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论文)-浅谈李贺诗歌中的色彩
浅谈色彩艺术在李贺诗歌中的体现

浅谈色彩艺术在李贺诗歌中的体现作者:刘宁孙旭来源:《语文建设·下半月》2012年第01期摘要:在诗歌文学创作中使用色彩艺术,可以真实地展现作者的内心活动,景物描写和人物形象的塑造,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能够增强诗歌的艺术力。
本文将以李贺的诗歌为载体,对诗歌中的色彩艺术进行探讨,从而理解李贺诗歌创作的艺术和色彩使用艺术。
关键词:色彩艺术李贺诗歌审美价值李贺,字长吉,是唐代皇室的后裔,少有才华,更是以乐府诗词奠定了其少年俊才的美称,受到了文学家韩愈等人的器重,然而天才往往会受到他人的嫉妒,因为名讳的原因被一些小人排挤,所以一生仕途很不顺利,郁郁不得志而死,年仅二十七岁。
李贺在有限的岁月里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优秀诗歌,并且以一种幽艳奇冷之感,让读者别有一番滋味,这些都与他坎坷的人生经历有着密切的关系。
李贺的许多诗歌作品当中都具有极强的色彩元素,沈亚之在其所著的《送李胶秀才序》当中就说道:“李贺之诗,多怨郁凄艳之巧。
”我国著名的学者钱钟书也称赞李贺的诗歌“长吉穿幽入仄,惨淡经营,都在修辞设色,……幻情奇彩,前无古人。
”这些都能够说明,李贺的诗歌作品善于运用色彩,可以说李贺诗歌所表达出的色彩元素与其内心的情感也是密不可分的,李贺通过色彩来表达出自己内心的悲愤以及痛苦。
近些年来随着一些西方文艺思潮对我国文学研究的影响,很多学者从色彩与结构等方面入手,对李贺诗歌进行分析并且取得了开拓性的进展。
在李贺的诗歌创作过程当中,充分地运用到了色彩元素,这些色彩元素对于我们新时期的文学创作也有重要的影响。
所以我们应当深入研究李贺诗歌当中所蕴含的色彩元素,从而对李贺诗歌中的色彩艺术进行更深层次的了解。
一、李贺诗歌作品当中色彩的强烈对比在李贺的诗歌作品当中,运用频率较高的几种颜色分别为青、红、绿、白、黄、黑,而且通过对李贺的诗歌进行统计与分析可以看出,他比较喜欢使用对比强烈的色彩,在他的很多诗歌例如《雁门太守行》、《长平箭头歌》、《南山田中行》、《老夫采玉歌》等作品当中我们都能够明显看出李贺诗歌当中的色彩元素。
心物交契以色感人——浅析李贺《雁门太守行》中的色彩

2012-03百花园地元和二年,李贺年十八,“贺以歌诗谒韩吏部。
吏部时以国子博士分司,送客归,极困。
门人呈卷,解带,旋读之。
首篇《雁门太守行》,曰: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却授带,命邀之。
”韩愈识贺的故事从此传为佳话。
在讲解《雁门太守行》时,总被作者匠心独运的瑰丽色彩所折服。
但其色彩的魅力在众多的分析中却没有被详细地解释,寥寥几笔总觉不能尽意。
学生在听讲时,也只停留于找色彩的多样性,没有深层次地挖掘作者是如何巧妙地借助色彩词汇来唤起读者的美感体验与情感共鸣。
一、以色示物李贺写诗,绝少运用白描手法,总是借助想象给事物涂上各种各样新奇浓重的色彩,有效地显示了它们的多层次性。
题目拟梁简文帝同题乐府,言边城征战之苦。
“黑云”句写敌兵压境,着意渲染紧张气氛。
《汉书·天文志》:“日出时有黑云,状如焱风乱鬊”《晋书》中解:“凡坚城之上有黑云如屋,名曰军精。
”解黑云压城岂有向日之甲光之惑。
将士的铠甲状如鱼鳞在云日之下闪光,自晨兴作战,直至夜晚。
暮色四合,更深露重,长城的紫土与将士的热血相凝,暗示了将士死伤的惨重,紧扣上句浴血奋战的激烈战争场面。
全诗句句着色,黑色、金色、胭脂色和紫红色、秋色、玉白色等交相辉映,构成了色彩斑斓的画面,衬托出悲壮的情调。
