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银花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金银花的活性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金银花的活性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摘要:金银花为忍冬科植物忍冬的干燥花蕾或带初开的花,自古被誉为清热解毒良药。
金银花中含有丰富的挥发油、黄酮类、有机酸等成分,具有抗菌、抗病毒、消炎、免疫增强及抗氧化等作用。
论文对金银花的活性成分及其药理作用进行综述,以期为金银花在兽医临床的进一步应用奠定基础。
关键词:金银花;活性成分;药理作用Research Progress of Active Ingredients and PharmacologicalAction of Lonicera japonicaAbstract:Lonicera japonica, the dry flower bud or with open flower of honeysuckle in caprifoliaceae, has been touted as a cure-all for heat-clearing and detoxifying effect. Lonicera japonica contains abundant components such as volatile oil, flavone and organic acid playing the role of antibiosis, antiviral, antiphlogosis, immunopotentiation and antioxidation. The research about the active ingredients and pharmacological action of Lonicera japonica are reviewed, which may help deep application for veterinary usage in clinic.Key words:Lonicera japonica; Active ingredients; Pharmacological action金银花为中兽医常用药物,应用历史悠久,《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2000年版中金银花为忍冬科植物忍冬Lonicera japonica Thunb.、红腺忍冬Lonicera hypoglauca Miq.、山银花Lonicera confusa DC.、或毛花柱忍冬Lonicera dasystyla Rehd.的干燥花蕾或带初开的花;2005及2010年版兽药典对金银花的来源进行了修订,将忍冬科植物忍冬作为金银花药材的唯一来源,其余品种包括新增的灰毡毛忍冬均并入山银花项下。
金银花抗感染作用研究进展

金银花抗感染作用研究进展金银花,又名忍冬花、金银花草等,是一种广泛分布于中国和东南亚地区的传统中草药材。
在中医药中,金银花被广泛应用于治疗感冒、流感、疟疾、流行性腮腺炎等疾病。
金银花还被发现具有抗病毒、抗菌、抗氧化等多种药理活性,因而备受关注。
近年来,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科学家们对金银花抗感染作用的研究也取得了一系列新的进展。
一、金银花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金银花的主要化学成分包括草木醛、酚类化合物、黄酮类、有机酸类等。
黄酮类物质是金银花最重要的活性成分之一,具有抗病毒、抗氧化、抗菌等作用。
研究表明,金银花中的黄酮类物质主要包括金银花苷、伞形花素、迷迭香酸等,这些物质对病毒和细菌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金银花中还含有一些有机酸,如苹果酸、柠檬酸、琥珀酸等,这些物质对细菌和病毒也具有一定的抑制活性。
金银花还含有一些挥发油成分,具有较强的杀菌作用。
金银花具有广泛的抗菌、抗病毒作用,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感染性疾病。
二、金银花的抗病毒作用金银花在抗病毒方面的作用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金银花中含有的黄酮类物质能够抑制病毒的复制和传播,如金银花苷能够抑制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等病毒的复制。
二是金银花中的挥发油成分具有直接杀灭病毒的作用,能够有效清除病毒颗粒。
三是金银花中的黄酮类物质能够调节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增强机体对病毒的抵抗能力。
金银花中的黄酮类等多种物质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能够清除自由基、减少氧化应激,保护细胞免受损害。
研究表明,金银花提取物能够显著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减少氧化损伤,延缓衰老过程。
近年来,一些研究还发现,金银花的抗氧化作用在抗感染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抗氧化能力的提高可以增强机体免疫功能,降低细菌和病毒对机体的损害。
金银花不仅可以直接抑制病毒和细菌的生长,还可以通过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增强对感染的抵抗力。
金银花质量控制、化学成分及药理学研究进展

金银花质量控制、化学成分及药理学研究进展摘要:对金银花的质量控制、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进行了综述。
