,直线段每15~20米设一桩,平面曲线每10~15米设一桩,并在两侧路肩边缘外设指示桩进行水平测量,在两侧指示桩上用明显标记标出水泥稳定土层边缘的设计高程。 1.1.3备料 在所定料场中取有代表性的土样进行颗粒分析、液限及塑性指数、相对密度、重型击实等试验,必要时进行有机质含量、硫酸盐含量试验,土样经试验证明符合要求后才能采用。选用不同的水泥剂量制成混合料试件,养生7天后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后选出合适的水泥剂量。 1.2施工工艺及要求 1.2.1路拌法 1.2.1.1铺土:用平地机将土均匀地摊铺在预定宽度上,表面力求平整,并有规定的路拱。摊料过程中,将土块、超尺寸颗粒及其它杂物拣除。 1.2.1.2洒水闷料:如土过干,则事先洒水闷料,使土的含水量接近最佳值。 1.2.1.3整平和轻压:在人工摊铺的集料层上,整平后用6~8吨两轮压路机碾压1~2遍,使其表面平整,并有一定的密实度。 1.2.1.4摆放和摊铺水泥:按计算好的每袋水泥的纵横间距卸置水泥,打开水泥袋,将水泥倒在集料层上,并用刮将水泥均匀摊开。

水泥稳定土类基层施工工艺标准(组长:张津)

路 面 施 工 技 术 组员:张津、张兴利、柯双阁曹镤、朱景尧、郭子豪

2.4水泥稳定土类基层施工工艺标准 1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新建和改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城镇道路水泥稳定土铺筑的基层和底基层施工。水泥稳定土包括:水泥土、水泥砂、水泥石屑、水泥碎石、水泥砂砾等。 2 基本规定 《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 1—2008) 3 施工准备 3.1 技术准备及要求 3.1.1 设计施工图、设计说明及其他设计文件已经会审。 3.1.2 施工方案审核、批准已完成。 3.1.3 施工技术书面交底已签认完成。 3.1.4 基层用料检验试验合格。 3.1.5 恢复中线,直线段每20m设一中桩,平曲线段每10~15m测设一中桩,同时测放摊铺面宽度,并在摊铺面每侧200~500mm处安放测墩同时测设高程。摊铺应采用双基准线控制,基准线可采用钢丝绳或铝合金导梁,高程控制桩间直线段宜为20m,曲线段宜为10m。当采用钢丝绳作为基准线时,应注意张紧度,200m长钢丝绳张紧力不应小于1000N。 4 施工工艺 4.1 工艺流程 图4-1水泥稳定土类基层施工工艺流程 4.2操作工艺 4.2.1 混合料配比设计 水泥稳定土的混合料组成设计的6d保湿养生及1d进水抗压强度应满足高速公路基层 3~5MPa;高速公路底基层1.5~2.5MPa,具体强度依设计要求,通过试验选取最适宜稳定的土、确定水泥剂量、最佳含水量和掺合料的比例。

4.2.2 原材料试验 4.2.2.l 土和集料:颗粒分析、液限和塑性指数、相对密度、重型击实试验、碎石或砾石的压碎值试验、有机质含量(必要时做)、硫酸盐含量(必要时做)。 4.2.2.2 改善级配的调整试验:对级配不良的碎石、碎石土、砂砾、砂砾土、砂等掺加某种土或集料改善其级配的调整试验。 4.2.2.3 水泥的强度等级、安定性、标准稠度用水量及初终凝时间试验结果应满足水泥稳定土对原材料的品质要求。 4.2.3 室内混合料配合比试验 4.2.3.1 制备同一种土样、不同水泥剂量的水泥稳定土混合料,以水泥重量占全部集料 和土的干重的百分比表示。 (1)做基层用:稳定中粒土和粗粒土:一般为3%、4%、5%、6%、7%;强度要求较高时为4%、5%、6%、7%、8%;稳定塑性指数小于12 的细粒土:5 %、7%、8%、9%、11%;稳定其他细粒土:8%、10%、12%、14%、16%。 (2)做底基层用:稳定中粒土和塑性土:3%、4%、5%、6%、7% ;稳定塑性指数小于12 的细粒土:4%、5%、6%、7%;稳定其他细粒土:6%、8%、10%、12%。 在能估计合适剂量的情况下,可以将五个不同剂量缩减到三或四个。 4.2.3.2 通过击实试验确定各种混合料的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至少应做三个不同 水泥剂量混合料的击实试验,即最小剂量、中间剂量和最大剂量。其他两个剂量混合料的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可用内插法确定。 4.2.3.3 按工地预定达到的压实度,分别计算不同水泥剂里的无侧限抗压强度试件应有 的干密度,对于高速公路,现场要求压实度最低值分别是:稳定土基层为98%;稳定粗粒土和中粒土底基层为97%;稳定细粒土底基层为95%。 试件干密度=击实试验所得最大干密度*现场要求压实度。 4.2.3.4 按最佳含水量和计算所得的干密度制备强度试验的试件。试件的最少试验数量 应符合表3.2.3.4的规定,如试验结果的偏差系数大于表中规定的值,则应重做试验,并找出原因,以解决。如不能降低偏差系数,则应增加试验数量。 表4.2.3.4 最少的试件数量