诗人就像一个画家,把习惯使用单调色彩的战争场面用浓艳的词语表现,同时代的边塞诗人创作都没有李贺“奇不入诞,丽不入纤”。
色彩依靠视觉,所以它带来的阅读快感体验极容易传给这首诗的每一位读者。
二、以色感人在这些色彩中,最重要的是彼此之间秩序的排列,诗人并不是在单纯地摹写边塞风光、战争场面,而是通过这些奇诡的色彩之间的关系来表现所写物体之间的关系,进而突现他的情感起伏,暗示他的志向。
这些色彩服从于他的感情,并不一定完全依据客观实际。
诗中运用源于中国远古的“尚黑”观念,在自然界中,除黑夜外并不多见,开篇便以沉闷压抑为主旋律。
但所摹宏大场面一暗一明的对比,如画作的底色,使诗人的爱憎呼之欲出,并点出将士戍边的动力正是如阳的朝廷。
李贺诗歌色彩研究

李贺诗歌色彩研究一、本文概述李贺,唐代杰出的诗人,以其独特的诗歌风格和深沉的情感色彩在文学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他的诗歌充满了鲜明的色彩,这些色彩不仅丰富了诗歌的视觉形象,也传达了诗人深沉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本文旨在对李贺诗歌中的色彩进行深入的研究,探索其色彩运用的艺术特色与内在意义,以期揭示李贺诗歌的独特魅力与审美价值。
本文将首先回顾李贺的生平与诗歌创作背景,分析其诗歌中色彩的总体特征。
然后,通过细读李贺的诗歌作品,结合文学理论,对诗歌中的色彩进行详细的解读与分析。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探讨李贺诗歌色彩运用的艺术效果,包括如何增强诗歌的视觉效果、如何表达诗人的情感、如何塑造诗歌的意境等。
本文还将对李贺诗歌色彩研究的意义进行阐述,指出其对于理解李贺诗歌、深化诗歌鉴赏、推动诗歌创作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通过对李贺诗歌色彩的深入研究,我们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李贺的诗歌艺术,也能够从中汲取灵感,丰富我们的诗歌创作与鉴赏实践。
因此,本文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二、李贺诗歌色彩运用概述李贺,唐代著名诗人,以其独特的诗歌风格和丰富的想象力著称于世。
在他的诗歌中,色彩的运用尤为突出,不仅丰富了诗歌的视觉效果,更深化了诗歌的情感内涵。
李贺的诗歌中,色彩的运用往往与情感表达紧密相连。
他善于运用鲜明的色彩对比,如“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通过“黑云”与“金鳞”的对比,不仅展现了战争场面的紧张与激烈,更透露出诗人内心的焦虑与期待。
这种色彩对比的手法,在李贺的诗歌中屡见不鲜,使得诗歌在情感表达上更加生动与深刻。
同时,李贺还善于运用色彩的象征意义,以色传情,以色达意。
例如,“赤焰烧虏营,回风乱白雪”中,“赤焰”与“白雪”的对比,不仅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冲击,更通过色彩的象征意义,传达了诗人对战争胜利的渴望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这种色彩的象征性运用,使得李贺的诗歌在情感表达上更加含蓄与深刻。
李贺还注重色彩与意象的结合。
以冷艳之色,造瑰奇之境——论李贺诗歌的色彩表现艺术

以冷艳之色,造瑰奇之境——论李贺诗歌的色彩表现艺术
李贺是唐代诗歌中颇为独特和富有想象力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具有强烈的色彩表现艺术。