深入研究金银花的化学成分及各类成分的药理活性、构效关系,对进一步的临床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此外,金银花药理作用多样,化学成分复杂,质量控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黄酮类化合物;有机酸类;三萜皂类;药理研究金银花即忍冬花,为中医常用药,具有清热解毒、凉风散热的功能。
其名始见于《本草纲目》忍冬条下。
忍冬始载于《名医别录》,列为上品,主治寒热身肿。
陶弘景曰:“处处有之,藤生凌冬不凋,故名忍冬。
”李时珍谓:“忍冬在处有之,附树延蔓,黄微紫色,对节生叶。
叶似薛荔而青,有毛。
三四月开花,长寸许,一蒂两花二瓣,一大一小,如半边状,长蕊。
花初开者,蕊瓣俱色白,经二三日,则色变黄,新旧项参,黄白相映,故呼金银花。
”又谓:“茎叶及花,功用皆同。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金银花的药用部位发生了很大变化。
宋代以前独用茎叶,明代则茎、叶、花同等入药,此后强调以花为主,其茎叶成为同一植物的另外一种药物,即忍冬藤。
忍冬藤具清热解毒、通经活络的作用。
金银花植物来源复杂,在中国分布广泛。
药典规定金银花为忍冬科植物忍冬L.japonica Thumb.、红腺忍冬L.hypoglauca Miq.、山银花L.confusa DC.或毛花柱忍冬L.dasystyla Rehd.的干燥花蕾或初开的花。
经近代药理实验和临床应用证明,金银花对于多种病菌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和较好的治疗效果。
对金银花化学成分的研究,有利于对其药理作用的深入认识和新的药效功能的开发。
1 质量控制研究金银花的抗菌有效成分以绿原酸和异绿原酸为主,药典规定绿原酸的含量不得少于1.5 %。
但金银花药材中绿原酸含量极不稳定,易受多种内外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化。
据郑欣荣[1]报道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
(1)生物、生态因素的影响:A植物体内各器官在其不同发育阶段,体内化学成分含量也会发生变化。
金银花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研究评析

金银花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研究评析
金银花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其主要产地是南方地区。
根据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金银花中含有许多重要的化学成分,包括挥发油、黄酮类化合物、苦草酸、酚酸等,具有多种药理作用。
首先,金银花具有抗菌和消炎作用。
在金银花中含有丰富的黄酮类化合物,这些化合物能够通过抑制细胞内酶的活性来抑制许多细菌和病毒的生长繁殖,因此可以作为抗感染药物使用。
此外,金银花还可以通过影响炎症相关反应,从而减轻炎症反应,具有一定的消炎作用。
其次,金银花还具有清热解毒作用。
金银花中含有一定的苦草酸,这是一种天然的多酚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作用。
苦草酸还可以促进肝脏细胞的新陈代谢,从而加速有害物质的代谢减排。
此外,金银花还可以促进体内产生一些抗氧化酶,从而进一步增强机体的抗氧化能力。
第三,金银花还可以保护心血管系统。
在金银花中含有一定量的黄酮类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可以抑制血小板聚集,从而防止血栓的形成,减少血液黏滞度,降低血压和血脂水平,从而有效保护心血管系统健康。
最后,金银花还可以改善免疫功能。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金银花中的黄酮类化合物能够促进机体免疫系统的发挥作用,增强免疫力,提高机体的疾病抵抗力。
同时,金银花中还含有一些多醣类化合物,可以刺激免疫系统的细胞产生,进一步增强机体免疫。
药学专业毕业论文中药金银花

药学专业毕业论文中药金银花药学专业毕业论文——药用植物金银花1. 引言药学是研究药物的性质、制剂和药理等方面的学科,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积淀。
药学专业的学生在毕业论文中可以选择不同的研究方向,其中之一就是药用植物。
本篇论文将重点介绍一种常用的中药材——金银花及其药理作用、制剂开发等方面的研究。
2. 金银花的基本介绍金银花,学名忍冬,属忍冬科忍冬属,是一种常见的藤本植物。
它的花朵小巧玲珑,呈白色或淡黄色,散发出独特的香气。
金银花分布广泛,常生长在温带和亚热带地区。
在中国,金银花被广泛用于中药制剂中,有出药食两用的作用。
3. 金银花的药理作用研究表明,金银花具有很多药理活性,主要表现在抗炎、抗菌、解毒、散痰等方面。
金银花中含有丰富的黄酮类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具有明显的抗氧化作用,可以清除体内的自由基,预防因自由基引起的疾病。
此外,金银花还含有挥发油,具有抗菌和抗病毒作用,特别是对流感病毒和呼吸道病毒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4. 金银花的制剂开发由于金银花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因此在药学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目前,金银花的制剂开发主要包括药材提取、制剂配方设计和制剂工艺改进三个方面。
药材提取是将金银花中的有效成分提取出来,常用的提取方法包括水煎提取、超声波提取、乙醇提取等。
制剂配方设计是将提取得到的药材有效成分与其他药用辅料配制成合理的剂型,常见的制剂形式有口服制剂、外用制剂等。
制剂工艺改进是提高金银花制剂的质量和效果的关键环节,可以通过改进提取工艺、改变剂型配方等方式来实现。
