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变态反应分析

合集下载

注射用12种复合维生素致过敏反应11例

注射用12种复合维生素致过敏反应11例

注射用12种复合维生素致过敏反应11例于宏;焦丰叶【期刊名称】《青岛医药卫生》【年(卷),期】2017(049)005【总页数】2页(P375-376)【关键词】注射用复合维生素;过敏反应【作者】于宏;焦丰叶【作者单位】青岛市市南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山东青岛266071;青岛市卫生计生科技教育中心【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95.3注射用12种复合维生素为静脉补充维生素用药,近几年国内屡次有文献报道,本品在临床使用时可致多种过敏反应,现总结如下。

熊贤兵等报道[1],患儿,男性,11岁,因肋骨骨折给予注射用12种复合维生素1支+5%葡萄糖注射液100mL静脉滴注, 8 min后,见患儿出现头晕、呼吸困难等症状,并且伴有少量呕吐,立刻停药,马上给予抗过敏治疗,25min后,过敏症状逐渐缓解。

张宝莉报道[2],患男,16岁,因左肱骨干骨折术后给予0.9%生理盐水250mL+注射用12种复合维生素1支静滴,约5min后患者出现胸闷、气短、颈部皮肤呈红色,前胸皮肤可见荨麻疹,即刻停药,进行抗过敏治疗后,以上各症状逐渐消失。

刘凤荣报道[3],患女,46岁,因外伤后长期进食量少,体重下降,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注射用12种复合维生素1支静滴,滴注2min后,患者突然出现胸闷、心慌、大汗、面色苍白、四肢肿胀,即停药,予对症治疗,10min后上述症状逐渐缓解。

李燕等报道[4],患男,25岁,因急性阑尾炎术后给予注射用12种复合维生素1支+葡萄糖生理盐水500mL,静脉滴注,大约5min后患者出现胸闷、呼吸困难,且伴有头晕、颜面部色红、颈部红色皮疹伴瘙痒,即停药,予对症治疗后,上述症状逐渐好转。

王美花报道[5],患男,因右股骨无菌性坏死术后,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注射用12种复合维生素1支静滴,约10min后患者突发全身寒战,主诉胸闷、心慌,继之出现口唇发绀、出汗、恶心呕吐,即停药,予对症治疗后,上述症状逐渐缓解。

酒泉地区1128例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皮肤点刺试验结果分析

酒泉地区1128例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皮肤点刺试验结果分析

甘肃科技Gansu Science and Technology第37卷第5期2021年3月Vol.37 No.5Mar. 2021酒泉地区1128例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皮肤点刺试验结果分析甄爱华,李霞,李昌吉(酒泉市人民医院皮肤性病科,甘肃酒泉735000)摘要:通过皮肤点刺试验筛查酒泉地区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的变应原,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并规避过敏原。

采用北 京新华联协和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皮肤点刺液对1128例诊断为湿疹,荨麻疹,特应性皮炎,其他的患者进行点刺试验。

包括食物组46种变应原及吸人组44种变应原,并设0.1%的组胺为阳性对照及生理盐水为阴性对照记录。

人选的1128例过敏原检测患者,年龄最小18岁,最大65趴平均37.44±12.14岁,其中女性766人(67.91%),男性362人(32.09%)。

食物性过敏原前十位依次是河蟹,海虾,韭菜,葵花籽,花生,辣椒,洋白菜,芹菜,芝麻,大豆;吸人性过敏原前十位依次是粉尘螨,户尘螨,室内尘土,柳树花粉,油菜花粉,玉米花粉,槐树花粉,香烟,猫毛皮屑,向日葵花粉。

全年进行皮肤点刺试验以7 月,1月,8月及2月人数偏多。

从年龄分布看,18至30岁的人群最多,检测人数418人,阳性率37.06%。

酒泉地区主要的食物性过敏原以河蟹,海虾,韭菜葵花籽为主;吸人性过敏原以粉尘螨,户尘螨,室内尘土及季节性花粉为主。

关键词:酒泉地区;变态反应性疾病;皮肤点刺试验;过敏原中图分类号:R758.21对象与方法1.1 对象2012年12月10日至2019年2月10日,门诊 就诊变态反应性皮肤病18~65岁的患者行皮肤点 刺试验1128例,均进行食物组及吸入组检测。