其诗歌中常常使用了独特的色彩组合,让读者感受到一种瑰奇、奇异的境界。
首先,李贺的诗歌善于运用冷艳之色。
诗中常常出现清幽的蓝色、纯净的白色、深沉的黑色等,这些冷色调的颜色给人以清新、深邃的感觉,形成了宁静、冷峻的意境。
如《夜泊牛渚怀古》中的“草色烟光残照里,无人点荷叶自芳”,清幽的绿色和深沉的红色相互映照,构成了一幅温馨、冷艳的画卷。
其次,李贺的诗歌也善于使用色彩的反差效果。
在这些作品中,诗人通过配合鲜艳、夺目的颜色,与深沉、黑暗的颜色,产生强烈的对比。
这种对比,不仅给人们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感,也营造出了极具张力和动感的氛围。
如《长安秋夜》中写道:“树色通明露初白,月明纱窗影裂篱。
枕上灯明绮罗堂,接宵
细雨梦中碑。
”这里的月光和白露色彩如此鲜明,与其它句中
所写的黑暗购房,更加强烈了对比效果。
最后,李贺的诗歌还常常使用色彩的神秘效果,运用一些神秘的颜色组合,让读者产生神秘、不可思议的感觉。
例如《梦李白·其二》中的“鸣琴方双颊,舞袖旋回影。
月出霜云合,飞鸟
入空精。
”这里用到的黑色和白色,以及月光和云朵等神秘的
元素,让整个句子充满了神秘、优美的韵味。
综上所述,李贺的诗歌的色彩表现艺术极为出色,他善于运用冷艳之色、对比效果和神秘效果等手法,通过色彩的变化和组
合,打造出了一幅幅瑰奇、奇异的诗歌境界,留下了极具历史意义和艺术价值的诗篇。
浅析李贺诗歌艺术

失落者的苦吟——浅析李贺诗歌艺术中唐诗歌,转向了现实主义的冷静思考,并在短期内呈现出唐代诗歌发展的第二次繁荣。
这一时期,诗坛名家辈出,流派众多,作品丰富。
然而青年诗人李贺,其诗歌形象怪诞,想象奇特,在唐诗乃至中国诗史中都独具特色。
李贺,史称“诗鬼”,其诗歌艺术独特,色彩瑰丽,充满了深沉的苦闷。
因此,可以说李贺的诗歌,无疑是时代折射中失落者无奈的苦吟。
首先,李贺虽出身官府之家,但家境并不富裕,由于父亲名讳之故,失去了考取进士的机会,因而在他的一生中充满着报效家国的理想与难以被重用的现实之间的矛盾。
于是,在自己的诗作中,流露出的便只有无尽的苦闷。
《雁门太守行》中“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挈玉龙为君死”,一方面是对战士精忠报国的嘉奖,也可以说是诗人自己理想的呈现;但另一方面,诗人仕途无望,报国无门,剩下的便只有“而快乐是他们的,我什么都没有”的无尽惆怅与苦闷、失望之感。
在《金铜仙人辞汉歌》中,诗人家假想无知的铜人在离开故国时尚有无限的悲伤,富有感情的人类更何胜愁苦,从中寄托了诗人辞奉礼部郎离开京城赴洛阳时的去国之情。
而以“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之句,将那种失落之痛、悲凉和无奈跃然纸上。
当然,以上所说,只是其诗作中的一点,然而却足以“窥一斑而见全豹”,得出李贺诗歌中的悲吟,与自己的身世、经历息息相关。
其次,李贺的诗歌,色彩瑰丽,有沉厚的唯美主义倾向,但在唯美掩饰之下的,仍是现实与理想冲突之中的无限悲凉。
李贺诗歌,一浓一淡,一明一暗的色彩对比,更增添了其意境中的愁绪。
他善于捕捉瞬息感受的直观形象,描摹主观精神中的幻境,而这些浓郁的色彩却恰好与其黯淡的人生形成了巨大反差,流露出诗人理想的丰满与现实的骨感。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这些明写了战争形势的险恶、悲壮,但无疑与自己所处的环境极为相似。
在封建的伦理中,王权的压制下的诗人亦即将崩溃,别人可以以死报国,而他连战死疆场也难以成全,这些自然成为其无限苦吟的暗露。
李贺诗歌色彩研究

李贺诗歌色彩研究李贺,唐代著名诗人之一,以其独特的诗歌风格和丰富的想象力被誉为“诗中的奇才”。
他的诗歌作品常常呈现出鲜明的色彩,用色彩来表现情感和意象,形成了独特的艺术效果。