5. 金银花的临床应用金银花作为一种具有广泛药理活性的药材,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目前,金银花制剂的临床应用主要包括治疗感冒、呼吸道感染、疮疡、湿疹等领域。
例如,金银花口服制剂可以促进患者体内免疫力的提高,加速感冒的康复;金银花外用制剂则可以缓解皮肤湿疹、疮疡等病症。
6. 金银花的药物安全性评价在药物开发的过程中,对药物的安全性评价是非常重要的。
金银花临床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金银花临床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金银花是临床上较为常用的中药,绿原酸是其主要有效成分,随着医学技术不断发展,更多的成分被提取出来,其主要功效包括清热解毒、疏散风热等,且具有抗病毒、抗菌、抗炎、抗氧化、保肝利胆、抗血小板聚集、抗肿瘤、增强免疫等药理学活性,临床应用广泛,且受到广大患者及医生的认可。
本文主要针对金银花的化学成分及临床药理作用进行研究。
Abstract:Lonicera japonica is a commonly use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and chlorogenic acid is its main active ingredient.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medical technology,more components are extracted. Its main functions include heat-clearing and detoxification,evacuation of wind and heat,and it has antiviral,antibacterial,anti-inflammatory,antioxidant,liver-protecting,anti-platelet aggregation,anti-tumor,immunity-enhancement and other pharmacological activities. Lonicera japonica is widely applied in the clinic and recognized by the patients and doctors.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and clinical pharmacological action of lonicera japonica.Key words:Lonicera japonica;Chemical constituents;Pharmacological action金銀花的药用历史悠久,在3000年前已被用于疾病的防治,因其初开花时呈现白色,而后转变为黄色,故被称为金银花。
金银花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

金银花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金银花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价值。
本文将探讨金银花的药理作用及其在临床上的应用,旨在引起人们对金银花药用价值的。
金银花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包括抗病毒、抗菌、抗炎、抗氧化、抗肿瘤等。
其抗病毒作用主要针对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疱疹病毒等,通过抑制病毒复制和扩散,减轻病毒感染引起的炎症反应。
抗菌方面,金银花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等常见细菌具有抑制作用,其机制主要是通过破坏细菌细胞壁,抑制细菌生长和繁殖。
金银花还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肿瘤等作用,具有多重药理作用。
金银花在临床上广泛用于治疗感冒、咳嗽、口腔溃疡等疾病。
对于感冒和咳嗽,金银花具有疏风解表、宣肺止咳的作用,能够改善症状,缓解病情。
对于口腔溃疡,金银花具有清热解毒、生肌敛疮的作用,可促进溃疡面愈合,缓解疼痛。
金银花还可辅助治疗免疫系统疾病,如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通过调节免疫功能,减轻疾病症状。
虽然金银花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价值,但也可能引起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主要包括过敏反应、胃肠道反应、肝肾损伤等。
过敏反应表现为皮疹、瘙痒、荨麻疹等,严重者可引起过敏性休克。
胃肠道反应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等,长期使用可能引起贫血、消瘦、消化不良、食欲减退等症状。
肝肾损伤主要表现为血清转氨酶和尿素氮升高,严重者可引起肝肾功能不全。
因此,在使用金银花时,应严格掌握适应症和用药剂量,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金银花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价值,成为一种常见的中药材。
通过抗病毒、抗菌、抗炎、抗氧化、抗肿瘤等多种药理作用,金银花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治疗感冒、咳嗽、口腔溃疡等疾病,并可辅助治疗免疫系统疾病。
然而,也需要注意金银花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如过敏反应、胃肠道反应和肝肾损伤等。
在使用金银花时,应严格掌握适应症和用药剂量,以确保用药安全和有效性。