女性766人,男性362人,湿疹519例,荨麻疹315例,特应性皮炎108例,其他186例。

检测患者试验前3 到5天未服用抗组胺药物以及含有抗组胺成分的其他药物比如抗感冒药,或一周未服用糖皮质激素。

变态反应试验的护理查房

变态反应试验的护理查房

04
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和认 可度
汇报人:_
支气管哮喘的护理
01
保持室内环境清洁,避免过敏原
03
监测患者呼吸状况,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02
指导患者正确使用吸入器,确保药物有效 到达肺部
04
鼓励患者进行适当的运动,增强体质,提 高免疫力
过敏性鼻炎的护理
01
避免接触过敏原:避免 接触花粉、尘螨、宠物 毛发等过敏原
02
药物治疗:使用抗组胺 药、鼻用糖皮质激素等 药物进行治疗
穿着宽松衣物:穿 着宽松、透气的衣 物,避免皮肤摩擦。
避免高温:避免高 温环境,以免加重 病情。
饮食调理:注意饮 食调理,避免食用 可能引起过敏的食 物。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 惯:保持良好的生 活习惯,避免熬夜、 过度劳累等。
过敏性休克的护理
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进 行气管插管
及时补充液体,纠正电解质 紊乱
变态反应发生后的护理措施
及时给予抗过敏药物,如肾 上腺素、抗组胺药等
保持环境清洁,避免接触过 敏原
指导患者正确使用药物,避 免滥用药物
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 窒息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如 血压、心率、呼吸等
加强心理护理,减轻患 者焦虑和恐惧
定期随访,监测病情变 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患者教育:避免过敏原
06
神经系统症状:如头痛、头晕、失眠等
眼部症状:如眼痒、流泪、结膜充血等
预防变态反应的方法
01
02
03
04
避免接触过敏原: 保持良好的生活 避免接触已知的 习惯:保持良好 过敏原,如食物、 的作息,避免过 药物、花粉等。 度劳累,保持良
好的心态。

黄芪防芷汤对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IgE,IL-4,IL-12含量的影响

黄芪防芷汤对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IgE,IL-4,IL-12含量的影响

黄芪防芷汤对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IgE,IL-4,IL-12含量的影响仲锡铜;张玲【摘要】目的探讨黄芪防芷汤在变应性鼻炎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68例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4例.对照组应用布地奈德,孟鲁司特,酮替芬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服用自拟中药方.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gE、IL-4、IL- 12水平、变应性鼻炎症状评分、气道反应性.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血清IgE、IL -4水平较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IL- 12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 <0.05);治疗组治疗后IL-4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IL- 1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治疗组治疗后变应性鼻炎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2组治疗后Fres、R5及R20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的更加明显(P<0.05).结论黄芪防芷汤治疗变应性鼻炎疗效可靠,其治疗作用可能与纠正患者体内Th1/Th2平衡状态有关.%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Astragalus Anti - Chih Tang in patients with allergic rhinitisin. Methods Sixty - eight patients with allergic rhiniti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n =34) and treatment group (n =34).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budesonide,montelukast,and ketotifen. Based on the therapy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treatment group received self - prescribed treatment. The serum levels of IgE,IL - 4 and IL - 12,allergic rhinitis symptom score and airway reactivity were observed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Results After treatment,the serum IgE,IL -4 levels in two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P<0.05). IL - 12 level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P< 0.05). IL-4 level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0. 05),and IL- 12 level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 P < 0.05). After treatment,the allergic rhinitis symptoms score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0. 05). The Fres,R5 and R20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P<0. 05) and the treatment group decreased more significantly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 < 0. 05). Conclusion Astragalus Anti - Chih Tang has reliable efficacy in the treatment of allergic rhinitis. Its therapeutic effect may be related toThl/Th2 which corrects the balance of the patient s body.【期刊名称】《实用临床医药杂志》【年(卷),期】2012(016)015【总页数】3页(P54-56)【关键词】黄芪;防芷;变应性鼻炎;IgE;IL-4;IL-12【作者】仲锡铜;张玲【作者单位】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药剂科,山东济南,250021;山东中医药大学药学院药物化学教研室,山东济南,25035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65.21过敏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又称变应性鼻炎,是鼻腔粘膜的变应性疾病,可引起多种并发症。

