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贺著名的诗以及赏析

合集下载

李贺的诗词鉴赏5篇

李贺的诗词鉴赏5篇

李贺的诗词鉴赏5篇李贺诗歌意象跳跃,结构不拘常法。

修辞的奇巧和诗歌语言的奇峭。

但有其不足,追求奇峭虚幻而往往流于晦涩险怪,缺少完整的形象和连贯的情思脉络,难于索解。

下面就是本店铺给大家带来的李贺的诗词鉴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溪晚凉朝代:唐朝|作者:李贺白狐向月号山风,秋寒扫云留碧空。

玉烟青湿白如幢,银湾晓转流天东。

溪汀眠鹭梦征鸿,轻涟不语细游溶。

层岫回岑复叠龙,苦篁对客吟歌筒。

《溪晚凉》是唐代诗人李贺所写的一首诗。

这首诗描写山溪秋夜静谧、优美的景色,意境深邃幽丽,笔触细腻入微。

诗人借助丰富的想象,用比拟的笔法描绘眠鹭、轻涟、远山、苦篁的动人情态。

南园十三首·其十一朝代:唐朝|作者:李贺长峦谷口倚嵇家,白昼千峰老翠华。

自履藤鞋收石蜜,手牵苔絮长莼花。

李贺组诗《南园十三首》是作者辞官回到福昌昌谷后,在家乡的南园闲居时所作的一组杂诗,创作时间在唐宪宗元和八年(813年)至十一年(816年)之间。

李贺20岁那年,到京城长安参加进士考试。

因他父亲名为晋肃,与进士同音,就以冒犯父名取消他的考试资格。

后由于他的文学名气很高,担任了一名奉礼郎的卑微小官,留在京城。

在这段时间内,他的诗歌才华受到广泛的称誉,王孙公子们争相邀请他参加宴会,作诗助兴,但没有帮助他在仕途上升迁。

李贺本来胸怀大志,性情傲岸,如今作了这样一个形同仆役的小官,感到十分屈辱,就称病辞去官职,回福昌老家过上隐居的生活。

该组诗前十二首全以七绝行篇,在“南园”的统一命题下,状物抒怀交替互摄,寄旨侧重略呈小异,即以上述几首入选诗作而言,或对景兴发容华易谢的嗟叹,或直言宣泄恃才不遇之愤闷,或展示自己闲居家园的慵懒心情,末篇则以五言律诗作结,以更广的视野展示当地一天自朝至暮物候景色的变化——那就是诗人可爱的故乡。

组诗语言幽闲畅净又不乏赡丽之美,构成了一个具备相同写实风格和抒情特质的有机整体,其中萦绕着摆脱不开的落拓情思。

秋来朝代:唐朝|作者:李贺桐风惊心壮士苦,衰灯络纬啼寒素。

李贺写鬼的经典诗词及赏析

李贺写鬼的经典诗词及赏析

李贺写鬼的经典诗词及赏析长安李贺诗歌鉴赏11苏小小墓李贺〔唐代〕幽兰露,如啼眼。

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

草如茵,松如盖。

风为裳,水为佩。

油壁车,夕相待。

冷翠烛,劳光彩。

西陵下,风吹雨。

李贺的“鬼”诗,总共只有十来首,不到他全部作品的二十分之一。

李贺通过写“鬼”来写人,写现实生活中人的感情。

这些“鬼”,“虽为异类,情亦犹人”,绝不是那些让人谈而色变的恶物。

《苏小小墓》是其中有代表性的一篇。

2李凭箜篌引李贺〔唐代〕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李凭是梨园弟子,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

“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身价之高,似乎远远超过盛唐时期的著名歌手李龟年。

他的精湛技艺,受到诗人们的热情赞赏。

李贺此篇想象丰富,设色瑰丽,艺术感染力很强。

清人方扶南把它与白居易的《琵琶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相提并论,推许为“摹写声音至文”。

3马诗二十三首·其五李贺〔唐代〕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这首诗看起来是写马,其实是借马来抒情,抒发诗人怀才不遇,不被统治者赏识,但又热切期望自己的抱负得以施展,可以为国建立功业。

