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贺的诗赏析5篇

合集下载

李贺《南园十三首》诗词鉴赏

李贺《南园十三首》诗词鉴赏

【导语】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是“长吉体”诗歌开创者。

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家居福昌昌⾕,后世称李昌⾕,是唐宗室,唐⾼祖李渊的叔⽗李亮(⼤郑王)后裔。

有“诗⿁”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诗⼈。

有《雁门太守⾏》、《李凭箜篌引》等名篇。

著有《昌⾕集》。

下⾯是为⼤家带来的李贺《南园⼗三⾸》及赏析,欢迎⼤家阅读。

南园⼗三⾸ 唐代:李贺 花枝草蔓眼中开,⼩⽩长红越⼥腮。

可怜⽇暮嫣⾹落,嫁与春风不⽤媒。

(其⼀) 宫北⽥塍晓⽓酣,黄桑饮露窣宫帘。

长腰健妇偷攀折,将喂吴王⼋茧蚕。

(其⼆) ⽵⾥缲丝挑车,青蝉独噪⽇光斜。

桃胶迎夏⾹琥珀,⾃课越佣能种⽠。

(其三) 三⼗未有⼆⼗余,⽩⽇长饥⼩甲蔬。

桥头长⽼相哀念,因遗戎韬⼀卷书。

(其四) 男⼉何不带吴钩,收取关⼭五⼗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万户侯?(其五) 寻章摘句⽼雕⾍,晓⽉当帘挂⽟⼸。

不见年年辽海上,⽂章何处哭秋风?(其六) 长卿牢落悲空舍,曼倩诙谐取⾃容。

见买若耶溪⽔剑,明朝归去事猿公。

(其七) 春⽔初⽣乳燕飞,黄蜂⼩尾扑花归。

窗含远⾊通书幌,鱼拥⾹钩近⽯矶。

(其⼋) 泉沙软卧鸳鸯暖,曲岸回篙舴艋迟。

泻酒⽊栏椒叶盖,病容扶起种菱丝。

(其九) 边让今朝忆蔡邕,⽆⼼裁曲卧春风。

舍南有⽵堪书字,⽼去溪头作钓翁。

(其⼗) 长峦⾕⼝倚嵇家,⽩昼千峰⽼翠华。

⾃履藤鞋收⽯蜜,⼿牵苔絮长莼花。

(其⼗⼀) 松溪⿊⽔新龙卵,桂洞⽣硝旧马⽛。

谁遣虞卿裁道帔,轻绡⼀匹染朝霞。

(其⼗⼆) ⼩树开朝径,长茸湿夜烟。

柳花惊雪浦,麦⾬涨溪⽥。

古刹疏钟度,遥岚破⽉悬。

沙头敲⽯⽕,烧⽵照渔船。

(其⼗三) 译⽂ 枝头上,草蔓中,眼前百花盛开,有⼤有⼩,有⽩有红,恰如美⼥的⾹腮。

可惜到了黄昏,娇艳芳⾹的花⼉凋零,随着春风乱飞,像草草嫁出的⼥⼉连媒⼈也不⽤。

(其⼀) 我虽然三⼗不到,但已⼆⼗有余,常⽇受饥饿,靠吃蔬菜充肠肚。

李贺写鬼的经典诗词及赏析

李贺写鬼的经典诗词及赏析

李贺写鬼的经典诗词及赏析长安李贺诗歌鉴赏11苏小小墓李贺〔唐代〕幽兰露,如啼眼。

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

草如茵,松如盖。

风为裳,水为佩。

油壁车,夕相待。

冷翠烛,劳光彩。

西陵下,风吹雨。

李贺的“鬼”诗,总共只有十来首,不到他全部作品的二十分之一。

李贺通过写“鬼”来写人,写现实生活中人的感情。

这些“鬼”,“虽为异类,情亦犹人”,绝不是那些让人谈而色变的恶物。

《苏小小墓》是其中有代表性的一篇。

2李凭箜篌引李贺〔唐代〕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李凭是梨园弟子,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

“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身价之高,似乎远远超过盛唐时期的著名歌手李龟年。

他的精湛技艺,受到诗人们的热情赞赏。

李贺此篇想象丰富,设色瑰丽,艺术感染力很强。

清人方扶南把它与白居易的《琵琶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相提并论,推许为“摹写声音至文”。

3马诗二十三首·其五李贺〔唐代〕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这首诗看起来是写马,其实是借马来抒情,抒发诗人怀才不遇,不被统治者赏识,但又热切期望自己的抱负得以施展,可以为国建立功业。