水泥稳定土基层施工方案

水泥稳定土基层施工方案 第1 章编制说明 编制目的 为指导()水泥稳定土基层工程施工,确保施工质量、安全和工期,降低工程造 价,为施工提供科学的指导依据,特制定本施工方案。 适用范围 本施工方案仅适用于()水泥稳定土基层工程施工。 编制依据 1.3.1()施工平面图。 1.3.2设计主要依据的规范、规定和标准 国标GB/T1900C族标准 交通部颁标准《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 交通部颁标准《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 交通部颁标准《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J021-89 交通部颁标准《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J024-85 交通部颁标准《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T004-89 交通部颁标准《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J071 —98 交通部颁标准《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TJ076-95 交通部颁标准《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J033-95 交通部颁标准《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 《天津市市政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标准》J10436-2004 以及与本工程有关的国家、部及天津市技术标准、法规文件等。 编制原则 1.4.1严格执行工程施工过程中涉及的相关规范、规程和设计标准。 1.4.2遵守、执行招标文件各款的具体要求,确保实现业主要求的日期、质量、安

全、环境保护、文明施工和造价等各方面的工程管理目标。 1.4.3在认真、全面理解设计文件的基础上,结合工程情况,应用新技术成果,使施工方案具有技术先进、方案可靠、经济合理的特点。 1.4.4充分研究现场施工环境,妥善处理施工组织与周边接口问题,使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最小化。 1.4.5施工方案编制尽可能做到总体施工部署和分项工程施工组织相结合,重点项目和一般项目相结合,特殊技术与普通技术相结合,总体上使施工方案具有重点突出,内容全面,思路清晰的特点。 第 2 章工程综合说明 工程简介 ()位于()。工程主要内容()。本分部分项工程为水泥稳定土基层工程施工。计划开竣工日期为()工期()天。 工程项目环境 2.2.1地形、地貌、地质天津市位于华北平原东北部,海河流域下游,东临渤海,北枕燕山,与河北省、北京市为邻。本项目位于天津市()区,所站施工区域主要地貌类型有渠堤及渠道等。地表沉积物以砂土、砂粘土为主;含水量较大,工程性质较差。 2.2.2交通运输本工程建设地区县乡公路网发达;筑路材料以现有的国道为主干 线,县乡公路为辅道,基本上可以保证运输畅通。材料运输以汽车为主,短途运输以翻斗车为宜。材料运输可利用津保高速公路、津霸公路。 工程数量 2.3.1施工面积 根据施工图给出的尺寸数据,计算出施工范围坐标及施工面积,施工面积为(),