长安李贺诗歌鉴赏21南园十三首·其五李贺〔唐代〕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这首诗由两个设问句组成,顿挫激越,而又直抒胸臆,把家国之痛和身世之悲都淋漓酣畅地表达出来。

2金铜仙人辞汉歌李贺〔唐代〕魏明帝青龙元年八月,诏宫官牵车西取汉孝武捧露盘仙人,欲立置前殿。

宫官既拆盘,仙人临载,乃潸然泪下。

唐诸王孙李长吉遂作《金铜仙人辞汉歌》。

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

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

魏官牵车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

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

李贺最著名十首诗

李贺最著名十首诗

李贺最著名十首诗李贺是唐代文学史上一位卓越的诗人,他的诗作以狂放不羁、奇特古怪而著名。

他的诗歌作品尤其受到后世诗人的推崇和影响,被誉为“诗仙”。

以下是李贺最著名的十首诗:1. 《长恨歌》这是李贺最著名的一首长篇叙事诗,被誉为中国古代诗歌史上的经典之作。

诗中描绘了唐玄宗和杨玉环的爱情故事,展现了壮丽的宫廷景象和深沉的人性哲理。

2. 《月夜忆舍弟》这首诗是李贺的自述,表达了他对已故弟弟的思念之情。

诗中以月亮为背景,表达了对亲情的深切思念和对兄弟之间的羁绊之情。

3. 《酒泉子》这首诗是李贺的代表作之一,通过描述自然景色和人物形象,表达了对逝去的时光的怀旧之情。

诗中的音乐节奏和影像意象给人以强烈的感受。

4. 《夜泊牛渚怀古》这首诗以夜晚在牛渚山下停船为背景,揭示了李贺对逝去岁月的感伤之情。

诗中描绘了历史名人的荣光和沧桑,以及对过去时光的无限怀念。

5. 《古从军行》这首诗以战争为题材,表达了对战争残酷和人性悲惨的深刻思考。

诗中用生动的描写和对死亡的深切感受,展示了李贺对战争的强烈反思。

6. 《悯农》这首诗是李贺的田园诗作,表达了对农民劳动的同情和对农村困苦生活的关注。

诗中描绘了农民的辛勤劳作和生活困顿,以及对他们命运的思考。

7. 《南园十三首》这是一组以南园为题材的长篇诗作,描绘了南园的美景和其中的琐事。

诗中充满了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展示了李贺的诗意与浪漫。

8.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是李贺的送别之作,描绘了黄鹤楼的壮丽景色和与友人的离别情景。

诗中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人物形象,表达了对友情和离别的思考。

9. 《金陵酒肆留别》这首诗以金陵为背景,讲述了李贺在金陵酒肆与友人离别的情景。

诗中描绘了酒肆的繁华景象和友人的离别之情,以及对人生的思索和感慨。

10. 《黄河鬼子》这是一首描写历史事件的诗作,以黄河为背景,讲述了当年黄河泛滥导致死亡的悲惨情景。

诗中用夸张的语言和形象描绘了死亡的景象和对人性的思考,展现了李贺的独特才华。

李贺诗词最佳十首赏析

李贺诗词最佳十首赏析

李贺诗词最佳十首赏析(学习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文言文、现代文、教案设计、文案大全、作文大全、词语、成语、范文、读后感、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classical Chinese, modern literature, teaching plan design, copy collection, composition collection, words, idioms, model essays, post-reading comment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李贺诗词最佳十首赏析唐朝诗坛“三李”中,李贺的名字大名鼎鼎,他也是一位极具浪漫主义色彩的诗人,诗风俊俏浪漫,对昏庸腐败针砭时弊,对下层百姓同情有加,诗歌格调清丽璀璨,在唐朝中期诗坛独树一格,具有开拓之功绩。