抗生素药物不良反应的分析

抗生素药物不良反应的分析

抗生素药物不良反应的分析发表时间:2014-03-25T15:40:52.403Z 来源:《中医学报》2013年12月第28卷供稿作者:刘晓瑛1陈冬妹2刘晓瑜3 [导读] 它不仅指药物的副作用,还包括药物的毒性、特异性反应、过敏反应、继发性反应等。

刘晓瑛1陈冬妹2刘晓瑜31江西省吉安市峡江县水边卫生院江西吉安331409;2江西省吉安市峡江县人民医院江西吉安331409;3江西省吉安市泰和县中医院江西吉安343700【摘要】目的:是为了解抗生素的药物不良反应,促进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药物,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合理。

主要从药物的过敏反应、毒性反应、特异性反应、二重感染、联合用药引起或加重不良反应等几个方面,综述抗生素的药物不良反应及临床危害。

结果:抗生素的药物不良反应可以预防和控制,应重视患者用药过程中的临床监护。

结论:抗生素的药物不良反应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

【关键词】抗生素;药物;不良反应【中图分类号】R749 05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 8999(2013)12 0169 01药物的不良反应是临床用药中的常见现象。

它不仅指药物的副作用,还包括药物的毒性、特异性反应、过敏反应、继发性反应等。

抗菌药物是临床上最常用的一类用药,包括抗生素类、抗真菌类、抗结核类及具有抗菌作用的中药制剂类。

其中以抗生素类在临床使用的品种和数量最多。

目前临床常用抗生素品种有100多种。

抗生素挽救了无数生命,但其在临床应用也引发了一些不良反应。

有些抗生素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危害后果是严重的。

在用药后数秒钟至数小时乃至停药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均可发生不良反应。

常见的有过敏性休克、固定型药疹、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等过敏性反应、胃肠道反应、再生障碍性贫血等,严重的甚至会引起患者死亡。

因此,加强临床用药过程中的监督和合理使用抗生素对减少临床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常见的不良反应有:1过敏反应抗生素引起的过敏反应最为常见,主要原因是药品中可能存在的杂质以及氧化、分解、聚合、降解产物在体内的作用,或患者自身的个体差异。

12医院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与处理

12医院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与处理
指治疗期间所发生的任何不利的医疗事件。 两者区别:因果关系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严重不良反应/事件 (Serious Adverse Event ,SAE ) 指因服用药品期间出现以下损害情况之一的
反应: ①引起死亡; ②致癌、致畸、致出生缺陷; ③对生命有危险并能够导致人体永久或显
著的伤残; ④对器官功能产生永久损伤; ⑤导致住院或住院时间延长。
止喘 肠炎 保胎
心率失常、
心衰 脊髓病变、 失明 阴道腺癌(女)
抗心率失常 眼、粘膜损害
16种
死亡3500人
中毒>7856人 死亡5% >300人
>2257人
死亡2.2万人 伤残1.1万人
药品不良反应的危害
美国住院病人严重ADR占6.7%,致死ADR占 0.32% (106000) ;药源性死亡高居美国 人口死亡的第4-6位,仅次于心脏病( 743460)、癌症(529904)、中风(150108 )和肺部疾病(101077)
2003年11月,在5个地区测试成功的基础上 ,国家药品不良反应远程信息网络开通,目前 正在部分地区开展试运行
2004年3月4日,修订后的《药品不良反应报 告和监测管理办法》正式颁布实施
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法律法规
•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71条 •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80、81条 • 《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80条 • 《医疗机构制剂配制质量管理规范》——65条
医生、护士发现可疑不良反应病例
填写不良
反应报告表
交医院药剂科临床药学组 核对
收集的报表整理、加工或补充
上报国家不良反
应监测中心
优点:
1. 监测范围广、能监测所有的患者以及所有上市药 品,不受时间限制、可作长期观察

变态反应的分型

变态反应的分型

变态反应变态反应又称过敏反应, 超敏反应,就是指已被某种抗原致敏得机体再次受到相同抗原刺激时发生得超常得或病理性免疫应答。

其表现为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细胞损伤、变态反应就是一种过强得免疫应答,因此具有免疫应答得特点,即特异性与记忆性。