本文将从李贺诗歌的色彩角度出发,探讨其诗歌的独特魅力。
一、色彩的象征意义在李贺的诗歌中,色彩的象征意义是非常重要的。
他常常运用不同的色彩来表现不同的情感和意象。
比如,在《梦天》这首诗中,他写道:“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
玉轮轧轧斡参差,露出兔葵燕麦色。
”这里的色彩既表现了天色的阴沉和冷寂,也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忧虑。
二、色彩的运用方式李贺诗歌中色彩的运用方式也是非常独特的。
他通常采用对比鲜明的色彩来表现诗歌的情感和意象,营造出独特的艺术效果。
比如,在《秦王饮酒》这首诗中,他写道:“龙头泻酒邀酒星,金槽琵琶夜丁丁。
洞庭雨脚来吹笙,酒酣喝月使倒行。
”这里诗人运用了明亮的金色和深邃的蓝色,表现出秦王的豪华和狂放不羁。
三、色彩与情感的关系李贺诗歌中的色彩与情感之间的关系也是非常密切的。
他常常通过色彩来表达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比如,在《将进酒》这首诗中,他写道:“琉璃钟,琥珀浓,小槽酒滴真珠红。
烹龙炮凤玉脂泣,罗屏绣幕围香风。
”这里的色彩既表现了酒的醇厚和华贵,也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激情和豪迈。
四、结论李贺诗歌中的色彩是表现其诗歌独特魅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他通过色彩的象征意义、运用方式和与情感之间的关系,营造出独特的艺术效果。
他的诗歌不仅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也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审美体验。
通过研究李贺诗歌中的色彩,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他的诗歌创作思想和艺术风格。
李贺诗歌的色彩表现艺术李贺,唐代著名诗人,以其独特的诗歌风格和深刻的意象描绘为世人所赞誉。
他的诗歌中充满了各种色彩的描述,这些色彩不仅给读者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同时也表现出了李贺内心的情感世界。
一、色彩的直接描绘在李贺的诗歌中,色彩的描绘具有直接性和鲜明性。
他常常使用明亮的色彩来表达欢快、热烈的情绪,比如在《梦天》中:“青云直上九霄去,赤壁矶头一片霞。
论李贺诗歌的色彩表现艺术

论李贺诗歌的色彩表现艺术_陶文鹏查看全部古代诗歌研究李贺是一个早熟的天才,酷好幻想,热情冲动,抱负远大,却不幸生活在一个国势衰落、政治腐朽、世态险恶的时代。
他虽是皇家宗室,但家境沦落,生计困窘,遭人谗毁,仕途蹭蹬,孱弱多病,怏怏早逝。
在短促的一生中,他呕心沥血,发愤作诗,借以摅写其积郁忧愤,一任思绪驰聘于虚无飘渺的神仙鬼魅世界之中。
他的诗歌所呈现的奇诡非凡的色彩之美,是唐代乃至数千年中国诗苑上的一株奇艳之花,古今诗论家都已慧眼共识。
唐代诗人张碧说:“尝读李长吉集,谓春拆红翠,霹开蛰户,其奇峭不可攻也。
”(《唐诗纪事》卷四十五引)杜牧《李长吉歌诗叙》云:“云烟绵联,不足为其态也”;“时花美女,不足为其色也。
”齐己《读李贺歌集》诗曰:“玄珠与虹玉,灿灿李贺抱。
”宋代李纲《读李长吉诗》亦曰:“长吉工乐府,字字皆雕锼。
”严羽《沧浪诗话》指出:“长吉之瑰诡,天地间自欠此体不得。
”陆游谓李贺诗:“如百家锦衲,五色眩耀,光夺眼目,使人不敢熟视。
”(赵宦光《弹雅》引)元代郝经《长歌哀李长吉》称赞李贺诗如“赤虬嘶入造化窟,千丈虹光绕明月。