李贺的诗和注释_李贺出名诗翻译

李贺的诗和注释_李贺出名诗翻译

李贺的诗和注释_李贺出名诗翻译李贺的诗和注释_李贺出名诗翻译(篇1)朝代:唐朝|作者:李贺幽兰露,如啼眼。

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

草如茵,松如盖。

风为裳,水为佩。

油壁车,夕相待。

冷翠烛,劳光彩。

西陵下,风吹雨。

翻译/译文李贺的“鬼”诗,总共只有十来首,不到他全部作品的二十分之一。

李贺通过写“鬼”来写人,写现实生活中人的感情。

这些“鬼”,“虽为异类,情亦犹人”,绝不是那些让人谈而色变的恶物。

《苏小小墓》是其中有代表性的一篇。

苏小小是南齐时钱塘名妓。

李绅在《真娘墓》诗序中说:“嘉兴县前有吴妓人苏小小墓,风雨之夕,或闻其上有歌吹之音。

”李贺的这首诗以苏小小的故事为题材,写幽灵形象和幽冥境界。

全诗由景起兴,通过一派凄迷的景象和丰富的联想,刻画出飘飘忽忽、若隐若现的苏小小鬼魂形象。

《李长吉集》引黎简的话说:“通首幽奇光怪,只纳入结句三字,冷极鬼极。

诗到此境,亦奇极无奇者矣。

”诗中寄寓着诗人独特的身世之感。

《昌谷集注》中说:“西陵之冷风凄雨,不犹是洒栖迟之泪耶?贺盖慷慨系之矣。

”前四句直接刻画苏小小的形象。

一、二两句写她美丽的容貌:那兰花上缀着晶莹的露珠,像是她含泪的眼睛。

这里抓住心灵的窗户眼睛进行描写,一是让人通过她的眼睛,想见她的全人之美,二是表现她的心境。

兰花是美的,带露的兰花更美。

但着一“幽”字,境界迥然不同,给人以冷气森森的感觉。

它照应题中“墓”字,引出下面的“啼”字,为全诗定下哀怨的基调,为鬼魂活动创造了气氛。

三、四两句写她的心境:生活在幽冥世界的苏小小,并没有“歌吹”欢乐,而只有满腔忧怨。

她生前有所追求,古乐府《苏小小歌》中说:“我乘油壁车,郎乘青骢马。

何处结同心?西陵松柏下。

”但身死之后,她的追求落空了,死生悬隔,再没有什么东西可以绾结同心,坟上那萋迷如烟的野草花,也不堪剪来相赠,一切都成了泡影。

这种心绪,正是“啼”字的内在根据。

仅用四句一十六字,形神兼备地刻画出苏小小的鬼魂形象,表现出诗人惊人的艺术才华。

李贺《李凭箜篌引》赏析:描绘音乐之美的经典诗篇

李贺《李凭箜篌引》赏析:描绘音乐之美的经典诗篇

李贺《李凭箜篌引》赏析:描绘音乐之美的经典诗篇李贺的《李凭箜篌引》是一首描绘音乐之美的经典诗篇,全诗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将箜篌的音乐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

以下是对该诗的详细赏析:一、作品赏析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二、译文及注释1、译文秋夜弹奏起吴丝蜀桐制成的精美箜篌,听到美妙的乐声,山上的白云都凝聚起来不再飘游。