金银花,又名忍冬,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和药用价值。
金银花的药理作用研究

• 3308•光明中医2020 年10 月第35 卷第20 期CJGMCM October 2020. Vol 35. 20类健康水平的不断提高,对药物的要求不单纯是疗效强,毒副作用小,更要具备良好的药代动力学性质。
现 在代谢性药物种类繁多,而且药物联用也越来越普遍,对大黄苷元药代动力学的分析方法、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的了解与认识,将有助于深人研究大黄苷元的代谢机制及途径,指导从单体成分分析到多组分活性成分分析的研究应用,为大黄苷元体内及体外药代动力学研究奠定基础,指导临床用药合理化,充分发挥药物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并为大黄苷元药代动力学研究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1]王青秀.大黄及其主要成份的毒性毒理研究[D].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7.[2 ] LI SY, OU-YANG S. Emodin blocks voltage dependent potassiumchannels in rat proximal colon smooth muscle cells[ J] . Yao Xue XueBao,2005,40(9) :804-809.[3]朱成琳,张丹参,宋金艳,等.三种大黄酚制剂在小鼠体内的组织分布研究[J j v中国药学杂志,2012,47(11) : 898-902.[4]张海,王平,张艳,等•平衡透析法测定大黄游离蒽醌大鼠血浆蛋白结合率的研究[J].中药药理与临床,2012,28(2): 34-36.[5 ]王佩琪,承伟,郭兴杰,等.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大黄中游离蒽醌的含量[J].时珍国医国药,2007,18(8) :1939-1940.[6]乐芳华,裴静波,任国飞.LC_ESI_MS同时测定大鼠血浆中盐酸小檗碱、大黄素、大黄酚和大黄素甲醚的含量[J].中国药师,2010,13(5) :635-637.[7 ] YU Q, XIANG J,T ang W F,et al. Simultaneous determination of the10 major components of Da-Cheng-Qi decoction in dog plasma byliquid chromatography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 J ]. Journal ofChromatography B,2009 ,877 (22):2025-2031.[8 ]刘敬霞,李建生,梁生旺,等.大黄苷及大黄苷元对大鼠脑缺血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J].中国中医急症,2005, 14 (2 ) : 158-159,196.[9 ]李建生,刘敬霞,方建,等.大黄苷元抗大鼠脑缺血损伤及对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05,12(5):275-278.[10]李新,温寅飞,满媛,等.芦荟大黄素对白细胞介素-2引起大鼠T细胞增殖和细胞内Ca2+浓度变化的影响[J].中草药,2010,41(12) :2027-2030.[11]秦琴保,李文娟,黄如训•芦荟大黄素对易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大脑中动脉重塑的影响[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07,6(6) :609-612.[12]张丽雁,宿文辉,熊瑛,等.大黄素甲醚对大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J]•中国基层医药,2007,14(12) :20丨4-2015.(本文校对:海川收稿日期:2020 -02 -27)金银花的药理作用研究马丽摘要:金银花为我国传统中药,其临床用药史久远,药物性寒味甘,归胃经、肺经、大肠经,药物主治风热表证、外感热证、热毒泻痢、疮疡肿痛等临床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为临床多种典型方剂基础处方药组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辽宁中医杂志 2013 年第 40 ,张超3 ,阿里穆斯1,2
( 1. 中央民族大学 中国少数民族传统医学国家民委—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1; 2. 中央民族大学 中国少数民族传统医学研究院,北京 100081; 3. 山东中医药大学 药学院,山东 济南 250355)
花水提物及各浓度醇提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痢疾杆 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这 4 种常见致病菌均 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或杀灭效果。另有金银花对双歧杆 菌、乳酸杆菌于高浓度时抑制而于低浓度则促进其繁 殖[5],1∶ 8 浓度的金银花水提液可以有效的治疗人工 感染的鸡大肠杆菌病[6]等报道。