”明人王思任谓李贺诗“时而花肉媚眉,时而冰车铁马,时而宝鼎云,时而碧磷划电,阿闪片时,不容方物”(《昌谷诗解序》)。
清代方扶南也形容李贺诗“如铁网珊瑚,初离碧海,映日澄鲜”(《李长吉诗集批注》)。
近人罗根泽评李贺曰:“‘冷如秋霜,艳如桃李’,‘冷艳’二字,确可为贺词评语。
”(《乐府文学史》)今人钱钟书说:“长吉穿幽入仄,惨淡经营,都在修辞设色”;“长吉词诡调激,色浓藻密”,“幻情奇彩,前无古人”。
(《谈艺录》)笔者认为,对于李贺诗歌敷彩设色的艺术表现特征及其独特成就,值得做深入细致的研究与总结。
打开《李长吉歌诗集》,那些闪耀着奇光异彩的诗句便纷然杂沓,扑眼而来。
在中国古代的诗人中,极少有像李贺这样,在诗歌中镶嵌如此繁多密集的色彩词藻的。
法国印象画派艺术大师莫奈曾经对青年画家们说:“写生的时候,要忘记你眼前是什么东西,你看到的只是色彩,只是色彩的关系。
毕业设计(论文)-浅谈李贺诗歌中的色彩

本科生毕业论文册学院文学学院专业汉语言文学班级07级2班学生指导教师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所提交的学位论文《浅谈李贺诗歌中的色彩》,是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原创性成果。
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标明。
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年月日河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任务书编号:2007013210论文(设计)题目:浅谈李贺诗歌中的色彩院系:文学学院专业:汉语言文学班级: 07级2班学生姓名:学号: 2007013210教师:职称:教授1、论文(设计)研究目标及主要任务本论文研究目标为李贺诗歌中的色彩,及其运用的色彩产生的效果。
需要搜集大量李贺的诗歌,特别是带有颜色词的诗歌。
并且分析其色彩词的作用,极其产生什么样的意境。
分析李贺的色彩词与其他诗人的色彩词运用有何不同。
探究李贺诗浓郁艳丽的深层原因,分析李贺的生命历程,及其人生经历,总结色彩在李贺人生中的重要位置。
2、论文(设计)的主要内容李贺在繁茂的唐朝诗史上留下浓重的一笔,他的诗歌诡谲绮丽,这与他运用色彩分不开。
翻开李贺的诗歌,各种色彩扑面而来,这些颜色在李贺笔下有了自己独特的意蕴。
由李贺的诗歌总是带着浓浓的悲愁,这与他短暂而痛苦的人生经历有关。
李贺就是这样一位善于用厚重、浓艳、诡异的色彩创造诗的意境,表现自己浓郁的伤感意绪和苦闷不平的诗人。
3、论文(设计)的基础条件及研究路线首先,已经搜集到李贺的大量诗歌集,尤其是其中具有明显色彩词的诗歌。
而对于李贺诗歌中色彩的研究方面的文献也很充足。
本文通过分析李贺诗歌中的色彩意象,来研究其产生的意境。
举例分析诗歌中的色彩诗,探求李贺背后的浓艳凄绝的人生。
4、主要参考文献专著:〔1〕钱钟书《谈艺录》,中华书局,1984年版。
〔2〕王琦《李贺诗歌集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科生毕业论文册学院文学学院专业汉语言文学班级07级2班学生指导教师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所提交的学位论文《浅谈李贺诗歌中的色彩》,是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原创性成果。
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标明。