湘娥把点点泪珠洒满斑竹,九天素女也被牵动满腔忧愁;这高妙的乐声从哪儿传出?是乐工李凭在京城弹奏箜篌。

乐声清脆得就像昆仑山的美玉被击碎,凤凰在鸣叫;时而又像像芙蓉在露水中饮泣,像兰花迎风开放笑语轻柔。

清冷的乐声让人觉得长安城沉浸在寒光之中;二十三根弦丝高弹轻拨,帝王的心弦也被乐声打动。

高亢的乐声直冲云霄,冲上女娲炼石补过的天际;好似补天的五彩石被击破,引落了漫天绵绵秋雨。

幻觉中仿佛看见乐工进入了神山,把技艺向神女传授;湖中老鱼兴奋得在波中跳跃,潭中瘦蛟也翩翩起舞乐悠悠。

月宫中吴刚被乐声吸引,彻夜不眠在桂树下徘徊逗留;桂树下的兔子也伫立聆听,不顾露珠斜飞寒飕飕!2、注释李凭:当时的梨园艺人,善弹奏箜篌。

杨巨源《听李凭弹箜篌》诗曰:“听奏繁弦玉殿清,风传曲度禁林明。

君王听乐梨园暖,翻到《云门》第几声?”“花咽娇莺玉嗽泉,名高半在玉筵前。

汉王欲助人间乐,从遣新声坠九天。

”箜篌引:乐府旧题,属《相和歌·瑟调曲》。

箜篌:古代弦乐器。

又名空侯、坎侯。

形状有多种。

据诗中“二十三丝”,可知李凭弹的是竖箜篌。

引:一种古代诗歌体裁,篇幅较长,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有五言、七言、杂言。

吴丝蜀桐:吴地之丝,蜀地之桐。

此指制作箜篌的材料。

张:调好弦,准备调奏。

高秋:指弹奏时间。

这句说在深秋天气弹奏起箜篌。

李贺诗词鉴赏

李贺诗词鉴赏

李贺诗词鉴赏【雁门太守行】唐代: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向日一作:向月)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塞上一作:塞土)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译文敌兵滚滚而来,犹如黑云翻卷,想要摧倒城墙;我军严待以来,阳光照耀铠甲,一片金光闪烁。

秋色里,响亮军号震天动地;黑夜间战士鲜血凝成暗紫。

红旗半卷,援军赶赴易水;夜寒霜重,鼓声郁闷低沉。

只为报答君王恩遇,手携宝剑,视死如归。

注释⑴雁门太守行:古曲调名。

雁门,郡名。

古雁门郡大约在今山西省西北部,是唐王朝与北方突厥部族的边境地带。

⑵黑云:此形容战争烟尘铺天盖地,弥漫在边城附近,气氛十分紧张。

摧:毁。

甲光:指铠甲迎着太阳发出的闪光。

金鳞:是说像金色的鱼鳞。

这句形容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

⑶甲光:铠甲迎着太阳闪出的光。

甲,指铠甲,战衣。

向日:迎着太阳。

亦有版本写作“向月”。

向:向着,对着。

金鳞开:(铠甲)像金色的鱼鳞一样闪闪发光。

金:像金子一样的颜色和光泽。

开:打开,铺开。

⑷角:古代军中一种吹奏乐器,多用兽角制成,也是古代军中的号角。

⑸塞上燕脂凝夜紫:燕脂,即胭脂,这里指暮色中塞上泥土有如胭脂凝成。

凝夜紫,在暮色中呈现出暗紫色。

凝,凝聚。

“燕脂”、“夜紫”暗指战场血迹。

⑹临:逼近,到,临近。

易水:河名,大清河上源支流,源出今河北省易县,向东南流入大清河。

易水距塞上尚远,此借荆轲故事以言悲壮之意。

战国时荆轲前往刺秦王,燕太子丹及众人送至易水边,荆轲慷慨而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不起:是说鼓声低沉不扬。

⑺霜重鼓寒:天寒霜降,战鼓声沉闷而不响亮。

声不起:形容鼓声低沉;不响亮。

此句一作“霜重鼓声寒不起”。

⑻报:报答。

黄金台:故址在今河北省易县东南,相传战国燕昭王所筑。

《战国策·燕策》载燕昭王求士,筑高台,置黄金于其上,广招天下人才。

意:信任,重用。

⑼玉龙:宝剑的代称。

君:君王。

李贺十首有名的诗

李贺十首有名的诗

李贺十首有名的诗李贺是唐代诗坛的天才诗人之一,其作品浑厚而充满激情,趣味奇特,被誉为“神怪诗人”。

以下是李贺十首有名的诗:一、《夜泊牛渚怀古》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濛白露渍。

鱼鹰搏残影,猿猱啼寒枝。

杜鹃休向耳,蜀客不能思。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夜泊牛渚的场景,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突显出作者思古之情。

二、《南园十三首·其十》嘶酸十度春,历历钧天舞。

幽空来弄影,轻霞逐流素。

香榭轻霞散,半城尘暗去。

孤芳寒照暮,遥汉落梅初。

这首诗是李贺的“南园十三首”系列之一,诗意留给读者以想象的空间,境界深邃优美。

三、《长恨歌》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长恨歌》是李贺创作的一篇长诗,失意而感慨,抒发了他的政治愿望和人生思考,形象生动,铿锵有力,是中国古典诗歌的经典之一。

四、《梦游天姥吟留别》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这首诗描述了一位诗人梦游到天姥山的情景,突出了诗人对山的敬畏和景物的奇妙,节奏感强,描述生动。

五、《马嵬坡》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首诗描写了马嵬坡,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气氛沉郁悲凉。