长安李贺诗歌鉴赏21南园十三首·其五李贺〔唐代〕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这首诗由两个设问句组成,顿挫激越,而又直抒胸臆,把家国之痛和身世之悲都淋漓酣畅地表达出来。

2金铜仙人辞汉歌李贺〔唐代〕魏明帝青龙元年八月,诏宫官牵车西取汉孝武捧露盘仙人,欲立置前殿。

宫官既拆盘,仙人临载,乃潸然泪下。

唐诸王孙李长吉遂作《金铜仙人辞汉歌》。

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

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

魏官牵车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

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

2023年赏析古诗词马诗李贺(精选5篇)整理

2023年赏析古诗词马诗李贺(精选5篇)整理

2023年赏析古诗词马诗李贺(精选5篇)整理赏析古诗词马诗李贺(精选5篇)李贺20岁到京城长安参与进士考试。

因父亲名为晋肃,与进士同音,就以冒犯父名取消他的考试资格。

后由于文学名气很高,担当了一名奉礼郎的卑微小官,留在京城。

李贺原来胸怀大志,性情傲岸,如今作了这样一个形同仆役的小官,感到非常屈辱,就称病辞去官职,回福昌老家过上隐居生活。

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赏析古诗词马诗李贺,盼望能关心到大家!赏析古诗词马诗李贺篇1朝代:唐朝|:李贺今宵好风月,阿侯在何处?为有倾人色,翻成足愁苦。

东湖采莲叶,南湖拔蒲根。

未持寄小姑,且持感愁魂。

《绿水词》是唐代诗人李贺的作品。

这是一首爱情诗,在内容上主要是写女子良夜思忆所欢,在情感上是明快中渗透着一丝淡淡的苦味。

全诗多效仿南朝民歌的口语,以洗练清爽的语言,表达诗人缠绵悱恻的情感。

赏析古诗词马诗李贺篇2朝代:唐朝|:李贺第1页/共8页长安有男儿,二十心已朽。

楞伽堆案前,楚辞系肘后。

人生有穷拙,日暮聊饮酒。

只今道已塞,何必需白首?凄凄陈述圣,披褐鉏俎豆。

学为尧舜文,时人责衰偶。

柴门车辙冻,日下榆影瘦。

黄昏访我来,苦节青阳皱。

太华五千仞,劈地抽森秀。

旁古无寸寻,一上戛牛斗。

公卿纵不怜,宁能锁吾口?李生师太华,大坐看白昼。

逢霜作朴樕,得气为春柳。

礼节乃相去,憔悴如刍狗。

风雪直斋坛,墨组贯铜绶。

第2页/共8页臣妾气态间,唯欲承箕帚。

天眼何时开,古剑庸一吼。

《赠陈商》是唐代诗人李贺创作的一首诗。

此诗通过对困顿境况与黯淡心情的描述以及对陈商学识与品行的称颂,反映了当时政治黑暗、才智之士不得重用的现实,表达自负、孤傲、激愤之情。

全诗用语比较平易,结构讲究章法,自始至终将和陈商交糅起来描写,充分地体现出诗篇的结构美。

赏析古诗词马诗李贺篇3朝代:唐朝|:李贺箨落长竿削玉开,君看母笋是龙材。

更容一夜抽千尺,别却池园数寸泥。

斫取青光写楚辞,腻香春粉黑离离。

无情有恨何人见,露压烟啼千万枝。

李贺《将进酒》原文及诗词赏析

李贺《将进酒》原文及诗词赏析

李贺《将进酒》原文及诗词赏析(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试题资料、作文大全、语文资料、公文资料、素材资料、古诗文、教案大全、近义词、反义词、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test questions, composition encyclopedia, Chinese materials, official documents, material materials, ancient poetry, teaching plan encyclopedia, synonyms, antonym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李贺《将进酒》原文及诗词赏析李贺《将进酒》原文及诗词赏析引导语:《将进酒》最为出名的就是李白的名作,然而,诗鬼李贺也有一篇《将进酒》,下面是本店铺整理的李贺《将进酒》原文及诗词赏析。

李贺的古诗词及赏析

李贺的古诗词及赏析

李贺的古诗词及赏析李贺的古诗词及赏析李贺的古诗词及赏析1《马诗》大漠山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赏析:《马诗》是通过咏马、赞马或慨叹马的命运,来表现志士的奇才异质、远大抱负及不遇于时的感慨与愤懑,其表现方法属比体。