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年月日河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任务书编号:2007013210论文(设计)题目:浅谈李贺诗歌中的色彩院系:文学学院专业:汉语言文学班级: 07级2班学生姓名:学号: 2007013210教师:职称:教授1、论文(设计)研究目标及主要任务本论文研究目标为李贺诗歌中的色彩,及其运用的色彩产生的效果。
需要搜集大量李贺的诗歌,特别是带有颜色词的诗歌。
并且分析其色彩词的作用,极其产生什么样的意境。
分析李贺的色彩词与其他诗人的色彩词运用有何不同。
探究李贺诗浓郁艳丽的深层原因,分析李贺的生命历程,及其人生经历,总结色彩在李贺人生中的重要位置。
2、论文(设计)的主要内容李贺在繁茂的唐朝诗史上留下浓重的一笔,他的诗歌诡谲绮丽,这与他运用色彩分不开。
翻开李贺的诗歌,各种色彩扑面而来,这些颜色在李贺笔下有了自己独特的意蕴。
由李贺的诗歌总是带着浓浓的悲愁,这与他短暂而痛苦的人生经历有关。
李贺就是这样一位善于用厚重、浓艳、诡异的色彩创造诗的意境,表现自己浓郁的伤感意绪和苦闷不平的诗人。
3、论文(设计)的基础条件及研究路线首先,已经搜集到李贺的大量诗歌集,尤其是其中具有明显色彩词的诗歌。
而对于李贺诗歌中色彩的研究方面的文献也很充足。
本文通过分析李贺诗歌中的色彩意象,来研究其产生的意境。
举例分析诗歌中的色彩诗,探求李贺背后的浓艳凄绝的人生。
4、主要参考文献专著:〔1〕钱钟书《谈艺录》,中华书局,1984年版。
〔2〕王琦《李贺诗歌集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
论文:〔1〕金国全《谈诗词的色彩美》,《大庆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第11期。
〔2〕李晓峰《试析李贺诗歌创作的艺术特色》,《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第3期。
指导教师:年月日教研室主任:年月日河北师范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书河北师范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文献综述本科生毕业论文题目:浅谈李贺诗歌中的色彩作者姓名王超指导教师所在学院文学院专业(系)汉语言文学班级(届) 07级2班完成日期 2011 年 5 月 10 日目录中文摘要、关键词………………………………………………………( 9 )引言………………………………………………………………………( 9 )一、五光十色的诗篇……………………………………………………( 10 )(一)色彩满篇………………………………………………………( 10 )(二)色彩意象…………………………………………………………( 11 )(三)色彩事物…………………………………………………………( 12 )二、独具一格的色彩意境………………………………………………( 12 )(一)凝重的慷慨………………………………………………………( 12 )(二)幽冷的孤寂………………………………………………………( 13 )(三)浓艳的悲愤………………………………………………………( 14 )三、五彩缤纷背后的悲愁………………………………………………( 15 )(一)华丽色彩背后的哀愁……………………………………………( 15 )(二)用色彩抒发悲惨命运……………………………………………( 16 )(三)奇诡险峭的色彩…………………………………………………( 17 )结语……………………………………………………………………( 18 )注释………………………………………………………………………( 18 )参考文献…………………………………………………………………( 18 )英文摘要、关键词………………………………………………………( 20 )浅谈李贺诗歌中的色彩文学院汉语言文学指导教师作者王超摘要:李贺在繁茂的唐朝诗史上留下浓重的一笔,他的诗歌想象独特,诡谲绮丽,凄迷浓艳,这与他运用色彩分不开。