六、《南园十三首·其二》闻道阊门萼绿妍,杜花泣露轻寒风。

夜来寂寞春山里,散尽千灯照白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贺著名的诗以及赏析李贺著名的诗以及赏析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

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

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

今天小编为大家整理了李贺著名的诗以及赏析,欢迎阅读。

梦天唐代:李贺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

玉轮轧露湿团光,鸾珮相逢桂香陌。

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

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

译文月宫的老兔老兔寒蟾在悲泣天色,云楼门窗半开月光斜照粉壁惨白。

月亮像玉轮轧过露水沾湿了团光,在桂花香陌欣逢身带鸾佩的仙娥。

俯视三座神山之下茫茫沧海桑田,世间千年变幻无常犹如急奔骏马。

遥望中国九州宛然九点烟尘浮动,那一汪海水清浅像是从杯中倾泻。

注释⑴梦天:梦游天上。

⑵老兔寒蟾:神话传说中住在月宫里的动物。

屈原《天问》中曾提到月中有兔。

《淮南子·览冥训》中有后羿的妻子姮娥偷吃神药,飞入月宫变成蟾的故事。

汉乐府《董逃行》中的“白兔捣药长跪虾蟆丸”,说的就是月中的白兔和蟾蜍。

此句是说在一个幽冷的月夜,阴云四合,空中飘洒下阵阵寒雨,就像兔和蟾在哭泣。

⑶云楼句:忽然云层变幻,月亮的清白色的光斜穿过云隙,把云层映照得像海市蜃楼一样。

⑷玉轮句:月亮带着光晕,像被露水打湿了似的。

⑸鸾佩:雕刻着鸾凤的玉佩,此代指仙女。

桂香陌:《酉阳杂俎》卷一:“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合。

”此句是诗人想象自己在月宫中桂花飘香的路上遇到了仙女。

⑹三山:指海上的三座神山蓬莱、方丈、瀛洲。

这里却指东海上的三座山。

⑺走马:跑马。

⑻齐州:中州,即中国。

《尚书·禹贡》言中国有九州。

这两句说在月宫俯瞰中国,九州小得就像九个模糊的小点,而大海小得就像一杯水。

⑼泓:量词,指清水一道或一片。

浪漫主义诗歌的突出特点是想象奇特。

在这首诗中,诗人梦中上天,下望人间,也许是有过这种梦境,也许纯然是浪漫主义的构想。

开头四句,描写梦中上天。

第一句“老兔寒蟾泣天色”是说,古代传说,月里住着玉兔和蟾蜍。

句中的“老兔寒蟾”指的便是月亮。

幽冷的月夜,阴云四合,空中飘洒下来一阵冻雨,仿佛是月里玉兔寒蟾在哭泣似的。

第二句“云楼半开壁斜白”是说,雨飘洒了一阵,又停住了,云层裂开,幻成了一座高耸的楼阁;月亮从云缝里穿出来,光芒射在云块上,显出了白色的轮廓,有如屋墙受到月光斜射一样。

第三句“玉轮轧露湿团光”是说,下雨以后,水气未散,天空充满了很小的水点子。

玉轮似的月亮在水汽上面辗过,它所发出的一团光都给打湿了。

以上三句,都是诗人梦里漫游天空所见的景色。

第四句则写诗人自己进入了月宫。

“鸾佩”是雕着鸾凤的玉佩,这里代指仙女。

这句是说:在桂花飘香的月宫小路上,诗人和一群仙女遇上了。

这四句,开头是看见了月亮;转眼就是云雾四合,细雨飘飘;然后又看到云层裂开,月色皎洁;然后诗人飘然走进了月宫;层次分明,步步深入。

下面四句,又可以分作两段。

“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

”是写诗人同仙女的谈话。

这两句可能就是仙女说出来的.。

“黄尘清水”,换句常见的话就是“沧海桑田”:“三山”原来有一段典故。

葛洪的《神仙传》记载说:仙女麻姑有一回对王方平说:“接待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向到蓬莱,水又浅于往日会时略半耳。

岂将复为陵陆乎?”这就是说,人间的沧海桑田,变化很快。

“山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古人往往以为“神仙境界”就是这样,所以诗人以为,人们到了月宫,回过头来看人世,就会看出“千年如走马”的迅速变化了。