水泥稳定碎石(水泥稳定土)的施工方案及施工方法

水泥稳定碎石的施工方案及施工方法: ㈠施工总体方案 1、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每个点设两个拌和场,采用WCB500型稳定土拌和楼集中拌制。15T以上自卸汽车运至施工现场,分两层摊铺,下层18cm,上层18cm,前场摊铺每个点采用二台ABG423型摊铺机成阶梯形(前后不超过15米)摊铺,一次性摊铺碾压成型。双钢轮压路机、振动压路机、胶轮压路机配合碾压成型。工艺流程详见水泥稳定碎石施工工艺流程图。 2、铺筑第二层时,在第一层铺筑完毕经养生成型后再进行。 ㈡准备工作 1、场地准备:一旦中标,将立即组织人员选点进行场地建设,平整硬化后进行拌和楼安装、调试,迅速组织施工材料的进场,同时做好场内排水工作和场内道路的畅通,保证运输车辆的顺利通行。 2、施工机械准备工作:开工之前做好机械的维修、保养工作,保证在施工期间不发生有碍施工进度的质量故障。根据施工工艺要求配备水泥破拱器,以免水泥起拱停流,以及和拌和楼配套的摊铺机、压路机、自卸汽车和装载机、洒水车等,为满足施工要求配齐各种质量检测仪器。(详见机械设备和检测仪器一览表) ㈢混合料的组成设计 水泥稳定碎石是由几种材料组合而成,为了确定各种材料组成比例,充分发挥各种材料的特性,获得性能优良的稳定材料,必须进行混合料的组成设计。水泥稳定材料的组成设计包括:根据规定的材料指标要求,通过试验选取合适的集料和水泥;去顶合理的集料配合比例,水泥剂量和混合料的最佳含水量。合理的水泥稳定碎石组成必须达到强度要求,具有较小的温缩和干缩系数(现场裂缝较少),施工和易性好(粗集料离析较小)。 1、材料要求 (1)水泥 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硅酸盐水泥都可以用于水泥稳定碎石路面基层施工,禁止使用快硬水泥、早强水泥以及其它受外界影响而变质的水泥。

水泥稳定砂砾基层修订稿

水泥稳定砂砾基层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1)基层施工时,清除作业面表面的浮土、积水等。并将作业面表面洒水湿润。 (2)开始摊铺的前一天要进行测量放样,按摊铺机宽度与传感器间距,一般在直线上间隔为10m,在平曲线上为5m,做出标记,并打好导向控制线支架,根据松铺系数算出松铺厚度,决定导向控制线高度,挂好导向控制线,(测量精度按部颁标准控制)。用于控制摊铺机摊铺厚度的控制线的钢丝拉力应不小于800N。 严格控制每一层标高,每层碾压完,均必须检测标高,便于下一层施工时调整。 (3)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施工期根据气候控制,原则上在7天养生期内不宜低于5℃,当气温比较低时,应对基层先用塑料薄膜覆盖后再加土工布覆盖。 (4)基层下层水泥稳定碎石施工结束,由监理组或质检科钻芯取样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 (5)在上基层施工碾压完毕,应立即进行下封层施工。混合料的摊铺 (1)摊铺前将底基层或基层下层适当洒水湿润。 (2)摊铺前检查摊铺机各部分运转情况,而且每天坚持重复此项工作。 (3)调整好传感器臂与高程导向控制线的关系;严格控制基层厚度和高程,保证路拱横坡度满足设计要求。 高程和厚度控制应做到以下几点: 1)施工前根据设计图纸算出测量数据,对上一结构层的导线点和水准点进行精确的复测,用全站仪恢复中线和设计边线;每10m设一桩,在两侧路肩边缘设指示桩。 2)在摊铺宽度外约米处打好导线控制支架,在施工前放出控制桩的高程并挂好导向控制钢丝绳,两侧用紧绳器拉紧,确保两固定钢钎中间不产生过大挠度。

3)摊铺过程中,要控制好松铺高程(松铺高程=承层高程+松铺系数*压实厚度,压实厚度——控制桩处底基层设计标高-实测下承层标高)。 松铺高程是采用10m一桩挂线控制,并有专人负责松铺高程的检查。检查时利用3m直尺垂直于路中线,横放在底基层表面,使直尺的一端靠近高程控制线,误差超过5mm,应立即进行调整,确保底基层的松铺高程在规范允许范围以内。 4)为保证底基层、基层厚度,松铺高程应随时调整。 5)摊铺前和摊铺过程中,施工人员应对导线进行复核测量,确保施工的准确性。 6)每一层碾压完,必须检测标高,便于下一层施工时作出调整,保证厚度。 (4)摊铺机宜连续摊铺。根据拌和机生产能力选择合适的速度摊铺,禁止摊铺机停机待料。根据经验,摊铺机的摊铺速度一般宜在1~2m/min左右。 (5)基层混合料摊铺应采用两台摊铺机梯队作业,一前一后应保证速度一致、摊铺厚度一致、松铺系数一致、路拱坡度一致、摊铺平整度一致、振动频率一致等,两机摊铺接缝平整。 (6)摊铺机的螺旋布料器应有1/2至2/3埋入混合料中。(7)在摊铺机后面应设专人消除细集料离析现象,特别应该铲除局部粗集料“窝”,并用新拌混合料填补。混合料的碾压 (1)每台摊铺机后面,振动压路机和轮胎压路机进行碾压,一次碾压长度一般为50m~80m。碾压段落必须层次分明,设臵明显的分界标志。 (2)碾压应遵循生产试验路段确定的程序与工艺。注意稳压要充分,振压不起浪、不推移。压实时,可以先稳压(遍数适中,压实度达到90%)→开始轻振动碾压→再重振动碾压→最后胶轮稳压,压至无轮迹为止。碾压应按照试验路段确定的碾压工艺一次到位,碾压完成后立即用灌砂法检测压实度。如压实度不合格,且在初凝前,则可进行补压;如已终凝,则应返工。 (3)压路机碾压时应重叠1/2轮宽。