翻开李贺的诗歌,各种色彩扑面而来,这些颜色在李贺笔下有了自己独特的意蕴。
由这些色彩组成的各种画面也展现出与众不同的意境:凝重、孤寂、悲愤。
即使满篇都是鲜艳的色彩,李贺的诗歌也总是带着浓浓的悲愁,这与他短暂而痛苦的人生经历有关。
李贺就是这样一位善于用厚重、浓艳、诡异的色彩创造诗的意境,表现自己浓郁的伤感意绪和苦闷不平的灵魂震颤的诗人。
关键词:李贺诗歌色彩意境愁绪引言李贺只是唐朝诗史上一个匆匆的过客,却以自己特殊的特色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
李贺,字长吉,他出生于盛唐转衰的年代,是没落的唐宗室后裔,父亲晋肃,曾当过县令。
仅因“晋肃”之“晋”与“进士”之“进”同音,“肃”与“士”音近,李贺便以有讳父名而被人议论攻击,而不能够再继续参加进士考试。
之后,只做了个从九品的奉侍郎,很快就以疾病作为托辞归家。
他的生命很短暂,年仅27岁,便卒于故里。
短暂的生命里,作诗为依托,《李长吉歌诗》存诗240首。
李贺的诗歌总是充满奇特的想象,富有怪异的意境,浓郁的感伤,他的诗冷艳,诡激。
独特的风格给当时的唐朝及后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杜牧在《李长吉歌诗叙》中这样说道:“云烟绵联,不足为其态也;水之迢迢,不足为其情也;春之盎盎,不足为其和也;秋之明洁,不足为其格也;风樯阵马,不足为其勇也,瓦棺篆鼎,不足为其古也;时花美女,不足为其色也;梗莽丘垅,不足为其恨怨悲秋也;鲸呿鳌掷,牛鬼蛇神,不足为其虚荒诞幻也。
”可见李贺诗之瑰诡奇崛,凄迷浓艳,与他对色彩的运用是分不开的。
李贺是唐代绚烂夺目的诗的王朝中的一朵奇葩。
一位日本研究者指出,李贺的诗歌每30个字中就有一个色彩字,约占其总数的3.3%。
可见李贺对色彩的喜爱程度。
色彩,是绘画艺术的一种表现手段;色彩美,是绘画艺术的一项审美内容。
诗是用文字绘就得无形画,因此也很讲究色彩美。
法国印象画派艺术大师莫奈曾经对青年画家们说:“写生的时候,要忘记你眼前是什么东西,你看到的只是色彩,只是色彩的关系。
”〔1〕马克思说:“色彩的感觉是一般美感中最大众化的形式。
”〔2〕色彩美在文学的审美视野里占有一定的地位,缤纷的色彩表现了诗人内心丰富的世界,再现了时代的社会生活。
画家也有同样的看法,十七世纪的法国画家福列斯诺爱说了与之相似的话:“诗是能言画。
”一、五光十色的诗篇打开诗的画卷,五光十色,色彩缤纷。
色彩或绚丽或灰暗,构成瑰丽奇绝的画面。
浪漫主义诗人李白《蜀道难》“青泥何盼盼”;杜甫《绝句》中“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朱熹《春日》里“万紫千红总是春”;白居易《忆江南》的“春来江水绿如蓝”;李清照《如梦令》的“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王安石的诗句:“青风又绿江南岸”毛主席的诗词也喜爱运用色彩,“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驰骋黄绿,谁持彩练当空舞?午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等等。
而李贺诗中的色彩是否会有异样的光彩呢?李贺不惜重墨,在色彩上大做文章。
通过它独特的绚烂的色彩开始他文学的生涯。