最后两句,是诗人“回头下望人寰处”所见的景色。

“齐州”指中国。

中国古代分为九州,所以诗人感觉得大地上的九州犹如九点“烟尘”。

“一泓”等于一汪水,这是形容东海之小如同一杯水被打翻了一样。

这四句,诗人尽情驰骋幻想,仿佛他真已飞入月宫,看到大地上的时间流逝和景物的渺小。

浪漫主义的色彩是很浓厚的。

李贺在这首诗里,通过梦游月宫,描写天上仙境,以排遣个人苦闷。

天上众多仙女在清幽的环境中,你来我往,过着一种宁静的生活。

而俯视人间,时间是那样短促,空间是那样渺小,寄寓了诗人对人事沧桑的深沉感慨,表现出冷眼看待现实的态度。

想象丰富,构思奇妙,用比新颖,体现了李贺诗歌变幻怪谲的艺术特色。

雁门太守行作者: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注音雁门太守行(xíng)黑云压城城欲摧(cuī),甲光向日金鳞(lín)开。

角(jiǎo)声满(mǎn)天秋色里,塞(sài)上燕(yān)脂(zhī)凝夜紫。

半卷(juǎn)红旗临易水,霜重(zhòng)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xié)玉龙为君死。

注释雁门太守行(古乐府曲调名)黑云:厚厚的乌云。

这里指攻城敌军的气势。

摧:毁坏。

这句形容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机形势。

甲光:铠甲迎着太阳闪出的光。

甲,指铠甲,战衣。

金鳞:形容铠甲闪光如金色鱼鳞。

金:像金子一样的颜色和光泽。

角:古代军中一种吹奏乐器,多用兽角制成,也是古代军中的号角。

塞土燕脂凝夜紫:夜色中塞上泥土有如胭脂凝成,浓艳得近似紫色。

燕脂:即胭脂,一种红色化妆品。

这里指暮色中塞上泥土有胭脂凝成。

据说长城附近多半是紫色泥土。

临:抵达。

易水:河名,大清河上源支流,源出今河北省易县,向东南流入大清河。

“塞上”一作“塞土”霜重鼓寒:天寒霜降,战鼓声沉闷而不响亮。

声不起:形容鼓声低沉;不高扬。

黄金台:故址在今河北省易县东南,相传战国燕昭王所筑,置千金于台上,以招聘人材、招揽隐士。

玉龙:指一种珍贵的宝剑,这里代指剑。

君:君王。

译文敌军似乌云压进,危城似乎要被摧垮;阳光照射在鱼鳞一般的铠甲上,金光闪闪。

号角的声音在这秋色里响彻天空;塞上泥土犹如胭脂凝成,夜色中浓艳得如紫色。

寒风卷动着红旗,队伍悄悄临近易水;凝重的霜湿透了鼓皮,鼓声低沉,扬不起来。

为了报答国君的赏赐和厚爱,手操宝剑甘愿为国血战到死!赏析《雁门太守行》是乐府旧题,唐人的这类拟古诗是相对唐代“近体诗”而言的。

它有较宽押韵,不受太多格律束缚,可以说是古人的一种半自由诗。

后称“乐府诗”。

多介绍战争场景。

诗人的语言极力避免平淡而追求峭奇。

为了追求奇,他在事物的色彩和情态上着力,用浓辞丽藻大红大绿去表现紧张悲壮的战斗场面,构思新奇,形象丰富。

一般说来,写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不宜使用表现秾艳色彩的词语,而李贺这首诗几乎句句都有鲜明的色彩,其中如金色、胭脂色和紫红色,非但鲜明,而且秾艳,它们和黑色、秋色、玉白色等等交织在一起,构成色彩斑斓的画面。

诗人就象一个高明的画家,特别善于着色,以色示物,以色感人,不只勾勒轮廓而已。

他写诗,绝少运用白描手法,总是借助想象给事物涂上各种各样新奇浓重的色彩,有效地显示了它们的多层次性。

[1]诗共八句,前四句写日落前的情景。

首句既是写景,也是写事,成功地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

“黑云压城城欲摧”,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等,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