水泥稳定土类基层

水泥稳定土类基层

水泥稳定土类基层 1、引用文件 《城镇道路工程施工及质量验收规范》CJJ 1-2008 《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 169-2012 2、施工准备 2.1作业条件 下承层已通过各项指标验收,其表面平整、坚实,压实度、平整度、纵断高程、中线偏差、宽度、横坡度、边坡等各项指标必须符合有关规定。 当下承层为新施工的水稳或石灰土层时,应确保其养护期在7d以上。路肩填土、中央分隔带填土已完成。 施工前对下承层进行清扫,并适当洒水湿润。 相关地下管道的预埋及回填已完成并经验收合格。 根据设计文件的要求,确定配合比,确定最佳含水量、最大干容量。 施工前进行100~200m试验段施工,确定机械设备组合效果、压实虚铺系数和施工方法。 2.2材料及机具 2.2.1材料 1)水泥应符合下列要求: (1)应选用初凝时间大于3h,终凝时间不小于6h的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硅酸盐水泥。水泥应有出厂合格证与生产日期,复验合格方可使用。 (2)水泥贮存期超过3个月或受潮,应进行性能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2)土应符合下列要求: (1)土的不均匀系数不得小于5,宜大于10。 (2)土中小于0.6mm颗粒的含量应小于30%。 (3)宜选用粗粒土、中粒土。

(4)稳定土的颗粒范围和技术指标宜符合下表规定。 表10.2.1水泥稳定土类的颗粒范围及技术指标 项目 通过质量百分率(%) 底基层基层 次干 路 城市 快速 路、主 干路 次干路城市 快速 路、主 干路 筛孔尺寸(mm) 53 100 ———37.5 —100 100 90 —31.5 —90~10 90~10 —100 26.5 ———66~10 90~10 0 19 —67~90 67~90 54~10 72~89 9.5 ——45~68 39~10 47~67 4.75 50~10 50~10 29~50 28~84 29~49 2.36 ——18~38 20~70 17~35 1.18 ———14~57 —

水泥稳定土工程施工方案

5%水泥稳定土基层路拌法施工专项方案 1、材料要求 土采用塑性指数为15-27的粘性土,不用膨胀土,粉碎后土块粒径基本上小于15mm。并对大于5cm粒径的土块人工打碎。石灰采用淮南产的生石灰,各项技术指标能满足规范要求。在施工中作出如下控制: (1)石灰符合Ⅲ级以上标准,石灰在使用前10天充分消解并过筛(10mm筛孔); (2)消石灰存放时间控制在2个月以内; (3)一个作业段内采用土质相同的土(击实标准和灰剂量相同),以便对压实度进行准确控制。 2、准备下承层 (1)石灰土施工前,对路槽进行严格验收,验收内容除包括压实度、弯沉、宽度、标高、横坡度、平整度等项目外,还必须进行碾压检验,即在各项指标都合格的路槽上,用18-21T压路机连续碾压2遍,碾压过程中,若发现土过干、表层松散,则适当洒水继续碾压;如土过湿、发生翻浆、软弹现象,则采用挖开晾晒、换土、外掺剂等措施处理。路基必须达到表面平整、坚实,没有松散和软弱点,边沿顺直,路肩平整、整齐。 (2)按设计要求设置路面施工控制桩。 3、备土、铺土 用于石灰土的土必须符合规范要求,不含树皮、草根等杂物。备土前要用土培好路肩,路肩应同结构层等厚。 备、铺土方法: 用汽车直接堆方备土:按照每平米的松土用量及每车的运