张甜甜[7]采用微 量 量 热 法,测 定 金 银 花 各 部 位 抗 菌作用强弱顺序为: 总异绿原酸 > 总绿原酸 > 总黄酮 > 总环烯醚萜,该结果为金银花进一步的研究和开发 提供了依据。至于抗菌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金银花中的 活性成分对细菌细胞内的核酸产生一定的作用,使得 DNA 复制和 RNA 合成无法完成,导致蛋白质的合成 和表达发生变化,进而起到抑菌作用[8]。 1. 2 抗病毒作用 研究表明,金银花对常见呼吸道病 毒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绿原酸和咖啡酰奎宁酸类成分 是抗呼吸道病毒作用的主要活性物质[9]。当绿原酸浓 度分别 为 0. 05 mg · mL - 1 、0. 1 mg · mL - 1 、0. 4 mg · mL - 1 、0. 8 mg·mL - 1 时,可分别体外抑制合胞病毒、柯 萨奇 B3 型、柯 萨 奇 B5 型、腺 病 毒 7 型 和 腺 病 毒 3 型[10]。病毒敏感性实验表明: 金银花醇提取液、水提 取液、水超声提取液均能显著增强体外细胞抗腺病毒 感染的能力,其 中 醇 提 取 物 抗 病 毒 感 染 能 力 最 强[11]。 近来研究发现,金银花提取物还可明显延长甲型流感 病毒感染小鼠的存活天数,显著降低甲型流感病毒感 染小鼠死亡数,对甲型流感病毒感染小鼠具有明显的 保护作用。同时明显降低甲型流感病毒感染小鼠的肺 指数值,具有减轻甲型流感病毒感染小鼠肺部病变的 作用[12]。此外,金银花提取物对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 炎也有显著的疗效[13]。
20 世纪 70 年代初,随着咖啡酸衍生物抗菌活性 的发现,金银花开始受到中日两国化学家和药理学家 的重视。近年来,中外学者对金银花及同属植物化学 成分和生物活性研究较多,其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金 银花具有广谱抗菌、抗病毒、解热、抗炎、保肝利胆、降 血脂降糖、止血等药理作用。 1. 1 抗菌作用 迄今许多报道表明金银花在体外对 多种致病性细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少数报告表 明在体内也有一定疗效。如王青等[3]在探讨金银花提 取物抗菌作用的研究中发现,金银花提取物对临床分 离的肺炎双球菌、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 肠杆菌、乙型链球菌、科代葡萄球菌、洋葱假单孢杆菌 和标准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均具有较强的 抑制作用,MIC 在 37. 5 ~ 100. 0 mg 之间,同时体内抗 菌实验结果提示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肺炎双球菌感 染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李平等[4]的实验也表明金银
关键词: 金银花; 药理作用; 临床应用 中图分类号: R282. 0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0 - 1719( 2013) 02 - 0378 - 03
金 银 花 为 忍 冬 科 植 物 忍 冬 ( Lonicera japonica Thunb. ) 的干燥花蕾或带初开的花[1]。据最新考证,有 关金银花的记 载 最 早 见 于 晋《肘 后 备 急 方》中,名 为 “忍冬”。而 金 银 花 一 名,首 见 于 宋 代《苏 沈 内 翰 良 方》[2]。其性甘、寒,归肺、心、胃经,具有清热解毒、疏 散风热的功能,历代中医常用于治疗痈肿疔疮、喉痹、 丹毒、血痢、风热感冒、温病发热等症。主要有效成分 为有机酸类、挥发油、黄酮类、三萜皂苷类以及 β - 谷 甾醇等。现就近年来其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的最新研 究进展作一综述。 1 金银花的药理研究
另据 报 道,金 银 花 中 含 有 的 二 咖 啡 酰 奎 宁 酸 ( DCQ) 对乙型肝炎病毒抗原表达、病毒 DNA 复制及 DNA 聚合酶活性有较强的抑制作用。采用鸭肝病毒 感染鸭的试 验 模 型 研 究,效 果 明 显 优 于 阿 昔 洛 韦[14]。 美国加州大学就 DCQ 对 AIDS 病毒 HIV - 1 的作用进 行了较全面的研究,DCQ 对 HIV - 1 整合酶较强的选 择性抑制作用,DCQ 极有可能成为开发抗 HIV 药物重 要的先导化合物[15]。
辽宁中医杂志 2013 年第 40 卷第 2 期
摘 要: 目的: 对金银花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为其进一步开发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查阅近 年来国内外的文献资料并加以分析。结果: 金银花具有广谱抗菌、抗病毒、解热、抗炎、保肝利胆、降血脂降糖、止血等药 理作用,在临床上对多种疾病均有较好的治疗作用。结论: 金银花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值得深入研究,临床推广应用。
收稿日期: 2012 - 07 - 19 基金项 目: 国 家 自 然 科 学 基 金 ( 30800125 ) ; 北 京 市 科 技 新 星 计 划
( 2009A72) ; 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启动基金”( 2008101 ) ; 人力资 源 与 社 会 保 障 部“优 秀 留 学 人 员 择 优 资 助 项 目 ” ( 2009416) ; 教育部“长江学者与创新团队计划”( IRT0871) 作者简介: 庄丽( 1987 - ) ,女,山东日照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 民族 药用植物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通讯作者: 阿里穆斯( 1974 - ) ,男( 蒙古族) ,内蒙古兴安盟人,副教授, 研究方向: 少数民族药用植物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