(一)色彩满篇翻开“鬼才”李贺的诗,五彩斑斓的色彩扑面而来,也最富有独创性,千姿百态。
陆游赞道:“百家锦衲,上色眩耀,光夺眼目,使使人不敢熟视。
”清代方扶南在《李长吉诗集批注》中云:“如铁网珊瑚,初离碧海,映日澄鲜。
”近人罗根泽形容李贺的诗为:“冷如秋霜,艳如桃李。
”让我们先领略一下李贺诗中色彩的丰富多彩。
《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中的“黑”;《江南弄》:“江中绿雾起凉波”;中的“绿”;《夜饮朝眠曲》:“玉转湿死牵晓水,热粉生香琅玕紫”中的“紫”;《将进酒》“琉璃钟,琥珀浓,小槽酒真珠红”中的“红”;《溪晚凉》:“白虎向月号山风,秋寒扫云留碧空”中的“白”“碧”;《追赋画江潭苑四首》:“吴苑校苍苍,官衣水渐黄”中的“黄”;《相劝酒》:“蓐收既断翠柳,青帝又造红兰”中的“青”。
这些“黑、绿、紫。
、红、白、碧、黄、青”形成五彩缤纷的画面,美不胜收。
不仅如此,在每一首诗中还会有多种表示颜色的词语。
《洛姝真珠》全诗十六句,表似乎色彩的词有“青廓”、“玉艳光”、“幽翠”、“红弦”、“花袍”、“白马”、“金鹅”、“行烟”、“曛罗洞”、“空光”等十个。
《月漉漉篇》才十二句,运用颜色绘景的就有青、粉、白、红、绿、银等六个词,表示光线明暗度得有“月漉漉”、“波烟玉”、“烟湿”三个词。
《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四月》全诗七句,表示颜色的词有五个:浓绿、清氤氲、金塘、碧漪、随红;表示光度的词有两个:腻叶、暗参差。
这些淋漓泼洒的色彩使诗歌满纸斑斓。
(二)色彩意象种种不同色彩,形成不同的色彩意象。
《残丝曲》:垂垂杨老叶莺哺儿,残思欲断黄蜂归。
绿鬓年少金钗客,缥粉壶忠沉琥珀。
花台欲暮春辞去,落花起作炯凤舞。
榆荚相催不知数,沈郎青钱夹城路。
全诗仅八句,就叠用了九个带有色彩的意象:黄莺、黄蜂、金钗女子、绿鬓少年、绿柳、青榆、红花、青白色的壶、琥珀色的酒,色彩斑斓。
《昌谷诗》中色彩意象更多了:“青红”、“颓绿”、“粉节”、“生翠”、“老红”、“黄葛”、“紫蒲”、“碧锦”、“舞彩”、“账红”、“朱键”、“平碧”、“玉容”、“青字”、“丹髓”、“绿藓”、“丹渍”、“平白”……诗人犹如将各色颜料打翻在画布上,将激情潮涌一泄而出。
李贺诗中还有许多直接有色彩意象堆砌而成的句子,如,《天上谣》:“粉霞红绶藕丝裙”;《长平箭头歌》:“漆灰骨沫丹水砂,凄凄古血生铜花”,黑处如漆灰,白处如骨末,红处如丹砂,而凄凄古血,经饰变竟生出斑斑的铜花,真实奇绝的设色。
这些色彩产生了令人恍惚迷离,心生摇曳的感情效果,更显示出一种缤纷多彩,一种奇异瑰丽。
再如李贺七绝《南园》其一:“花枝草蔓眼中开,小白长红越女腮。
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春风不用媒。
”红中有白,白中有红,红多白少,两个形象交映迭现,融为一体,分辨不出何者为花,何者为人。
使意象更加丰富形象。
(三)色彩事物大自然中的许多事物都被李贺以色彩取代,渲染了许多斑斓的色彩。
如以“青光“借代竹子,以“红泪客”借代女子,以“空白”借代天空,以“红镜”借代太阳,以“碧华”借代月亮等等,使物体更加鲜明,也赋予了情感。
除此之外,还有《上云乐》:“飞香走红满天香”,《黄头郎》中“南浦鞭蓉赢,愁红独自垂”,“愁红”是指花朵,以红色借代花朵,赋予了花人的品格,带上了惜别的愁绪。
“飞红”“愁红”表现了瑰丽色彩,也表现了氛围:“飞红”显得春意盎然,“愁红”将妇送君远行的情愁加以渲染。
《杨生青花紫石砚歌》中“端川石工巧如神,踏天磨刀割紫云”,“紫云”就是端砚的借代,也凸显了李贺对于色彩的敏感和酷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