引起变态反应得抗原称为变应原,可以就是完全抗原,如微生物,异种动物血清等;也可就是半抗原,如药物,化学制剂等;还可就是自身抗原如变性得自身组织细胞等。

根据变态反应得发生机制,通常分为IV型.前III型由抗体介导,第IV型为细胞免疫介导、临床上发生得变态反应常见两型或三型并存,以一种为主、而一种抗原在不同条件下可引起不同类型得变态反应。

(一)I型变态反应--—-速发型变态反应为致敏机体再次接触相应变应原时所发生得急性变态反应.如临床常见得过敏性哮喘,青霉素引起得过敏性休克等均属I型变态反应.其基本特点就是:发生快,消失快,有明显得个体差异与遗传背景.其发生机制就是由结合在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上得IgE与再次接触得变应原结合后导致肥大细胞与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释放一系列生物活性物质,导致机体生理功能紊乱,通常无组织细胞损伤。

1。

变应原种类:(1)吸入性:植物花粉,真菌,尘螨,昆虫,动物皮毛等、(2)食入性:奶,蛋,海产品,菌类食物,食品添加剂,防腐剂等、(3)其它:药物,化工原料,污染空气颗粒等、2.参与得免疫细胞:(1)效应细胞: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

这两种细胞表面均具有IgE Fc受体,可与IgE得Fc段结合.同时这两种细胞得胞浆内均含有大量嗜碱性颗粒,其内含有丰富得生物活性物质,如组胺。

(2)负反馈调节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可直接吞噬,清除肥大细胞与嗜碱性粒细胞释放得颗粒,释放一系列酶灭活生物活性介质、3。

参与得免疫分子――抗体:IgE为主,IgG4也可参与、IgE由变应原入侵部位粘膜固有层中浆细胞产生,对同种组织细胞具有亲嗜性,其Fc段可与肥大细胞与嗜碱性粒细胞表面得I gE Fc受体结合、4.参与得生物活性介质及生物效应: (a)颗粒内储存得介质:组胺使毛细血管扩张,增加其通透性,平滑肌痉挛,腺体分泌增加,引起痒感;激肽原酶使血浆中激肽原变为缓激肽,扩张毛细血管,增加其通透性,平滑肌收缩,引起痛感;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吸引嗜酸性粒细胞在反应局部聚集、(b) 新合成介质:白三烯使支气管平滑肌强烈持久收缩导致痉挛,且其作用不能被抗组胺药物阻断;前列腺素E使支气管平滑肌收缩,毛细血管扩张,双向调节组胺释放,使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血小板活化因子能凝聚,活化血小板,使其释放组胺与5—羟色胺,引起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

注射用12种复合维生素致皮肤变态反应临床分析

注射用12种复合维生素致皮肤变态反应临床分析

注射用12种复合维生素致皮肤变态反应临床分析摘要】目的临床分析12种复合维生素致皮肤变态反应原因,提示临床安全用药。

方法临床药师通过药学查房,且针对患者病史详细了解,判断该症状为药物相关性不良反应,通过及时停药缓解患者变态反应症状,并分析了出现该不良事件原因。

结果停药30分钟后,患者部分淡红色斑疹减少,瘙痒等不适症状缓解。

结论在临床中,医生在使用注射用12种复合维生素前应该详细询问患者有无过敏史,用药期间监测患者有无不适症状,以降低该药物变态反应发生率。

【关键词】注射用12种复合维生素;皮肤变态反应;药品不良反应[中图分类号] R392.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5018(2016)02-132-01 注射用12种复合维生素属于维生素类药物,主要由水溶性维生素与脂溶性维生素组合而成的无菌冻干品。