而此诗在比兴手法运用上却特有意味。

一、二句展现出一片富于特色的边疆战场景色,乍看是运用赋法: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平沙万里,在月光下象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

这幅战场景色,一般人也许只觉悲凉肃杀,但对于志在报国之士却有异乎寻常的吸引力。

“燕山月似钩”与“晓月当帘挂玉弓”(《南园》其六)匠心正同,“钩”是一种弯刀,与“玉弓”均属武器,从明晃晃的月牙联想到武器的形象,也就含有思战斗之意。

作者所处的贞元、元和之际,正是藩镇极为跋扈的时代,而“燕山”暗示的幽州蓟门一带又是藩镇肆虐为时最久、为祸最烈的地带,所以诗意是颇有现实感慨的。

思战之意也有针对性。

平沙如雪的疆场寒气凛凛,但它是英雄用武之地。

所以这两句写景实启后两句的'抒情,又具兴义。

三、四句借马以抒情:什么时候才能披上威武的鞍具,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建树功勋呢?《马诗》其一云:“龙背铁连钱,银蹄白踏烟。

无人织锦襜,谁为铸金鞭?”“无人织锦襜”二句的慨叹与“何当金络脑”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就是企盼把良马当作良马对待,以效大用。

“金络脑”、“锦襜”、“金鞭”统属贵重鞍具,都是象征马受重用。

显然,这是作者热望建功立业而又不被赏识所发出的嘶鸣。

李贺的古诗词及赏析2《南山田中行》秋野明,秋风白,塘水漻漻虫啧啧。

云根苔藓山上石,冷红泣露娇啼色。

荒畦九月稻叉牙,蛰萤低飞陇径斜。

石脉水流泉滴沙,鬼灯如漆点松花。

赏析:诗人用富于变幻的笔触描绘了这样一幅秋夜田野图:它明丽而又斑驳,清新而又幽冷,使人爱恋,却又叫人忧伤,突出地显示了李贺诗歌的独特风格和意境。

诗歌开头三句吸收古代民间歌谣起句形式,运用了“三、三、七”的句法。

连出两个“秋”字,语调明快轻捷;长句连用两个迭音词,一清一浊,有抑有扬,富于节奏感。

李贺《李凭箜篌引》赏析:描绘音乐之美的经典诗篇

李贺《李凭箜篌引》赏析:描绘音乐之美的经典诗篇

李贺《李凭箜篌引》赏析:描绘音乐之美的经典诗篇李贺的《李凭箜篌引》是一首描绘音乐之美的经典诗篇,全诗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将箜篌的音乐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

以下是对该诗的详细赏析:一、作品赏析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二、译文及注释1、译文秋夜弹奏起吴丝蜀桐制成的精美箜篌,听到美妙的乐声,山上的白云都凝聚起来不再飘游。