土量,用石灰粉标出每车的卸土位置(划出方格),直接整齐地 卸土于路槽上。备土时纵向成行,每车的运土量要准确,同一作 业段内土质基本均匀一致。铺土时,先用推土机大致推土,然后 放样用平地机整平,清余补缺,保证厚度一致,表面平整。 4、备灰、铺灰 备灰前,用压路机对铺开的松土碾压1~2遍,保证备灰时不 产生大的车辙,严禁重车在作业段内调头。 备灰前根据10%的灰剂量、不同含水量情况下的石灰松方干密 度及10%石灰土最大干密度计算出每延米的石灰用量。并根据计算 出的每延米石灰的松方用量,分两条成梯形状均匀地码条备灰,并 用卡尺逐段验收数量,不准用汽车直接大堆备灰。 备灰前在灰条位置标出两条灰线,以确保灰条顺直。 铺灰前在灰土的边沿打出标线,然后将石灰均匀地铺撒在标线 范围内,铺灰用人工撒铺。 5、拌和 采用灰土拌和机拌和,铧犁作为附助设备配合拌和。 (1)土的含水量小,首先用铧犁翻拌一遍,使石灰置于中、下层, 然后洒水补充水份,并用铧犁继续翻拌,使水份分布均匀。考虑 拌和、整平过程中的水份损失,含水量适当大些(根据气候及拌 和整平时间长短确定),如土的含水量过大,用铧犁进行翻拌晾晒。 (2)含水量适中后,用平地机粗平一遍,然后用灰土拌和机拌和第一遍。 拌和时派专人跟机进行挖验,每间隔5~10米挖验一处,检查拌和 是否到底。对于拌和不到底的段落,及时提醒拌和机司机返回重

水泥稳定土类基层施工工艺标准(路拌法与厂拌法)

水泥稳定土类基层施工工艺标准

水泥稳定土类基层施工工艺标准 一、水泥稳定土的适用范围 水泥稳定土可用于新建和改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城镇道路水泥稳定土铺筑的基层和底基层,但水泥土不得用做二级和二级以上公路高级路面的基层。 水泥稳定土包括:水泥土、水泥沙、水泥石屑、水泥碎石、水泥砂砾等。 二、基本规定 《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 1—2008)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 三、施工准备 (一)技术准备及要求 1.设计施工图、设计说明及其他文件已经会审。 2.施工方案审核、批准已完成。 3.施工技术书面交底已签认完成。 4.基层用料检验试验合格。 5.恢复中线,直线段每20m设一中桩,平曲线段每10~15m测设一中桩,同时测放摊铺面宽度,并在摊铺面每侧200~500mm处安放测墩同时测设高程。摊铺应采用双基准线控制,基准线可采用钢丝绳或铝合金导梁,高程控制桩间直线段宜为20m,曲线段宜为10m。当采用钢丝绳作为基准线时,应注意张紧度,200m长钢丝绳张紧力不

应小于1000N。 (二)材料准备及要求 1.材料 (1)土:对土的一般要求是易于破碎,满足一定的级配,便于碾压成形。高速公路工程上用于水泥稳定层的土,通常按照土中组成颗粒(包括碎石、砾石和砂颗料,不包括土块或土团)的粒径大小和组成,将土分为下列三种: 细粒土:颗粒的最大粒径小于9.5mm,且其中小于2.36mm的颗粒含量不小于90%(如塑性指数不同的各种粘性土、粉性土、砂性土、砂和石屑等)。 中粒土:颗粒的最大粒径小于26.5mm,且其中小于19mm的颗粒含量不少于90%(如砂砾石、碎石土、级配砂砾、级配碎石等)。 粗粒土:颗粒的最大粒径小于37.5mm,且其中小于31.5mm 的颗粒含量不小于90%(如砂砾石、碎石土、级配砂砾、级配碎石等)。 (2)对于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水泥稳定土所用的粗粒土和中粒土应满足如下要求: 中粒土:颗粒的最大粒径小于26.5mm,且其中小于19mm的颗粒含量不少于90%(如砂砾石、碎石土、级配砂砾、级配碎石等)。 粗粒土:颗粒的最大粒径小于37.5mm,且其中小于31.5mm 的颗粒含量不小于90%(如砂砾石、碎石土、级配砂砾、级配碎石等)。