辅料为聚山梨脂80、甘露醇等,临床主要用于胃肠道营养摄取不足及维生素缺乏者。

笔者在临床中一例因静脉滴注注射用12种复合维生素而致皮肤出现大面积淡红色斑疹且全身皮肤瘙痒的病例,经发现立即停药。

经对症治疗后,症状缓解目前患者痊愈,特此报告如下。

1 病例资料患者,女,60岁。

于2015年6月23日因“右面颊部疼痛8年余” 曾到当地医院就诊予口服药物(具体不详)治疗后效果欠佳。

现为进一步治疗来我院就诊而入院。

患者平素健康无药物、食物过敏史。

查体:体温:36.8℃,脉搏:70 次/min,呼吸:19次/min,血压:98/62 mmHg。

头颅磁共振:右三叉神经门进入部与同侧小脑上动脉分支血管接触(阳性)。

诊断为三叉神经痛。

根据磁共振检查提示有血管横跨压迫于三叉神经门处,综合检查结果考虑神经根部脱髓鞘作用诱发可能性大,药物治疗效果欠佳,因此考虑手术治疗。

于6月26日下午在全麻状态下进行右面部三叉神经痛(第二支)微创术,经皮试阴性后术前半小时给予注射用头孢呋辛钠(Esseti Farmaceutici S.r.l,规格:0.75g,批号:509915)1.5g+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静脉滴注,预防感染,术前给予注射用苯巴比妥钠(福建省闽东力捷迅药业有限公司,规格:0.1g,批号:150101)0.1g+0.9%氯化钠注射液2mL及硫酸阿托品注射液(河南润弘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规格:0.5mg,批号:1412101)0.5mg肌肉注射;6月27日为补液给予注射用门冬氨酸钾镁(山西普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规格:2.0g,批号:10141133)2g+10%葡萄糖注射液(直立软袋500mL)静脉滴注,1次/d;6月28日停补液治疗,为防止维生素缺乏予12种复合维生素(山西普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规格:复方,批号:12141238)1支+5%葡萄糖注射液(直立软袋500mL)静脉滴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食入式过敏原如:牛奶、鸡蛋、鱼虾、牛羊肉、海鲜、动物脂肪、异体 蛋白、酒精、毒品、抗菌素、消炎药、香油、香精、葱、姜、大蒜以及一 些蔬菜、水果等。
C、接触式过敏原如:冷空气、热空气、紫外线、幅射、化妆品、洗发水、 洗洁精、染发剂、肥皂、化纤用品、塑料、金属饰品(手表、项链、戒指、 耳环)、细菌、霉菌、病毒、寄生虫等。
结构
表面受体 (Fc RⅠ) 部位
特性
由一条α 链一条β 链和二条相同 的 γ 链组成, α 链胞外功能区能与 IgE Fc段结合. β 和 γ 链可介导信 号转导. β和 γ 链的胞浆区含有免 疫受体酪氨酸活化基序(ITAM)
存在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 表面,与IgE具有高度亲和性
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被变应 原激活后可脱颗粒及释放新合成 的生物活性介质
动物临床表现及疾病
急性全身性反应:呼吸困难,肺水肿;频频排尿、排粪, 肠膨气。
局部表现:鼻液渗出、哮喘,结膜炎、流泪;下痢、腹痛; 荨麻疹。
乳汁过敏,饲料过敏。
四、I 型超敏反应的防治原则
1. 过敏原皮试
青霉素25单位,抗毒素血清1:100,花 粉1:10000,皮内0.1ml
2、脱敏或减敏疗法
Ⅰ型超敏反应—速发型或过敏反应型 Ⅱ型超敏反应—细胞毒型或细胞溶解型 Ⅲ型超敏反应—免疫复合物型或血管炎型 Ⅳ型超敏反应—迟发型或细胞介导型
I-III型变态反应由抗体介导,可经血清被动转移,IV型由 T细胞介导,可经细胞被动转移。
第一节 变态反应的发生
变态反应的发生一般分为致敏阶免疫活性细胞增殖分化为致
三、生物活性介质作用部位及症状
人常见过敏表现:
皮肤:荨麻疹,湿疹,血管性水肿 药物、食物、肠道寄生虫等
消化道:过敏性胃肠炎 鱼、虾、蟹、蛋、奶等食物等
呼吸道: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花粉症)等 花粉、尘螨、真菌、毛屑、呼吸道病原微生物感染等。
全身性过敏反应: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 药物过敏性休克(如青霉素) 血清过敏性休克(如破伤风抗毒素)