湘娥把点点泪珠洒满斑竹,九天素女也被牵动满腔忧愁;这高妙的乐声从哪儿传出?是乐工李凭在京城弹奏箜篌。

乐声清脆得就像昆仑山的美玉被击碎,凤凰在鸣叫;时而又像像芙蓉在露水中饮泣,像兰花迎风开放笑语轻柔。

清冷的乐声让人觉得长安城沉浸在寒光之中;二十三根弦丝高弹轻拨,帝王的心弦也被乐声打动。

高亢的乐声直冲云霄,冲上女娲炼石补过的天际;好似补天的五彩石被击破,引落了漫天绵绵秋雨。

幻觉中仿佛看见乐工进入了神山,把技艺向神女传授;湖中老鱼兴奋得在波中跳跃,潭中瘦蛟也翩翩起舞乐悠悠。

月宫中吴刚被乐声吸引,彻夜不眠在桂树下徘徊逗留;桂树下的兔子也伫立聆听,不顾露珠斜飞寒飕飕!2、注释李凭:当时的梨园艺人,善弹奏箜篌。

杨巨源《听李凭弹箜篌》诗曰:“听奏繁弦玉殿清,风传曲度禁林明。

君王听乐梨园暖,翻到《云门》第几声?”“花咽娇莺玉嗽泉,名高半在玉筵前。

汉王欲助人间乐,从遣新声坠九天。

”箜篌引:乐府旧题,属《相和歌·瑟调曲》。

箜篌:古代弦乐器。

又名空侯、坎侯。

形状有多种。

据诗中“二十三丝”,可知李凭弹的是竖箜篌。

引:一种古代诗歌体裁,篇幅较长,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有五言、七言、杂言。

吴丝蜀桐:吴地之丝,蜀地之桐。

此指制作箜篌的材料。

张:调好弦,准备调奏。

高秋:指弹奏时间。

这句说在深秋天气弹奏起箜篌。

李贺著名的诗以及赏析

李贺著名的诗以及赏析

李贺著名的诗以及赏析李贺著名的诗以及赏析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

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

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

今天小编为大家整理了李贺著名的诗以及赏析,欢迎阅读。

梦天唐代:李贺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

玉轮轧露湿团光,鸾珮相逢桂香陌。

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

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

译文月宫的老兔老兔寒蟾在悲泣天色,云楼门窗半开月光斜照粉壁惨白。

月亮像玉轮轧过露水沾湿了团光,在桂花香陌欣逢身带鸾佩的仙娥。

俯视三座神山之下茫茫沧海桑田,世间千年变幻无常犹如急奔骏马。

遥望中国九州宛然九点烟尘浮动,那一汪海水清浅像是从杯中倾泻。

注释⑴梦天:梦游天上。

⑵老兔寒蟾:神话传说中住在月宫里的动物。

屈原《天问》中曾提到月中有兔。

《淮南子·览冥训》中有后羿的妻子姮娥偷吃神药,飞入月宫变成蟾的故事。

汉乐府《董逃行》中的“白兔捣药长跪虾蟆丸”,说的就是月中的白兔和蟾蜍。

此句是说在一个幽冷的月夜,阴云四合,空中飘洒下阵阵寒雨,就像兔和蟾在哭泣。

⑶云楼句:忽然云层变幻,月亮的清白色的光斜穿过云隙,把云层映照得像海市蜃楼一样。

⑷玉轮句:月亮带着光晕,像被露水打湿了似的。

⑸鸾佩:雕刻着鸾凤的玉佩,此代指仙女。

桂香陌:《酉阳杂俎》卷一:“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合。

”此句是诗人想象自己在月宫中桂花飘香的路上遇到了仙女。

⑹三山:指海上的三座神山蓬莱、方丈、瀛洲。

这里却指东海上的三座山。

⑺走马:跑马。

⑻齐州:中州,即中国。

《尚书·禹贡》言中国有九州。

这两句说在月宫俯瞰中国,九州小得就像九个模糊的小点,而大海小得就像一杯水。

⑼泓:量词,指清水一道或一片。

浪漫主义诗歌的突出特点是想象奇特。

在这首诗中,诗人梦中上天,下望人间,也许是有过这种梦境,也许纯然是浪漫主义的构想。

开头四句,描写梦中上天。

李贺诗词鉴赏

李贺诗词鉴赏

李贺诗词鉴赏【雁门太守行】唐代: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向日一作:向月)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塞上一作:塞土)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译文敌兵滚滚而来,犹如黑云翻卷,想要摧倒城墙;我军严待以来,阳光照耀铠甲,一片金光闪烁。

秋色里,响亮军号震天动地;黑夜间战士鲜血凝成暗紫。

红旗半卷,援军赶赴易水;夜寒霜重,鼓声郁闷低沉。

只为报答君王恩遇,手携宝剑,视死如归。

注释⑴雁门太守行:古曲调名。

雁门,郡名。

古雁门郡大约在今山西省西北部,是唐王朝与北方突厥部族的边境地带。

⑵黑云:此形容战争烟尘铺天盖地,弥漫在边城附近,气氛十分紧张。

摧:毁。

甲光:指铠甲迎着太阳发出的闪光。

金鳞:是说像金色的鱼鳞。

这句形容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

⑶甲光:铠甲迎着太阳闪出的光。

甲,指铠甲,战衣。

向日:迎着太阳。

亦有版本写作“向月”。

向:向着,对着。

金鳞开:(铠甲)像金色的鱼鳞一样闪闪发光。

金:像金子一样的颜色和光泽。

开:打开,铺开。

⑷角:古代军中一种吹奏乐器,多用兽角制成,也是古代军中的号角。

⑸塞上燕脂凝夜紫:燕脂,即胭脂,这里指暮色中塞上泥土有如胭脂凝成。

凝夜紫,在暮色中呈现出暗紫色。

凝,凝聚。

“燕脂”、“夜紫”暗指战场血迹。

⑹临:逼近,到,临近。

易水:河名,大清河上源支流,源出今河北省易县,向东南流入大清河。

易水距塞上尚远,此借荆轲故事以言悲壮之意。

战国时荆轲前往刺秦王,燕太子丹及众人送至易水边,荆轲慷慨而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不起:是说鼓声低沉不扬。