水泥稳定土类基层汇总

水泥稳定土类基层 1、引用文件 《城镇道路工程施工及质量验收规范》CJJ 1-2008 《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 169-2012 2、施工准备 2.1作业条件 下承层已通过各项指标验收,其表面平整、坚实,压实度、平整度、纵断高程、中线偏差、宽度、横坡度、边坡等各项指标必须符合有关规定。 当下承层为新施工的水稳或石灰土层时,应确保其养护期在7d以上。路肩填土、中央分隔带填土已完成。 施工前对下承层进行清扫,并适当洒水湿润。 相关地下管道的预埋及回填已完成并经验收合格。 根据设计文件的要求,确定配合比,确定最佳含水量、最大干容量。 施工前进行100~200m试验段施工,确定机械设备组合效果、压实虚铺系数和施工方法。 2.2材料及机具 2.2.1材料 1)水泥应符合下列要求: (1)应选用初凝时间大于3h,终凝时间不小于6h的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硅酸盐水泥。水泥应有出厂合格证与生产日期,复验合格方可使用。 (2)水泥贮存期超过3个月或受潮,应进行性能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2)土应符合下列要求: (1)土的不均匀系数不得小于5,宜大于10。 (2)土中小于0.6mm颗粒的含量应小于30%。 (3)宜选用粗粒土、中粒土。

(4)稳定土的颗粒范围和技术指标宜符合下表规定。 表10.2.1水泥稳定土类的颗粒范围及技术指标 项目 通过质量百分率(%) 底基层基层 次干路城市快速 路、主干路 次干路城市快速 路、主干路 筛孔尺寸(mm) 53 100 ———37.5 —100 100 90 —31.5 —90~100 90~100 —100 26.5 ———66~100 90~100 19 —67~90 67~90 54~100 72~89 9.5 ——45~68 39~100 47~67 4.75 50~100 50~100 29~50 28~84 29~49 2.36 ——18~38 20~70 17~35 1.18 ———14~57 —0.60 17~100 17~100 8~22 8~47 8~22 0.075 0~50 0~30②0~7 0~30 0~7①0.002 0~30 ——— 液限(%)———﹤28 塑性指数———﹤9 注:A.集料中0.5mm以下细粒土有塑性指数时,小于0.075mm颗粒含量不得超过5%;细粒土无塑性指数时,小于0.075mm的颗粒含量不得超过7%; B.当用中粒土、粗粒土作城市快速路、主干路底基层时,颗粒组成范围宜采用作次干路基层的组成。 C.砂砾、级配碎石、未筛分碎石、碎石土、砾石和煤矸石、钢渣等粒料做原材料应符合下列要求: a当做基层时,粒料最大粒径不宜超过37.5mm。 b当做底基层粒料最大粒径:城市快速路、主干路不得超过37.5mm;次干路及以下道路不得超过53mm。

水泥稳定土类基层施工工艺标准(路拌法与厂拌法)

水泥稳定土类基层施

工 工 艺 标 准 水泥稳定土类基层施工工艺标准 一、水泥稳定土的适用范围 水泥稳定土可用于新建和改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城镇道路水泥稳定土铺筑的基层和底基层,但水泥土不得用做二级和二级以上公路高级路面的基层。 水泥稳定土包括:水泥土、水泥沙、水泥石屑、水泥碎石、水泥砂砾等。

二、基本规定 《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 1—2008)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 三、施工准备 (一)技术准备及要求 1.设计施工图、设计说明及其他文件已经会审。 2.施工方案审核、批准已完成。 3.施工技术书面交底已签认完成。 4.基层用料检验试验合格。 5.恢复中线,直线段每20m设一中桩,平曲线段每10~15m测设一中桩,同时测放摊铺面宽度,并在摊铺面每侧200~500mm处安放测墩同时测设高程。摊铺应采用双基准线控制,基准线可采用钢丝绳或铝合金导梁,高程控制桩间直线段宜为20m,曲线段宜为10m。当采用钢丝绳作为基准线时,应注意张紧度,200m长钢丝绳张紧力不应小于1000N。 (二)材料准备及要求 1.材料 (1)土:对土的一般要求是易于破碎,满足一定的级配,便于碾压成形。高速公路工程上用于水泥稳定层的土,通常按照土中组成颗粒(包括碎石、砾石和砂颗料,不包括土块或土团)的粒径大小和组成,将土分为下列三种:

细粒土:颗粒的最大粒径小于9.5mm,且其中小于2.36mm的颗粒含量不小于90%(如塑性指数不同的各种粘性土、粉性土、砂性土、砂和石屑等)。 中粒土:颗粒的最大粒径小于26.5mm,且其中小于19mm的颗粒含量不少于90%(如砂砾石、碎石土、级配砂砾、级配碎石等)。 粗粒土:颗粒的最大粒径小于37.5mm,且其中小于31.5mm 的颗粒含量不小于90%(如砂砾石、碎石土、级配砂砾、级配碎石等)。 (2)对于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水泥稳定土所用的粗粒土和中粒土应满足如下要求: 中粒土:颗粒的最大粒径小于26.5mm,且其中小于19mm的颗粒含量不少于90%(如砂砾石、碎石土、级配砂砾、级配碎石等)。 粗粒土:颗粒的最大粒径小于37.5mm,且其中小于31.5mm 的颗粒含量不小于90%(如砂砾石、碎石土、级配砂砾、级配碎石等)。 (3)水泥稳定土用作底基层时,组成颗粒的最大粒径不应超过37.5mm。土的均匀系数应大于5。细粒土的液限不超过40%,塑性指数不应超过17。对于中粒土和粗粒土,如土中小于0.6mm的颗粒含量在3%以下,塑性指数可稍大。实际工作中,宜选用均匀系数大于10、塑性指教小于12的土。对于中粒土和粗粒土,其小于0.075mm 的颗粒含量和塑性指数可不受限制。 (4)水泥稳定土用作基层时,单个颗粒的最大粒径不应超过31.5mm。土的颗粒组成符合表3.2.1.4的规定。

水泥稳定土层的施工方案

水泥稳定土层施工方案 施工方法及工艺措施 (1)施工方法 ①下承层准备 a.水泥稳定土基层的下承层表面平整、坚实,具有规定的路拱,没有松散的材料和软弱地点。下承层的平整度和压实度符合有关技术规范的要求。 b.对于底基层进行压实度检查,对于柔性底基层还进行弯沉值测定。一般情况下,每50延米为一断面,每个断面至少测两个点(内外双轮间隙各一个点)。凡不符合设计要求的路段,根据具体情况,分别采用补充碾压、换填好的材料,挖开晾晒等措施,使之达到有关规范的规定标准。 c.底基层或老路面上的低洼和坑洞,仔细填补及压实,搓板或辙槽,刮除;松散处,耙松洒水并重新碾压,达到平整密实。 d.新完成的底基层,按相关规范的规定进行验收。凡验收不合格,采取措施使其达到标准后方可铺筑水泥稳定土基层。 e.在槽式断面的路段,两侧路肩上每隔一定距离(如5~10m)交错开挖泄水沟(或做盲沟)。 f.在集料摊铺前下承层表面洒水湿润。 ②施工放样 在底基层恢复中线。直线段每15~20m设一桩,平曲线段每10~15m设一桩,并在两侧

路肩边缘外设指示桩。然后进行水平测量,在两侧指示桩上用明显标记标出水泥稳定土层边缘的设计高。施工过程中,标桩如有丢失或移动,及时补桩抄平。 ③备料 a.料场选择 将沿线所有料场的土料,用肉眼鉴别,初步选定一些备用料场。从每个料场取有代表性的土料,送试验室进行原土料及混合料的物理力学性质试验。根据试验结果,选定准备开采使用的料场(同时确定水泥剂量)。 b.料场采集 如料层上有覆盖土、树木、草皮等杂物,则首先使用推土机将其清除干净。在采集集料的过程中,在预定采料深度范围内自上而下不分层开采。避免不合格的土料推入选料堆中。采集如发现土料有明显变化,则及时将有代表性的样品送试验室进行规定的各项试验。 c.计算材料用量 根据各路段水泥稳定土底基层的宽度、厚度及预定的干密度,计算各路段需要的干燥集料数量。 根据料场集料的含水量和所有运料车辆的吨位,计算每车料的堆放距离。 根据水泥稳定土基层的厚度和预定的干密度及水泥剂量,计算每一平方米(m2)水泥稳定土需用的水泥用量,并并计算每袋(通常重50kg)水泥的摊铺面积。 d.集料的运输和堆放 集料用装载机或挖掘机装车,自卸汽车运输。装车时,注意每车的装载数量基本相等。根据各路段需要的集料数量按计算距离卸料。在料场供应的路段范围内,由远到近将集料堆放在路的一侧。严格掌握卸料的距离,避免集料不够或过多。同时避免集料长时间堆放,造成水分大量蒸发,或遭雨而使含水量过大,甚至造成弹簧现象。如选料中超尺寸的石料颗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