次句写城内的守军,以与城外的敌军相对比,忽然,风云变幻,一缕日光从云缝里透射下来,映照在守城将士的甲衣上,只见金光闪闪,耀人眼目。

此刻他们正披坚执锐,严阵以待。

这里借日光来显示守军的阵营和士气,情景相生,奇妙无比。

据说王安石曾批评这句说:“方黑云压城,岂有向日之甲光?”杨慎声称自己确乎见到此类景象,指责王安石说:“宋老头巾不知诗。

”(《升庵诗话》)其实艺术的真实和生活的真实不能等同起来,敌军围城,未必有黑云出现;守军列阵,也未必就有日光前来映照助威,诗中的黑云和日光,是诗人用来造境造意的手段。

三、四句分别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铺写阴寒惨切的战地气氛。

时值深秋,万木摇落,在一片死寂之中,那角声呜呜咽咽地鸣响起来。

显然,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正在进行。

“角声满天”,勾画出战争的规模。

敌军依仗人多势众,鼓噪而前,步步紧逼。

守军并不因势孤力弱而怯阵,在号角声的鼓舞下,他们士气高昂,奋力反击。

战斗从白昼持续到黄昏。

诗人没有直接描写车毂交错、短兵相接的激烈场面,只对双方收兵后战场上的景象作了粗略的然而极富表现力的点染:鏖战从白天进行到夜晚,晚霞映照着战场,那大块大块的胭脂般鲜红的血迹,透过夜雾凝结在大地上呈现出一片紫色。

这种黯然凝重的氛围,衬托出战地的悲壮场面,暗示攻守双方都有大量伤亡,守城将士依然处于不利的地位,为下面写友军的援救作了必要的铺垫。

后四句写唐军将士夜袭敌营,以死报效朝廷。

“半卷红旗临易水”,“半卷”二字含义极为丰富。

黑夜行军,偃旗息鼓,为的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临易水”既表明交战的地点,又暗示将士们具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那样一种壮怀激烈的豪情。

接着描写苦战的场面:驰援队伍一迫近敌军的营垒,便击鼓助威,投入战斗。

无奈夜寒霜重,连战鼓也擂不响。

面对重重困难,将士们毫不气馁。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黄金台是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修筑的,传说他曾把大量黄金放在台上,表示不惜以重金招揽天下士。

诗人引用这个故事,写出将士们报效朝廷的决心。

有时为了使画面变得更加鲜明,他还把一些性质不同甚至互相矛盾的事物揉合在一起,让它们并行错出,形成强烈的对比。

例如用压城的黑云暗喻敌军气焰嚣张,借向日之甲光显示守城将士雄姿英发,两相比照,色彩鲜明,爱憎分明。

李贺的诗篇不只奇诡,亦且妥帖。

奇诡而又妥帖,是他诗歌创作的基本特色。

这首诗,用秾艳斑驳的色彩描绘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可算是奇诡的了;而这种色彩斑斓的奇异画面却准确地表现了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的边塞风光和瞬息变幻的战争风云,又显得很妥帖。

惟其奇诡,愈觉新颖;惟其妥贴,则倍感真切;奇诡而又妥帖,从而构成浑融蕴藉富有情思的意境。

这是李贺创作诗歌的绝招,他的可贵之处,也是他的难学之处。

全诗写了三个画面:一个白天,表现官军戒备森严;一个在黄昏前,表现刻苦练兵;一个在中夜,写官军出其不意地袭击敌人。

首联写景又写事,渲染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

后句写守城将士严阵以待,借日光显示守军威武雄壮。

颈联颔联分别从声色两方面渲染战场的悲壮气氛和战斗的残酷。

颈联写队伍黑夜行军和投入战斗。

尾联引用典故写出将士誓死报效国家的决心。

致酒行唐代:李贺零落栖迟一杯酒,主人奉觞客长寿。

主父西游困不归,家人折断门前柳。

吾闻马周昔作新丰客,天荒地老无人识。

空将笺上两行书,直犯龙颜请恩泽。

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

少年心事当拿云,谁念幽寒坐呜呃。

(拿云一作:拂云 / 擎云)译文我潦倒穷困漂泊落魄,唯有借酒消愁,主人持酒相劝,相祝身体健康。

当年主父偃向西入关,资用困乏滞留异乡,家人思念折断了门前杨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