⑺霜重鼓寒:天寒霜降,战鼓声沉闷而不响亮。

声不起:形容鼓声低沉;不响亮。

此句一作“霜重鼓声寒不起”。

⑻报:报答。

黄金台:故址在今河北省易县东南,相传战国燕昭王所筑。

《战国策·燕策》载燕昭王求士,筑高台,置黄金于其上,广招天下人才。

意:信任,重用。

⑼玉龙:宝剑的代称。

君:君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贺的诗赏析5篇
唐宪宗元和二年(公元807年),李贺十八岁岁左右,即已诗名远播,元和三、四年间(公元808~809年),李贺写《雁门太守行》谒韩愈,又闻韩愈在洛阳,李贺往谒。

据说,韩愈与皇甫湜曾一同回访,贺写了有名的《高轩过》诗。

本可早登科第,振其家声,但“年未弱冠”,即遭父丧。

当时,服丧“务必以三年全期为限,所以直到元和五年(810年)韩愈才与李贺书,劝其举进士。

下面就是本店铺给大家带来的李贺的诗赏析,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南园十三首·其二
朝代:唐朝|作者:李贺
宫北田塍晓气酣,黄桑饮露窣宫帘。

长腰健妇偷攀折,将喂吴王八茧蚕。

南园十三首·其三
朝代:唐朝|作者:李贺
竹里缲丝挑网车,青蝉独噪日光斜。

桃胶迎夏香琥珀,自课越佣能种瓜。

李贺组诗《南园十三首》是作者辞官回到福昌昌谷后,在家乡的南园闲居时所作的一组杂诗,创作时间在唐宪宗元和八年(813年)至十一年(816年)之间。

李贺20岁那年,到京城长安参加进士考试。

因他父亲名为晋肃,
与进士同音,就以冒犯父名取消他的考试资格。

后由于他的文学名气很高,担任了一名奉礼郎的卑微小官,留在京城。

在这段时间内,他的诗歌才华受到广泛的称誉,王孙公子们争相邀请他参加宴会,作诗助兴,但没有帮助他在仕途上升迁。

李贺本来胸怀大志,性情傲岸,如今作了这样一个形同仆役的小官,感到十分屈辱,就称病辞去官职,回福昌老家过上隐居的生活。

该组诗前十二首全以七绝行篇,在“南园”的统一命题下,状物抒怀交替互摄,寄旨侧重略呈小异,即以上述几首入选诗作而言,或对景兴发容华易谢的嗟叹,或直言宣泄恃才不遇之愤闷,或展示自己闲居家园的慵懒心情,末篇则以五言律诗作结,以更广的视野展示当地一天自朝至暮物候景色的变化——那就是诗人可爱的故乡。