3. 效应细胞
(1)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 表达高亲和力FcεRⅠ(4-10万个/mast cell) 胞浆内含大量嗜碱性颗粒(含组胺等) 与急性期反应有关
(2)T细胞(Th1/Th2/Treg)、嗜酸性粒细胞 (IL-3,IL-5,GM-CSF)、中性粒细胞和M细胞 参与慢性期炎症反应
卫生学假说
使机体出现功能紊乱性疾病,不发生严 重的组织细胞损伤,反应中无补体参加
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和遗传背景
药物过敏性休克,青霉素、链霉素等
临床常 见疾病
呼吸道过敏反应、哮喘,花粉、尘螨等 消化道过敏反应,鱼虾等食物
皮肤过敏反应,药物、金属、油漆等
一、主要参与成分
1、过敏原(allergens) :
A、吸入式过敏原如:花粉、柳絮、粉尘、螨虫、动物皮屑、油烟、油漆、 汽车尾气、煤气、香烟等。
生物活性物质的作用方式
颗粒中预合成 的物质
新合成的物质 释放 细胞因子
组织胺(早期反应)
激肽释放酶 蛋白水解酶 过氧化物岐化酶
毛细血管扩张 毛细血管通透性
白三烯(晚期反应)
前列腺素D2 血小板活化因子
腺体分泌增加 支气管平滑肌痉挛
IL-4 IL-6 TNF
参与IgE类别转换
IL-5 IL-3 GM-CSF 活化嗜酸性粒细胞
第十八章 变态反应
超敏反应(hypersensitivity) 是指机体对某些抗原初次应答后,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 发生的一种以机体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细胞损伤为主的异常 免疫反应。
超敏反应的分类
1963年,Coombs and Gell
根据变态反应中所参与的细胞、活性物质、损伤组织器官的机制和 产生反应所需时间等 ,可分为:
抗毒素血清过敏者
小剂量、短间隔、多次注射 使体内致敏靶细胞分期分批脱敏,以至最终全部解除
致敏状态
特异性变应原(如花粉、尘螨)
微量、较长间隔、反复多次皮下注射 改变变应原入体途径,诱导产生大量特异性IgG类抗
体,降低IgE应答水平 IgG封闭IgE与变应原的结合。
D、注射式过敏原如:青霉素、链霉素、异种血清等。
天然过敏原多为小分子可溶性蛋白质 某些药物或化学物质+组织蛋白 过敏原
几种过敏原
真菌孢子
猫毛皮屑
花粉
尘螨 及排泄物
2. IgE抗体
IgE半衰期短, 多数 人血清水平很低
特应性素质个体IgE 血清水平高
亲细胞性,与肥大 细胞、嗜碱性粒细 胞表面FcεRⅠ结合, 半寿期延长
敏淋巴细胞或浆细胞,并由后者产生特异性抗体的过程, 一般需10-21d
发敏阶段 指机体再次接触同一抗原时,抗原作用于相应的致敏淋巴
细胞使之释放出多种淋巴因子或与相应的过敏抗体发生 特异性结合,而出现异常反应的过程,约几分钟或2-3d
第二节 I型变态反应 速发型或过敏反应型
特点
基本 特征
主要由特异性的IgE抗体介导产生 再次接触变应原后,反应发生快消退亦快
静息肥大细胞
激活后 5 分钟
激活后 60 分钟
组织中的肥大细胞含有大量致密细胞颗粒,激活后释放 颗粒的内容物,留下许多细胞颗粒空穴。
3.效应阶段
生物活性介质作用于靶器官诱导局部和全 身的过敏反应,1~6小时为早期(功能障碍) 阶段,6~24小时为晚期(组织损伤)阶段
生物活性介质的作用:平滑肌收缩,毛细血管扩张,血管通透性 增强,粘膜腺体分泌增加。
4. 生物活性介质 具趋化活性的介质:中性粒细胞趋势化因子 (NCF),LTB4 致炎物质:组胺、PAF、激肽酶原、胰蛋白酶等 致痉挛物质:组胺、PGD2、LTC4、LTD4
组胺作用 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 脏器平滑肌收缩 腺体分泌增加 刺激皮肤神经末梢,引起瘙痒。
二、致敏过程和反应机理
1.致敏阶段
变应原进入机体
诱导特异性B细胞产生抗体 IgE抗体吸附到肥大细胞 和嗜碱性粒细胞表面
2.反应阶段
相同变应原再次进入机体
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表面的IgE 抗体特异结合,使膜表面Fc RⅠ交联
诱导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脱颗 粒并释放新合成生物活性介质
生物活性介质:组胺,缓激肽,白三烯, 前列腺素,血小板活化因子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