组诗语言幽闲畅净又不乏赡丽之美,构成了一个具备相同写实风格和抒情特质的有机整体,其中萦绕着摆脱不开的落拓情思。

南园十三首·其四
朝代:唐朝|作者:李贺
三十未有二十余,白日长饥小甲蔬。

桥头长老相哀念,因遗戎韬一卷书。

此诗表达了诗人欲弃文从武、为国效力的抱负。

首句写年龄,抒发了怀才不遇、英年遭弃的愤懑情怀。

次句极写诗人困苦的处境,为下文弃笔从戎的描写作必要的铺垫。

后两句表明诗人对前途并没有绝望,祈愿能以投笔从戎的方式得到重用,而有一番作为,为国效力。

全诗辞意显豁,情怀激越,代表了李贺诗风激壮豪迈的一面。

南园十三首·其六
朝代:唐朝|作者:李贺
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

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
慨叹读书无用、怀才见弃,是这首绝句的命意所在。

诗的前两句描述艰苦的书斋生活,其中隐隐地流露出怨艾之情。

首句说我的青春年华就消磨在这寻章摘句的雕虫小技上了。

此句诗意,好像有点自卑自贱,颇耐人寻绎。

李贺向以文才自负,曾把自己比作“汉剑”,“自言汉剑当飞去”(《出城寄权璩杨敬之》),抱负远大。

可是,现实无情,使他处于“天荒地老无人识”(《致酒行》)的境地。

“雕虫”之词出于李贺笔下,显然是愤激之辞。

句中的“老”字用作动词,有终老纸笔之间的意思,包含着无限的辛酸。

次句用白描手法显现自己刻苦读书、发奋写作的情状:一弯残月,低映檐前,抬头望去,象是当帘挂着的玉弓;天将破晓,而自己还在孜孜不倦地琢句谋篇。

这里,诗人惨淡苦吟的精神和他那只有残月作伴的落寞悲凉的处境形成鲜明的比照,暗示性很强。

读书为何无用?有才学为何不能见用于世?三、四句遒劲悲怆,把个人遭遇和国家命运联系起来,揭示了造成内心痛苦的社会根源,表达了郁积已久的忧愤情怀。

“辽海”指东北边境,即唐河北道属地。

从元和四年(809)到元和七年,这一带割据势力先后发生兵变,全然无视朝廷的政令。

唐宪宗曾多次派兵讨伐,屡战屡败,弄得天下疲惫,而藩镇割据的局面依然如故。

国家多难,民不聊生,这是诗人所以要
痛哭流涕的原因之一;由于战乱不已,朝廷重用武士,轻视儒生,以致斯文沦落,这是诗人所以要痛哭流涕的原因之二。

末句的“文章”指代文士,实即作者自己。

“哭秋风”不是一般的悲秋,而是感伤时事、哀悼穷途的文士之悲。

此与屈原的“悲回风之摇蕙兮,心冤结而内伤。

……鱼葺鳞以自别兮,蛟龙隐其文章”(《九章·悲回风》)颇有相似之处。

时暗君昏则文章不显,这正是屈原之所以“悲回风”(按:“回风”即秋风)、李贺之所以“哭秋风”的真正原因。

这首诗比较含蓄深沉,在表现方法上也显得灵活多变。

首句叙事兼言情,满腹牢骚通过一个“老”字倾吐出来,炼字的功夫极深。

次句写景,亦即叙事、言情,它与首句相照应,活画出诗人勤奋的书斋生活和苦闷的内心世界。

“玉弓”一词,暗点兵象,为“辽海”二句伏线,牵丝带笔,曲曲相关,见出文心之细。

第三句只点明时间和地点,不言事(战事)而事自明,颇具含蓄之致。

三、四两句若即若离,似断实续,结构得非常精巧;诗人用隐晦曲折的手法揭示了造成斯文沦落的社会根源,从而深化了主题,加强了诗歌的感染力量。

南园十三首·其七
朝代:唐朝|作者:李贺
长卿牢落悲空舍,曼倩诙谐取自容。

见买若耶溪水剑,明朝归去事猿公。

这是一首述怀之作。

前两句写古人,暗示前车可鉴;后两句写自己,宣称要弃文习武,易辙而行。

首句描述司马相如穷愁潦倒的境况。

这位大辞赋家才气纵横,早年因景帝“不好辞赋”,长期沉沦下僚,后依梁孝王,厕身门下,过着闲散无聊的生活。

梁孝王死后,他回到故乡成都,家徒四壁,穷窘不堪。

(见《汉书·司马相如传》)“空舍”,正是这种情况的写照。

李贺以司马相如自况,出于自负,更出于自悲。

次句写东方朔。

这也是一位很有才能的人,他见世道险恶,在宫廷中,常以开玩笑的形式进行讽谏,以避免直言悖上。

结果汉武帝只把他当作俳优看待,而在政治上不予信任。

有才能而不得施展,诙谐取容,怵惕终生,东方朔的遭遇是斯文沦丧的又一个例证。

诗人回顾历史,瞻望前程,不免感到茫然。

三、四句直接披露怀抱,借用春秋越国范蠡学剑的事迹,表示要弃文习武。

既然历来斯文沦丧,学文无用,倒不如买柄利剑去访求名师,学习武艺,或许还能有一番作为。

诗人表面显得很冷静,觉得还有路可走,其实这是他在屡受挫折,看透了险恶世道之后发出的哀叹。

李贺的政治理想并不在于兵戈治国,而是礼乐兴邦。

弃文习武的违心之言,只不过是反映理想幻灭时痛苦而绝望的反常心理。

这首诗,把自己和前人揉合在一起,把历史和现实揉合在一起,把论世和述怀揉合在一起,结构新奇巧妙。

诗歌多处用典。

或引用古人古事据以论世,或引用神话传说借以述怀。

前者是因,后者是果,四句一气呵成,语意连贯,所用的典故都以各自显现的形象融入整个画面之中,无今无古,无我无他,显得浑化蕴藉,使人有讽咏不尽之意。

李贺的诗赏析5篇终于写完毕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